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
第4章 屏障系统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资料
![第4章 屏障系统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2bb3a5b8e9951e79b8927f0.png)
实验动物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实验动物几乎终身被限制在一个极其有限 的环境范围内生活,这种环境就成了实验 动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动物实验在实验前 和实验中控制各种环境因素十分重要。甚 至可以说没有环境控制就没有动物实验。
动物对实验处理的反应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R = (A+B+C)× D + E R:实验动物的总反应 A:动物种的共同反应 B:品种品系特有的反应 C:个体反应(个体差异) D:环境影响 E:实验误差
各种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质量和动物试验结果的影 响 1、温度: 最适宜温度20-25℃,温差:3或4℃ 温度对动物的影响: 新陈代谢:低温时新陈代谢增加,摄食增加 散热:除灵长类,其他动物汗腺不发达或无汗腺, 高温时散热困难,难以维持体温恒定 脏器重量:负相关 生殖:高温时雄性睾丸萎缩,精子活力下降;雌性 动物性周期紊乱,泌乳下降 对动物实验的反应性
4、光照 工作照度150—300lx 动物照度15-20lx 明暗交替时间12/12或10/14h 照度对动物的生殖生理和行为活动有较大影 响 强光,人1000~2000Hz,小鼠1000~5000Hz。 引起小鼠听力性痉挛。 对生殖影响较大,如豚鼠流产。 引起动物呼吸、心跳、血压、肾上腺皮质激 素等生理指标变化。
第四章 屏障系统实验 动物饲养与管理
第一节 基础知识
屏障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源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 级实验动物。动物来源于无菌、悉生动物或SPF动物种群。 进入屏障的人、动物和物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微生物控制。 空气经低效、中效、高效过滤器进入屏障系统,结净度达 到10000级,利用空调送风系统形成清洁走廊、动物房、 污染走廊、室外的静压差梯度,以防止空气逆向形成的污 染。空气、人、动物、物品的走向采用单向流通路线。空 气经初效、中效和高效过滤器静茹动物饲养室或实验室, 检测尘埃粒子数在350/升,该系统利用空调送风系统形成 清洁走廊、饲育室或实验室、污染走廊灯不同压力的净化 区,净化区内形成梯度压差,一般压差为20Pa。工作人员 工作时要在淋浴后穿着无菌工作服、口罩、帽子以尽量减 少和动物的直接接触。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规范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8bba81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9.png)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规范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室内应设有通风换气设备,维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规范,一起来看看。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规范动物的饲养环境饲养场所应建在环境空气质量及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远离居民区和交通要道,远离有严重空气污染、震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
动物的房舍应通风、透光、清洁、干燥。
房舍内墻壁应光滑、平整,阴阳角应为圆弧型,以利冲洗消毒。
墙面应采用耐腐蚀、无反光、耐冲击不易脱落的材料建筑。
地面应防滑、防磨、无渗透。
天花板应耐水、耐腐蚀。
屋顶应设通风透光、换气设备。
屋内还应设保温设备,以利冬季保温。
灵长类实验动物饲养房内的温度需控制在18℃~29℃,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70%。
猕猴在人工饲养管理条件下.最适宜的温度是20℃~25℃。
最适湿度为40%~60%。
室内应设有通风换气设备,维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
动物饲养区应实行封闭式管理。
四周要有围墻(栏)。
场区要划分为繁殖区、育成区和隔离检疫区。
另外应设有相应的配套设备。
如:饲料房、饲料仓库、兽医室、治疗室等。
动物笼舍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笼舍和设施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动物的福利,为动物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足够的空间。
使得动物能够自由活动。
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置管道、秋千或其它玩具。
另外要设有防止动物逃跑的护栏。
总之,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笼舍应保证动物正常的生活、生长、繁殖,有益于动物的安全与健康。
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笼舍按其饲养方式分为笼养型房舍和舍养型房舍。
笼养型房舍笼养型房舍要宽敞明亮,房顶建有可随时开启的玻璃通气窗,以接受阳光照射。
房舍两边窗户通风透气,窗外罩上铁丝网防止动物逃跑。
饲养房内由于经常使用水和消毒液清洗.地面必须要用耐水、耐磨、耐腐蚀的材料,地面材料接墙处要有15㎝高的踢脚,拐角处呈园弧型,整个地面做成有适当斜度的完全防水地面,并设置带回水弯的排水口。
单个笼具尺寸不小于60cm×60cm×80cm,为不锈钢材料或表面光滑、耐酸、耐碱、耐腐蚀、易清洗消毒的钢筋焊接而成,表面光滑、无毛刺、不断裂、不脱焊。
实验动物学 第四章 实验动物设施环境和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学 第四章 实验动物设施环境和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7f53e67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61.png)
隔离 普通 环境 环境
屏障 隔离 环境 环境
普通 环境
屏障 环境
隔离 环境
屏障 环境
20~26
15a
20
10
50c
18~29
20~26
16~28 4 40~70
8b
15a
20
8b
0.20
—
10
50c
—
20~26
16~28
15a
20
—
10
50c
50
7
5或7d
—
3
无检 出
—
15~20
7
5或7d
—
3
无检 出
2.单走廊式:
普通环境、屏障环境、隔离环 境都可以这样布局,小型的屏障系 统一般采用这种方式。由于清洁走 廊和污物走廊共用一条通道,该类 设施在运营中也较难达到微生物和 寄生虫控制标准。
3.双走廊式:
可以有效的将清洁区和污染区分 开,避免交叉感染,长期实验及动物 生产单位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4.三走廊式:
2、理化因素:光照、噪声、粉尘、 有害气体(氨等)。
3、营养因素:饲料和水。 4、生物和栖居因素:菌落数、
社会因素和饲养密度。
一、气候因素: (一)温度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影响生长发育和繁殖; (2)影响代谢; (3)影响健康与抗感染能力; (4)激发应激反应; (5)影响实验结果。
表4-表4-1 不同环境温度时戊巴比妥钠给药(95mg/kg, 腹腔注射)导致雌性Wistar大鼠死亡率比较
普通环境的构造和功能因饲养不同 的动物品种而有一定的区别。
普通环境动物室
(二)屏障环境
屏障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 要求,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空气 的进出,适用于饲育清洁级和/或 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实验动物。
动物饲养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动物饲养管理规章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8dfab7d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b.png)
动物饲养管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动物饲养行为,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福利,提高饲养效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动物饲养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动物饲养活动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动物的生存和生长。
第四条动物饲养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本规章制度,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第五条动物饲养单位应配备专业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和教育,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第二章动物饲养环境管理第六条动物饲养单位应选择合适的场地和设施,保证动物饲养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第七条动物饲养环境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并保持通风良好,防止动物发生疾病传染。
第八条动物饲养环境应布置合适的饲料和饮水设施,保证动物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第九条动物饲养单位应定期对饲料和饮水进行检测,保证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第十条动物饲养单位应建立动物健康档案,记录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第三章动物饲养行为管理第十一条动物饲养单位应制定科学的饲养计划,合理安排饲养量和饲养时间。
第十二条动物饲养单位应定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第十三条动物饲养单位应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法,提高饲养效率,降低饲养成本。
第十四条动物饲养单位应定期对动物进行体检,并随时记录观察动物的行为状态。
第十五条动物饲养单位应提供充足的运动和休息空间,保障动物的身心健康。
第四章动物饲养卫生管理第十六条动物饲养单位应定期对动物进行疫病防治和养护,确保动物身心健康。
第十七条动物饲养单位应加强饲养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第十八条动物饲养单位应加强饲养员工的健康教育,提高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九条动物饲养单位应建立动物疾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传播。
第二十条动物饲养单位应负责处理因疫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动物死亡和废弃物处理。
第五章动物饲养经济管理第二十一条动物饲养单位应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控制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十二条动物饲养单位应加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犬的饲养管理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犬的饲养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a0ddfe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3.png)
实验动物学
犬有4种神经类型
1. 对动物选择很重要 ❖ 多血质(活泼型)—均衡的灵活型 ❖ 粘液质(安静型)—均衡的迟钝型 ❖ 胆汁质(不可抑制型)—不均衡,兴奋占优势的兴奋型 ❖ 忧郁质(衰弱型)—兴奋和抑制不发达的弱型
实验动物学
犬有4种神经类型
如:进行先天性白内障、胱胺酸尿、遗传性耳聋、血 友病A、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淋巴水肿、蛋白质营养不 良、家庭性骨质疏松、视网膜发育不全、高胆固醇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糖原缺乏综合症等的研究。
实验动物学
常用实验动物——犬
实验动物学
犬的饲养管理
犬的饲养管理
➢ 犬舍要求 犬房和运动场大小,依使用目的、犬的大小和饲养数
实验动物学
犬的常用品种
毕格犬(Beagle)
原产英国,是猎犬中较小的一种。1880年引入美国,开始大量繁 殖。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目前世界上该犬的年用量约为10万 头。
毕格犬体型小,有利实验操作,成年体重为7--10kg,体长30-40cm,短毛,花斑色。禀性温和,易于驯服和抓捕,亲近人。
犬是目前基础医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中最常 用的实验动物之一。犬的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
统发达特别适合在生理和病理生理等实验研究。
实验动物学
二、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三)慢性实验研究
由于犬可以通过短期训练能够配合实验,所以适合 于进行慢性实验,如条件反射实验、各种实验治疗效果实 验、毒理学实验、内分泌腺摘除实验等。
实验动物学
犬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犬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药学研究 • 毒性试验; • 代谢实验; • 药理实验
基础医学实验研究 实验外科学研究
动物饲养管理规章制度模板
![动物饲养管理规章制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5e59d1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b.png)
动物饲养管理规章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动物饲养管理工作,确保动物的健康和安全,提高饲养效益,根据《动物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动物饲养管理工作,包括动物的喂养、饲料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
第三条动物饲养管理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风险管控的原则,确保动物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四条动物饲养管理工作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对饲养环境、饲料质量、疫病防控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动物饲养管理工作应做到与环保、安全、卫生等相关工作相衔接,协同工作,共同落实。
第六条本规章制度经本单位负责人签署后生效,对所有工作人员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二章动物饲养管理机构及职责第七条本单位设立动物饲养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动物饲养管理工作。
第八条动物饲养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本单位动物饲养管理方案和计划;2. 监督动物饲养环境的卫生情况;3. 负责动物饲养设施的维护和管理;4. 协调动物饲养工作与其他相关工作的衔接;5. 负责动物饲养工作的统计分析和报告。
第九条动物饲养管理机构下设若干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动物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疫病防控等具体工作。
第十条动物饲养管理机构的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章动物饲养管理工作流程第十一条动物饲养管理工作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制定动物饲养管理计划;2. 落实动物饲养环境卫生管理;3. 进行动物饮食管理;4. 加强动物疾病防控;5. 定期进行动物健康检查;6. 总结动物饲养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制定动物饲养管理计划时,应考虑到动物的种类、数量、饲养环境等因素,确保计划合理、可行。
第十三条落实动物饲养环境卫生管理时,应注意保持动物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干净,定期消毒并进行检查。
第十四条进行动物饮食管理时,应根据动物的不同需求,科学搭配饲料,定时定量喂养,避免浪费。
第十五条加强动物疾病防控时,应根据动物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疫苗接种计划和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疫病。
第四章、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
![第四章、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https://img.taocdn.com/s3/m/1d24c161ddccda38376baf0c.png)
七、有害气体
实验动物室内可存在氨、硫化氢、甲基硫 醇等特殊气味有害气体,它们是由动物粪尿 发酵分解产生的。其中,氨的浓度最高,因 而常以其浓度作为判断有害气体污染程度的 指标之一。 我国标准规定:设施中的氨浓度应低于 14mg/m3 (20ppm)。
八、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的微生物洁净度是实验动物环境最为重要 的监测指标之一。通常,微生物不能游离于空气 中存活,而是附着于粉尘成为气溶胶。 国家标准规定,设施的空气落下菌数:普通环 境的落下菌数少于或等于30个/皿时,屏障系统 少于或等于3个/皿时,隔离系统应该无检出。
六、空气洁净度(粉尘) 空气洁净度(粉尘)
空气洁净度是指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含量。粉尘是 指空气中浮游的固体微粒。 粉尘对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的健康有极大影响。 亚屏障系统以上级别设施中的空气,必须进行有效过 滤。目前常用三级过滤法, 空气洁净度以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和粒径大小为指 标,并以达到多少级来表示。我们国家标准:清洁级 屏障系统(即亚屏障系统)的空气洁净度要求达到 100000级,SPF级屏障系统(即屏障系统)达到10000级, 隔离系统达到100级。
第一节 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
动物性状的表现决定于多种因素,主要是遗传因 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结果。动物的基因型受发育环境 (胚胎期和哺乳期)影响而决定其表现型,此表现型又 受动物的邻近环境(包括培育环境和实验场所环境)的 影响而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演出型。
实验动物环境因素包括两个方面,即自然因素(包括物理、 化学和生物学因素)和人为因素。这些因素不是孤立的,而 是相互联系而产生影响的。可分为: 1.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气流、风速。 2.物理因素:粉尘、光照、噪音。 3.化学因素:空气(氧、二氧化碳)、臭气(氨、硫化氢)。 4.营养因素:饲料、水、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 5.栖居因素:笼具、垫料。 6.生物因素:微生物、寄生虫、遗传因素。 环境对实验动物质量和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是多因素的 联合作用。
实验动物房管理规章制度
![实验动物房管理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564006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5.png)
实验动物房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绪论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制定本管理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实验动物房的管理工作,旨在规范实验动物的使用和保护,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和实验效果。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来源和管理1. 实验动物的来源:实验动物应当从合法渠道采购,保证动物的品种、数量和健康状态满足实验要求。
2. 实验动物的登记管理:实验动物应当进行登记管理,包括实验动物的品种、数量、来源、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信息,并定期更新。
3. 实验动物的生活和环境:实验动物的生活环境应当符合动物福利的要求,包括饲养箱的大小、通风、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实验动物每天的饲养和活动水平符合生理需求。
第三章实验动物的使用1. 实验动物使用的目的:实验动物使用应当明确实验的目的,合理选择实验动物种类和数量,确保实验的科研目的和合法性。
2. 实验动物使用的程序:实验动物使用应当按照实验计划进行,严格遵守实验动物伦理和规范,保证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健康。
3. 实验动物使用的监督:实验动物使用应当有专门的监督机构进行监督,定期检查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条件,确保实验动物的使用符合规定。
第四章实验动物的保护1. 实验动物的健康保护:实验动物应当定期检查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控,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2. 实验动物的精神保护:实验动物应当确保每天有足够的活动和休息时间,避免实验动物受到惊吓和伤害。
3. 实验动物的合理使用:实验动物使用应当权衡风险和利益,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法和操作,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和损伤。
第五章实验室安全管理1. 实验室环境的卫生和消毒:实验室应当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2. 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实验室设备应当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实验的质量。
3. 实验室事故和应急预案:实验室应当建立事故和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确保实验室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处理和救援。
动物饲养管理条例是什么
![动物饲养管理条例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f797a1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3.png)
动物饲养管理条例是什么动物与人类是地球上的一部分,动物饲养管理条例是什么?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动物饲养管理条例,一起来看看。
动物饲养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实验动物的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动物质量,适应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从事实验动物的研究、保种、饲育、供应、应用、管理和监督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实验动物的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有利于促进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全国实验动物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本地区的实验动物工作。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实验动物工作。
第六条国家实行实验动物的质量监督和质量合格认证制度。
具体办法由国家科学技术委会另行制定。
第七条实验动物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饲育环境等方面的国家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饲育管理第八条从事实验动物饲育工作的单位,必须根据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饲育环境方面的标准,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质量监测。
各项作业过程和监测数据应有完整、准确的记录,并建立统计报告制度。
第九条实验动物的饲育室、实验室应设在不同区域,并进行严格隔离。
实验动物饲育室、实验室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第十条实验动物的保种、饲育应采用国内或国外认可的品种、品系,并持有效的合格证书。
第十一条实验动物必须按照不同来源,不同品种、品系和不同的实验目的,分开饲养。
第十二条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普通动物;二级,清洁动物;三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四级,无菌动物。
对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应当按照相应的微生物控制标准进行管理。
第十三条实验动物必须饲喂质量合格的全价饲料。
霉烂、变质、虫蛀、污染的饲料,不得用于饲喂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实验室规章制度
![实验动物实验室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95e435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7.png)
实验动物实验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实验动物实验室管理,保证实验动物实验的质量和安全,维护实验室工作秩序,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实验动物实验室是为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工作而设立的机构,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和科学实验。
第三条实验动物实验室的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原则,在保护实验动物权益的同时,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实验动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相关实验操作资格以及实验动物伦理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伦理规范。
第五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保障实验动物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实验动物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第六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根据实验需求,合理选种饲养适合的实验动物种类和数量,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第七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动物的饲养标准、饲养环境、饲养方法等。
第八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配备专业的兽医团队,负责实验动物的定期健康检查、疾病防控和治疗。
第九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定期对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实验动物的生活环境干净卫生。
第十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定期开展实验动物福利评估,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幸福。
第三章实验动物实验管理第十一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遵循替代、减少、改进(3R)原则,最大程度减少实验动物使用,确保实验动物实验的伦理合理性。
第十二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按照实验计划和实验方案的要求,准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第十三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动物实验记录和数据管理制度,确保实验数据的可追溯和可验证性。
第十四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动物实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动物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实验动物事故和意外发生。
第十五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动物实验经费管理制度,确保实验经费使用合理、透明、公正。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制度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59b083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2.png)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制度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及改进措施动物实验在科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动物实验的合理饲养管理制度在保证实验准确性的同时,也需要保障动物的福利,尊重动物的权益。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社会对动物福利意识的觉醒和法律法规的出台,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制度也在不断改进完善。
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制度在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有效地控制实验中的变量,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同时,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也能够保护实验动物的健康和福利,减少实验对动物的不必要伤害。
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环境下,实验动物才能够保持身心健康状态,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制度。
比如,一些国家规定实验动物只能在经过合格饲养设施进行实验,设施必须具备相应的空间、温度、湿度等条件。
饲养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了解动物的饲养需求和合适的饲养方法。
此外,还需要要求实验者不得滥用实验动物,遵循伦理原则,确保动物的福利与人类利益并重。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现存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饲养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存在差异。
一些实验机构的饲养设施条件良好,设施符合相关标准,但还有一些实验机构的设施条件较差,没有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
这导致了实验动物饲养环境的不稳定,容易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另外,饲养员的专业能力也存在着差异。
一些饲养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但也有一些饲养员在相关培训方面存在不足。
这会导致在实际饲养过程中无法达到最佳的饲养效果。
为了进一步改进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制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饲养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各实验机构应配备相应的资金和资源,及时对设施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同时,应加强对饲养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其次,要加强对饲养员的培训和管理。
第四章实验动物的环境控制
![第四章实验动物的环境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7381d505763231126edb1159.png)
21 小鼠 200 大鼠 400 金黄地鼠 400 豚鼠 2600 兔 3000 猫 3000 猴 14000 犬
672 110 73 70 21 16 16 5
0.085 0.113 0.226 0.170 0.283 1.00 1.00 4.25
0.85 1.27 2.54 1.70 3.20 17.00 17.00 47.2
表 4-3 动 物 小 鼠 大 鼠 仓 鼠 豚 鼠 兔 猫 犬 猴
一些国家对实验动物设施内相对湿度的规定 实验动物设施内规定的相对湿度(%) 美国 ILAR* OECD** 日 本 中 国 40-70 30-70 45-55 40-70 40-70 30-70 45-55 40-70 40-70 30-70 40-70 40-70 30-70 45-55 40-70 40-70 30-70 30-70 45-55 30-70 45-55 40-60 55-65 *:ILAR 代表“实验动物资源研究所” 。 **:OECD 代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三)粉尘
对屏障环境以上动物设施的空气必须经过 有效的过滤,去除颗粒物使空气达到一定 的洁净度。 屏障系统——10000级(即空气中≥0.5μm 的颗粒物应≤350个/L) 隔离系统——100级
(三)粉尘
动物饲养室空气中粉尘的来源 主要来自室外未经过滤处理的空气,以 及动物体表被毛、皮屑、饲料和垫料等材 料的碎屑往往可以被气流携带或动物活动 扬起而在空气中悬浮,形成颗粒物污染。
二、理化因素
(一)光照(150-300Lux)与昼夜明 暗交替时间(12h/12h或10h/14h) 光照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影响视力和内分泌系统 2、影响生理及生殖机能
(一)光照
《实验动物管理办法》
![《实验动物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94229521e518964bce847c28.png)
实验动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校实验动物管理,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及生物安全,根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2号)、《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国科发财字〔1997〕593号)、《河南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豫科字[1992]第24号)等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校从事与实验动物有关工作的各单位和在本校进行的动物实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第四条我校执行国家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制度,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控执行国家标准;国家尚未制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国家、行业均未制定标准的,执行地方标准。
第五条我校实验动物的管理工作,应加强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分工,资源共享。
从事动物实验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维护动物福利,保障生物安全,防止环境污染。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使用第六条使用实验动物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单位,需提前向教务处、科研处、实验设备处提交使用计划,并按照使用许可证准许的范围,使用合格的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应来源于国家认可的实验动物生产单位,并具备实验动物合格证。
第七条动物实验设计要按照替代、减少和优化的原则进行,并使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实验动物。
第八条动物实验环境设施要符合相应实验动物的等级标准,使用合格的饲料、笼具、垫料等用品;涉及放射性和感染性等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应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进行动物实验应根据实验目的,使用相应等级标准的实验动物及饲料、用品、用具。
不同品种、不同等级或互有干扰的动物实验,不得在同一实验间进行。
第十条不同品种、品系、性别和等级的实验动物,不得在同一笼具内混合装运。
第十一条应按照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许可范围进行相关产品保种、繁育、生产。
第十二条实验动物的进口与出口,以及使用野生动物,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应手续。
第四章实验动物饲养管理
![第四章实验动物饲养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748c7cd8998fcc22bcd10de5.png)
5)保持环境卫生清洁,注意冬暖夏凉。 6)做好隔离检疫工作,新购入狗需有检疫和注射狂犬
病、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等疫苗的证明,隔离饲养 21-28天,此期间做临床观察和血液检查,并驱虫, 注射狂犬病苗。
7)要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尤其是防疫档案,配种记录, 疾病诊疗记录必须健全。
2. 繁殖 1) 种狗应选短毛,均衡型狗,按雄:雌=1:(4-6) 留种。雌雄分开喂养,交配应在雌狗见红(阴道出现 血性分泌物)后11天进行,把雌狗放入雄狗运动场。 配种前不宜喂食,否则易呕吐。为提高受孕,可次 日或隔日重复配种一次。
二、大鼠
1. 饲养管理 1)大鼠喂给颗粒饲料,饲喂方法同小鼠。喂料量随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如妊娠、带仔、交配的需求作适 当调整。饲料中需注意补充维生素K。 2)每周可添加一次葵花籽、多维素片。每日喂给新 鲜水,每周换垫料2-3次。每日检查动物的活动情 况,并详细记录。
2. 繁殖 繁殖方法基本同小鼠。种鼠从2-3胎、窝产仔10只以 上的仔鼠中选留。断奶后,雌雄分开饲养。随时淘汰 吃仔的母鼠。雄性种鼠可使用1年左右。
待发群雄鼠不要轻易合群,以防打斗。
(3) 保证种鼠营养,采取繁殖雌雄鼠长期同居的生产 方式
生产群种母鼠要保证足够的营养,及时调整哺乳仔鼠 的数量,雌雄长期同居,可利用雌鼠产后发情,增加 生产胎次。
(4)供实验用的待发鼠群要注意品系、日龄、体重等资 料的完整。动物一旦发出,不得再返回动物室收养。
(5)小鼠的繁殖方式 根据近交系、杂交一代、突变系、 封闭群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方式配种。种群和扩大 繁殖群要分开。
2. 繁殖
(1) 留种
种鼠要求健康、活泼,亲代具有较强的生殖能力、 泌乳能力,封闭群窝产仔在11只以上,生长发育快, 个体大,断奶重在12g以上,头部宽广,颈长适中, 背宽平直,躯干匀称,腹紧胸满,四肢短而有力,生 殖器官正常等,一般在2-3胎的仔鼠中选后备种鼠。
医学院实验用动物管理办法
![医学院实验用动物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1ff154f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5d.png)
医学院实验用动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校实验用动物管理工作,保证实验用动物和动物实验质量维护公共卫生安全,适应科学研究和和发展需要,依据国家科技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国家标准颁布的《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实验用动物是指凡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定向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并在相应的环境设施内饲养,用于科研、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第三条本校内所有与实验用动物有关的科研、教学、生产、检定等活动及管理,适用于本办法。
第四条教务处负责实验用动物管理工作。
第二章基本任务第五条实验动物品种、品系的维持,实验用动物的采购质量,是保证实验用动物质量和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重要条件。
教务处实验动物中心是进行科学有效的繁殖和管理实验动物根本,是采购和管理质量合格的实验用动物的保障。
第六条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实验用动物繁殖、采购、供应、回收工作,搞好术后实验用动物护理及大动物重复利用,以节约经费。
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为科研提供服务。
第七条负责饲养笼具、饲料加工机器及辅助设备的计划论证及其使用、维护、维修、改造工作。
第八条负责饲料原料采购、饲料加工工作。
积极探索饲料配方、饲料加工方法的改革,改进工艺,提高实验用动物饲养质量。
第九条负责实验动物卫生防疫,防止各种传染性疾病发生、传播、蔓延。
第十条负责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搞好实验动物品种引进、培育、开发,促进实验动物工作的稳定有序开展。
第十一条负责实验用动物的采购,确保实验用动物的健康状态和体重符合实验要求。
第十二条负责制订实验用动物饲养管理工作建设的近期、中期、长远规划。
第三章采购第十三条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实验用动物使用计划进行采购,确保实验教学的需要。
兽用管理制度
![兽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1ebb98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6.png)
兽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实验动物的管理,保护实验动物的权益,保障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从事实验动物使用与管理的所有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
第三条实验动物是指用于科学研究、生产、教学、检验及其他用途的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鱼类和其他动物。
第四条实验动物的使用必须经过合理的科学评估,严格的伦理审查和合法的行政许可。
第五条实验动物的使用必须符合科学道德原则和保护动物权益的原则,并遵循实验动物的三R原则:减少(Reduce)、替代(Replace)、改进(Refine)。
第二章实验动物管理第六条实验动物使用单位必须设立实验动物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实验动物管理人员,并制定实验动物管理制度及相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实验动物使用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动物饲养场所、设备及技术人员,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动物管理档案及信息系统。
第八条实验动物使用单位必须依法建立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负责审查实验动物使用计划、提供伦理指导,监督实验动物的使用和管理。
第九条实验动物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实验动物饲养和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饲养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第十条实验动物使用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置实验动物发生的突发事件、疫情及意外事故。
第三章实验动物使用第十一条实验动物使用单位应根据实验研究的需要,合理利用已得到批准的实验用动物,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和报告工作。
第十二条实验动物使用单位应在实验动物的使用前,对实验动物做好相关的饲养和培训工作,并做好实验动物健康状况的监测。
第十三条实验动物使用单位应严格遵守实验动物使用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定,防止实验动物受到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第十四条实验动物使用单位必须对实验动物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疫苗接种和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实验动物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稳定。
第十五条实验动物使用单位应及时报告实验动物患病、死亡及意外事件的情况,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
一、小鼠
1. 饲养管理 (1) 小鼠喂给颗粒状饲料,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在 1822% ,可增加 0.1%-1% 的鱼肝油。小鼠对维生素 A的 过量敏感,尤其是妊娠小鼠会出现繁殖紊乱、胚胎畸 形。小鼠喜吃淀粉含量高的饲料,碳水化合物比重可 稍大些。不同品系小鼠对饲料组成要求有一定差别。
2. 繁殖 繁殖方法基本同小鼠。种鼠从2-3胎、窝产仔10只以 上的仔鼠中选留。断奶后,雌雄分开饲养。随时淘汰 吃仔的母鼠。雄性种鼠可使用1年左右。 3. 保持室内安静、干燥,避免强光刺激,每日光照1213h。大鼠肝脏微粒体酶活性极易受某些化学药物影 响,使用杀虫剂、消毒剂要谨慎。
4. 大鼠病原体多是通过气溶胶携带传播,过度拥挤、 通风不良、氨浓度过高等,易导致大鼠呼吸道感染, 特别是支原体病的发生。
(2) 小鼠属于杂食性动物,胃容量较小,有随时采食习
性,夜间更为活跃。1周喂水、料2-3次即可,但应经
常检查料斗、水瓶是否有足够量的饲料、饮水。
对开眼和断奶鼠 加喂营养较高的颗粒 料或饲料
哺乳期 葵花籽
生产用种母鼠
加有鸡蛋的饲料
(3) 每周更换垫料和清洗鼠笼1-2次。保持室内卫生,
定期彻底清洗。室内每天选用0.1%新洁尔灭、
2) 饮水要充足,可使用自动饮水器或水瓶。要
经常检查饮水装置有无堵塞或漏水。食盆、
饮水装置要定期清洗、消毒。 3) 保持环境清洁、干燥。照明14h。
4) 饲养可用悬挂式兔笼,人工或自动冲洗清扫装置, 但干养的环境优于湿养。待产母兔单笼饲养,需提供 筑巢用材,供给充足的饮水,防止吃仔。 悬挂式兔笼 繁殖笼
3)狗的饲料多样,可用颗粒饲料,也可喂煮熟的米饭、
窝头等。应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配合。喂量以体重
而定,以吃饱不致肥胖为度,每日喂食 2 次。饮水
保证充足,自由饮用,每只狗每天每公斤体重约需
水100-150ml。
4) 要加强临床观察,1月龄 时驱蛔虫1次。8周龄、10周 龄和13周龄各注射1次三联 苗(犬瘟热、犬肝炎、犬细 小病毒性肠炎),并于3月 龄注射狂犬病苗。
2. 繁殖
繁殖采用1雄与10个以下雌性豚鼠长期同居交配
法,或采用1雄1雌定期交配法。种鼠从2-4胎仔鼠中选
留,平均繁殖年限1.5年。
离乳后,雌、雄鼠分开饲养,防止由于性成熟早而
出现早配现象。做到适时配种,太早、太迟、过胖的
豚鼠均易发生难产。
四、兔 1.饲养管理 1) 兔应饲喂颗粒状饲料 家兔饲料配方中除需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外, 还应有适量的粗纤维饲料,粗纤维不得少于日粮的 11%,可补喂苜蓿草、新鲜青饲料,也可把脱水蔬菜、 苜蓿粉加入颗粒料内。
甘蓝
胡萝卜
青草
2) 经常保持新鲜饮用水,维
生 素 C 也 可 按 0.2-0.4mg/L
加入饮用水中,但不能加
于含氯水中。垫料可用刨
花,也可以用粗的锯末,
至少每周更换2次。
3) 饲养室内环境力求 恒定,变化要小,注 意防暑、防湿、防止 贼风。笼养时笼底要 平整光滑,以免弄伤 腿脚。要保持饲养室
内安静。
5)保持环境卫生清洁,注意冬暖夏凉。 6)做好隔离检疫工作,新购入狗需有检疫和注射狂犬 病、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等疫苗的证明,隔离饲养 21-28天,此期间做临床观察和血液检查,并驱虫, 注射狂犬病苗。
7)要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尤其是防疫档案,配种记录,
疾病诊疗记录必须健全。
2. 繁殖 1) 种狗应选短毛,均衡型狗,按雄:雌=1:(4-6) 留种。雌雄分开喂养,交配应在雌狗见红(阴道出现 血性分泌物)后11天进行,把雌狗放入雄狗运动场。 配种前不宜喂食,否则易呕吐。为提高受孕,可次 日或隔日重复配种一次。
0.1%消毒灵等消毒液湿抹笼架、墙壁和拖地。也可
使用吸尘器吸尘后,再进行湿抹和拖地。
2. 繁殖 (1) 留种 种鼠要求健康、活泼,亲代具有较强的生殖能力、 泌乳能力,封闭群窝产仔在11只以上,生长发育快, 个体大,断奶重在12g以上,头部宽广,颈长适中, 背宽平直,躯干匀称,腹紧胸满,四肢短而有力,生 殖器官正常等,一般在2-3胎的仔鼠中选后备种鼠。
2. 繁殖
1) 种兔选择上,除近亲交配外,同窝仔兔应只留一
种性别,初期可同性别2-4只同笼饲养,性成熟时1
笼1只。繁殖时,即使是近交系也不用同胞兄妹交
配,而用其他近亲交配方法(见第二章中近交系繁
育体系)。
2) 要经常交换雄种兔来防止种兔退化。配种可用人工
授精,也可把发情雌兔送入雄兔笼中,每笼可饲养
料的完整。动物一旦发出,不得再返回动物室收养。
(5)小鼠的繁殖方式 根据近交系、杂交一代、突变系、
封闭群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方式配种。种群和扩大
繁殖群要分开。
二、大鼠 1. 饲养管理 1) 大鼠喂给颗粒饲料,饲喂方法同小鼠。喂料量随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如妊娠、带仔、交配的需求作适 当调整。饲料中需注意补充维生素K。 2)每周可添加一次葵花籽、多维素片。每日喂给新 鲜水,每周换垫料2-3次。每日检查动物的活动情 况,并详细记录。
5. 大鼠的皮屑、毛、血清等作为人的变应原会影响饲 养人员。
6. 认真做好饲养管理的工作记录,如生产繁殖情况, 环境、微生物检测情况,卫生消毒情况,供应使用 情况等。
三、豚鼠
1. 饲养管理
1) 豚鼠可喂给颗粒饲料,由于不能合成维生素C,需经
常补给新鲜蔬菜如甘蓝、胡萝卜等或补给青草和干草,
保持不断,任其自由采食,每日上、下午各喂1次。
实验用兔4只左右。
3) 繁殖的兔应尽可能打上永久性的耳号,以便于谱系
记录、选种选配、生产力比较等,需长期饲养的慢
性实验用兔也应打上耳号,以利于分组和检验的开
展。
五、狗
1. 饲养管理 1) 狗可采用散养和笼养。生产群、待 用狗可散养,需要向阳、有运动场的 房舍。一般每厩不超过10条,要按大 小、强弱分群饲养。 2) 狗吠声大,需要独养在一个独立区 域。
(2) 建立卡片档案 离乳时,雌雄即应分开饲养,不同饲育室盒中的 待发群雄鼠不要轻易合群,以防打斗。 (3) 保证种鼠营养,采取繁殖雌雄鼠长期同居的生产 方式 生产群种母鼠要保证足够的营养,及时调整哺乳仔鼠 的数量,雌雄长期同居,可利用雌鼠产后发情,增加 生产胎次。
(4)供实验用的待发鼠群要注意品系、日龄、体重等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