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源于教材拓展题的命题素材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热点专题5 锁定高考命题素材,强化生态信息题

高考生物二轮热点专题5 锁定高考命题素材,强化生态信息题

高考生物二轮热点专题5锁定高考命题素材,强化生态信息题基于“生态学概念或生态假说”的信息题1 汉密尔顿法则认为:在生态系统的动物彼此合作倾向和利他行为中,亲缘关系越近的动物,表现越强烈;反之,表现越弱。

这一建立在“亲缘选择”理论为基础的种间关系会对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在生态系统中,野鸽种群密度小时,鹰攻击的成功率大;野鸽种群密度大时,鹰攻击的成功率小。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决定野鸽种群密度大小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调查野鸽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原因是野鸽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2)野鸽种群密度大时,鹰攻击的成功率小,从汉密尔顿法则角度分析,原因是鸽群内个体属于同一物种,亲缘关系很近,种群密度越大,参与报警、站哨等合作倾向和利他行为的个体越多,鹰攻击的成功率越低。

由于鹰的存在,鸽群的种群数量会在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

(3)在“植物→野鸽→鹰”这一食物链中,野鸽的能量只有一部分通过捕食(或食物) 关系传递到鹰的体内,能量无法全部传递到鹰体内的原因是流入野鸽的能量,还有的去路是一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一部分以遗体残骸的形式流入分解者体内,一部分未利用。

[解析] (1)决定野鸽种群密度大小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野鸽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2)汉密尔顿法则认为:在生态系统的动物彼此合作倾向和利他行为中,亲缘关系越近的动物,表现越强烈;反之,表现越弱。

鸽群内个体属于同一物种,亲缘关系很近,种群密度越大,参与报警、站哨等合作倾向和利他行为的个体越多,所以鹰攻击的成功率越低。

鹰是野鸽的天敌,会使鸽群数量在环境容纳量(K值)附近波动。

(3)流入野鸽的能量去路:一部分通过捕食关系流入鹰体内,一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一部分以遗体残骸的形式流入分解者体内,一部分未被利用,所以能量无法全部传递到鹰体内。

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导学案:生物必修1 “冷”点“热”考

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导学案:生物必修1  “冷”点“热”考

2. (2019·太原期末)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双层膜融 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病变物质或结构的过程(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图中自噬体的膜由双层磷脂分子组成 B. 图中的水解酶是在自噬溶酶体中合成的 C. 图中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 溶酶体所参与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
2. (重组题)下列关于蛋白质变性和盐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断裂造成的 B. 将抗体溶于 NaCl 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C. 通常变性的蛋白质易被蛋白酶水解,原因是蛋白质变性使肽键暴露,暴露的 肽键易与蛋白酶接触,使蛋白质降解 D. 盐析会引起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但肽键不会水解 【解析】 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将抗体溶于 NaCl 溶液(生 理盐水)中会出现盐析现象,此过程中蛋白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抗体将保持其活性; 蛋白质的盐析属于物理过程,该过程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发生变化。
冷点 6 磷脂结构与脂质体靶向给药系统 1. 磷脂是一种由___甘__油__、__脂__肪__酸__和__磷__酸_______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 是____亲__水______的,脂肪酸“尾”部是____疏__水______的。
——[摘自必修 1 P66 “思考与讨论”] 2. 利用生物膜的特性将磷脂小球包裹的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通过小球膜与细 胞膜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这一过程体现了细知识,冷点热考!
高考生物命题立意“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与教材均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命题点往往涉及书上非正文的内容。比如 2019 年新课标Ⅰ卷第 2 题考到的“蛋白质体外合成”来自人教版必修 2 P75 的选学内容,2019 年新课标Ⅰ 卷第 4 题考到的肾上腺素来自人教版必修 3 P33 课后拓展题 2,2018 年新课标Ⅰ卷第 29 题考到的“收割理论”来自必修 2 P123 的课文小字部分,2018 年新课标Ⅰ卷第 38 题(1)考查的内容来自选修 3 P3 的章前言“科技探索之路”,2017 年新课标Ⅰ卷 第 2 题考到的台盼蓝源于人教版必修 1 中 P43 的拓展题,再比如 2017 年新课标Ⅱ卷 中第 29 题考到了必修 1 P94 侧边栏中 NADH 的问题等。

新人教生物“社会热点”命题情境:热点4 衔接高校教材

新人教生物“社会热点”命题情境:热点4 衔接高校教材

新人教生物“社会热点”命题情境热点4 衔接高校教材纵观以往高考试题,你定会发现有很多题目的图(或内容)都是直接来源于大学教材,可以说,大学教材是部分高考试题的源泉。

一方面高考试题是由大学老师参与命制的,高考命题组的专家组成员很稳定,大学老师对自己研究的课题、研究的方向情有独钟,另一方面,高考是一场选拔性的考试,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

1.(2021·山东济南调研)2020年8月,清华大学施一公院士团队获陈嘉庚生命科学奖,获奖项目为“剪接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研究”。

在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分三步进行,分别由RNA聚合酶、剪接体和核糖体执行转录、剪接和翻译的过程(如图所示)。

剪接体的主要组成是蛋白质和小分子的核RNA。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剪接体可对信使RNA前体进行剪切和拼接,过程中涉及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生成B.剪接现象的发现是对传统中心法则的重要补充,剪接体的形成与基因无关C.若剪接体剪接位置出现差错,则最终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可能发生改变D.剪接体结构的揭晓,为进一步揭示与剪接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坚实基础答案B解析剪接体能将前体mRNA剪切拼接后得到成熟mRNA,此过程涉及切断磷酸二酯键,也涉及磷酸二酯键的形成,A正确;剪接体的主要组成是蛋白质和小分子的核RNA(snRNA),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B错误;剪接位置出现差错,形成的mRNA与正常的mRNA不一样,但最终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C正确;剪接体结构的揭晓,对揭示与剪接体相关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结构基础和理论指导,D正确。

2.(2021·西安高新一中调研)科学家在人体快速分裂的活细胞(如癌细胞)中发现了DNA的四螺旋结构。

形成该结构的DNA单链中富含G,每4个G之间通过氢键(解旋酶能打开该键)等形成一个正方形的“G-4平面”,继而形成立体的“G~四联体螺旋结构”(如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G~四联体螺旋结构”是由DNA单链螺旋而成的高级结构B.可以用DNA解旋酶打开“G~四联体螺旋结构”的氢键C.DNA的“G~四联体螺旋结构”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G~四联体螺旋结构”中(A+G)/(T+C)的值与DNA双螺旋中的比值相等且都等于1答案D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DNA的四螺旋结构是由DNA单链螺旋而成,A正确;用DNA解旋酶可以打开该结构的氢键,该结构在复制时也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C正确;DNA双螺旋中A=T、C=G,所以(A十G)/(T+C)的值始终等于1,而该结构只有一条DNA单链,所以其(A+G)/(T+C)的值不一定等于1,因此该结构中(A+G)/(T+C)的值与DNA双螺旋中的比值不一定相等,D错误。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五)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五) Word版含答案

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五)[教材原型]中图版教材必修3P7“巩固提高,2T改编”(实验):取一段燕麦胚芽鞘,切去顶端2 mm,使胚芽鞘不再产生生长素。

在上端放一块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如右图1所示,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过一段时间检测,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右图2所示)。

结论1.下端琼脂块上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

2.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

讨论1.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否严密?2.从实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是否严谨?3.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应该对实验方案如何改进?提示 1.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的情况。

2.结论2不严谨。

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转换视角]转换视角1 设置对比切除实验,验证生长素极性运输1.(2012·新课标全国卷)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

将a、b 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

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解析 胚芽鞘尖端可产生生长素。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反向运输,故a′组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胚芽鞘基部运输,而b′组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正确。

答案 D转换视角2 结合琼脂块接收实验考查生长素运输及作用2.(2016·全国卷Ⅲ,4)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

高中生物说题稿(模板实例10篇)

高中生物说题稿(模板实例10篇)

高中生物说题稿(模板实例10篇)一、命题立意和考查内容本题是20年高考卷第题,命题立意为“考查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能力要求(4)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5)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6)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7)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8)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1)(2)(3)上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要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4)(5)(6)(7)(8)(9)上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能独立完成这些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1—1二、讲解方法和学生指导1、讲解流程2、学生疑难点本题中的疑难点为:对于上述疑难点,我会通过课堂反馈来判断他们的掌握情况,并依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引领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复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

3、学生易错点本题中的易错点为:对于上述易错点,我会在习题讲解结束后,特别指出并更正,避免学生再次出错。

三、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我认为,习题的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要针对学生疑难点和易错点进行设计,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同类型题的解题效率,降低出错几率。

对于本题,我针对学生疑难点和易错点,设计了下列题目。

习题1:这是一道关于的习题。

习题2:这是一道关于的习题。

通过对这两道题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本题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同类型题的解题效率,降低出错几率。

最新版高考《生物》——源于教材的拓展题

最新版高考《生物》——源于教材的拓展题

(链接P89拓展题)人们平常食用的西瓜是二倍体。在二倍 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四倍体植 株。然后,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 进行杂交,得到的种子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把这 些种子种下去,就会长出三倍体植株。下面是三倍体无 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图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1. 为什么以一定浓度的秋水 仙素溶液滴在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2. 获得 的四倍体西瓜缘何要和二倍体杂交?联系第1 问,你能说出产生多倍体的基本途径吗?3. 三
(链接P50拓展题)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 为什么溶酶体膜不被分解?尝试提出一种假 设解释这种现象。如有可能,通过查阅资料 验证你的假说。
溶酶体的膜在结构上比较特殊,如经过修饰等, 不会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水解。因为溶酶体膜上 的糖蛋白是高度糖基化的,性质非常稳定,不易 被水解酶水解;而且溶酶体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 含有很多固醇类物质,且和糖蛋白、糖脂进行相 互交联,进一步加固了溶酶体膜的稳固性,因此 溶酶体膜不会被分解。
【答案】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虽 然减少一半,但仍具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 体。这一组染色体,携带有控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第1 号~第22号是常染色体,第23号是性染色体。 现在已经发现第13号、第18号或第21号染色 体多一条的婴儿,都表现出严重的病症。据 不完全调查,现在还未发现其他常染色体多 一条(或几条)的婴儿。请你试着作出一些可能 的解释。
高考生物:源于"教材拓展题" 的命题素材!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链接P38拓展题)1969年,人们在坠落于澳大 利亚启逊镇的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这些氨 基酸不是来自地球。由此你可以作出什么推 测?
推测:在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且非地球所 有,这说明宇宙中很可能还存在与地球生物 类似的生命形式。理由: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 的基本单位,而蛋白质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 承担者。

高中生物选修三课本细节——高考题源于教材

高中生物选修三课本细节——高考题源于教材

专题二:动物细胞工程
第50页:1.幼龄与老龄动物的组织细胞比较,分化程度低的与分化程度 高的组织细胞比较,哪一种更易于培养?思考一下,这是什么道理? 提示:细胞的衰老与动物机体的衰老有着密切的关系,细胞的增殖能力 与供体的年龄有关,幼龄动物细胞增殖能力强,有丝分裂旺盛,老龄动 物则相反。所以,一般来说幼年动物的组织细胞比老年动物的组织细胞 易于培养。同样,组织细胞的分化程度越低,则增殖能力越强,所以更 容易培养。
专题二:动物细胞工程
第49页:【讨论】3.你认为用上述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生产的克隆动物, 是对体细胞供体动物进行了100%的复制吗?为什么? 提示:克隆动物绝大部分DNA来自于供体细胞核,但其核外还有少量的 DNA,即线粒体中的DNA是来自于受体卵母细胞。所以,用教材中所述 的方法克隆的动物不是供核动物完全相同的复制。
专题二:植物细胞工程
第38页:2.请探讨: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之间可以实现杂交吗?如果理 论上可行,请设计出具体实验方案。
提示:根据眼虫的特点,动物 细胞和植物细胞之间在理论上 是可以实现杂交的。具体的实 验方案可以设计如下:
专题二:植物细胞工程
第38页:【讨论】人们利用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来进行工厂化育苗生产, 这是利用了该项技术的哪些特点? 提示: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具有高效性和可以保持种苗的优良遗传特 性的优势。工厂化大规模育苗生产正是利用了植物“微型”繁殖技术的 这两方面优势。
专题一:基因工程
第7页:【网上查询】DNA连接酶有连接单链DNA的本领吗? 提示:迄今为止,所发现的DNA连接酶都不具有连接单链DNA的能力, 至于原因,现在还不清楚,也许将来会发现可以连接单链DNA的酶。
专题一:基因工程
第11页:【寻根问底】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受体细胞不是更简便吗?如 果这么做,结果会怎样? 提示:有人采用总DNA注射法进行遗传转化,即将一个生物中的总DNA 提取出来,通过注射或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受体植物,没有进行表达载体 的构建,这种方法针对性差,完全靠运气,也无法确定什么基因导入了 受体植物。此法目前争议颇多,严格来讲不算基因工程。

考前高考生物源于教材拓展题的命题素材

考前高考生物源于教材拓展题的命题素材

比较近年来高考试题和教材中的拓展题,发现许多高考试题的命题资料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拓展题材料。

《必修1 分子与细胞》(P38拓展题)1969年,人们在坠落于澳大利亚启逊镇的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这些氨基酸不是来自地球。

由此你可以作出什么推测?【答案】推测:在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且非地球所有,这说明宇宙中很可能还存在与地球生物类似的生命形式。

理由: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而蛋白质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P50拓展题)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为什么溶酶体膜不被分解?尝试提出一种假设解释这种现象。

如有可能,通过查阅资料验证你的假说。

【提示】溶酶体的膜在结构上比较特殊,如经过修饰等,不会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水解。

因为溶酶体膜上的糖蛋白是高度糖基化的,性质非常稳定,不易被水解酶水解;而且溶酶体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含有很多固醇类物质,且和糖蛋白、糖脂进行相互交联,进一步加固了溶酶体膜的稳固性,因此溶酶体膜不会被分解。

(P76技能应用)温度高低会提高或降低水分通过半透膜的扩散速率吗?请你提出假设,并设计检验该假设的实验方案。

【答案】假设:温度高低会提高或降低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速率。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会加快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而降低温度则减缓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

实验方案设计如下:按本章第1节渗透现象示意图组装好三组装置。

在第一组的烧杯外用酒精灯或水浴锅加热升温;第二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第三组留作对照。

三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并记录液面变化及时间。

(P86拓展题)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请解释在A、B、C三点时该化学反应的状况。

(2)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请画出变化后的曲线。

(3)如果在B点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请画出相应的曲线。

【答案】(1)A点: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2020版 生物 高考冲刺总复习--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八)(新高考)

2020版 生物 高考冲刺总复习--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八)(新高考)

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八)1.[教材原型](人教版选修三P3“内文”)博耶(H.Boyer)和科恩(S.Cohen)将非洲爪蟾核糖体蛋白基因与质粒重组后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进行了表达。

该研究除证明了质粒可以作为载体外,还证明了体外重组的质粒可以进入受体细胞;真核生物基因可在原核细胞中表达。

[转换视角][2018·全国卷Ⅰ,38(1)]回答下列问题:(1)博耶(H.Boyer)和科恩(S.Cohen)将非洲爪蟾核糖体蛋白基因与质粒重组后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进行了表达。

该研究除证明了质粒可以作为载体外,还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体外重组的质粒可以进入受体细胞;真核生物基因可在原核细胞中表达2.[教材原型](人教版选修三P2“内文”)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

[转换视角][2017·全国卷Ⅰ,38(5)]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3.[教材原型](人教版选修三P6“内文”)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①能自主复制;②具有标记基因;③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位点。

源于一道教材习题的几例高考题

源于一道教材习题的几例高考题

从 而 ��1 ; 3, �2 �3 是正 三角 形 . 反之 , 若点 � 是 正三 角形 � � 1 � 2 � 3 的中 � � � 心, 则 显然 有 � �1 + � �2+ � �3 = 0 且 � � � 即 是 � � �1 � =� � �2� =� � �3 � . � �<B =所 � � � 在平 面内 一点 , 且 � � 1 + �� 2 + �� 3= 0 � � � 点 � 是正 � �� 1 �= � �� 2 �= � � �3� > 三角 形 ��1 的方 得 同理
HBI H= 的 内 角 平 分 线 上, 故 点 � 是 �<B = 的内 心. 反 之亦 然 . 或如图 1 ( , 由 角 平 分 线 定 理: �是 则 �<B = 的内 心 ,
图 1
1 � � � � � �2 �� �3 = � �3 � �� , 1 =2 � � � : �� 1 � 2 �= �� 2 � 3 �= �� 3 � 1 �=
进一步探究
( 1 )若 �<B =的 重 心 为 @ , �是 �< B= 所在平面内任一点( 如是其外心或内心或垂 心或 旁心 等等 ) 则总 有 , � 1 � � � �@= ( � <+ � B+ � = ) . 3 � � � � � � � @= � <+ < @, � @= � B+ B@ , � � � 三式 相加 即得 � @= � =+ = @, .
<� <B < = <B+ <= F+ G = = = = , � J B J = J B J+ = J E B J <B G = = , B, J, =三 点共 线 , J= <= F F � G � � : � J= � B+ � = , F+ G F +G E � F � G � 得 从而 <�= �B+ � = , F+ G F +G F+ G � � � 反之 也成 立 ) E�<+ F �B+ G � == 0 . . 又 K

2020高考生物Word版题库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一)

2020高考生物Word版题库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一)

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一)[教材原型1]教材必修1P35“思考与讨论”观察一种叶绿素分子和血红蛋白分子局部结构简图,请思考:(1)有一种贫血症叫缺铁性贫血症,为什么缺铁会导致贫血?提示人类贫血症中有缺少红细胞和缺少血红蛋白两种类型,它们都可导致贫血。

而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不能缺少的一种元素就是铁,所以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的合成障碍,引起贫血。

(2)植物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为什么?提示光合作用不能缺少叶绿素,而叶绿素的分子结构中不能缺少的元素之一就是镁。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因此,镁对于光合作用有重要意义。

缺镁时叶绿素的形成受到阻碍,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转换视角]转换视角1直接考查相关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2013·海南单科,1)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B.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C.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D.胰岛素含有碳元素解析脱氧核糖属五碳糖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 C2.(1)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2018·全国卷Ⅱ,1C)() (2)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2013·课标Ⅱ,2A)()提示(1)×参与氧气运输的血红蛋白中有Fe2+,而没有Mg2+。

(2)√转换视角2给予其他分子结构或影射考查相关化合物的元素组成3.(经典高考题)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发中,发现了一种药效高于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结构如图。

下列与蒿甲醚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是()A.纤维素B.胰岛素C.叶绿素D.甲状腺激素解析由图示信息可推断,蒿甲醚分子中只含“C、H、O”,而A~D中元素组成中,只有纤维素含C、H、O,其他三类还含有其他元素,如胰岛素含N、叶绿素含N、Mg,甲状腺激素含N、I等。

答案 A转换视角3无机盐的生理功能4.(2018·海南卷,6)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O2-4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B.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C.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解析无机盐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A错误;土壤中的无机盐必需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B正确;Mg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C正确;温度能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也会影响到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D正确。

高中生物命题素材

高中生物命题素材
高中生物命题素材
高中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例如,可以考察学生对细胞器的认识,包括其结构、功能以及在不同类型细胞中的差异等。
2.遗传和进化:例如,可以考察学生对遗传规律的理解,或者对物种进化的认识。
3.生态学和环境:例如,可以考察学生对生态系统、食物链、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或者对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认识。
7.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例如,可以考察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或者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解释和应用的能力。
8.社会议题和伦理问题:例如,可以考察学生对生物安全、基因编辑、人类生殖技术等社会议题和伦理问题的理解。
以上是一些可能的命题素材,具体命题还需要根据考试大纲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4.人体生理学:例如,可以考察学生对人体器官、系统以及人体生理功能的认识,或者对人类疾病的理解。
5.生物技术:例如,可以考察学生对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生物技术的理解,或者对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等的认识。
6.生物学史:例如,可以考察学生对生物学发展历程的了解,包括重要事件、人物以及对生物学的贡献等。

2018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一 高考命题素材热点 (共40张PPT)

2018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一   高考命题素材热点 (共40张PPT)

[典例 2] 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某湖泊中引 入一些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 图 1 所示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图 2 表示该 生态系统中另外一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
(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较慢的流入速 率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还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充分吸 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后,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再被破坏,应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 。 (2)当图 1 中的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加, 这样,螺蛳的数量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 ________________ 的结果。
究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信息传递发生于沉水植物、浮游动物、 浮游藻类之间,体现了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 态系统稳定的作用。(4)要求 A 获得的最多能量,应该按最大传递效 率 20% 计 算 , 则 A 获 得 的 能 量 最 多 为 [7.5×109 - (1.2×108 + 1.8×108)÷ 20%]×20%×20%=2.4×108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 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解析 ] D [雾霾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其可使光照强度减 弱, 进而影响光反应; 可黏附于叶片表面堵塞气孔, 影响作物对 CO2 的吸收,进而影响暗反应,A、B 正确。一些颗粒物被人或动物吸入 体内,经吞噬细胞吞噬后因溶酶体缺乏相应的酶而不能将其分解, 而颗粒物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 结构,使细胞死亡,进而导致组织坏死, C 正确。颗粒物进入呼吸 道引起的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D 错误。] [点评 ] 近几年,秋冬季严重的雾霾天气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 产、生活,甚至威胁人体健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生物学相 关问题,是高考对生物学科最基本的要求,故理所当然成为命题热 点。

作为高考生物学科命题素材研究论文

作为高考生物学科命题素材研究论文

作为高考生物学科命题素材研究论文作为高考命题素材并以此为命题起点,符合新课程高考“能力立意”的要求,不仅有利于提高试题命制的科学性、权威性、公平性及时效性,也有利于提高命题效率和命题质量。

笔者及所在团队经过四年的实践与尝试,试图以科技论文为试题素材背景,探索高考生物学科命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以期为构建新课程高考命题技术规范和模式,进而深化高考生物学科命题改革提供有益经验。

一、高考生物学科命题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高考命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考命题包括考试内容规范表和试题规划表的制定,试题的编写及全卷试题修订和组配;1]狭义的指试题的编写,包括材料的选择、问题的设计与命题的表达三个环节。

本文讨论狭义上的命题。

试题规划表是命题专家根据考试内容规范表的需要事先制定的命题规范文件,命题教师应根据试题规范表开展具体的试题编制工作,期间应经过材料选择、问题设计、命题表达等阶段。

其中,材料选取既是命题的起点,也是命题的关键,将直接影响和决定后续工作的开展;问题设计是命题的核心,科学思维是生物学问题设计的主线;命题表达是命题技术的体现和命题质量的深化。

三者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均已成为当前编制高考试题的挑战和亟须规范的问题。

问题一:材料选取的挑战。

随着高考命题权的下放,高考生物学科命题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受到极大的重视,尤其是试题本身的科学性被认为是评判合格试题的重要指标之一。

科学性为生物学科命题素材的选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即题干背景的来源和表达必须是真实、可靠、无歧义的。

此外,高考生物学科命题应突出能力立意,公平性、科学性成为材料选取的难题。

问题二:问题设计的挑战。

问题设计的出发点旨在考查考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新课程高考更注重能力立意。

生物学科能力是学生参与生物学科活动(知识学习、实验操作、生活实践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固却不容易或不能被直接观测的一种心理特质。

高考要考查和测量此类“隐蔽”目标,必须设置一定的情境刺激考生产生认知,通过考生的外显行为判断其思维或能力水平。

生物学命题素材

生物学命题素材

生物学命题素材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生物学命题素材: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生物的分类和进化:包括生物的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和证据。

3. 遗传和变异:包括遗传物质的传递、基因的表达、变异的类型和遗传规律等。

4. 生态系统: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

5. 人体生理:包括人体的组织、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体的生理过程如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等。

6. 植物生理:包括植物的组织、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植物的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

7. 动物行为:包括动物的行为类型、行为的适应性、行为的生理基础等。

生物学8个热点及考题

生物学8个热点及考题

生物学热点1.细胞衰老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并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科学家提出的“端粒学说”阐述了细胞衰老的某些可能的机制,端粒是一种特殊结构,其DNA末端含有由简单的串联重复序列(如下图中的—TTAGGG—)组成的单链突出段,它们在细胞分裂时不能被完全复制,因而随分裂次数的增加而缩短,除非有端粒酶的存在,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RNA含有与端粒DNA 重复序列互补的一个片段(如下图中的一AAUCCC—),是合成端粒DNA的模板,其蛋白质催化端粒DNA的合成、催化的一种机制如下图。

研究表明:如果细胞中不存在端粒酶的活性,染色体将随每次分裂而变得越来越短,而且由于细胞的后代因必需基因的丢失,最终死亡。

培养中少数变得长生不老的癌细胞表现出有活性的端粒酶和稳定长度的端粒。

(1)图中“聚合”过程需要种脱氧核苷酸。

端粒酶中,蛋白质成分的功能类似于(酶)。

(2)正常体细胞中不存在端粒酶的活性,你认为新复制出的DNA与亲代DNA完全相同吗?___________(3)从材料分析可知,正常体细胞不断走向衰老的生理原因是。

(4)依据“端粒学说”,请提出一种可以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______________解析: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往往随着时间、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些规律往往通过曲线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曲线、,图表为载体,可考查学生将图表转换成文字表达,或把文字转换成图表表达其至图表间的转换能力,甚至考查得出的结论是教材所没有的,直接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

这类试题能够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表达等多种能力,而且有较好的区分度,因此将会是新教材背景下高考考题的热点和重点,要学会进行图文转换,从而进行推理。

比如本题(1)中正常的情况下聚合需要4种脱氧核苷酸,但题中显示是TAG三种碱基,所以图中聚合需要3种脱氧核苷酸,另外根据试题中信息“研究表明:如果细胞中不存在端粒酶的活性,染色体将随每次分裂而变得越来越短,而且由于细胞的后代因必需基因的丢失,最终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近年来高考试题和教材中的拓展题,发现许多高考试题的命题资料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拓展题材料。

《必修1 分子与细胞》(P38拓展题)1969年,人们在坠落于澳大利亚启逊镇的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这些氨基酸不是来自地球。

由此你可以作出什么推测?【答案】推测:在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且非地球所有,这说明宇宙中很可能还存在与地球生物类似的生命形式。

理由: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而蛋白质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P50拓展题)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为什么溶酶体膜不被分解?尝试提出一种假设解释这种现象。

如有可能,通过查阅资料验证你的假说。

【提示】溶酶体的膜在结构上比较特殊,如经过修饰等,不会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水解。

因为溶酶体膜上的糖蛋白是高度糖基化的,性质非常稳定,不易被水解酶水解;而且溶酶体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含有很多固醇类物质,且和糖蛋白、糖脂进行相互交联,进一步加固了溶酶体膜的稳固性,因此溶酶体膜不会被分解。

(P76技能应用)温度高低会提高或降低水分通过半透膜的扩散速率吗?请你提出假设,并设计检验该假设的实验方案。

【答案】假设:温度高低会提高或降低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速率。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会加快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而降低温度则减缓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

实验方案设计如下:按本章第1节渗透现象示意图组装好三组装置。

在第一组的烧杯外用酒精灯或水浴锅加热升温;第二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第三组留作对照。

三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并记录液面变化及时间。

(P86拓展题)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请解释在A、B、C三点时该化学反应的状况。

(2)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请画出变化后的曲线。

(3)如果在B点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请画出相应的曲线。

【答案】(1)A点: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B点: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最高。

C 点: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如果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上升的幅度变小。

因为图中原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催化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

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变慢。

(3)该曲线表明,B点的反应底物的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这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必修2 遗传与进化》(P8拓展题)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

已知栗色和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B和b控制。

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你设计鉴定方案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1)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

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项鉴定,应该怎样配种。

(2)杂交后代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如何根据结果判断栗色公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答案】(1)将该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该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该栗色公马为杂合(P31拓展题)1.生物如果丢失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就会出现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但在自然界中,有些动植物的某些个体是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单独发育来的,如蜜蜂中的雄蜂等。

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虽然减少一半,但仍能正常生活。

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答案】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虽然减少一半,但仍具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

这一组染色体,携带有控制该种生物体所有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2.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第1号~第22号是常染色体,第23号是性染色体。

现在已经发现第13号、第18号或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婴儿,都表现出严重的病症。

据不完全调查,现在还未发现其他常染色体多一条(或几条)的婴儿。

请你试着作出一些可能的解释。

【答案】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会严重影响生殖、发育等各种生命活动,未发现其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婴儿,很可能是发生这类变异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或在胚胎早期就死亡了的缘故。

(P46拓展题)结合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分析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

【答案】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能够精确的自我复制,使亲代与子代间保持遗传的连续性;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发育;在特定条件下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P89拓展题)人们平常食用的西瓜是二倍体。

在二倍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四倍体植株。

然后,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得到的种子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把这些种子种下去,就会长出三倍体植株。

下面是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图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以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滴在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2.获得的四倍体西瓜缘何要和二倍体杂交?联系第1问,你能说出产生多倍体的基本途径吗?3.三倍体西瓜为什么没有种子?真的一颗都没有吗?4.每年都要制种,很麻烦,有没有别的替代方法?加秋水仙素一位体【答案】1.西瓜幼苗的芽尖是有丝分裂旺盛的地方,用秋水仙素处理有利于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从而形成四倍体西瓜植株。

2.杂交可以获得三倍体植株。

多倍体产生的途径为: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因此,不能形成种子。

但并不是绝对一颗种子都没有,其原因是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可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

4.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替代。

方法一,进行无性繁殖。

将三倍体西瓜植株进行组织培养获取大量的组培苗,再进行移栽。

方法二,利用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未受粉的雌蕊,以促进子房发育成无种子的果实,在此过程中要进行套袋处理,以避免受粉。

(P129思维拓展)1.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吗?请说明你的观点和证据。

【答案】不一定。

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物种,有些是靠开辟环境中新的生存位置来生存和繁衍的,不一定就比原来的物种适应能力更强。

例如,海洋中的生物登陆后,形成许多新物种,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但是不能说这些新物种比海洋藻类的适应能力强。

2.与同种或类似的野生种类相比,家养动物的变异较多(例如狗的变异比狼多)。

对此你如何解释?【答案】与同种或类似的野生种类相比,家养动物的变异往往更多,这与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采取的杂交育种等措施有关。

3.有关资料称孟德尔曾经给达尔文写过一封信,信中说明了自己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所得出的结论。

但是,这封信没有引起达尔文的重视,他甚至都没有将信封拆开。

假如达尔文拆阅了这封信,并接受了孟德尔的理论,他会对自己的自然选择学说做怎样的修改?设想你就是当年的达尔文,请给孟德尔写一封回信。

【提示】假如达尔文接受了孟德尔的理论,他可能会摒弃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对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做出较为科学的解释。

《必修3 稳态与环境》(P33拓展题)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

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

请分析这个例子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联系。

【答案】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P77拓展题)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某几种植物的根系之间是否存在竞争现象。

【答案】大致步骤:(1)选择的植物(一般用草本植物)应能适应同一环境,植株大小基本一致,最好能查阅有关资料搞清楚植物名称与生活习性等;(2)实验前要做必要的观察记录,如植株的(尤其是根)生长情况;(3)设立对照组(单独种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实验组(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并给予相同的环境条件,也可进一步从不同的植株间距来设计实验;(4)通过比较分析根系的长势,论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5) 解释实验结果。

(P98拓展题)下图是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

图a中农作物为人类提供的食物量、为家禽和家畜提供的饲料量,都与图b相同。

(1)分析这两幅图,完成这两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2)哪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所利用?为什么?【答案】(1)(2)图b所示生态系统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有一部分可以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被人类再度利用,因此,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充分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P104拓展题)同碳元素一样,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也是不断循环的。

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地施加氮肥呢?【答案】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

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P108拓展题)如果你是一个农场经营者,种植了一些粮食作物,栽培了多种果树,同时还饲养着优质的家禽、家畜等。

你将利用哪些与信息传递有关的措施来提高各类农畜产品的产量?(需要至少回答出三项)【答案】①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②施放性引诱剂,控制害虫数量;③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等。

(P113拓展题)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关系。

【答案】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复杂,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越简单,则调节平衡的能力越弱。

例如在马尾松纯林中,松毛虫常常会产生爆发性的危害;如果是针阔混交林,单一的有害种群不可能大发生,因为多种树混交,害虫的天敌种类和数量随之增加,进而限制了该种害虫的扩展和蔓延。

(P114技能提升)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哲理的问题。

总结从细胞到生态系统多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请用准确的术语回答以下问题1.生命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与一般的非生命系统相比,生命系统的复杂程度高而且任何生命系统都不能孤立地存在而是与周围环境时刻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生命系统应该是什么样的系统?2.生命系统的结构。

生命系统尽管结构复杂,但都是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统一整体,组织性强。

生命系统的结构特征是。

3.生命系统的功能。

和非生命系统相比,生命系统能够不断地从外界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形成新的组织结构,也能不断的排出物质、散失热能,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