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改故事

合集下载

我的课改故事语文范文

我的课改故事语文范文

我的课改故事语文范文篇一:我的课改小故事我的课改小故事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我校课程改革已实施2年半时间,蓦然回首,追寻踉踉跄跄走过的足迹,回味这几年时间的课程改革,有艰辛,也有喜悦,有困惑,也有收获,面对这一切,不禁感慨万千,改革对于旧事物来说,无疑伴着痛苦,但也催生欢乐。

就这样我的作文课《观察日记》也拉开了帷幕?? 为了写好观察日记,我特意在作文的前几天安排学生准备好各自喜欢的小动物、植物、玩具等。

但到了星期二,我检查时,我发现大多同学都准备好了,只有几个平时调皮捣蛋的不爱学习的学生没有准备,当时我一急便说,呆会儿谁没有东西谁就别想出去玩。

听我这么说,那几个同学急了。

连(转载自: 小草范文网:我的课改故事语文范文)忙跑到教室外的草坝时去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理,虽说用了强制手法,不过还真管用。

说来也怪,听说下午要上观察课,别提孩子那高兴劲了,干什么事情也都起劲。

好容易熬到了下午,上课铃一响,同学们见我一进教室,马上就把早已准备好的东西举的高高的叫到:“老师我有了,老师我有了。

”我见势连忙说说:“你们真棒,不过老师也有两个要求,你们同意吗?”同学异口同声的说:“老师你说。

”我说那好:“一是要认真观察你们各自的东西,它是什么样子的。

二是看谁玩的最有趣。

”同学听了呼啦一下全跑出教室,有几个哭丧着脸说:“老师先前我们都有,但跑了怎么办?我们能再去捉几只行吗?”我说:“当然行。

”这几个孩子就像获了皇上的赦令似的,飞也似的跑开了。

这时同学们把早已准备好的蝗虫、蟋蟀、七星瓢虫、山蚂蟥、牡丹花、玩具等等都拿出来了,放在乒乓球桌上,像模像样的仔细的观察起来,不时说我看不见了什么?他又发现了什么?有的还斗起了蟋蟀,斗起了蝗虫,还有的看蚂蚁运粮食。

一时间真是热闹非凡,同学玩的起劲极了。

我正好乐得个清闲起来,这时有个叫陈露的女同学,平时表现平平,面带羞色的走到我身边,轻轻的说:“李老师我捉的是七星瓢虫,我们一起玩好吗?”我当时一惊,感觉这孩子真是进步多了,起码胆子大多了。

我与课改故事获奖范文

我与课改故事获奖范文

我与课改故事获奖范文您知道吗?课改就像一阵突然刮进我们学习生活里的奇妙旋风,把一切都搅得既新鲜又有趣。

我记得刚听说要课改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迷茫啊。

就像突然有人告诉我,你熟悉的游戏规则全变了,你得重新摸索着玩。

以前的课堂,那基本是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我们在台下奋笔疾书地记,整个就像个知识的“搬运工”,把老师讲的搬到自己的本子上,再努力搬到脑袋里。

可课改之后呢?那课堂就像个热闹的大舞台。

就拿我们的语文课来说吧,老师不再是主角,而是变成了导演。

我们呢,摇身一变成了演员。

那节课学古诗词,老师让我们分组表演诗人作诗的场景。

这可把我们乐坏了,也愁坏了。

我们小组抽到的是李白。

我就想啊,李白那可是诗仙啊,要演好他可不容易。

有个同学自告奋勇要当李白,他那表情啊,一会儿仰头望天,一会儿又拿着个纸卷当酒壶假装喝酒,嘴里还念叨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模样真是又滑稽又有几分李白的豪放。

我呢,就负责在旁边当他的小书童,拿着扇子扇风,还时不时地说几句应景的话。

这一堂课下来,我们笑得肚子都疼了,可神奇的是,那首古诗就像刻在脑子里似的,怎么都忘不掉。

还有数学课,那也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和没完没了的习题。

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些数学模型。

我们小组做的是一个三棱柱。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几个手忙脚乱的,把纸剪得乱七八糟,胶水也弄得满手都是。

有个同学还开玩笑说:“我们这不是在做数学模型,是在搞行为艺术呢。

”不过呢,在不断的尝试和互相吐槽中,我们的三棱柱还真就做出来了。

通过做这个模型,那些关于三棱柱的面啊、棱啊、顶点啊的知识,一下子就清晰了起来。

以前做数学题,看到三棱柱的题目就头疼,现在啊,就感觉三棱柱是我们的老朋友,特别亲切。

课改还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以前作业都是老师统一布置,大家都一样,不管你会不会,都得做。

现在可好了,作业分成了必做和选做。

像我对英语的阅读特别感兴趣,就可以在选做作业里多做一些英语阅读练习。

而对于那些我已经掌握得比较好的数学知识点,就可以少做一些重复性的习题,把时间用来探索那些更有挑战性的数学难题。

我的课改故事评选结果

我的课改故事评选结果
南昌十三中
张怡君
《篮球事件》
南昌二十一中
胡春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南昌二十三中
古光东
《和我的90后学生》
豫章中学
陈 玲
《我的课改故事》
八一中学
蔡 芳
《我的课改故事》
九江十二中
桂 翔
《课改孕育教学新生命》
九江三中
周海燕
《和课改同行》
莲花中学
颜慧萍
《QQ我和学生交流学习的课堂》
上犹县营前中学
新余四中
王伟宏
《赢在新起点》
南康二中
钟 华
《我的历史教学小故事》
南康二中
刘 兵
《我的教学探索之路》
宁都四中
钟辉生
《在新奇困惑坚持中与课改同行》
定南二中
涂 辉
《课改,我的困惑》
上犹县营前中学
叶贞军
《历史在激情中升华》
上犹中学
刘皇琼
《我在课改的浪潮里》
信丰中学
梁 涛
《站在美术课改的十字路口》
高安中学
雷丽娟
豫章中学
魏知燕
《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
铅山一中
付钦玲
《我的课改故事——在课改中成长、成熟》
洪都中学
彭永忠
《新课改,我和学生都喜欢》
德兴一中
徐丽君
《我的课改故事》
于都中学
李师进
《课改直播间》
景德镇一中
武智理
《听完“三视图”这节课之后——我的教改故事》
临川三中
邱新昌
《毛遂自荐的科代表》
鹰潭市田家炳中学
杨剑峰
《技术 设计 生活》
九江三中
谢圣勇
《与新课改同成长》

我的课改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偃师市邙岭三中张育红我的课改故事数学课,在很多孩子的印象中就是枯燥的计算,乏味的练习。

它不象语文课有动人的故事可以陶冶情操,不象音乐课有悦耳的歌声使人身心愉悦,不象美术课有美丽的图画使人赏心悦目……那么如何使数学课也趣味横生,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数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呢?关键还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孩子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兴趣必然引起追求,而追求和研究就会导致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因此,我在数学课堂教学时,努力激活学生思维,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来引领学生全员参与、激情投入,使学生在偷悦、宽松、和谐的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一、快乐玩,高兴学对于玩,则是中小学生的天性,没有哪个学生不爱玩的,如果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岂不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方说《概率》这一章,内容相对容易,内容其实就是游戏,就是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但是如果只是生硬给学生讲解这些内容,可能学生也会理解,可是慢慢有可能就会降低学生对课堂的兴趣,针对这课的特点,我上课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拿来事先准备红球和黑球,让学生动手进行摸球实验,或者让学生玩掷硬币的游戏等等,学生课堂积极性相当的高。

从课后反馈来看,学生对这一章的内容都掌握的非常清楚,甚至几个平时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这一章也能考出相对满意的成绩,这也大大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再比如应用题中相遇或追击的问题,学生一直很难理解。

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到讲台上表演,让学生体会时间,路程,速度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理解抽象问题起了很好的帮忙,甚至还有部分学生,下课后还亲自到真跑道上尝试了,可见他们对于这样的学习兴趣是相当高的。

二、趣味材料导入课堂在进行解方程教学时,我引用了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在他的妻子怀孕期间立下遗嘱:“如果我亲爱的妻子帮我生个儿子,我的儿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妻子将得三分之一;如果是生女的,我的妻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女儿将得三分之一.”而不幸的是,在孩子出生前,这位数学家就去世了.之后,发生的事更困扰大家,他的妻子帮他生了一对龙凤胎,而问题就发生在他的遗嘱内容上.如何遵照数学家的遗嘱,将遗产分给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呢?“我发现学生听的格外认真,连后进生都认真起来,要充分挖掘数学的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在战胜困难的实践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并让他们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

16我的课改故事——余爱国

16我的课改故事——余爱国

我的课改故事初一年级余爱国当我踏上漫漫的教育旅途,便注定要遇上新课程,便注定要和新课改发生一段浪漫的亲密接触。

2001年随着新课改的启动,新课程如同刚出闺门的少女,神秘而又略带羞涩地翩然而至。

我便与她开始了频频地接触,那一场场精彩的专家课改讲座、那一次次激烈的同伴课改研讨、那一篇篇真诚的自我课改反思,便是我们相处的最好明证。

东风吹来满眼春,新课程的东风让我的课堂充满了春天般的勃勃生机,少了一些枯燥的讲解,多了一些精彩的互动,少了一些教师的权威,多了一些民主和平等,少了一些指责和批评,多了一些赏识和鼓励。

孩子们也多了些彰显个性的发言,多了一些富有童趣的妙想,多了一些充满自信的展示。

我的课堂充满了民主和谐、平等与互动,新课改使我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成了我的朋友。

说到这一点,我想起难忘的令我感动的一幕:当时,我带的是一(2)班的政治,这一班孩子,我已陪伴他们走过三年的风风雨雨,眼看着他们在新课改的教育氛围中,一步步成长起来,一天天长大。

毕业的最后一课,全班呜咽一片,当我刚走到教室门口,教室里的喧器顿时沉寂下来,七十多个学生都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出奇的安静,我轻轻地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课题后,开始了我给这些学生们上的这最后一课,这节课上的效果特别好,学生们都安静而又专心地听讲,发言都争先恐后,生怕丢掉了任何一次机会,上黑板练习的同学字也写得十分工整, 临近下课时,同学们纷纷从书包里拿出礼物排好队一一来到我的面前:有的同学手拿一幅自己创作的图画,对我说:“余老师,记得常来看我们。

”有的同学给我送了一支钢笔,,并说: “余老师,感谢您教了我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这支笔给您留做纪念。

”有的同学则给我送了一幅对联“丹心育桃李,红梅报平安”……望着那一大堆放在讲台上的礼物,我的眼里也满含泪水,我定了定情绪,开始了最后一课的全课总结:“学生们,谢谢你们,感谢你们不仅把我当成老师,还把我当作朋友,我会永远想念你们的,也会常来看你们的!”当低沉的钢琴曲《梁祝》想起时,四十五分钟的最后一课已经结束,当我宣布下课时,全班同学都围在我身边轻轻地抽泣,我也被师生之间这种深深的依恋浸湿了眼眶。

我的课改故事(1)

我的课改故事(1)

我的课改故事(1)
我的课改故事
我校实施课改(采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近一年半时间,在这条路上我从怀疑到尝试、从尝试到肯定,再到喜欢,从情感上我经历了比较痛苦的煎熬,但现在的我很自信,是课改给了我自信,是课改给我带来了快乐,慢慢摸索适合自己,并适合学生的课改之路。

我的情感改变在课改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惑,课改提出的一些新理念,比如,“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也让我不知道如何操作是好。

以前近三十年的教学,我是这样做的:精心备课,专研教材,上课有激情,课堂上我都把每个知识点都讲解得很清楚,生怕有什么没讲到的,没讲明白的,而且还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给学生补差补缺,因为我是城区家长公认的好老师,转变我在课堂上角色就成了我最痛苦的一件事,但我不气馁,认真听专家报告,致细揣摸课改区老师的课,经过摸索和努力,现在我的课堂教学基本还给了学生,我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对子交流、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我们老师也不再像以前那么辛苦、那么累了。

学生与我在课改中共同成长,不断自信。

我的学生的改变课改让我们所有的人都在改变。

以前,我在教学中对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花时间给他们补差补缺,但是收效甚微,想想看,主要的原因是这些知识是老师强行灌输给学生的,而老师无法掌握学生的思想。

现在采用高效课堂的模式,可以使 1。

我的课改小故事

我的课改小故事

我的课改小故事泰和县实验二小邹筱筠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认为课要上得有活力,有朝气,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灵性,充满艺术!可是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犹如一面春风䁔了我的心窝。

我有了方向,有了动力。

把全班的孩子分成了12个小组,并分别给他们取了组别名称:活力组,精灵组,梦想组,拼搏组,快乐组......小组和小组之间形成合作竞争。

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对学习的乐趣也是显而易见的提高了。

语文教学贴近于生活,我就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语文的魅力。

如在教《找春天》这篇课文,首先播放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孩子们在美妙的歌声中感觉到美丽的春天,并且知道去哪里能发现春天。

而后带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校园中找春天,孩子们个个都兴奋,个个像春天的使者,他们会找到刚破土的小草,找到刚发芽的嫩叶,会找到和冬天不一样色彩的天空......孩子们会给我出其不意的答案,孩子们个个都欢呼雀跃找着春天。

一堂课下来,孩子们每个都是神采飞扬,每个都是充满活力。

语文教学要给孩子们说的空间,让他们自信地表达,从而去提高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未来的——》,我先引导学生们想想现在生活中有哪些物品你认为有你不满意的地方?你想它有什么样的功能?学生们的积极性立即提高,个个都跃跃跃欲试,小手举得高高的,用期盼的眼神等着我去叫他们说的机会,我很惊讶也很高兴孩子们的想象力。

有说“未来的鞋子”,有说“未来的书包”,有说“未来的房子”.....第二天交上来的作文就比以前大有进步,每篇文章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语文教学还需放飞学生的个性。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的“统治者”,“直接知识传授者”,现在得改变地位,“主讲者”应交给学生们,给他们一个思考的空间,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

在学习生字时,我说生字要注意什么,孩子们立刻举手如林,思路清晰地回答哪些是翘舌音,哪些是平舌音,哪些字要注意不能多一笔,少一笔,不能少一点,多一点。

我的课改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高效课堂,是孩子快乐学习的“舞台”忽如一夜春风来,课改之花遍地开。

在今日“三究四学”高效课堂上,老师的角色正悄然地发生变化,“导演”一词颇为传神。

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剧本”,学生们就是这场戏的“主角”,课堂是他们展示的“舞台”,老师自然就是教会他们怎么用好“剧本”,在“舞台”上大方自信地展示。

“下雪了!下雪了!”不知道哪个淘气的孩子突然喊了一声,打断了我看书的思路,打破了教室里学生自习的宁静。

我往窗外一看,呵!真的,天空不知不觉地下起了鹅毛大雪。

这不过2004年的第一场雪啊!再往教室里看,孩子们个个满脸兴奋,不停地窃窃私语,他们的心早已飞到了窗外。

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去寻找一下冬天的“小秘密”呢?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走出教室,去感受那美丽的雪,我鼓励他们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手去摸。

我们来到走廊,指着天空,说:“你们看,雪花像什么!”他们快乐地跳了起来,说:“像美丽可爱的蒲公英,像棉花,像白糖……” 我们又来到花坛边,一个孩子看到翠绿的松柏上挂满洁白的雪花,大声的叫嚷到:“老师,你看,雪落在松树上就是一棵美丽圣诞树啊!”我们来到操场上,有的孩子脱下帽子兜住纷纷扬扬飘下的雪花,一转眼,雪消失的无影无踪;有的孩子伸出小手迎接毛茸茸的雪花;有的孩子甚至张开红润的小嘴,伸出可爱的舌头,想舔一舔那从天宇飘忽而下的洁白花瓣。

看着他们在雪中尽情玩耍的样子,我竟不忍心打搅他们,多可爱的孩子啊!多好的雪啊!回教室后,我笑着对他们说:“同学们,玩得快乐吗?”“快乐!”我又说:“要是你把刚刚观察到的写下来,一定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想试试吗?”“想!”话音刚落,大家就把雪中的情景写在纸上。

那一次,他们写得非常好。

有孩子写到“我从没看到雪竟然这么的美!有的像美丽可爱的蒲公英一样漫天飞舞,夹杂着雨水一起落下来;有的象棉花一样缀满在树叶上,好似一蔟蔟小白花。

”有的孩子写到“雪花飘飘悠悠,洒向大地。

我的课改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明德小学肖雨诗很多人小时候的梦想是当老师,我却是阴差阳错当了老师。

原因是小时候我最喜欢的语文老师,他知识渊博。

讲到课文中很多情节,他都告诉我们他曾去过。

那种身临其境的陶醉感带给学生的是如醉如痴的美的享受。

幼年的我想到当老师必要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满腹经纶。

可自己是井底之蛙,对老师这种职业只剩下敬畏之心了。

我一直遵守一个原则:既为人师,就不能误人子弟。

行走在课改路上,从课改大潮中采几朵浪花,见证一段美好的回忆。

原来的课堂主要是师讲生听,通过课改,我们现在变成以生为主体,以导学案为导航,让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展示。

原来在师讲的时候要面面俱到,学生不去思考,只是被动接受,易萎靡不振,只有几个优等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课堂气氛不太活跃。

现在,对学、群学把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在倾听、质疑时,也敢于争辩了。

有一次,围绕一个问题,李佳俊和胡佳欣辩论的唇枪舌剑,针锋相对。

我感叹:原来不爱发言的同学是大智若愚呀!上次在赛课教室,两组同学pk的课本剧,配有道具,“啪”、“啪”!惊堂木刺耳尖锐的响声,让学生感受到面对的就是一群凶残的匪徒;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锦上添花的肢体表演,把同学们拉回到李大钊同志英勇就义的往事当中。

似乎有时光倒流,电影回放的效果。

后面刘夏青和凌雯的记者访谈,“回忆就像天上的星星,很多很多,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远,有的近。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十六年前那惊心动魄的时刻”一组优美的排比,让学生啧啧称赞,掌声不断。

“女儿”的回答,很好地再现了革命先辈那种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时光无法倒流,人生没有彩排。

老师的智慧不能代表学生的智慧,大胆的放手吧!相信孩子们自然生成的课堂,才是最本真的课堂,往往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的课改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教学路上的指示牌余江县第一中学朱丽荣作为一名师范生,“新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这个词汇并不陌生, 大学期间已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只能算是“管中窥豹”,直到接触到教育综合这门课程,才深刻体会到新课改的内涵与精髓,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看完教育综合这本书后,我跃跃欲试,想立刻用理论去实践自己的教师梦,结果,丰满的理想败给了骨感的现实。

我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必须利用好新课改这块教学路上的指示牌。

一、拨开迷雾,发挥新课改的指示牌作用2016年的暑假让人感觉特别的漫长,就这样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开学啦。

我轻轻的走进校园,迎风而来的是一阵阵军训的呐喊声,不由心中暗喜,这就是我的学生啦,终于重回阔别已久的三尺讲台,我迫不及待的去拿班级课程表,用心准备着新学期的第一堂课。

在我紧张而又无措的时候,我想到了书上的理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我先去请教了有经验的教师,听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听完我更紧张了,我带的文科C班(最差的班级),相当一部分孩子是为了逃避数学才选择的文科,普遍存在学习习惯较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自制力偏弱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上课迟到、早退、讲话、睡觉、玩手机、看小说等方面。

面对这种情况,我压力倍增,也明白,不能全凭满腔热血,于是我又端起了新课改这块“指示牌”,暗暗地为自己鼓劲加油。

一个月下来,这些后进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糕,反而给了我一些惊喜,他们思维活跃、个性鲜明,课堂的学习氛围很轻松,但受制于学习基础不牢、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意识不强、学习氛围不浓等主客观因素,短期内要提高学习成绩,必须综合施策。

二、放低姿态,与学生“套近乎”、交朋友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总少不了叛逆、早恋、懒惰等等,我想这是由于不了解新时期学生特征导致的,现在的学生思想解放、追求独立、自尊心强,只有与他们套近乎、交朋友,才能了解学生、教育学生、成就学生,以下是我与部分上课不听讲的学生的谈话:教师:你们是不是不喜欢数学老师;学生:不是;教师:那是什么原因你们不喜欢听我的课呢?学生:我初中的时候数学就学的不好,现在这么难更听不懂;教师:其实我数学一开始也不好,你们想不想知道我后来为什么数学进步那么快;学生:想;教师:那我们就以朋友的身份约定,你这个星期认真听课,如果听懂了,我就告诉你原因,还有,既然成为朋友了,如果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找我讨论。

我们历史组的课改故事

我们历史组的课改故事

我们历史组的课改故事临川一中历史组付任飞 344100 我呢,已在七尺讲台上站七年了。

用老的人教版教材送走两届学生。

然而,2010年9月份,我得开始新的轮回。

老教材我不陌生,高中读书时我用的是这个版本,实习时用的也是它,刚开始教书时用的还是它。

而新教材真的有很大的调整改变,刚接触时感觉真的不太适应。

虽然,我们已经接受了很多次培训,但没实战前总觉得有一点纸上谈兵的味道。

现在就我及我们团队的困惑、尝试、突破讲一些真实的课改故事。

困惑新学期开学没多久,有一天,我们余组长上完课,还没走到办公室他的位置上,就叫道:“怎么搞的?怎么搞的?都上完两节课了,专题一的第一节还没上完。

”话题一开,我们历史组就炸开锅了,陈老师、彭老师、许老师、李老师及我纷纷表示同感。

许老师说:“我也不明白,看似很简单的一节,怎么就是上不动呢?”快人快语的彭老师反驳道:“这节哪里简单了?如课本第四页第一段,就很难理解,要讲清楚早期国家起源的突出标志,如金属器具的使用、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的初步形成。

哪个不需要解释半天,难过的是,解释了半天,他们还有一部分人不怎么明白。

”李老师息事宁人的说:“讲不动也没太大关系,这批学生刚从初中上来,还不太适应高中学习。

我们先讲慢一点,让他们慢慢适应了,后面就可以快起来。

”陈老师也接着讲:“高一嘛,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兴趣,给他们打基础。

墙角没打好,以后补起来那就难了,有时,为了调动课堂气氛,讲两个与之相关的故事,,时间就慢下来了。

”“你们不觉得知识点太多了嘛?线索有点难把握。

再说我们的学生水平不一,他们有人和我讲,他们初中上过且考过,有的知识点不要过多解释。

而有的学生说他们初中没怎么学,感觉新课标跨度性太大了,上课时能不能补充一下初中的知识的。

好矛盾,既要照顾长板,还要照顾短板。

”我说道。

……探索又一个礼拜过去了,现象还是没有改变。

我们余组长坐不住了,说:“明天的备课组活动,我们集中讨论一下我们当前遇到的问题。

我的课改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而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亲身经历了课改带来的冲击和变化。

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也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反思的过程。

还记得课改之初,我怀揣着一丝迷茫和不安。

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我心中根深蒂固,突然间要打破常规,尝试新的方式,我真的有些不知所措。

然而,我深知改革是为了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为了让他们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于是,我鼓起勇气,决定积极投身于课改的洪流之中。

我开始认真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理解了课改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首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以往,我总是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们则在下面被动地接受。

现在,我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设计了各种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们相互合作、共同探讨。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似乎不太适应这种方式,他们习惯了被老师“喂食”,不知道该如何自己去“觅食”。

但我并没有放弃,而是耐心地引导他们,慢慢地,学生们开始变得主动起来,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

在一次数学课上,我给出了一道难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一开始,大家都沉默不语,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我在各个小组之间穿梭,倾听他们的想法,适时地给予一些提示。

终于,有一个小组的同学率先找到了思路,他们兴奋地向其他小组分享。

其他小组在他们的启发下,也纷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每个小组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那一刻,我看到了学生们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成功的喜悦。

除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我还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和拓展。

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教学依据,我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解历史文化的时候,我会给学生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展示历史文物的图片,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魅力。

我的课改小故事

我的课改小故事

我的课改小故事天玉镇桥上小学:杨金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新课程的改革中,走进了新课程的实施中。

新课程的实施改变着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融入生活,我们的学生也更富有个性。

一、语文教学更趋于生活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过于追求知识的的传承,过于强调统一、集中,把自己孤立、封闭起来。

要革除这些弊端,就必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就是这样更趋生活化,就是这种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

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要呼唤生活的回归,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

首先,要有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

而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可以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

如:在学习《自选商场》一文时,把课堂布置为商场式,小朋友扮成顾客和售货员,要学的生字和词语就是商品,在这样的环境里,小朋友们尽情交流,主动合作,怎么会不思潮涌动呢?而此时的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孩子们的伙伴,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活力四射。

其次,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新课改下的教材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但是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的积累相对贫乏,我们作为老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

例如,《美丽的小路》一文,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要保护环境,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

小学生大都没有意识到垃圾来自哪里。

于是,我就让孩子们作调查,小朋友兴趣盎然地去调查,更加具体地了解到原来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自己是那么的重要,都纷纷表示要从我做起,保护自己生活的环境卫生,不再乱扔垃圾。

小朋友在学习中参与了生活,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再次,方法上有所创新。

语文课的活动主要方式是听、说、读、写及其综合。

我的课改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

姓名:景兰霞继教号:04002966 单位:北纬路中学我的课改故事新的课改理念在不断的深入到数学活动中以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只有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你才会感到学生们真正的自主;只有当你俯下身与学生谈话,你才会发现他们原来也是这般“伟大”;只有当你眼中有学生,心中充满爱,你才会感觉到校园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

这是一节几何复习课,我跟往常一样,跟学生一起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回顾,构建起了本单元的框架体系,下面的时间是学生们复习巩固了。

为了检查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学习效率我对学生说下课前进行小测验。

学生们开始认真复习,我在教师里走动着,以便学生有不明白的问题时,进行及时的辅导。

突然我听到教室靠窗户那边“啪”的一声,寻声望去看到地上有一块巧克力,谁干的?我马上把巧克力和声响联系到一起,仔细观察靠窗户的学生:陈嘉宏,目不斜视,在认真看书;巍巍,边背边写;张志劼,一面若无其事的看书,一面用眼的余光偷偷地观察我,呵呵,除了他还有谁呢?一定是他干的,刚才他趁老师不注意扔给前面的同学。

我迅速调整思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之后,我没有声张,悄悄地走过去,弯下腰,把巧克力拣起来,然后走到讲台,“同学们,刚才张志劼同学跟我商量了一件事情,说为了奖励这节课我们班表现最出色的同学,特意贡献出一块巧克力,奖励小测既快又正确、书写又规范的同学。

”同学们莫名其妙地回头看着张志劼,然后报以热烈的掌声。

张志劼抬起头,从眼光中看出来,此时的他既惊喜又惭愧:惊喜的是老师没有当场揭穿他,批评他反而给足了他面子,让他在同学们面前留有自尊;惭愧的是管不住自己,违反了课堂纪律,接下来的课非常顺利。

成功的教育需要尊重差异,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困生”的懵懂与迷茫呼唤民主、科学和个性化的教育!老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照顾学生的自尊心,挖掘学生的一举一动中隐藏的教育机智,一块巧克力的魅力不仅能带来味觉上的甜美,而且还能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带给他多彩的人生!只有把这种相互尊重、自然和谐的学习气氛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学困生才能真正地放松心情,学有所获。

我与课改故事获奖范文

我与课改故事获奖范文

我与课改故事获奖范文在教育的大舞台上,课改就像一场热闹非凡的大戏,而我呢,既是观众,也是个小小的演员,在这场大戏里有着不少令人哭笑不得又收获满满的故事。

记得课改刚开始的时候,我那叫一个懵啊。

就像突然被丢进了一个满是新奇玩意儿的迷宫里,完全找不着北。

以前上课,那就是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我们在台下昏昏欲睡地听,偶尔做做笔记,就像机器人按照程序执行任务一样。

可课改一来,这游戏规则全变了。

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变成了我们的“大舞台”。

老师就像个导演,我们学生则成了主演。

刚开始我还特不适应,心想:“这咋回事啊?让我发言,我哪会啊?”就说那次语文课吧,老师让我们分组讨论一篇课文的主题思想。

我们这一组的小伙伴们七嘴八舌地就开始了,我当时就像个木头人似的,傻愣愣地听着。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什么“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作者的孤独感”,各种想法像爆米花一样往外蹦。

我听着听着,心里也痒痒起来,可又怕自己说错。

犹豫了老半天,我才小声地说:“我觉得这篇文章还可能是作者在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呢。

”没想到大家听了之后,都觉得有道理,还一个劲儿地夸我想法独特。

那一刻,我就像挖到了宝藏一样兴奋,原来自己的想法也很有价值呢!这课改的路上也不全是一帆风顺的。

有一次数学公开课,老师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让我们自己去探究一个数学定理。

我当时看着那题目,就像看天书一样,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我心里那个急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小组里的其他同学都很积极地在尝试各种方法,我却只能干瞪眼。

最后还是小组里的学霸拉了我一把,他一步一步地给我讲解思路,我才慢慢跟上了节奏。

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这课改虽然给了我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但也得自己努力去适应、去探索,不然就只能被落下。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爱思考,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以前我是个胆小内向的学生,现在就像被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变得开朗自信起来。

我不再害怕犯错,因为我知道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课改十年讲述我的教育故事

课改十年讲述我的教育故事

课改十年讲述我的教育故事——做一个“懒”老师课程改革十年来,我感受到最明显的变化与最大的收益就是转变了教育思想、更新了教育观念。

教学观念的转变,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就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记得有一位老师这样说过: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让我们把鱼儿拿走,教给学生钓鱼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去钓鱼吧!然而我们大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总是想给学生更多的“鱼”,而不愿给学生“打渔”的方法和机会,学生的一切都包揽,但往往事与愿违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事半功倍。

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要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和自我管理的经验,要信任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才能使课堂教学与管理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沟通的平台,学习才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活动。

在接任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之后,我绝大部分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工作认真负责,每次学校举行作文比赛或诗歌朗诵活动时,我都把细节讲的清清楚楚,面面俱到,生怕学生听不懂;课下唯恐学生学不会,做不好,常常辅导学生,尽职尽责。

可以说这些学生倾注了我大量的心血与期望,可每次活动比赛或是教学成绩一直排名靠后,总是和别的班有不小的差距,我也被这样的成绩弄得很没面子。

然而我痴心不改,一如既往地精心辅导学生,可以说再战再败,屡败屡战……俗话说:好事多磨。

那一次,我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以往,我即使生病也是要带病工作的,学生的学习是我心目中天大的事,是一分钟都不能耽误的。

可这一次,病的实在太重了,真得没办法上班了,学校里的老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实在抽不出人来替我上课。

眼看就要期中考试了,没办法,轮到语文课时,就由语文课代表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同学们在下面自学。

看到我病成这样,同事都在叹惜,老师这么负责学生成绩还不怎么样,现在没了老师,学生成绩肯定更差。

可谁知,考试成绩揭晓,令人大跌眼镜。

我的课改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也曾经对课改抱有一些犹豫和担忧。

但是,经历了一次课改实践后,我的观念彻底改变了。

在课改之初,我对于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内容都有所保守。

我习
惯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课堂上我是主角,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在一次课改的研讨会上,我接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方式。

我开始尝试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思考
和讨论。

我设计了一些小组活动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们在团队中合作,共同探讨问题。

我也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而不是
一味地接受我的观点。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参与,也
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除了教学方式的改变,我还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

我引入了
一些实际案例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们了解到知识的应用和前沿。

我还鼓励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和实践,希望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
意识和实践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课改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变化。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得到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我也收获了更多的教学乐趣,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现出的活力和创造力,我觉得这就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通过课改,我不仅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对教育的认识。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的教育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课改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

我愿意继续探索和实践,为了更好地教育,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这就是我的课改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孩子飞翔梦想的舞台

我的课改故事——孩子飞翔梦想的舞台

我的课改故事——孩子飞翔梦想的舞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我县如火如荼地展开,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成为这次课改的主题。

很荣幸,走进了课改,参与了课改,感受了课改,并从课改中汲取了许多养分。

课堂教学改革,提炼了我们教师的自身素质,更是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增强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走进课堂,师生同在一方空间,同处于一个平面。

在课堂上,“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讲解;“台下”学生或站、或坐,学生的发言不甘落后,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

老师对每位学生的发言先不判断谁对谁错,而是让同学们自己推断,再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扬和鼓励,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和监督,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其精神之抖擞,精力之集中,思维之活跃。

记得有一次上课,看着课堂上孩子们各个十足的参与尽头,忽然我发现我们班有一名上课从来不发言的学生,他积极参与课堂,我暗喜,于是我课下就找他们小组的组员聊天,就开玩笑的说:“我们组的进步最大,每次咱们组展示就得分可高,是不是?”他们说:“老师,我们刚开始也很胆小,但是通过了一两个星期的锻炼,加上您的鼓励,我们才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我们喜欢这样的课堂,没那么拘束,况且我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在孩子们唧唧喳喳的话语中,我感觉到他们的心理是那样的成熟,虽然是一群稚气的孩子,但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立的思想,他们的生命的潜能需要得到释放。

在课堂中我虽然看到了孩子无限的活力,但我还是不放心他们对这样的高效课堂适应度,于是我就让孩子写出来那种课堂,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分析的非常好,有的把传统课堂和课改后的课堂分析的非常透彻,如:一个学生写的,优点:1、能让我们在课堂上更加有积极性;2、能让我们有学习的兴趣,不喜欢老师一直讲的课堂;3、能锻炼我们的粉笔字和语言表达能力;4、能让我们的大脑活力四射,有动力,热爱学习,还有可能提高我们的成绩。

初中数学老师演讲稿 我的课改故事

初中数学老师演讲稿 我的课改故事

初中数学老师演讲稿我的课改故事在学生眼中,数学是一门乏味、枯燥的学科。

整天与数字符号、图形打交道,没有文史类学科那样有兴趣,曾几何时,我本人也认为自己教数学有什么用处?羡慕其它学科老师或多或少都有收获,一度迷茫,让我萌生了改教其它学科的冲动,既选之,则受之,天下没有不称心如意的事儿。

如何能让学生喜欢数学,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让学生们享受着学习数学的快乐,我在苦苦思考着,尝试过,经过近三年不断的尝试,探索总结:我发现传授学生知识之前,必先让其“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之前我总是轻感情,重知识传授,忽略“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让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总是微笑的面对学生,尽量不发脾气,少对学生大声训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看她们、学透,多观察学生的表情,看她们回答问题时的表情,当学生面露微笑,则已听懂;听回答问题的声音,声音大而齐,则学生领会。

反之,若看到不一样的表情,或回答声音小,就知道自己教学失败。

利用自己的耐心,对他们说“个别同学没有完全听懂,课后老师利用下课时间、饭间,再给你们讲一遍,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希望这些同学积极参与,老师期待你的到来。

学生学习函数知识部分是最难的,我就鼓励她们,“没有你学不会的,只有你不学的,跟着你的刘老师保证让你学会,学精通;学函数关键是数形结合,回画出每种函数的草图,用图形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比如反比例函数比大小,举例之后,教师总结做题方法:第一步画图像,,图像如何画,关键看什么,判断k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图像经过哪些象限?同时找学生尝试着在黑板上画出图像。

第二步在双曲线上标出三个点的位置,从图像上直接观察出函数的大小顺序,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小小的成功,也有了学数学的信心,然后再加一个难度,变式练习跟踪。

让学生在获得自信的同时,有攻克难题的信心,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晓十,我也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信心。

我的课改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我走上三尺讲台六年之际也是我走进新课程之时,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的师生观,这对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可谓是有力的冲击。

平等、民主虽然说起来很轻巧,但要在实践中真正做起来也不是容易的事。

但是,我从课改中受益匪浅。

现在倡导有效课堂教学,什么是有效呢?我简单理解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体验。

不过在现实的教学中总是会有一些问题出现,特别是在师生关系上,面对在知识、阅历等方面都弱于教师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有时就会不知不觉地扮演起发号施令的角色来。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面对学生一次次重犯同样的错误,那时我就会缺少一份宽容、一份忍耐,往往火冒三丈,声高八度,也顾不得什么教师儒雅的形象。

然而等冷静下来,又会发觉自己是多么鲁莽,而且也会在学生心里生出一道心里屏障,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不高。

新课程的春风吹来,我觉得应改变自己的作风,变单纯的管制为民主管理,变以前的树立权威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在这种民主之风下,我觉得我和孩子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接下来我就结合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谈谈课程改革中我对建立师生关系的认识。

首先,理解最为重要。

一次早自习检查背书,一个学生因书背不出被我批评了几句,他竟然怒目以对,我气急了便叫他站起来,但他坐在位置上就是不动。

双方处于僵持状态,“战争”的怒火一触即发。

但我知道我必须冷静下来,便叫他课后到办公室去。

他把头昂得很高,我知道他的情绪很激动人,就心平气和地询问他最近的身体情况和学习情况,并叫他注意增加营养。

最后他笑着告诉我,最近心情不好,因为父亲突然患病,家里经济紧张,农活全都落到了母亲身上,所以母亲的脾气变得很暴躁,一早晨就被妈妈不明不白地大骂了一通,刚到教室又被我批评一顿。

知道了他的烦恼后我耐心地劝导他正确对待生活的磨难,并打电话给他妈妈,与她交换意见,请她引导孩子坚强地面对生活,这件事后这个学生的心态也调整了过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课改故事【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44-02河南省自2008年8月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作为第一批尝试新课程教学的高一教师来说,大家在新奇与兴奋的同时也明白即将面临诸多挑战,当年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新课程强调学校要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领导也多次召开教师会议进行提议与研究,但对于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个新鲜而又棘手的课题。

虽然我认真研习了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专著期刊,但始终只是停留在理论的了解层面,一直缺乏付诸于实践层面的积极动力。

究其根源,我认为是内心深处没有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提议产生认同感,心底有某些怀疑甚至是排斥,认为这是只会加重教师负担而没有实际价值的形式主义做法。

但即便是形式主义的消极应对,我也很困惑,不知该如何具体地进行。

直到2008年10月一个月内接连发生的三起学生杀老师案件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10月4日,山西朔州一学生李明在课堂上拿刀捅死了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班主任老师郝旭东;10月21日,缙云县盘溪中学发生惨案,班主任潘伟仙在家访过程中被学生丁于真杀害;10月28日晚上6点40分左右,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201室内,法学院教授程春明在上课前,被手持菜刀冲入教室的学生付成励砍倒,随后不治身亡。

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件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暂且不论这些事件背后的种种细节,单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我觉得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悲哀。

上述事件中虽然有些事件出自于大学,但这与中学阶段所受的教育不无关系。

长期以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缺失,形成了以教条性、封闭性、理想化、知识化、泛政治化为特征的文本教育范式,并且通过采取对理论课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数成为衡量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依据和标准,本质上是以智育代替了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导致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化、边缘化、低效性,与学生的真实心灵产生了隔阂,这不仅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也大大影响了中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进程。

因此,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归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日常的内心体验。

那么,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如何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以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呢?现有的新课程教材(国家课程)对于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有没有局限性?仅仅依靠现有的国家课程教材是否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呢?我开始重新审视当前的新课程教材。

显然,从新编教材(国家课程)的特点来看,编者为改变原有教材过于理论化、体系化的弊端,在促进教材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方面作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但同时它也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国家课程体现着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意志,体现着国家对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而是国家的基础性课程,具有基础性与统一性,正因如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1.在内容上,虽然增加了选修模块的内容,丰富了教材资源,但由于教材版面的限制,难以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视野,仍具有很大的局限,很难与学生丰富多变的“生活世界”同步。

2.在选材上,虽然教材中增加了社会事件的展示,但其所传达的主要是“昔时信息”,往往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时间差”,这就与思想政治学科的实践性、时代性产生了矛盾。

如《政治生活》中在讲“政府职能”时教材的例子是2003年的“非典”而不是时下的“甲流”,这种“滞后性”导致学生普遍感觉到思想政治课远离自己,远离社会现实,影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意义的积极认知。

3.在版本上,虽然新课程实施以来,国家对新课程教材进行了几次修改,但由于纸质课程是一种静态的课程,更新起来很不容易,版本的修改需要经历颇多周折,从讨论、编写、修改、校对到印刷整个过程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这样一来,往往会造成一个好选题,因为时间关系,出来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这使得它在响应学生的现实需求时步履维艰。

4.在地域上,国家课程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全国划一,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难于适应不同地方、不同素质的教育对象。

如针对最近两年出现的“西藏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让当地学生明白事件真相、避免被少数反动分子所利用是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仅仅依靠国家课程很明显是难以有效实现的。

思考至此,我忽然豁然开朗了,明白了国家提倡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决不是形式主义的摆设,而是教育改革自身的迫切需要;懂得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弥补国家课程不足问题上的巨大意义和价值。

有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我便感受到了自身的神圣使命,拥有了投注于实践的巨大热情和动力。

我决定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出发,首先开设《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校本德育课程》,我把这一想法在政治学科校本教研会上对同组的教师们进行了汇报和交流,有的老师表示赞同,有的教师和我最初的心态一样处于怀疑阶段。

政治教研组长让同意的老师在会后留了下来,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讨论的结果如下:1.在课时安排上,每周一节,安排在周一下午,因为在一周的开始对学进行心灵的净化和升华有助于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度过一周学习和生活。

2.在课程内容上,每周安排不同的主题。

考虑到高中学生发展的普遍需要,把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作为三个年级的共同主题;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特殊需要,依据高一“适应”、高二“人格”、高三“成年”这些不同的焦点,各年级分别添加了不同的主题,具体如下:高一年级:适应教育、人际关系教育、自我认知教育、青春期教育、学业理想教育、知法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爱校教育、国际教育、环境教育。

高二年级:合作教育、创新教育、人格心理教育、性教育、道德理想教育、人生价值教育、审美教育、科学信仰教育、守法教育、社会公德教育。

高三年级:成年教育、应考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生命教育、择业教育、人才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终身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

3.在课程呈现上,区别于传统的纸质文本形式,主要采用电子文本形式,着重开发利用音像资源和网络资源,以提高教育的生动性与时效性。

4.在课程实施上,摒弃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模式,重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情境,联系社会生活中富有道德意义的生活事件,引发学生积极的道德思考,强化学生的角色体验,使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机械地完全按照原来设计的主题进行,依据当时最新的时政信息,我们对原来的设计进行了灵活调整。

在年级安排上,我们第一期的教育在三个年级中同时进行,第二期的“学习资料”部分在三个年级都进行了,但“中心活动”部分考虑到管理问题只在高一进行。

在没有特别典型的时政教育资源做为切入点时,我们就按照原来的设计安排相应的主题。

我们第一期的主题是“人格教育”,以《健全的人格是成功人生的基石》为标题,通过多媒体图片及网络资源展示了学生自杀或杀人事件给他们本人、当事人双方家庭带来的痛苦与损失。

通过学生小组交流、即兴演讲的方式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

由于这些事件都是最新事件,课题具有的时效性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这期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第二期的主题是“人生价值教育”,以《志愿者在行动》为标题,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奥运会及残奥会上志愿者的优秀表现及所受到中外各界人事的高度评价,以激起学生内心的体验感悟。

当时是11月中旬,距离“世界艾滋病日”仅有两周时间,区卫生部门已经开始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活动,我们抓住这一时机,组织高一学生参加此宣传的“志愿者活动”,学生通过志愿者角色的担当,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第三期第四期……2009年初的第一个主题,我们安排的是“道德理想教育”,以《他们用什么感动中国》为主题,让学生观看了“2008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看结束后,每个班组织征文活动或演讲比赛活动以表达自己的感悟,并设置“特别优秀奖”以激发学生的热情。

2009年5月第一期我们的主题是“感恩教育”,以“母亲节”即将来临为契机,邀请家长到学校进行亲情交流,学生可以自愿给母亲写一封信放在自己的书桌上,用书信方式把平时口头表达不出的感激之情传递给母亲。

会上,针对部分学生平时与家长存在心理代沟而引发矛盾等问题,我们请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分别发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心理的困惑及期望,通过沟通交流增进了家长与学生的相互理解,消除了部分学生对家长积郁已久的误会,很多学生流下了歉疚或感动的泪水,会议在温馨感人的诗朗诵中结束。

在一年多的《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们政治组内原来不赞同的老师也在不同时期改变了原有的怀疑态度,积极地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政体处的老师也与我们通力合作,成为了我们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大家庭中的成员;学校领导也给予我们的工作以很高的肯定,并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

我们知道,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其鲜活性,只有在时间的推移与空间的拓展中,才能找到立体多维的世界,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才能与中学生的心灵相接触并产生共鸣。

《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把德育理论的阐述寓于现实生活的主题之中”,为我们统筹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提供了一条有效地可行之路。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德育理论的“主渠道”。

然而传统的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导致学生认为它“深邃、陌生、无聊,学它也没有实际用途”、“印象中政治课就是照搬课本,枯燥无味”,从而对政治课产生抵触情绪。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感觉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焕发出了自身的生命力。

尽管我们《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比如:2008年我们第二期的主题是“人生价值教育”,在“中心活动”环节我们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去参加志愿者活动,但国家课程高二年级“生活与哲学”部分也有这一主题,我想当时组织高二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对于他们探究学习这一主题应该会更合适,这是当时我们教师们所没有考虑到的,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我们忽略了校本德育课程与国家政治课程的联系与配合。

同时我们也面临很多困惑,比如:1.在校本课程的保存与更新上,电子课程便于进行即时更新,但对学生而言,由于缺乏文本课程的保存而不利于某个主题的自主研究,更不利于学生在一段时间后的反思研究,而文本课程的印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呢?2.在教师的分配与管理上,如何创新体制管理工作,更合理地安排教师在校本过程开发中的角色岗位,以发挥各自特长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组合,以及建立何种培训制度和研讨机制以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