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教案第一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3)查阅资料了解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4)初步了解物质、元素、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及区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求甚解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建立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教学难点】物质、元素、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及区别。
【教学流程】一、设疑自探1.激情导入:缺钙了吃什么?出示图片(播放)。
其实元素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出示图片)那么:什么是元素?与物质间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构成物质奥秘课题3 元素,板书课题:课题3元素(1)。
2.学生设疑:下面请大家依据图片和生活中接触的物质围绕课题大胆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
(每提出一个问题小组记5分,重复问题不计分。
)⑴什么是元素?⑵化学变化前后元素是否改变?⑶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⑷构成物质的微粒与元素什么关系?依据本节学习目标,我把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细化补充成下面几个问题:3、出示自探提示⑴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什么?共有几种?举例说明什么是元素?⑵结合图示思考P59下方的讨论题?⑶结合P60图示和资料卡片了解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⑷请结合图3-18谈谈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和微观构成的关系与区别。
⑸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什么有关?认真自学课本59-60页内容完成以上自探提示。
(约8分钟 )二、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展示要求:(1)口头展示的同学要求声音洪亮,语言简洁明了;(1)书面展示的同学书写要规范、认真,思路清晰,排版整齐;(3)非展示同学结合展示认真倾听,迅速记录,做好点评准备,及时提问和补充观点。
元素教案初中化学
元素教案初中化学
目标:了解元素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元素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教学难点:元素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周期表,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
2. 提出问题:什么是元素?元素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二、学习
1. 告诉学生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元素的种类很多,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等。
2. 介绍元素的分类方法:按化学性质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按原子序数可以在周期表中找到元素的位置。
三、练习
1. 给学生展示一些元素的图片,让他们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
2. 让学生查找一些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并做简单的报告。
四、总结
1. 综合学生的学习和练习,让学生总结元素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2. 强调元素在化学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认识到元素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五、作业
1. 要求学生继续学习元素的性质和用途,认真完成作业。
2. 提醒学生观察身边的物质,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拓展
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拓展知识面。
2.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反馈:
1. 教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解答,及时纠正错误认识。
以上是元素教学的一个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3元素(第1课时)教案
813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3元素(第1课时)教案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元素(第1课时) 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②知道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③了解物质、元素与微粒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石”固态非金属非金属元素: “气”气态非金属“氵”液态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如:氦(He )、氖(Ne)、氩(Ar)、氪(Kr)、氙Xe 等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并回答。
【总结】在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由多至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
②生物体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分别是:氧、碳、氢③空气中含量由多到少的元素顺序:氮、氧【提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归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元素 组 成 物质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构成 原子 构 成 分子 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原子 总【讲解】从微观的角度,物质由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从宏观讲,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和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板书设计课题3元素一、元素1、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①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②元素和原子的对比2、元素的分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3、元素的分布4、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元素教案初中
元素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识别常见的元素及其符号。
3. 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元素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 常见元素的识别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元素符号的记忆和书写。
2.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试剂、显微镜等。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金属、矿物、食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元素吗?元素是什么?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介绍元素的基本性质: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讲解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通常用元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如氢元素表示为H,氧元素表示为O。
三、元素的应用(10分钟)1. 讲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元素广泛存在于地壳、生物体内等。
2. 举例说明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铁元素在制造钢铁、铜元素在制作电线等。
四、实验室实践(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试剂,识别其中的元素。
2. 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元素的化学反应。
五、总结与复习(10分钟)1. 复习元素的概念、符号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2. 提问学生:你们学会了哪些元素?它们的应用是什么?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元素的概念、符号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2. 观察身边的物质,识别其中的元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组成,引入元素的概念。
通过讲解元素的基本性质、符号表示方法以及应用,使学生掌握元素的基本知识。
实验室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质,识别其中的元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元素周期律》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4、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和迁移类比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实验仪器、有关药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引入](出示门捷列夫挂像),介绍门捷列夫是俄国伟大的科学家。
门捷列夫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学生回答]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教师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律[教师引导]如何理解"律"、"周期"的含义?[学生讨论]略。
(可以从"星期"、"年"、"四季"等方面认识。
)[教师小结]律就是规律,是关于元素的规律;所谓周期,首先意味着周而复始的重现。
其次,严格说来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符合哲学上的观点:螺旋式上升。
望大家在这两节内容的学习中仔细体会。
我们现在明白了:元素周期律就是揭露元素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元素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周期性变化。
[教师小结]请同学阅读课本130页表5—5中原子序数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栏。
其中原子序数指的是人们按核电荷数给元素编的号。
阅读后请同学从这样几个角度分析,同时完成表5—6。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学生活动]略。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周期性变化[教师引导]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我们已经清楚了,请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推测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情况,还是按照刚才我们提出的三个方面讨论。
[学生活动]略。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精选12篇)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重点、难点: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2、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规律和相关信息。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其本质区别是什么?2、什么是原子相对质量?情景导入:讲授新课:一、元素(板书)讲解: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
又如:二氧化碳分子里的氧原子与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8,称为氧元素。
提问:二氧化碳是由几种元素组成?(四氧化三铁、氯酸钾呢?)小结:1、元素概念:见课文第71页(板书)讲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物质二千多万种,这千千万万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讲解:根据我国文字的形象化,讲解这一百余种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小结:金属元素:如:Na、Mg、Al、Zn、Fe、……2、元素非金属元素:如:C、Si、S、P、Cl、N、……(板书)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Ar……阅读:课本第71页图4-4,找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
3、元素的读法、写法(板书)讲解:利用板书讲解元素名称(我国命名、国内通用)、元素符号(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区别,如Fe。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第一章:元素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2. 学会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了解元素的分组和周期律。
3. 能够运用元素的概念和性质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元素的性质: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等。
3. 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元素的分组和周期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元素的概念和性质。
2. 使用图表和实例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和元素的必要性。
2. 讲解元素的概念:解释元素的概念,强调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3. 介绍元素的性质:举例说明不同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 学习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介绍元素的分组和周期律。
5. 应用练习: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元素的概念和性质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五、作业与评估1. 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元素周期表,并简要描述元素的性质。
2. 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元素的原子结构与电子排布一、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原子的组成和电子排布。
2. 学会使用电子层模型和轨道模型描述原子的结构。
3. 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内容1. 原子结构:学习原子的组成,了解原子核和电子层的概念。
2. 电子排布:学习电子的排布规律,掌握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3. 元素的化学性质:通过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解释元素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模型演示法,通过展示电子层模型和轨道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原子结构。
2. 使用实例和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元素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元素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初中化学元素说课教案
初中化学元素说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化学元素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性质;
3. 能够应用元素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 化学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元素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学内容安排:
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质的图像,引发学生对元素的好奇和疑问;
2. 知识讲解:介绍化学元素的概念、种类和特点,以及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性质;
3.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元素在反应中的作用;
4. 学生讨论:让学生讨论一些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他们的见解;
5. 小结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元素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2. 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小组中探讨元素的性质及其应用,促进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化学元素周期表、实验试剂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讨论、问题练习和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思考和实践,提高对元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元素第一课一等奖教案
元素第一课一等奖教案第 1 篇知识目标: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分析: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
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化学用语的教学: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
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氧气→氧分子→氧原子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
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
这时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元素的概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第一课时) 教案
课题2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语,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对比分析法、互动学习法等。
学法对比观察法、查阅资料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等。
教学模式:探究式。
教学过程课前3分钟演讲: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展示]播放补钙、补锌广告以及三鹿奶粉事件资料。
师:刚才提到的钙、锌、氮,指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元素。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遨游奇妙的元素王国吧![板书]课题2 元素元素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师:我们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我们周围存在着千千万万种物质。
这些物质中你最熟悉的物质有哪些?学生回答后,以学生熟知的O2、H2O、CO2为例进行分析。
[提问引导]这些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什么原子?[学生回答]氧原子。
[评价反思]说的很对。
这些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那么这些氧原子是同一类原子吗?原子的种类是由什么决定的?[讨论交流]原子的种类是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的。
质子数相同就属于同类原子。
[课件展示]粒子名称共同含有的原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氧分子(O2)氧原子8水分子(H2O)氧原子8二氧化碳分子(CO2)氧原子8师:这些分子中的氧原子都是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因此是同类原子。
化学上把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如质子数为8的一类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
)[课件展示]一组氢原子的动画。
初中化学上册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能够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元素的分类。
三、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和定义;2. 元素的性质;3. 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4. 元素的分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是什么,引出元素的概念;2. 讲解元素的定义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3. 讲解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表示元素及其质量;4.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讨论各类元素的共同特点;5. 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分类进行讨论和补充,加深对元素分类的理解;6.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的相关概念和分类;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教学展示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的结构和性质;2. 利用实验展示元素的某些性质,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3. 利用互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教学中进行随堂测评,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2. 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元素的理解和分类能力;3. 不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2.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性进行下节课教学设计;3.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主要内容包括:原子序数和周期性的概念;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等几个部分。
并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基础理论知识范畴,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
在教材安排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对学过的碱金属‘卤素等主族元素作了规律性的总结,也为即将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后元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知识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才真正打开了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元素及其性质的科学大门。
3教材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情感目标:热爱、理解对规律探讨的科学家(二)能力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观点教育:量变引起质变。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三)德育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二。
教学方法:1方法: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初中《元素》教案
初中《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分布。
2. 让学生掌握元素的表示方法,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3.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作用,能够利用周期表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
4.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及基本属性2. 元素的表示方法3.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分布4.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作用5. 利用周期表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的概念、表示方法、周期表的组成和作用。
2. 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利用和相关的计算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元素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像和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元素周期表打印稿3. 相关教学案例和问题4. 笔记本和笔,供学生记录学习内容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从而引出元素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元素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分布。
3. 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了解其组成和作用,并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分析。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元素的概念和周期表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了解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拓展1.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初中元素化学教案
初中元素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掌握元素的分类方法和周期表的结构;3. 了解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结构。
教学重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的结构;3. 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结构。
教学难点:1. 解释元素的分类方法和周期表的结构;2. 掌握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结构。
教具准备:1. 电子层模型图;2. 周期表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介绍元素是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无法分解为其他物质的物质,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二、讲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0分钟)1. 介绍元素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概念;2. 展示电子层模型图,讲解元素的原子结构。
三、讲解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的结构(15分钟)1. 介绍元素的分类方法,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2. 讲解周期表的结构,包括主族元素、副族元素和周期数的概念。
四、练习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结构(15分钟)1. 讲解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2. 练习学生对几种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结构进行填写。
五、小结与评价(5分钟)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检查学生对元素化学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一份关于元素分类和周期表的小结,复习今天学习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元素的分类方法和周期表的结构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元素化学知识的综合性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元素的教案初中
元素的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能够识别和记忆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3.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元素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元素符号的记忆;2.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元素模型、元素卡片、周期表海报等;2. 教学用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元素;2. 学生分享对元素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元素的概念。
二、探究元素的基本性质(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不同元素的物理性质;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元素的基本性质。
三、学习元素符号和名称(15分钟)1. 教师展示元素卡片,引导学生记忆元素符号和名称;2. 学生分组游戏,加深对元素符号和名称的记忆;3. 教师抽取学生回答,检查记忆效果。
四、学习元素周期表(15分钟)1. 教师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周期表的排列规律;2. 学生自主探究周期表中的特点,如周期性、族别等;3. 教师举例讲解周期表的应用,如查找元素、判断化合物类型等。
五、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元素模型进行组合,形成化合物;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绘制元素周期表,标注常见元素的位置;2. 拓展阅读:了解元素发现的历史,学习相关科学家的故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学习元素符号和名称、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元素的概念及其在物质世界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化学元素的概念元素在物质世界中的作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在日常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和物质组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构成。
1.4.2 讲解介绍化学元素的概念,解释元素在物质世界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一些重要的化学元素及其应用。
1.4.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在日常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1.4.4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和作用。
1.5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化学元素的应用的例子,并进行简要介绍。
第二章:元素周期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排列规律。
练习法:引导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分析和应用。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产生兴趣。
2.4.2 讲解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解释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分析和应用。
2.4.3 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分析和应用的练习。
2.4.4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2.5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分析一些化学反应或物质组成,并进行简要介绍。
第三章:元素的基本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列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的基本性质进行元素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元素的基本性质元素基本性质的排列规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元素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列规律。
初中化学元素优秀教案教案
初中化学元素优秀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主要性质。
2. 了解元素的分类、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3. 能够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重点】1.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主要性质。
2. 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结构。
【教学难点】1. 掌握元素的符号和主要性质。
2. 理解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周期表、常见元素样品、小黑板或投影仪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化学元素的概念,让学生讨论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展示周期表,让学生观察元素的符号和排列方式,引导学生猜测周期表的结构。
二、学习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性质(15分钟)1. 讲解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主要性质,如氢、氧、氮、碳等。
2. 帮助学生理解元素的性质对其分类和比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
三、学习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结构(20分钟)1. 讲解元素的分类方法,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等。
2. 分析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让学生自主探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意义。
四、小结与展示(10分钟)1. 综合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元素的名称、符号和性质。
2. 展示学生对周期表的理解和运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教学反馈】1.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并提出改进意见。
【课后作业】1. 复习元素的名称、符号和性质。
2. 思考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方法,并尝试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1. 教学中需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元素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含量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教学过程
板书
课题2 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二、元素符号
1.书写:一大二小
2.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
宏观
意义有时表示一种物质
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周期: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7个周期
族:每一纵行叫做一族。
16族(7、8、9三纵行为一族)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