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课课程理念与课程资源的关系
课程资源与课程的关系
课程资源与课程的关系
佚名
【期刊名称】《中学课程资源》
【年(卷),期】2007(0)8
【总页数】1页(P16-16)
【关键词】要素来源;教学改革方案;适切性;运用水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3
【相关文献】
1.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拓展学生有效阅读——初中语文新课程与拓展学生的有效阅读之关系浅探 [J], 张娅
2.论思想政治课课程理念与课程资源的关系 [J], 何志攀
3.论体育课程资源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关系 [J], 梁华德
4.幼儿园课程资源与课程创生之间的辩证关系 [J], 刘丽华
5.论体育校本课程与体育课程资源的关系 [J], 卢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思想政治课课程理念的再思考
好 , 系到政 治课 的生命 力 。人 们 常说 : 政 治课 关 “ 难上 。 究 竟难 在 哪 里 ?我 们 当然 可 以讲 出各 种 ”
理由, 但说 到底是 因为 其 包含 的基本 矛盾 未 能处
理好 。 目前 广 大教 师 在实 践 中 的种种 探 索 , 实 其 都是 在想方 设法 处理好 这些 矛盾或关 系 。笔者研
中学 思想政 治课 的功能 问题 。性 质决 定 了其 应有
的改 变 , 但是 也存在 脱离 学生实 际 、 指导过 于具体
的问题 。
在思想政 治课 性质 和功能 的正确 定位 的基础 上 , 还应 当分 析思想 政 治课 “ 我们 与生 俱有 ” 的基 本矛 盾 或 基本 关 系 。这 些 矛 盾 或 关 系是 否 处 理
De .,2 0 0 6 c
总第 3 卷 第 1 期 5 O 中图分类号 :6 1 G 3
Vo .3 1 5,No 0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83 (0 6 1 0 7 10 6 4 20 )0— 0 3一(4 o】
关 于 思想 政 治课 课 程 理念 的再 思考
维普资讯
2006年 1 2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Junlo hnhi om lU i rt ( lm n r E ua o E io ora f s ga N ra nv sy Ee et y d ct n d i论的抽 象性和 学生的心理特征的矛盾。坚持政治课的政治方向性 , 全面发挥其功 能, 正确科 学地处理好三对矛盾 , 是政治课改革的正确方向。文章所揭 示的思想政治课的基本 矛盾及其解决思路 , 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独创性。
关键 词 : 思想政 治课 ; 程 ; 念 ; 课 理 性质 ; 能 ; 功 基本 矛盾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1.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
教学中要发现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内容由师生共同构建,重视学生研究过程的体验,把学习过程变成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突出探究式学习思想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结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要求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
探究式学习前提是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
学生可能探究的问题很多,探究的方式方法也很灵活,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究的权力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显示自己的才华。
学生可对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探究;可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探究;可在质疑问难处探究;可在解决实践问题上探究;还可以在事物的求新、求异、求变上探究。
3.课堂教学民主化课堂教学民主化,就是教师必须从“人—人”关系上理解和处理师生关系,要视学生为与自己地位平等的社会成员,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真正主体。
这是一种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完美个性、创新精神的教育思想。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穿这一思想,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学中调节教师和学生在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师生间应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关系,当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去研究。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精力,让学生受到尽可能多的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程思政内涵、特点与路径
课程思政内涵、特点与路径一、本文概述二、课程思政的内涵1、思政教育与学科课程的融合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在于将思政教育与学科课程紧密融合,实现知识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这种融合不仅是对传统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更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学科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可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政知识。
思政教育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有助于实现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传统的思政教学往往独立于学科课程之外,容易造成知识体系的割裂。
通过将思政教育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可以将思政知识融入到各个学科领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接触到相关的思政内容,从而建立起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这种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学科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思政教育与学科课程的融合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也在不断更新。
通过将思政教育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思政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思政教育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是课程思政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现知识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还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的核心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在各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程思政要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这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价值取向,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
1、简要谈谈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理念
1、简要谈谈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理念答:课程理念是课程标准的内在精神,它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精神和基本理念在本课程的具体化。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先进的思想品德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
只有正确地把握这些基本理念的内涵,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包括:1、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2、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2、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分析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答: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应体现的理念如下:一、着眼于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发展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全部素质中处于先导地位,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它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激发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节个体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
对我们国家和民族来说,加强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持续健康向前发展和跨世纪人才队伍建设的成败。
正如江泽民所说:“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人的所有各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决定的,这个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他还认为“生活会教育人”的放任自流的思想、“知识会教育人”的主智主义思想都是片面的,错误的。
在今天,一方面,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的作用,越来越重视知识的教育。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生活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这种变化并不一定是积极的,即思想道德素质并不一定会随着经济的增长、知识水平的提高成正比例增长,也就是一个人拥有了高水平的知识,不一定就拥有了相应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今天,持“知识会教育人”的主智主义思想是片面的。
因此,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的关注点不在于课堂上教师引用了多少素材,灌输了多少理论,学生做了多少好事,而在于学生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后,他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论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论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
综合两种观点,可以将课程资源视为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
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并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每一位中学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一、丰富和拓展教材资源长期以来,教材一直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主要课程资源,甚至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新课改提出课程资源这一重要概念,并不是要抛弃教材,削弱教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教材一直是我们的重要课程资源,我们常称“教材”为“课本”、“教本”,其意就是“要以教材为本”。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应更多关注的是把它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来使用。
要结合本地实际、教师的特点和风格、学生的现状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摒弃以往教师就是“教教材”的旧课程理念,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使用方法的完善以及开发补充教材等方式,使教材这一文本资源的课程价值升值,使教材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1.加工教材,完善内容教材从出版到修改再版有一个周期,期间国内外形势会发生变化,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可能出现重大调整。
现实中教材结构单一、落后于时代、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情况比较突出,致使思想政治课的“教教材”几乎成了“乏味课”的代名词。
这就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应树立大教材观,确立“用教材教”甚至“用自己开发的教材教”的全新理念,善于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
思政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思政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与对策孙玉姣徐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保障,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效用性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
如何使思政课程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一直以来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目前,思政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中尚存在各种问题,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掌握其重点问题、寻求有效对策。
一、思政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课程”是课程学习者从无知通过学习而得知的过程。
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组织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具体内容和实施的方法,并且有一套可以具体实施的策略以及恰当评价的方法。
围绕课程目标实现,关于课程资源国内外开展了系列研究。
“现代课程论之父”拉尔夫·泰勒 (Ralph W.Tyler) 阐述了课程资源的利用问题:“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加强校外课程;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我国关于课程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资源的认识、来源、利用等方面,伴随思政课程改革要求,目前来看,在思政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一)认识不全,重视不够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是否准确,直接影响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效果,当前思政课程主要存在的认识问题体现在:1、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认识不全许多的教育活动所反映的对思政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认识不完整。
首先是对学生资源的认识不足,忽略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次,教师教学过程总是单打独斗,没有很好地利用教育行政部门、家长、社区的力量,协助教学。
2、对思政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认识狭隘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如何寻找资源、选择资源是关键的一步。
目前多数思政课程教学中对资源的选择利用有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资源内容的认识不够充分。
表现在:第一重视理论内容、忽视现实内容。
目前课程教学集中将眼光投向教材、教辅资料,事实上,还有很多的生活中的素材可以充实教学资源内容;第二重视大众内容、忽视特色内容,在教学中一般会采用获得一致公认的、经典的素材作为教学补充,而具有争议性的资源较少使用,而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内容考虑不多或者是选择放弃。
高中思政课的基本理念
高中思政课的基本理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主要是通过对人类思维、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研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与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成长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
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呢?1. 人民本位思想: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首要使命是“立德树人”。
它的核心是人民本位思想。
即课程以人民为中心,以鼓励学生热爱人民、关心人民、服务人民为己任,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优秀公民。
2. 理论联系实际:高中思想政治课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
除了传授基本理论知识,更要通过实践和案例的引导,让学生亲历亲见,深度体验,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 人文关怀与情感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强调人文关怀与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情感体验、情感激发和情感传递,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和情感智慧的提升。
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信与勇气,拓展他们的人生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 历史感和责任感:高中思想政治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历史感是指使学生懂得历史的意义和发展规律;责任感则是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实社会,更好地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
5. 素质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还注意素质教育,要求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知识、身心健康、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这样,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是教育为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注重人民本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和责任感,注重素质教育。
这样的理念将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自身成长中更好地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为未来的生活、学业和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念,方式和策略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念,方式和策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定位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
从中,我们不难分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价值取向、教育理念和最关注的方面。
首先,它是一门学科课程,是从社会本位出发,有计划、有目的、有目标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它是综合性学科课程,是从学生本位出发,基于学科课程又跨越学科课程,是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密切相连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最后,它是活动型学科课程,是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出发,把学科知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各种形式的活动相结合,把学习目标达成和学生学习过程、体验和发现相统一的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既是学科课程,又是综合性、活动型课程的定位,有利于发挥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各自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实现它的课程价值,但这也为教师实施这门课程增加了难度。
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高标准地教好这门课程。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遵循三种新理念(一)以德为先教学的理念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最为关注的方面就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
因此,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必须把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教师要努力改变“学科课程教学就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观念,改变“为考而教”的观念,要“眼中有人”,要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把德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要围绕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要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
高校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
高校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高校思政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各个课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共同构建起了学生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校思政课程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基础,是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课程。
它通过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基本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是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重要途径。
它通过系统地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重大理论成果,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为学生的思想意识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文科学是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科学课程是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它通过系统地介绍人文科学的基本理论和重要成果,使学生深入了解人文科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为学生的思想情感提供了丰富滋养。
时事政治是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
时事政治课程是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政治敏感性、政治判断力的重要途径。
它通过系统地介绍时事政治的基本原理和重要内容,使学生深入了解时事政治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时事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为学生的思想觉悟提供了实际指导。
高校思政课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提供了思想认识的基本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提供了思想信仰的重要支撑,人文科学课程提供了人文情怀的丰富滋养,时事政治课程提供了政治参与的实际指导。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和内容设计思路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和内容设计思路一、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一门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构建这门课程的哲学基础和理论追求。
课标的内容和实施必须符合这个理念或追求。
(1)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青春期是由儿童成长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期,是以性成熟为标志的一系列的形态、生理、生化、内分泌及心理行为的突变阶段。
青春期的教育和顺利过渡,对个人或群体的心身健康、人格健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生阶段。
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
我们必须注意他们参与公共生活方面达到养成教育。
1)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行为规范的养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品质的形成;2)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公德意识的养成;3)遵纪守法的习惯养成;4)关注社会的积极态度的养成。
在课程的内容取舍方面,我们调整了一些对青春期成长关系不怎么密切的内容,加强了人格平等、社会责任和社会公正方面的内容,目的就是在青春期这个关键时期加大品德培养的力度。
在课程设计的顺序上,我们也尽量做到按照学生生活扩展的逻辑去安排。
(2)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
具体来讲,每一所学校都要通过思想品德课程作为主渠道,并且在其他课程和教育环节中,运用言语和行动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进行诚实、尊重他人、负责、同情、自律、坚忍和奉献等传统美德的教育,进行进取、乐观和开放的现代美德教育。
关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思考
关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思考/陈婕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课程思政的理念被广泛运用到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中。
什么是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又有什么联系?思政课程的作用不言而喻,是一个领导者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开设了思政课,就完全依赖它,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困境,造成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两张皮”的现象。
思政课程不能完全代替课程思政,二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角色迥异。
“思政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灵魂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主干与本体。
而“课程思政”是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需要,致力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功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融入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载体和呈现方式。
方式有别。
“思政课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明确的学时学分、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观点和态度,属于典型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则是从“大思政”理念出发,充分挖掘相关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既有显性的方式,也有隐性的方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
职能不同。
“思政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灵魂课程”,帮助大学生建立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心词是“课程”,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的中心词是“思政”,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不能只依赖思政课去单打独斗,必须拓展渠道和载体,就是在各类专业课程里体现,各门专业课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就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当中。
功能归一。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功能的共同点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合力育人,殊途同归。
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的三重逻辑
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的三重逻辑一、本文概述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融入各类课程体系中。
其核心目标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与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本文旨在探讨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挖掘问题,分析这一过程中应遵循的三重逻辑:学科逻辑、教育逻辑和实践逻辑。
通过对这三重逻辑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课程思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学科逻辑是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基础。
不同学科具有各自独特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挖掘这些资源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内容相结合,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
这要求教育者具备跨学科视野,能够准确把握学科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教育逻辑是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关键。
教育逻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
实践逻辑是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保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践活动也是教育者检验和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的不断发展。
挖掘课程思政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需要遵循学科逻辑、教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三重逻辑。
只有在这些逻辑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二、第一重逻辑:理论依据与政策支持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展与实施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广泛的政策支持。
理论依据主要源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这些理论为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挖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审视
而精通 的 目的在于运用 , 不远 人 , 我们在课程 资源的开发 中 道 让
来乐趣 ,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 那么 , 你就 该 引导每一位教 师走到从事科 学研究的这条幸 福之路上来 。 ” 这 是对教 师参与教育科研 的最好概括 。从在驱 动力。教学 即生 活 , 教学 即研 究 ,
浅的知识 。如果 教师仅仅满 足于获得经验 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
思 考 , 么 他 的 发 展 将 大 受 限 制 反 思 可 以 贯 穿 教 学 的全 过 程 , 那
体 现在教育活 动的始 终。反思 的对象是经验 , 是对经验改 造和提 升. 目的在 于获 得更 加正 确 、 工作 和生 活更 有价 值的 指导意 对 见。善 于反思 的教师从实践 中学 习 , 在开发中成长 总之 , 在思 想政 治课课 程资源的开发上 , 我们必须做到精通 ,
点 , 文 对政 治 课 程 资 源 开 发 审 视 如 下 : 本
2 在课程 资源 开发上 , . 4 教师要结合教学反思 , 促进专业成长 美 国心理学 家波斯 纳捉 教 师成长 的公式 : 长= 成 经验+ 反
思 。他 还 指 出 , 有 反 思 的 经 验 是 狭 隘 的 经 验 , 多 只能 形 成 肤 没 至
长。
关 键 词 : 想政 治 课 程 开发 问题 与 审视 思 中 图分 类 号 : 3 . G632 文献 标 识 码 : C
新一轮思想政治课程 内容具有很强 的时 代性 , 教材文本内容 贴近生 活 , 案例典 型 , 探究深 入:这要求教 师必须重视课 程资源 开发 , 必须通过对课程 资源开发 , 促使政治科任 教师走 出旧的教 学模式 , 提升课程开发能力 , 通过反思 , 引领教 师专业 发展 。 1 中学思想政治课 程资源开发 目前面 临的问题 在 教 学 生 活 中 , 想 政 治课 教 师 的生 活 环 境 相 对 语 文 、 学 思 数
新理念下思想政治课教学之管见
新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之管见新课程理念倡导建构的学习,特别是强调课堂教学要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多元智能,重视学生。
课堂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综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当前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为此,笔者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思考与同行交流。
一、理顺教学与课程的关系,走向教学与课程的整合初中思想政治课同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一样,教学和课程的关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摆正和处理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改变或更动课程,当然也无须思考课程,教师的任务是教学,课程和教学成为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教师“教什么”,“怎么教“。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师即课程,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学生同样是课程的有机组成,同样是课程的创造者、主体。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这样教学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而更是课程的创生。
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思想政治课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践行互动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在教学中实践互动、交往,在动态中实现有效教学。
交往是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基本精神需要之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交往,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包括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
在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师生关系是焦点。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
第四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第一节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的特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关系(2)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的特点与规律的反映和方法论表述(3)处理教学过程基本矛盾关系的指导原则和思想方法2.能力目标:通过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思想政治课程辩证关系的学习,提高自己发展地、辩证地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理念与教学理念的分析中,培养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的特点与规律的学习,体会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并透过对教学过程基本矛盾关系的分析,增强对改善师生关系、优化课程资源结构的信心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处理教学过程基本矛盾关系的指导原则和思想方法【教学难点】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思想政治课程关系的理解【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具【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理念是教学经验的总结,结合时代特点系统总结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规律,探索新时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的特点,对于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和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正文一、受制并能动地体现本课程的课程理念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思想政治课程正日益走向整合一体。
在思想政治新课程中,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已经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
”1从这一意义上说,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是其大课程理念的组成部分,它受制并能动体现其课程理念,它与其课程理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内容上是共通的。
如果说它与其课程理念有什么区别的话,那是因为课程理念主要反映课程设置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和思想方法,而教学理念主要反映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和思想方法。
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
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一、本文概述1、教育改革的背景与意义在全球化日益加速、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改革成为了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教育改革更是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教育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问题逐渐凸显,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议题。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而“思政课程”则是指专门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承担着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正确处理两者关系,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
从教育改革的背景来看,强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如何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因此,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既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中,可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而通过优化“思政课程”体系,可以更加系统地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2、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提出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人才,教育部提出了“课程思政”的理念,并将其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通过挖掘和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
课程与思政的关系
课程与思政的关系概述:课程与思政是大学教育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
本文旨在探讨课程与思政的关系,并分析二者的互动作用。
一、课程的作用课程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各个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课程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设置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思政的作用思政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思政课程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平。
思政课程还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辨别真伪、明辨是非。
思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三、课程与思政的关系课程与思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课程是思政的重要载体。
通过各门学科的教学,可以传递思政的理念和价值观。
例如,在科学课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验精神,在人文课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思政为课程提供了指导和支撑。
思政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这为课程设置提供了指导原则和价值导向。
再次,课程和思政具有互动作用。
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思政教育的引导和激励,发挥更好的作用。
而思政教育也可以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与思政的融合为了更好地发挥课程和思政的作用,需要将二者进行融合。
首先,课程设置应当充分考虑思政的要求。
课程内容要体现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和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教师要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演讲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
另外,学校还可以开设专门的思政课程,将课程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辩证关系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辩证关系问中央文件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第一课程”,是必修课,说明了什么?答育人方向从未改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早在1995年10月,原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就指出:“‘两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文件强调:“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
”文件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
文件明确指出:“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稿 日期 :0 2 0 — 4 收 2 1— 2 2
作者简介 : 志攀 (9 3 )男 , 何 18 一 , 江苏江 阴市人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 中学一级教 师。
51
北 京教 育 学 院学 报
想 政 治素 质为培 养 目标 的课程 ” 所 以 , 思想政
和知 识 的统一 . 这是 薪课 程下 思想 政治课 的根 本
界 。有 这种平 时 的功夫 积累 . 才能换 来课 堂教 学
的需要 。新 中国成 立 以来 , 治课 的 内容设 置变 政
化 是很 大 的 . 以 , 所 要准 确把 握政 治课 的性质 . 就
的实 际效 果 。那么 。 究竟 哪些 材料 可 以成 为思 想
政治 课 的资 源 ?评 价 资 源 开发 利 用 的标 准是 什 么?本 文拟从 思想 政治 课 的性质 、 理念 与课 程资 源的关 系对 上述 问题进 行探讨
究 学 习和社 会实践 的过程 . 悟辩 证 唯物 主义和 领
一
、
思 想 政 治课 的课 程 性质
课程资源 . 当其 针 对 教学 来 说 . 又可 以称 之 为教学 资源 。它 涉及整 个课 程发展 过 程 . 又 与 而 教 学准 备关 系极其 等整个 课程 发展 过程 中可 资利 实 用 的一 切人 力 、 力 以及 自然资 源 的总和 ” 树 物 … 立 课程 资源 意识 , 对教 师 的成长 、 教学 的提 升 、 学 生 的发展 意 义很大 。但 是在 信息发 达 的今天 . 究 竟 什 么可 以成为思 想政 治课 的课程 资 源? 价这 评 些 资源 的标 准是什 么 ? 竟从 哪些 渠 道获取 哪些 究
思想 政治课 程 的教学 资 源是极 其丰 富 的 . 但 是 课程 资源不 会 自动进入 教 学领域 . 需要 教师 能 动 地寻 找 、 认识 、 择和运 用 。 选 课程 资源 的开 发和 利 用决 不仅仅 是专 门部 门和 人员 的行 为 . 更是 教
师 主导 的活 动 名政治 老 师在课 堂教 学活 动之 一
任务, 回答 “ 什 么教 ” 为 。胡锦 涛 同志在 总结 中国
共产 党 开 展未 成 年 人思 想 道 德建 设 方 面 积 累 的
重要 经验 时指 出 : 持把 培养 有理 想 、 道德 、 坚 有 有 文化 、 有纪 律 的公 民作 为根 本 目标 , 坚持 把 树 立
治课 是集理 论 教育 、 社会认 识 和公 民教育 于一 体
的综 合 性课 程 . 既具 有 宽广 的学科 背 景 . 具 有 又
重要 的德 育功 能 古人 :义 理 、 据 、 “ 考 辞章 ” 类 比地看 , , 如果 说考 据 之学 是 历 史 . 辞章 之 学 是语 文 , 么 义 理 那
历 史 唯物 主义 的基本 观点 和方法 . 切实 提 高参 与
现 代社 会生 活 的能力 . 逐步树 立建 设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的共 同理想 ,初 步形 成正 确 的世界 观 、 人 生 观 、 值 观 , 终身 发 展 奠定 思 想 政治 素 质基 价 为 础 。” ] 于这 一论 述 , 学 者解 读 为 : 中思想 [对 z 有 高 政 治课 “ 一 门以马克 思 主义基 本观点 教 育为核 是 心价 值 , 以提高 学 生 的思 想认 识 、 会认 知 和参 社 与现代 社会 生 活能力 为基本 内容 . 以培育公 民思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 中学, 京 10 3 ) 北 0 0 2
摘要 :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资源极其丰富 , 学会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对教师的教育教 学有极大
的 帮助 。思想政 治课 是 集理论教 育 、 会认 识和 公 民教 育于一体 的 综合性课 程 , 思想 与知 社 是
识、 广度 与 深度 、 理论 和 实践 这三 方 面的有 机 统一 。基 于此 , 想政 治课 的课 程 资源 需要 具 思
么. 需要 什 么资源 等 问题
思想 政 治课所 面对 的资 源极其 丰 富 . 但是 并 不 是所 有 的事物都 可 以成为 本课 程 的资源 为 成 “ 资源 ” 质 上体现 一种 关 系 . 本 即事 物能 满足课 程
外。 应该 “ 随时备课 ”关 注周 围生 活 , 察周 围世 , 观
必 须 回到课程 标准 的规定 。《 普通 高 中思想政 治
课 程标 准 ( 实验 ) ( 》 以下简 称 “ 标实 验稿 ” 指 课 ) 出 : 高 中思 想政 治课 进行 马克思 列 宁主义 、 “ 毛泽 东 思想 、 邓小 平理论 和 ‘ 三个 代表 ’ 重要 思想 的基 本 观点 教育 , 以社 会 主义物 质文 明 、 政治 文 明 、 精 神 文 明建设 常识 为基本 内容 . 导学生 紧密结 合 引 与 自己息息 相关 的经 济 、 治 、 政 文化生 活 , 历探 经
有思想性和德 智共生性、 广泛性、 生活性和 实践性等特点。其中, 思想性是灵魂 、 核心 , 是材 料 能 够成 为思 想政 治课 的课程 资源 的关键 所在 ; 生活性 是基 础 , 思 想性 的承 载 ; 是 开放 性 是 思想政 治课 课 程 资源的 突 出特 点 , 为前 两者所 决定 。
第 2 6卷 第 2期 21 0 2年 4月
北 京 教 育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BEUI I NG N 丌-UTE OFEDUCATI r ON
Vo _6 No 2 l . 2 Ap . 0 r2 1 2
论思想政治课课程理念与课程资源的关系
何 志攀
关键 词 : 思想政 治课 ; 课程 资 源 ; 课程 理念 中图 分类号 : 6 32 G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8 2 8 ( 1)2 0 5一 5 10 — 2 X2 20 — 0 l0 0
资 源 ? 就需 要教 师思考 思想 政治课 究 竟要做 什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