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顺势排瘀泻血文献整理胡希恕治疗瘀血证验案分析及辨治特点探析
三元顺势排瘀泻血疗法刮痧的作用机理
三元顺势
排瘀保健养生疗法理论
四、刮痧的作用机理
刮痧疗法治病的中医理论依据主要是中医的整体观和经络学说。
首先人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各个部分是内外相通,表里相应,彼此协调,相互为用的整体。
当刺激机体的某个部位或者某个部位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相应的全身反应。
《灵枢·海论》指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
皮肤与经络密切相连, 而刮痧施术的主要部位是在十二皮部,因此刮拭刺激皮部就能通过经络传至相应的脏腑,对脏腑功能起到双向调节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刮痧治病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实现:①神经调节作用:通过神经反射作用或体液的传递,对中枢神经系统发出刺激信号,通过中枢神经的分析、综合,用以调整自主神经,遏阻病势的恶性循环,对机体各部位的功能产生协调作用,并达到新的平衡。
②抗炎作用: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淤血斑点现象,血凝块(出痧)不久就能溃散,而起自体溶血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能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起到消炎的作用。
③提高免疫力作用:刮痧直接刺激末梢神经,能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可增强细胞的免
疫功能,亦能产生大量血清而增加抗体。
胡希恕医案医话及感悟
胡希恕医案医话及感悟山石神韵重录小获:1.越婢汤风水里水:风水指外因引起,里水指小便不利,称里。
2.脏躁所指不鸣,喜哭,分虚实,虚者甘麦大枣汤,实者桂枝茯苓丸。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
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3.失血非止血,常用祛瘀止血,虚者用强壮行止血胶艾汤或加四君子或加当归芍药散,如胎漏。
温经汤不好分出虚实,但是有半夏,一般妊娠漏血不用,月经崩漏用。
少腹逐瘀汤也是逐瘀。
泻心汤治鼻衄则是从泻热的方面来止血的。
4.阴吹中提高的谷气实是指大便不通(虚证),东垣说阳气下陷而便秘。
猪膏发煎是通大便的。
补中益气汤。
5.獭肝散治传染病,肺结核属于传染病,胡老说的北京名气是四大名医(孔肖施)还是四小明医(魏龙骧等)用的獭肝丸是否指月华丸(菊花桑叶百部贝母三七二地二冬沙参茯苓)6.‘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
’不利下,不是月经不调,是闭经。
桃核承气汤证其人如狂,而抵挡汤则其人发狂”。
发狂比如狂要重。
7.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解释是头汗出是气上冲表不解。
【名家经验】胡希恕医案医话2017-05-12 胡希恕复兴中医网1.越婢加术汤治肾炎腹水“越婢加术汤非常好使,它不单能治外边的水肿,也能治里边的水肿。
可是有个问题现在我也闹不清楚,若是肾炎的腹水,用这个方子,百发百中,你们尽管试验;要是遇上肝硬化的腹水就不行。
那个时候在咱们医院有一个住院的病人,他就是患肾炎的腹水,腹水症状挺厉害,后来他们(其他医生)找我会诊,我就开了越婢加术汤,病人吃了就好了。
后来遇到肝硬化的腹水,他们(其他医生)试验就不行,他们说这方子怎么不好使了?这东西奇怪,肾炎的腹水,吃越婢加术汤非常好使,但是肝硬化的腹水就不行。
他们试验了很多次,我还没试验,但他们告诉我,我就知道了。
”编者(原书编者,下同)按:在《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胡希恕病位类方解》中对此总结道:“本条(《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5条)的里水,是就病水的原因说的,也即相对于风气相击的风水说的。
胡希恕运用经方治疗血证经验
胡希恕运用经方治疗血证经验血液病所赅病症甚多,胡老经治病例也很多,不能全面介绍.今就常见的出血证、贫血证、瘀血证的证治简介于下。
一、术后出血病垂危经方一剂扭乾坤例1宋某,女,17岁,某医院住院病案号114533。
初会诊日期1982年10月11曰:咽出血半月。
患者出生时即有唇、腭裂,2岁时将唇裂缝合。
因有“先天性肝糖元累积症”,GPT经常高,一直未进行腭裂缝合,直至上月经内科多方检查,认为可以手术,方于9月25日全麻下进行了腭裂缝合术,术中输少量血,手术顺利。
术后第一二天除低热(37.5℃)外无不良反应,但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第三天伤口开始渗血,用碘纱布条填塞无效。
继用止血敏、VC、VK、抗血纤溶芳酸等皆无效。
又请中医会诊,给服益气止血汤药数剂未见疗效。
因失血过多。
不得不输新鲜血液维持生命。
第一二天尚能维持24小时,但自第三天起,仅能维持12小时,因此每天要输血。
至今输血已逾3000毫升.故急请会诊。
会诊时实验室检查所见:GPT111单位,血红蛋白9.4克.白m 球总数10400,血小板126000,血钾4.1,血钠140.血氨100,出血时间1分,凝血象检查:复钙时间2分(对照2分30秒),凝血霉元时间15秒(对照14.5秒)。
会诊时症状:神识尚清,但目喜闭合而不愿看人,烦躁汗出,面色苍白。
双鼻孔见黑紫血块。
口干思饮,常有饥饿感而思食,因伤口渗血未敢让其进食,大便溏稀而色黑,一日一行,舌质红无苔而见血染.脉细滑数。
证属血虚热扰,急宜清热止血而兼补虚育阴之治,与芎归胶艾汤加减:生地3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阿胶10克,艾叶10克,党参lO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白术6克,生石膏50克。
结果:服药一剂血即止。
第二天进流食.停止输血。
第三天因感食欲较差,而改生地为15克,加生地炭15克.继服三剂,食欲如常,停止输液。
至10月18日复诊时,面色红润,两眼有神,除稍有汗出外.别无不适,继服二剂痊愈出院。
三元顺势泻血排瘀文献整理放血疗法临床验案举隅
光明中医 2012 年 7 月第 27 卷第 7 期 CJGMCM July 2012. Vol 27. 7
·1469·
日来诊体温正常,服中药善后。1 周后随访已痊愈。 按: 中医认为发热主要有两种,一为阳盛发热,一
为阴虚发热。放血的退热作用,则适用于前一种。因 为阳气盛必然会血盛,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了 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的气血趋于正常。笔者体会放 血疗法治疗高热,即时退热效果显著,大多数患者 15 分钟体温 开 始 下 降,且 出 血 量 越 多 降 温 效 果 越 明 显。 放血同时应查明原因,必要时配合抗感染治疗。 2. 3 痤疮 蔡某,男,21 岁,学生。2008 年 5 月 10 日 首诊。主诉: 额部和口周围泛发痤疮 1 年余。患者平 素体健,2007 年 3 月前额及下颌泛发痤疮,初起红肿、 丘疹,继发脓疱,结节,囊肿,皮肤光亮油腻,曾外搽内 服中西药治疗,效果欠佳,遂来我科就诊。经三棱针点 刺耳尖、耳背静脉、大椎、尺泽,梅花针叩刺米粒状痤疮 放血治疗一疗程,症状明显减轻。继用前法治疗 3 个 疗程后,痊愈。半年随访未复发。
主症: 带下 黄 浊 如 脓,或 白 如 豆 渣,前 阴 瘙 痒 难
忍,内治诸 法 多 不 见 效,舌 红 苔 黄 腻,脉 滑 数。习 用 外洗方: 野菊花 30g,苦参 15g,蛇床子 30g,生百部 15g,枯矾末 12g,以纱布包装放入水煎,取药液趁热 熏洗,每 日 3 ~ 4 次,每 次 15 ~ 30 分 钟。每 剂 可 用 2 天。 11 豁痰消癥法( 试治肿瘤)
三元顺势排瘀泻血文献整理白萝卜贴敷消除皮下血管周围瘀血
以植物油为主,以每人25~30g/d为宜。
(2)限制胆固醇摄入量,膳食中的胆固醇每人不超过300mg/d(相当于1个鸡蛋含量),忌食含胆固醇高的食品,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鱿鱼等。
(3)供给足够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20%),增加豆类食品,植物蛋白的摄入量在50%以上。
(4)主食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保持碳水化合物供热量占总热量的55%以上。
(5)保持每日摄取新鲜水果及蔬菜达400g以上,并注意增加深色或绿色蔬菜比例。
(6)多吃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的食品,适量限制食盐摄入量。
(7)饥饱适度,不偏食,不暴食,减少糕点甜食摄入,改变晚餐丰盛和宵夜的习惯。
以防摄入热量过多,保持理想体重。
(8)限制饮酒,少饮咖啡。
同时,配合中药降脂袋泡茶[配方:决明子(炒)30g,姜黄10g,虎杖15g,泽泻15 g],每天1袋泡茶饮。
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疗总有效率58%。
2.5中西医结合谢兴辉[16]观察了中西药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氟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均治疗4周。
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控制率为90%,对照组为61%,观察组T G、L DL-C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刘文耀[17]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
将430例确诊为高血脂症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中药降脂方合力平之治疗,B组单纯用力平之治疗,C组用血脂康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和血脂变化情况。
3组治疗8周后,A组总有效率T C为92.0%,T G为9313%;B组总有效率T C为82.8%,T G为85.0%;C组总有效率T C为72.1%,T G为77.1%;A组疗效优于B组和C组;治疗4周、8周后A组血脂改善情况优于B组和C组。
3总结众所周知,中药制剂具有疗效肯定、配方灵活,不良反应少,药物食品化等一系列优点。
三元顺势泻血排瘀文献整理穴位放血治疗顽固性头痛40例
·放血疗法·
讨论
中医 认 为,头 痛 由 于 外 感 风 寒,邪 气 上 犯,寒 凝 血
脉 ,脉 络 不 通 ,或 感 受 风 热 ,邪 气 上 扰 ,或 外 受 湿 邪 ,邪 气
上侵,或暴怒伤肝,肝 失 调 达,郁 而 化 火,上 扰 清 窍。 此
外,因损伤头部,血 瘀 于 脉 络 之 中 也 可 发 病。 体 虚 者 多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5 例,男 性 16 例,女 性 19 例;年 龄 7~ 56 岁 ,平 均 25.2 岁 ;病 程 短 者 5 天 ,长 者 17 天 。 治疗方法 将硫黄、白矾、苦参、黄柏 各 30g,蒲 公 英 120g,加 水 3000 ml,煎 至 400 ml,不 去 渣 ,降 温 至 35℃ 左 右 时 洗 浴 全 身 ,除 去 脓 痂 、脓 疮 。 另 取 无 菌 纱 布 数 块 浸 药 温 敷 。 感染重、丘 疹 多 的 部 位,稍 干 或 凉 时 再 浸 药 液。 每 次 30 min,每 日 4~6 次 ,复 用 时 再 加 热 ,每 日 更 换 1 剂 。 护理 洗 浴 时 应 注 意 调 节 室 内 温 度 ,预 防 感 冒 。 每 日 更 换 内 衣 ,煮 沸 消 毒 。 同 时 ,床 褥 盖 被 要 患 者 单 独 使 用 ,避 免 交 叉 感 染 。 饮 食 上 要 清 淡 ,忌 辛 辣 ,以 免 上 火 加 重 病 情 。 治疗结果 共治疗患者35例,5~7天痊愈者(症状、体征均消失) 18例,8~10天痊愈者13例,11~16天痊愈者4例。 体会 收湿止痒汤以硫 黄、白 矾、苦 参 收 湿 杀 虫 止 痒 以 治 其本、绝其根;黄柏、蒲 公 英 燥 湿 治 其 标、消 其 毒。 标 本 同治,共奏解毒消肿、杀 虫 止 痒 之 功,配 合 精 心 护 理,收 到满意效果。
三元顺势排瘀泻血文献整理略论_金匮要略_中的瘀血
又如“温 气 不 行 , 凝 血 蕴 里 而 不 散, 津 液 涩 渗, 著而 [ 2] , 不去 , 而积皆成矣” 即 气 滞、 血 凝、 津涩致积 , 而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 》 中 论 述 更 为 详 细 全 面, 认为寒 热毒 、 气虚等多种致病因素皆可引起瘀血且互为 凝、 [ 3] 因果 。 2. 1 因寒致瘀 血 属 阴 有 黏 滞 性, 血 得 寒 则 凝, 寒主收引凝 敛 , 故血分受寒 , 最易 致 血 脉 凝 瘀 。 如《金 匮 要 略·妇 人 “血 寒 积 结 , , 杂病 》 中的 胞 门 寒 伤, 经络凝坚” 血分 或胞门受寒邪侵袭 , 血脉凝滞 , 使瘀血积结 , 致 受寒 , 痛经 、 闭经 、 癥瘕等病 。 2. 2 火热致瘀 热入 血 分 , 熏 蒸 煎 熬 其 营 阴, 致 津 液 耗 伤, 则血 血稠则运 行 不 畅 , 凝 结 瘀 滞 而 为 瘀 。 故《金 液黏稠 , 》 “ , , 匮要略 有 热之所过 血为之凝滞 ” 火热疫毒 之 邪 与血胶结而 成 痈。 《金 匮 要 略·肺 痿 肺 痈 咳 嗽 上 气 》 : “热 之 所 过 , 病 血 为 之 凝 滞, 蓄 结 痈 脓, 吐如米 ” 粥。 肺痈是风热毒 邪 侵 袭 , 致 肺 络 受 损, 气 血 瘀 阻, 瘀热成痈 , 肠痈是热毒致肠腑血脉瘀阻之疾 。 2. 3 痰饮致瘀 痰饮既是病理产物 , 同时又是新的致病因子 , 及 其已成 , 阻碍气血运行亦可致瘀 。 如疟母是瘅疟 、 湿 久致脾虚失运酿生痰湿 , 痰湿阻 疟失治或误治之后 , 滞气血 , 形 成 痰 瘀 痞 块, 居 于 胁 下。 胸 痹 乃 胸 阳 不 振, 痰湿阻滞 , 气血运行不畅致胸膺部憋闷疼痛或胸 。《 》 “先病水 , , 痛彻背 金匮要略·水气病 后经水断 ” 即水气运化不利 致 经 血 瘀 阻 不 通 。 妇 人 妊 娠 , 腹中 盖因脾气虚而水湿运化不利 , 营血生成 绵绵作痛者 , 不足 , 并使肝血虚乏而血脉涩滞 。 2. 4 情志致瘀 情志抑郁或 过 激 , 使 气 机 失 调, 其 气 或 上 或 下, 或缓或结 , 或消或乱 , 气 血 逆 乱, 则 可 致 瘀。 《金 匮 》 , 指出奔豚气“皆 从 惊 恐 得 之 ” 如 肝 郁 奔 豚, 乃惊恐 致上冲胸咽 。 所论 妇 人 病 证 多 瘀 血 阻 滞 , 在病因方 “气 结 ” 、 “忧 伤 、 , 面特别强调 悲伤多嗔” 气 机 逆 乱, 气血瘀阻 , 肝失条达 , 肝气郁滞化热随冲脉之气等情
三元顺势排瘀泻血疗法经络与气血
三元顺势
排瘀保健养生疗法理论
三、经络与气血
《针灸大成》明确指出:“经络为气血之道路也”,经络中运行的经气,其组成就是由先天母体之精气、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与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大气共同生成真气,“真气者,经气也。
”通过经络输送到周身而濡养全身各脏腑组织,并参与调理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经气推动气血在经脉中运行,调控气血的运行通畅,调节气血的容量,对全身气血阴阳的协调平衡起着统领作用。
气血在经络中循行,对全身器官组织起着营养、保卫和联系的作用,从而保证人体的各种正常机能。
如果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发生气滞血瘀。
同时气滞血瘀也会影响经络的功能,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的产生。
胡希恕治疗瘀血证验案分析及辨治特点探析
胡希恕治疗瘀血证验案分析及辨治特点探析王成果【摘要】胡希恕先生善于从方证的角度辨治瘀血证,从病史、症状、体征入手,抓主证,治疗多合用柴胡剂,重视气上冲,并结合病人的体质用药,临床疗效显著.【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2(027)006【总页数】3页(P1089-1091)【关键词】胡希怒;瘀血证;中医药疗法【作者】王成果【作者单位】山东省茌平县中医医院,茌平252100【正文语种】中文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以擅用经方,疗效卓著著称,对经方理论有着独特的见解,本文拟从分析验案入手,以方证的角度,探析胡希恕先生辨治瘀血证的特点。
1 验案分析验案1[1]杨某,女性,30岁。
时在北京解放前夕,因久病卧床不起,家中一贫如洗,邻人怜之,请义诊之。
望其骨瘦如柴,面色灰黑,少腹硬满而痛,大便一周未行,舌紫暗,苔黄褐、脉沉弦,知其为干血停聚少腹,治当急下其瘀血,予下瘀血汤加味。
大黄15g,桃仁10g,虫6g,麝香少许。
结果:因其家境贫寒,麝香只找来一点,令其用纱布包裹,汤药煎成,把布包在汤中一蘸,仍留下次用。
服一剂,大便泻下黑紫粪便及黑水一大盆,继服血腑逐瘀汤加减、桂枝茯苓丸加减,一月后面色变白变胖,如换一人。
分析:骨瘦如柴、面色灰黑、舌紫暗为久有瘀血之象,少腹硬满而痛为干血停聚于少腹不去,舌苔黄、大便干结、脉沉弦为内有热结。
综合分析,病人在瘀血征象的基础上,又有少腹痛、硬满、大便干结,无发狂如狂及气上冲的表现,符合下瘀血汤的方证要求,方证相应,疗效显著,多年沉疴,霍然而愈。
验案 2[1]段某,女性,14 岁,病历号 173651。
1965年10月4日初诊。
于1964年3月月经初潮,但后来未再来潮。
今年4月23日突发四肢抽搐、昏厥,近来发作频繁。
每发作前厌食,右上腹痛、胸闷,当有气自腹向上冲时即发抽搐及昏厥,时伴呼吸急迫、大声喧喊,口苦便干,苔白腻,脉弦细。
证属瘀血阻滞、郁久化热,治以祛瘀清热,予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柴胡12g,白芍10g,枳实10g,生姜10g,大枣4 枚,姜半夏12g,大黄6g,桃仁 10g,桂枝 10g,炙甘草 6g,黄芩10g,芒硝10g(分冲)。
三元顺势排瘀泻血文献整理月经病
190第13卷 第9期 2011 年 9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 No. 9 Sep . ,2011瘀血是气血运行失常的病理产物,而一旦瘀血形成又将进一步导致气血运行发生阻滞,引起妇女月经发生病变。
关于瘀血性月经病的产生《金匮要略》妇人病3篇对血瘀证的成因、脉证、治疗有着精辟的论述,其中一些经典方剂至今仍然是妇科临床的首选方剂。
正如《妇人杂病脉证病治》第一条所言:“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所谓虚是气血虚少,积冷是寒邪凝结,结气是气机郁滞。
中医理论认为气血需充盈,血脉贵通畅,气机应调达,如此方为常人。
气血亏虚,血少难行则成瘀,气为血帅,气滞不行亦为瘀;血寒则凝滞为瘀,瘀阻则气机不畅,气滞则瘀血更盛,如此则引发月经失常诸证。
针对这一状况,从《金匮要略》中可以发现有如下几种治疗月经病的方法。
1 寒湿凝滞 当散寒祛湿 活血化瘀消癥寒湿阻滞冲任胞宫,寒湿与气血相搏结,久则积结成癥。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所言:“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所以血不足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其意在于判断妊娠与癥病之别。
现临床用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较好疗效。
方中桂枝、芍药温通血脉,桃仁、丹皮化瘀消癥,茯苓健脾祛湿,共奏散寒祛湿、活血化瘀消癥之功。
案1 朱某,女,38岁,因“渐进性经行腹痛2年”就诊,既往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素感形寒肢冷,眠差食少,面白少华,经行时小腹冷痛明显,腹痛拒按,舌淡胖苔薄白,脉细涩。
据症诊为寒瘀凝结胞宫成癥,治当散寒化瘀消癥,方拟桂枝茯苓丸化裁。
药用:桂枝10g,茯苓10g,白术10g,丹皮10g,栀子10g,当归10g,赤芍10g,白芍10g,川芎10g,桃仁10g,泽泻12g,三棱10g,莪术10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黄芪20g,党参20g,小茴10g,补骨脂10g,远志10g,三七10g,炒蒲黄(包煎)10g,淫羊藿10g。
瘀血的辨证论治思维与方法琐谈
瘀血的辨证论治思维与方法琐谈瘀血,指体内血液瘀滞。
可以因病致瘀,如跌扑伤力,月经闭止,寒凝气滞等;亦可因瘀致病,如气机受阻,经脉堵塞,瘀热互结,甚至蓄而发狂等。
其溢于经脉之外,积于组织间隙者称“恶血”;因血液循环受阻,瘀结在经脉内或器官内者,又称“蓄血”,均属瘀血范围。
由于瘀血留阻原因与部位不同,表现症状颇不一致。
仲景论瘀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有瘀血、蓄血之论述,较早将桃核承气汤、下瘀血汤等活血逐瘀剂用于临床。
仲景诊断瘀血之指征:①舌质青紫,面色晦滞,目眶黧黑者;②少腹硬满而小便自利,或其人如狂者;③本不腹满而自言腹满者;④病人喜忘,大便虽坚硬而反易解,但其色发黑者。
只见一二证便可作瘀血论治。
仲景要言不繁,揭示瘀血证治要点,开后世之法门,厥功至伟。
后世对血瘀论的继承和发展清·王清任,治学富有创见,著书立说,少循前人之旧,惟独崇仲景、又可。
所撰《医林改错·半身不遂论叙》云:“伏思张仲景论伤寒,吴又可著瘟疫,皆独出心裁,并未引古经一语。
”故《医林改错》书中,几十种血瘀证之描述及逐瘀活血法之运用,未尝不继承仲景之学。
王氏立通窍活血汤,以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汤,以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立膈下逐瘀汤,以治肚腹血瘀之症。
对瘀血之证治范围,较仲景大为发展。
王氏治血瘀,证详法要而方效。
至于何以为瘀,未若唐荣川言之綦详。
唐之《血证论》云:“盖血初离经,清血也,鲜血也。
然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汗血。
离经既久,则其血变作紫血。
……此血在经络之中,虽已紫黑,仍是清血,非血块也。
是以能随气运行走入肠胃,吐下而出。
设在经络之中即是血块,如何能走入肠胃耶……故凡吐衄,无论清凝鲜黑,总以去瘀为先”。
唐氏以“瘀血攻心”、“瘀血乘肺”二证,最为危候。
心痛头晕,神气昏迷,不省人事,见于产妇及吐衄家,即属“瘀血攻心”,以芎归失笑散,加琥珀、朱砂、血竭等品,急降其血而保其心。
若咳逆喘促,鼻起烟煤,口目黑色,凡吐血即时毙命者,多是“瘀血乘肺”,用参苏饮(人参、苏木)保肺去瘀;肺气实者,但去其瘀,葶苈大枣汤加苏木、蒲黄、五灵脂、童便治之。
三元顺势排瘀疗法
三元顺势排瘀疗法疗法简介:三元顺势排瘀疗法是由三元顺势养生科技集团专家组根据历经几千年而经久不衰的中医气血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了古今中外各个年代、各个民族相关疗法特长,在中医刮痧、刺络放血、拔罐基础上进行改进,历时八年时间潜心发掘和研究的一种有效疏通人体气血的物理疗法。
三元顺势排瘀疗法首先通过望闻问切进行辨证诊断,然后刮痧显瘀,针对性进行叩皮拔罐,从而将人体内瘀血排出体外,以调节全身气血运行,促进人体经络气血通畅。
三元顺势排瘀疗法具有适应证广、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无毒且副作用小的特点,是一种便捷、高效、安全的绿色自然疗法。
三元顺势排瘀疗法是以保持和恢复人体器官和组织原本生理功能为宗旨的保健养生疗法。
通过有效疏通气血,使人体全身细胞得到正常供养,人体各器官和组织生理功能恢复正常,各种病痛也随之消失。
我们都知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中医理论认为:人之所以疼痛的部位不同,患的疾病不同,就是因为不同的地方被气血所瘀阻。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滞血瘀则百病由生。
导其气滞、散其血瘀,气血通畅则百病消。
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理论,每个成年人约由18~60兆亿个细胞组成。
每个细胞的平均寿命约45天;全身细胞的营养是由血液来提供的。
血液依靠血管来输送,人体血管如果延展开来,约有5~10万公里长,每平方毫米的肌肉横切面上就有约2000多条微小血管。
受工作、情绪、生活环境等多种原因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血液中的代谢垃圾会越来越多,血液逐渐变得越来越稠、颜色越来越深。
当人体血液循环因代谢垃圾滞留或堵塞,使一定数量的细胞得不到正常的供养,失去正常活力,相应的器官和组织就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人就会“生病”;因为长期血液循环不畅导致新陈代谢障碍,老化细胞超期服役,人就会加速“衰老”。
“三元顺势排瘀疗法”以经络理论和气血学说为基础,通过刮痧显瘀,以刺络放血拔罐排瘀为主,艾灸和推拿等手段排瘀为辅,达到疏通经络,排瘀解毒的目的,临床实践证实对多种疾病均有显著的康复养生和治疗功效,其适应证广、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特点,被广泛应用。
漫谈气滞血瘀+祛瘀方剂+血瘀证治简述+从血府逐瘀汤谈起
漫谈气滞血瘀+祛瘀方剂+血瘀证治简述+从血府逐瘀汤谈起漫谈气滞血瘀气滞血淤,是指气滞和血淤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
气滞血淤证,是由于气滞不行(包括机能障碍或机能减退),导致血液运行阻滞或障碍所出现的血液疲滞证候。
在中医理论中,血的流动是靠气的推动完成的,当气机阻滞,血的流动就失去了动力,血就会停滞不前,在某些停留下来,形成血瘀(瘀血)。
多先由气的运行不畅,引起血液的运行淤滞,是先有气滞,由气滞而导致血淤;另一方面,也可由离经之血等淤血阻滞,影响气的运行,这就先有淤血,由淤血导致气滞。
当然了,也可因闪挫等损伤而气滞与血淤同时形成。
气滞血淤证的形成原因,主要与精神情志和肝脏疏泄功能失常有关。
气能行血,人体血液的循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和肝气的疏泄,因此,中医学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
此外,跌仆闪挫等外伤,也可导致机体局部气机阻滞,而使血行受阻,淤结不行,形成外伤性局部气滞血淤证。
气滞血淤的主要征候是血行迟缓不畅,多半是因为情绪意志长期抑郁,或久居寒冷地区,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所造成,以身体较瘦的人为主。
其临床表现:当血淤滞于脏腑、经络某一局部时,则发为疼痛,痛有定处,得温而不减,甚至形成肿块。
此类型的人,有些明明年纪未到就已出现老人斑,有些常有身上某部位疼痛的困扰,比如:女性生理期容易痛经,男性身上多有淤青,身上的疼痛症在夜晚加重等等。
体质特点◆头发容易脱落;◆嘴唇颜色深,尤以唇缘为明显;◆舌质青紫,或点点紫色,症状轻的人时有时无,重者常有,并且不褪不散;◆眼眶暗黑,上下眼睑也呈紫黑色;◆皮肤灰暗没有光泽,肤质粗糙,有皮屑,干燥,甚者如鱼鳞;◆手指甲或脚指甲增厚变硬,稍轻的人指甲面高低不平,有条状或点状白色花纹;◆头、胸、腹、背、腰、四肢等部位有固定的疼痛,时时发作;◆常有胃脘部饱胀难消,按该部位,感觉不适;◆妇女常有痛经、闭经现象。
养生方法血淤体质者的病因与气血淤滞有关。
气血一旦淤滞,既可能化寒,也可能化热,甚至痰淤相杂为患。
三元顺势排瘀泻血文献整理浅谈_金匮_对瘀血的诊断与治疗
医疗论坛M ed ici al Treat m en t Foru m浅谈5金匮6对瘀血的诊断与治疗于敦松湖北省广水市妇幼保健院,湖北广水432700=关键词>:瘀血;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22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7-0109-02瘀血是指血瘀滞于体内,包括溢于经脉外面积存于组织内,或因血液运行阻而滞留于经脉内,以及瘀积于器官内引起的病证。
主要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外伤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所形成。
故5医林改错6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以致气虚血瘀之症。
05金匮6也有所论述。
本文主要讨论5金匮6对瘀血的诊断与治疗,仅作参考。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叙述。
1瘀血的诊断瘀血常随其所瘀积的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
如瘀血阻于心,则可见胸闷心痛,口唇青紫;瘀血阻于胞宫,则可凶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经闭,崩漏等。
无论血瘀于何部,但其共同的特征是痛有定位,刺痛,紫绀,肿块或出血,以及肌肤甲错,脉细涩等症。
现根据5金匮6的条文按照中医的诊断方法加在归纳。
111望诊11111面目:5血痹虚劳6十八条曰/面目黯黑0(条文按成都中医学院说编的5金匮要略选读6排列顺序,下同)5黄疸6第七条曰:/目青面黑0。
由于/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毕上注于面部而走空窍0(5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6)。
所以气血的畅通与滞涩均易从面部反映出来,前者是五劳伤极,影响经络气血的运行,致瘀血内停,两目失去濡养所致;后者是酒疸误治,正气受伤引起血行不畅的瘀血之证。
11112肌肤:5血痹虚劳6第十八条曰:/肌肤甲错0。
5疮痈肠痈浸淫病6第四条曰:/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0。
人之肌肤居一身之表,气血循行其间,为机体的屏障和外候。
瘀血内阻影响经脉的通畅和防碍新血的生成,使肌肤失其润养而生甲错。
11113唇第三者:5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德6第八条曰: /唇痿舌青0。
经方大师胡希恕教你如何“祛瘀”
经方大师胡希恕教你如何“祛瘀”
导读
1.强壮祛瘀药
•生地、芍药属于寒性强壮祛瘀药,适用于虚热证,其中芍药还善缓挛急(主治肌肉痉挛、腹挛痛),生地寒性强于芍药,具有解烦、止血作用。
•当归、川芎属于温性强壮祛瘀药,适用于虚寒证,其中当归擅于强壮止痛,而川芎长于祛瘀散邪。
•上四味合用,则寒热平调,主治不寒不热之证。
2.祛瘀解凝药
•水蛭、虻虫、干漆、䗪虫等均具祛瘀解凝功效,主要用于祛顽血旧瘀,祛瘀之力强于桃仁、牡丹皮。
•䗪虫是在临床上有一个特殊作用就是止疼,同时也主治烦满。
3.祛瘀祛湿药
•矾石是妇科常用的佐药,可祛湿祛热,但同时也有祛瘀的作用,不过祛瘀的力量不强。
如硝石矾石散,即用于水热瘀结发黄之证。
4.攻坚祛瘀药
•鳖甲可攻坚祛瘀,用于癥瘕,如鳖甲煎丸,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攻法,以求癥结速消时,不可用甘草、大枣等甘缓之品。
5.肝炎兼血瘀
•慢性肝炎者,病患内有瘀血,若肝功能不好,可以再加丹参、茵陈,其中祛瘀活血的丹参应用量大一些。
•若肝炎胁痛甚者,可以加王不留行,王不留行具有行血通经、祛瘀定痛之功效,所以肝区疼痛有时用它很好,利于虚寒证,不利于虚热证。
编者按
本篇内容仅将胡老医论医话中所记载有关祛瘀中药应用经验的简单总结,胡老一生致力于研究仲景医学,关于仲景对血瘀证的用药规律,胡老建议大家能好好总结《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二》,并结合一些后世医家的应用经验,必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段治钧.《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
三元顺势泻血排瘀文献整理之耳鸣
手 法 松 解 治 疗 冻 结 肩 100 例
史晓东 丛莉莹
(山 东 省 荣 成 市 中 医 院 ,264300)
冻结肩是肩周炎 中 常 见 的 一 个 类 型,因 50 岁 左 右 为高发年龄,因而又 叫“五 十 肩”,以 中 老 年 人 多 见。 我 院2007~2009 年 共 收 治 本 病 200 例,其 中 以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者 治 愈 率 较 高 ,见 效 快 ,现 小 结 如 下 。
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
CHINAS NATUROPATHY,Nov.2012,Vol.20 No.11
放 血 疗 法 治 疗 耳 鸣 35 例
·推拿疗法·
聂 鲲
(内 蒙 古 呼 伦 贝 尔 市 人 民 医 院 ,0 Nhomakorabea1008)
2007 年 5 月 ~2010 年 10 月 ,笔 者 采 用 放 血 疗 法 治 疗 耳 鸣 35 例 ,取 得 了 较 满 意 的 疗 效 ,总 结 如 下 。
一般资料 2007~2009 年 共 收 治 本 病 200 例,年 龄 39~68 岁,平均53.5岁;大多为慢性起病,病 程 2 个 月 ~2 年; 病因为外伤史52例,骨 折 石 膏 固 定 术 后 18 例,无 明 显 原因130例。将以上病 例 随 机 分 成 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各 100 例 。 治疗方法 治 疗 组 :(1)药 物 封 闭 :本 法 治 疗 疼 痛 较 重 者 效 果 明 显。对关 节 腔 内 炎 症 及 局 部 固 定 压 痛 点 进 行 封 闭。 ① 药 物 :2% 利 多 卡 因 注 射 液 2 ml,曲 安 奈 德 5 mg,维 生 素 B12注射液0.5mg。②方法:患者取坐位,暴 露 患 肩, 取肩锁关节下 内 1cm,在 喙 突 外 侧 进 针,深 度 在 3cm 以 上 ,回 抽 无 血 ,边 退 针 边 注 药 ,出 关 节 腔 后 在 肩 关 节 前 方局限痛点可隔次浸润封闭。肩关节后方压痛点可隔 次浸润封闭。术后第二天开始关节功能锻炼。③以上 封闭治疗可隔3~4 天 重 复 注 射,共 2~3 次。(2)手 法 治 疗 :① 患 者 取 坐 位 ,点 按 合 谷 、阳 溪 、曲 池 、肩 井 、天 宗 、 肩 髃 、肩 贞 等 穴 。 ② 术 者 站 于 患 侧 ,一 手 扶 住 肩 部 ,一 手 捏拿住患肢手腕部,以 肩 关 节 为 中 心,做 小 范 围 的 旋 转 动作,正旋、反旋,约2 min。 ③ 按 压 痛 点,以 一 指 禅 法, 于 肩 周 各 痛 点 点 按 、弹 拨 、松 解 粘 连 。 ④ 掌 揉 肩 周 ,术 者 两 手 大 鱼 际 相 对 反 复 挤 压 、揉 按 患 肩 前 后 两 侧 约1 min。 ⑤术者一手固定患肩,一 手 握 患 者 前 臂,将 患 肢 伸 直 上 举至最大高 度,停 0.5 min。 ⑥ 将 患 手 放 在 对 侧 肩 部, 术 者 一 手 拖 住 患 者 肘 部,缓 缓 用 力 向 健 侧 牵 拉,停 0.5min。⑦将患肢旋后,肘部屈曲,手背于身后,术者 一 手推 住 患 肩,一 手 牵 提 患 手,逐 渐 提 高,并 于 高 点 停 0.5min。⑧术者站于 患 侧,一 手 扶 住 肩 部,一 手 捏 拿 住 患 肢 手 腕 部 ,以 肩 关 节 为 中 心 ,做 大 范 围 的 旋 转 动 作 ,正 旋、反旋,约2min。⑨术者 双 手 合 握 患 肢 腕 部,拉 直 患
三元顺势排瘀泻血疗法刺络放血的作用机理
三元顺势排瘀保健养生疗法理论五、刺络放血的作用机理《内经》认为,刺血络法治病机制为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通过除恶血、通经脉、调血气,改变经络中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驱邪扶正刺络放血疗法可以祛除初客于人体皮毛之邪气,从而防止邪气导致正常的营卫血气运行乱。
《素问》:"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
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
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
"说的就是:病邪侵袭人体是有步骤的,应用刺络放血疗法通过祛除邪气,泻出其盛血,邪气随血而出,使邪气无所依,从而达到治疗邪气初犯人体的疾病。
《素问》中有:“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刺络放血令毒邪排出,使淤血出尽,新血生出,使身体经络脏腑之气血迅速生出,人体的营卫之气充足,进而化生出丰富的气血,渗灌濡养的脉络,营养周身四肢百骸毛皮筋骨,从而使人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这样就可以达到祛邪治病防病的效果。
2清热解毒刺络放血疗法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张景岳曰:“三棱针出血,以泄诸阳热气。
”《素问》中记载:“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虛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
”以上的记载都反映了刺络放血疗法可以治疗带有热邪性质的疾病,火热雍盛则成热毒,火降热清则毒邪可除,在刺血过程中,热邪随血排出体外,因此刺络放血疗法有非常强的清热解毒作用。
3通络止痛中医学中有"不通则痛"和"通则不痛"的说法,《灵枢·官针》中说:"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
"就是记载用锋针刺络放血通经活络,治疗长时间不愈的久病和痹阻不通等痹症。
三元顺势排瘀泻血文献整理浅述唐容川对瘀血证的认识及其对治疗中风病的指导意义
·医籍研析·唐宗海,字容川(1846~1897年),四川彭县人。
唐氏自幼思维敏捷,颖悟过人。
唐氏根据《内经》理论及前贤的认识,发皇古义,参乎古今,撰成了《血证论》一书。
笔者现就唐容川对瘀血证的认识以及其在中风病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报告如下。
1离经之血即为瘀血何为瘀血,唐容川曰“其离经而未吐出者,是为瘀血”(《血证论·吐血》)。
在《卷五·瘀血》中进一步阐述:“吐衄便漏,其血无不离经……世谓血块为瘀,清血非瘀,黑色为瘀,鲜血非瘀,此论不确。
盖血初离经,清血也,鲜血也,然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
唐氏提出了“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的重要病理机制。
指出片面以血的颜色、是否结块作为瘀血的诊断依据不正确。
临床上,虽是清血、鲜血,只要有瘀血的证候,同样应归为瘀血证,发展了历代医家对瘀血证的认识,对瘀血证的诊断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这与现代有关对瘀血的病理研究所论述是基本一致的。
现代医学认为“瘀血证是以现代病理学所谓的身体局部病态的血液循环异常;血管变性及至渗出性病变;血栓形成出血等”。
证明了唐容川所提出“离经之血”是瘀血证病理基础的正确性。
2瘀血证的治疗方法唐容川在《血证论》一书中,不仅对瘀血的病机诊断标准及临床表现作了详细论述,而且阐述了瘀血证的治疗。
2.1提出祛瘀为治血要法唐容川曰“凡有所瘀,莫不壅塞气道,阻滞生机……不可不急去之也。
且经隧之中,既有瘀血踞住,则新血不能安行无恙……故以祛瘀为治血要法”(《血证论·吐血》)。
唐氏强调祛瘀为治疗血证原则,并指出“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去瘀之故。
凡治血者,必先以去瘀为要”(《血证论·吐血》)。
这一论点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抢救急症、危重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如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心源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哮喘病急性发作、中风病等等,均用活血祛瘀,配合清热、养阴、化痰定喘、益气等药物进行治疗,而达到抢救患者医治患者效果。
【转载】中医大家胡希恕:祛瘀药用法+气滞血瘀?中医专家教你这样调理
【转载】中医大家胡希恕:祛瘀药用法+气滞血瘀?中医专家教你这样调理中医大家胡希恕:祛瘀药用法讲血瘀祛瘀的方剂中,起祛瘀作用的药不只是桃仁、牡丹皮,水蛭、虻虫也是祛瘀药。
当归、川芎、生地黄等等,这些补血的药也全是祛瘀药。
你看当归芍药散,“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为什么提妇人呢?因为妇人容易有瘀血。
我们常说的那些补血药,除了起强壮作用,主要就是祛瘀,《神农本草经》上就有记载。
例如生地黄,《神农本草经》解作“逐血痹”,血痹是什么?就是瘀血,所以它是起强壮作用的祛瘀药。
而且药有寒热之别,生地黄不但强壮祛瘀,而且性寒解热,后世说它祛血分热,也算对的,它主要还是祛瘀。
在临床上遇到有瘀血的病人,不虚,你不要用强壮药,陈旧性的瘀血就用水蛭、虻虫、?虫这一类的药,一般的瘀血就用桃仁、牡丹皮这一类的药,也得看病人的证候了。
要是虚,有血瘀证,你用攻破的法子不行啊,就得用强壮性的祛瘀药,有热用生地黄、牡丹皮这一类的药,有寒用当归、川芎这一类的药。
要是研究仲景对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我建议通读到这一篇(《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的时候,把它好好总结一下。
仲景书把血瘀证分散在了各篇章讲,像桃核承气汤证、抵当汤证、抵当丸证、大黄?虫丸证、桂枝茯苓丸证、大黄牡丹皮汤证、当归芍药散证、温经汤证等等全是。
分析一下,哪个是补血的温性强壮祛瘀药,哪个是解热的寒性强壮祛瘀药,把它们分出门类来。
研究东西就是这样的,要自己动手,听我讲课当然不能说没点儿意义,但不如自己动手有利。
这些祛瘀药都在《金匮要略》《伤寒论》里面,再找些后世家的东西也可以啊,你们自己动手,把祛瘀药集中了研究,我保证比王清任研究那个血证还要好。
我在组方上举两个例子:《金匮要略》中治吐血的柏叶汤,孙思邈在其中加阿胶,很有道理,他为什么不加生地黄?柏叶、干姜、艾叶都是温性药,为证虽然不到阴证,但是有虚寒,这里可以搁强壮性止血药阿胶,不能搁生地黄。
[重点]三元顺势排瘀泻血疗法与气血理论
三元顺势排瘀保健养生疗法理论二、排瘀疗法与气血理论1.气中医认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是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动力。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一是来源于父母生殖之精,即构成人体胚胎发育原始物质的先天之精;二是来源于从后天吸入的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和存于自然界的清气。
气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又是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之所在,从而起到维系生命进程的作用。
人体之气的生理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⑴推动作用: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它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均起着推动和激发其运动的作用。
此外,人体的整个水液代谢过程,也都要依赖于气的推动而完成。
如果气有所虚衰或气的推动、激发作用减弱,则均能影响及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或使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减退,或使血和津液的生成不足或运行迟缓,从而引起血虚、血液运行不利和水液停滞等病理变化。
⑵温煦作用:所谓温煦,是说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
故《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
”人体的体温相对恒定,主要靠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和调节;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也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机体内的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也要依靠气的温煦,才能维持正常的循环运行。
故又有“血得温而行,得寒而凝”等说法。
如果气的温煦作用失常,则不仅可出现畏寒喜热、四肢不温、体温下降、血和津液运行迟缓等虚寒之象;还可因某些原因,引起气聚而不散,气郁而化热,从而出现恶热喜冷、发热等实热之象。
故《素问·刺志论》说:“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
”⑶防御作用:机体的防御系统是非常复杂的,虽然包括了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多方面的综合作用,但毫无异议,气在防御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气的防御作用,主要体现于护卫全身的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 3969 / j. issn. 1003-8914. 2012. 06. 013 文章编号: 1003-8914( 2012) -06-1089-03
经方大 师 胡 希 恕 先 生,以 擅 用 经 方,疗 效 卓 著 著 称,对经方理论有着独特的见解,本文拟从分析验案入 手,以方 证 的 角 度,探 析 胡 希 恕 先 生 辨 治 瘀 血 证 的 特点。 1 验案分析
·1090·
光明中医 2012 年 6 月第 27 卷第 6 期 CJGMCM June 2012. Vol 27. 6
年 4 月 6 日初诊。去年 7 月确诊为慢性肝炎,经服中 西药治疗效不明显。现仍肝脾肿大,两胁痛闷,左侧尤 甚,倦怠乏力,四 肢 皮 肤 甲 错 色 紫 暗 黑,二 便 如 常,苔 白,舌有瘀斑,脉弦细。证属虚劳挟瘀,治以缓中补虚。 活血 祛 瘀,予 四 逆 散 合 桂 枝 茯 苓 丸 加 减,兼 服 大 黄 虫丸。
102 毫米汞柱。继加减服用,11 个月自感无不适,血压 为 128 /85 毫米汞柱。
分析: 子宫手术后腹痛、大便色黑不畅,为瘀血之 象; 脉沉、苔白润为内有水饮; 头晕、心悸为气挟饮上冲 所致; 脉细为血虚。根据胡希恕先生经验,虚性的瘀血 证或血虚有饮,用当归芍药散[2],现代临床也认为,当 归芍药散具有活血祛瘀,健脾渗湿之效[3]; 本案气上 冲较明显,故合用桂枝茯苓丸。 2 瘀血证辨治特点 2. 1 瘀血证的辨别 胡希恕先生非常注重方证,曾言 “方证是辨 证 的 尖 端 ”,对 每 个 方 剂 的 用 方 证 据,都 有 严格的要求,尤其善于抓主证,而对于瘀血的辨别,从 医案分析,多从以下方面入手。 2. 1. 1 病史方面 有手术史、心脑血管病病史、肝炎 病史、女性闭经、久病不愈等。 2. 1. 2 症状方面 疼痛固定不移、大便色黑、皮肤瘀 斑、肌肤甲错、肝脾肿大、月经色黑有块、健忘、发狂如 狂、嗜食等。 2. 1. 3 舌象 舌质多紫暗或有瘀斑。 2. 1. 4 脉象 医案以弦脉多见,并非瘀血的指征,胡 希恕先生的脉诊,多用于指导八纲辨证,对瘀血的辨别 意义不大。
光明中医 2012 年 6 月第 27 卷第 6 期 CJGMCM June 2012. Vol 27. 6
·1091·
主药,对神志异常或气上冲明显的瘀血证,病程短的多 用含桂枝的祛瘀剂,如调味承气汤、桂枝茯苓丸等,病 程长的顽血,一般的降气祛瘀剂则力有不足,需用祛瘀 力强的虫类药,如抵挡汤等。 2. 2. 3 剂型多变化,临证看体质 胡希恕先生辨治瘀 血证,非常重视体质因素。瘀血之证,虽以活血化瘀为 主要方法,但需结合体质灵活运用。病程短、体质好的 可攻,选用桃核承气汤、抵挡汤、大黄牡丹皮汤、下瘀血 汤等; 病程长、体质弱的需缓图,改以丸剂,如抵当丸、
病人身有紫斑、少腹痛、舌紫,说明少腹部瘀血明 显; 便干、烦躁、苔黄、脉沉弦为阳明内热的征象。郁热 与积血相合于里,诸证符合抵挡汤方证的要求。选择 与大柴胡汤合方,则因有脉弦、便干、苔黄等少阳阳明 征象。药后络中瘀血排入肠道,继而排出体外,热也随 之而泻,故而病愈。
验案 4[1] 武某,男性,24 岁,病历号 13980,1961
验案 3[1] 李某,男性,17 岁。在颐和园游泳时发 现下腿有紫癜点点,继之腹疼、腹泻,紫斑延及遍身,入 道济医院,予 止 血 针、止 疼 针,人 渐 消 瘦,以 至 骨 瘦 如 柴,但仍残存紫斑,大便干结,予蓖麻油,下大量血便, 而腹痛止,人亦渐胖。出院后半年紫癜又复发,又入道 济医院,再 用 蓖 麻 油 则 毫 无 效 果,无 奈 接 回 家 拖 延 时 日,后请胡老诊治,查身有紫斑,少腹疼、便干、烦躁、苔 黄舌紫、脉沉弦等,认为是瘀血阻络,证属抵当汤合大 柴胡汤证。
以上指征,只是提示医者,病人有瘀血的可能,具 体的辨证需要综合分析,四诊合参。 2. 2 瘀血证的治疗 2. 2. 1 化瘀有规律,多合柴胡方 胡希恕先生用经 方,主张先定病位,分出表里与半表半里,再定病性分 六经,最后定方证。柴胡证的病位在半表半里,从解剖 部位来讲,指“胸腹两大腔间,为诸多脏器所在之地。” 而瘀血证也多存在于脏器之中,从而更多的表现为柴 胡证,所以 瘀 血 证 与 柴 胡 证 并 存,化 瘀 方 与 柴 胡 方 并 用,是非常普遍的。比如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 心脑血管病,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阑尾 炎、胆囊炎、胰腺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 疗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大便偏干者,四逆散合当归芍药 散治疗慢性肝炎、慢性阑尾炎大便偏稀者等,都是胡希 恕先生治疗瘀血证常用的合方。 2. 2. 2 重视气上冲,喜用桂枝剂 胡希恕先生认为, 病邪在表,机 体 可 以 通 过 发 汗 等 方 式,在 体 表 祛 除 病 邪; 病邪在里,机体可以通过排出大便或呕吐等方式, 在胃肠道祛除病邪; 病邪在半表半里,则出路较少,容 易郁而化热,容易出现气上冲。若脏器瘀血,瘀恶之气 上冲头脑,清窍被扰,极易出现心烦、头晕,甚则如狂、 发狂。符合《素问·调经论》“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 而喜忘。”的病理。胡希恕先生认为,桂枝为降气冲的
朱文元主任医师辨治胃病十法举验
张 媛1 朱 萌2
关键词: 老中医经验; 胃病; 朱文元医案
doi: 10. 3969 / j. issn. 1003-8914. 2012. 06. 014
文章编号: 1003-8914( 2012) -06-1091-02
光明中医 2012 年 6 月第 27 卷第 6 期 CJGMCM June 2012. Vol 27. 6
·1089·
胡希恕治疗瘀血证验案分析及辨治特点探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王成果
摘要: 胡希恕先生善于从方证的角度辨治瘀血证,从病史、症状、体征入手,抓主证,治疗多合用柴胡剂,重视气上冲,并结合病 人的体质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单位: 山东省茌平县中医医院( 茌平 252100)
发,据证改服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调理 3 个月 诸证已,月经来潮。
分析: 初潮后近 1 年未再来潮,说明或为虚或为瘀 滞; 胸闷、口苦、脉弦为柴胡证,柴胡证见厌食、右上腹 痛、大便干,则为大柴胡汤证; “抽搐、昏厥、时伴呼吸 急迫、大声喧喊”等“如狂”的表现,为瘀恶之气上犯头 脑所致,加之大便干结,有气上冲的症状,符合桃核承 气汤方证,故 取 大 柴 胡 汤 与 桃 核 承 气 汤 合 方,方 证 相 应,效如桴鼓。
柴胡 12g,白 芍 12g,枳 实 10g,炙 甘 草 6g,桂 枝 10g,茯 苓 12g,牡 丹 皮 10g,桃 仁 l0g,茵 陈 15g,丹 参 20g,王不留行 10g。
大黄 虫丸每早一丸。 结果: 上药加减服用约 3 个月,6 月 28 日来诊,胁 痛已,肌肤甲错消失,继用丸药调理巩固。 分析: 肝脾肿大,四肢皮肤甲错色紫暗黑、舌有瘀 斑,为瘀血之象; 慢性肝炎倦怠乏力、脉细为虚极之象。 虚极有瘀、肌肤甲错,为大黄 虫丸方证。两胁痛闷、 脉弦、二便如常可用四逆散; 瘀血体虚不耐攻下,可用 桂枝茯苓丸。三方合用,疗效显著。 验案 5[1] 陈 某,女 性,50 岁,病 历 号 192067, 1966 年 3 月 2 日初诊。一年来头晕心悸,气上冲胸闷 或胸痛,时汗出,常失眠; 服用安眠药,常身疲倦怠,心 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苔黄,脉弦迟。证属久有痰 瘀阻滞,治 以 化 痰 祛 瘀,予 桂 枝 茯 苓 丸 合 大 柴 胡 汤 加减。 桂枝 10g,桃 仁 10g,茯 苓 15g,牡 丹 皮 10g,白 芍 10g,柴胡 12g,姜半夏 10g,黄芩 10g,生姜 10g,枳 实 10g,大枣 4 枚,大黄 6g,生石膏 45g,炙甘草 6g。 结果: 3 月 20 日来诊,上药服 3 剂后诸症均减,睡 眠好转,胸痛也好转,上方加赤芍 10g,继服,今自感无 不适,以前不敢走路,现走路如常人。 分析: 患者有头晕、心悸、气上冲胸等气上冲的症 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脉迟为内有瘀血的征象; 胡希 恕先生认为,瘀 血 证 有 气 上 冲,不 宜 桃 核 承 气 汤 攻 下 者,大 多 宜 桂 枝 茯 苓 丸。 胸 闷 胸 痛、脉 弦、苔 黄、时 汗 出,为少阳 阳 明 合 病,故 取 大 柴 胡 汤 减 大 黄 量 加 生 石 膏。大柴胡汤与桂枝茯苓丸合用,为胡希恕先生治疗 心血管病的经验用法,临证验之,颇多效验。 验案 6[1] 刘某,女性,50 岁,病历号 14938,1965 年 10 月 27 日初诊。47 岁时行子宫摘除手术,术后时 腹胀汗出,或腹痛,屡经中西医治疗未愈。近感头晕、 心悸、失眠明显,大便色黑不畅,全身不适,血压 200 / 110 毫米汞柱,苔白润,脉沉细。证属瘀血内阻,痰饮 上犯,拟以活血祛瘀饮,予当归芍药散加减。 白芍 24g,当归 10g,川芎 10g,茯苓 30g,泽泻 5g, 白术 10g,桂枝 12g,桃仁 10g,牡丹皮 10g。 结果: 上药服 5 剂,诸症均减,血压亦下降为 180 /
水蛭 6g,虻虫 6g,桃仁 6g,大黄 10g,柴胡 12g,生 姜 10g,姜半夏 12g,枳壳 10g,白芍 10g,黄芩 10g,大枣 4 枚。
结果: 上药服 1 剂,泄下大便及黑血数升,腹疼止, 紫斑随之好转。身体健康,追访 10 年未见复发。
分析: 从病史来看,用蓖麻油后,下大量血便而使 病情减轻,但蓖麻油仅能润肠通便,并无活血祛瘀的作 用,只是将肠道中的积血随大便排出,对络中的瘀血并 无作用,只能取一时之效。二次发作后,因肠道中并无 积血,所以再用蓖麻油毫无效果。
验案 1[1] 杨某,女性,30 岁。时在北京解放前 夕,因久病卧床不起,家中一贫如洗,邻人怜之,请义诊 之。望其骨瘦如柴,面色灰黑,少腹硬满而痛,大便一 周未行,舌紫 暗,苔 黄 褐、脉 沉 弦,知 其 为 干 血 停 聚 少 腹,治当急下其瘀血,予下瘀血汤加味。
大黄 15g,桃仁 10g, 虫 6g,麝香少许。 结果: 因其家境贫寒,麝香只找来一点,令其用纱 布包裹,汤药 煎 成,把 布 包 在 汤 中 一 蘸,仍 留 下 次 用。 服一剂,大便泻下黑紫粪便及黑水一大盆,继服血腑逐 瘀汤加减、桂枝茯苓丸加减,一月后面色变白变胖,如 换一人。 分析: 骨瘦如柴、面色灰黑、舌紫暗为久有瘀血之 象,少腹硬满而痛为干血停聚于少腹不去,舌苔黄、大 便干结、脉沉弦为内有热结。综合分析,病人在瘀血征 象的基础上,又有少腹痛、硬满、大便干结,无发狂如狂 及气上冲的 表 现,符 合 下 瘀 血 汤 的 方 证 要 求,方 证 相 应,疗效显著,多年沉疴,霍然而愈。 验案 2[1] 段 某,女 性,14 岁,病 历 号 173651。 1965 年 10 月 4 日初诊。于 1964 年 3 月月经初潮,但 后来未再来潮。今年 4 月 23 日突发四肢抽搐、昏厥, 近来发作频繁。每发作前厌食,右上腹痛、胸闷,当有 气自腹向上冲时即发抽搐及昏厥,时伴呼吸急迫、大声 喧喊,口苦便干,苔白腻,脉弦细。证属瘀血阻滞、郁久 化热,治以祛瘀清热,予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 柴胡 12g,白芍 10g,枳实 10g,生姜 10g,大枣 4 枚, 姜半夏 12g,大黄 6g,桃仁 10g,桂枝 10g,炙甘草 6g,黄 芩 10g,芒硝 10g( 分冲) 。 结果: 上药服 3 剂,右上腹痛、胸闷未作,抽搐也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