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语文总复习 考场材料作文素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语文总复习考场材料作文素材
【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天上有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他见到人们在黑暗的世界上遭受磨难,就决计违反宙斯的法规,把天火盗给人类,让人们摆脱黑暗,愉快地生活,而他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每天辗转在神鹰的狂喙之下……但他还是不愿改变自己的志向。

【“五步法”操作】
第一步,研读题干,明确要求。

应试作文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要求你写什么你才能写什么。

这些要求就是从题干中来的。

研读上述题干,从这些见惯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获得四点作文信息。

①自选角度。

“自选”不是自由选,“角度”须从材料来,首先审读分析材料,寻找角度。

②自拟题目。

“自拟”也不是自由拟,“题目”从角度来,要求选准角度,由“角度”找论题(或论点),然后拟出题目。

③联系生活实际。

这是作文针对性、现实性方面的基本要求,不联系生活实际就产生不了作文激情,写出的作文也缺乏现实意义。

④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通常有了作文激情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800字容易做到。

把握文体成了主要矛盾。

议论文的形式较多,考场上要有快速定体的良方。

给材料作文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读后感,一是思想评论。

上例材料按一般要求要写成思想评论,但许多人不赞成这种单一的要求,认为既可以写成读后感,也可以写成思想评论。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读后感和思想评论都是议论文的常见形式。

第二步,阅读材料,明确主题。

审读题干后再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方向清楚了。

通常材料形式有两大类:一是说明议论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显豁,一看就懂;一是寓言轶事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较为隐蔽,需要认真阅读分析。

这里有个方法技巧问题。

上述材料属于后者。

寓言轶事类材料通常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大多为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的最基本方法是弄懂谁、干什么、怎么干、有什么结果这四个问题。

实际上这四个问题包含了做一件事的四个主要因素,即人物、事件、经过和结果。

研究上述材料可知,人物是普罗米修斯,事件是他盗取天火让人类摆脱黑暗,经过和结果是他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受神鹰狂喙而不改变志向。

通常概括叙述性短文主题的方法是抓住中心事件,或对比分析不同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不同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等。

这个过程就是由具体到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

以上述材料为例,从事件可见普罗米修斯的追求,从过程可见他在追求过程中所经受的磨难,从结果可见他的志向和决心不可改变。

于是,我们从普罗米修斯这个具体事件中抽象出一个普遍道理,即为了追求正义和真理,尽管遭受磨难,也决不改变志向。

这正是普罗米修斯精神,也正是材料给人们的启示。

第三步,根据主题,确立论点。

材料主题与作文论点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情况。

一是材料主题与作文论点有一定距离,此时,“联系生活实际”选好角度是实现从材料主题到作文论点的最好途径。

“联系生活实际”的思维方法是联想。

我们要根据材料及其主题,运用相同、相反、相关和类比等联想方式,使之与生活实际挂起钩来。

这一过程是从抽象的主题到具体的生活实际、由一般的道理到特殊的现象的具体化过程。

1986全国高考作文题就是这种情况。

那材料叙述的现象是:一棵
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大片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合,树木就能迅速成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显然材料的主题是“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飞跃”,属于量变质变范畴的哲学问题。

如果将这一观点直接用作作文论点显然不容易动笔,因此,高考试题给定了题目,要求自拟副题。

这一做法旨在引导考生进行联想,完成由抽象概念到具体生活实际的过渡。

作文时从“树木、森林、气候”三者的关系出发,可以写社会风气的改变,可以写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可以写人才、知识阶层与四化建设的关系,也可以写我、家乡与祖国的关系,等等。

这种情况下,把握材料的主题及其揭示的“原理”是关键,谈论哪方面的具体现象都可以,作文内容的开放性极强。

第二种是材料主题与作文论点相近,此时材料主题可以直接作为作文的论点。

本文所举材料即属于此种情况。

为了追求正义与真理,尽管遭受磨难,也决不改变志向,这种普罗米修斯精神就可以直接当作论点使用。

写作方法上可以借鉴以往学过的《呆气》《崇高的理想》和写过的“谈毅力”、“论志向”等。

至于这个论点能否有所侧重,则由作者根据自己掌握的论据情况来确定,开放性也极强。

第四步,根据论点,拟定题目。

“题目”,顾名思义,是文题之目。

它在作文里地位十分重要,可是许多同学考试时或许是情急之下不会拟题,或许是不注重拟题,常常胡乱写上“由一则寓言(或故事)想到的”这样一个题目,以为很保险。

其实,这样的题目很不保险。

因为它既看不出论题,也看不出论点,加之写作能力限制,又不能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地引出论题或论点,所以,谈话不集中,论点不明确,以其昏昏,自然不能使“文”昭昭。

因此,从应试作文的实际出发,每个人都要特别重视拟定题目这一程序。

拟定题目的依据是论点,方法有四种。

下面用本文示例材料作以具体说明。

(1)缩减论点法,如“为了真理”或“可贵的奉献精神”。

(2)论题设问法,如“磨难临头,志向能改吗”。

(3)因素关系法,如“磨难与志向”。

(4)形象寓意法,如“咬定青山不放松”。

由此看来,只要能准确概括材料主题,并由材料主题确定作文论点,拟写作文题目便不难了。

第五步,列出提纲,构思作文。

考场作文既有一般作文的特点,又有考场作文的特殊要求。

从高考分项分等评分标准看,显然内容、语言是考场应紧紧抓住的对象。

通常由于考生一心想在内容和语言上写出新意,而没有正确处理好内容、语言、结构、书写诸方面的关系,导致作文失败。

依我的经验看,考场在审读材料、明确作文论点的基础上,只要能顺利突破结构关,其它方面就会有充足的精力去写好。

而突破结构关的关键,就是总结平时读写议论文的经验,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规律,形成框式,考场无须多想便能呼之即出,依框式写作文。

在这种情况下,便能很快通过构思关,把精力集中到作文内容、语言、书写这些“门面”上,从而保证作文的内容美、言语美和文面美。

通常情况下,议论文用“引”、“议”、“联”、“辨”、“结”的五字要诀布局谋篇较为理想。

“引”是引出论题或论点。

通常可采用开门见山、联系实际、叙述感受、述读材料、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论点。

字数要少,概括力要强,一般不超过50字。

“议”是议论材料。

通过分析议论,挖掘材料内涵,强调论题或论点。

这一部分可以弥补引出论点时因为过于概括而造成内容上的突兀、断层等不足。

“联”是联想议论。

“引”“议”之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

“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实际,议论社会生活实际的过程。

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

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辨”是辨析辨证,是行文思路严密的补笔。

通常这一部分不是行文的重点,文字不宜多。

可以用“当然”、“固然”等类词语来引起行文。

字数也不应该超过50字。

有了这一部分,思维就显得严密,观点也显得恰到好处,分寸感强。

“结”是文章的结论。

通常要紧扣材料照应开头:开头提论点,结尾提怎么办;开头提论题,结尾作出结论并简要说明怎么办。

如用“材料中人尚且如此,我们……”类语句等。

考场作文情急之下,只要牢记这五个字,作文的布局谋篇关就可以顺利通过。

有了这五字框式,考试时就不需要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犯愁了,从而确保能够把精力集中到内容、语言、文面这三方面来,保证考场作文不失误或少失误。

【有关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写好开头。

万事开头难。

作文也一样。

但是,好的开头能够先声夺人,造成“第一印象效应”,使人产生“这篇作文出手不凡”的印象。

好开头的标准是什么,古人讲“凤头”,就是强调开头要言简意赅,入题快,不拖泥带水。

表达上可以叙述、设问。

以下三篇作文的开头较好,可以借鉴。

〖例文1〗要有普罗米修斯的精神
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见人间黑暗,就违反天规,盗天火给人类,人类获得了光明,他自已却被转辗于鹰喙之下。

读了这则故事,我不禁为普罗米修斯的精神所感动。

普罗米修斯的精神是什么?
是献身精神,是牺牲自我、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

你看,他同情人类的痛苦,不顾宙斯的淫威,毅然盗取火种;他被缚高山,惨遭鹰喙,却矢志不渝,甘心受苦,只要人类幸福。

这就是他的精神。

……
〔简评〕这篇作文开头用了三段:第一段叙述故事,第二段扣题设问,第三段答问并提出论点。

层层推进,引出观点。

第四段分析材料,说明观点从所给材料来。

段落短小清楚,语言简明生动,读来明快有力。

〖例文2〗“苦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有这样一个古希腊神话:天上有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见到人们在黑暗中生活得非常艰难,就违反天规,把天火盗给人类,他自己却遭受着宙斯的残酷折磨。

看了这个故事,我不由想起“苦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奉献精神。

普罗米修斯本来在天上好好的,可他为什么能为了人类能摆脱黑暗而宁愿自己遭受苦难且初衷不改呢?原因就在于他有这种“苦了自己,幸福他人”的崇高精神。

古神话中的神尚且如此,我们现实中的人又怎么能不如此呢?……
〔简评〕这篇作文的开头同第一篇一样,先述读故事,接着便点题,提出论点,然后分析材料,揭示其内涵。

行文上略与上一篇不同,述读之后是点题和分析材料。

但上述两例都能紧扣材料,先述读材料,后引出观点,再分析材料说明观点。

或许有同学会说“述读有什么难的”。

其实述读也不容易。

述读是一种叙中有议的叙述,要求通过述读能够自然而然地揭示出中心论点。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根据论点和论证要求对材料作适当的剪辑和详略处理。

否则,照搬材料只能失败。

〖例文3〗人贵有志
人贵有志,这早有古训为证: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事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

故事说:普罗米修斯见人们在黑暗的世界上遭受磨难,就决计违反宙斯的法规,把天火盗给人类,让人类摆脱黑暗,愉快地生活,而他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每天辗转在神鹰的狂喙之下……但他还是不愿改变志向。

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天真解释和美丽向往,表达了劳动人民的
美好愿望。

普罗米修斯为了实现拯救人类,追求真理这一志向,付出了巨大牺牲。

这故事显然在教育人们:人要有志向,而且为了志向的实现,必须持之以恒,付出牺牲。

……
〔简评〕这篇作文的开头单刀直入摆出论点,接着引用古训加以证明。

这种写法与上两例不同。

它入题快,扣题紧,如平地起山,突兀耀眼,论点得以强调和突出。

然后过渡一笔述读材料,揭示论点来源,扣材料,释题目,恰当自然。

(二)要注意写好段。

写好段的关键有三:一是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二是段的开头要有总起句,三是段的末尾要善于总结。

段与段的过渡上述三例都是很好的榜样。

段的开头有两种写法值得借鉴:一是设问领起,《崇高的理想》一课是很好的范例;一是分论点总起,下面例文是很好的榜样。

段的末尾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及时予以总结,以便与中心论点呼应,保证行文严密。

此外,写好段还应注意学会运用“引用材料(理论或事实)--分析揭示其中的含义和道理--总结说明这些含义和道理意义或特点”的写作程式,并且恰当把握段的容量和长度。

(三)要注意收好尾。

古人讲究“豹尾”,是说结尾要刚劲有力。

考场特殊氛围里怎样做到刚劲有力呢?一是反问启发式,即运用反问句启发读者思考,艺术地完成“怎么办”这一任务,《纳谏与止谤》的结尾“如若不信,盍试为之”就是很好的范例。

二是总结照应式,即与开头相照应,用“因此”之类的话紧承上文,简短明了地回答“怎么办”。

三是扣材结尾式,用“材料中人尚且如此……我们又怎能……”之类形式扣材料,作结论。

〖例文4〗咬定青山不放松
古希腊有这样一则神话故事:天神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在黑暗中受苦,就盗得天火,给人们带来光明,自已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被神鹰狂喙,但他还是不愿改变志向。

读罢,心绪起伏,不禁想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古训。

“青山”也就是我们的志向所在。

一个人活在世上,绝不是漫无目的生存着,他总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也就是志向,哪怕只是为自己,可无论什么志向,都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实现,自然,也不能在一朝不成的情况下放弃,因此,我们需要为之奋斗。

立了志,就要实现它,就要为之付出牺牲。

世界上没有坐享上苍落馅饼的事儿。

布鲁诺发现了日心说,就认定了这一真理,直至被宗教裁判所的烈火焚烧,也不放弃;李时珍为了写成《本草纲目》,二十多年如一日,尝遍艰辛,最终完成了医学巨著;周恩来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志,日后,为了这一“青山”发愤刻苦,终于成了大事。

可见,立了志向,不能就此完结,而是刚刚开始,必须为之奋斗,为之付出艰辛乃至牺牲,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直至最终达到目的。

这也就是“青山”的真谛--普罗米修斯的支柱。

当然,我们不仅要有“青山”,更要有“咬定”的意志。

如果普罗米修斯只有“青山”,而未真正咬定,恐怕他现在早已在仙界自由自在,不被世人敬仰了。

正是他有“咬定”的精神,他才会不畏酷刑。

有人说过:“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这话不假,但凡有成绩的人,始终抱定一个目标,“咬定”一座“青山”;而意志薄弱者,常常是一个目标没实现,遇到挫折,就改换一个目标,或者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更换,结果一事无成。

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很多。

什么热就追什么,什么“火”就求什么,结果是追来求去一场空。

我看,做人、做事还是咬定一座“青山”的好。

因此,我说,心中要有青山一座,行动要能咬定不放。

“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万事无悔,万难无畏,最终登上自己心中的青山,实现远大的志向。

〔简评〕虽然,这篇考场急就文章还有很多不足,但本文标题形象醒目,论点突出,给人印象很深。

论证上先正面后反面,正反结合,严密有力。

语言生动各段中心显豁,眉目清楚。

段落长短适宜,层次清晰,结尾自然简洁。

高考材料作文的五大忌
朱永明
回顾多年高考作文,我们就会发现供材料作文因其具有读写结合、不易猜题的优势而成为考试作文的一种重要命题形式。

近几年流行的话题作文,虽与供材料作文有些区别,但形式上仍属提供材料(话题)作文。

可以预测,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供材料作文仍将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供材料作文的训练虽已受到了广大教师和考生的重视,但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和评卷中,经常会发现学生们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供材料议论文的一些失误点,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审题立意偏离材料主旨。

材料作文,首先必须读懂材料,读透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

根据材料中心准确立意,是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

一定要全面考虑材料,分清主次,抓住精髓,多角度联想,选准最佳角度,确立中心后方可动笔。

千万不可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

如下面一则材料:
有一天墨子有事到染坊里去,看见染色工人在染各种颜色的丝。

他看了一阵,叹息说:“丝原来是白的,但是,把它投进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的了;把它投进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的了。


有的同学读了之后,说墨子思想保守,丝只有一种颜色有什么好,五颜六色有什么不好,世界需要多种颜色。

很显然这位同学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他没有抓住这则材料的主旨,墨子所叹息的是染缸对丝的影响太大了,而并非叹息工人们把丝变成了其它颜色。

也就是说墨子从中看到了环境对丝的决定作用,墨子在那一刹那想到的是环境对人的作用。

二、对原材料不作处理。

材料作文最基本的写作思路是“引—议—联—结”。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

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原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

看似简单的“引”,操作起来也不太容易。

什么地方引,引多少,怎么引都必须明确。

有的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让人莫名其妙;也有的文章根本无视材料的存在,不引述材料,另起炉灶写作;也有的文章不动一字,照搬照抄原材料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材料作文写作要求的表现。

正确的方法是在文章开头,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材料,并分析提炼出观点。

只要把原材料的主体内容说清,并尽量把要立论的东西说明白即可。

三、对原材料不作任何分析。

有点学生引述了材料后,马上说我们从中看到了某个道理,且不说这个道理正确与否,在一则材料后突然冒出一个道理,让人感到非常突兀,有前后脱节的感觉。

如墨子的那则材料,有同学引述后马上说,可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然后就滔滔不绝地说起理来。

这是不大妥当的。

至少你应该分析一下,墨子为什么叹息,墨子的叹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然后才能说这里反映出什么问题,有什么道理。

缺了这一环节,上下文就不太连贯。

四、角度选择不当。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打开思路之后,就要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写作角度进行议论,这和命题作文选择写作角度的道理是相同的。

怎样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呢?关键是要从自我出发,选择能深刻揭示题意、有社会价值、自己有真切体会并能给人以启迪的写作角度。

如下面这则材料:
历史上“一举成名”的事不少,但韩愈却一举未成名,再举方得中。

头一次,主考官是陆贽,试题是《不迁怒,不贰过论》。

韩愈精心构思,自信考得不错,岂料陆贽看不中,韩愈于是落第。

过了两年,韩愈再次应试,主考还是陆贽,试题也跟上次一样。

韩愈不假思索,按照上次做的重抄一次交卷。

陆贽又仔细看了,这才发现文章的妙处,便发现了韩愈并且取他为头一名。

有同学写作时,选择了“韩愈落第”这个角度,推出了韩愈落第是缺乏毛遂自荐的精神的观点,也有同学推出了第一次考试高手多,韩愈“考”不逢时的观点;还有同学选择了考官陆贽这个角度,说他不负责。

这些同学思路放得很开,但没能总体把握材料,选择的角度不当,把自己引向了死胡同。

其实,上面这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一从韩愈角度:可贵的自信心;坚持自己的正确见解的品德;自信与实力。

二从陆贽角度有:实事求是;勇于纠错的胆识;知错必改。

三从整体角度:是人才终会被发现;真金不怕火炼等。

只要在这些角度中对比一番,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时代意义的一个去立论,写好文章就有了一个前提。

当然,角度的选择应尽量在小、新、深方面作一番努力。

五、就事论事,不联系现实。

议论要出新意,需要我们有深刻的思想。

议论文要求作者在文章的思想内容上必须显出思考的深度,能够跳出人云亦云和就事论事的窠臼。

墨子那则材料作文,我们读到最多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虽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论据的贫乏,思路的闭塞,使得有许多同学望了该怎样联系现实。

其实小到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大到社会环境,无一不是可谈的内容。

动物园里的动物因为环境改变而失去生存的竞争力,大锅饭使得企业失去了活力,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中国加入WTO的大家庭,信息社会大环境下的人们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现在提出的三个文明建设等,随便取一样往深处思考,都会闪出智慧的火花。

学生如果能突破就事论事的框子,扩展材料的意义,赋予材料广阔的背景,关心社会的各个方面。

这样,从宽阔的背景上审视上述材料,无疑会触发更多的联想,也才能写出思想深刻的议论文来。

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一篇文章、一条新闻、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则寓言、一幅漫画,还可以是一首诗、一段歌词、一组素材,或者一句格言、一个成语、一个典故等等。

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方法与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或读后感的写法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文章的第一部分引述的内容不同。

一事一议的文章开头要概述事件,读后感的开头部分要概述所读的书或文章的内容,给材料议论文的开头则要概述题目所给的材料。

这类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是:
⑴概述材料大意。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⑵提出中心论点。

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确,文章就会跑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

⑶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确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分析说理过程中既要广泛展开,阐述一般规律,又要联系实际,说清现实意义。

⑷结尾呼应开头。

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特别提醒:材料作文中作文的主题必须直接从材料中提炼、挖掘,并且材料必须运用到写作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