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教学设计1(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1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3)思考:怎样判断小车动能大小?怎样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
实验1: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
实验2: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
小结: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有关。
三、弹性势能
1、定义:叫做弹性势能。
2、探究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实验结论: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能对卡片,因此它具有能。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越大,形变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设想:
【本导学案的优点及建议】
【总结】
【随堂反馈】
1.唐诗中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前一句生动形象地表明黄河水存储着大量的能,后一句表明长江水具有大量的能。
2.以同样速度行驶的大卡车和小轿车,的动能大,所以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制车速是不同的,大卡车的最大行驶速度应比小轿车(填“大”或“小”)。
【教学重点】
(1)能量概念的建立;(2)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探究动能、重力一个物体是否具有能量?
2.影响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分别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
3.请参考书P32实验,制作一个跳卡,并带到课堂上比一比,看谁制作的跳卡跳得最高。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
5.甲、乙两个物体处在同一个水平面,甲的动能比乙的动能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大 B.甲的速度一定比乙大
C.甲做功的本领一定比乙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时,我国政府在第一时间紧急派出飞机为灾区空投救灾物资,从飞机上空投的救灾物资在下落过程中,逐渐减小的物理量是 ( )
四、重力势能
九年级物理上册《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 苏科版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江苏省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
二、动能为什么要向汽车发动机的水箱中加水?
引入课题
要知道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有关机械能和内能的知识
提出问题
1、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要限制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
2、小朋友滑滑梯时为什么会越来越快?
3、运动物体具有什么样的本领?
图片4:运动着的锤子能将钉子钉入木板中
图片5:运动着的子弹射穿鸡蛋
运动物体具有的共同的本领是都能够对另一物体做功,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设问:什么叫动能?
学生: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演示实验
1、风车
加大吹的风力,观察风车的转动情况有什么变化
1、玩具手枪
改变玩具手枪子弹的质量,观察射出的子弹推动泡沫块的距离有什么变化
设问: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
探究活动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观察与思考
让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
想一想:小车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相同吗?
看一看: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相同吗?
实验结果:速度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的距离较,小车对木块所做的功较,速度大的小车具有的动能较。
实验结论1: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它们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
(1)先去掉木块观察两小车的运动情况是否相同(2)放回木块,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释放小车实验结果:质量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的距离较,小车对木块所做的功较,质量大的小车具有的动能较。
实验结论2:物体的速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综合结论:运动物体的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物。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和生活中感受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这三种能量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难点:理解并应用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小球等)、生活实例图片。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以一个小球从高处滚下来的实验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球滚动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变化。
2. 探究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小球滚动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动能、势能、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实验,如小车滑坡实验、投掷物体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种能量的转化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动能、势能、机械能转化的例子,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难点:理解并应用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汽车运动、电梯上升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设计方式与活动目的:我选择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1苏科版
一、动能势能机械能(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机械能和机械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方法与过程:(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机械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3)体验用类比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2)通过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自己查找资料,培养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能量概念的建立;(2)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1)探究动能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2)探究重力势能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教法]自学、实验探究、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过程】一、导入:自然界的物体和能量是分不开的,那我们今天就来好好研究一下。
二、自学:(1)、江河里流动的水具有能。
如果在江河上修筑拦河坝,抬高坝内水位就能增大坝内水的能。
当这些水流下带动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能。
(2)、“跳高”是一项常见的体育运动,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都是先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助跑是为了()A.增大运动员的惯性B.增强运动员表演的观赏性C.增大运动员的动能D.避免运动员受伤(3)一游客在乘缆车匀速上山的过程中,他的动能______,机械能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互学互助: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利用动能和势能演示仪演示: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1 苏科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九年级物理上册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1 (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九年级物理上册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1 (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九年级物理上册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1 (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目标1.对能量概念的理解2.对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3.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教学重点1.能量的理解和能量与做功的关系2.决定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能量的理解和能量与做功的关系突破重难点主要策略通过教师的概念讲解和举例达到深入理解课前准备flv动画,课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要限制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2、人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为什么会越来越快?学生讨论,引出课题二、课堂教学(一)能量:(板书)1、能量定义: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2、能量与做功的关系:(1)能量是物体做功的本领;(2)做功多少可以衡量能量的改变;(3)有能量的物体可以做功,但是不一定做功,或正在做功。
(二)动能:1、动能定义:运动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它就有能量,这种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动能越大,对其他物体做的功就越多。
学生举例说明:锤子敲击钉子.2、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根据提示猜想:公路上对车辆行驶的速度有限制,且对不同的车辆行驶速度的限制不同。
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设计实验:实验应采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选用那些实验器材?通过观察什么现象而知道物体的动能大小?观察木块被推动距离的远近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说明小车对木块做功越多,即小车具有的动能越大。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教案 (1)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爱国精神;养成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及人相处\合作的习惯。
学习重点和难点:活动设计探究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因素的方案。
学习材料: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大小不同的钢球、小车、小木块、斜面、玩具枪、子弹、砝码、橡皮泥、装有沙子的盒子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流程:
情景引入——问题提出——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活动——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的定义及其守恒定律: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在封闭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4.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规律。
3. 能够运用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运动员百米冲刺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能量。
2. 概念讲解:介绍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4. 互动提问:让学生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概念: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转化规律: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在封闭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分析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答案: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2. 势能的定义和分类: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 机械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
2. 能够运用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模型。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课件或投影片,展示一个滑翔机在空中滑翔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滑翔机在空中滑翔时具有哪些能量。
2. 概念讲解:讲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并通过模型或动画形象地展示它们的变化。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一、动能1.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二、势能1. 定义: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2. 分类: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三、机械能1. 定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较好,但在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2.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3.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相互转化关系;•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材: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物体的运动具有哪些性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概念解释(10分钟)1.介绍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第三步:计算方法(15分钟)1.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计算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自己计算简单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第四步:机械能守恒定律(15分钟)1.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和意义。
2.通过示意图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第五步:示例分析(15分钟)1.分析一些常见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提供实例让学生分析其中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第六步:小结归纳(5分钟)归纳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相互转化关系,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扩展1.学生可通过参观实际场景,如游乐园、运动场等,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转化情况。
2.学生可设计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进一步加深对该定律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小组活动、示例分析和实验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理解情况,以及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小组活动,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相互转化关系。
同时,在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时,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等形式,增强了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1)教案 苏科版 教案
课题12.1动能势能机械能(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能2知道什么是动能,明确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进一步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尝试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物理现象和规律重点1动能的概念难点探究实验的设计2决定动能的因素教法及教具长木板(2条)、小车、砝码、大小木块四块、刻度尺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新课引入1.展示图片,提出:⑴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为什么要限速?⑵骑自行车从高处滑下时即使不蹬车,车的速度为什么越来越快?2.例举实例:⑴运动着的锤子能将钉子打入木板中;⑵运动着的飞机能将世贸大厦撞坍塌;⑶橡皮筋做的弹弓可以把纸做的子弹射的很远;⑷拦河坝上的水可以推动水轮机发电等。
3.分析它们的共性,得出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强调是“能够”,而不是“正在”或“已经”)二、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找出实例⑴⑵的共同特点,得出动能的概念:请学生回答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教学过程三、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1.安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先用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再在小车上放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2.总结实验结论:运动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四、典型例题:例1.关于“功和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的能量越大,它做的功一定越多B.一个物体没有做功,它就没有能量C.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它就具有能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例2.如图所示,让钢珠从斜面上自静止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相同木块,被撞得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现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回答以下问题:(1)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2)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________;(3)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4)下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慢步行走和一名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物体质量m/kg速度v/m·s-1动能E/J牛约600 约约75请学生先总结,再进行概括。
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1苏科版
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苏科版(new)
一、动能势能机械能〖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4)知道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方法与过程:(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2)体验用类比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2)通过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自己查找资料,培养自学的能力。
教学用具:斜面,力学小车,砝码,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课前准备〗复习已学知识: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1) ;(2)。
2、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动能.3、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4、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5、请你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物体的几个实例。
6、观察图片,回答问题:7、动手制作步骤:(1)如图所示,将一张卡片对折;(2) 用小剪刀在卡片的开口处对称地剪两个等长的缺口;(3) 将两根橡皮筋卡在卡片的缺口处.〖课堂学习〗新课引入:一、物体动能的探究问题1: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1)猜想与假设:。
(2)如何设计实验方案:(3)进行实验:(一)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1、让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运动着的子弹射穿鸡蛋,子弹对鸡蛋做功了吗?子弹具有能量吗?小贴士:想一想:如何控制小车运动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呢?。
运动着的锤子将钉子钉入木板中,锤子对钉子做功了吗?实验结果:速度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的距离较,小车对木块所做的功较,速度大的小车具有的动能较 .实验结论1: .(二)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2、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它们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
实验结果:质量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的距离较,小车对木块所做的功较,质量大的小车具有的动能较。
实验结论2:。
综合结论: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物体越大, 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苏科九年级版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教案:苏科九年级版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2. 能够分析实际情境中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计算;2. 教学重点: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抛掷物体,让学生感受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情境中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讲解。
六、板书设计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2. 列举一个实际情境,说明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过程;3. 计算一个物体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动能和势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机械能的守恒定律,探讨动能、势能、机械能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解析: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在上述教案中,提到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然而,这些概念和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在本次教学中,我选择的主题是“动能势能机械能”,旨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和感受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感受和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球、斜坡、木板、毛巾等。
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套件,包括小车、球、斜坡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和感受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例如,让幼儿观察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的过程,引导他们发现小车滑下来时具有动能,而当它停下来时,动能就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 讲解:简要讲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机械能是指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3. 实验: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例如,让幼儿观察球从不同高度落下时的速度和撞击力,引导他们发现球的高度越高,势能越大,撞击力也越大。
4. 讨论:让幼儿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引导幼儿发现,当物体的动能增加时,其势能减少,反之亦然。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2.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感受和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幼儿们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教学设计1(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究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具:斜面、小车、木块、卡片、沙子、小方凳、质量不同的木块三个、单摆、教学光盘学具:斜面、小车、木块卡片、沙子、小方凳、质量不同的木块三个、单摆
课时:2
课型: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
教学过程:
一、设问引入
投影图12-1、12-2动画,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要限制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运动员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为什么越来越快?
二、探究动能
1、投影出示图12-3、12-4
师: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我们就说物体具有能量,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动能。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P 31-32内容,三分钟后比谁能进行实验探究,并完成检测题。
⑴学生按图12-1进行探究
①检查桌上器材
②探究动能与速度大小关系
③探究动能与质量大小关系
⑵出示自学检测:1、什么叫动能?
2、回答P49观察与思考
指名回答1 (板书)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指名回答2(多人回答)归纳: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三、探究弹性势能
演示玩具小车上了发条后,放手运动,由演示导入弹性势能。
1.请同学们认真自学P32-33内容,同时按活动1
2.2进行探究,3分钟后能完成自学
检测题。
2、学生自学探究
(1)、什么叫弹性势能?
(2)、举例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指名回答1 (板书)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指名回答2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程度有关,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四、探究重力势能
师:在初二我们已经学过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那么同学们猜想一下,重力势能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
师:究竟哪些正确,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
1、请学生认真看“活动12.3”内容,二分钟后能利用桌上的器
材进行探究,并完成书上检测题
2、学生探究
⑴指名回答P34填空部分内容,重点说出探究方法
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五、探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师:在物理学中,我们将动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大量事实表明: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器材按活动12.4进行探究,认真观察现象,并完成书中练习.
1.学生探究
①指名学生回答P34提出问题
②引导学生分析图12-12有关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六、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进一步巩固了什么学习方法?
七、课堂作业:P54 1.2.3.
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