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2课时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有一定限度
练一练
1.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C )
A.兔子
B. 细菌
C.草
D. 草履虫
2.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
A.一群野鸭
B. 一条河流
C. 一片森林
D. 一个池塘
3.下列表示正确的食物链的是 ( C )
A.昆虫→蛙→蛇 B.青草→昆虫→蛙→真菌 C.青草→昆虫→蛙→蛇 D.太阳→草→昆虫→蛙
树叶
虫
鸟
注意:
1.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结束于最高级的消费者,中途不能停下。 2.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 3.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
你连接的食物琏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 假如蛇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狐
兔
猫头鹰
狐
草
鼠
猫头鹰
特性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目录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生态系统的概念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下列哪些是生态系统?
一条河流
湖中所有的鱼
一片森林
作业
1、制作能表示出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 的模型。 2、完成《同步练习册》相关练习。 3、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4.右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要补充 (非生物 )部分和( 分解 )者。 (2)该生态系统中有( 4 )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 表示为( 植物→鼠→蛇→鹰 )。 (3)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比食草动物( 多 ),食草动 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 多 )。
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 上册第1单元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5.(内江中考)图 1 为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图,图 2 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 环示意图,“A—E”表示生物成分,“甲—丁”表示生理或化学反应过程,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作答。
14.如图为某同学画出的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并不完整,还缺少非生物成分和 分解者 。
(2)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的鸟→鹰。 (3)如果有毒物质 DDT 污染了该生态系统,那么体内含 DDT 最多的生物是
鹰
。
(4)若某种原因导致该,随后,鼠的数量也会减少,这表明生态系统具 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 能力。
11.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造单 纯林,其共同特点是( A ) A.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更加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C.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保持 D.丰富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12.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 ) A.热带雨林 C.温带落叶林 B.北方针叶林 D.热带草原
生物 七年级 上册•R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2课时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目标分析 1.能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 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例如: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物,造成土地沙化。 2.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的原因。 (1)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的变化, 并在一定的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 定的调节能力。
6.(广东中考)如图是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 第2课时 食物链和食物网 课件

知识讲解
食物链和食物网
请据图写出“螳螂 捕蝉,黄雀在后” 中的食物链。
树叶→蝉→螳螂→黄雀
注意:食物链中 不包括分解者。
知识讲解
大展身手
知识讲解
大展身手
11条
知识讲解
大展身手
大量 捕杀
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 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
即时巩固 在食物链中,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关系是( B )
质
所以营养级别越高,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知识讲解
即时巩固
在一个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微小植物→剑水蚤→
蜻蜓的幼虫→小鱼→大鱼。当这个食物链被排入难分
解的有毒物质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 B )
A.微小植物
B.大鱼
C.一样多
D.剑水蚤
知识讲解
大草原长期处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却依然生机勃 勃,这是为什么?
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如图为某一草原生态系统食
物网的简图,该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 C )
A.3条
B.4条
C.5条
D.6条
草→兔→狐;草→兔→鹰;草→鼠→狐; 草→鼠→鹰;草→鼠→蛇→鹰。
当堂练习
4.[中考•乐山]若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草→鼠→蛇→鹰”
这条食物链,当蛇被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后( A )
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2课时 食物链和食物网
课堂环节导航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新课导入
想一想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 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些 谚语反映了生物和生物之间的 哪种关系? 吃与被吃(或捕食)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人教版七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本章和本单元的标题都提到了生物圈,可见教材非常突出“生物圈”这个概念,想强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的意图十分明显。
本章的前面一节已经作了充分的铺垫和准备,介绍了生物圈的概念,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前知识的总结又是一个新概念的形成和升华,向学生揭示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具体组成,认识生物和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探究活动的开展,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1.教学目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并结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拟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说出生态系统的定义。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对不同生态瓶的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交流、实践、表达能力。
(2)初步具有搜集和分析图文资料等信息的能力。
尝试通过分析资料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捕食蛇、有毒物质积累等教学内容,学生初步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对话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己找出答案,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资料图片的分析、探究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珍爱生命的情感,更加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3)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和地方特色的视频和图片等教学资料,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教学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了解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能够描述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流动过程,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3.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现象。
-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注重课堂总结与反馈,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3.运用直观教具、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结构和作用。
-使用食物链、食物网模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能量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食物链、食物网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设计生态实验,如调查校园内不同生物的生存环境,观察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生态系统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
3.知道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通过“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生态系统。
教学重点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
3.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3.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园艺人员在城市的一角种了一块草地,为防止鸟吃草籽,人们用网把这块草地罩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发现网里的草被虫子吃光了,大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PPT2)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19~22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23~24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学法指导:讨论法、观察分析。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1.两人合作探究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①通过让学生做游戏,扮演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角色,回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②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部分,还有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③阅读教材第22页“观察与思考”讨论:A.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关联的吗?B.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问题(2)①分析课本第23页的资料,讨论思考: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②创设情景:草原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而草木繁茂。
设问:因为食物充足,兔的数量急剧增加。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练习:
生物 环境 1、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__和__所 形成的统一整体 非生物 生物 2、生态系统包括___部分和___部分.前者 水 如___、___、___等.后者包括______ 、 阳光 温度 生产者 消费者 _____ 、 分解者 . 相互依存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____的 关系. 二 选择 1.下列哪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 ) A.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B.细菌和蘑菇 C.老鼠和黑尾鹿 D.蚊子和跳蚤
第二课时
1、你连接的这些食物链有多少条?11条 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吗?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 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 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从理论上分析,假如蛇的数量减少,猫头鹰的数 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各种生物的 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所列: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 mg/kg
0.05
7
0.51
68
0.35
那么,最有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C ) A. D B C B E A B. D B
C
E D A
C. A
C
E
D
D. A
E
C
B
食物链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和_ 食物网 流动的. __
尝试连接观察与思考中的食物链,数出食物 链的条数。
被吃者
吃者
请写出书21页谚语所包含的食物链 树 蝉
螳螂 黄雀
浮游植物
虾米
小鱼
大鱼
总结:
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 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2课时)课件人教版

练一练
• 下表为长江武汉段四中生物的调查统计数据,这 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此食物链的正确构成
是( A )
种类
甲
乙
丙
丁
• A丙数量→甲→1.5乙6×→108丁6.42×104B甲4.1→×1乙010→丙8.3×→1丁02
•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练一练
12 •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蛇、鹰四中 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的相对数量关系,其中
自主感知
•阅读课本21-24页,标记并思考以下相关内 容:
1.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它们是否包括 非生物部分、分解者? 2.食物链如何书写?(起始环节、箭头指向)★ 3.为什么说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时间:5分钟
• 1分钟,用箭合头将作图探中生究物连起来
食物链 食物网
合作探究
当堂训练
• 1.课本24页1-2题
• 2.《全品》15页 必做1-8题;选做9-10题
一、生态系统(定义复)习旧知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二、生态系统 的组成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
• 2.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富集833万倍 富集66万倍
生物 富集 作用
富集17万倍
富集1.3万倍
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探究
• 在一片草木茂盛的草地上,螳螂的数量能 不能无限制地生长?为什么?这说明生态 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P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学案
【学习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举例说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重点难点】
重点:(1)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难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新知探究】
探究任务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自主探究:
1.食物链的概念:
2.写出树、虫、鸟的食物链:。
(1)食物链是由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组成?
(2)食物链的起点是什么?
(3)怎样书写食物链?能用线段代替箭头吗?箭头的指向是一定的吗?
3. 连接“观察与思考”中的食物链。
(1)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几条?你是怎样数出的?
(2)这些食物链是互不关联的还是出现了交叉?
4.食物网的概念:
5. 对教材的“资料分析”进行讨论。
(1)哪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最多?为什么?
(2)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有怎样的后果?
探究任务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自主探究:
1.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生长十分繁茂,兔的数量会由于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
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增加呢?
2.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
但是,如果放羊的牲畜太多了,草场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3.这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合作交流: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会影响生态环境,你们知道哪些实例?人类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应注意什么呢?
【拓展提升】
谈谈你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这句话的理解。
附:参考答案
探究任务一: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2.树→虫→鸟。
(1)生产者和消费者。
(2)生产者(绿色植物)(3)形如: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
箭头指向消费者或捕食者。
3.(1)9条。
逐条数出,从绿色植物开始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级消费者,中间不能停止。
(2)交叉。
捕食多种生物又被多种生物所捕食。
4.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5.(1)大鱼。
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除,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2)会在人体内积累,危害人体健康。
探究任务二:1. 不会。
草的数量会减少,兔的天敌的数量会增多,这都会限制兔的数量增加。
2. 草原会被破坏,最后可能变成沙漠。
3.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合作交流: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人与自然能和谐发展。
拓展提升:这里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和储存的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被草食动物捕食,植物的有机物和能量就到了草食动物的体内,草食动物又被肉食动物捕食,那么草食动物的有机物和能量又到了肉食动物的体内,所以物质和能量是严重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