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怀疑与学问》(第1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18 怀疑与学问》优质课教案_0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18 怀疑与学问》优质课教案_0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学习目标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凶险譬如盲从折扣墨守停滞步骤塾师2、解释下列词语(1)不攻自破(2)辨伪去妄(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4)虚妄(5)停滞3、找出文中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二、合作探究1、读课文,把握中心论点(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每一个自然段的中心句(2)加关联词串句子因为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可见_______________。

其实怀疑不仅是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上面几个句子的顺序可以打乱或稍作改动,一个空可以填两个句子,一个句子可以用两次。

小组合作完成。

)(3)明确中心论点文章标题是“怀疑与学问”,我们找出的七个句子,哪一个句子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怀疑与学问”关系的看法?2、学习论证方法(1)第5段中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第6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学习论证语言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要抱怀疑的态..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度,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三、名人论“怀疑与学问”学生课下查资料,搜集名人名言四、归纳总结本文阐明了“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论述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的精神”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新人教版

怀疑与学问名师导学1理清结构:2语言特色:文章的语言具有逻辑性、严密性。

为了增强语言的逻辑性,作者在行文时注意应用复句来提高表达效果。

例如:“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这里不但有对一般情况的分析,而且有对特殊情况的认识。

又例如:“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这里采用递进复句,利用“消极”“积极”两个词点明了两个分论点之间的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层次分明,结构严密。

为了增强语言的严密性,作者在词语的运用上独具匠心。

例如作者在行文中多次用到“一切”,每次的表达效果都不同。

“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强调了怀疑精神是做任何学问都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概莫能外。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强调了因怀疑而引起的追问对排除所有虚妄的重要作用。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强调了由疑而问,由疑问而求解对所有学问的发展都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

3把握重点:文章是怎样论述中心论点的?作者是根据怀疑与学问的关系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引用古人的名言作论点,说明这一观点并非己见,早在几百年前的古人就认识到怀疑是治学的重要条件,既简洁有力,又显示了坚实的根基。

同时,文章开头引用名言作论点,也是一种常见的开门见山的写作方法。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按治学的过程分两步进行论证。

首先从消极方面论证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为了论证这一点,作者先按从一种传说到对一本书、一种学问的顺序来阐释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接着具体解释其原因:“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之后,学问才会成为自己的。

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由“会起来”到“评判”到“修正”的顺序证明怀疑能带动治学过程的一个个环节。

4攻克难点: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多样,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18 怀疑与学问(名师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18 怀疑与学问(名师教案)

18 怀疑与学问【教学目标】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还记得七年级时咱们学过的一则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再讲讲这个故事?预设:从前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水井,经常有一个人在外面专管供水的事儿。

后来他家里打了一口水井,他便高兴地对别人说:“我家里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了他的话,就传播说:“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

国君派人去问情况。

丁家的人回答说:“是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呀。

”追问:故事中,为什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呢?(学生自由发言)预设:传播这件事的人,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辨真伪,以讹传讹,最终闹出了笑话。

师:是呀,我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如果第一个听到这句话的人能提出疑问,弄清事情的真相,也许就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了。

其实,不仅生活中是这样,做学问更应如此,只有心存疑问、勇于提问,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去探索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熟悉的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与现实的关联,从而对本文作者提出的观点产生兴趣,明白质疑、思考的重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阅读,了解作者生平,疏通字词障碍(可参见《状元大课堂》P181“字词清单”),并质疑问难。

1.作者简介课件出示: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

江苏苏州人。

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怀疑与学问》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怀疑与学问》学案 新人教版

怀疑与学问【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3.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难点: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课前预习区】【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顾颉刚 (1893—1980.12.25)历史学家。

江苏吴县人。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曾任北京大学助教。

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院士,《文史》杂志社总编辑,大中国图书局编辑所长兼总经理。

建国后,任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

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

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

建国后,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两汉州制考》、《郑樵传》等二.相关知识:议论文知识回顾一.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 ____ 。

二.______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_____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_____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三.论点要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_____。

五.论证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梳理1.根据拼音写汉字。

p i()如虚w ang()停zhi ()私shu ()步zh ou()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⑴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⑵尽信书不如无书。

【互动探究区】【探究活动一】整体感知,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布置阅读思考题思考题一:文章的论点是什么?总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思考题二:分论点是什么?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思考题三: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学案新人教版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5.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三、合作思考,赏析探究
6.“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
7.“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9.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10.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2024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教案(最新3篇)

2024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教案(最新3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教案(最新3篇)第17课《怀疑与学问》精品教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该页是牛牛范文漂亮的编辑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教案(最新3篇),仅供借鉴。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领会“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观点;二、理解、掌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教学重点: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

二、新授。

(一)背景及作者介绍顾颉刚(1893—1980),江苏省吴县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

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二)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文中的生字生词。

颉()滞()儒()塾()启迪墨守虚妄辨伪去妄(三)再读课文,熟悉内容,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归纳教学设计文章各自然段的段义。

第1自然段:“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第2自然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第3自然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第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6自然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四)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两个分论点: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五)划分教学设计文章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精品】人教九上教案第五单元18 怀疑与学问

【精品】人教九上教案第五单元18 怀疑与学问

18怀疑与学问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善于引用名言、列举事例来论证论点,说服力强。

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古代著名学者的名言,列举了诸多事例,作为论据,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点,也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第5段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第4段以听说“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时的追问为例,论证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第6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列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善疑多问的事例作为论据,很有说服力。

2.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逻辑严密。

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密的逻辑,不能随意改动。

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例如,本文将中心论点分解为两个分论点,层次间用“不仅是……也是……”这一关联词语过渡,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使全文分析事理透辟,逻辑严密。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学习本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自己的一个观点,做到论据确凿、对比鲜明。

课后反思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论点鲜明,学生较容易掌握,本节课我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的方法,找出文章的关键所在,让学生认识到“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拓展延伸《大学》是一篇论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讲伦理、政治、哲学的基本纲领。

2020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怀疑与学问》(第1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

2020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怀疑与学问》(第1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

18 《怀疑与学问》学案(一)学习目标:1.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2. 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论证脉络。

3. 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新知预习】一、查找工具书,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1.给下面的加点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譬.如()折.扣()大儒.()停滞.()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流俗.()盲.从()程颐()腐.草为萤()辨伪去wànɡ()不ɡōnɡ自破()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了。

..的学说便不攻自破虚妄:不攻自破:(2)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盲从:(3)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墨守:停滞:二、文学常识填空。

1.《怀疑与学问》选自《宝树园文存》,作者______,字铭坚,江苏苏州人,______学家,编有《古辨史》,著作有《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等。

2. “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又称“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______》和《______》。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本儒家经典。

【课堂探究】知识链接: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

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

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探究2:写出文章的论证结构。

【优化训练】1. 文章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2. 写出文中的两个分论点。

3.本文的两个分论点之间是______关系。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参考答案:【新知预习】一、查找工具书,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1.给下面的加点词语注音。

pì zhé rú zhì zhuān kù yáo shùn sú mánɡ yí fǔ妄攻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18 怀疑与学问【教材分析】《怀疑与学问》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作者是顾颉刚,体裁为议论文,文章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增强创造的自觉意识,激发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怀疑求真的求知态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文章语言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耐人品味。

学习这篇议论文要通过“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词语,理清段落层次”等方法来进行。

【教学目标】1.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3.学习课文通过事例和讲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3)我知道的议论文文体知识。

2.边读边悟(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任意运用其中的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虚妄:墨守:不攻自破:辨伪去妄:(2)阅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中的问题,试编写阅读提纲。

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蜜蜂靠什么发出嗡嗡声?哦,很多同学知道。

可是在过去,很权威的看法都认为蜜蜂靠翅膀振动发声。

然而,12岁的农家小女孩聂利却对这一传统说法提出了疑问。

2002年春天,聂利和妹妹聂纯到一个养蜂场去玩,一群群归巢的蜜蜂在巢口嗡嗡地叫个不停,这个在平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现象却引起了聂利的注意。

她想:蜜蜂在飞行时不断高速扇动翅膀,使空气振动,产生嗡嗡的声音。

可是,它们停在蜂箱上时翅膀并没有振动,为什么还会嗡嗡叫个不停呢?会不会是它另有发音器官呢?聂利从图书室借来《十万个为什么》,书中也明确指出蜜蜂没有发音器官。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聂利决心把这事弄个明白。

在实验中,她观察到的现象是:不论粘住蜜蜂的翅膀,还是剪去蜜蜂的翅膀,它都会嗡嗡地叫起来。

聂利通过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蜜蜂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12岁的小姑娘大胆质疑、反复试验而推倒了各科普资料中的权威观点。

同学们,合理的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探索求知之路18怀疑与学问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探索求知之路18怀疑与学问教案新人教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学习《怀疑与学问》,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怀疑的意义和方法,学会运用怀疑的精神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怀疑与学问》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怀疑与学问》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怀疑与学问》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系统性的认识,需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5)学科交叉性:本节课涉及语文、哲学、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学生需跨学科思考,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提高学习难度。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电脑、白板、教材、教案、学习资料等。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怀疑与学问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讲解怀疑的方法时,我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的讲解,而忽视了实例的展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多地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怀疑的方法。其次,在课堂互动方面,虽然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观点,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被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通过提问、鼓励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后,在时间安排上,我可能过于关注新课的呈现,而忽视了巩固练习和拓展延伸的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实施。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教案新人教版

18 怀疑与学问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最终的收效都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

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更好,成果更大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的学习十分必要。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将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多启示。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品析论证语言特点。

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国现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且读书时不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特别喜欢考证。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

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

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

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他的儿子竟如此难以考证。

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的,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这就是做学问。

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积累生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yí) 譬.如(pì) 步骤.(zhîu)懒惰.(duî) 塾.师(shú) 大儒.(rú)停滞.(zhì) 虚妄.(wàng)(2)解释下面的词语。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怀疑与学问》教案 (1)(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学问》教案 (1)(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学问》教案及练习[三维目标]1. 理清文章论证的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重点明确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3. 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勾联学习和生活实际,培养怀疑精神和创造意识。

[预习导引]1. 目标点击(1)理清文章论证的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2)勾联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培养怀疑的精神,要敢于怀疑,善于研究。

(3)理解文章在“怀疑”观点上的独创性,结合课外的文史知识,弄清“怀疑”与“学问”、“创造”之间的关系。

2. 学法指导(1)揣摩本文理论论据、事例论据的代表性和说服力。

事例作为论据出现时,应具备两项要求:第一,事例本身要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比如,本文所举的“三皇五帝”,说法很多,除非亲自考证,很难轻信某种说法,故而用于文中非常恰当。

再如文中所举戴震之例也很有代表性:其一,他是公认的大学问家;其二,他善于动脑,敢于怀疑前人的说法;其三,他请问塾师的几句话都很在理。

因此,这个例子能恰当地证明观点。

第二,叙述事例的语言要力求简洁、生动。

戴震之例正是如此,整个例子突出了大学问家幼年治学过程中的一个“疑”字。

假如把它讲成一个故事,那生动的情节也许就淹没了文章的观点。

(2)注意领会文章论证的层次和语言的严密性。

学习本文时,要在把握文章论证结构的基础上,认真体味一些重点段落的论证层次,理解前后的逻辑关系与语言的严密性。

比如文章最后一段共有10句话,①句是论点,②③④句是用道理去论证:②③为一个小层次,以反面说理,④是另一个小层次,从正面说理。

与这四句相辅的是⑤⑥⑦三句是用事例去论证①,其中⑤是一个小层,⑥⑦是另一个小层。

⑧⑨⑩三句仍然是论证①,它们带有总结的性质。

⑧⑨为一个小层次,正面总结,⑩为另一个小层,从反面补述。

这段文字层次清楚,说理井然有序。

最后一句是假设推理,用语极为严密。

仔细体味,定会有大的收益。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说课稿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说课稿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怀疑与学问》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探索与发现”。

《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通过阐述怀疑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怀疑,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学问。

本文语言简洁明了,论述清晰,举例贴切,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思考分析能力,对于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怀疑精神的培养上还有待提高,对于如何运用怀疑精神进行学问的探讨还需要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培养学生怀疑精神,学会运用怀疑精神进行学问的探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善于怀疑的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真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培养怀疑精神,运用怀疑精神进行学问的探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黑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怀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3.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怀疑与学问关系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4.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学习中如何运用怀疑精神,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怀疑与学问的关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勇于怀疑,追求真理。

6.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运用怀疑精神进行学问探讨的短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怀疑的重要性•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如何运用怀疑精神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怀疑与学问教案和反思 新人教版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怀疑与学问教案和反思 新人教版

18 怀疑与学问教案和反思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一个人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

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

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很有意义。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我国当代史学家。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任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主任,中央研究院通信研究员和院士。

(2)背景链接这篇文章论述的是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作用。

顾先生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建。

据说他幼年读书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

顾先生读书总喜欢把自己的主张批注在书上,书上写不下了,便记入笔记本里。

2.生难字词(1)字音顾颉刚(jié) 程颐(yí) 腐草为萤(yíng) 师塾(shú) 停滞(zhì)(2)词义【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启迪】开导;启发。

【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后来用“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辨伪去妄】辨别虚伪的,清除去掉不合理的。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明确: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推荐】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怀疑与学问》教案 新人教版

【推荐】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怀疑与学问》教案 新人教版

18 怀疑与学问1.读懂课文,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过渡句的作用,理解本文层层深入的论证思路。

2.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的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

3.发扬大胆质疑的精神,并锻炼创造性能力。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怀疑与学问请同学们思考,“怀疑”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把握文本观点1.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2.小组合作讨论。

(1)对“怀疑与学问”这一命题,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呢?明确: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明确:文章开头引用两句我国古代学者的名言,通过这两句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3)“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是文章的核心论点,围绕这一核心论点,作者又提出了两个分论点,请找出本文的两个分论点。

明确: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这两个分论点是如何提出的?明确:第6段开头,作者用一个由递进复句组成的过渡句巧妙提出了这两个分论点。

【教学提示】“怀疑”不仅是做“学问”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引导学生自觉思考二者关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把握。

作者的“观点”即文章的中心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的提出要正确、鲜明、有针对性,要符合客观实际、科学真理,态度要鲜明。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议论文的特点作者提出了论点,就要去论证论点,论证论点所用的材料就是论据。

所举的例子或概括的事实,就是事实论据,所引用的名言、格言、俗语、警句等就是道理论据。

用事实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举例论证,用道理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道理论证。

1.试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第4段举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和《礼记·月令》所记载的“腐草为萤”的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是有必要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新人教版

怀疑与学问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品析论证语言特点。

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梳理二、字词积累1、重点字程颐(yí)譬如(pì)步骤(zhòu)懒惰(duò)塾师(shú)大儒(rú)停滞(zhì)虚妄(wàng)2、重点词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二、整体感知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有什么作用?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

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3.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

4.作者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分了哪几个层次?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

5. 理清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3-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5):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18怀疑与学问 学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8怀疑与学问 学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题:《怀疑与学问》习题讲评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回顾议论文三要素等文体知识,积累重要词语。

2、通过齐读预习导读,再次识记生字词的读音。

3、通过自主订正答案,采用接力回答的形式能准确回答课内议论文文体知识及运用的问题。

【导学流程】任务一:大声朗读课文要求整齐、流畅。

任务二:常识积累齐读两遍微课导学,回顾议论文三要素等文体知识,积累重要词语。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阻遏.(è)胚.芽(pēi)孜.孜不倦(zī)B.汲.取(jí)稚嫩.(nèn)养精蓄.锐(xù)C.蓬蒿.(gāo)羁绊.(bàn)装模.作样(mú)D.震悚.(sǒng)归省.(xǐng)眼花缭.乱(liáo)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它把岩石融化成沙砾,把峻岭劈成深渊。

B.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老信客声辨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刀直扎自己的手。

C.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历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问题记录D.垂柳全乱了线条,抛举在空中,刹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成功卫冕。

A.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B.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活。

,共同繁C.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荣。

的作用。

D.《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任务三:议论文文体夯实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教案(第1课时)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教案(第1课时)

《怀疑与学问》教案(第1课时)教材解读:《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议论文,议论了怎样做学问的问题。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

第3—5段先从消极方面作论证,第6段再从积极方面作论证。

文章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的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全面而精当的阐释。

学习这篇课文,主要学习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和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掌握本文朴实、简洁、准确的语言;在理顺论证思路的基础上,为学习议论文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4.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5.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作用。

难点: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法与学法:教法:合作讨论法。

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通过生教生的方法,解决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学法:圈点标注读书法。

引导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读书,并在读书过程中圈点标注关键语句,以帮助自己理解课文的论证思路和主要论证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包含作者信息、背景资料、字词信息、问题探究、图片信息等内容的PPT课件及课堂练习PPT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能够列举自己学习生活中通过怀疑获得学问的事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2.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理解论证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新课(举例导入)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怀疑与学问》学案(一)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2. 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论证脉络。

3. 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新知预习】
一、查找工具书,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1.给下面的加点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譬.如()折.扣()大儒.()停滞.()
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流俗.()盲.从()程颐()腐.草为萤()辨伪去wànɡ()不ɡōnɡ自破()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
....了。

..的学说便不攻自破
虚妄:
不攻自破:
(2)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
..或迷信。

盲从:
(3)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
..,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
步了。

墨守:
停滞:
二、文学常识填空。

1.《怀疑与学问》选自《宝树园文存》,作者______,字铭坚,江苏苏州人,______学家,编有《古辨史》,著作有《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等。

2. “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又称“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______》和《______》。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本儒家经典。

【课堂探究】
知识链接: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

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

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探究2:写出文章的论证结构。

【优化训练】
1. 文章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2. 写出文中的两个分论点。

3.本文的两个分论点之间是______关系。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参考答案:
【新知预习】
一、查找工具书,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1.给下面的加点词语注音。

pì zhé rú zhì zhuān kù yáo shùn sú mánɡ yí fǔ妄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2)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3)墨守:因循保守,不知变通。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二、文学常识填空。

1.顾颉刚历史
2.《论语》《孟子》
【优化训练】
1.引用我国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

2.(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

(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递进关系。

从两个分论点之间运用的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不仅……也……”可以看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