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做中学”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2019年教育文档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
他的教育思想体系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杜威的教育观,并批判地继承其教育思想,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杜威认为哲学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哲学’并非把现成的观念从外面应用于起源和目的根本不同的实践体系:教育哲学不过是就当代社会生活的种种困难,明确的表述培养正确的理智的习惯和道德的习惯的问题。
所以,我们能给哲学下的最深刻的定义就是,哲学就是教育最一般方面的理论。
”“哲学乃是作为审慎进行的实践的教育理论[1]。
”这一定义最大的可取之处便是强调哲学对教育的指导意义,认为哲学是教育的基本理论,倡导用哲学的观点把握教育实践,建构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哲学的必要性,这对于各国教育尤其是中国基础教育是很有启发意义的[2]。
学习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首先应当了解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核心命题,它们分别是“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论”以及“从做中学”。
这几个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角度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
杜威对教育的理解与其认识论密切相关,他对教育中一系列问题的判断都与其哲学视野有关。
因此,我们可以说杜威的教育思想源于杜威的哲学思想。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杜威的教育理念对于深化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一、加快教材与课程改革,树立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价值观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的教材内容与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现行教科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偏离学生兴趣;学生不是从经验中学习,而是接受现成的固有的经验;课程设置重知识而轻能力;学科划分过细等。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从做中学”等著名的观点使教材改革更加注重现实性和实用性。
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各科新式教材,都大幅度地增加了应用性的内容。
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原作者:李月)【摘要】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理论影响了中国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
本文在介绍和分析杜威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探讨其对我国教育工作的启示和借鉴之处。
【关键词】“从做中学”;杜威;实用主义;教育1、前言成功的教育可以造就一代人,失败的教育可以毁掉一代人。
毋庸置疑,中国现在的教育模式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
而美国教育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哈佛、耶鲁等常青藤大学名满全球,成为全球学子们心中的圣地、梦寐以求的殿堂。
那我们理所应当的反思一下自身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上的不足之处,借鉴美国教育的先进之处。
现代美国人的教育理念起源于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是20世纪美国的一种主流思潮,是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的调和。
其代表思想家杜威的实用主义进教育思想给美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其影响下,崇尚科技、追求创新成为一种精神。
杜威曾经说过:“一个儿童要学习的最难的课程就是实践课,假如他学不好这门课程,再多的书本知识也补偿不了。
”关于教育方法论,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和“从做中学”这两个口号。
他宣称:一切教育应以“儿童为起点,为中心,为目的”。
他认为教育不是要儿童获得前人积累的文化科学成果,而是要儿童自己去获得知识和技能,来适应生活环境,教育的意义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鼓励儿童“从做中学”。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现有的教育现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2、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现有的教育现状的启发意义2.1教育要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教育以课堂为主要战地,以书本为主要材料,以老师为主要中心。
老师教,学生听,对知识的运用也不过只是停留在解题做题的浅显层面上。
中国的学生很会做题,很会考试,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考试解题上,却忽视了学习知识的真正目的,那就是指导实践,运用实践。
真正需要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时,却缺乏实践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并分析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启示。
杜威的教学理论强调实践、经验与实际操作的重要性,提倡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来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这一理论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不谋而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文章首先将对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背景、核心思想和实践方法。
接着,文章将分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如过度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实践操作、学生缺乏主动性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如何将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应用于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文章将总结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包括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
这些启示将有助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杜威,作为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在全球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强调,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是通过实践来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在杜威看来,真正的教育应该发生在学生的日常活动和实践操作中,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讲。
“从做中学”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践,从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理解知识。
杜威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坚信,只有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他们才会真正地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法,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杜威进一步指出,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复述,而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他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潜力。
因此,他提倡教育者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作者:黄银朵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13期摘要: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提倡的是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当中学习,即在实践当中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的具体思维比较活跃,抽象思维不是很发达,再加上小学教材的难度偏低,所学内容都比较具体,所以小学英语教师们可以把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应用到自己实际的英语教学当中,并适时适当的设计一些有趣的英语教学活动或游戏,让学生们在“做中学”,从而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巩固他们已学知识。
关键词:从做中学;小学英语教学一、杜威“从做中学”的概述“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
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从做中学”主张从经验中积累知识、从实际操作中学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亲自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
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
所以,英语教学也不例外。
如果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学纯粹的理论,不进行实践操作,那学的也是哑巴英语。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学习。
二、杜威的“从做中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年龄通常都是在6-1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活泼好动,对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但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她们的抽象思维不是很发达,并且,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是从小学三级开始正式学习英语。
对我们来说,英语毕竟是一门外语,所以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碍。
这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就应该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门为了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门高级课程。
通过
学习这门课程,我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获得了很多宝
贵的学习心得。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传统的课程设置主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记忆,很少涉及到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引入创新性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使学生
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
应该成为学生问题解决和思考的指导者,而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其次,我认识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
不同的学生有
不同的兴趣和潜能,因此我们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评价方式也应该多样化,不仅仅注重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项目制和终身学习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离不开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资源丰富,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则资源匮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支持,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使每
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通过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不仅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
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学习心得。
我将把这些心得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为我国基础教育教
育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做中学”到建构主义——探究学习理论轨迹和整合
从“做中学”到建构主义——探究学习理论轨迹和整合教育领域的发展历程中,学习理论始终是核心议题之一。
从传统的“做中学”理念到现代的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理论的演变反映了教育理念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这一理论轨迹,并分析如何将不同理论进行整合,以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教育实践。
“做中学”理念,强调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这一理念在工业革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当时,人们认为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
这一理念在今天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知识获取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实践活动。
建构主义理论应运而生,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无论是“做中学”还是建构主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做中学”过于强调实践活动,可能导致理论学习不足;而建构主义则过于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可能导致教师角色的边缘化。
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两种理论进行整合,既要重视实践活动,也要重视理论学习;既要发挥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我们要重新审视学习环境的设计。
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学习者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
然而,在整合了“做中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教育环境中,学习者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这种环境应该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同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我们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在“做中学”理念中,实践活动是主要的学习方法;而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因此,在整合这两种理论时,我们应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
我们还要关注学习评价的方式。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评价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
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2012年第72期读写算杂志◇郝盼盼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是20世纪中叶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思潮。
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本能的生物决定论,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现实问题。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正是建构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自诞生以来,便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本文拟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涵义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的几点启示。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涵义传统的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映之间的连接。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批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应运而生,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伙伴和朋友。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众多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思潮和流派中的“异军突起”,使我们不得不认真研究和思考这一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问题。
运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分析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问题,我们认为它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一)教育目标:培养“完整的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需要、感情、价值观、潜能和人际关系等和谐、整体发展、成为适应社会的健康的人,而以往的教育目标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论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为依据,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举世闻名的“从做中学”的理论。
在《明日之学校》一书中,他明确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
一、“从做中学”的依据与传统学校所采用的被动的“静坐”、“静听”方式相反,杜威明确提出“从做中学”的方式。
他认为,在“教室中,……在仅是教科书和教师才有发言权的时候,那发展智慧和性格的学习便不会发生;不管学生的经验背景在某一时期是如何贫乏和微薄的,只有当有机会从其经验中作出一点贡献的时候,他才真正受到教育。
”因此,正如杜威自己所说的,在他的思想发展中早就建立了一种信念,确信在所使用的方法与获得的结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和持久的联系。
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的提出有三个方面的依据:第一、“从做中学”是儿童的自然发展进程的开始。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十分清楚地写道:“在第一阶段,学生的知识表明为聪明、才力,就是做事的能力。
”“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例如怎样走路、怎样谈话、怎样读书、怎样写字、怎样溜冰、怎样骑自行车、怎样操纵机器、怎样运算、怎样赶马、怎样售货、怎样待人接物,等等。
……应该认识到,自然的发展进程总是从包含着从做中学的那些情境开始。
”在《哲学的改造》一书中,他又指出:“经验变成首先是做的事情。
有机体决不徒然站着,一事不做。
”通过“从做中学”,儿童能在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因而开始他的自然的发展进程;而且,只有通过这种富有成效的和创造性的运用,才能获得和牢固地掌握有价值的知识。
也许在成人的心目中,儿童经常不停地活动似乎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但是,杜威强调指出:当成人对于“儿童不停的活动而感到不耐烦时,就力图使他安静下来,他们不仅干扰了儿童的快乐和健康,而且把他寻求真正知识的主要途径切断了。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一、引言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杜威教育思想不仅在美国享有权威,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不是完美的,有其合理的一面和谬误的一面。
但是,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他们国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际方面受到了杜威的影响。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
重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杜威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本能为出发点,以使他们将来能够顺利融入社会从而成为合格公民为目的,教育不过是由此出发点而达到此目的的桥梁或渡船。
他说:“成人社会是教育的目的,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学校是二者之间一条过渡的桥。
教育的目的,是要儿童走过这座桥到成人社会里去做一个有用的分子。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观点,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在一定程度上,它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知识本来源自实践,而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实践锻炼。
对于缺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的儿童来说,纯粹的理论知识是神秘而抽象的。
如果只采取课堂灌输的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法,很难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是还原抽象理论知识于实践,使学生在亲身“做”的过程中具体生动地理解、掌握和创新知识。
他指出,这种教学只是从外面对儿童进行灌输,所用教材与教法与儿童本身的需要没有联系。
他批评这种教学是“三中心”教学,即仅仅以学习前人知识、课堂系统讲授和教师主导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唯独不考虑真正的中心——“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他提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力。
”因此,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做中学”。
“从做中学”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亲自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
论述杜威的从做中学
论述杜威的从做中学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他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这一理念主张通过实践、体验和亲身参与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它强调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知识,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本身。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杜威的“从做中学”。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杜威认为学习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基础,通过实践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他强调了学习应该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杜威主张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
他提倡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实地考察和实验等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他认为教育应该与社会联系紧密,学校应该成为学生实践的场所,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杜威主张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在学校中进行的。
他认为学习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来不断发展和提高自己。
他提出了“反思型实践”的概念,即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与环境的互动和适应的过程,只有通过实践和反思才能不断适应和发展。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杜威的“从做中学”理念对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杜威的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更加开放、灵活和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在现代教育改革中,我们应该积极借鉴杜威的理念,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个体需求纳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念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它强调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知识。
通过实践、体验和亲身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1. 引言1.1 杜威教育理念简介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许多对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的理念。
最为著名的就是“从做中学”(learn by doing)理念。
杜威认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和参与来获取知识和技能,而非单纯地被passively 接受。
他强调教育应该是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经验相联系的,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鼓励他们通过自我发现和探究去建构知识。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实践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杜威的教育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特殊的意义。
【接下来请继续完成文章的其他部分内容】。
1.2 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英语教学在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小学是学生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通过系统的英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坚实的语言基础,使其在将来更容易掌握高级英语知识。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已成为全球通用的语言,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单纯学习一门语言,更是在为学生未来的跨文化交流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小学英语教学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通过学习英语,学生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学习一门语言,更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视和改进,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2. 正文2.1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杜威(1859-1952),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提倡实用主义。
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影响着当时的国际社会,并对当今教育界仍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通过文献研究法试图解读“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内涵,发现“从做中学”理论可以借鉴的地方,并结合当今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其在实际教学中的意义: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儿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改变家庭作业的单一形式、运用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
标签:从做中学;儿童;教学引言: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的出现和形成,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在他之前的优秀文化,他的教育理论具有丰富且深厚的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功底。
“从做中学”理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社会范围内的广泛讨论及对当时教育的审视;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他的教育理论被视作教育界的经典,且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时,必先学习杜威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作为学生自己的理论基础。
一、杜威“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涵义与不足杜威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在对适应环境中生长的,个人也是在参加社会活动中而得到身心素质的发展的。
同样,个人的身体和心理以及理论和实践也不是敌对的,而是相辅相成的〔1〕。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主要是批判传统课堂中学生静坐、依托教科书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
杜威认为人们思维来源是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
也就是说,在生活中遇到难题了,人们才会思索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去检验方法的正误,思维就是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并得到发展的。
实用主义的思想在教育中的表现,便是“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2〕;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便是“做中学”。
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
重视儿童的需要、兴趣、身心发展特征,以儿童的感受和需要为出发点,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将儿童的本能和兴趣置于思考的首位,考虑教学活动是否有足够的趣味性吸引儿童学习。
杜威的“从做中学”对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
生 不能 主动发 现感兴 趣 的问题 ,那 么其他 步骤就 没
有 任 何 意 义 了 ;第 三 ,提 供 学 生 要 解 决 问 题 的必 要
资 料 或 条 件 , 如 果 需 要 , 可 利 用 直 观 教 待 了刹车 、油 门 、离合 器
浓 厚 的兴趣 ,可见 ,促使 学生 在做 中学 能收到较 好
的学 习效 果 。 由 此 ,我 想 到 了职 业 教 育 中 的技 能 训 练 。传 统 的 教 学 往 往 是 先 介 绍 目 的 ,再 介 绍 用 物 准 备 ,最 后
教 师一 步一步 边讲解 ,边示 教 ,操作结 束后 才交 待 注 意事项 ,这 就把一 个完 整 的操 作割裂 开来 ,使 学 生获 得 的都 是些 教条 式 的东 西 ,而对操 作过程 缺乏 整体 认识 ,这是 一种 “ ” 、 “ 心 身”分 离 的教 学 ,
计 实 践 性 问题 , 引 出 理 论 知 识 , 实 现 “ 论 知 识 与 实践 知 识 ” 的 整 合 ,从 而 改 变 “实践 是 理 论 的 延 伸 和 应 理
用 ” 这 一 思 维 定 势 ,促 使 学 生 关 注 工 作 任 务 的 完 成 , 而 不 是 知 识 的 记 忆 。 同 时使 学 生 具 备 接 受 继 续 教 育 的
开车 ,再使他 们 了解汽 车机械 的教 学形式 ,会让 一
个 对 汽 车 及 汽 车 驾 驶 一 无 所 知 的 人 对 相 关 知 识 产 生
进行 直接 观察 ;第 四 ,提 出假设 ,以工作 任务为 教
学 活 动 的起 点 和 中 心 ,强 调 在 完 成 任 务 的 过 程 中 学 习知 识 ,诱 导 学 生 发 现 足 以 吸 引 自 己 的 问 题 ,并 根 据 现 有 资 料 ,提 出解 决 的 办 法 或 想 法 ,大 胆 推 论 、 猜 想 、提 出 假 设 性 的答 案 ;第 五 ,检 验 想 法 ,按 照 确 定 的 方 案 ,验 证 解 决 问 题 的 想 法 , 看 它 是 否 有 效 ,并 最 终 形 成 结 论 。 杜 威 认 为 传 统 的 学 习是 将 学 生 的 主 动 活 动 排 斥 在 外 的 ,这 样 的 学 习 不 能 使 学 生 得 到 有 效 的 经 验 ,导 致 了 学 习 无 效 。所 以 ,教 师 要 通 过 “ ” 促 使 学 生 思 考 ,并 从 中学 到 知 识 。 做 杜 威 的 上 述 思 想 对 于 深 化 职 业 教 育 的 教 育 和 教
杜威的“做中学”新释
杜威的“做中学”新释杜威,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做中学”,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重新审视杜威的“做中学”思想,探讨其内涵、教育价值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做中学”思想起源于杜威对传统教育方法的批判。
他认为,传统教育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他提出了“做中学”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知识和技能。
实际操作: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动手操作获取直接经验。
亲身经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而非从他人那里间接获得。
兴趣:学习应该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持续改进:学生应该在操作中不断尝试、反思和改进,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做中学”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价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其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学生兴趣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反思和改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做中学”常常需要团队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当代社会中,“做中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做中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做中学”思想也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杜威的“做中学”思想是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知识和技能。
论述从“做”中学
一、论述“从做中学”含义《明日之学校》写于1915年,为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约翰·杜威与其女伊夫林合著。
此书,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改革之潮流与经验,其中最引人深思的是“自然发展”和“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以此让儿童自由发展、自觉学习,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即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而非单纯机械地记忆知识。
杜威说“思维起源于疑难”,就是说人在生活中遭逢难题而从事解决,才能进行思维,不是为思维而思维和为真理而真理的。
真理和生活需要分不开,探求真理不能脱离实践经验。
这种实用主义的认识论应用在教育上,便是“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的改造;应用在教学上,便是“从做中学”。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从做中学”主张从经验中积累知识、从实际操作中学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亲自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
传统观念认为教学是传授知识的工作。
杜威批驳说,犹如由工具箱中取出锯子不是制造工具,从别人口中听来知识也非真正获得知识。
因为儿童坐在固定的座位上静听讲解和记诵课本,全然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单凭教师的灌输去吸取与生活无关的教条,绝谈不到掌握知识,谈不到积极、自觉、和爱好、兴趣,更不能自由探索和启发智慧,其结果是抑制儿童的活力和滞塞儿童的创造才能。
杜威坚决反对这种把“学习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体”。
他主张“从做中学”强调学习者个人直接的主观的经验,鼓励个人探索,提倡知识的学以致用。
具体来说就是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附着于儿童的现实生活,在他们的生活中求取经验,获得知识,他们获取直接经验就是获取知识,学的过程就是做的过程,为此,杜威主张学校应成为雏形社会,设立各种工厂、实验室、厨房、农场等,让学生从事他们所感兴趣的活动。
在各种活动中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便去收集有关资料,确定问题所在,并提出各种假设。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T e T e r f De y S‘L a n n y Don ’ n h h h o y o we ’ e r i gn ’ sc Ed c t n l tn n o C ia S Ba i u ai g o
哲学家 、 教育 家 , 实用主 义哲学 的创始人 之一 , 功能心
所帮助 。
一
、
杜威“ 从做 中学 ” 教学理论 的提出
理学的先驱, 美国进 步主义教育运动 的代表 。 杜威在其
实用主 义哲学和 政治思想 的基础上提 出了“ 从做 中学 ” 教学理论 , 有着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 。 他把 教学 过程看成 是“ 的过程 ” 主张学 校里知 识 的获 得与生 做 ,
t a h n p c s a a e c ig r e s s o p o e s a d h a s h os i a c s t t e n w e g o i i t e r c s o h r c s ” n t t c o l w t c e s o h k o l d e f l e n h p o e s f t e h f
( ) 出的时代背景 一 提 杜威“ 从做 中学 ” 论 的提 出 , 理 有它深 刻的社会 背 景和教育发展状况 的诸多 因素 。 盖棺定论地说 , 国传 美 统 的教育一方面是脱离社会 , 一方面是脱离儿童 。 杜威
活过程 中的活动相联系 , 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这与我 国 目前正在进行 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 导的 教育思想有着不谋而合之处 。 但是 , 国基础 教育 实践 我 中还存在诸如管理理念 、教学方法 、评价方式等 的问 题。 本文试 图通 过对杜威 的 “ 从做 中学’ 学理论 的分 镦 析, 借鉴其积极 的一面 , 期望对我 国基础教育 的发展有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需要 的就是 自己怎样 去做 。 怎样 去寻 求 。因此 , 要使 儿 童在学 校 的时 间内保 持 愉 快 和 忙碌 。 就必 须让 他 们 有
事 可做 。 而不 要整 天静 坐在课 桌旁 。杜威 还认 为 , 论 无 是 成人 或儿 童 , 需要有 一定 的有 待克 服 的困难 , 他 都 使 对 他所 做 的事情 有充 分 的强 烈 的意 识 , 因而 对 他 所 做 的事具 有强烈 的 兴趣 。从 做 中学 。 童 肯 定 会 遇 到 困 儿
特别应 该指 出 。从 做 中学” 全 与儿 童 认识 发展 的第 “ 完
阶段 特征 相 适 应 。杜 威 在 《民主 主 义 与 教 育 》 本 这 书 中列 举 的例子 : 用木块 从 事建 筑活 动 的儿童 , 希望 使
一
他 的木块 越 堆越高 而不 要倒 塌 , 是 当积 木堆 倒塌 时 , 但 他 会愿 意再从 头开 始 , 现 出要 做 事 的 强 烈愿 望 。在 表 杜 威看来 , 育者应 该 对 儿 童 的这 种 天 然 欲 望 加 以引 教 导 和发展 。如 果教 育 者 能对 活 动 加 以选择 、 用 和 重 利 视, 以满 足儿童 的 天然欲 望 , 儿童 从那 些真 正有 教 育 使
1 “ 做 中学 ” 自然 的发展进 程 的开 始 .从 是
在《 民主 主义 与教育 》 本 书 中 , 威 把儿 童 和青 这 杜 少 年 的学 习分 成 三个 阶段 , 指 出在第一 阶段 。 并 学生 的 知识 表现 为聪 明 、 力 。 才 就是做 事 的能力 。人们最 初 的 知识 和最 牢 固地保 持 的知识 , 是关 于怎么 做 的知 识 。 例 如怎 样走 路 、 样 谈 话 、 样 读 书 、 样 写 字 、 怎 怎 怎 怎样 售
浅谈“做中学”理论的应用
浅谈“做中学〞理论的应用浅谈“做中学〞理论的应用摘要:参观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后,对学校表达的“做中学〞理论进行探讨。
关键词:“做中学〞理论;应用;内涵近期参观了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这所年轻的学校从办学理念到学生活动的开展,从名称的设置到校园文化的传播,处处表达出教育学中的先进理论。
笔者仅对学校在表达“做中学〞思想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做中学〞理论1.“做中学〞理论的提出杜威是美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在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论的三个核心命题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贯穿和渗透在他的教育理论各个领域的总原那么就是“做中学〞。
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的“从听中学〞出发,提出了“从做中学〞。
他认为,“从做中学〞是一种比“从听中学〞更好的方法,表达了知与行的结合。
2.“做中学〞理论的内涵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从做中学〞,主张从经验中积累知识、从实际操作中学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亲自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
杜威所提出的“从做中学〞的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艺术活动,其中有油画、绘画、泥塑、唱歌等;手工训练,其中有木工、金工、纺织、烹饪、缝纫、园艺等;要动手的科学研究。
杜威还认为,“从做中学〞的内容使儿童关心的并不是那些客观事实和科学定律,而是直接材料的操作和简单能量的运用,以产生有趣的结果。
二、“做中学〞理论的应用1.“做中学〞理论在D2的表达学校的学风有一点是“勤践行〞,学校的会议室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话:学校就是社会,教育就是生活。
这些清楚地说明了“做中学〞理论在D2的重要地位。
在学校的走廊上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学生亲自制作的十字绣,还有学生的书法作品、板报、绘画作品等展览。
这表达了“做中学〞理论内容的艺术活动中的绘画方面和手工训练中的缝纫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从做中学”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0 引言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20世纪对东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在世界许多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做中学”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杜威教育思想中的一个学习论命题,反应了杜威的生存论学习观。
杜威对“从做中学”思想的系统论述,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改革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00多年过去了,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仍然充满了生命力,然而,由于没能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实践品性,许多人误认为“从做中学”只是一种带有盲目摸索性的个人活动,否定理智因素,是一种简单的躯体运动和操作。
理论上的偏颇,致使其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也出现了种种误区。
本文力图从“实践”的角度认识“做中学”的内涵及其真义,希望对当前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1 杜威“从做中学”学习理论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三个核心命题,三者紧密相联,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
在此基础上,他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做中学(Learningbydoing)”原则。
1.1 提出的时代背景
杜威“从做中学”理论是顺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提出的。
美国的传统教育一方面脱离社会,一方面脱离儿童。
当时正值美国工人运动迅猛发展,要求普及教育,而资产阶级也需要能为他们创造剩余价值而又不惊扰他们安宁的顺服而文化高的工人。
杜威的理论研究围绕两个课题开展:一是,使美国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合拍;二是,使美国学校和儿童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合拍。
这正符合美国社会的现实需求。
1.2 提出的现实依据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提倡学校采用被动的“静坐”“静听”的方式,,杜威则根据自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明确提出“从做中学”的方式。
杜威认为:
1.2.1 “从做中学”是自然发展进程的开始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指出,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第一阶段的知识表现为聪明、才力,就是做事的能力,而人们最初的、保持最牢固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例如怎样走路、怎样谈话、怎样读书、怎样写字、怎样售货、怎样待人接物等。
自然的发展进程总是从包含着从做中学的那些情景开始,“从做中学”,儿童能在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因而开始他的自然的发展进程。
杜威认为,美国许多进步学校的实验表明,正是通过“从做中学”,儿童得到了进一步的生长和发展,获得了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1.2.2 “从做中学”是儿童的天然欲望的表现
杜威认为,儿童身上蕴藏着充满生机的冲动,生来就有一种天然的欲望,要做事,要工作。
在儿童本能的发展上,不仅主动的方面先于被动的方面,而且,儿童本能的力量,即实现自己冲动的要求是压制不住的。
特别应该指出,“从做中学”完全与儿童认识发展的第一阶段特征相适应。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中列举的例子:用木块从事建筑活动的儿童,希望使他的木块越堆越高而不要倒塌,但是当积木堆倒塌时,他会愿意再从头开始,表现出要做事的强烈愿望。
在杜威看来,教育者应该对儿童的这种天然欲望加以引导和发展。
如果教育者能对活动加以选择、利用和重视,以满足儿童的天然欲望,使儿童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也许标志着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
1.2.3 “从做中学”是儿童的真正兴趣所在
“兴趣就是一个人和他的对象融为一体”。
杜威认为,生长中的儿童的兴趣主要是活动。
对于儿童来说,重要的最初的知识就是做事或工作的能力,因此,他对“从做中学”就会产生一种真正的兴趣,并会用一切的力量和感情去从事使他感兴趣的活动。
儿童真正需要的就是自己怎样去做,怎样去寻求。
因此,要使儿童在学校的时间内保持愉快和忙碌,就必须让他们有事可做,让儿童快乐的学习,成为快乐的小鸟,而不要整天静坐在课桌旁。
2 “从做中学”学习理论的涵义
“在做中学”,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的核心理念,也是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
根据杜威先生的说法,“从做中学”包含两层涵义:
一是,从“经验”中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学习,让学生融入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去,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要让学生放手去做,解放学生的身体。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统一的,我们不应该把身体活动看做是和精神活动毫无关系或是对精神活动的一种干扰。
”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一味地制止学生活动,可能会使他们“安静”下来,却并不能因此使他们“专心”学习。
二是,在“经验”中学习,也就是从经验中积累和发现知识。
教科书是死的,而学生却是有思想、有创造力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的自由个性,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那些书本知识只是一些抽象的没有意义的符号,并不能直接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所以,要获得事物的观念,就必须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在亲自接触具体事物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获得丰富的感觉经验,然后通过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杜威认为,“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把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充
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
根据“二八定律”,人们80%的知识是通过非正式学习途径获得的,非正式学习指的是生活中偶然发生的情境性教育。
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实践。
3 “从做中学”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探索的启示
我国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变革,素质教育旨在促进学习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学习者去实践、去体验、去创造,并获得知识和能力,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为可以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可行的指导。
3.1 “从做中学”理论引导学习者角色的重新审视
传统教育习惯的或无意识的把学习者看作是一张白纸,是知识灌输的对象。
在教育中,教师更愿意“不辞辛苦”地把书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被要求要牢记课本,遵从老师的安排和命令,并渐渐习惯于这种被动的接受者的状态。
事实上,学生首先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只有促进作为人的生长和发展的教育才是最需要的。
“从做中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他们在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从而把学习者从被动接受的桎梏中解救出来。
3.2 “从做中学”理论促进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把学生当作被动的知识接受者,那么教师自然就会担当起“知识权威”的角色。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中的教师更愿去“传道、授业”,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是教育中的
当然主体,教师与学生是统治与被统治、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而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让学生成为“做”的主体,在做中培养了兴趣,促进了求真思维和创造性格的养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影响着教学。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和生理特点,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并进行针对性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教师要把握学生当前的思想实际。
因此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具有创新教学能力和讲求管理艺术,提倡师生之间的朋友关系,平等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3.3 “从做中学”理论促使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改革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重知识传授的思路与单一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和谐的统一。
“从做中学”让学生从单纯的“从听中学”中走出来,成为活跃分子。
老师则要转变教学方法,将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由行为投入转向情感投入,着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
3.4 “从做中学”理论促进新课程改革
我国学校教育的课程长期以来重知识而轻能力,学科划分过细。
近几年,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新课程改革,“从做中学”理论让学生走出课堂,促进了“研究型课程”和“综合性课程”的开展,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做中学”理论也为目前广泛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任务
驱动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持。
“从做中学”关注学习者的生活世界,镶嵌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境脉,内在的包含了学习者的行动、思维、情感等,并最终指向学习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是一种实践性学习。
4 总结
杜威的系列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影响深远。
“学习型社会”,“学会生存”、“关怀生命”、“回归生活”等教育愿景,从根本上说并没有脱离杜威等老一辈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是杜威“从做中学”等教育理念的新发展和延伸。
与其缘木求鱼,不如踏踏实实回归本源,在老一辈教育家们丰富的思想沃土中探寻,或可探寻到一些解决我们当前教育困境的思路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