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 山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3、帮助学生了解古诗中有关重阳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1)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深刻情感,理解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对亲人的牵挂。

(2)让学生对重阳节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中,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4、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一个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那就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介绍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

古人在这一天会思念远方的亲人。

2、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和节奏。

3、理解诗意(1)讲解诗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指重阳节,“忆”是思念的意思,“山东”指华山以东,诗人的家乡。

(2)逐句讲解诗句意思“独在异乡为异客”:“异乡”指他乡,“异客”指在他乡生活的客人。

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独自在他乡漂泊,是一个外地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指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

每到过节的时候,诗人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知”是远远地知道。

诗人远远地想到兄弟们都在登高。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三首古诗的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情感。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的能力,增强语感。

4.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作者的情感。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简要介绍诗人李白、杜牧、王维及其代表作。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三位诗人的了解。

2.学习《望庐山瀑布》老师带领学生朗读并理解诗句。

学生讨论:诗句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学习《山行》学生自主朗读并理解诗句。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是哪句?为什么?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

4.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自主朗读并理解诗句。

学生讨论: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作者是如何抒发这些情感的?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作者的情感。

5.课堂小结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6.课后作业学生选择一首最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家长监督并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作者的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开展“我和古诗有个约会”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古诗的故事。

3.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从中汲取灵感,抒发自己的情感,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难点补充:1.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教学过程补充:老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呢?学生1:我觉得像是一条瀑布从很高的山上直冲下来,好像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

《望庐山瀑布》《山行》 教案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山行》 教案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山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和《山行》。

(2)理解并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杜甫和李白的相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掌握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领悟自然之美,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2)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3)掌握两首诗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诗歌意境的深入领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人背景、诗歌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互动法:分组讨论、朗读、对比分析。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读两首诗,了解诗人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两首诗,了解诗人背景,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庐山瀑布和山行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

(2)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和李白的相关背景。

2. 学习《望庐山瀑布》:(1)学生自读,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

(2)教师讲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主题思想。

(3)分组讨论,对比两首诗的艺术特色。

3. 学习《山行》:(1)学生自读,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

(2)教师讲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主题思想。

(3)分组讨论,对比两首诗的艺术特色。

4. 朗读和背诵:(1)学生集体朗读两首诗。

(2)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背诵两首诗。

5. 课堂小结:(1)总结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画一画,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2)预习下节课内容。

《望庐山瀑布》《山行》 教案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山行》 教案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山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和《山行》。

(2)理解并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分析其意境和表达方式。

(3)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诗歌描写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增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和《山行》。

(2)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分析其意境和表达方式。

(3)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意境的深入体会。

(3)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望庐山瀑布》和《山行》的内容,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两首诗,了解诗的基本内容。

3. 教学资源:相关图片、音乐、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提问:“你们听说过庐山瀑布吗?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3)引入《望庐山瀑布》这首诗。

2.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望庐山瀑布》。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感悟瀑布的壮美。

3. 深入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文内容。

(2)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表达方式。

(3)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

4. 对比分析(1)引导学生回顾《山行》的内容。

(2)对比两首诗的异同,分析其表达手法。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范文3篇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范文3篇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范文3篇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也要继续努力啊。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会“庐”、“川”2个生字,会解释“生”、“疑”这2个词;能说出“日照香炉生紫烟”和“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会背诵、默写古诗。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出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导语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

尤其是在唐代,古代文化出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写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

2.试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试读古诗,用笔划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庐(l),庐字是半包围结构,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即:在门户的户的上面加上广,生字所带的新词是庐山,庐山,在江西省北部,是游览胜地,著名风景区。

川(chu1n),川是翘舌音,用三拼连读的方法读准字音(ch—u—1n→chu1n)声调标在a上;用数笔画或书空的方法记字形,字义是水道、河流的意思。

《望庐山瀑布》《山行》 教案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山行》 教案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山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和《山行》这两首古诗。

理解并掌握两首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并比较两首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望庐山瀑布》和《山行》两首古诗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理解两首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两首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望庐山瀑布》和《山行》的作者背景、诗歌背景进行介绍。

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3. 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庐山瀑布和山行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庐山瀑布和山行的了解和经历。

2. 讲授:教师对《望庐山瀑布》和《山行》的作者背景、诗歌背景进行介绍。

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4. 朗读和背诵: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感受。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创作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创作练习: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教案_0.doc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教案_0.doc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由三年级学过的《夜宿山寺》引入新课,板书题目《望庐山瀑布》,提出学习任务,讨论学习步骤和方法。

2、读诗,要求学生用各种方法读熟,为理解打下基础。

3、理解。

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找不懂的地方,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如:香炉、生、紫烟、挂前川、九天。

4、说说诗的大意。

先同桌互说,再汇报说。

5、背诵。

试背。

汇报背诵结果。

二学习《山行》。

1、导入新课。

2、试读古诗。

自由轻声读、指名轮读、分小组齐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3.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讨论,解决重、难点词句。

学生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各组之间互相提问解答。

粗通诗意。

试着把每行诗的意思说一说,先自由试说,再指名说。

4.练习背诵《山行》。

三、指导感情朗读。

1.展开想像。

你看到诗中如画的景色,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2.再读这两首诗。

各小组,小组成员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美,读得最陶醉,读得最有滋味。

3.比较阅读。

看看这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四板书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自学与合作学习。

1.按读、思、背的顺序和方法,先尝试自学。

2.小组合作学习。

五、交流与检查。

1.各小组派代表朗读古诗。

2.各小组互相提问,教师适当提问,理解重点、难点词句。

3.各小组派代表说说诗句的意思。

4.各小组可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背诵汇报。

六、朗诵、画画。

1.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配乐朗诵。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3,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色,用笔画下来。

七、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默写《望庐山瀑布》《山行》。

附:板书设计望庐山瀑布祖国大好河山山行愉悦、快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念家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并背诵古诗。

2、默写《望庐山瀑布》、《山行》。

二、过程与方法:在预习的基础上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默写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3)文化背景了解:掌握重阳节的习俗,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例:介绍王维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明白诗人为何在重阳节写下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
2.教学难点
(1)诗句的深层含义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诗句背后的深层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分析。
-例:诗句“异乡为异客”,学生需理解“异乡”与“异客”的内涵,体会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助。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分享环节,我觉得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们学会从众多信息中提炼出关键点,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课程结束后,我也收到了一些学生的反馈,他们表示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景。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关注诗歌本身,还应该适当增加一些文学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介绍。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思考和改进。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通过提问让学生们思考想念家人的时刻,这个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课堂氛围很活跃。但在引导学生们进入诗歌主题时,我可能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可以结合时事,让学生了解重阳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
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2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三个生字。

2.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望庐山瀑布》、《山行》。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山行》,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祖国的教育。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个案设计4.根据注释自学,读诗句,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个案设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远远看见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板书:产生。

5.反馈: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不理解?6.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想象意境。

(1)诗句中描写的是哪儿的景象?从哪儿看出的?读题。

(出示庐山瀑布插图)(2)作者来到庐山,望见庐山的瀑布,被庐山瀑布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著名诗句。

作者在哪儿看庐山瀑布?你从哪看出的?(“望”即远看,“遥”即远。

)(3)作者在远处遥望庐山瀑布,看到了什么景象呢?你从哪句诗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读诗句,理解句意,想象意境。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其意境。

可以不按诗句的顺序来谈,谈一句,指导读一句。

遇有曾经提出问题的地方,注意反馈提问的学生。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个案设计(1)可以说说诗中描写的意境。

(2)可以有语气地朗读或背诵。

(3)可以把诗中描写的内容用彩笔画出来。

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远远看见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板书:产生。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教案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教案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

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仍然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词呢?这节课,我们钻研就来学习一首陆游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明确:远看。

“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欧美国家著名的风景区。

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庐山的景致。

(2)这首诗是谁上写的呢?明确:李白。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表现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东坡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听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

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之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溪谷的山岭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含义。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全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

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中同。

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

多美啊!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明确:“升”仅仅是向下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产生”的意思。

它活生生地写出了香炉上用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犹如仙幻一般的景象。

所以“生”这个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望庐山瀑布》《山行》 教案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山行》 教案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山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和《山行》。

(2)理解并掌握两首诗的意境和主题,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描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想象,感受诗歌中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诗歌,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望庐山瀑布》和《山行》两首诗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两首诗的意境和主题,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描述。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望庐山瀑布》和《山行》的图片、诗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参考资料:有关《望庐山瀑布》和《山行》的解析和评论文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望庐山瀑布》和《山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望庐山瀑布》和《山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鼓励学生背诵两首诗,加强语言感受和记忆能力。

3. 诗文解析:(1)分析《望庐山瀑布》的意象和意境,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

(2)解读《山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两首诗的意境和主题。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欣赏与评价:(1)引导学生欣赏《望庐山瀑布》和《山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2)鼓励学生评价两首诗的优缺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望庐山瀑布》或《山行》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1. 教师需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

2. 思考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3. 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课方案教课方案21.古诗三首教课要点:理解诗句,感觉文字之美;经过诗文中所描绘的风景,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求:1.使学生认识古诗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领会诗的境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课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课目标:1.掌握第一首古诗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领会诗的境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课流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掌握。

1.今日我们学习第21 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望庐山瀑布》,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赞叹庐山瀑布的诗。

2.报告沟通采集到的对于李白、庐山风景区、瀑布的资料。

3.学生解题。

4. 看图听读古诗,想象瀑布的情形,找出能表现诗人察看点的词。

(“遥”字)二:读诗歌,初步感知。

1.自由初读诗歌,掌握生字“庐”“川”的音、形、义。

2.自由再读诗歌,看看诗中写了那些光景?3.看图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内容。

三:披文入境,领悟全诗。

1.师范读第一句,学生试着画节奏。

2.齐读诗歌,感觉古诗的韵律、节奏之美。

3.释词解句。

4.学生自由频频朗读古诗,想象瀑布倾注而下的澎湃气概,领会诗的境界和感情。

5.鼓舞学生怀疑问难。

四:抓住“银河”,激发想象。

1.瀑布与银河有什么关系?诗人为何要写银河?2.听读,想象瀑布像银河同样从高空飞驰而下的情形,感觉大自然之巧妙。

3.指导朗诵全诗。

4.背诵全诗。

五:作业: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教课目标:1. 经过理解《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领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抓住要点词语,认识诗歌内容,领会思想感情,培育自学自悟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光景特色描绘的方法,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教课流程:一:导入《山行》这首诗。

二:教课方法基本同上。

注意以下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坐爱晚红于二月花三:读、背诵古诗。

《望庐山瀑布》《山行》 教案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山行》 教案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山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和《山行》。

(2)理解并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分析其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追求美好未来的决心。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2. 理解并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分析其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文意境的感悟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背景、内容、意境等。

2. 互动法:提问、讨论,促进学生思考。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文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及诗歌创作特点,激发学生对《望庐山瀑布》的兴趣。

2. 教学《望庐山瀑布》:(1)让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讲解诗文背景,分析诗歌主题。

(3)解析诗中的意象,如“银河落九天”、“青天泻长河”等。

(4)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3. 教学《山行》:(1)让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讲解诗文背景,分析诗歌主题。

(3)解析诗中的意象,如“霜叶红于二月花”、“白云生处有人家”等。

(4)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闲适生活,向往美好未来。

4. 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朗读两首诗,鼓励学生积极背诵。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6.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两首诗。

(2)写一篇关于两首诗的意境和主题的感受。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庐山瀑布和山行的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景象,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

2.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将《望庐山瀑布》和《山行》与其他诗歌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古诗。

2.培养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

4.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欣赏古诗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2.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有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古诗和诗人呢?(二)学习《望庐山瀑布》1.诗人简介: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诗歌解析:逐句解析诗歌,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阅读欣赏: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中的意境。

4.背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三)学习《山行》1.诗人简介:介绍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诗歌解析:逐句解析诗歌,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阅读欣赏: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中的意境。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诗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四)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诗人简介: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诗歌解析:逐句解析诗歌,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阅读欣赏: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中的意境。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诗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2.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1.背诵《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古诗。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4.课后如何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古诗,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重难点补充:(二)学习《望庐山瀑布》难点解析:解释“挂前川”和“飞流直下”的意象,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瀑布的壮观。

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doc

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doc

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查找资料、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乡之情,了解节日习俗。

3.激发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乡之情,了解节日习俗。

难点:激发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下面进入本节课专项训练时间,请大家一分钟速记诗句。

【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两位同学背诵流利,“记忆小达人”目标达成!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请我们的首席学官闪亮登场!(二)学习活动一:首席学官环节两位首席学官仪态大方,思维敏捷,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掌声表示感谢。

通过刚才两位学官的检查,我发现大家能够把诗读出节奏感。

其实啊,学古诗不仅要读出节奏,更要读出韵律。

接下来,我们跟随中央广播电台播音指导学读古诗。

播放视频(方明版约33秒)点拨:怎么样,行家一出手,韵律自然来?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吧。

(学生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在学习其他古诗时,大家可以试着用一用。

(三)学习活动二:品诗句,悟情感一品“题目”过渡语:下面让我们先从题目入手,初步感知这首诗。

(1)九月九日是中国哪个传统节日呢?对,是重阳节。

(2)“山东”诗指哪里呢?没错,指的是华山以东,并不是我们的山东省。

以上我们向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借助注释了解了题目中的信息。

(3)你能发现全诗是围绕题目中的哪个字写的呢?对,一个“忆”字统领全诗,“忆”是想念、思念的意思。

通过品读诗的题目,我们就知道了节日、人物、情感,谁来用完整的一句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理解并掌握“佳节”“登高”“茱萸”等生词。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作者王维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4. 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联想生活实际,增强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3. 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对古诗韵律美的感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并表达出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学生能够体会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增强对家庭和友情的珍视。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介绍- 介绍作者王维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 讲解重阳节的习俗和意义。

诗歌解析-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境。

- 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讨论节日对个人和家庭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并感受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难点1. 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2. 学生对古典文学表达方式的掌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诗歌内容和插图。

- 诗歌文本,用于学生朗读和默写。

- 彩色卡片或小道具,用于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重阳节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节日的兴趣。

2. 讲述王维的生平,引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学习。

新课学习1.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2. 教师带领学生解析诗歌,讲解生词和难句。

3. 分组讨论,深入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情感体验1. 学生分享自己过节的经历,联系诗歌中的情感。

2. 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诗中的情景。

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演。

《望庐山瀑布》《山行》 教案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山行》 教案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山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和《山行》。

(2)理解并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分析其意境和表达方式。

(3)学会欣赏古诗中的自然美和诗人情感的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两首诗的内涵。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感受诗人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2)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分析其意境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古诗意境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古诗的环境。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播放庐山瀑布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和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感受其韵律美。

(2)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诗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默写两首诗。

(2)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展示。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诗。

2. 深入阅读两首诗,分析其表达技巧和意境。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赏析。

4.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合作探讨的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尤其是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部分。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词义和内容特点。

2.能够模仿《古诗三首》的语言风格,写出自己的作品。

3.通过学习与创作,加深对乡情、友情的认识和体验,培养感恩之心。

二、教学内容1.课文《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课外阅读:赵建炎《忆江南》。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古诗三首》的词义和内容特点。

2.难点:模仿《古诗三首》的语言风格,写出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发学生注意,设计引导问句。

如:大家喜欢写什么样的文章?如果我们能够像诗人一样,用简练而精美的文字,表达我们深沉的情感,不是很有意思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其文采的重要性,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35分钟)1.教师出示课文《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先自己阅读。

2.教师以分段式讲解方式,对每一段内容逐一进行解读,并解释生词和成语。

3.教师提问,让学生自行思考、回答问题,例如:杜甫怀念兄弟的情感有哪些表现?山东兄弟给杜甫带来了哪些美好记忆?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三首》的文学特点:以正常人的经历来表达非凡的精神境界;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明快。

5.阅读学生自己的写作,导师为他们提供指导和促进助于他们不断地改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练习(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古诗三首》的语言风格,写出自己的作品,要求5-7行,要求不同学生自己创作,不允许抄袭。

(四)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外阅读《忆江南》,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的互动性较弱,存在教师主导过度、学生听讲比较被动的情况,教学效果欠佳。

下一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小组活动、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山行》 教案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山行》 教案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山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和《山行》这两首古诗。

(2)理解并掌握两首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诗句的意义。

(3)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牧的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好,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体会诗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培养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掌握古诗中的生僻字和词语的意义。

(2)理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望庐山瀑布》和《山行》两首古诗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PPT或教学图片,展示庐山瀑布和山行的景象。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诗人李白和杜牧的背景。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庐山瀑布和山行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庐山瀑布和山行有什么了解和印象?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2)学生跟读,并尝试背诵。

3. 词语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古诗中的生僻字和关键词语。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查找词语的含义,并与同学分享。

4. 内容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画面,理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2)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5. 情感体会(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情感体验。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古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的感受和想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

默写三首古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

“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

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

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

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明确: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解释字义,理解句意。

“遥看”:远远看去,这个词与题目哪个字有关系?(与题目中“望”字照应)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

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

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②指导朗读。

(3)“飞流直下三千尺”。

①解释字意,理解诗意。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直下”:直下来。

“三千”:不是一个确数,形容瀑布很长。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从陡峭的山上笔直地飞快地流下来,足足有三千多尺长。

②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三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夸张地说出瀑布很长,气势很大。

③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行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理解词语,体会诗意。

疑:是怀疑。

银河:也称天河,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

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银河。

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层,也就是天的极高处。

这瀑布真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下来了。

在这句诗里,“落”和“挂”一样用得精巧。

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无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人间。

②指导朗读。

③反复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进而背诵全诗。

(三)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
1.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瀑布的?
明确: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
2.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

3.你读了这首诗有何感受?
祖国山水壮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四)布置作业
1.辨字组词
2.解释词义
遗:
直下:
3.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望庐山瀑布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1)《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

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

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

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学生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深究古诗意思。

(1)《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2)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明确;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6.指导朗读。

(三)小结
(四)背诵这两首诗
(五)板书设计山行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近景:枫林晚,霜叶红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两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二)学习古诗
(1)“忆”,回忆,想念。

(2)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

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才十七岁。

他多才多艺,还是著名画家,且擅长书法,又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2.朗读诗歌,思考:诗人笔下写了哪些内容?
3.学生轻声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相互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点拨。

5.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三)理解诗人的感情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四)布置作业
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