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转兵:一座湘西小城的厚重
通道转兵纪念馆介绍
通道转兵纪念馆介绍通道转兵纪念馆呀,那可是个特别有意义的地方。
你要是去了通道转兵纪念馆,就像走进了一段鲜活的历史当中。
一进去,你就能看到那些老物件,旧旧的枪支呀,破破的衣服呀,它们可都是当年红军战士们用过的呢。
每一件东西都像是一个小嘴巴,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这个纪念馆里有好多的照片,那些照片里的人呀,眼神里都透着坚定。
你看他们,虽然条件那么艰苦,但是心中的信念就像一团火,烧得旺旺的。
照片上的战场画面,硝烟弥漫的,感觉都能闻到那股子火药味呢。
我特别喜欢纪念馆里的一些场景复原。
就像看到红军战士们在通道这个地方商量着转兵的大事。
他们围坐在一起,表情严肃又认真,每个人都在为了红军的未来出谋划策。
你站在旁边呀,就好像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心里可紧张了,想着这一步走得可太关键啦。
这里面的讲解员也特别有趣呢。
他们不会干巴巴地给你讲历史,而是像讲故事一样。
把当年的困难呀,红军战士们的智慧呀,都讲得活灵活现的。
你听着听着,就会忍不住为红军战士们拍手叫好,也会为他们面临的危险捏一把汗。
通道转兵纪念馆可不只是个看东西的地方。
它更像是一个充满感情的老朋友,在给你讲过去的故事。
每次去那里,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有时候是对红军战士的崇敬更多了一些,有时候是对那段历史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它就静静地在那里,欢迎着每一个想了解那段历史的人。
不管是小朋友还是老爷爷老奶奶,都能在那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它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那些故事就像一颗颗星星,在岁月的长河里闪闪发光。
每次从那里出来,都感觉自己像是从历史的隧道里走了一遭,心里满当当的,都是对过去的敬意和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
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境内有几次重大转兵?
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境内有几次重大转兵?作者:吴义国来源:《湘潮》2021年第11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境内有过3次重大转兵,分别是:文家市转兵、株洲转兵、通道转兵。
文家市转兵: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新起点1927年9月9日,震惊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
起义之初,工农革命军一度占领了平江、醴陵和浏阳。
然而,在敌强我弱的环境下,三路起义部队相继严重受挫。
毛泽东果断决定,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军事计划,命令各部迅速向浏阳文家市集中。
9月20日,工农革命军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集合誓师。
随后,毛泽东、卢德铭率领工农革命军1500余人踏上前往井冈山的征程。
株洲转兵: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创造了条件1930年8月23日,毛泽东、朱德率領红一军团到达浏阳永和,与红三军团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8月25日,根据中央意图并经总前委多数人的同意,红军兵分三路向长沙推进。
红军攻城失利,毛泽东与朱德统一意见后,于9月12日在长沙郊外召开了军以上干部会议,一致同意撤围长沙,向株洲、醴陵方向转移。
9月13日,毛泽东在株洲镇恒和药号(后称协丰长绸布店)主持召开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扩大会议,史称“株洲会议”。
在毛泽东的耐心说服下,会议作出了“东进赣西,攻打吉安”的正确决策。
通道转兵:开辟了一条红军长征的新生之路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中滋长的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在通道境内举行紧急会议,毛泽东建议改变原定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行军路线,转而西进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得到了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等的支持。
会后,中央红军分两路转兵向西,进军贵州。
牢记通道转兵历史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指出:“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历史事件,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上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重温通道转兵历史,从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怀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通道转兵的历史地位1934年12月12日,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讨论战略行动方针问题。
根据大多数同志意见,采纳了毛泽东同志西进贵州的正确主张,通过行军路线的改变,避免了中央红军按原计划北上、钻进敌人包围圈的危险,史称“通道会议”。
通道转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在生死攸关时刻改变了党中央和红军的命运,而且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重要基础,揭开了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的序幕,成为第一次伟大转折的开端。
通道会议后,绝处逢生的中央红军从此处处有“通道”。
通道转兵是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为期三天的遵义会议之所以能够实现长征、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实际上也经历了一个发端、准备、召开和落实的历史过程。
最早的是通道会议,中央高层第一次否定博古、李德的主张,作出了转兵贵州的重大决定,发出了西进贵州、进占黎平的“万万火急”电令,迈出了实现战略转变的第一步。
第二次是黎平会议,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作出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
第三次是猴场会议,进一步落实黎平会议决议,彻底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从军事路线上开始转向组织路线,限制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直接准备。
通道转兵解说作文
通道转兵解说作文
今天,老师讲了通道转兵的故事,我的心里像装了一只小兔子,噗通噗咚地跳。
故事里的将军真厉害!他带领士兵们在山里来回走动,看起来像一群狡猾的狐狸,逃跑了敌人的追捕。
我真想变成故事里的士兵,跟着将军一起在山里疾奔,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胜利的喜悦。
老师说,将军运用了“通道转兵”这种战术,才获得了胜利。
我偷偷地问自己,什么是“通道转兵”?它有什么神奇无比的力量?它能让我变成一个坚强勇敢的战士吗?
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能感受到一下通道转兵的奇妙。
但是,当我还想请老师解释的时候,脑海里却一片空白,好像听说过的绝大部分词语都消失无踪了。
我懊悔地低着头,心里有点伤心。
通道转兵,到底是什么呢?我想知道它为什么这么厉害,能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呢?
我决定改变自己的性格,查一查资料,弄清楚通道转兵的秘密。
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去读书,总有一天会理解什么是通道转兵的奥秘,拥有一个像故事里一样坚强勇敢的心!。
观《通道转兵》有感
观《通道转兵》有感今天看了电影《通道转兵》,令我思潮万千,我佩服毛泽东主席的高瞻远瞩,更叹服他为中国找回决定自己命运和权利过程中的努力和抗争的勇气。
正是毛泽东主席用实事求是的真理赢得了同志,赢得了支持,赢得了领导革命的地位,为中国最后的胜利开启了新的篇章。
影片讲述了长征初期,湘江战役之后,残存的三万红军来到湘南通道界内,此时中国红军一方面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折,而另一方面,红军又不得不遵从共产国际不容置疑的指示。
此时,毛泽东以其睿智的军事洞察力,敢于担当的道德勇气和天才浪漫的行事风格挑战权威,在风雨飘摇中带领中国红军走出了困境,找准了“通道”,揭开了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
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通道会议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伟大体现,中国共产党正逐步摆脱共产国际的支配,走符合自己国情和实际情况的道路,是我们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次伟大转变。
在会议上,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逐渐被全党所接受,这不仅仅是党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实践经验的总结。
实事求实这是我党取得胜利的根本,今天,我们就要用它来指导工作,在工作中践行实事求是的原则,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学习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不怕出丑,不懂就问,要做到不耻下问。
工作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分析情况,要以生为本,关爱学生。
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困难,有时会很长一段时间见不到曙光,这就要考研我们的韧劲和耐性,越是困难,越激发我们的斗志,我想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并且时常反思,实事求是地合理调整工作方法,有志者,终将事竟成。
工作虽让我们疲倦,但却让我们充实;工作虽让我们烦闷,却让我们体会到快乐的滋味。
不经风雨,不见彩虹,只有经过了不懈努力取得的成果,才会叫人百感欣慰。
中国革命的胜利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那点困难真的何足挂齿。
给自己加油吧!我能,我定能!。
长征途中毛泽东的三次避实击虚谋略
丨文化丨长征丨◎责编/龚 琴 Email:zunyi2@76Z'Magazine遵义2018长征途中毛泽东的三次避实击虚谋略■丨赵福超长征中红军在武器装备上,数量方面都比敌军弱小得多,远离根据地,没有后勤给养的补充,随时处于被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中,红军首要任务是保存实力,争取主动,实现战略转移。
要实现战略转移,必须打破敌人的“围剿”。
在红军弱小的情况下,就不能与敌硬拼,毛泽东采取的战略战术就是“避实击虚”。
一、通道转兵是毛泽东避实击虚的战争权谋通道转兵是毛泽东趁势借势、避实击虚的战争权谋。
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挽救了中央红军。
在通道会议上,毛泽东力主中央红军避开敌人重兵防守的湘西,转兵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
1934年12月11日,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县城。
在此前一天,数十万敌军已在通道以北部下天罗地网,湘军刘建绪的第一兵团7个师8万多人,一部于城步、绥宁构筑工事,阻挡红军去湘西之路,一部围追红军,主力积集于靖县。
中央军薛岳的第二兵团8个师又一个纵队11万人,一部驻黔阳、芷江,主力积集于洪江、会同,并向靖县推进,扼守去湘西的要道。
南面桂军夏威第15军、廖磊第7军出龙胜、古宜,防护柳江上游,断红军南下之路。
西面黔军周芳仁第四旅两个团在黎平、锦屏一线布防,加上地方民团只有3000人,装备较差,没有什么战斗力。
如按原定计划从通道北上和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势必陷入敌人部下的口袋阵,中央红军将会全军覆灭。
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在通道临时召开紧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毛泽东、李德等人,周恩来主持会议。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迫在眉睫的进军方向的问题。
会上,李德、博古坚持按原定方针办,李德发言说:“根据原来的作战方案,我提请大家考虑,让那些在平行路线上追击我们的国民党军队,或向西南战略要地疾驰的敌军超过我们,我们则在他们的后面转向北方,与红二军团建立联系。
这样,可苟坝会议毛泽东塑像(潘义军/摄)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77Z'Magazine遵义2018以依靠红二军团的根据地,再加上贺龙和肖克的部队,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向敌人进攻,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区创建一大片苏区,你们看怎么样?”博古也完全附和李德的意见,认为这是中央的原定计划,用不着改变,应该立即实施红二、六军团会合。
参观芷江受降纪念馆、通道转兵纪念馆、粟裕同志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芷江受降纪念馆、通道转兵纪念馆、粟裕同志纪念馆观后感
最近,我参观了芷江受降纪念馆、通道转兵纪念馆和粟裕同志纪念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芷江受降纪念馆的展览是一系列校友老师等人的记忆,七十多年前,军垦队由投身国防军的青年组成,在敌对面前英勇抗敌,见证了青年们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们了解胜利来之不易,更加坚定我们为保卫国家和民族而做的决心。
通道转兵纪念馆用历史谱系了一段令人震撼的近代史,更加深刻地揭示了新生活党前任主席及政治领袖粟裕的特殊历史地位。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祖国为英雄谱写的荣耀历史,感受到了和平的价值,并且对革命的伟大理想及珍视和平的意志产生了更深的感受。
最后,在粟裕纪念馆,被粟裕同志把时间人类文明发展作为根本考虑,而不仅仅是个人利益,他伟大的政治思想更使我铭记其意志和主义,身为一个中国人,我对正确的历史认识更加坚定。
参观芷江受降纪念馆、通道转兵纪念馆和粟裕纪念馆,使我感叹于抗日战争的辉煌,铭记抗战英雄的高尚,思考历史的变迁,深深感受到把时间投入历史、牺牲生命保卫国家的价值。
知其不易,我们要把我们的信念继续向前,以这坚定的信念为我们发展未来!。
通道转兵
《通道转兵》观后感在1934年底,长征初期湘江战役之后,残存的三万红军来到湘南通道界内。
在湖南通道,在中央红军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的确发生了一起足以改变红军乃至中国革命命运的重大事件——通道转兵。
此时中国红军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折,而另一方面,红军又不得不遵从共产国际不容置疑的指示。
此时,毛泽东以其睿智的军事洞察力,敢于担当的道德勇气和天才浪漫的行事风格挑战权威,在风雨飘摇中带领中国红军走出了困境,找准了“通道”,揭开了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遵义会议的序幕,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是地理的通道,更是历史的通道。
没有通道的关键抉择,中央红军从瑞金走不到遵义,更走不到陕北。
从“通道会议”开始,毛泽东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核心思想逐渐为全党所接受。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在长期的探索、摸索中所得的宝贵经验,中国最近几十年所取得的一切成果或多或少都离不开“实事求是”。
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实事求是”将一直是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然而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在我们的生活和成长中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同样的道理,我们当代大学生毫无疑问也离不开实事求是,正如我们党在治党治国中离不开实事求是,也正如《通道转兵》中所我们伟大的毛主席表现得那样,我们大学生都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前提来解决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问题。
事物的客观规律不会改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必须把握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才有望把问题解决;千万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运气不佳或者其它的原因。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鲜明的例子都能表明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所以说,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实事求是始终是决定事物成败的关键因素。
通道转兵研学作文
通道转兵研学作文篇一《难忘的通道转兵研学之旅从一开始知道要去通道转兵进行研学,我就特别兴奋。
这就像是一场不一样的冒险,不是那种在游戏里的冒险,而是实实在在去触摸历史的那种。
我们一群人坐着大巴车晃悠晃悠就到了通道转兵的地方。
一到那,我就被周围的环境吸引住了。
那里有好多老房子,房子的墙看起来很有年头了,就像一个满脸皱纹的老爷爷,默默地站在那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们跟着导游往前走,导游是一个特别热情的人,说话带着点本地口音,听起来很有趣。
他带我们去了一个陈列馆。
在陈列馆里,有好多我从来没见过的东西。
比如说那些旧的枪啊,黑黝黝的,看着特别粗糙,但是我能想象当年的战士们就是拿着这样的家伙去战斗的。
还有那些写满了字的纸,虽然字有些都模糊了,但是能感觉到当时的气氛很紧张。
我在一个角落里看到了一双草鞋,这双草鞋特别破旧。
我把脸都快贴到玻璃上仔细看,那上面的草绳都断了好多根,想象一下当年的红军战士穿着这样的草鞋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脚得有多疼啊。
这时候我感觉我的脚在鞋里都有点不自在了,好像我也体会到了一点点那种艰苦。
我们还走到了当年红军走过的一条小路,路不是很宽,旁边还有野草。
我的脚踩在上面,发软。
我就想当年红军战士可能还背着重重的行囊走这路,我现在两手空空都走不稳,真丢人。
不过,走这路慢慢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就好像透过脚下的路能看到当初那些身影匆匆走过,脚下的每一步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次通道转兵研学,让我知道历史不是书上那些干巴巴的文字,而是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是有温度的,是能让我记住那些草鞋、那些黑枪,还有那带着口音的导游,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研学之旅。
篇二《通道转兵研学:走进那段红色时光》去通道转兵研学前,我对这地方了解不多,就以为是很普通的一个地方。
但是真到了,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
那天刚下车,空气里好像都有历史的味道。
真不是我夸张,那种感觉就像是你走进了一个老电影里。
我们先去的是一个大院子,院子里的地面不是那种光滑的水泥地,而是有点坑洼的泥巴地,这泥巴地好像都被踩了很多很多年,变得很紧实。
通道转兵纪念馆布局介绍作文
通道转兵纪念馆布局介绍作文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有一个地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深刻的记忆,那就是通道转兵纪念馆。
当你踏入纪念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雕塑。
这座雕塑栩栩如生,仿佛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凝固在了眼前。
雕塑中的人物表情坚毅,身姿挺拔,透露出一种无畏和决心。
你站在那儿,就好像能感受到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勇往直前的力量。
继续往里走,就来到了展览大厅。
大厅宽敞明亮,灯光柔和而温暖。
一进去,便能看到墙上挂满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
这些照片可不是普通的照片,它们每一张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你瞧,那张黑白照片里,战士们穿着破旧但整洁的军装,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他们的脸庞虽然疲惫,但那股子坚定的信念却透过照片传递了出来。
在大厅的中央,摆放着一些当年使用过的武器和装备。
有老旧的步枪,那枪身上的斑驳痕迹仿佛在讲述着曾经经历过的激烈战斗;还有锈迹斑斑的军刀,刀刃虽然不再锋利,可它曾经一定在战士们的手中挥舞,为了正义而战。
你凑近些看,甚至还能想象到战士们拿着这些武器冲锋陷阵的情景。
沿着通道往前走,会看到一个模拟的战场场景。
那逼真的战壕,让人仿佛置身于当年的战斗之中。
泥土堆成的战壕,高低不平,里面还散落着一些弹壳和石块。
你可以想象到战士们在这狭窄的空间里,紧张地等待着冲锋的命令,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再往里走,有一个区域专门展示了当时的文件和书信。
那些泛黄的纸张,上面的字迹虽然已经有些模糊,但每一个字都显得那么珍贵。
这些文件和书信,记录着当时的决策、战略以及战士们之间的相互鼓励。
你看着这些文字,就好像能听到他们的心声,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纪念馆里还有一个多媒体展示区,通过大屏幕播放着关于通道转兵的纪录片。
画面中,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声音效果更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你站在那儿,看着屏幕上的一幕幕,不知不觉就被带入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接着,来到了一个展示生活用品的区域。
这里有战士们用过的水壶、背包、饭碗等等。
红色大地-----通道转兵
红色大地―――通道转兵在湖南省“人头形”版图“下巴”的通道侗族自治县,77年前,中央红军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原定向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长征计划,转而改向贵州西进。
这便是攸关中央红军命运的生死抉择--党史上称之为“通道转兵”。
1934年冬,红军长征历经两个多月的血战来到通道县时,已经折损大半,兵力由8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
当时,红军正欲按原计划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但蒋介石已在红军北上途中布了十几万军队蓄势以待。
诚如刘伯承元帅后来所言,如果红军当时继续北上,显然有覆没的危险。
12月12日,党中央在恭城书院召开临时紧急会议,讨论红军前进方向问题,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方针,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经过激烈讨论,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得到了与会大多数人的支持。
当晚7时30分,军委向各军团、纵队首长发出西入贵州的“万万火急”电报,随后,大军西进。
这就是著名的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
中央红军通过通道县不过7天7夜的时间。
随着时间的流逝,红军留下的痕迹越来越模糊。
然而,红军长征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却在通道人民中世代相传。
在世代生活闭塞的侗族百姓心目中,按照长期形成的习惯:一支大军来临,多半祸多福少,他们往往选择了躲避。
而当红军的脚步远去的时候,这支军队的形象却在当地百姓心里愈来愈鲜活。
在通道县,流传着许多活生生的红军故事。
当年的惊心动魄,早已灰飞烟灭,归于平静;而作为“通道转兵”会议旧址的恭城书院,却似乎与当年的那段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国革命史上,恭城书院无疑成为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座经历了两百多年风雨的古书院,由门楼、斋舍、讲堂、通廊4个部分组成,建筑群完整而有序,两层木楼建筑以一条中轴线排列在一起,中有通廊串联,四周青砖护墙,院外有桂花树两株。
飞檐翘首的门楼雄伟壮观,布满青苔的石阶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如今的恭城书院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金光,它目睹了“通道转兵”的决策过程,也见证了侗乡儿女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驱走贫困,奔向小康的奋斗历程;更重要的是恭城书院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还被成为了“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观通道转兵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通道转兵纪念馆心得体会在参观通道转兵纪念馆的这一天,我心怀激动和敬意踏入了这个庄严的场所。
这座纪念馆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历程和英勇事迹,同时也向我们传递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和精神财富。
首先,通道转兵纪念馆的建筑设计独特而庄重。
整个建筑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风格,传达出浓厚的军事氛围。
从入口处,我们就可以看到鲜艳的国旗迎风飘扬,瞬间让人内心充满自豪与敬意。
纪念馆内部布局合理,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了通道转兵的重要性和意义。
参观途中,我通过牌匾和铭牌了解到许多关于通道转兵的历史背景和战斗过程。
通道转兵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成功渡过长江而采用的一种战术。
它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接胜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展现了中国军民顽强不屈的强大意志。
纪念馆内,我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那个英勇的时代。
在通道转兵纪念馆内,我还看到了许多名将和英雄的事迹展示。
他们以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为中国的战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特别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许多军人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甘愿舍身忘我。
他们的精神风范和英雄气概深深地震撼了我,使我更加热爱这个伟大的祖国。
此外,通道转兵纪念馆还展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件。
这些照片和文件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那个年代的人们所经历的一切。
我看到了中国解放军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看到了他们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
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使我对中国革命战争的艰辛和伟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参观通道转兵纪念馆,不仅使我了解了历史,也使我获得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里展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将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和生活。
我要始终铭记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一切的英雄们,传承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参观通道转兵纪念馆的这一天,我的心灵深受触动。
这里不仅是一座纪念中国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场所,更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家园。
通道转兵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通道转兵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在进行通道转兵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通过参与这个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通道转兵对个人的身体、心理和适应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体验过程中,我亲身感受到通道转兵带来的身体上的挑战。
由于不熟悉军事训练,我在一开始就感到非常疲惫和不适应。
但是,通过不断坚持和努力,我逐渐克服了身体上的困难,提升了体能水平,同时也加深了对体能训练的理解和认识。
除了身体上的挑战,通道转兵对心理状态的要求也很高。
在新的环境中,我和队友们要彼此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度过困难的时刻。
这要求我们具备坚毅的意志力和积极的心态,以应对各种不确定和困难。
通过与队友们的互动和交流,我学会了更好地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并且学会了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通道转兵还要求我们具备适应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并融入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实践过程中,我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新的工作要求,熟悉新的工作步骤。
虽然这个过程困难重重,但是我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了一些技能和知识,同时也逐渐适应了新的工作节奏和环境。
通过这次通道转兵的社会实践,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军人所需要具备的品质和能力。
不仅仅是对身体和心理的锻炼,更是对意志、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考验。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为我提供了一个锻炼和成长的机
会。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坚定地追求进步和成长,同时深化对团队合作和适应能力的认识和理解。
通道转兵心得体会
通道转兵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军人,通道转兵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一项重要训练。
这项训练不仅考验了我们的体能和意志力,更重要的是考验了我们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这次通道转兵的训练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许多东西,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适应环境通道转兵的训练环境是非常苛刻的,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和恶劣的天气条件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必须要学会适应。
适应环境的能力是一名军人必备的素质,只有适应了环境,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在通道转兵的训练中,我学会了如何适应环境。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被环境所左右。
其次,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最佳状态。
最后,要学会与环境和谐相处,尊重环境,保护环境。
团队协作通道转兵的训练是一项集体训练,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只有团队协作才能使整个训练达到最佳效果。
在团队协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
只有团队协作,才能将个人的力量最大化,才能完成更高难度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队友沟通,如何分工合作,如何互相帮助。
这些都是团队协作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坚持到底通道转兵的训练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训练,需要我们具备坚持到底的毅力和决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完成任务。
在坚持到底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克服困难。
首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轻易放弃。
其次,要找到自己的动力,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
最后,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最佳状态。
总结通道转兵的训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它不仅考验了我们的体能和意志力,更重要的是考验了我们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适应环境,如何团队协作,如何坚持到底。
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应用到军事训练中,也可以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关于通道转兵一些情况的回忆
关于通道转兵一些情况的回忆通道转兵是指军队中将士从一支部队转到另一支部队的过程。
这种转兵通常发生在军队内部,可以是不同的军种之间,也可以是同一军种不同部队之间。
通道转兵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要,如调整兵力分布、加强战斗力或提升个人发展等。
通道转兵的过程并不简单,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评估。
首先,转兵士兵需要提交转兵申请,包括个人简历、个人意愿以及部队调动的原因等。
这些材料会经过上级部门的审核,并根据需要进行筛选。
在申请通过后,士兵会接受身体检查和相关培训,以适应新部队的需求。
通道转兵对士兵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军事环境、新的作战方式和新的上级指挥。
在新部队中,士兵可能需要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以适应新的职责和任务。
这对于士兵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成长机会,也是锻炼个人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良好机会。
通道转兵也可能给士兵带来一些困惑和挑战。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集体和战友关系,熟悉新的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
士兵还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并获得新的战友和上级的认可和支持。
这需要士兵们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沟通能力。
此外,通道转兵还可能对士兵的个人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转兵,士兵可以接触到不同的领域和作战任务,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经验。
在不同的部队中,士兵可以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军事能力。
这对于士兵的晋升和个人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总而言之,通道转兵是军队中常见的调动方式之一。
它不仅可以满足部队调度的需要,也可以给士兵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适应新的环境和任务,士兵们可以不断成长和进步,为国家的安全和军队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看电影通道转兵心得体会
看电影通道转兵心得体会我是一个很喜欢看电影的人,近期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有关转兵的电影,对此产生了一些深思。
在电影中,主人公因为某些原因被迫转兵,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最终在新的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
从电影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转兵的艰辛和转变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个人体会和心得。
首先,转兵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开始。
在电影中,主人公从一名训练有素的士兵被转到完全陌生的部队,面对的是不同的任务和环境。
这对于一个从未离开过家乡的人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不仅需要适应新的工作和人际关系,还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思维和生活习惯。
转兵无疑是一次对个人能力和适应力的考验,但同时也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发掘潜力的机会。
只有积极面对转变,才能逐渐适应新的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其次,转兵使人变得更加坚强和自律。
在电影中,主人公经历了许多痛苦和困苦的训练,但却从中获得了更强大的意志力和毅力。
转兵意味着离开舒适区,要适应新的生活和环境,必须要有更高的自律能力。
这需要去克服困难,接受挑战,并且从失败中学习。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能战胜种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转兵给了人们成长的机会,让人们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和宽容。
再次,通过转兵可以获得新的朋友和人脉资源。
在电影中,主人公在新的部队中结识了很多新的战友和朋友。
这些人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经验,他们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扶持,在困难时刻相互支持。
这些人脉资源不仅在培养个人的适应能力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还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通过与不同人士的交流和合作,可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宽广的思维空间,为个人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最后,转兵让人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在电影中,主人公在新的部队中承担了不同的任务和职责,有时甚至需要冒着生命危险。
这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仅仅是为个人利益而战,更是为了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转兵不仅仅是一次个人的转变,更是一次对国家和社会责任的体验。
丹心向阳 ——记湖南省怀化市文联主席杨少波追梦红军长征“通道转兵”
■ 刘本楚(苗族)作者与杨少波主席(右)在“通道转兵”长征文化园杜鹃草堂 ▲丹心向阳 ——记湖南省怀化市文联主席杨少波追梦红军长征“通道转兵”113城召开中央负责人紧急会议。
会议采纳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改变了原定北上湘西与贺龙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薄弱的贵州进军,史称“通道转兵”。
这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转折点,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
13日,中央红军兵分两路西进,一路由县溪镇深度村、杆子溪村杜鹃草堂进入靖县新厂、平茶,向贵州进军;一路由播阳镇进入贵州向黎平挺进。
这个行军路线的神奇转变,把追击的几十万敌军通通抛在湖南的西南地区,使敌人在湘西消灭红军的企图彻底破灭。
然而,这段挽救红军命运的重大历史一度未在党的正史上体现。
距1934年红军“通道会议”后39年的那个春日里,一位天真烂漫的8岁少年,从通道县县溪镇杆子溪村出发,沿溪岸崎岖蜿蜒的山道,徒步走进了“通道会议”的旧址——恭城书院,走进了他的学海生涯。
他就是抗美援朝战士之子、今天湖南省怀化市文联主席杨少波。
少年杨少波机智伶俐。
在接受启蒙教育的学习阶段时,就显露了他出众的天赋。
一天作文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要把“石上、溪流、转弯”连成一句话。
全班同学没有一个敢上讲台答题。
杨少波眨了眨眼,立刻举手走上了讲台,他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不慌不忙,工整地写出了一句话:“溪流石上流,溪流转弯石不转。
”老师一看,格外惊喜。
就在这节作文课堂上,老师动情地说:“同学们呀,我们今天在这里学习多好啊!这是一座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神圣书院。
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激动人心的故事,听镇上的老人说,红军来过这里,毛主席在这里开过会……”“红军来过这里,毛主席在这里开过会。
”杨少波双眼闪动着泪光,心灵的深处一次又一次重复着这句话语。
从此,一颗不灭的红色火种播进了杨少波年少的心田。
红军为什么来到这里?毛主席开的什么会?这些东西在杨少波的心里开始萌动。
吹尽狂沙始到金杨少波怀着一颗久久燃烧的红色火种,怀着对毛主席的崇敬,怀着对红军精神的敬仰,怀着理清红军“通道转兵”历史脉络的梦想,28岁的杨少波走上了通道团县委书记的岗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道转兵:一座湘西小城的厚重
作者:印宇鹰
来源:《新湘评论·上半月》2016年第05期
八十二年前,红军长征在湖南期间,中央红军负责人在渠水河畔的通道县,召开紧急会议(又称通道会议),会议促成了“通道转兵”,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而今,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挖掘和传承通道转兵会议的精神,不仅能够感受到先辈坚定的革命信念、崇高的理想追求,更能够从中汲取正能量、凝聚精气神,为实现地方经济发展积蓄强大动力。
从1930年12月到1934年12月的4年间,曾有中国工农红军的三路大军途经通道县境。
第一路由邓小平、张云逸等率领的红七军,从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向江西中央苏区集中,于1930年12月途经通道。
第二路由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的红六军团,受中共中央派遣执行长征先遣任务,从湘赣革命根据地向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转移,于1934年9月途经通道。
历史上的通道转兵,是指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湖南西南边境之通道时,放弃了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方针,而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从而挽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
红军每次经过通道都留下了珍贵的革命文物和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最初确定,并报共产国际批准,进行转移目标,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在那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为达此目的,1934年11月底,当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就打算从广西资源大埠头出湖南城步向湘西进军。
但此时,发现敌追剿总司令何键指挥其所属的湘军和中央军近20万人马,向新宁、城步、绥宁一线推进,堵击红军北上。
而广西桂军则有从大溶江口、龙胜一带袭击红军左侧之可能。
为此,红军决定不出城步,而继续向西开辟前进道路。
12月4日,朱德电令“我野战军以继续西进至通道以南及播阳所、长安堡地域之目的。
”很明显,电令所指的通道以南为目的,决不是停留不走,而是要从此地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因为“左”倾领导者认为,只有到了湘西,放下行李,才能打仗。
早在湘江战役之前,蒋介石察觉了中央红军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战略意图。
11月17日,蒋介石“南昌行营”发布了《湘水以西区域“剿匪”计划大纲》,其意图在于防止中央红军实现与“贺、萧合股之目的”与“长驱入黔”的可能。
当年11月底,红军渡过湘江,在湘江以东地域消灭红军的企图破灭后,为阻止中央红军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即令各路“追剿”军和湘、桂、黔军阀进行新的围堵,妄图在湘桂黔边境的通道以北地域,将中央红军消灭。
12月2日,蒋介石亲自任命的“追剿军总司令”何键命令湘军和国民党中央军“一面移兵于武(冈)、新(宁)、城(步)、绥(宁)之线”堵截,一面分兵尾追红军。
12月10日,当中央红军行进在湘、桂边境的越城岭时,数十万敌军已抢先在通道以北进入阵地,具体的兵力部署为:湘军刘建绪部,7个师8万余人,一部置于城步、绥宁,一部尾追红军,主力集结于靖县。
蒋军薛岳部,8个师又1个纵队11万人,一部置于黔阳、芷江,主力集结于洪江、会同,并向靖县推进,扼守去湘西的要道。
与此同时,蒋湘两军还修筑了四道严密的碉堡防线,
仅绥宁、靖县、会同、黔阳、城步五县统计,就有碉堡211座,其中会同县就有91座。
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在红军出桂北后,唯恐红军反桂,急将15军夏威部编成第一追击队,将第七军廖磊部编为第二追击队,分别由广西尾追,并经龙胜、古宜抄袭红军侧面,防护柳江上游,以断红军南下之路。
贵州军阀王家烈,历来与蒋介石存在统管与割据的矛盾。
在红二、六军团西进时,曾受沉重打击,其主力被红二、红六军团牵制在铜仁、石矸等地无法脱身。
为阻中央红军入黔,只好命令黔军第四旅旅长周芳仁率第七、第十五团赶赴永从、黎平、锦屏一线设防。
同时又任命黔军另一头目犹国材为全省“剿匪总指挥”,并命其率三个团的兵力,增防黎平、永从。
但王犹之间矛盾重重,疑忌尚深且双方内战方息,直到王家烈满足犹的补足弹药等条件后,才于12月初慢慢向指定防区开拔。
由于犹部没有如期赶到,实际上黎、锦一线,只有周芳仁所率的两个团,加之地方民团也不足3000人,而且是有名的“双枪”(烟枪、步枪)兵,不堪一击。
贵州内地,黔军兵力也少,装备又差,防备也很空虚。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共有8万余人。
长征初期,由于红军指战员英勇奋战,取得了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的胜利,在红军的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但“左”倾领导人采用的错误战略战术,指挥失误,使红军蒙受重大损失,湘江之战,损失尤为惨重,兵力损失过半,仅剩下3万多人,经过两个多月的浴血奋战,部队疲惫不堪,干部战士情绪波动,战斗力已显著下降。
上述敌我态势表明:通道北面之敌为红军五至六倍,南面之敌为红军两倍,西面之敌为红军的十分之一。
如果中央红军继续按原计划北上湘西,势必落入强敌的虎口之中,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如果南下广西,有五六万桂军堵截,且深入桂省,并非中央红军的目标。
因此,红军唯一的选择和唯一的出路,只有转兵西进,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而李德、博古硬要坚持原定方针,把已遭到重创而且疲惫不堪的3万多中央红军,朝着十几万强敌的虎口里送。
如果按照“左”倾领导的意见办,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关系到中央红军和党中央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党中央于1934年12月12日在长征途中的通道县召开临时紧急会议(即通道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博古、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迫在眉睫的进军方向的问题。
会议一开始,手握大权的李德、博古坚持要按原定方针办,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方针,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他在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时指出:“贵州敌人力量薄弱,我们何不来个避实就虚,甩掉眼前的强敌到贵州去,为什么一定要钻‘口袋’呢?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嘛!”在战略方针上,毛泽东提出: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酌情在贵州创建新的根据地。
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挽救危机,争取主动开辟北上抗日的道路……”毛泽东西进贵州的正确主张,得到与会的大多数人的支持。
通道会议以通过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而结束。
会后军委于当晚19时半向各军团、纵队首长发出西入贵州万万火急的电报,13日中央红军遵照军委命令,从通道分两路西进,把几十万敌军统统抛在湖南的西南地区,使蒋介石在湘西消灭红军的企图破灭。
毛泽东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也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创造了前提条件。
通道会议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道会议”是毛泽东在长征后第一次参与中央核心决策层会议,会议坚持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纠正了路线上的“左”倾错误,赢得与会大多数同志的拥护及党和军队的认可,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这里开始重新“崛起”,给低谷中的中国革命带来重大转机。
通道转兵,中国转运。
它引领党和红军突出重围,走向光明,为黎平会议、猴场
会议、遵义会议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最终造就了红军四渡赤水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一个个伟大的奇迹,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
通道会议给通道侗乡留下了宝贵财富。
“长征在通道”闪耀着革命精神的光芒。
红军长征,经历了悲壮空前、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在通道召开会议,实现了转败为胜的伟大历史转折,自此处处“有通道”。
回顾“通道会议”的光辉历史,探究中国革命的光辉典范,坚持“坚定信念、实事求是、敢于担当、务求必胜”的通道转兵精神,对于通道侗乡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不断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奋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道侗乡始终秉承通道转兵精神,以“坚定的信念、现实的真理、担当的情怀、必胜的决心”推动侗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76亿元;完成公共财政收入3.2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1亿元;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10元。
城市实现扩容提质,县城建成区面积从3.6平方公里扩大到5.3平方公里,全县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和侗寨景点化建设成效明显,处处展示侗乡老区开放、现代、活力的城乡新景象,也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提供了新样本。
(作者系中共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