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六下《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六下《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米饭、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变化关系。

教材以生活中的食物为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并能运用这一特性进行相关实验。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较高的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细节、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等方面,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碘酒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老师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米饭、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变化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实验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

2.难点: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变化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讲授法:老师讲解相关科学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米饭、碘酒、清水、滴管、培养皿等。

2.课件: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图片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提问:“你们知道米饭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科学。

2.学生回答后,老师简要介绍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呈现(5分钟)1.老师展示实验材料,提问:“我们今天要通过实验来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变化,大家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2.学生猜测后,老师简要说明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2.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巩固(10分钟)1.学生汇报实验现象,老师板书重点。

2.老师提问:“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淀粉会遇到碘酒变蓝?”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小学科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通过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能够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科学知识:1.知道米饭在口腔中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知道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反应实验。

难点: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准备:培养皿、滴管、镊子、碘酒、木块、刀片、抹布、米饭、馒头、淀粉、各种蔬菜、水果、课件、实验记录单……教学设计:壱.生活切入导新课:教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图片?学生:米饭、馒头。

教师:大家都吃过米饭、馒头吧?学生:吃过。

教师:那我们来思考一下:多媒体出示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今天,老师把米饭、馒头带到了课堂上。

咱们一起来慢慢品尝一下,好不好?学生:好。

板书:粘贴米饭、馒头图片弐.师生互动学新课:活动一:会变味的米饭、馒头:教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实验要求。

多媒体出示:实验提示。

学生:阅读实验提示,领取材料。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开始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音乐响起,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米饭、馒头是甜的吗?学生:汇报、交流。

师生总结:板书:米饭、馒头中都含有淀粉。

活动二:米饭、淀粉和碘酒教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实验。

多媒体出示:实验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实验。

汇报员汇报小组实验成果:变蓝师生小结教师:多媒体出示:观察、实验任务,实验要求。

学生:观察淀粉,小组合作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多媒体出示实验结果:变蓝。

师生小结:板书:淀粉加碘酒变蓝色活动三:寻找淀粉的踪迹:教师:我们在米饭中找到了淀粉的踪迹,那么其他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呢?下面,我们利用淀粉加碘酒变蓝这一特性,来寻找淀粉的踪迹。

多媒体:出示实验用水果、蔬菜图片,实验规范操作视频,实验要求。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实验。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米饭在口腔里经过咀嚼后和唾液作用会感觉到甜味,知道这一过程是化学反应。

2.了解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学会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4.能够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5.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些米饭、一些淀粉、小瓶碘酒、一支滴管、棉签以及面包、馒头、饼干、黄瓜、白菜、葱、马铃薯、面粉、白糖、食盐等几种常见的食物。

教师:米饭、碘酒、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好吃的东西,谁来尝尝看?不过我是有要求的,等你尝过之后,要告诉大家你吃的是什么?好不好?(蒙上学生眼睛,让他仔细尝吃的食物)适时提问,引导他概括出所吃食物的特点。

(软软的,有点香,有点甜,是米饭。

)米饭我们天天都吃,有没有感觉到它吃起来有点甜?平时大口吃的时候没有感觉,而当我们细细品尝时,却发现米饭会变甜,米饭为什么会变甜呢?(2)学生讨论(3)我为大家揭开真正的原因,取出一张没有字的纸条,把碘酒溶液迅速喷射在纸上,纸上写着淀粉, 原来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它与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发生了变化,从而变得有甜味了。

那淀粉是什么样的呢?二、观察淀粉观察前,我们先用碘酒消毒,用棉签在手上涂下。

小组活动:观察淀粉(1)观察方法:①看(颜色)、摸(光滑程度)、闻(气味)(2)观察并记录表格:(3)交流汇报:淀粉特征:看起来是白色粉末状、摸上去较光滑、无明显气味。

同学们的手上有没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在这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手上变颜色了,生成了新的蓝色物质,是化学变化。

原来,淀粉遇到碘酒会生成蓝色物质。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教科版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教学准备】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一些常见食物【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很快就要小学毕业了,老师想送你们4个字。

(师打开白布)咦,怎么没有字?那就让我把它变出来吧。

(喷雾,字迹显现)师:都看到字了吗?这就是老师送给你们的字。

祝同学们未来的路心想事成!为什么喷了东西字迹就会显现出来呢?一学生猜测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找到答案。

现在,我们一起开启解密之旅吧。

二、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变化1、淀粉与碘酒的变化过渡:上课前,老师要先请出我们的一位老朋友——棕黄色的液体——碘酒。

如果将它滴在淀粉上(投影淀粉),可能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师:大家都是这样猜测的吗?在淀粉里滴加碘酒是否会变蓝色呢?接下来就用实验进行验证。

师:为了更好证明我们的猜测,我们要对实验前后的淀粉进行对比,先观察实验前淀粉的样子,再观察实验后滴了碘酒的淀粉是什么样的。

对于淀粉,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生:可以用看、摸、闻等方法观察淀粉师:是的,我们可以用看、摸、闻等方法观察淀粉。

(出示记录单)实验中记得及时记录我们的观察发现。

同时注意:1.碘酒滴1~2滴即可;2.操作时,滴管不能碰到淀粉!现在,请材料员取出材料和记录单一,小组开始实验。

学生观察淀粉、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颜色的表述:有点蓝有点紫)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和大家分享你们组的观察发现?其他组认真听,你们的观察发现是否一样?学生1交流观察记录(实验前淀粉什么样,实验后什么样,发现:淀粉遇碘酒产生了蓝色的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没有气味不表述成无味,无味是无气味无味道,闻出没有气味我们要明确描述为无气味)师评价:这组同学运用了......等观察方法观察淀粉。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科版 (5)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科版 (5)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一课教学内容共分四个部分:“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寻找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

这一课承接第二课,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判断“米饭、淀粉和碘酒”发生了哪种性质的变化。

同时,这节课也为第六课总结“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奠定了基础。

这节课我本着课标精神,按照课前参与、课中研讨实验、课后延伸的思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不断进行体验、实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合作的精神。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②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蓝色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鉴别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特别注重观察“颜色发生的变化”。

难点:利用碘酒与淀粉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进行观察、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上好这一课。

三、学法教法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通过学生体验质疑、分组实验,探究讨论、促使他们不断思考、实践,最终获得科学知识。

教法:这节课,我的教法主要有讲解归纳法,对比法,演示实验法等。

针对品尝米饭内容我采用对比法:课前按要求品尝米饭时,让学生比较刚开始尝和咀嚼1-2分钟后味道有什么变化。

针对每部分内容结束时,我都进行适当的归纳、小结。

对于滴管的使用我采用演示实验法。

四、教学准备1、要求每组学生准备至少3种常见的蔬菜和水果。

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实验所需要的食物,准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2、让学生课前按要求品尝米饭,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亲身的感受。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l 教科版.doc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l 教科版.doc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了解到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一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2.过程与方法(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小是否含有淀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蓝色的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难点】米饭变甜的原因。

【教学方法】探究检验法【课前准备】米饭、淀粉、杯子、碘洒、滴管、一些常见的食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谜语:黄袍子、白身子,脱了袍子下水池,煮开以后变胖子,美味可口填肚子!(打一种食物)谜底为:米饭。

米饭香甜可口,它是我们的主食,我们几乎天天在吃米饭。

米饭会在我们的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吃进去的米饭为什么会变味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二、探究新课(一)会变味的米饭•讨论:品尝一口米饭,说说米饭是什么味道的?再咀嚼一会儿,有什么感觉?当出现甜味时,咽下米饭。

米饭出现甜味,说明了什么?咀嚼馒头的外皮,也可以体会到甜味吗?推测:刚刚品尝米饭的时候没有什么味道,咀嚼一会儿后会感觉到有甜味。

验证活动活动目的验证米饭会变甜吗?所需器材米饭、杯子活动步骤 1.把一些米饭放入杯子中反复挤压或捣碎,就像米饭在口腔中咱嚼一样,广2分钟后拿出来尝味道。

2.直接咀嚼米饭品尝。

结论:把米饭捣碎或挤压后品尝米饭没有甜味,而直接品尝米饭则有甜味。

是因为'唾液里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在常温下能很快使淀粉水「解,生产麦芽糖,所以我们感觉到了甜味。

那么,我们在R11嚼馒头外皮时,会不会感觉到甜味呢?我们也可以感觉到甜味,因为馒头的外皮主要成分是淀粉(馒头皮淀粉糊精的含量很高),因此在唾液的作用下,也会转化为麦芽糖。

教科版科学六下2.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2.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2.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淀粉的性质,以及碘酒与淀粉的反应。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感受科学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关于食物中营养的知识,对淀粉有所了解。

但学生可能对碘酒与淀粉的反应,以及实验操作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还不够清楚。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淀粉的性质。

2.让学生掌握碘酒与淀粉的反应。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淀粉的性质。

2.碘酒与淀粉的反应。

3.实验操作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思考和探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米饭、碘酒、滴管、玻璃片、实验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回顾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提问:你们知道淀粉吗?淀粉有什么性质?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材料,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以及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当的地方。

4.巩固(10分钟)实验结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碘酒会与淀粉发生反应?这种反应有什么意义?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淀粉的性质和碘酒与淀粉的反应。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60分钟。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创设的一种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学环境。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1)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1)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和方法目标:用细心体会,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通过实验验证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米饭产生甜味的原因以及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重点:知道米饭、淀粉滴上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并利用这一特性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难点: 分析米饭和淀粉滴上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用淀粉写过字的纸、碘酒、喷壶、毛笔、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

学生分组实验: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培养皿、莴苣笋叶、白菜、生菜、芹菜、菊花菜、冬瓜、南瓜、胡萝卜、玉米、土豆、花菜、山药、白萝卜、西红柿、馄饨皮、年糕、面条、黄瓜、藕、洋葱、牛奶枣、橘子、苹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获取感知1、师:老师来给大家变一个厉害的魔术:老师手里有一封信(PPT1),(从信封取出信在展台展示)信上却没有一个字,但是我手中这瓶液体,却能让它说话。

2、演示实验 : 把碘酒溶液迅速喷射在用淀粉溶液写的字的纸上。

现象:白纸上显现出“淀粉”两个字3、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4、生回答5、引入新课 : 对了。

这个秘密一个在喷壶里一个在纸条上, 字条上涂有淀粉溶液(板书:淀粉), 当碘酒溶液喷射在淀粉上(板书:碘酒), 他们就会发生反应变成蓝色 , “淀粉”两个字就显现出来了。

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就以天天都要吃的食物—米饭为起点(板书:米饭),来探究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补充板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出示课件PPT2)二、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一)、会变味的米饭1、品尝米饭:师:米饭是我们的主食,我们几乎天天都吃米饭。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1)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1)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内容: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单元第30-3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中的第三课。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物质在变化,这个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品尝米饭、观察淀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以及寻找淀粉的足迹”来探索米饭,淀粉有关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巩固了化学变化的学习。

提高了对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学情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课。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进行观察、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他们对于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

在本课的实验当中,我选择了学生常见的食物,以便于他们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

我选择以魔术导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接着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亲手做实验,让孩子们在“做中学”,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和体验科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学生通过咀嚼米饭,发现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混合会产生甜味,明白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

2、通过实验验证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蓝色的新物质,并利用这一特征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根据“变色”的深浅可以判断食物中淀粉含量的多少。

过程与方法:1、运用淀粉与碘酒相遇会发生颜色改变的现象,去检测一些常见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记录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科学事实,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享受成功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特别注重观察“颜色发生的变化”。

难点:利用淀粉与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教法与学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合作法、分析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培养皿、烧杯、水、勺子、馒头以及常见食物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科版 (18)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科版 (18)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科学词汇:化学反应新的物质(二)过程与方法: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科学方法:体验推理验证(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核心价值观:培养探索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米饭和淀粉与碘酒发生了反应。

难点:分析米饭和淀粉与碘酒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

二、教学准备:米饭、馒头、淀粉、碘酒、滴管、烧杯、培养皿、苹果、面粉、食盐、饼干、白糖、土豆、玉米黄瓜几种常见的食物。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什么?(米饭)2、我们每天都吃米饭,你了解米饭的味道吗?(板书:米饭)3、(根据学生的回答反问学生)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二)关于米饭、馒头的探究。

1、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来品尝一下米饭,品尝米饭时要慢慢的咀嚼,不要急着咽下,品尝过程中同时思考两个问题:(课件呈现)(1)米饭刚入口时是什么味道?(2)咀嚼一会儿后又是什么味道?4、学生品尝米饭并汇报5、馒头的味道又是怎样的?我们用刚才品尝米饭的方法,一起来尝尝吧。

6、学生品尝馒头并汇报师:在不断咀嚼的过程中,米饭和馒头都产生了甜味,你觉得这种甜味是从何而来的呢?7、小结:其实,米饭和馒头的主要成分都是同一种物质——淀粉,当我们不断咀嚼它们的时候,淀粉与口腔中的唾液发生了反应,从而使淀粉被分解为了麦芽糖,所以我们就感觉到甜味了。

(三)淀粉实验、探究新知:1、从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米饭、馒头都含有淀粉,什么是淀粉?它是什么样的物质?(板书:淀粉)2、老师准备了一些淀粉给大家观察,我们可以怎样观察?(用哪些感官观察)眼(看)颜色、形状手(摸)触感鼻(闻)气味3、交流汇报:4、小结:淀粉特征:看起来是白色粉末状、摸上去较光滑、无明显气味。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科版 (18)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科版 (18)
六年级下册《米饭、淀粉和碘酒》教学设计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年级
任课教师
所在学校
章节名称米饭、淀ຫໍສະໝຸດ 和碘酒共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
(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导学单、米饭、淀粉、碘酒、滴管、蒸发皿、各类食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媒体
使用
复习导入
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变化,知道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体验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奇妙之处.
这是我们常吃的米饭,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生回答
播放《大鱼吃小鱼游戏》
小组
汇报
课件布置任务
课堂
小结
总结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总结一下今天学习上的收获。为了鼓励你们学习上积极主动,老师给你们组准备了一份神秘礼物,打开看看。这是一封用淀粉水写的信件,晒干后字体消失,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破解出答案吗?那请同学们课后去完成吧。下课
生回答
课件
总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用课件展示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滞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材分析
《米饭、淀粉和碘酒》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课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食物,来体验物质变化的奇妙之处,了解物质的变化究竟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本课是基于让学生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探索兴趣。通过科学的检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科学假设,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教科版《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精美版1

教科版《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精美版1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道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 通过用心体验、用心感受、用心观察、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通过实验检验日常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知道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

2. 教学难点:利用淀粉遇碘酒变色这一特性,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三、教学准备学生人人带米饭、淀粉和几种常见食物。

小组:一些碘酒,一根吸管。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出示图片:物理变化、化学变化)2. 同学们掌握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老师再带你们一起去体验一下物质变化的奇妙之处。

(二)会变味的米饭1. 同学们经常吃米饭吧,你在吃米饭时有没有仔细品尝它的味道呢?(出示图片:米饭)2. 下面请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吃一口米饭,要用心体验。

(1)细嚼慢咽用心尝,1分钟闭眼慢慢嚼,然后说说感受。

(通过“有甜味”引出“会变味的米饭”)(2)米饭含糖吗?米饭为什么越嚼越甜?(3)小结:经过科学家的科学研究,米饭的主要成份是淀粉,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儿了,所以原本不甜的米饭,渐渐地出现了甜味。

(出示图片:米饭是甜的吗)3. 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我们的唾液中有一种蛋白质叫淀粉酶,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了麦芽糖,所以我们在咀嚼米饭时,会感觉到甜味。

4. 再次用心体验:细嚼馒头,吃完后谈感受,引出馒头里也含有淀粉。

(三)米饭、淀粉和碘酒1. 米饭、馒头里都含有淀粉,淀粉是什么样的物质呢?(出示图片:观察淀粉,最好让学生摸一摸谈感觉)师生共同总结观察到的信息:用眼睛看它的颜色——白色;状态——粉末状固体;用鼻子闻——无明显气味;用手捻——光滑。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13)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13)

科学实验记录单
课题: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学过程:
二.创设情境,萌动求知兴趣。

以“变魔术”的方式引入。

三.探究新知,激发探索兴趣。

1.课上实验:品尝米饭(思考并记录)
(1)米饭刚入口时是什么味道的?()
(2)再咀嚼一会儿,又是什么味道的?()
2.课上实验:小组合作:观察淀粉
观察方法:看()
摸()
闻()
3.课上观察:观察碘酒的颜色()
4.课上实验:小组合作,在淀粉上滴入碘酒,产生什么现象()
5.课上实验:小组合作,在米饭上滴入碘酒,产生什么现象()
四.知识反馈,催化成功兴趣。

有一家淀粉厂的老板犯愁了,他想找到适合生产淀粉的食材,大家能不能帮他的忙呢?下面请小组讨论怎样寻找淀粉的踪迹,帮他找到最合适的食材。

五.解决问题,点燃实践兴趣。

想办法把老师送给同学们的“无字” 信上的字显现出来,听听老师对你的寄语!。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1)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1)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亲历找淀粉的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勤于探究乐于合作, 于交流的科学态度以及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的科学习惯。

2. 让学生通过对淀粉踪迹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科学记录是能力。

3. 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淀粉与碘酒能发生变色反应, 粉与唾液一起会变新的东西等科学知识,培养了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 知道米饭和淀粉与碘酒发生了反应。

教学难点 : 分析米饭和淀粉与碘酒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

教学方法 : 发现法、谈话法、讨论、预测、实验等。

教学准备 : 每组一些米饭, 一些淀粉, 一些碘酒, 一支滴管, 几种常见的食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1.谈话 : 老师给大家玩一个魔术, 看谁能最快猜出其中的秘密。

2. 演示实验 : 把碘酒溶液迅速喷射在用淀粉溶液写的字的纸上。

3.引入新课 : 对了. 这个秘密一个喷壶里一个在纸条上, 字条上涂有淀粉溶液, 当碘酒溶液喷射在淀粉上, 他们就会发生反应变成蓝色, "淀粉"2个字就显现出来了.板书 : 淀粉+碘酒--------变蓝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二、学习新课1. 会变味的米饭(1) 出示预习题 : 老师来检查预习题完成的情况。

(2) 交流汇报预习中的发现。

板书:米饭+唾液--------变甜2. 米饭、淀粉和碘酒。

过渡 : 下面我们把米饭上滴一滴, 你们猜它会出现什么现象呢?(1)实验验证 : 每组一套实验材料(米饭、碘酒、记录单)(2)交流汇报。

(3)提问 :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3. 寻找淀粉的踪迹。

(!) 先来猜测一下同学们自带的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2) 实验验证。

(3) 汇报交流。

小结 : 大米、小麦、玉米等主要成分都是淀粉, 淀粉可以给我们提供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

三、课外拓展.。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1)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1)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次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即产生了新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血药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

本科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知道米粉里含有淀粉,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发生变化,生成的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这属于化学变化。

二、教学目标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蓝紫色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会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的方法获得结论,并能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产生蓝紫色新物质。

四、教学难点思考米饭出现淡淡甜味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谈论法、演示法六、教学准备米饭、淀粉、碘酒、滴管、药匙、盘、喷瓶、适量淀粉溶液、烧杯、粉笔灰、常见食物若干、记录表、简易课件。

七、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米饭、淀粉和碘酒1.认识淀粉(1)导语:淀粉又名生粉,是家庭厨房的一种烹调用品,你看到过淀粉吗?(评价: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下面我们将通过手、眼、鼻等器官近距离地来认识一下淀粉。

想想说说淀粉有哪些特征?(2)学生观察:观察淀粉要求:①取一小勺放于玻璃器皿中。

②运用“看、摸、闻”等方法近距离观察淀粉,说说它的特征。

(3)小结板书:白色、粉末状、无气味、滑滑的物质。

(4)课外知识:关于淀粉,老师还有一些信息想让同学们来了解。

请自由地阅读一下。

淀粉小知识淀粉又名生粉,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特别在种子(如大米、麦、玉米)和块根(如甘薯、芋头)中含量丰富。

淀粉是家庭厨房常用的烹调用品,是经加工而成的粉末状物质,色泽洁白,气味纯正,被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广泛应用。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科版 (12)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科版 (12)
黄瓜
土豆
洋葱
苹果
饼干
白菜
红薯
萝卜
实验结论:我们可以根据淀粉遇到()变成蓝色这一特点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9、小组汇报
三、拓展活动:制作神秘信件(讨论制作方法)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实验活动你们知道了哪些物质变化?
板书
设计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淀粉+淀粉酶化学变化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糖
淀粉+碘酒化学变化蓝色新物质
课后
反思
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实验记录单
班级:组别:
请在相对应的方框内划“√”
食物名称
猜测是否含有淀粉
实验证明是否含有淀粉
8、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准备了这些食物,我们一起来检测下它们之中是否含有淀粉吧?怎么操作呢?注意哪些问题呢?(生讨论回答)老师把大家的操作过程和建议总结到了大屏幕上,请同学们按照大屏幕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在实践证明之前,请同学们猜测下哪些食物含有淀粉,带实验之后对比猜测,看看那组同学猜测的最准确,开始。
6、让学齐读屏幕的解释,同时板书:淀粉+淀粉酶化学变化麦芽糖。
咀嚼米饭有物理变化吗?(生讨论总结)
(2)认识淀粉
重新认识过米饭,我们发现我们日日都食用、再熟悉不过的米饭却还有许多我们没有注意到的科学道理存在,只要我们养成科学探究的好习惯,我们就会发现许多的科学道理,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可以成为一名科学家!
2、通过课题我们还可以知道,本节课我们要研究哪些物质的变化呢?
你有兴趣和信心和老师一起来进行探究活动吗?
3、我们知道科学家要经历许多挫折和实践才能最终得出科学结论的,在进行本节课的探究之前,我也有几个问题要考考大家,看屏幕.......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1)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1)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

物质变化主要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这个单元着重探究的是物质的化学变化。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篇课文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变化这一概念后,开始系统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第一课。

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在整个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后面学习《小苏打的白醋的变化》、《铁生锈了》等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

主要通过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的物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探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以及知识基础,对于米饭非常熟悉,对其味道了如指掌,有一部分的学生还有这样的经验,咀嚼米饭的时间长了,口腔内的米饭还会出现甜味,甚至于有些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知道米饭里有淀粉,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色;并且学生已经熟悉了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器官进行细致观察的探究方式。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二)过程与方法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的实验,并能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难点:探究米饭中淡淡甜味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评价:依据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主要采用表现性的评价方法,新课程教学中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发展性学生评价,更能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下是具体评价的几个方面:一、品尝米饭时是否用心品尝二、探究米饭变味的原因是否能自主探索三、实验分工是否明确在序四、实验操作是否严谨、规范五、实验现象的观察是否仔细、准确六、对科学概念的掌握是否清楚七、能否将观察到的现象转化为证据八、是否认真参与小组交流九、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浓厚还是一般十、是否有良好的实验习惯。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科版 (6)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科版 (6)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学情分析:米饭的成分主要是淀粉,碰到碘酒会产生色合,在这里,我们并不要求学生去掌握反应机理,而是观察米饭、淀粉与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认识到这种颜色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形式。

利用碘酒与淀粉的特性反应,可以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

小学阶段,对物质化学反应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机理。

同时,一般学生对化学变化产生的现象都是很感兴趣的,这有助于他们进行有限度的科学探索。

教学准备: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交流前置学习内容:活动一: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实验1.淀粉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呢?它是厨房里常用的一种烹调用品。

出示淀粉,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观察感受淀粉,比一比谁得到的信息最多。

2.学生交流:我们用眼睛看它的颜色是—白色;状态是---粉末状固体;用鼻子闻---无明显气味;用手捻---光滑等。

3.刚才我们观察了淀粉,而米饭的主要成分就是淀粉,你能说说他们的共同之处吗?生:都是白色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4.认识碘酒。

生:棕黄色的液体。

碘酒怎么闻?作用:消毒。

5.学生用棉签沾上碘酒给自己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消毒。

6.请每位学生用消毒过的两个手指将5粒米饭排列在白纸上,要求:1.5粒米饭要排列整齐2.不能把米饭弄脏了。

7.生实验后发现米饭和手指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生说说现象,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米饭和手指上都会变成紫色呢?生猜测:碘酒遇到米饭颜色发生了变化。

师提出疑问会不会是你没把手洗干净,把米饭弄脏了呢?你有方法证明不是因为手脏,而是因为碘酒使米饭变色的吗?8.生实验:用滴管取几滴碘酒,在米饭上滴几滴,观察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米饭在口腔里经过咀嚼后和唾液作用会感觉到甜味,知道这一过程是化学反应。

2.了解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学会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4.能够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5.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些米饭、一些淀粉、小瓶碘酒、一支滴管、棉签以及面包、馒头、饼干、黄瓜、白菜、葱、马铃薯、面粉、白糖、食盐等几种常见的食物。

教师:米饭、碘酒、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好吃的东西,谁来尝尝看?不过我是有要求的,等你尝过之后,要告诉大家你吃的是什么?好不好?(蒙上学生眼睛,让他仔细尝吃的食物)适时提问,引导他概括出所吃食物的特点。

(软软的,有点香,有点甜,是米饭。


米饭我们天天都吃,有没有感觉到它吃起来有点甜?平时大口吃的时候没有感觉,而当我们细细品尝时,却发现米饭会变甜,米饭为什么会变甜呢?
(2)学生讨论
(3)我为大家揭开真正的原因,取出一张没有字的纸条,把碘酒溶液迅速喷射在纸上,纸上写着淀粉, 原来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它与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发生了变化,从而变得有甜味了。

那淀粉是什么样的呢?
二、观察淀粉
观察前,我们先用碘酒消毒,用棉签在手上涂下。

小组活动:观察淀粉
(1)观察方法:①看(颜色)、摸(光滑程度)、闻(气味)
(2)观察并记录表格:
(3)交流汇报:
淀粉特征:看起来是白色粉末状、摸上去较光滑、无明显气味。

同学们的手上有没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在这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化学
变化或物理变化)
手上变颜色了,生成了新的蓝色物质,是化学变化。

原来,淀粉遇到碘酒会生成蓝色物质。

三、米饭与淀粉
我们知道米饭中含有淀粉,那么如果它遇到碘酒,会不会也生成蓝色的物质呢?
实验:滴一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现象(学生实验)
交流:米饭遇碘酒也变成了蓝色。

通过这样的实验,大家有没有受到什么启发?(视情况提示:如果某种物质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那说明这种物质有什么特点?)
我们可以利用淀粉遇碘酒变蓝的特性来检验物质是否含有淀粉。

四、寻找淀粉的踪迹
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含有淀粉呢?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今天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请同学们好好地判断一下,哪些物质是含有淀粉的,哪些物质是不含淀粉的?怎么判断,会吗?
请一位同学简单叙述一下实验方法。

(滴一滴碘酒在要检验的物体上,如果物体变蓝,则说明该物体含有淀粉,如果该物体没有变蓝,则说明该物体不含淀粉。


实验:判断黄瓜、白菜、葱、马铃薯、面粉、白糖、食盐、饼干中哪些含有淀粉,哪些不含淀粉?(根据实际条件选择物品)
交流讨论:
含淀粉的是:马铃薯、饼干、面粉
不含淀粉的是:黄瓜、白菜、葱、食盐、白糖
五、总结:a.淀粉遇碘酒会变蓝
b.淀粉遇碘变蓝现象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c.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现象来判断物质是否含有淀粉
六、延伸、拓展
大家对于这些还有不理解的吗?如果没有的话,我就要考考大家了。

一些地下工作者在传递情报为了防止机密泄露,往往会写一些“无字”密信,(就像刚才的纸条)可以用什么办法将内容显现出来?(滴加碘酒在白纸上)
课后可以自制一份“无字”密信,寄给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