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 看云识天气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⑴、能够熟练地利用工具书识记本课的字、词。
⑵、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的科普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
适于学生利用工具书识记生字、生词。
适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适于学生感知文章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3、中招考点生字、生词的音、形、义;了解简单说明文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4、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利用工具书识记生字生词;初步接触此类科普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了解不多。
教师在授课前要进行简单的梳理及介绍。
二、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圈注课文中生字生词,利用工具书识记本课字词的音、形、义。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的思路,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评价任务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好工具书熟练查找生字生词,并进行识记积累。
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说明文的特点及相关文体知识理清课文的思路,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同学们,从这几则谚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云和天气的关系非常密切。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看云识天气》。
板书标题及作者2、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3、新课讲解五当堂训练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峰峦预兆轻盈匀称崩塌弥漫征兆朦胧圆弧2、解释下列词语:预兆征兆轻盈匀称弥漫崩塌一霎间姿态万千变化无常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看云识天气知识与能力:1、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筛选信息)。
2、积累一些与天气相关的谚语、诗词。
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如打比方、分类别等。
4、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2、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805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
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
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
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
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云来预测天气状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章《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二、作者简介。
1、作者朱泳燚(yì),当代科普作家。
2、说明文知识小解定义: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说明文的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说明文的分类①、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②、以表达方式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可以综合运用。
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九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摹状貌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1、注音峰峦(luán) 一霎间(shà) 预兆(zhào) 轻盈(yíng)匀(称)chèn 丝丝缕缕(lǚ) 崩塌(tā)弥(mí)漫征兆(zhào)2、释词峰峦:山峰和山峦。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 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高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
华
产生在高层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
《看云识天气》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语文
课时数
2
课型
新授
课题
《看云识天气》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谚语
2、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思路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记课文字词,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积累有关谚语。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第三段
(1)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
答: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本段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它们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的结构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7 看云识天气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看云识天气》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
2、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二、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学习课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摘抄文中的佳词妙句,积累丰富的词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体会说明文条理分明说明事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三、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
2.通读课文
四、课时教学内容
1. 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
2. 学习课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摘抄文中的佳词妙句,积累丰富的词汇;
五、教学过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4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4篇Lesson 22 of watching the clouds and recognizing the weather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4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看云识天气范文(常用版)2、篇章2:看云识天气样本3、篇章3:看云识天气模板(通用版)4、篇章4:看云识天气文档篇章1:看云识天气范文(常用版)一、复习导入二、合作交流,具体研讨第3~6段1、学生精读,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
2、投影显示薄云图片,请学生结合课文的细致描绘,仔细观察云的形态变化,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思考:(1)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
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
本段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
它们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点。
列表如下:(2)第明确: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3)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
明确:平实说明: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生动说明: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学案1 (新版)新人教版.doc
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年级
七年级
执教
授课时间
自主学习目标
通读全文,疏通字词。
合作学习目标
了解云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合探究目标
能够理清本文的框架,熟悉说明文的常用结构。
合作重点
熟读课文,探讨课文所介绍的云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学生明白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1
展标导学
检查字词预习情况;整体感知,理清本文的框架,熟悉说明文的常用结构。
点学生完成字词的学习;按照老师出示的问题进行阅读探究。
自主合作
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强调应该牢记的字词。
完成字词的学习。
互动交流
1.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
2、文章的题目“看云识天气”即点出了本文的说明中心。“云”与“天气”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
互动交流
详细研究云的形态同天气的关系
详细研究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
观察老师出示的三组图片,小组合作完成三个表格的填写任务。然后班内交流。
巩固达标
出示四张 图片,让学生作出判断。
说出每种图片中云的名称,并判断预示的天气情况。
课堂小结
归纳拓展
合作难点
理清本文的框架,熟悉说明文的常用结构。
合作关键
通读课文,按照老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小组合作任务。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引入课题
创境引入
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猜是什么云,将预示什么天气。
学生自主发言。
展标导学
1、通读全文,疏通字词。
2、了解云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能根据云的变化,较为准确的判断天气状况,掌握一些地理知识;能准确分析比喻句,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体会其形象生动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云的图片,加强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天气变化,关注大自然,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环境、社会的习惯。
【教学重点】快速浏览课文,能准确搜集到云的变化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在引导学生“看云识天气”的过程中,既了解了一些地理知识,又能上出语文味。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在朱自清的笔下,感受到了春天旺盛的活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尝到了果实的甜香;我们还跟随老舍的脚步,到了山清水秀的济南城逛了逛,看到了济南秀美的山水。
今天我们再到大自然中走走,抬头看看千姿百态的云,了解云的形态色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介绍云和天气变化关系的说明文──《看云识天气》。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三、学习新课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的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章。
(1)教师先明确说明文常见的结构:总分总的、总分的结构、分总的结构。
(2)组织学生活动,提问后媒体显示结构层次图。
(3)让学生按照老师总结的三种结构,分析段与段之间、段的内部结构思路。
思考:①第2~6段从哪两个大的方面介绍看云可以识天气?层次上有何特点?明确:根据云的形态来识天气。
根据光彩现象推测天气情况。
思路清晰,层次井然。
②第2段和第3、4、5段之间是什么结构?明确:总分结构。
第2段先总述,第3~5段分别从象征晴天的云和象征雨雪天的云两个方面说明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③第3段是怎样的结构?明确:分总结构。
先分述四种象征晴天的云,最后一句总结。
2、合作探究:怎样看云识天气?(1)跳读课文3~6段,找出象征晴天的四种云,象征雨雪冰雹天的四种云,四种光彩。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22《看云识天气》教案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上课前请大家欣赏P124页黑板上的几条民间谚语,猜猜这些谚语是说什么意思?“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雨淋淋的先兆。
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云,晒起尘”的谚语。
“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指阴雨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露出一块蓝天,称“天开锁”。
这说明本地已处在阴雨天气系统后部,随着阴雨系统东移,本地将雨止云消,天气转好。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天上云鱼鳞状,不下雨也会刮风的。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一句农谚,早上出现了高塔一样的云,下午就会下大雨。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
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
这一谚语说明的是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
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
完成练习三2析:以上民间谚语都跟云与天气有关,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
这就是我们将要学的第22课:看云识天气。
作者:朱泳燚 yì(出示课题)。
二、教学目的:1.学会运用表格简化内容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重点,涉及练习一)2.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体会说明事物时运用比喻手法的作用及注意点。
(重点,涉及练习二)。
理解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前提条件。
(难点)3、掌握二种寻找文段中心句的方法及作用(难点):(1)全文的中心句的找法:文中第一次明确阐述题目之意,即点题的句子。
例:本文题目是“看云识天气”是一个观点,原文中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⑴、能够熟练地利用工具书识记本课的字、词。
⑵、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的科普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
适于学生利用工具书识记生字、生词。
适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适于学生感知文章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3、中招考点生字、生词的音、形、义;了解简单说明文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4、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利用工具书识记生字生词;初步接触此类科普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了解不多。
教师在授课前要进行简单的梳理及介绍。
二、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圈注课文中生字生词,利用工具书识记本课字词的音、形、义。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的思路,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评价任务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好工具书熟练查找生字生词,并进行识记积累。
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说明文的特点及相关文体知识理清课文的思路,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同学们,从这几则谚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云和天气的关系非常密切。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看云识天气》。
板书标题及作者2、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3、新课讲解五当堂训练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峰峦预兆轻盈匀称崩塌弥漫征兆朦胧圆弧2、解释下列词语:预兆征兆轻盈匀称弥漫崩塌一霎间姿态万千变化无常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观察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重点抓关键句,理清结构,把握说明事物特征。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794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
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
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
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
除此以外,大家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竹根、蚂蚁、潮气、云……)对,我们还可以云来预测天气状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二、整体感知1.题目是《看云识天气》,那么云具有什么特点?云与天气是什么关系?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加以说明。
(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2.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云?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经验是什么?(用圈点勾画法划出答案,并给以分类。
)(课文将云分为两大类,按云的形态可分为睛天云和雨雪天的云,每大类下再各细分为四种,按云的光彩也可分为四种。
)3.跳读课文,给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看云识天气》一、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
二、设计思想1、《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也是一篇旧课文,过去常常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
但这套新教材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因此,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而应以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为主。
2、学生地处乡村,这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尤有实际意义。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课文中关于云和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巩固复习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五、教学难点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天气知识的了解。
六、教学准备提前两周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看谁判断得准确;上网查找或者到图书馆查阅,或者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搜集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分类积累,并留心作一些观察对照。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天气状况对户外活动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遭遇恶劣天气多半起因于天气骤然变化。
因此,外出前在收听天气预报的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气候知识,学会看云识天气,使自己能够从容应对天气的异常变化。
那么,怎样看云识天气呢?2、检查预习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简要谈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整体感知⑴学生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后,简要概括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用课文中的原话说说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方法指导:默读时要做到口不动、手不动、头不动,眼球则要转动。
)⑵跳读课文,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看云是天气课题看云识天气课时2课型教授修改意见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教学难点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学情分析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不强学法指导1.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
2.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补救措施修改意见一、导入1805年,拿破仑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仑军队前进的步伐。
正当拿破仑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二、自主收集有关云和天气成语三、阅读合作完成任务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网来预测天气状况的。
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我们还可以用云来预测天气状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章《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1、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1、自主学习2、合作完成思考问题明确(1)见第2节四、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五、课堂小结2、认真阅读课文思考:⑴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⑵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勾画句子理解看课件完成任务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小学七年级语文上册22《看云识天气》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看云是天气
课题课时 1
课
型
新授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品味课文句子。
2.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教学难点
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字词已过关
学法指导品味句子的技巧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可
能出现的问
题)
补救措施修改意见
一、自主学习1、1、本文介
绍了这么多的
云和云的光
彩,但我们读
来条理清晰,
作者是怎样做
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
找出有关语句
吗?
2、本文是一篇
介绍科学知识1、学生速读课文,
先独立思考,准备
小组交流
1、
教师适当
补充
二、合作探究
三、拓展的说明文,但
语言生动,对
云的描摹也细
致形象。
作者
主要采用了哪
些修辞方法?
运用这些方法
有何好处?试
从课文中找出
几例加以体
会。
你能否仿
照课文中的例
子造几个句
子?
[模仿造句]
(课件)远处
的霓红灯亮
了,像
每月光照在地
上,像
课件出示任务
课件介绍说明
文常识和天气
谚语
看课件合作完成
任务
做笔记
板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2《看云识气候》《看云识气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文,本单元是反映天然国际的单元。
共组织了五篇课文,其体裁、体裁等丰厚多样,主题会集,以对天然界进行科学探求为内容组成。
《看云识气候》这篇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言语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气候的联系:不同形状的云和气候的联系;不同光荣的云和气候的联系。
从写作上看: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能捉住云的特点来进行阐明;言语精确,运用比方、拟人和排比等修辞办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
《看云识气候》一文,选取的对象是学生们熟知的一种天然现象——云,关于这一了解的天然现象所包括的科学常识,初一年级的学生们了解得甚少;再者这篇文章也是他们初度触摸的阐明文,对学习阐明文没有经验上的储藏。
但他们有一个杰出的优势便是生动好动、争强好胜,而且乐意协作,长于协作,乐于探求,因而本篇文章学习要多鼓舞,告知他们学习的办法,多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培育他们的“协作”认识,告知他们“探求”问题的办法!常识与才能: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进程与办法: 1、把握并学习捉住事物特征进行阐明的写法。
2、了解阐明的思路及阐明办法。
情感情绪价值观:培育学生调查酷爱天然的情味。
了解阐明事物要捉住特征,了解阐明的思路及阐明办法的使用。
培育学生调查酷爱天然的情味。
2课时讲授法、协作探求法榜首课时一、导入新课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风趣的气候现象,阐明作者对这种天然现象调查得十分详尽。
由于气候与人类的日子休戚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向留神调查天然界,以图把握规则,为人类服务。
事实上,气候的改变也自有它的规则,自有它的预兆。
现在,咱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气候有怎样的联系吗?今日咱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气候》二、字词堆集棉絮(xù )预兆(zhào )粼波(lín )绫纱(líng )点缀(zhuì )绸幕(chóu )三、统观全文,了解结构1、考虑这一课是怎样的结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而且使语言精炼,含蓄典 雅。
【随堂检测】完成课后练习 二。
【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诗词,抄写在横线。(比一比,谁找的多。)
【布置作业】
1.完成校本作业。
2.预习《绿色蝈蝈》。
3.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 地上雷雨临。
示例:今天午后天空出现了积云,它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云山,变为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这样“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场景,预示着马上将会出现暴雨甚至冰雹或龙卷风天气,请大家做好防护措施。
3.文中几处运用“ 引用”?找出来,想一想,引用的作用是什么?
“日晕 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东虹轰隆西虹雨。”
3.整体感知:
(1)全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主要介绍了云的形态、色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介绍了看云识天气的方法。
(2)找出文中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画在书上。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小组评分()
【课堂探系全文,本段的最后一句话有何作用?
第一自然段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中比喻修辞的使用,增加了读者对说明对象“云”的兴趣。而最后一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 样的天气”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 作用,也统领着后文“不同的云预兆着不同天气”的内容。
2.小组合作,细读课文。仿照示例,根据云及其光彩变化的语段,客串气象预报员设置场景,给大家预报一下天气。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 翻,将要下冰蛋。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山峦(luán)弥漫(mí)冰雹(báo)月晕(yùn) 预zhào(兆)
轻yíng(盈)líng 纱(绫)lín波(鳞)崩tā( 塌)点zhuì(缀)
(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
①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②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③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④征兆:即将出现 的迹象。
课题:看云识天气
课题:看云识天气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重点)
2.体会文中比喻的妙处。(难点)
3.养成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良好情趣。
【课时安排】2 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朱泳燚(yì),1940年出生于上海,1960年夏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语文专著《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多次在所在省份和全国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