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9课 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教案 北师大版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4、经济作物种植方面 经济作物种植有了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 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5、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具体措施的作用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 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盛世滋生图
盛世滋生图
盛世滋生图 《盛世滋生图》卷,亦名《姑苏繁华图》卷,原系清宫珍品,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作者徐扬,字云亭,苏州 人,家居穿珠巷,监生出身,曾为吴县候选主簿。清代乾隆十六年 (1751年)高宗乾隆第一次南巡,徐扬与吴县篁村人张宗苍各自进 献画册,由此二人取入画院供奉。乾隆十八年(1753年)钦赐徐扬 举人,官至内阁中书。清宫珍藏书画名著《石渠宝笈》,刊录徐扬 的作品35件,《盛世滋生图》是其中主要一卷,完成于乾隆二十四 年(1759年)。全图钤有鉴赏或收藏之章凡17方,从“乾隆御览之 宝,等钤印剖析可知,乾隆对此图卷十分赞赏,其中”太上皇帝之 宝“便可佐证乾隆禅位于其子仁宗嘉庆之后,仍依依留恋并浏览这 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期, 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制瓷技术达到登峰造极 的水平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具体表现: 一、商业网的形成 形成概况: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 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区 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二、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产生 1、形成状况 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 县城的规模还大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商帮作用 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五、归纳总结 商业的发展具体表现: ①全国商业网的形成 ②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产生:汉口 ③商业都市的出现: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 ④商帮形成:晋商与徽商的形成
第19课《明清经济繁荣与清前期盛世辉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统治者认识 到恢复和发 展农业生产 ,是“国之 大计”,在 位皇帝重视 农业生产, 大力推行垦 荒面积 耕地面积不 断扩大,兴 修水利,改 进种植技术 ,改良新品 种,经济作 物的种植有 较大发展
手工业 的发展
原因 手工业和 商业的发 展
丝织业、棉织业等许 多手工业都有很大发 展,出现了比较成熟 的手工工场,其中有 些颇具规模 形成了由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区域 性市场和全国性市 场组成的商业网, 形成了大的商帮, 如晋商、徽商
商业的 发展
表现
农业生 产的恢 复和发 展
清朝前 期社会 经济的 发展
人口的 增长
原因
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 经济的措施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 了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 三分之一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天然植 被和原始森林破坏,水土流 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 人口造成的社会压力,影响 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概况
Hale Waihona Puke 有利于社会的 稳定和繁荣, 对手工业和城 镇商品经济的 发展期起到促 进作用,为清 朝前期的强盛 奠定了基础
问题 影响
退 出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19课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课件3北师大
这种生产关系出现的前提是什么?
(2()2“)雇资佣本与主被雇义佣性的质生的产生关系产”关实系质。上是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3()3材)料机二户中:“机早户期”的、资“本机家工。”分机别工指:什早么期?的雇佣工人。 (4()4材)料机三工中靠“得出业卖则自生己,的失业劳则动死力”为说生明了,什生么活?特别贫困。
科技进步与制度变革 明清时期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甘薯,原产美洲大陆。 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 (哥伦布)。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玉米,原产美洲大陆 。最初传入欧洲(哥 伦布)。 16世纪传入我国。
马铃薯,原产南美洲。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将 其当作观赏植物。
资本主义萌芽
机户(早期的资本家)
雇被 雇
佣佣
出资开设
机房(早期的雇佣工人)
探究 新生产关系的萌发
二
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后,仅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方、 行业稀疏的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材料二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材料三 苏州城里有几千个没有固定工作的机工,每天清晨聚集在 一些桥头巷口等待雇佣。每座桥还有介绍工作的经纪人。机工工作 请回条答件:差,工作时间长。他们一天没活干,就得挨饿,过着“得业则
手工业
青花海水行龙瓷扁瓶
明朝青花盘
景德镇的青花瓷
清人作《盛世滋生图》(局部) 描绘了清朝中期苏州的繁华
苏州的码头和市场
晋商,指山西商人集团,我 国著名商帮,明代时借助北 方边镇贸易而崛起,至清代 已是足迹遍天下,经营行业 数十种,其中以食盐、茶叶 和金融业为主。
【精选】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19课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课件2
思路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步骤。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首先思考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然后在思考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进行解 答。听课时关键应该弄清楚老师讲解问题的思路。
三、听问题。
对于自己预习中不懂的内容,上课时要重点把握。在听讲中要特别注意老师和课本中是怎么解释的。如果老师在讲课中一带而过,并没有详细解答, 大家要及时地把它们记下来,下课再向老师请教。
——颉尊三:《山西票庄之构造》, 见《晋商研究早期论集》
新因素
商帮
人口流动性增大 投资权、经营权两权分离
晋商徒工的职业规矩
黎明即起,侍奉掌柜;五壶四把(茶壶、酒壶、水烟 壶、喷壶、夜壶和条帚、掸子、毛巾、抹布),终日伴 随;一丝不苟,谨小慎微;顾客上门,礼貌相待;不分 童叟,不看衣服;察言观色,唯恐得罪;精于业务,体 会出精资髓者;为算银盘股口,出力者为身股。 诀,必须熟练—……—每(岁清终)了徐,珂经: 《得清考稗验类;钞最》所,担农心商,类铺 盖之卷;一旦学成,身股入柜;己有奔 头,双亲得慰。
——《雍正朱批谕旨》第47册
新因素
商帮
人口流动性增大
投资权、经营权两权分离
股份制
契约
手工工场 商雇人佣地劳位动提升
观念变化
中国古代社会最后一个盛世 康乾盛世
1684年
1799年
1644年 1661年 清军 康熙帝 入关 即位
1722年 1735年 雍正帝 乾隆帝 即位 即位
1796年 嘉庆帝 即位
优等生经验谈:听课时应注意学习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同学们如果理解了老师的思路和过程,那么后面的结论自然就出现了,学习起来才能够举 一反三,事半功倍。
2019/8/4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1)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 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 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 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 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如江宁(今江苏南京)著名的 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 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 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 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 织工超过50000人。
三.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 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 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 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 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 济的持续发展。
知识拓展
康熙时期国库充盈
清初,统治者注重发展农业和工商业, 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的财政收入 逐年增加。康熙时期,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 约3000万两白银,最高的年份达到4736万两 。财政收入增多,国力大为增强,为国家的 安定提供了财政上的保证。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商业的发展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 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 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 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 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盛 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 象;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 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的都会。
《姑苏繁华图》(局部)
三.人口的增长
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 多。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 造成人口锐减。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 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 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 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 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 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 1∕3。
最新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9课 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教案
第19课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学习目标(1)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新生产关系的萌发、康乾盛世等内容的学习,了解明清经济的繁盛的过程。
(2)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
学习重点通过清朝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等政策的学习,了解国家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难点通过文字狱的学习,了解封建专制的残酷性。
通过列举鸦片的危害,了解殖民主义的罪恶。
教学过程课前复习1、明初谁七次下西洋?(郑和)首航带了多少人去?(27800人)远航以前的朝代有这样的规模吗?没有。
.这说明朝是否强盛?(强盛)2、清朝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什么政策?闭关政策。
虽是闭关中国是否有产品卖出去?有。
这说明清朝的手工业发不发达?发达。
课前导入以上都说明了明清的综合国力比起历代皇朝明显提高。
在世界范围内仍属头等强国。
但从乾隆之后的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中国从一个头等强国变成一个受侮挨打的国家。
这其中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将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首先请同学们看第一框题,思考明清经济的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进入新课:一、科技进步与制度变革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是推进经济繁盛的动力。
(1)《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两部科技著作。
(2)双季稻推广,明代引进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在全国普遍种植。
(3)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二、新生产关系的萌发近代化是指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板书)封建社会是以什么业为主?(农业)封建社会之后产资本主义社会,那么它又是以什么业为主?(工业)。
近代化就是指农业向工业过渡的阶段。
明清时期近代化萌发的那些方面呢?课本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社会方面、观念方面、思想方面)请学生回答问题。
农业: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变化。
原来从事农业的人中已有一部分不务农了。
有的做佣人,有的在官府做事,有的从事工商业和服务业。
都说明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变化。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19课 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19课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北师大版巩固辅导一第1题【单选题】清代前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指( )A、严格限制对外交易B、封闭关口,严守疆域C、不许外国人来华D、禁止中国对外交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 )A、帝国的繁盛B、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C、近代的曙光D、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美国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这样写道:“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
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
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这反映了清政府( )A、与外国断绝往来B、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C、闭关锁国D、重视民族团结【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右图描述了哪朝何地的商业繁荣景象?( )A、明中后期北京B、清代初期北京C、明代初期南京D、清代中期南京【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 )A、文景之治B、康乾盛世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8世纪英王派使者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
乾隆皇帝回复:“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反映出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闭关锁国B、重农抑商C、对外开放D、休养生息【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祖父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引进新品种解决粮食紧张问题②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与机工③商业发达,商帮形成,重商抑农④18 ,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冰山一角。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9课 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教案 北师大版(1)(2021年整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教案北师大版(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教案北师大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教案北师大版(1)的全部内容。
《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明清时期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表现;掌握清朝前期对明代引进的高产作物的推广等史实。
2.掌握明朝中后期新的生产关系萌芽的原因、表现、性质和作用。
理解明朝中后期以来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方面变化的联系。
3.知道康乾盛世的概念,掌握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及表现.培养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明清经济的发展,认识到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新生产关系的萌发。
教学难点: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谜语:谜语一:一物生的真奇怪,腰里长出胡子来,拔掉胡子剥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谜语二:摘下红缨帽,脱下千层袄,金珠手拉手,来把柱子抱。
提问:上述谜语的谜底是一种植物,你知道谜底吗?该植物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同时期还有哪些高产作物传入中国?(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科技进步与制度变革1.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科技进步、农作物推广的表现.探究二:新生产关系的萌发师生共同探讨:1.材料一明朝中期以后,仅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方、行业稀疏的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材料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精选】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19课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课件3
优等生经验谈:听课时应注意学习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同学们如果理解了老师的思路和过程,那么后面的结论自然就出现了,学习起来才能够举 一反三,事半功倍。
2019/8/4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6
谢谢欣赏!
2019/8/4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7
科技进步与制度变革 明清时期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甘薯,原产美洲大陆。 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 (哥伦布)。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玉米,原产美洲大陆 。最初传入欧洲(哥 伦布)。 16世纪传入我国。
马铃薯,原产南美洲。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将 其当作观赏植物。
资本主义萌芽
机户(早期的资本家)
雇被 雇
佣佣
出资开设
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
出力劳动
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
探究 新生产关系的萌发
二
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后,仅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方、 行业稀疏的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材料二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材料三 苏州城里有几千个没有固定工作的机工,每天清晨聚集在 一些桥头巷口等待雇佣。每座桥还有介绍工作的经纪人。机工工作 请回条答件:差,工作时间长。他们一天没活干,就得挨饿,过着“得业则
自主归纳 合作交流
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推进了经济的 繁盛,明清经济繁盛的具体表现有 哪些?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19课 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名师精编学
A.农业生产的发展B.手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D.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7、康熙帝在清军进入台湾后,设置台湾府。这一举动()
①加强了台湾同大陆的联系②有利于巩固东南海防③加快了台湾地区开发的步伐④清除了荷兰的殖民势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
(1)材料中所说的“康乾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康熙帝的哪些功绩可以“等同于唐太宗”?
(3)如何理解材料中“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
师生
随笔
自我反思:
8、阅读下列材料:
提到康熙帝,现行的历史教材及有关传记、评论乃至文学作品几乎交口称誉,将他等同于唐太宗、汉文帝。然而,从“康乾盛世”到订立屈辱的《南京条约》,不过相隔45年,这个质量互变也未免太快太突然了,历史的必然性与逻辑何在?后人在总结时大都将其归咎于嘉庆、道光两朝。可是,落后要有个过程,只从嘉庆、道光两朝很难找到滑坡的真正原因。通过对照近三四百年中外历史,笔者发现,误区出在后世对康熙的评价太高,忽略了康熙时代的世界大背景,孤立与静止地看待当时的中国,无意中沿袭了旧史家对康熙的颂扬。实际上,中国之落伍恰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
第19课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
学科
历史
班级
主备教师
学生姓名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
课题
第19课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19课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教学设计北师
第19课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明清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康乾盛世等基础知识;2.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过程与方法:1.结合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康乾盛世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清经济发展,康乾盛世。
难点: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谜语:谜语一:一物生的真奇怪,腰里长出胡子来,拔掉胡子剥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
谜语二:摘下红缨帽,脱下千层袄,金珠手拉手,来把柱子抱。
提问:上述谜语的谜底是一种植物,你知道谜底吗?该植物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同时期还有哪些高产作物传入中国?二、学习新课:(一)科技进步与制度变革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是推进经济繁盛的动力。
1.科技进步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P95—96内容。
(多媒体出示)(1)原因:明清时期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2)表现:①明末《》、《》两部科技著作基本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清前期在江南一带大面积推广,、、等高产作物也在全国范围普遍种植。
(3)影响:明清的革新与推广,导致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产粮大幅提高,对减轻人口增长压力、增强起到了积极作用。
学生分组展示自学成果。
2. 制度变革指名朗读P96第一段小字内容了解明清两代制度的变革及作用。
师生共同归纳:制度变革的内容:(1)明中后期把赋税、徭役、杂税合而为一,计亩征银。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19课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名师课件3
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__乾__盛__世__”。 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十分兴盛,对西方贸易形成巨大__顺__差____。
这一时期商业也很发达,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 __商__帮______。
(1(生)1,依)失据明业材朝则料死中一”说期的出以贫“后困雇;生佣活江与。被南雇地佣区的;生商产关品系经”济出的现发的时展期。和地区?
这种生产关系出现的前提是什么?
(2()2“)雇资佣本与主被雇义佣性的质生的产生关系产”关实系质。上是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3()3材)料机二户中:“机早户期”的、资“本机家工。”分机别工指:什早么期?的雇佣工人。 (4()4材)料机三工中靠“得出业卖则自生己,的失业劳则动死力”为说生明了,什生么活?特别贫困。
手工业
青花海水行龙瓷扁瓶
明朝青花盘
景德镇的青花瓷
清人作《盛世滋生图》(局部) 描绘了清朝中期苏州的繁华
苏州的码头和市场
晋商,指山西商人集团,我 国著名商帮,明代时借助北 方边镇贸易而崛起,至清代 已是足迹遍天下,经营行业 数十种,其中以食盐、茶叶 和金融业为主。
“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
科技进步与制度变革 明清时期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甘薯,原产美洲大陆。 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 (哥伦布)。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玉米,原产美洲大陆 。最初传入欧洲(哥 伦布)。 16世纪传入我国。
马铃薯,原产南美洲。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将 其当作观赏植物。
资本主义萌芽
自主归纳 合作交流
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推进了经济的 繁盛,明清经济繁盛的具体表现有 哪些?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 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700—1820年间”,是清朝哪些皇帝在位期间,这一时期 被称为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说出这一时期的具体表现。 (3)后来日渐衰落,中国成为帝国主义任意宰割的对象,你认为出现这种 情况的原因有哪些? (1)康熙、雍正和乾隆;“康乾盛世”。
对外贸易方面:大量出口,形成巨大的贸易顺差,
世界市场一半白银流入中国
商业方面:安徽、山西出现商帮,农村地区发展成工商业 市镇,大城市工商业更加繁荣
科技进步与 制度变革
新生产关系萌发
农业手工业繁荣
康乾盛世
商品经济发展和市镇兴盛
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00—1820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 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欧洲同期仅从23.3%提高到26.6%,中 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材料二 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年),南京城绸、绒各类织机多 达三万台左右,至道光年间(1821—1850年),城内仅缎机就达三万台以 上,纱、绸、绒、绫织机不在此数。此类手工业基本是以个体家庭或小 作坊为主,它的发展又推动着城市商业走向繁荣
(2)①农业:粮食高产、农产品丰富。②手工业:民间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 导地位。 ③对外贸易: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 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④商业方面: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 雄厚,形成商帮;农村地区发展工商业市镇;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 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6个。 (3)统治者不重视科技发展;重农抑商,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闭关 锁国等。
经济方面:雇佣劳动方式、合伙集资、照股均分
思想方面:读书入仕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商人地位升高; 出现了抨击君主专制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明清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康乾盛世等基础知识;
2.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康乾盛世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清经济发展,康乾盛世。
难点: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知道学生齐读P95导语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学习新课:
(一)科技进步与制度变革
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是推进经济繁盛的动力。
1.科技进步
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P95—96内容。
(多媒体出示)
(1)原因:明清时期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2)表现:①明末《》、《》两部科技著作基本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清前期在江南一带大面积推广,、、等高产作物也在全国范围普遍种植。
(3)影响:明清的革新与推广,导致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产粮大幅提高,对减轻人口增长压力、增强起到了积极作用。
学生分组展示自学成果。
2. 制度变革
指名朗读P96第一段小字内容了解明清两代制度的变革及作用。
师生共同归纳:
制度变革的内容:(1)明中后期把赋税、徭役、杂税合而为一,计亩征银。
(2)清前期按单一的田亩征收赋税,取消人头税。
制度变革的作用: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刺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有力地推动社会经济全面高涨。
过渡:中国历史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明中叶以后的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出现了新生产关系的萌芽。
(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催生出新生产关系萌芽。
那么封建社会是以什么生产关系为主?
学生回答明确:农业。
明清时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发,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发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学生回答明确:出现了雇佣劳动方式。
小组讨论:为什么会出现雇佣劳动方式?雇佣劳动方式产生了什么影响?
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原因: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白银广泛使用、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消弱。
影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教师小结: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发说明了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从农业向工业演进的趋向。
(三)康乾盛世
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
学生回答明确:康乾盛世
教师指出:这个是盛世是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为什么说这一时期是一个盛世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商业),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答案。
农业: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粮食高产,农产品丰富。
手工业:民间私营工商业占据了主导地位;粮食加工、制瓷、采矿、冶铁、造船超过前代;
对外贸易: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
白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
(教师解释顺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贸易的出口值超过进口值。
)
商业:形成商帮、农村变成市镇和市镇的发展。
(教师解释商帮,是某一地域某一产业的商人为了对付市场竞争而组成的商人组织。
)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中国就有六个。
教师小结:1700―18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法国的启蒙学者伏尔泰对当时的中国给予了极高的称赞:“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
三、课堂总结
明清时期,大量高产农作物的引种、手工业技艺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商业也因此而空前繁荣,出现了大的商业城市和商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