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定义及关系。
2. 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
3. 碘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关系,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米饭、碘酒、淀粉、滴管、培养皿等。
2. 教学课件: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米饭、碘酒和淀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讲解与演示:讲解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定义,演示淀粉遇碘变蓝的实验。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
5.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碘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真假淀粉等。
七、课堂小结2. 强调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鉴别真假淀粉。
2. 调查生活中其他应用碘酒的场景,并进行分享。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后评价1. 学生对米饭、淀粉和碘酒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对淀粉遇碘变蓝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对课堂实验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米饭、碘酒和淀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讲解与演示:讲解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定义,演示淀粉遇碘变蓝的实验。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石狮新湖小学龚红绢科学概念: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每桌备两把小勺、米饭、淀粉、碘酒、烧杯、棉签、滴管、白纸以及自带常见食物。
老师备喷射桶、稀粥液写的空格纸、填写记录的小黑板以及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无字空格纸,把碘酒溶液迅速喷射在用淀粉液写的“淀粉”的贴纸上,纸上出现了“淀粉”这两个字。
)问:这是怎么一回事?二、寻找淀粉活动:1、观察碘酒是什么样的,(板书:碘酒)然后用碘酒涂在拇指和食指上,用这两只消过毒的手指,捡出5粒米饭。
观察手指,米饭是否变色,验证碘酒碰到米饭会变紫蓝色,得出结论,板书:碘酒+淀粉——蓝色。
2、引导提问题:米饭碰上碘酒为什么会变成蓝色的?碘酒碰到别的东西会不会变成蓝色?3、品尝米饭(板书:米饭),要求:(1)米饭刚入口时是什么味道?(2)咀嚼一会儿后又是什么味道?(米饭刚开始入口时是——无味的,通过反复咀嚼后,米饭里才出现了淡淡的甜味。
那米饭变成甜的,说明它发生了什么变化?4、认识淀粉:那到底是什么物质在起作用呢?(板书:淀粉)通过手、眼、鼻等器官近距离认识淀粉,说说淀粉有哪些特征?用什么方法能既快又方便地来验证食物中含有淀粉呢?学生滴1、2滴碘酒在淀粉上,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5、学生小结回答第一个问题:米饭碰上碘酒为什么会变成蓝色6解决第二个问题:碘酒碰到别的东西会不会变成紫蓝色?学生边验证边完成记录表。
全班交流实验的结果。
三、制作神秘信件1、揭开空格纸会出现蓝紫色字的奥秘了2、布置制作神秘信件《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后反思我上公开课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事,感到很遗憾:1、装小苏打的袋子不小心跟装淀粉的袋子混在一起,误把小苏打当作“淀粉”分给学生,在“淀粉”上滴上碘酒没变色。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甜味。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能利用淀粉与碘酒的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索新事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他们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才有意义。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本课的实验当中,我选择了学生常见的食物,以便于他们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
我还考虑他们原有的前概念和具有适合他们心理活动的方式,选择以魔术和视频穿插课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接着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亲手做实验,让孩子们在“做中学”,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和体验科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准备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几种常见的食物。
教学过程1【导入】一、激趣引入,获取感知(一)、会变味的米饭l 谈话 :应同学们的邀请,今天我也给大家表演个节目!看,这是一张白纸、这是一杯红色的液体,这是一支笔,我要用红色的液体在白纸上画出蓝色的画。
你们觉得可能么?l 表演节目。
(画笑脸)。
l 同学们是否觉得奇怪呢?谁来猜猜其中的奥妙?l 想法很好,是不是这样呢?通过今天的探究,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了。
(板书课题: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品尝米饭:l 我们先来做一件既简单又有趣的事——品尝米饭。
不知你们在吃饭时可曾留意过米饭的味道吗?谁先来说说你印象中米饭刚入口是什么味道?咀嚼一段时间后米饭又是什么味道呢?2、生:汇报。
3、师:有同学说米饭刚入口没有味道,有同学说咀嚼一会儿好像会有一点甜味,到底米饭在咀嚼时会不会变甜?老师今天也带了些米饭过来,再让同学们品细细品尝。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第一章:米饭与碘酒的变化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米饭和碘酒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米饭与碘酒的变化。
让学生理解米饭与碘酒变化的原理。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米饭与碘酒的变化。
难点:理解米饭与碘酒变化的原理。
1.3 教学准备材料:米饭、碘酒、滴管、玻璃片。
仪器:显微镜。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米饭?米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什么是碘酒?碘酒有什么作用?1.4.2 实验操作取适量的米饭放在玻璃片上。
使用滴管滴入适量的碘酒到米饭上。
用显微镜观察米饭与碘酒的变化。
1.4.3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米饭与碘酒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米饭会变成蓝色?碘酒对米饭有什么作用?1.4.4 解释与总结解释米饭与碘酒变化的原理:米饭中的淀粉与碘酒反应,形成蓝色的复合物。
总结实验结果:米饭与碘酒反应后变成蓝色。
第二章:淀粉与碘酒的变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淀粉和碘酒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淀粉与碘酒的变化。
让学生理解淀粉与碘酒变化的原理。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淀粉与碘酒的变化。
难点:理解淀粉与碘酒变化的原理。
2.3 教学准备材料:淀粉溶液、碘酒、滴管、玻璃片。
仪器:显微镜。
2.4 教学过程2.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淀粉?淀粉有什么作用?什么是碘酒?碘酒有什么作用?2.4.2 实验操作取适量的淀粉溶液放在玻璃片上。
使用滴管滴入适量的碘酒到淀粉溶液上。
用显微镜观察淀粉溶液与碘酒的变化。
2.4.3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淀粉溶液与碘酒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淀粉溶液会变成蓝色?碘酒对淀粉有什么作用?2.4.4 解释与总结解释淀粉与碘酒变化的原理:淀粉与碘酒反应,形成蓝色的复合物。
总结实验结果:淀粉溶液与碘酒反应后变成蓝色。
第三章:米饭与淀粉的变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米饭和淀粉的基本性质。
2.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米饭甜味的原因。
主要教法
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谈生活经验: 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 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二、品味米饭: 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味道。2~3 分钟时间后,请同学说说。 2、思考: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的呢? 3、试尝馒头或面包 1~2 分钟,什么味道?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一部分 同学有这方面的知识) 4、阅读课本 30 页资料。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三、淀粉实验: 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 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 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资料。 4、思考:蓝色的物质还 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四、食物淀粉鉴别: 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 存在了。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 31 页表格上。
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 活动: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密信),谁 能帮我们解读? 课外活动:制作神秘无字信件
在这节课学习中,我们并不要求学生去掌握反应机理,而是观察米饭、淀粉与碘
课后 反思
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认识到这种颜色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形式。利用碘酒与淀粉 的特性反应,可以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小学阶段,对物质化学反应的认识,一般都 停留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机理。同时,一般学生对化学变化产
生的现象都是很感兴趣的,这有助于他们进行有限度的科学探索 ___日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生:滴碘酒。
师:说的很好,那谁来猜测一下滴了碘酒会有什么变化?
生:会出现蓝紫色。
师:很好,那就请同学们往米饭上也滴一滴碘酒,看一看有没有像你们预期的那样出现了蓝紫色。
师:好了,大家做完以后做好,为什么米饭和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变化程度不一样呢?
师:现在请同学们谁来说一下具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啊?
生:滴上去以后变黑了。
师:这个黑色只是因为他是某种颜色太深了,所以看上去是黑色,它本身是蓝色的。
总结
师:现在谁来总结一下淀粉遇到碘酒会发生什么啊?我们应该根据什么来用碘酒去鉴别淀粉?
生: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如果碘酒滴上去这个东西变蓝了,就是有淀粉的存在。
生:朗读
师:很好,读的非常棒,大家掌声鼓励一下。我们发现了这种新的有甜味的物质叫什么啊?
生:麦芽糖。
师:同时我们还了解了米饭变甜主要是因为米饭的什么主要成分发生变化了?
生:淀粉。
师:对,是淀粉产生了变化,产生了有甜味的麦芽糖。
四,介绍淀粉
P7 1.观察淀粉
师:那么大家认识什么是淀粉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淀粉的性质。首先,等老师说清楚要求了大家先仔细对淀粉进行观察,主要包括他的气味,颜色,手感,是颗粒的还是粉末的。记住,做实验时除了老师要求,所有的实验用品不可以进嘴,是否可以直接触摸也要听老师指导,因为淀粉可以吃,无毒,所以可以用手接触一下。在大家的每个小组上,都有一个培养皿,里边装有淀粉。观察完毕的小组要坐端正举手示意。好了,现在开始观察。
师:好了,下课!
教学后记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让学生规范操作,尊重实验结果,学会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自觉清除垃圾、整理实验用品。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米饭、淀粉和碘酒的特性和性质,掌握它们在实验中的变化过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生米饭、淀粉、碘酒、试管、试管架、酒精灯、显微镜等;2.实验装置:取合适容量的试管,放置在试管架上;3.实验操作:准备好相应的实验物,取适量的米饭、淀粉和碘酒用试管装好。
三、教学过程:1.引入与导入(10分钟)(1)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引发学生对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讨论米饭、淀粉和碘酒的特征和用途,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它们可能的变化。
2.实验操作(30分钟)(1)将准备好的米饭放入试管中,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变化;(2)将准备好的淀粉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溶解后,滴加一滴碘酒观察颜色变化,记录并比较结果;(3)将准备好的碘酒滴入试管中,加热至沸腾,观察并记录变化。
3.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20分钟)(1)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2)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索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原因;(3)讨论学生观察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找到解决方法。
4.实验结果总结(20分钟)(1)学生通过实验总结米饭、淀粉和碘酒在实验中的变化特征,并列出相关的观察结果;(2)对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原因进行讨论和总结;(3)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和理论,巩固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5.实验设计的扩展(10分钟)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并让学生自由探索和思考:(1)米饭、淀粉和碘酒在不同条件下会产生怎样的变化?(2)如何用其他方法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3)除了米饭、淀粉和碘酒,我们还可以利用什么材料进行类似的实验?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体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优秀教案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二)过程与方法: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了解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三.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一些米饭、一些淀粉、一小瓶碘酒、一支滴管、几种常见的食物。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好吃的东西,谁来尝尝看?不过我是有要求的,等你尝过之后,要告诉大家你吃的是什么?好不好?(2)(蒙上学生眼睛,让他仔细尝吃的食物)适时提问,引导他概括出所吃食物的特点。
(软软的,有点香,有点甜,是米饭。
)(3)板书课题《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二)关于米饭的探究1、米饭是甜的吗?米饭为什么会有甜味呢?2、小知识: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当我们对其进行不断咀嚼的时候,淀粉在口腔中与唾液淀粉酶发生了反应,从而使淀粉分解为了麦芽糖,所以我们就感觉到甜味了。
(三)淀粉实验、探究新知1、观察淀粉。
你们认识淀粉吗?它是什么样的?请大家仔细观察淀粉,看看它具有什么特点?(看---摸----闻)2、指名说说淀粉是什么样子的?(特点)过渡:你们知道吗?其实淀粉还具有另外一个特性:它遇到碘酒会产生一种奇特的现象。
你们认识碘酒吗?3、认识碘酒。
(1)出示一瓶碘酒让同学们看。
问:当淀粉和碘酒碰到了一起,究竟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板书:淀粉+碘酒)我们马上来试一试。
(2)认识滴管。
4、淀粉与碘酒的实验操作方法(师示范,强调过程及注意事项)A:先用手捏住滴管的皮囊,再把滴管垂直放进药瓶吸取药水。
B:用滴管滴1--2滴碘酒在淀粉中,注意胶头滴管的管尖不要接触到淀粉了。
科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案(二篇)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
会变味的米饭,平常吃饭的时候感觉不到甜味,只有细细品尝才会感觉到米饭产生了甜味,用这样日常生活中经历却不大注意到的活动,导入这一课的内容。
米饭、淀粉和碘酒,让学生利用感官对淀粉进行观察,在淀粉上滴上碘酒进行实验,对其产生的现象,教科书进行了明确的告知。
淀粉的踪迹,利用淀粉与碘酒的颜色变化,可以来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制作神秘的信件,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是寻找淀粉的踪迹活动的延续。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研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以及知识基础,对于米饭非常熟悉,对其味道了如指掌,有一部分的学生还有这样的经验,咀嚼米饭的时间长了,口腔内的米饭还会出现甜味,甚至于有些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知道米饭里有淀粉,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色;并且学生已经熟悉了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器官进行细致观察的探究方式。
再加上本课的活动内容生动有趣,所以我认为只要教师组织合理,整堂课里学生自始至终会在比较轻松的情形之下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通过他们身边的一些物体进行科学的探究,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走近课堂,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设计尽量体现《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用心体验、用心感受、用心观察,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二、过程与方法1、用细心体验、用心感受、用心观察、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实验检验日常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定义和特点。
2. 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原理。
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淀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基本知识。
2. 采用实验法观察淀粉遇碘的变化。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淀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实验现象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碘酒、米饭、滴管、试管、实验桌等。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彩笔等。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米饭、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关系吗?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观察淀粉遇碘的变化。
【新课导入】一、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基本知识1. 米饭:是由水稻加工而成的主食,富含淀粉。
2. 淀粉:是一种碳水化合物,是米饭的主要成分。
3. 碘酒:是一种含有碘的溶液,用于消毒和观察淀粉变化。
二、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原理1. 淀粉分子与碘分子发生反应,形成蓝色复合物。
2. 蓝色复合物的形成与淀粉的浓度有关,浓度越高,蓝色越深。
【实验操作】1. 教师演示实验步骤:(1)取一只试管,加入适量米饭。
(2)用滴管滴入几滴碘酒。
(3)观察试管内的变化。
2. 学生分组实验:(1)每组学生准备一只试管,加入适量米饭。
(2)用滴管滴入几滴碘酒。
(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碘酒沾到皮肤。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和滴管。
【实际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2. 学生举例:面包、面条、馒头等食品制作过程中,如何检测淀粉含量?【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基本概念。
激发学生对米饭、淀粉和碘酒变化现象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米饭的定义和特点淀粉的分布和作用碘酒的制备和用途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米饭、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米饭的特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米饭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2.2 教学内容米饭的物理结构米饭的化学成分米饭的保存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米饭的特性和保存方法。
第三章:淀粉的变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3.2 教学内容淀粉的水解反应淀粉的氧化反应淀粉的酯化反应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观察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现象。
第四章:碘酒的制备与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碘酒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4.2 教学内容碘酒的制备原理碘酒的制备方法碘酒的應用领域4.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操作法,让学生参与碘酒的制备过程,并了解其应用领域。
第五章: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现象。
5.2 教学内容实验目的与原理实验步骤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5.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第六章:实验操作细节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细节和注意事项。
6.2 教学内容实验材料的准备与处理实验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实验操作的顺序与方法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法,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细节和注意事项。
第七章:实验结果观察与记录7.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记录。
7.2 教学内容实验结果的观察方法实验数据的记录与整理实验结果的展示与分析7.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记录。
第八章:实验结果分析8.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8.2 教学内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实验结论的得出与验证8.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知识得出结论。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演示实验教案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演示实验教案第一章:实验目的1.1 了解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基本性质。
1.2 掌握碘酒与淀粉的显色反应原理。
1.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二章:实验原理2.1 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是一种多糖。
2.2 碘酒中含有碘单质,碘单质与淀粉形成复合物时,呈现蓝色。
2.3 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米饭与碘酒反应后的颜色变化,来了解淀粉的存在。
第三章:实验材料与仪器3.1 实验材料:米饭、碘酒、滴管、玻璃片、白纸。
3.2 实验仪器:显微镜、培养皿、滴定管。
第四章:实验步骤4.1 将适量米饭放在培养皿中。
4.2 使用滴管滴入几滴碘酒到米饭上。
4.3 观察米饭与碘酒接触部位的颜色变化。
4.4 将玻璃片放在米饭上,用显微镜观察淀粉颗粒的变化。
第五章:实验现象与解释5.1 实验现象:米饭与碘酒接触部位变成蓝色。
5.2 解释:碘酒中的碘单质与米饭中的淀粉形成复合物,呈现蓝色。
第六章:实验注意事项6.1 实验过程中需佩戴防护手套,避免碘酒接触皮肤。
6.2 实验用的米饭和碘酒需提前准备好,避免实验当天匆忙。
6.3 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培养皿清洁,避免影响观察结果。
第七章:实验拓展7.1 探讨不同食物中淀粉的含量和性质。
7.2 研究其他物质与淀粉的反应现象。
第八章:实验报告8.1 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8.2 分析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
第九章:实验评价9.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9.2 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
9.3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
第十章:实验总结10.1 总结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
10.2 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10.3 探讨实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章:实验步骤详解6.1 准备实验:提前一天将米饭取出,让其在常温下放置,以便观察其自然变化。
6.2 取出一小团米饭,放在干净的玻璃片上。
6.3 使用滴管滴入两滴碘酒到米饭上。
6.4 观察米饭与碘酒接触部位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演示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基本性质。
2.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演示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现象及其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变化现象。
3.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米饭、碘酒、淀粉、滴管、试管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台、显微镜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米饭、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关系。
2. 讲解与演示:讲解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基本性质,演示实验变化过程。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变化现象。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变化原因。
5. 总结与拓展:总结实验结论,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八、课后作业1. 复习实验内容,整理实验报告。
2. 完成相关练习题,加深对米饭、淀粉和碘酒变化的理解。
九、评价方式1. 实验操作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安全。
2. 实验报告评价: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否完整、准确。
3.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十、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基本性质,演示实验变化过程。
2. 第3-4课时: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变化现象,分析与讨论。
3. 第5课时:总结与拓展,完成课后作业。
4. 第6-7课时: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效果。
6.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案.doc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3课时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一、学情分析学生对米饭非常熟悉,对米饭的味道了如指掌。
或许有一部分学生还有这样的经验,咀嚼米饭的时间长了,口腔内的米饭会出现甜味,这是怎么回事?本课就从这个现象开始,引导学生探索与米饭、淀粉有关的化学变化。
米饭的成分主要是淀粉,碰到碘酒会产生色合,在这里,我们并不要求学生去掌握反应机理,而是观察米饭、淀粉与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认识到这种颜色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形式。
利用碘酒与淀粉的特性反应,可以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
小学阶段,对物质化学反应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机理。
同时,一般学生对化学变化产生的现象都是很感兴趣的,这有助于他们进行有限度的科学探索。
二、教学目标1.知道米饭、淀粉会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2.学会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实验和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实验。
【教学难点】理解米饭、淀粉与碘酒是发生化学变化。
四、教学过程一、聚焦新课1.教师为学生提供米饭。
师:尝一口米饭,马上说说米饭的味道。
它有甜味吗?生:没有。
2.师:继续咀嚼米饭1分钟,米饭有甜味吗?生:有。
3.师:米饭刚开始没有甜味,咀嚼一段时间后就有甜味了。
师:米饭有甜味,说明米饭在口腔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自由回答)师:说明米饭产生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4.师:米饭中的淀粉和唾液混合,产生了新物质——麦芽糖,发生了化学变化。
设计意图:本堂课以品尝米饭的小活动展开,引导学生体验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并联系上节课所学展开思考,由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实际体验定义米饭的变化,聚焦学生关注力的同时直奔主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本次课程。
二、探索新知1.师(教师演示实验):在米饭上滴上一滴碘酒,会发现什么现象?(学生自由回答)2.师:滴了碘酒的部分产生了深蓝色的物质,这是新物质吗?生:是新物质。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1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教材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
物质变化主要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这个单元着重探究的是物质的化学变化。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篇课文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变化这一概念后,开始系统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第一课。
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在整个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后面学习《小苏打的白醋的变化》、《铁生锈了》等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
主要通过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认识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之一——改变颜色。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探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以及知识基础,对于米饭非常熟悉,对其味道了如指掌,有一部分的学生还有这样的经验,咀嚼米饭的时间长了,口腔内的米饭还会出现甜味,甚至于有些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知道米饭里有淀粉,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色;并且学生已经熟悉了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器官进行细致观察的探究方式。
再加上本课的活动内容生动有趣,所以我认为只要教师组织合理,整堂课里学生自始至终会在比较轻松的情形之下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二、过程与方法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的实验,并能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难点:探究米饭中淡淡甜味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1、魔术表演(在一张白纸上喷上碘酒后出现祝福语),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魔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请学生品尝米饭,并注意米饭在不同时间的味道变化,说说米饭变味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品尝米饭,了解米饭变味的原因,引出淀粉。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变化这一科学概念后,开始系统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第一课。
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在整个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寻找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四个部分,主要通过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认识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学情分析学生对米饭太熟悉了,对米饭的味道了如指掌。
或许有一部分学生还有这样的经验,咀嚼米饭的时间长了,口腔内的米饭会出现甜味,这是怎么回事?本课就从这个现象开始,引导学生探索与米饭、淀粉有关的化学变化。
米饭的成分主要是淀粉,碰到碘酒会产生色合,在这里,我们并不要求学生去掌握反应机理,而是观察米饭、淀粉与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认识到这种颜色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形式。
利用碘酒与淀粉的特性反应,可以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
小学阶段,对物质化学反应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机理。
同时,一般学生对化学变化产生的现象都是很感兴趣的,这有助于他们进行有限度的科学探索。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难点:米饭产生甜味的原因以及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评价任务1.通过咀嚼米饭活动认识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会做实验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能简要解释神秘信件的原理。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事先写上淀粉字的白纸课题、喷雾器、碘酒、淀粉、滴管、课件等。
小组活动: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培养皿、15种常见食物样品等。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蓝紫色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会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的方法获得结论,并能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产生蓝紫色新物质。
三、教学难点思考米饭出现淡淡甜味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米饭、淀粉、碘酒、滴管、药匙、盘、喷瓶、适量淀粉溶液、烧杯、粉笔灰、常见食物若干、记录表、简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兴趣引入这是一封密信,你能看懂内容吗?喷碘酒后显示,读一读。
学习了这节课,大家就能知道其中的奥妙,也能这样来当特工、写密信了,想学吗?(二)会变味的米饭1.品尝米饭:我们先来做一件既简单又难的事——品尝米饭。
我想先采访一下同学们,请说说你印象中米饭的有什么味道。
但这次吃饭可非同寻常,我有几个任务。
(屏幕投影)仔细品尝,注意米饭在不同时间的味道变化:(1)刚品尝时的味道。
(2)咀嚼一分钟后的味道(等有甜味了再吞下去)。
(3)小组猜测变味的原因?(4)作好记录(作业本第16页)。
师:大家明白要求了吗?每人都来品尝一下吧!小组内可以一边品尝一边交流感觉,并完成记录表。
那就六人小组开始用餐吧!记录表一(作业本第16页):“品尝米饭”注:小组内认真讨论,及时作好记录。
2.交流展示:哪组愿意先来说说品尝后的感受?唾液(学生交流时板书:米饭淡而无味→略微的甜)3.思考:①米饭是甜的吗?②米饭在嘴里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③使米饭变甜的可能因素有哪些呢?④怎么设计实验探究呢?其实,米饭变甜是因为米饭中含有一种叫“淀粉”的物质。
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米饭变甜的原因”(课文第30页)。
米饭是甜的吗?把糖放进嘴里,能立即尝到甜味,时间长了,反而觉得不怎么甜了。
如果米饭是甜的,也应该一开始就尝到甜味,但它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才出现甜味,而且还慢慢地甜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理综组郭喜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难的方法获得结论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人人带米饭、淀粉,几种常见食物,小组:盛一些碘酒,一根吸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前边学过的内容。
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
二、会变味的米饭
(一)品味米饭。
1、请大家吃一口米饭,先嚼两下。
什么味道?
2、不要急着咽,多嚼一会儿,细细品味。
3、过一会儿,你们又尝出了什么别的味道吗?
4、还有谁也尝到了甜味?
(二)米饭为什么变甜了
1、妈妈做饭的时候放糖了吧!
2、米饭的本来味道是甜的吗?(我们和吃糖块比较一下。
当我们把糖刚放到嘴里的时候,我们马上就能尝到甜味,但米饭刚吃到嘴里,并不甜,得嚼一会才甜,这说明了什么?)
3、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我们的唾液中有一种蛋白质叫淀粉酶,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了麦芽糖,变成糖了当然就甜了。
4、让学生重复刚才的解释,同时板书:淀粉在唾液作用下转化为麦芽糖。
5、淀粉在唾液作用下发生的这种变化属于什么变化?
三、米饭、淀粉和碘酒
(一)观察淀粉看谁得到的信息多。
我们用眼睛看它的颜色是—白色;状态是---粉末状固体;用鼻子闻---无明显气味;用手捻---光滑。
(二)米饭淀粉上滴碘酒
1、刚才我们观察了淀粉的一般外观,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米饭和淀粉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同学们在米饭和淀粉上分别滴一滴碘酒,观察。
只用一小点米饭和淀粉,注意节约。
2、学生操作。
同时师板书:米饭、淀粉遇到碘酒
3、你们发现了什么?(变色)
(三)分析属于什么变化
1、那这种蓝色的物质是新物质吗?
2、以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和现有的条件还不能就肯定它是新物质,但
是科学家们已经证实它是一种不同于淀粉和碘酒的新物质。
那淀粉遇碘酒所发生的变化应该是什么变化?(化学变化)
(四)小结知识点
淀粉在唾液作用下转化为麦芽糖,淀粉在遇到碘酒的时候会变成蓝色。
四、食物淀粉鉴别
我们现在有了鉴别淀粉的法宝----碘酒,就可以知道许多食物里是否含淀粉了,接下来验证你们的食物是否含有淀粉!小组先分好工,实验时注意节约,并填写好记录单。
(有的同学的西红柿确实遇碘酒变了色,并不是因弄上了淀粉,而是因使用了催熟药使花青素迅速转变,而淀粉尚未完全转化为糖,所以我们看到的已成熟的蔬菜水果遇碘酒仍会变色。
)
一起观察,同学们鉴别的面包、大米饭、玉米等都属于谷类食物,还有马铃薯、红薯这些薯类的都富含淀粉,而像白菜、黄瓜、西红柿这些蔬菜以及苹果、梨等水果一般不含淀粉。
(六)淀粉遇碘酒变色特点的应用(小游戏)
1、你们还知道淀粉遇碘酒变色的这个特性在生活生产中还有哪些用处?生:我听说过在革命时期,为了安全传递消息,人们利用淀粉来写无字密信。
其实淀粉的这一特性还可以用淀粉解碘中毒。
2、我们的生活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等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有心人,以后说不准也能成为一个科学家的。
2016、4、8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这个单元的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一课属于“物质世界”的领域,共分四个部分:“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寻找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
这一课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判断“米饭、淀粉和碘酒”发生了哪种性质的变化,同时,这节课也为第六课总结“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奠定了基础。
这节课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不断进行体验、实验、探究、讨论、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合作的精神。
这节课的重点是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特别注重观察“颜色发生的变化”。
难点是利用碘酒与淀粉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进行观察、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通过学生体验质疑、分组实验,探究讨论、阅读理论指导,促使他们不断思考、实践,最终获得科学知识。
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引导,点拨,激趣,总结”进行教学。
针对“会变味的米饭”这部分,我引导学生先体验后思考;针
对“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反应”,我引导学生分组实验、深入探讨、反复论证;针对“寻找淀粉的踪迹”,我点拨学生对知识加以运用;针对“制作神秘的信件”,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实践的趣味。
20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