第三章 第一节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3NaOH + FeCl3= Fe(OH)3↓+ 3NaCl
总反应式:
红褐色沉淀
6Na + 6H2O + 2FeCl3 = 2Fe(OH)3↓ +6 NaCl + 3H2↑
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2.铁粉与水蒸气反应
实验现象
铁与水蒸气反应, 铁粉红热,点燃 肥皂泡可听到爆 鸣声
3Fe+4H2O = Fe3O4+4H2
设计原理:当加热试管时,湿棉花中的水受热变为 水蒸气,跟试管中的铁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氢 气,H2沿导管通人到肥皂液中鼓起大量充满H2的气 泡,用火柴点燃产生爆鸣声以检验H2
其他方案?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应从①水蒸气的产生 ②铁粉与 水蒸气反应 ③反应产物的检验等环节讨论反应装置 的设计
观察现象
探究结论
(1)钠先熔化
钠的熔点较 低,钠与O2
(2)燃烧,燃烧时 反应,条件
火焰呈黄色, 不同,现象
(3)最后留下的固 不同,产物
体呈淡黄色。 不同
4Na+O2 点燃 2Na2O2
+1 -1
特殊的氧化物——过氧化钠: Na2O2
实验3-2: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 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钠受热先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接着 燃烧起来,火焰呈黄色, 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6.5g 65g/mol
0.1mol
方程式计算“三段式”
(2) Zn + 2HCl =ZnCl2+H2↑
1mol 2mol
0.1mol n(HCl)
n(HCl)= 0.1mol X 2mol=0.2mol 1mol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 (共52张PPT)

[训练评价]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3 题。
1.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A.长江 C.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B.副热带高气压带 D.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C )
47
[训练评价]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3 题。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
施加了影响?( C ) A.① B.④C.⑤ D.⑥ 48
如果利用人水类循用环的水原过理多分, 超过析:水人体类的不合更理新的的利 速遭度受用 的 响水水?,污资 资或染源 源者,会 产对 生水就地 哪资会球些源导上影 致水资源的短缺。
28
29
30
31
32
33
水循环的意义
2、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第三章 第一节
水 循环
34
C.②③
D.③④
B.①④
50
三江源自然纪录片——中华水塔51ຫໍສະໝຸດ 内容回顾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
水循环的类型
水循环的意义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 降水→径流→下渗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促进地球上物质和能量的转换 参与营造地表形态
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第三章 第一节
水 循环
52
第三章 第一节 水循环
11
活动: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1)观察右上图,分析砂石覆 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2)观察右侧两张图,比较砂 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 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第三章 第一节
水 循环
12
活动: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3)观察右侧两张图,比较4月 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 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第一节

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产 力
决定
反作用
生 产 关 系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状况的规律
( 1 )基本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 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 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结底取 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容与要求
②就社会意识反映社 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看, 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 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是人们自发 形成的低层次、不系统 的社会意识,如,人的 情感、风俗习惯等 社会意识形式是人们 形成的高层次、系统化 的社会意识,如政治法 律思想、道德、艺术、 宗教、哲学、科学等。
社会意识形式又分为社会 意识形态和非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 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包括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过 程和条件的观念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
①就社会意识的主体范围看,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个体意识是对个人 独特的社会经历和社 会地位的反映。
群体意识是一定社 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
家庭意识
团体意 识
阶级意识
民族意识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
• •
宗教观念是统治人 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 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 颠倒的虚幻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
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政 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 阶级或社会集团之间关系 的理论和观点的总和。 法 律思想是关于法的关系、 规范和设施的观点、理论 的总和。它是社会意识形 式的核心地位。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 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是具体的、 历史的。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其根源深深 地埋藏于经济的事实之中。
高等数学 第3章 第一节 中值定理

(函数
即
6
,
y
5
6
ln sin x
是 y
是初等函数, 且当
x
6
ln sin x 定义域内的一部分;
,
5
6
时,cossixn
y'
sin x
x
0,
cot x.)
且ln s in
lnsin 5
ln 1 .
6
62
令 y' cos x cot x 0, sin x
得 x , 5 .
F(b) F(a)
( x) 满足罗尔定理的全部条件,且:
'(x) f '(x) f (b) f (a) F '(x)
F(b) F(a)
Y F , f Fb, f b
C•
•B
由罗尔定理,至少存在一点 ∈(a,b) ,
即:
使
f
'( )
'( ) 0,
f (b) f (a) F '( ) 0
即 1、 2、 3都是方程 f 'x 0 的根。 注意到 f ' x 0 为三次方程, 它最多有三个根。
我们已经找到它的三个实根
1、 2、 3 ,
所以这三个根就是方程
f 'x 0 的全部根。
14
例3 证明当x 0时, x ln1 x x
1 x
证 设f x ln1 x, 显然,函数 f x 在 0, x 上满足
f (b) f (a)
O a
bx
结论等价于: f f b f a
ba
或: f f b f a 0
ba
AB的方程为: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三章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细胞膜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1)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细胞不需要或者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
(2)细胞内合成的抗体、激素等物质和代谢废物要排到细胞外,细胞内有用的成分不会轻易流失到细胞外。
(3)有些对细胞有害的病菌和病毒有时候也能进入细胞,说明这种控制作用是相对的。
思维拓展
图解分析细胞膜的控制作用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①③④表明细胞膜的控制作用具有普遍性;②表明细胞膜的控制作用具有相对性。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性屏障()
(2)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任何对细胞有害的物质都不能进入细胞()
(3)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答案(1)√(2)×(3)√。
7第三章第一节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时间:1925年 人物:两位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尔 实验:两位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 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 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假设: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亲水头部
疏水尾部
磷脂是一种由甘油, 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 的分子,“头”部是 亲水的,“尾”部是 疏水的。
溶于水中的任何物质都能随水通过细胞壁。 细胞壁是一个全透性的结构 细胞壁还参与细胞的代谢活动,在细胞的 物质吸收、转运、分泌等生理过程中起主要 作用。
渗透现象的演示实验
30 % 蔗 糖 溶 液 清 水
溶液浓度
高
水分流动方向
低
演示实验
实 验 现 象
Next
渗透作用
1 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
注意:
主动运输:能够体现对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离子选择性
对比
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
项 目 自由扩散
顺浓度梯度 不需要
协助扩散
顺浓度梯度 需要
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 需要 需要消耗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 体蛋白 是否消耗细 胞内的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葡萄糖通 过红细胞
氧气、水、二 氧化碳、苯、 代表例子 甘油、乙醇等 通过细胞膜
设计实验
预期 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 结果 小,细胞皱缩;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中
央液泡会变大,细胞膨胀。
进行实验 (按预定方案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总结,写实验报告并适当交流)
植物细 胞的质
思政课件第三章第一节

三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 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 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错误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 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以对国家、社会、 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以对国家、社会、集 和他人尽义务为无价值、无意义的人生。 体、和他人尽义务为无价值、无意义的人生。 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 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 的人生选择会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 的人生选择会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 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 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
二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 顽强拼搏、积极进取、 惧、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 向上 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或是投 机钻营、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机钻营、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或是虚度人生、游戏人生、 或是虚度人生、游戏人生、放纵 人生,或是悲观消沉、看破红尘、 人生,或是悲观消沉、看破红尘、 厌世轻生。 生目的 决定人生 道路
决定人生 价值标人 人生目的 生目的准
决定人生 态度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 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 出来的。 出来的。 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 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 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的活动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 人的活动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 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个很重要 的区别。 的区别。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应。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应。 、)端正人生态度 (二、)端正人生态度 • 人生须认真。 人生须认真。 • 人生许务实。 人生许务实。 • 人生应乐观。 人生应乐观。 • 人生要进取。 人生要进取。
第三章 第一节 基因工程(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4.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 (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下列 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C )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 Ⅰ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 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D.用DNA分子杂交方法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
三、目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检测鉴定
1.检测与鉴定的内容、方法
阅读教材98~99页的内容,根据表格提示的项目填写表格中缺 少的内容。
检测水平
分子水 DNA 平的检 RNA
测 蛋白质 个体水平的检测
检测内容
方法
结果显示
1.检测与鉴定的内容、方法
检测水平
检测内容
方法
结果显示
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 DNA分子杂交法(基因探针
3.对于动物来说,受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因为受精卵的全 能性高,而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
4.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在基因工程中都可以作为受体细胞,但 又有所不同。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而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具有 多种细胞器),所以酵母菌在用于生产需要加工和分泌的蛋白质 时比大肠杆菌有优势。 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病毒感染法 用病毒DNA与目的基因一起构建的载体,去感染受体动物细胞, 也能使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内。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 1.感受态细胞 经过适当的处理(如用Ca2+处理)后,细胞质膜对DNA的通透性会
发生改变,细胞变得容易接受外来的DNA,处于这种状态的细胞称为 感受态细胞。
2.过程
Ca2+处理微生物细胞
感受态细胞
高中生物第三章 第一节

(5)多细胞有机体的细胞既有分工又有密切联
系, 有些细胞之间密切联系形成细胞种群, 共
同完成一种功能, 成为一个功能单元. 有机体
的活性可看作是各个独立细胞的活性及其相
互作用的总体.
例1 是( )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 错误的
A. 1665年, 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活细胞, 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
丙
项目
内容分析 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在物像尚模糊的基础 上对焦距的精确调节, 使物像易达到最清晰 状态, 丁正确. 由于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故 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戊 错误.
丁
戊
【答案】
C
【探规寻律】
解答这类题目, 关键是弄清
外界的光线到达人眼的途径和影响视野亮度 的因素.
(1)外界的光线到达人眼的途径依次是:
外界光源→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 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人眼.
(2)影响视野亮度的因素有:
①外界光源——强光和弱光;
②反光镜——平面镜和凹面镜; ③遮光器——大光圈和小光圈; ④标本——厚和薄; ⑤如图所示: 甲图中①②表示
D. 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 甲图中的组合一
般是②③⑤
解析: 选D. 显微镜的目镜越长, 放大倍数越 小, 越短, 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正好相反, 物 镜越长, 物距越小, 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越短, 物距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
易错警示
显微镜放大倍数与细胞数目的变化 【例题】 显微镜目镜为10×, 物镜为10×
能够看到的细胞数目为4个. 【答案】 B
【纠错笔记】细胞的排列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1)视野中细胞呈一行排布 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举例:
第三章第一节

弱酸、弱碱和水是常见的弱电解质。证明一种物质是弱电 解质的主要思维方向是寻找“弱”的性质,即只能部分电离, 且存在电离平衡,而不是“弱”和“强”的共性。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活页规范训练
【体验2】在0.1 mol· -1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 L 衡:CH3COOH 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 CH 确的是( )。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 mol· -1 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L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向移动 解析 A项加入水时,CH3COOH溶液浓度降低,平衡向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活页规范训练
1.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与物质类别、物质结构的关 系。
2.了解常见的强弱电解质及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3.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了解其影响因素。 4.了解电离常数的意义。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活页规范训练
笃学一
强、弱电解质 下能导电的 化合物 。
1.电解质 在 水溶液 或 熔融状态
自主探究
精思1】 CO2的水溶液能导电,CO2属于电解质吗?
提示
CO2 与水反应生成H2CO3 ,H2CO3 发生电离,因此
H2CO3是电解质,而CO2属于非电解质。 【慎思2】 BaSO4的水溶液几乎不导电,因此BaSO4属于非
电解质吗?
提示 不是。BaSO4 难溶于水,但溶解的BaSO4 在水中完 全电离。因此BaSO4属于强电解质。
C(g)+qD(g),化学平衡常数如何表示?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与
第三章第一节

土地荒漠化
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类别 陆地 面积 矿产 资源 耕地 面积 河流 年径流量 森林 面积 资源基本特征
总量居世 界位次
第三
第三
第四
第六
第六
自然资源丰富
人均量占 世界比值
1/3
1/2
1/3
1/4
1/5
人均资源 占有量不足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地大物薄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骑车或步行:如果你是有车一族,如果你居住地距离目的地并不十分遥远, 请步行或骑自行车。也许你因此牺牲了几十分钟的时间,但你收获的却是新 鲜的空气、沿途的风景以及越来越健康的身体;你还为拥挤的交通做出了减 负的贡献,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拒绝塑料袋:曾几何时,家里堆着红蓝白绿很多塑料袋,都是上菜场、超市 购物时带回来的。若是还能重复装非食物物品的倒还好说,万一破了不能用 了,就扔进垃圾堆,殊不知塑料袋是难易分解的,而且还会严重污染环境。 随着“限塑令”的出台,使用塑料袋的人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可重复 利用的购物袋,希望商家也好、买家也好,都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
名称 陆地面积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居世界位次 第三 3 第四 6 第六 人均值占世界平均水平 不足1/3 不足1/2 只有1/3 1/4 只有1/5
完成填充图册第三章第一节 完成优化设计第三章第一节
变废为宝:也许你有很多不喜欢的衣服、裤子,也许你家里堆了很多纸箱,也 许你在发愁花纸该如何处理„„千万别扔。因为只要将它们稍加改造,就能焕 然一新,成为一件装饰品,或者成为一件新的实用物品。什么?你担心自己没 有那么多的创意?哈的经验,一定会给你启发的!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分类,记住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2.学会自己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提高自主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一节 认识天体运动

即学即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地球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都绕地球运动.( × )
(2)太阳系中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椭圆运动,且它们到太阳的距离都相同.
(× )
(3)同一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靠近太阳时速度增大,远离太阳
时速度减小.( √ ) (4)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 √ ) (5)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常量k与行星无关,与太阳也无关.( × )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学习目标
1.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 2.理解开普勒定律,知道开普勒第三定律中k值的大小只与中心天体
有关. 3.知道行星运动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的近似处理.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知识梳理 重点探究 随堂演练 课时对点练
知识梳理
一、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1.地心说 (1) 地球 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 (2)太阳、月球以及其他行星都绕 地球 运动; (3)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天文学家 托勒密 . 2.日心说 (1) 太阳 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2)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波兰天文学家 哥白尼 .
海王星 22.4 45.0
从表中所列数据可以估算出海王星的公转周期最接近
√ A.80年 B.120年 C.165年 D.200年
解析 设海王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1,公转周期为T1,地球绕 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2,公转周期为T2(T2=1年),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Tr1132=Tr2232,故 T1= rr1233·T2≈164 年,最接近 165 年,
1234
4.(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应用)1980年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发现了一颗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2001年12月21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 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若 将地球和“钱学森星”绕太阳的运动都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运行 轨道如图7所示.已知“钱学森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约为3.4年,设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则“钱学森星” 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约为
第三章第一节 文艺复兴文学

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 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 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 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他打发、消 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 这是一见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 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 颂,富有情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 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恩赐,它 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 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西班牙的人文主义文学: 流浪汉小说:时间、国家、产生的社会背 景、小说形式、代表作品《小癞子》。 《小癞子》:主人公是一个从小流浪的青 年拉萨路。
维迦(1562—1635) :西班牙戏剧之父, 代表作《羊泉村》。 塞万提斯(专节介绍):
英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在这一时期中 文学成就最高): 乔叟(约1340—1400):被誉为“英国 诗歌之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 集》,是模仿卜伽丘的《十日谈》而 写的。
培根(1561—1626):散文家,受法 国散文家蒙田的影响,创作了 《随笔集》。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论读书》: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 彩,足以长才。读书使人充实,讨论 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 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 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 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 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 辞之学使人善辩。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14—16世纪) 第一节 概述
思考:
试比较中国古代文明与欧洲古代文明。 试比较中国近现代文明与欧洲近现代文明。 欧洲文明超越中国文明的的转折点。
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
它是西欧封建社会末期一次反封建反教 会的文化革命运动。它主张学习古希腊罗 马文学艺术。它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课件(共26张PPT)

些图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 本特征- 课件( 共2 6 张P P T )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 本特征- 课件( 共2 6 张P P T )
识分布
读图三步走: ①读图名、识图例; ②用图例、寻区域; ③能指认、会描述。
三、我国的资源特点
大 知总量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 本特征- 课件( 共2 6 张P P T )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 本特征- 课件( 共2 6 张P P T )
三、资源特点
大 知总量
小 算人均
23.7 7.09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 本特征- 课件( 共2 6 张P P T )
二、资源分类
可再生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利用过程 中我们也要注意保护和培育,以便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 本特征- 课件( 共2 6 张P P T )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 本特征- 课件( 共2 6 张P P T )
第二步:用图例、寻区域 请在图中找出代表煤炭资源的图例及其分布的地
区。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 本特征- 课件( 共2 6 张P P T )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 本特征- 课件( 共2 6 张P P T )
识分布
读图三步走: ①读图名、识图例; ②用图例、寻区域; ③能指认、会描述。
第三章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三章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要点一:天气及其影响(重点)1.天气的概念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征(1)天气反映的时间比较短。
(2)它是时刻在变化的,表现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天气不同(时间上的变化),有时候在几分钟之内,可以由阳光灿烂变为乌云密布。
(3)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空间上的变化),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
3.气候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4.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5.天气与人类活动【例题1】下列叙述中,叙述天气的是( )[来源:学.科.网A.山前桃花山后雪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来C.昆明四季如春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点拨: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天气的概念和特征。
天气是反映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
选项A叙述的意思是山前已为春季桃花盛开,而山后却积雪不融,每年这个时候都大致如此,是比较稳定的,不是时刻在变化的。
选项B描述的是塔里木盆地终年如此,并非短时间的。
选项C叙述的是昆明四季的特征。
选项D叙述的是一夜之间树枝上都缀满了雪花,恰似梨花盛开。
因此正确答案是D。
答案:D【例题2】“天公作美,今年秋收时,天气晴朗,水稻收割顺利”,说明了 ( )A.天气影响生产B.天气影响交通C.天气影响学习D.天气影响战争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天气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
“水稻收割顺利”说的是农业生产活动,所以题目说明的是“天气影响生产”。
答案:A要点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难点)l. 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的作用天气预报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人们就可以及早做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气象观测→获取气象数据→加工处理气象情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制作天气预报节目。
(3)天气预报的内容: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第一节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第一节读书笔记一、青少年版小朋友们,今天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第一节,真的太精彩啦!这一节里,作者给我们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的故事。
就像毛泽东,他可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大人物,而是一个特别有想法、有决心的人。
他经历了好多困难,但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
比如说,他小时候就特别爱读书,为了读书,哪怕走很远的路去借书都愿意。
后来长大了,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也毫不畏惧,带着大家一起想办法应对。
这让我明白了,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得不怕困难,勇敢向前冲!我也要像毛泽东他们一样,做一个坚强、有信念的人!二、成年大众版嘿,朋友们!我刚读完《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第一节,感触颇深呐!这一节里,呈现出的那些共产党领导人的形象,真是令人敬佩。
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而是在艰难岁月中摸爬滚打出来的。
就像周恩来,他工作起来那叫一个拼命,为了革命事业,日夜操劳。
记得有一次,在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他依然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大家,最终成功化解了危机。
还有朱德,他出身贫寒,却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勇气,一步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他和战士们同甘共苦,一点架子都没有。
这些领导人的经历让我深深明白,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三、老年读者版老伙计们,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第一节,心里头有好多话想说。
这一节里讲的共产党的领导人们,那可真是了不起啊!他们经历的风风雨雨,换成咱们普通人,可能早就撑不住啦。
你看彭德怀,打仗的时候冲锋在前,一点儿都不含糊。
有一回,部队粮食紧缺,他把自己那份省下来给伤员吃,自己饿着肚子指挥战斗。
还有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那股子勇猛劲儿,让人佩服得不行。
他们的故事让我想起咱们年轻时候吃过的苦,再看看现在的好日子,真得感谢这些前辈们的付出啊!四、上班族版兄弟姐妹们,我最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第一节,感觉收获满满!在这一节中,我看到了共产党领导人的坚韧和智慧。
他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坚定信念,为了理想不断奋斗。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 的物体重心位置在几何中 心
物体的重心除了跟 物体的形状有关外 ,还跟物体内质量 的分布有关
3)悬挂法测物体的重心:
--只适用于薄板状 的物体
B B
A
C
此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二力平衡
C
交。
三、力的分类
1、测量:测力计
2、计算:G=mg 3、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g=9.8 N/Kg
重力大小可 以用弹簧秤 测量,但必 须在静止或 匀速运动状 态下。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 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 上看,可以把物体各部分受 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 重力的等 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效作用点
一、力和力的图示 1、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性质: 1)、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2)、相互性: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而单独存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 在。 随研究对象的选择不同而发生“角色”变 化。
关于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谁给的力
使书本运动的力
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自然界的物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 间具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正是由于这些 相互作用,物体在形状、运动状态以及其他 肉眼不能察觉的许多方面发生变化。在物理 学中,物体间的这些相互作用抽象为一个概 念:力。 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是引力相互 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 作用。常见的重力是万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附 地近的表现,常见的弹力.摩擦力是由电磁 力引起的。 本章研究这几种常见力的特点和规律。
• • • •
关于重力的大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 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 时所受的重力 • 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