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治理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治理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b51414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f.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治理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的课程,其中治理理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治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治理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系统总结,它旨在指导社会主义社会的治理实践。
本文将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治理观点、马克思主义政权理论以及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治理观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社会治理是社会发展和实现共同利益的重要手段,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治理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强调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指导,倡导社会主义道德和文化建设。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通过党的领导来实现社会治理的原则,强调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权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权理论是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政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国家的组织形式,是一种特定社会阶级统治另一社会阶级的工具。
在马克思主义政权理论中,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治理的核心内容。
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联合专政,它通过国家机器的建设、运行和调整,实现对资产阶级的专政,保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三、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实践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社会进行组织和管理,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在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实践的关键在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色。
党的领导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坚持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实现社会主义治理总目标提供坚强领导和保障。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与政权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与政权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70c924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10.png)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与政权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政权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后,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刻剖析,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旨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关于社会主义与政权的关系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政治经济制度的一种形式,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根本改变。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阶级通过剥削无产阶级而获取利润,导致了贫富分化和阶级矛盾的不断加剧。
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关系,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通过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政权作为社会管理和调节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具有更加广泛和深远的意义,既包括国家政权,又包括广泛的社会权力机构。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政权要服务于人民大众,建立起全民所有制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权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社会主义建设作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过程,政权的建立和运作具有阶级性和政治性。
在革命时期,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然后在社会主义时期,政权要服务于广大劳动群众,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利益和社会稳定。
政权的实践中需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和政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同时还要防范和抵制各种形式的腐败和官僚主义,加强法治和民主建设,建立健全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总之,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与政权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方法。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胜利,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理想。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国家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国家](https://img.taocdn.com/s3/m/4c9e05f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b.png)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国家第一章国家一、国家的起源(一)马克思主义1.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
2.国家是阶级矛盾与冲突不可调和的产物。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导致社会阶级分化,从而导致国家的产生。
(二)社会分工论柏拉图的观点:国家起源于严格的社会分工。
(三)自然生成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国家起源于社团的自然发展。
人类的社会组织有三种形式:家庭、村坊和城邦,这些组织的产生都是自然的。
(四)宗教神权论国家源于神的意志,统治者的权力来自神授(阿奎那:人天生是政治和社会的动物。
)(五)暴力(掠夺)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是统治者掠夺和剥削统治者的工具。
(六)社会契约论:(详见书p44,45)二、国家的概念(一)阶级国家1.阶级国家:国家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没有超越阶级和超民族的国家。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合法地垄断暴力。
2.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二)强权国家1.指那些立基于政治现实主义,关注政治生存和统治效力的各种国家概念。
2.代表人物: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三)法律国家1.着眼于国家的法律权力,以及官员和法官对这一权力加以运用的方法问题的一派主张。
2.代表人物:柏拉图《法律篇》、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四)合法性国家1.合法性国家:关注国家行为所依据的原则以及其行为据此取得合法性的基本哲学问题,强调国家的公共服务职能。
2.代表人物: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三、国家的类型(一)纵向—历史分类法1.阶级划分法: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2.历史阶段分类法:传统国家(封建等级分封制度)、绝对主义国家(君主集权,区别于东方的封建君主专制)、民族国家;(安东尼·吉登斯)3.统治范畴分类法:国家一般被认为是等同于政治实体或政治共同体,这类实体或共同体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整个历史长河之中。
马克思主义对与政权的理论分析
![马克思主义对与政权的理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c2b7c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d.png)
马克思主义对与政权的理论分析马克思主义对政权的理论分析政权是指掌握国家权力并加以行使的机构或组织。
政权的性质和演变一直是政治理论的重要议题。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对政权的理论分析提供了独特而深刻的观点。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国家和革命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对政权的理论进行分析。
1. 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权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历史唯物主义,它认为社会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的运动。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政权的形成和变迁是阶级矛盾斗争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共产主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的阶段,在这些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政权的性质和特征也有所不同。
由于社会经济基础的演化和阶级矛盾的激化,政权的形成和变革是不可避免的。
2. 马克思主义对政权的阶级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权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阶级社会中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现代社会的主要阶级,两者之间的斗争贯穿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的政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代表着资本家的利益,通过法律、军队和官僚机构来维护和强化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而无产阶级的政权则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其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
3. 马克思主义对国家与政权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利益的反映和集中体现。
无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都存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是资产阶级的国家,它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通过法律、行政手段来维护和加强资本主义的统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无产阶级通过政权的掌握来实施对资产阶级的专政,建立起以广大劳动人民为基础的国家机构,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4.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与政权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夺取政权的根本手段。
第一讲国家政权系统
![第一讲国家政权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2e340d39c5da50e2524d7f8c.png)
B.帝国主义时期:19世纪末到现在 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国家发 展史上的最高和最后阶段。 特点:治理方法—由主要使用自由主义的方法转变为主要使用 国家干预的方法。 经济上—更多的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垄断组 织手中,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 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制开始破产,表现为资产阶级民 主走向反动。 国家制度—垄断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集中,表现为国家 行政权力越来越加强,议会权力日益被削弱。政府已由“守夜 人”变成“社会主宰者”,广泛地干预和控制社会各个领域。 对外关系—极力强化国家的对外职能,加强掠夺殖民地 和半殖民地的能力。某些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采取法西斯专政 (二战的德日意)。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 动中瓦解,一批民族主义国家成立。
“一切关于普选、全民意志、选民平等的言论 完全是骗人的鬼话,因为在剥削者和被剥削 者之间,在资本、财产的占有者和现代雇佣 奴隶之间,不可能有什么平等。”(《列宁 选集》第23卷)
(3)资本主义国家的演变: 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 a.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初级阶段或上升阶段。 b.资产阶级采用“自由主义”的统治方法: 经济:实行“私人自治”、自由竞争的原则; 政治:要求自由、平等。提出“人生下来就是自 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自由平等是 资产阶级革命初期政治要求的核心。 国家制度:三权分立的代议制度→选举制度、政 党制度(资产阶级民主的主要支柱) c.国家暴力机器得到强化,无产阶级革命遭到资产阶 级国家机器的镇压。 d.资本主义国家是以保障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 权利为目的,以自由主义方法作为主要统治手段的资 产阶级共同事务管理委员会。
庸俗进化论,把国家庸俗地等同为生物体, 以生物体规律取代社会及国家的发展规律, 要求各类型的人们相互合作,各司其职,以 掩盖国家的阶级本质。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c3219be69dc5022aaea00d3.png)
三、国家的消亡: 无专门从事管理的特殊集团
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理论的要点:
1、国家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是从来 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它随着阶级的 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 2、国家不同于氏族组织的特征是按地 区划分管辖的居民和设置公共权力。
三、国家的消亡: 无专门从事管理的特殊集团
二、国家的本质职能:维持社会秩序 三、国家的消亡:无专门从事管理的特殊集团
一、国家的起源: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一)非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说
1、自然生成论。 2、君权神授论。 3、社会契约论。 4、暴力征服论。
自然生成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生成 源于人类拥有过共同生活的合群的 天性。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共同体, 是从家庭、村落自然发展起来的; 人类最先结合成家庭,又由家庭联 合成村坊,而若干村坊进一步结合 就形成城邦。
君权神授论:
君权神授论认为,国家是根据 神的意志建立的,统治者的权威是 神授予的。君主是靠神的意志来行 使权力和治理国家的。
社会契约论:
契约论认为,国家是通过人民或 者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而 建立起来的。在国家产生之前,人类 社会处于没有政府、没有政治权力的 自然状态,每个人都享有自然权利, 由于自然状态存在不安全的缺陷,人 们便相互订立契约,让渡自己的部分 自然权利,由此产生了政府的权力, 组成了国家。
暴力征服论:
暴力论认为,国家是通过暴力 掠夺和征服建立起来的。暴力征服 论者将暴力视为国家产生的决定因 素,较强的原始部落借助暴力对较 弱的原始部落进行掠夺、征服、兼 并,从而形成了国家,国家是对外 战争的结果。
一、国家的起源: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说的要点
马克思主义的与政权观
![马克思主义的与政权观](https://img.taocdn.com/s3/m/55d20b8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7.png)
马克思主义的与政权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政治经济理论的学说,由德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及其合作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同创立。
该学说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认为政权的性质和作用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的政权观进行论述。
一、政权的本质与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权是一种阶级压迫的工具,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
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权由资产阶级掌握,服务于资本家的利益,维护剥削制度的稳定。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权则由无产阶级掌握,旨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无产阶级与政权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和组织力量对于政权的夺取至关重要。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这意味着无产阶级通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新的政权形式,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三、社会主义政权的特点社会主义政权的核心是无产阶级专政。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集中于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民主集中制来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参与决策的权力。
这种制度既有集中统一的特点,又充分发扬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国家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民主的权力运行和决策机制。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通过选举产生,并对国家事务负责。
3.政治多元化原则:在社会主义政权下,党外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也可以参与国家政治活动,实现政治多元化。
这有助于形成共识、凝聚社会力量、保持政权的稳定与权威。
4.法治原则:社会主义政权强调法治的重要性,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来保障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的正常运行。
法治的实施使政府权力受到限制,有效避免了滥用职权和任意行使权力的问题。
四、发展中国家与政权观马克思主义政权观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这些国家中,劳动人民和农民的地位十分重要,需要通过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建立起能够维护人民利益、推动社会发展的政权机构。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ac5aae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a.png)
壹国家的科学内涵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证券主权(最重要)国家的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属性阶级性(根本属性)社会性主权性(最重要)强制性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贰国家性质(国体)国家的含义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体的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国体的标志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实行为什么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标志国家的分类剥削阶级国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叁国家的管理形式(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1 基本知识(性质相对独立性)政体的含义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应服务国体政体的基本类型按人类历史:专政政体君主政体(民主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总统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2 三中常见政体的特征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府首脑)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的关系主要国家议会制君主制世袭终身虚位议会立法组阁监督政府内阁由议会选举行政管理议会由政府产生对政府负责由政府监督日本泰国比利时西班牙英国瑞典挪威议会制共和制选举限期虚伪总统议会同上内阁由议会选举行政管理同上德国印度意大利芬兰奥地利新加坡总统制共和制选举任期实权议会制约三权分立总统行政权互相独立相互制约不能兼任美国巴西墨西哥埃及印度尼西亚肆国家结构形式1 基本知识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国家结构形式是指郭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关系的构成模式影像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人口民族国家结构形式的类型单一制复合制(主要是联邦制)2 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国家构成法律体系政权机关根本特征主要国家单一制国家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省/县一个一个中央授权于地方联邦制以外英国联邦制国家由成员单位组成州/邦多多地方让政权于中央成员单位让权于联邦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瑞士缅甸伍国家机构1 基本知识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关的总和即国家机构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机构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2 近现代国家机构组织体系称谓职权产生方式和任期国家元首王皇总统颁布法律发布命令荣典权外交权世袭选举立法机关议会国会……院立法权(制定修改废止)行政机关政府管理机关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司法记关法院检察院审判检察陆国家职能国家职能的含义是指国家在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职责和功能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分类政治统治(阶级性)社会管理(政治统治是社会管理的目的)柒民主理论民主制的含义民主的阶级(国体)民主性质的含义民主精神原则实施的水平程度民主程度的含义民主原则和民主精神的实施的程度状况和水平制约民主程度的因素社会条件(经济文化教育)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辩证统一民主是基础专政是保障民主与专政的区别对立(选举/世袭任期/终身平等/等级)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是基础民主离不开必要的集中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民主是基础法制是体现和保障。
马克思主义的政建设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政建设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0b4923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1.png)
马克思主义的政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政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指导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设和发展。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核心要素、政建设的基本原则、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等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政建设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核心要素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阶级斗争的不可避免性。
阶级斗争理论则认为社会是由无数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前进的,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则强调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机器来对资产阶级进行镇压,为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打下基础。
二、政建设的基本原则政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党的全面领导、人民民主专政、依法治国和党风廉政建设。
党的全面领导是指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地位,必须确保党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领导权。
人民民主专政是指无产阶级利用国家权力向敌对阶级进行专政的原则,通过选举、讨论、决策等形式实现人民对国家政权的管理。
依法治国是指国家及其机关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活动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进行,保证国家的法制化运行。
党风廉政建设是指党必须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党内团结,反对腐败现象。
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建设法治国家和建设廉洁政府。
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指通过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确保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的组织建设包括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完善党的领导机构。
思想建设是指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增强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
制度建设则是指建立健全党内制度,规范党员行为,加强党的纪律约束。
建设人民民主专政是指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对国家事务的广泛参与和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这包括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完善选举制度、决策决定机制,增加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透明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政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政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1d8cb8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4.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政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了诸多学科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其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进行复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基本概念1. 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强调了社会形态的演进和变革。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形态的变革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不同社会形态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
2.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认为,社会是由阶级斗争推动演进的。
这一理论强调了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对立,并指出无产阶级的解放将会推动社会主义的到来。
3. 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
共产主义追求的是无阶级社会,其中每个人都可以按需取之、按能分配的原则,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重要思想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强调了社会和历史的物质基础对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决定性作用。
2. 阶级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重视阶级分析,通过研究社会中的不同阶级和阶级之间的矛盾来推动社会变革。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3. 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鼓励人民群众参与革命斗争,通过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4. 国家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对国家的理解与传统思想不同,它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并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国家将逐渐消亡。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现实应用1. 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思路。
通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2. 发展中国家的革命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了有益的指导,提示了组织人民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压迫。
3.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对于推动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政权与政府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政权与政府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af094c4192e45361166f5bb.png)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政权与政府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东方国家的政权与政府的问题。
阐述了深刻的理论。
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他们的这一理论研究不够,基本上见不到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鉴于此,笔者愿以此文抛砖引玉。
一、对东方国家旧政权与旧政府的认识与批评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俄国、印度和中国的材料,研究和阐述了东方国家旧政权与旧政府的特点,揭露和批评了其弊端。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俄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旧政权与旧政府是与农民生活的孤立性相互适应的。
19世纪中期,俄国、印度都是农民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国家,而且农村都保存着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组织——66农村公社”。
俄国农村公社的特点是:土地公有,分配给农民使用。
定期轮换,农民不得放弃土地,不得买卖土地:农民的住房、菜园以及生产工具个人所有: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劳动,劳动成果归个人所有;国家通过村社向农民征收赋税。
印度的农村公社除具有上述特点以外。
突出地表现为它像一个地方自治体。
在它的内部。
由推选出来的人管理村社事务,调解居民纠纷,收取农民的捐税;也由推选出来的人管理耕种、收获等生产上的事务:还有专人负责祭祀事宜,或者负责对儿童实施教学。
不论是俄国的农村公社还是印度的农村公社,最根本的特点和弊端是农民生活的孤立性,即农村公社与农村公社之间缺少联系。
这样的结果,一是农民的思想不开化,不思进取;二是农民不能形成群体的力量或阶级的力量,不能够有力地表达和追求自己的利益要求。
与此种状况相适应,在这些国家里出现了高度集权的专制的中央政权和政府。
1853年,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指出:“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看起来怎样祥和无害,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的作为和历史首创精神。
”恩格斯1875年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一文中指出:“各个公社相互间这种完全隔绝的状态。
马克思主义对人民民主专政和国家权力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
![马克思主义对人民民主专政和国家权力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2ebdf1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1.png)
马克思主义对人民民主专政和国家权力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之一。
它反映了当前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原则和理论。
其中,人民民主专政和国家权力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阐释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民主专政是指,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所组成的广大的人民群众,对反对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敌人进行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内容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广泛的、多级别的、人民群众的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要实现的目标是敌人的镇压和消灭。
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人民民主专政的逐渐发展,不仅仅是在国家意义上的,还包括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实践。
在它的道路上,不仅要反对外部的敌人,也要反对那些利用在政府中的人维持下去的特权阶层,因为他们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根源。
二、国家权力的探讨与实践国家权力是指国家机构的权力,作为一项政治权力,它在国家政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国家中。
目前,中国所处的历史时期,是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权力的观念和结构的调整,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为了建立人民的政权,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进一步提炼和发展,成为了新时代走向辽阔前景的关键所在。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在具体实践中,涉及到国家权力的问题。
在国家司法权、行政权、立法权、监督权等等方面,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人民民主专政和国家权力是马克思主义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
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发展,这种发展涉及到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也涉及到国家权力和国家制度的问题。
在今天的中国,全民仍然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维护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础,建立健全完善的国家权力机构和制度,实现国家全面发展和进步,必将会继续走向新的前景。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政权与政府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政权与政府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89fec9089eb172dec63b709.png)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政权与政府的理论作者:俞良早来源:《江汉论坛》2008年第03期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根据俄国、印度和中国的材料。
研究和阐述了东方国家旧政权与旧政府的特点,揭露和批评了其弊端。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
俄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旧政权与旧政府是与农民生活的孤立性相互适应的;俄国等东方国家集权的政权与政府往往帮助新生资产者剥削农民;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政权与政府往往不顾时势。
安于现状,使本国与外部世界隔离开来。
列宁提出,沙皇政权实行的是专制君主制或无限君主制,由沙皇独掌全部政治权力,残酷统治和压迫广大人民。
十月革命时期及其以后,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对建设新政权与新政府进行了探索,形成并提出了重要的理论观点:在十月革命过程中,列宁主张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权与政府;1918年春,列宁主张建立坚强有力但受到有效监督的新政权与新政府;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主张建立有文化的国家机关和精简与节约的国家机关;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1919年共产国际建立以后。
列宁主张在东方一些国家建立农民代表苏维埃——这些国家的新政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列宁;东方;政权与政府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8)03-0028-0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东方国家的政权与政府的问题。
阐述了深刻的理论。
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他们的这一理论研究不够,基本上见不到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鉴于此,笔者愿以此文抛砖引玉。
一、对东方国家旧政权与旧政府的认识与批评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俄国、印度和中国的材料,研究和阐述了东方国家旧政权与旧政府的特点,揭露和批评了其弊端。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俄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旧政权与旧政府是与农民生活的孤立性相互适应的。
19世纪中期,俄国、印度都是农民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国家,而且农村都保存着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组织——66农村公社”。
俄国农村公社的特点是:土地公有,分配给农民使用。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2bac34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4.png)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探讨了国家的本质、起源和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作用和职能的观点。
这一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为我们深入理解国家的本质、走向更好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一、国家的本质和起源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阶级斗争不可或缺的产物。
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国家作为一种强制性机构产生了。
国家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维护其权益、支配被统治阶级的机构。
二、国家的作用和职能1. 维护阶级统治:国家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维护统治阶级的合法性和稳定性,保护统治阶级的财产和利益。
2. 调节社会矛盾:国家具有调节社会矛盾的职能,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律,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3. 保障公民权利:国家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包括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为人民创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条件。
4. 经济管理和发展:国家在经济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通过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等手段,引导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
5. 组织协调社会生活:国家还具有组织和协调社会生活的功能,通过提供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满足社会民生需求。
三、国家的发展和演变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历史的产物,会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国家的形式和职能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在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国家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在于,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目标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发展人民民主,实行计划经济,提高人民的福祉。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
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揭示了国家的本质与作用,强调了阶级斗争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0284b576c175f0e7cd137e9.png)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包括:①国家的含义、②国家的构成要素、③国家性质、④国家制度、⑤国体与政体的关系、⑥国家职能、⑦国家的管理形式(即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
1、国家的含义(1)国家的产生: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本质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3)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根本属性)。
(4)国家的属性:主权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阶级性:国家的根本属性,这主要是在研究“国家与革命”关系时所强调的。
社会性:主要是在研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时所注重的。
主权性:是在“国际交往”中被看重的属性。
2、国家的构成要素:(1)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
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生命与灵魂。
国家主权有两个特征,表现为: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和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2)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及其内涵。
(3)主权国家必须履行的主要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3.国家的性质(1)国家性质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
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历史类型:根据国家性质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的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互相对立的。
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相互依赖,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同时两者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e6832b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2.png)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揭示国
家的本质和功能。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国家的产生与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矛盾的存在密切相关。
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本质上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认为,无产
阶级要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的政治制度,通过消灭剥削阶级,消灭私有制和私有制意识,最终达到消灭阶级和国家的目的。
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过渡性的政治形式,是建立真正无阶级社会的必经阶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一种“新式的奴隶制度”。
国家的
消亡是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前提条件。
共产主义社会中没有阶级和阶级对立,也就没有了国家,人类将成为自己的解放者,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自由平等。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类幸福、和谐和进步的理想境界。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深刻揭示了国家的本质和历史任务,为我们认识和改造
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我们应当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不断加深对国家、阶级和政治制度的认识,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和方法,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思想和理论为指导,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和政权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和政权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653de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f.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和政权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一项关键内容是对政权的阐述。
那么,在马克思主义中,和政权究竟指的是什么?本文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政权的定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政权一词的定义非常重要。
政权是指一种社会关系,它是通过国家机器来维持和调整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权的产生和存在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阶级之间的权力斗争的具体表现。
二、政权的实质政权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对受统治阶级实施暴力和压迫的手段和工具。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通过国家机器对无产阶级实施统治和剥削,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这种统治形式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阶级统治。
三、政权的分类根据阶级斗争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社会形态,政权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在阶级社会中,政权主要分为两类:剥削阶级的政权和被剥削阶级的政权。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是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其政权被称为资产阶级政权。
而在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后,无产阶级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即无产阶级政权。
四、无产阶级政权的特点无产阶级政权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建立的,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无产阶级政权是公有制的政权。
在无产阶级政权下,生产资料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国家管理和控制,将生产资料从资产阶级私有制转变为无产阶级公有制。
2. 无产阶级政权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的政权。
无产阶级是历史上第一个彻底革命的阶级,其政权由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通过斗争取得和巩固。
3. 无产阶级政权是为了消灭阶级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建立的。
无产阶级政权的根本目标是在无阶级社会条件下消灭剥削和剥削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五、和政权的实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和政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结果和目标。
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可以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实现阶级斗争的最终目标。
和政权的实现不仅仅是政治领域的变革,更是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多个领域的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力征服论:
暴力论认为,国家是通过暴力 掠夺和征服建立起来的。暴力征服 论者将暴力视为国家产生的决定因 素,较强的原始部落借助暴力对较 弱的原始部落进行掠夺、征服、兼 并,从而形成了国家,国家是对外 战争的结果。
一、国家的起源: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说的要点
1、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决定社 会制度的产生。 2、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制度由 人的生产来决定,即由血缘关系来决定, 与此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是氏族制度。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系 鞠连和
教学计划
共40学时(讲授9次,讨论4次)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民主与法制理论 第三讲 政治统治体系理论
第四讲 邓小平 “一国两制”理论
教学计划
第五讲 政治发展理论 第六讲 第七讲 政治文化理论 当代公共管理改革的基本理论
三、国家的消亡: 无专门从事管理的特殊集团
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理论的要点:
1、国家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是从来 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它随着阶级的 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 2、国家不同于氏族组织的特征是按地 区划分管辖的居民和设置公共权力。
三、国家的消亡: 无专门从事管理的特殊集团
1、国家的本质是政权的阶级性质,就是 指哪个阶级的统治。国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它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政 治权利和地位按财产来划分;‚国家是一个阶 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也有例外时期。 2、国家的本质职能是把阶冲突‚保持 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秩序实际上是 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生产关系,即占统治地位的 阶级的根本利益,是阶级统治的秩序。
君权神授论:
君权神授论认为,国家是根据 神的意志建立的,统治者的权威是 神授予的。君主是靠神的意志来行 使权力和治理国家的。
社会契约论:
契约论认为,国家是通过人民或 者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而 建立起来的。在国家产生之前,人类 社会处于没有政府、没有政治权力的 自然状态,每个人都享有自然权利, 由于自然状态存在不安全的缺陷,人 们便相互订立契约,让渡自己的部分 自然权利,由此产生了政府的权力, 组成了国家。
第八讲
第九讲
民主社会主义理论
新制度主义理论
考核方式
一、闭卷考试60分 二、课堂讨论40分 (一)总共4次讨论,每人必须参加一次。 (二)发言人最好制作简单的课件。 (三)评分 标准 1、条理清楚,有逻辑性。 2、有自己的看法,能自圆其说。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
一、国家的起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美国:基于契约建立的国家
史载,1620年11月11日,经过海上66天的 漂泊,一艘从欧洲驶来名为“五月花”的帆船 到达美洲大陆,在普罗温斯顿港抛锚。船上幸 存102名乘客。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 “新社会”制度这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在上 岸之前,由船上的四十一名成年男性乘客在船 舱里签了一份简短的公约。在这份被后人称之 为《五月花号公约》的文件里,签署人立誓要 创立一个不同于欧洲的自治社会,这个社会最 核心的理念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创立, 且将依法而行自治。
《五月花号公约》写道:‚我 们,下面的签名人,作为伟大的詹 姆斯一世的忠顺臣民,为了给上帝 增光,发扬基督教的信仰和我们祖 国和君主的荣誉,特着手在弗吉尼 亚北部这片新开拓的海岸建立第一 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的面前,彼 此以庄严的面貌出现,现约定将我 们全体组成政治社会,以使我们能 更好地生存下来并在我们之间创造 良好的秩序。为了殖民地的公众利 益,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 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 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 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理论的要点:
3、‚专门从事管理‛的‚特殊集团‛ 出现,标志国家的产生和公共权力的设立; 具有公共权力的特殊集团的消亡意味着国 家的消亡。 4、无产阶级专政是走向消亡的‚过渡 性质的国家‛;国家消亡是个过程,它表 明了过程的渐进性和自发性。
讨论题:
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
二、国家的本质职能:维持社会秩序
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理论的要点: 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对立的阶级冲突。 但国家要以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 力量‛发挥作用;公共权力和征税权使国 家凌驾于社会之上。 4、管理社会的职能是国家存在和发展 的前提。‚一切政治权力起先都是以某种 经济的、社会的职能为基础的‛,‚政治 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 才能持续下去。‛
二、国家的本质职能:维持社会秩序 三、国家的消亡:无专门从事管理的特殊集团
一、国家的起源: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一)非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说
1、自然生成论。 2、君权神授论。 3、社会契约论。 4、暴力征服论。
自然生成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生成 源于人类拥有过共同生活的合群的 天性。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共同体, 是从家庭、村落自然发展起来的; 人类最先结合成家庭,又由家庭联 合成村坊,而若干村坊进一步结合 就形成城邦。
一、国家的起源: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说的要点
3、生产力发展了,社会制度主要由生 产关系来决定,家庭完全受所有制的支配。 4、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导致 私有制出现。 5、私有制导致阶级对立,国家是阶级 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二、国家的本质职能:维持社会秩序
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理论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