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物教案
《配合物理论简介》教案及说课稿(优质课作品)
《配合物理论简介》教案及说课稿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配合物理论简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能认识常见的配合物。
2.会正确表示配位键、配位化合物。
3.了解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命名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2、通过举例及资料卡片呈现的形式,培养学生从信息中主动获取知识,总结归纳,增强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史实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2、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3、了解配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力量,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探究,学习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等概念,了解配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配位化合物理论。
教学过程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配合物理论简介说课稿一、设计思想1、把握的原则:将复杂的知识理论简单化,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
2、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三条主线:(1)知识线。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
(2)方法线。
注重学习中所蕴含的化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线。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
爱祖国,爱家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对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要求,在必修2和选修3已介绍共价键的知识基础上,本节介绍了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并得出很庞大的一类物质——配合物。
对配位键和配合物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并不深,只需要认识和判断配合物和配位键并能正确表达配位键。
能知道它在生产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构建了共价键的概念,一般共价键的形成方式是成键双方原子各提供一个单电子,而形成共价键还有其他方式,学习配位键能打破他们对共价键固有的认识。
本班学生化学基础较好,通过两年的新课程学习已基本具备了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配合物理论简介 教学设计[选修]1
科目
化学
年级
高二
班级
时间
课题分子的立体构型(第3课时配合物理论简介)
(知识、能力、品德)
教学目标
1、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2、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表示方法
3、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4、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重点: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讲解]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合物。
[过渡]配位化合物如何命名?
[讲解]硫酸四氨合铜
[学生练习命名]
[Cu(NH3)4]Cl2
K3[Fe(SCN)6]
Na3[AlF6]
[小结]
本节主要讲述了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
教学后记
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讨论交流。
1、配位键
(3)概念
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向提供给另一原子共用所形成的共价键。
(4)表示
A B
电子对给予体电子对接受体
(3)条件:其中一个原子必须提供孤对电子。
另一原子必须能接受孤对电子轨道。
[提问]举出含有配位键的离子或分子
举例:]什么是配位化合物呢?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1、配位键
(1)概念
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向提供给另一原子共用所形成的共价键。
(2)表示
A B
电子对给予体电子对接受体
(3)条件:其中一个原子必须提供孤对电子。
另一原子必须能接受孤对电子轨道。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
个人备课
[创设问题情景]
无机化学《配合物》教案
无机化学《配合物》教案配合物是指由配位原子(或离子)与另一部分(配位体)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配合物具有许多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并广泛应用于催化剂、药物、颜料和材料等领域。
本教案旨在介绍配合物的定义、结构以及配位键的形成机制和性质。
一、配合物的定义1.配合物是指由配位原子(或离子)与另一部分(配位体)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2.配位原子(或离子)是通常为过渡金属离子,但也可以是其他元素或离子。
3.配位体是指可以通过配位键与配位原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分子或离子。
二、配合物的结构1.配位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相连。
2.配位键的形成使得配位体围绕着配位原子(或离子)形成一个立体结构,称为配位球。
3.配合物的结构可以是一维、二维或三维的,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几何构型。
4.配位原子(或离子)的电子层配置决定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三、配位键的形成机制和性质1.配位键的形成是通过配位体的配位原子与配位原子(或离子)的空位或配对电子形成配位键。
2.配位键可以是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
3.配位键的形成能力受到配位原子(或离子)的电子能级和配位体的配位能力的影响。
4.配位键的性质包括键长、键能、键角和配位度等。
这些性质决定了配合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四、配合物的化学性质1.配合物可以发生配位键的断裂和配位体的替换反应,产生新的配合物。
2.配合物的稳定性受到配位原子(或离子)的电荷、原子半径和配位体的配位能力的影响。
3.配合物的溶解度和酸碱性常常与配位体的配位能力和配位度有关。
4.配合物的光谱性质(如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可以用来确定配位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的结构和环境。
五、配合物的应用1.配合物常用作催化剂,参与有机合成和化学反应。
2.配合物可用于制备药物,具有生物活性和药效。
3.配合物可以用作颜料和染料的原料,提供不同颜色和稳定性。
4.配合物可用于制备材料,具有特殊的磁性、光学和电学性质。
配合物理论简介 教案
⑶沉淀过滤后,分别向滤液中加AgNO3溶液均无变化,但加热煮沸,B溶液中又有AgCl沉淀生成,其沉淀量为原来B溶液中AgCl的一半。
又已知该化合物中心离子配位数均为6,试按照“[Ag(NH3)2] OH”的书写格式写出A、B的化学式:A 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
[导入]
实验1:硫酸铜中逐滴加入浓氨水
实验2:氯化铜、硝酸铜中逐滴加入浓氨水
实验分析:
[知识梳理]
1.配合物: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例如:
2.配合物的组成
从溶液中析出配合物时,配离子经常与带有相反电荷的其他离子结合成盐,这类盐称为配盐。配盐的组成可以划分为内界和外界。配离子属于内界,配离子以外的其他离子属于外界。内、外界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外界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配离子的电荷数。
(4)配离子的电荷数
3.配合物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典型例题]
[小两种化合物,A:COCl3·5NH3·H2O;B:COCl3·5NH3·H2O,根据下面的实验结果,确定它们的络离子、中心离子和配体。
⑴分别取A和B的固体于试管中微热,A中未见明显现象,B中试管口出现少量水珠。
答案:A:[CO(NH3)5H2O]Cl3;B:[CO(NH3)5Cl] Cl2·H2O,
了解配合物的结构课时1课型新授课教学重点配合物结构教学难点配合物结构与配合物形成的条件和过程实验解释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归纳法比较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前预习1
配合物理论简介
课题
配合物理论简介
课时
1
课型
配合物的合成与拆分实验教案
配合物的合成与拆分实验教案
配合物的合成与拆分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与原理;
2.了解配合物的拆分原理及方法;
3.培养实验操作技能与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
配合物是指由配体(L)与中心原子(M)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记作[ML]。
配合物的合成是将配体与中心原子通过配位键结合的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
反应条件和试剂。
拆分是将已形成的配合物中的配体与中心原子分离,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三、实验步骤:
1.配合物的合成:
(1)准备试剂:选择适当的配体(L)和中心原子(M),根据需要准备适量的溶剂(如水、乙醇等);
(2)将配体溶解在溶剂中,加热至适当温度;
(3)将中心原子溶解在溶剂中,加热至适当温度;
(4)将配体溶液与中心原子溶液混合,搅拌一定时间,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
(5)分离产物,进行纯化处理,得到纯品。
2.配合物的拆分:
(1)将配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
(2)加入适当的拆分剂,根据拆分剂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溶剂;
(3)搅拌一定时间,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
(4)分离产物,进行纯化处理,得到纯品。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1.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分析可能的原因;
2.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配合物的合成与拆分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3.分析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配合物的合成与拆分,掌握了配合物的形成原理及拆分方法。
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注意安全操作。
通过本实验,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与观察分析能力。
配合物合成与拆分方法教案
配合物合成与拆分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配合物的合成与拆分方法。
2.学会应用配合物的合成与拆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配合物的定义和基本结构。
2.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3.配合物的拆分方法。
教学步骤:
1.配合物的定义和基本结构:
解释配合物的定义,说明配合物是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复杂化合物。
介绍配合物的基本结构,包括中心原子、配位体和配位键。
2.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介绍几种常见的配合物合成方法,包括直接合成法、溶液法、气相法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这些方法合成不同类型的配合物。
3.配合物的拆分方法:
介绍几种常见的配合物拆分方法,包括利用离子交换剂、利用沉淀转化、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拆分不同类型的配合物。
4.应用配合物的合成与拆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配合物的合成与拆分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例如在环境保护、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5.课堂互动:
留出时间让学生提问,回答学生关于配合物合成与拆分方法的疑问。
教学评估:
1.通过作业或测验评估学生对配合物合成与拆分方法的理解程度。
2.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应用配合物的合成与拆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评估
学生的应用能力。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教案(学案)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学习目标]1.理解配合物的概念、组成;2.掌握常见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及其成因;3.掌握配合物的性质特点及应用。
[学习重、难点]配合物的空间构型、配合物的应用[课时安排]3课时[学习过程][活动及探究]: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2mL5%的硫酸铜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振荡,观察。
现象: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2:取5%的氯化铜、硝酸铜进行如上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原理。
[交流讨论] Cu2+及4 个NH3分子是如何结合生成[Cu(NH3)4]2+的?⑴ 用结构式表示出NH3及H+反应生成NH4+的过程:⑵ 试写出[Cu(NH3)4]2+的结构式:一、配位键、配合物:1、配位键: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成键的两个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是由一个原子单独提供的。
2、形成条件: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其中一个原子有孤电子对,另一个原子有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道”。
配位键用A→B表示,A是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B是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
3、配合物:通常把金属离子或原子(称为中心原子)及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合物。
4、常见配位键的形成过程(1) NH4+ 、H3O+中配位键的形成注意:结构式中“→”表示配位键及其共用电子对的提供方式。
(2)配离子[Ag(NH3)2]+中配位键的形成在[Ag(NH3)2]+里,NH3分子中的氮原子给出孤电子对,Ag+接受电子对,以配位键形成了[Ag(NH3)2]+:[ H3N→Ag←NH3] +(3)配离子[Cu(NH3)4]2+的形成在[Cu(NH3)4]2+里,NH3分子中的氮原子给出孤电子对,Cu2+接受电子对,以配位键形成了二、配合物的组成配合物的组成包含中心原子/离子、配体和配位原子、配位数,内界和外界等。
以[Cu(NH3)4]SO4为例说明,如右图所示: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之间多以离子键结合,因而属于离子化合物、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成内界离子和外界离子,内界离子也能电离但程度非常小,可谓“强中有弱”。
高中化学配合物的变化教案
高中化学配合物的变化教案教学内容:配合物的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配合物的概念和组成2. 掌握配合物的变化规律与性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重点:1. 配合物的形成过程2. 配合物的稳定性和变化规律教学难点:1. 配合物的变化规律解析2. 配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教学方法:讲授、示例分析、实验操作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学实验器材2. 相关化学实验药品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配合物概念及重要性介绍,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讲解配合物的概念与组成(15分钟)1. 介绍配合物的定义和组成结构2. 讲解配合物的形成机制和配位数的概念3. 分析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及变化规律三、讲解配合物的性质与变化规律(20分钟)1. 探讨配合物的光谱性质和磁性质2. 讲解配合物的配位体和配位度的概念3. 分析配合物的异构体及其相互转化过程四、实验操作(30分钟)设计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配合物变化规律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五、练习与讨论(15分钟)布置配合物相关习题,对学生进行练习与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开相关拓展内容,引导学生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配合物的变化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配合物的概念、组成和变化规律,结合实验操作以及练习与讨论,加深学生对配合物变化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继续深化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以期提升学生的综合化学素养。
42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第1课时)(教案)
4.2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第1课时)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认识简单配位化合物的成键特征;能正确运用化学符号描述配合物的组成;2、学会简单配合物的实验制备;能联系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运用化学符号描述配合物的组成难点运用化学符号描述配合物的组成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工具PPT、视频五、教学过程【讲述】配位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和科技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
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叶绿素是一种镁的配合物,动物细胞中载氧的血红素是一种铁的配合物,化工生产、污水处理、汽车尾气的净化、模拟生物固氮等领域都需要一些特殊性能的配合物作催化剂。
因此,认识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示】实验视频:向试管中加入2 mL 5%的硫酸铜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振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问】现象是什么?【生】将过量的氨水加到硫酸铜溶液中,溶液最终变成深蓝色,加入乙醇后析出深蓝色晶体。
【讲述】深蓝色的物质是[Cu(NH3)4]SO4,名称是:硫酸四氨合铜将[Cu(NH3)4]SO4溶于水,[Cu(NH3)4]SO4发生下列电离:[Cu(NH3)4]SO4=== [Cu(NH3)4]2++ SO42[Cu(NH3)4]2+是四氨合铜离子,其中Cu2+和NH3分子没有电离出来,说明[Cu(NH3)4]2+中Cu2+和NH3分子之间存在较为强烈的相互作用。
【问】思考:在水溶液中,C u2+和NH3分子是如何结合成[Cu(NH3)4]2+的呢?【展示】C u2+和NH3分子是如何结合成[Cu(NH3)4]2+的过程图片【生】NH3分子中氮原子的孤电子对进入C u2+的空轨道,C u2+与NH3分子中的氮原子通过共用氮原子提供的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
【讲述】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展示】硫酸四氨合铜的配体、配位键、中心离子、配离子分别是哪些部分。
《配合物的形成》名师教案1
配合物的形成一、教材分析与教学思想“配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相关教学内容是《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模块第四专题《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的第二单元。
这部分内容既是第一单元的沿续,也是对分子空间结构的补充。
而从配合物的形成来看,多数配合物的结构相当于在已知的简单化合物中插入“第三者”——新的化学成分,进而构成了复杂的结构。
且这种形成的过程游离于一般价键规律之外,且不涉及价电子,这些都是突破学生以往对于物质结构的认知的,学生理解有难度。
但配合物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地位独特,而配合物的应用与配合物的性质密切相关,“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中的核心思想在本节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体现。
但配合物相关概念相对抽象,如何将抽象概念具体化需要借助恰当的工具,化学实验在这抽象概念的教学中大有作为。
所以,立足从实验事实出发,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入门,经过实验过程的逻辑分析,层层分析,进而探析配合物的结构,从感性到理性,将相对枯燥的概念课教学上出应有的化学味道,进而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配合物的概念和组成2教学难点配合物的组成和形成条件三、教学设计与流程纳 加NaOH 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出现分析奠定感性基础。
且Cu 2不能大量游离的性质揭示也为后续分析配合物电离性质做铺垫。
分析上述探究实验结果,总结归纳结论——Cu 2参与蓝色物质生成,且生成的物质中Cu 2被牢固束缚。
讲解、展示NH 3与Cu 2形成了新微粒——[CuNH 34]2倾听观看将实验结果转化为形象的分子结构,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板书OH 2与过量氨水反应的方程: CuOH 2=[CuNH 34]22OH -4一次性与过量氨水反应离子方程CuSO 44NH 3=[CuNH 34]2SO 42-书写实验现象转化为化学语言,从理性角度深入认知物质的转化提Cu 2为什么能与NH 3形成[CuNH 34]2思以问题出问题从化学键角度分析[CuNH34]2中Cu2与NH3如何结合考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思考讨论Cu2、NH3之间的作用是否离子键是否金属键最终将这种作用定位为共价键,再从Cu2价电子排布[Ar]3d9分析Cu2是否可以以常规共价键形式与NH3分子结合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特殊的共价键形式——配位键思考讨论通过讨论,复习所学有关价键理论,建立新知与旧知的联系,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复习以NH3分子与H结合成NH4为例复习配位键的形成回忆书写总结1配位键的成键条件:A:提供孤对电子(配位体);B:提供能量相近的空轨道2配位键的表达方式:A→B复习回顾引导与NH3之间是否可以通过配位键结合思考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思考讲解2形成配位键时,谁提供空轨道谁提供孤对电子CuNH34]2中的配位键形成情况4强调此类配位键的是配合物与其它物质最本质的区别回答推进引导学生思维引导思考并讲述1配合物定义该如何下引发思考并补充由提供故对电子的配位体与接受孤对电子的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结合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配合物》 教学设计
《配合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配合物的定义,准确说出配合物的组成。
(2)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配合物,并了解其形成条件。
(3)掌握配合物的命名规则,能正确对配合物进行命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配合物的定义和组成。
(2)配合物的形成条件和常见配合物。
2、教学难点(1)配合物的形成过程和化学键的本质。
(2)配合物的命名规则。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配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命名规则。
2、实验法:通过实验展示配合物的形成和性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配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宝石图片,如祖母绿、红宝石等,引出这些宝石的主要成分都与配合物有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配合物的定义通过讲解一些常见的化合物,如Cu(NH₃)₄SO₄、Ag(NH₃)₂OH 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引出配合物的定义: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合物。
(2)配合物的组成以Cu(NH₃)₄SO₄为例,详细讲解配合物的组成:中心原子、配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中心原子通常是过渡金属元素的离子或原子;配位体是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配位原子是配位体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配位数是与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配位原子的数目。
(3)配合物的形成条件结合实例分析配合物形成的条件:中心原子要有空轨道,配位体要有孤电子对。
【原创】配合物的形成教学设计
专题四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第一课时)【课程目标】科学价值:1.知道简单配合物的基本组成和形成条件。
2.理解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人文价值:1.培养学生结构决定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2.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微粒观。
【核心概念】配位键、配合物【问题思辨】(1)配合物的组成(2)配合物的结构(3)配合物的性质【教学建构】(1)知识与思想建构: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思考,蓝色溶液表明生成了新的物质,该物质经X射线衍射为硫酸四氨合铜。
根据信息提示,学生推测该物质的结构,进一步加强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思想(2)问题与案例故事建构:以信息和实验为载体,引发学生思考(3)同质异构【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讲解、自主学习、练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5%硫酸铜溶液、浓氨水、胶头滴管等【教学过程】(第1课时)[实验] 向试管中加入2mL5%的硫酸铜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振荡,观察实验。
(与原硫酸铜溶液比较)[学生]观察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现象] ①先有蓝色沉淀②继续加氨水,沉淀溶解,生成深蓝色溶液(与原溶液进行比较)[问题]请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 书写方程式。
CuSO4+ NH3·H2O===Cu(OH)2↓+ (NH4)2 SO4[讲解]深蓝色溶液说明反应生成了新的微粒,科学家把该深蓝色溶液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的深蓝色固体经过X射线衍射实验,证明为[Cu(NH3)4]SO4。
硫酸铜溶液和过量氨水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CuSO4+4NH3·H2O==[Cu(NH3)4]SO4+4H2O[信息提示] 把[Cu(NH3)4]SO4配制成溶液,分装到两支试管,第一支试管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第二支试管加入浓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
[问题] 根据以上提示,写出[Cu(NH3)4]SO4的电离方程式。
[学生]书写电离方程式,并分析原因。
[讲解]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独立的SO42-。
高中化学配合物的教案
高中化学配合物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什么是配合物,并了解配合物的结构特点;
2. 掌握配合物的命名和表示方法;
3. 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配合物的形成和解离过程;
4. 能够分析和解释配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配合物的命名和表示方法;
2. 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配合物的形成和解离过程;
3. 能够分析和解释配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举例介绍什么是配合物和它的结构特点,引起学生对配合物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配合物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2. 讲解配合物的命名和表示方法;
3. 讲解配合物的形成和解离过程。
三、练习(20分钟)
1. 给学生几个配合物的化学式,让他们进行命名;
2. 给学生几个配合物的结构,让他们进行表示;
3. 让学生解决一些配合物形成和解离的问题。
四、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配合物的习题作业,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学方法:
讲授相结合,例题教学,出题让学生思考。
教学手段:
黑板、彩色粉笔、PPT。
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配合物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教案讲义:配合物(教师版)
配合物1.掌握配位键的特点,认识简单的配位化合物的成键特征。
2.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存在与应用,如配位化合物在医药科学催化反应和材料化学等领域的应用。
一、配位键1.定义:成键原子或离子一方提供空轨道,另一方提供孤电子对而形成的共价键,这类“电子对给予—接受”键被称为配位键。
提供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称为中心原子或中心离子,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对应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或配位体。
例如:[Cu(H2O)4]2+,Cu2+是中心离子,H2O是配体。
2.形成条件①成键原子一方能提供孤电子对。
②成键原子另一方能提供空轨道。
如反应NH3+H+=NH4+,NH3中的N上有1对孤电子对,H+中有空轨道,二者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NH4+,NH4+的形成可表示如下:【易错提醒】①孤电子对:分子或离子中,没有跟其他原子共用的电子对就是孤电子对。
如分子中中心原子分别有1、2、3个孤电子对。
含有孤电子对的微粒:分子如CO、NH3、H2O、有机胺等分子,离子如SCN—、Cl—、CN—、NO2—等。
②含有空轨道的微粒:过渡金属的原子或离子。
一般是过渡金属的原子或离子如:Fe3+、Cu2+、Zn2+、Ni2+、Co3+、Ni;还有H+、Al3+、B、Mg2+等主族元素原子或离子。
一般来说,多数过渡金属的原子或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数目基本上是固定的,如Ag+形成2个配位键,Cu2+形成4个配位键等。
3.表示方法(电子对给体)A→B(电子对接受体)或A—B。
如H3O+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Cu(H2O)4]2+的结构式为4.特征: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一般来说,多数过渡金属的原子或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数目是基本不变的,如Ag+形成2个配位键;Cu2+形成4个配位键等。
【易错提醒】①配位键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孤电子对是由成键原子一方提供,另一原子只提供空轨道;而普通共价键中的共用电子对是由两个成键原子共同提供的。
②与普通共价键一样,配位键可以存在于分子中[如Ni(CO)4],也可以存在于离子中(如NH4+)。
高中化学配合物配位键教案
高中化学配合物配位键教案
主题:配合物与配位键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配合物和配位键的概念;
2. 掌握配合物的命名方法;
3. 理解配位键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
1. 配合物的定义和构成;
2. 配位键的种类和性质。
教学难点:
1. 配位键的形成机理;
2. 配合物的结构类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配合物和配位键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配合物的定义和构成(15分钟)
1. 解释什么是配合物,包括中心离子和配体的定义;
2. 讲解配合物的结构和构成方式。
三、介绍配合物的命名方法(10分钟)
1. 介绍常见的金属配合物的命名规则;
2. 给出一些例子进行讲解。
四、讨论配位键的形成原理(15分钟)
1. 介绍配位键的种类和性质;
2. 解释配位键的形成机理。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
六、课堂练习(10分钟)
教师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配合物和配位键的理解。
板书设计:
1. 配合物的定义和构成
2. 配合物的命名方法
3. 配位键的形成原理
教学反馈:
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笔记本等。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配合物》 说课稿
《配合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配合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第四章第四节。
配合物是一类特殊的化合物,它在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配位键的形成和配合物的结构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晶体结构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配合物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探究了配合物的形成条件和性质,最后阐述了配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编排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同时通过实验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化学键、原子结构等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微观分析能力。
但对于配位键和配合物的概念,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和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配合物的概念,能够判断常见的配合物。
(2)掌握配位键的形成条件和表示方法。
(3)了解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配合物的概念和配位键的形成条件。
(2)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1)配位键的形成过程和表示方法。
(2)配合物结构的确定和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配合物的形成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4.1配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 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参差不齐,这对于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采取适当的激励和引导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我将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学习指南等,并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配合物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命名规则。通过讲授法,我们详细讲解了配合物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配合物是由金属离子与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接着,我们介绍了配合物的类型,包括内界和外界,以及配合物的命名规则,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金属离子和配体的名称来命名配合物。在课堂活动中,我们通过角色扮演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配合物的形成过程和性质,加深对配合物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我们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实验,我们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们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配合物的知识点,掌握配合物的性质。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配合物的性质,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简单的配合物模型,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配合物结构的理解。
- 学生可以参与相关的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与专业人士交流配合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
2.3配合物概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实验器材:本节课可能需要涉及到配合物的实验操作,因此需要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包括试管、烧杯、滴定管、电子天平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及实验所需的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配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征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配合物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配合物新课呈现结束后,对配合物概述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2.3配合物概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配合物概述,该部分内容位于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的教材中。具体涉及配合物的定义、分类、命名以及其结构特征。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配合物概述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配合物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配合物结构特征的重点,强调配合物与自由分子的区别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C.配合物中的中心离子一定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D.配合物的溶解度一定大于其组成元素的简单化合物
配合物教案
配合物教案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板书]2、配合物(1)定义:通常把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
[讲]已知配合物的品种超过数百万,是一个庞大的化合物家族。
[板书](2)配合物的组成中心原子: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一般都是带正电的阳离子,过渡金属离子最常见。
配位体:可以是阴离子,也可以是中性分子,配位体中直接同中心原子配合的原子叫配位原子,配位原子必须是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
配位数:直接同中心原子配位的原子的数目叫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配离子的电荷数: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的总电荷数的代数和。
[投影][讲]如:[Co(NH3)5Cl]Cl2这种配合物,其配位体有两种:NH3、Cl-,配位数为5+1=6。
[讲]配合物的命名,关键在于配合物内界(即配离子)的命名。
命名顺序:自右向左:配位体数(即配位体右下角的数字)——配位体名称——“合”字或“络”字——中心离子的名称——中心离子的化合价。
例如[Zn(NH3)2]SO4读作硫酸二氨合锌[实验2-2]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若加入极性较小的溶剂(如乙醇),将析出深蓝色的晶体。
[投影][问题]有谁上黑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板书]3、配合物的形成:Cu2++2NH3·H2O=Cu(OH)2↓+2NH4+Cu(OH)2+4 NH3·H2O=[Cu(NH3)4]2++2OH-+4H2O[Cu(NH3)4]2+深蓝色[讲]在[Cu(NH3)4]2+里,NH3分子的氮原子给出孤对电子对,Cu2+接受电子对,以配位键形成了[Cu(NH3)4]2+[投影][实践活动]用计算机软件Chemsketch制作分子立体模型。
练习1、制作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步骤:(1)在程序第一个界面“Chemsketch Window”(化学作图视窗)上(当界面上的三个图标处于白色背景的状态时)用鼠标做一次点击,界面上呈现“CH4”;(2)点击视窗左下角的“Copy to 3D”,进入该程序的第二个界面“ACD /3D”(三维模型视窗),出现一个球;(3)点击该界面上的图标,得到甲烷的立体结构模型;(4)用鼠标点住模型移动,模型将随之旋转;(5)点击图标,模型会自动旋转;(6)点击图标之一,模型一边旋转,一边将变换成不同显示形式。
“配合物化学及其应用”教案
“配合物化学及其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配合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让学生掌握配合物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配合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2.配合物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3.配合物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配合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难点:配合物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和PPT。
2.配合物化学的实验模型。
3.教学视频和网络资源。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分子结构、化学键等。
2.教学策略: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设计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配合物的性质。
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介绍配合物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讲授新课:通过PPT和实验模型展示配合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强调重点和难点。
3.巩固练习:给出一些配合物的例子,让学生判断其类型并解释其应用。
4.归纳小结:总结配合物化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回顾整个教学内容。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进行小测验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作业布置:1.阅读相关文献,了解配合物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设计一个与配合物化学相关的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3.总结配合物化学的主要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4.思考配合物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合物教案
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板书]2、配合物
(1)定义:通常把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
[讲]已知配合物的品种超过数百万,是一个庞大的化合物家族。
[板书](2)配合物的组成
中心原子: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一般都是带正电的阳离子,过渡金属离子最常见。
配位体:可以是阴离子,也可以是中性分子,配位体中直接同中心原子配合的原子叫配位原子,配位原子必须是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
配位数:直接同中心原子配位的原子的数目叫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配离子的电荷数: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的总电荷数的代数和。
[投影]
[讲]如:[Co(NH3)5Cl]Cl2这种配合物,其配位体有两种:NH3、Cl-,配位数为5+1=6。
[讲]配合物的命名,关键在于配合物内界(即配离子)的命名。
命
名顺序:自右向左:配位体数(即配位体右下角的数字)——配位体名称——“合”字或“络”字——中心离子的名称——中心离子的化合价。
例如[Zn(NH3)2]SO4读作硫酸二氨合锌
[实验2-2]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若加入极性较小的溶剂(如乙醇),将析出深蓝色的晶体。
[投影]
[问题]有谁上黑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3、配合物的形成:
Cu2++2NH3·H2O=Cu(OH)2↓+2NH4+
Cu(OH)2+4 NH3·H2O=[Cu(NH3)4]2++2OH-+4H2O
[Cu(NH3)4]2+深蓝色
[讲]在[Cu(NH3)4]2+里,NH3分子的氮原子给出孤对电子对,Cu2+接受电子对,以配位键形成了[Cu(NH3)4]2+
[投影]
[实践活动]用计算机软件Chemsketch制作分子立体模型。
练习1、制作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步骤:(1)在程序第一个界面“Chemsketch Window”(化学作图视窗)上(当界面上的三个图标处于白色背景的状态时)用鼠标做一次点击,界面上呈现“CH4”;
(2)点击视窗左下角的“Copy to 3D”,进入该程序的第二个界面“ACD /3D”(三维模型视窗),出现一个球;
(3)点击该界面上的图标,得到甲烷的立体结构模型;
(4)用鼠标点住模型移动,模型将随之旋转;
(5)点击图标,模型会自动旋转;
(6)点击图标之一,模型一边旋转,一边将变换成不同显示形式。
再次点击图标,图形停止转动;
(7)点击左下角“C11ernsr返回第一个界面,用鼠标点击图标图,直至界面清空。
练习2、制作水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步骤:(1)用鼠标点击左侧的图标“O”,使该图标变为白色背景,在界面上点击一次,出现“H2O”;
(2)重复练习l的(2)一(7)的操作。
练习3、制作氨分子结构模型
步骤:(1)用鼠标点击左侧的图标“N”,使该图标变为白色背景,在界面上点击一次,出现“NH3”;
(2)重复练习l的(2)一(7)的操作。
练习4、制作二氧化碳分子结构模型
步骤:(1)用鼠标点击左侧的图标“C”,使该图标变为白色背景,在界
面土点击一次,出现“CH4”,用鼠标点击左侧的图标“O”,然后用鼠标点住界面上“CH4”,向任一方向拖拉鼠标,图形变为“CH3一OH”,再用鼠标,长住图形“CH3一OH”中的“CH3向任一方向拖拉鼠标,图形变为HO OH,用鼠标点击图形中的“一”,图形变为“O OH”,再次用鼠标点击图中的“一”,图形变为“O O”;
(2)重复练习1的(2)一(7)的操作。
[小结]在工业生产中,配合物的性质应用于湿法冶金、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合成功能分子。
在定量分析中,用于检验离子、作隐蔽剂、有机沉淀剂和萃取分离等。
配合物还和生物体内许多酶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有关。
[随堂练习]
1、向下列配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不能生成AgCl沉淀的是()
A.[Co(NH3)4Cl2]Cl B.[Co(NH3)3Cl3]
C.[Co(NH3)6]Cl3D.[Co(NH3)5Cl]Cl2
2、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一方有空轨道一方有孤对电子。
B、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C、配位化合物中的配体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阴离子。
D、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是成键原子必须有未成对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