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组织的利益与集体行动

合集下载

集体行动理论

集体行动理论

• “实现了任一公共目标或满足了任一公共 利益就意味着已经向那一集团提供了一件 公共的或集体的物品。一个目标或意图对 一个集团来说是公共的这一事实本身, 就说 明这个集团中没有人能被排除在实现这一 目标所带来的利益和满足之外” 。因此, 公 共物品也可以被译成, 只要是存在有共同利益的群体, 就叫做集团。因此, 在分析集团行动时, 他 把有组织的国家、工会、政党和利益集团 与无组织的消费者、完全竞争行业的企业, 都叫做集团, 它们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被 动员起来的潜在集团”与“潜在集团”的 差别。(P42)
CONTENTS
集体行动理论的相关概念 集体行动理论基本观点 集体行动理论的贡献 集体行动理论的局限性
一、集体行动理论的相关概念 • 1.自利的(self-interest)
• 奥尔森宣称自己是“一个经济学家, 而且本书中使用的分 析工具来源于经济理论”.(P4) • 为了表明自己对这一“首要原理”的坚持, 奥尔森引用了 马克斯· 韦伯的一段著名论述来进行论证:““市场经济 中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个人为了其理想的或物质的利益而 进行并完成的。当经济活动是根据集团的秩序方式而调整 时, 这也自然是正确的… …即使一个经济制度建立在社会 主义基础之上, 在这一方面也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利 益的结构和相关的情况会有所改变;会有其他追求利益的 手段, 但这一根本的因素仍将与以前一样。当然确实存在 只建筑在单纯意识形态基础上的经济行为。但更为肯定的 是大多数人不会这样做, 而且从经验可以归纳出他们不能 也永远不会这么做… …在市场经济中使收入最大化无疑 是所有经济行为的动力”.(P46)
• 4.搭便车
• 早年道奇城盗马贼横行, 牧场主们就组织起来保护牧场, 每个牧场主都为这种自发的保安力量贡献一定的人财物力 。但不久有一些牧场主开始撤出这种组织, 因为他们发现 , 只要这种自发的保安力量依然存在, 自己撤出后就可以 免费享有它带来的好处,这些人被称为“自由骑手” (free-rider)。但没过多久, 由于人人都企图通过自己的 撤出占集体的便宜, 保安力量也就不复存在, 盗马贼又猖 獗起来。后来, 经济学家就借用这个词来表示对公共物品 的贡献小于其获益的人或行为, 并与时俱进地将它称为“ 搭便车”。

读书笔记 集体行动的逻辑

读书笔记 集体行动的逻辑

自本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来,现代经济学中兴盛、发展起来了一门新的分支——公共选择理论。

它研究的是传统经济学不予关心的非市场决策问题,或者说是集体行动问题。

传统经济学之所以不研究这类问题是认为,诸如此类的决策和行动由于是由非市场因素决定的,所以就超出了经济学有关行为的传统假定。

可现代经济学的拓展和进步恰恰证明了:非市场问题并不意味着不能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

相反,公共选择理论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牢牢扣住“经济人”这个最基本的行为假定,认为除了参与私人经济部门活动的人之外,公共活动的参与者也受制于此,都有使自己行为最大化的倾向,无行为主体的所谓的公共利益(或集体利益)是不存在的。

理论前提:对理性人假设奥尔森的前提假定是:人是理性的,因此不会浪费金钱、时间和资源。

如果人们不需要花费资源,即可获得所需,那么他们就不会花费资源争取利益。

奥尔森认为,利益集团的实质在于最大限度地追逐特殊利益。

利益集团为其成员谋取利益的惟一途径,只能是在杜会的总利益中争取较大份额,而不顾社会的总的利益是增加还是减少。

第1章集团和组织理论第1章对集团和组织行为的某些方面作了逻辑的理论的解释。

1.1组织的目的大多数组织的目的是增进其成员的利益,但这种利益是共同利益1.2公共物品和大集团奥尔森用了一个经济学中很简单的公共物品的提供的例子来指出传统理论的致命缺陷,在一个完全竞争产业中,所有企业显然对更高价格有共同的利益,但每一个企业都发现当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时,增加产出是有利可图的,结果导致所有企业都增加生产,价格下跌,每个企业的利润都减少了,怎样才能防止这一现象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外部干预,政府价格支持,关税,卡特尔协议和诸如此类的措施可以防止企业采取与它们利益相相悖的行为。

但是奥尔森此时又给人们拨了一盆冷水:正如某一生产者为提高其产品价格而限制产量是不合情理的一样,要他牺牲时间和金钱来资助其产业的游说集团获得政府帮助同样是不合情理的。

有动员无组织:熟人社会中的集体行动——对一起农村群体事件的分析

有动员无组织:熟人社会中的集体行动——对一起农村群体事件的分析
( 2 0 0 4 ) 提 出的 。他 认 为 , 农 民的抗 争 已经从 资 近年 来 , 群 体 性 事件 成 为 一 个 公 众 话 题 和 学术 研究 热 点 , 学 界 发 表 了大 量 的研 究 成 果 。 笔 者认 为 , 学 界对 我 国群 体性 事 件 的解 释 主 要 有 以下代 表性 框架 。
为, 这类事件 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很强 的群体心 理 因素, 不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下的群体心理 , 很 难真正理解社会泄愤事件及其发生机制。很显 然, 这一解释框架延续了传统 的群体心理研究 , 侧重从群体心理 的角度解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机制。 三是 文 化 一心 理取 向 , 主要 有 应 星 ( 2 0 0 7 )
用, 还必然要受制于主体生活其 中的制度 、 社会
和人 际关 系 网络 。
五是综合理论取 向, 以刘 能 ( 2 0 0 4 ) 的“ 怨
恨解 释 、 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 ” 解 释框 架 为 典 型 。刘能 用 函数表 达式 F ( P )= f ( G, A, C ) 来 解
提 出 的“ 气” 解 释框架 。应 星认 为 , “ 气” 在 中国 乡 土传 统 中是 一 个具 有 较 大 弹性 的 范 畴 , 它 是
是 制度 取 向 , 包括 “ 依法抗争 ” 和“ 以法
抗争” 解释框架 。“ 依法抗争 ” 是欧博文和李连
江( K e v i n J .O ’ B r i e n ,L i a n j i a n g ,L , 2 0 0 6) 提出
来 的。他们认为 , “ 依法抗争” 是农 民积极运用
不 可能 仅仅 是对 单纯 的利 益损 益和 权利 意识 的 回应 , 而 必 然是 经 由这些 无 法 躲 避 的权 力 与利 益 之 网过滤 的产 物 。 因此 , 当农 民遭受 利 益 侵 害时, 是 否维 权 , 如何维 权 , 维权 到何 种程度 , 除 了主 体 利 益受 损 和权 利 意 识 程 度 等 因素 的作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奥尔森集体行动的概念奥尔森集体行动是指个体在面对某种困境时,通过组织起来共同行动,以实现自身的利益。

这种行动通常发生在个体无法单独实现目标的情况下,需要通过集体力量来达成共同目标。

二、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奥尔森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解释了为什么个体会选择参与集体行动,并且分析了集体行动的条件和限制。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包括以下几个要素:2.1 公共品和集体行动公共品是指一种无法排除非付费人员使用的产品或服务。

这种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收取费用,因为无法排除那些不付费的人员。

而奥尔森认为,个体在面对公共品时往往会选择不参与集体行动,因为即使不付费也能享受到公共品的好处。

这就导致了公共品的供给不足,需要通过集体行动来解决。

2.2 个体利益和集体行动奥尔森认为,个体在考虑是否参与集体行动时,会权衡个人成本和个人利益。

如果个人成本相对较低,个人利益相对较高,那么个体更有动力参与集体行动。

但是,如果个人成本过高,个人利益相对较低,那么个体可能会选择不参与集体行动。

2.3 集体行动的协调问题奥尔森指出,集体行动需要协调个体的行为,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协调的问题在于,个体往往会面临“囚徒困境”,即个体面临的选择是合作还是背叛。

如果个体选择合作,那么集体行动可以成功实现;但如果个体选择背叛,那么集体行动可能会失败。

因此,协调个体行为是集体行动的重要问题。

2.4 集体行动的组织问题奥尔森认为,集体行动需要有一个组织来协调和管理。

这个组织可以是一个正式的组织机构,也可以是一个非正式的网络。

无论是哪种形式,组织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来调动和激励个体参与集体行动。

三、奥尔森集体行动的条件和限制奥尔森认为,集体行动的实现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限制。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条件和限制:3.1 利益相关性个体需要感受到自身与集体行动的利益相关性。

如果个体无法从集体行动中获得明显的利益,那么个体可能会选择不参与集体行动。

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的贡献与误区一种新制度主义的解读

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的贡献与误区一种新制度主义的解读

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的贡献与误区一种新制度主义的解读一、本文概述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作为新制度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理解集体行动的逻辑和困境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本文旨在深入解读奥尔森的理论,探讨其贡献与误区,以期深化我们对集体行动问题的理解。

我们将简要介绍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其对集体行动困境的解析和提出的解决方案。

我们将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奥尔森理论的贡献,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现实世界中集体行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我们也将指出奥尔森理论的误区,如过度强调经济激励对集体行动的影响,以及忽视社会规范和文化因素在集体行动中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解读,我们希望能够为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集体行动问题的框架。

二、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的核心内容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对集体行动困境的深入剖析。

在奥尔森看来,集体行动困境是普遍存在的,因为个体在集体中往往缺乏直接的激励去采取行动,尤其是在需要付出成本而收益却由集体共享的情况下。

这种困境在大型集团中尤为明显,因为随着成员数量的增加,个体对集体行动的贡献变得微不足道,从而使得“搭便车”行为变得普遍。

奥尔森的理论提出了两个核心概念:选择性激励和集体物品。

选择性激励是指通过提供奖励或惩罚来影响个体在集体行动中的选择。

当集体行动的收益无法覆盖所有成员的成本时,选择性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奖励积极参与的个体或惩罚那些选择“搭便车”的成员,可以激发集体行动的动力。

集体物品则是指那些一旦被生产出来,就无法排除他人消费的产品或服务。

奥尔森指出,由于集体物品的非排他性,个体往往缺乏为集体提供物品的激励。

在奥尔森的理论中,小型集团比大型集团更容易克服集体行动困境,因为小型集团中的成员数量相对较少,个体对集体行动的贡献更加显著,且更容易通过选择性激励来协调行动。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大型集团就无法克服集体行动困境。

奥尔森认为,通过制度设计、组织创新或外部干预等方式,也可以激发大型集团中的集体行动。

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的逻辑《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记公共选择理论是自本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来,现代经济学中兴起的新一门分支。

它研究的是传统经济学不予关心的非市场决策问题,或者说是集体行动问题。

传统经济学之所以不对此类问题进行研究,是基于有关此类的决策和行动时有非市场因素决定的考量,故而其超出了经济学有关行为的传统假定。

而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拓展却证明了非市场问题并不意味着不能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

与之相反,公共选择理论则紧扣住“经济人”这个最基本的行为假定,认为除了参与私人经济部门活动的人外,公共活动的参与者也都有是自己行为最大化的倾向,无行为主体的集体利益是不存在的。

一般认为,由具有相同利益的个人所形成的集团,均有进一步追求扩大这种集团利益的倾向,作者则在本书中明确指出这种论断根本是错误的。

《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分为六个单元:集团和组织理论、集团规模和集团行为、工会和经济自由、国家和阶级的正统理论、压力集团的正统理论以及“副产品”和“特殊利益”理论。

首先,作者简要概述了经济学界的传统集团利益观念。

即在一个组织内部,只要存在符合每个个体需要的、可感的利益,所有成员就会团结起来,为实现和增进共同利益而进行集体行动;并且,组织和集团不论规模大小,运作机制如何,其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利益的增加。

进而,作者指出,在经济学话语背景下的理性个体具有意识的两重性。

一方面,在进行私人交易时,个人利益至上;另一方面,面对国家和民族等抽象实体时,又充满自我牺牲精神。

故而面对性质和目标各异的集团,理性人既是因为主客观的利益需要加入其中,也不可能一并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行动。

这说明了共同利益不是产生集体行动的充分条件,集团规模与集团行为的差异性将影响集体产品的追求和集体利益的实现。

在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后,作者提出达成集体行动的两个条件:集体成员的“不对称性”和“选择性激励”。

前者,指由于集团内部成员受益的不平衡性,预期受益较高的成员对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和贡献将更大;后者,指社会制裁和社会奖励,即“对个人加以区别对待:不服从的个人受到排斥,合作的个人被邀请参加特权小集团”。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一、引言集体行动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形式。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可以找到大量的集体行动的案例。

集体行动的背后,隐藏着一些独特的逻辑和困境。

本文旨在探讨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以期加深对集体行动的理解,并对如何有效组织和参与集体行动提供一定的思考。

二、集体行动的逻辑1. 共同目标与共同利益集体行动的逻辑首先体现在它的核心要素——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上。

集体行动的参与者通常会追求一种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政治、经济、社会或文化上的,但都会有一定的共同性。

同时,集体行动也会带来一种共同的利益,即通过集体行动实现共同目标所带来的好处。

2. 动员与团结集体行动往往需要一个动员和团结的过程。

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个人,都需要发动、动员和团结参与者。

这就需要一些组织形式、领导者以及一系列有效的手段来推动集体行动的进行,比如通过宣传、组织会议、制定行动计划等方式来增强参与者的凝聚力和合作性。

3. 分工与合作集体行动需要根据各参与者的能力和特长来进行合理的分工。

不同的人才和资源在集体行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需要相互协作和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分工合作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降低风险和避免重复劳动,实现集体行动的最大化。

三、集体行动的困境虽然集体行动具有一定的逻辑,但在实践中也面临一系列的困境,这些困境往往会限制集体行动的效果和持续性。

1. 自私与自利集体行动的参与者通常都有一定的自私心理,他们会在行动中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就可能导致行动的偏离,出现个体的私利与整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如何在集体行动中协调各方利益,使整体利益最大化,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2. 信息不对称与合作问题在集体行动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不同参与者对于整个行动的信息了解程度不同。

这就可能导致信息的不对称在行动中不同参与者之间产生合作问题,比如缺乏必要的沟通、合作意识和信任,甚至出现信息的扭曲和误导,从而影响整个行动的效果。

社会学视角下的集体行动理论

社会学视角下的集体行动理论

社会学视角下的集体行动理论集体行动是指由多个个体组成的群体所进行的联合行动,通常伴随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努力。

在社会学中,集体行动被看作是个体行为的一个延伸和变异,是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

本文将通过讨论社会学视角下的集体行动理论来探索集体行动的本质。

1.集体行动的社会学定义在社会学中,集体行动被定义为基于共同目标的动态协作行为,涉及到多个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以实现某种社会变革或改变现有的社会关系。

集体行动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形式的社会群体,包括民主社会中的市民、贫困社会中的农民和工人、学生和教师、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等等。

2.集体行动的成因集体行动的成因可以追溯到社会个体内心的一些因素,例如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社会经历和社会背景等等。

此外,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也能影响集体行动的发生。

比如,集体行动往往在社会压迫、不平等、不公正、不满意等情境下发生。

在这样的情境中,个体更加愿意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进行集体行动。

3.社会学视角下的集体行动理论社会学家们一直在寻找集体行动的本质,探讨集体行动的动因和局限性,总结出了一些有影响力的集体行动理论。

3.1 动员结构理论动员结构理论认为,集体行动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中的领导者和参与者。

成功的集体行动通常有具有权力的领导者和高度参与意愿的群众组成,领导者通过组织和动员大量的群众,以追求集体的政治、经济或文化目标。

然而,动员结构理论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它在研究集体行动时排除了社会群体内部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忽略了贫富差距、阶层差异等社会关系的作用。

而在实际情境中,这些社会关系往往会影响人们的参与和动员行为。

此外,动员结构理论没有充分考虑到个体在集体行动中具有的独特性和主导性,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2 群体心理学理论群体心理学理论假设,人们在一个群体中会受到群体力量的影响,表现出不同于单独行动时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浅析集体行动的逻辑

浅析集体行动的逻辑

浅析集体行动的逻辑孔明学院李加顺亚里士多德有言: 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被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

集体行动的逻辑,认为从理性的和寻求自我利益的行动的前提可以逻辑地推出集团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行动,这种观念事实上是不正确的。

“集体行动的逻辑为除非一个集团的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它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利益或集团的利益。

”①“公共地悲剧”是各文献中谈得比较多的例子,也是很能说明集体行动困境的一个例子。

“每个牧民都想最大化放牧,而不愿对草场的维护付出努力,每个人都想呼吸新鲜空气和享受整洁的环境,却又急功近利地置环境破坏于不顾,每个人都希望国家提供更多的福利,而自己却尽可能逃税。

”②传统理论认为,集团会增进其利益,这种将集团看成会像个人一样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行动的假设是难以成立的。

不过在小集团中,集体成员为了共同目的,更容易采取自愿的行动,但是在小集团分担实现共同利益的成本时,存在着少数“剥削”多数的倾向。

这和博弈论中所阐述的“智猪”的例子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一部分集体中的个人放弃为集体利益的行为而加入“搭便车”的行列,另一部分为集体利益行动的个人因为“成本—收益”的不均衡而放弃为集体谋利益,最终的结果是集体无行动。

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在集体行动中,集团越大,增进集团利益的人获得的集团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有利于集团的行动得到的报酬就越少。

这种情况下,即使集团能够获得一定量的集体物品,在数量上也是远远低于它所能达到的最优水平。

其次,由于集团越大,集团中任一个体能获得的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他们从集体物品所获取的收益就越不足以抵消他们提供的哪怕是数量很小的集体物品所支出的成本。

再次,集团成员的数量越多,组织成本就会相应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获得任何集体物品前需跨越的障碍就越大。

试论集体行动的困境

试论集体行动的困境

试论集体行动的困境集体行动问题是现代经济学中的分支之一——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MancurOlson)①1965年出版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可谓研究该领域的奠基之作。

他站在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立场,认为集团是由各构成主体的自发意志所形成的,其理论主要阐述的是以谋求集体财富为目的的集团规模问题。

其论点为旨在获得集体财富的集团,其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

具体而言,他认为规模小的集团比规模大的集团更能实现集体行动。

但在书中,奥尔森认为规模小的集团情况复杂,故其研究的对象为大集团,更为确切地说强调大集团的“集体行动的困境”。

标签:集体行动;困境;公共物品;搭便车一、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课题及其特征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盛并发展的公共选择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门新的分支,其研究对象是传统经济学不予关注的非市场决策问题,或者说是集体行动问题。

在传统经济学中,之所以对非市场决策问题不加关注无非认为“诸如此类的决策和行动由于是由非市场因素决定的,所以就超出了经济学有关行为的传统假定”[1]1。

在经济学的研究当中,对象的“经济人”这种假定是最为根本的。

而非市场决策问题则难以适用“经济人”这一假定,因此传统经济学对其不加关注亦在所难免。

然而,现代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和进步告诉我们,即使是非市场决策问题,亦并非意味着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不可行。

换言之,在该领域中,同样可以对研究对象作“经济人”的行为假定。

而公共选择理论自诞生之日起便牢牢紧扣“经济人”这一基本假定,认为除了参与私人经济部门活动的人之外,公共活动的参与者也受制于此,都有使自己行为最大化的倾向,无行为主体的所谓的公共利益(或集体利益)是不存在的。

时至今日,公共选择理论的运用早已突破经济学的范畴,其在政治学等领域的渗透也已为学术界所认同。

本处所探讨的这一理论也是倾向于该理论在政治学领域的应用方面。

社会学理论知识:运动和组织理论——集体行动的形成和目标

社会学理论知识:运动和组织理论——集体行动的形成和目标

社会学理论知识:运动和组织理论——集体行动的形成和目标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个体意识的觉醒和社会变革的需要,集体行动变成了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运动和组织理论能够为我们解释什么是集体行动,为什么需要集体行动,以及如何实现集体行动。

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运动和组织理论对于集体行动的形成和目标的影响。

一、集体行动的形成和目标集体行动是由一组人的联合行动组成的,旨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

集体行动的形成一般源于群体利益的追求或者公共事务的要求。

例如,某些社会阶层在政治方面的不满和贫困地区的经济问题通常是集体行动的促进因素。

此外,伦理上的共同汇聚也可能是举行集体行动的原因。

一旦集体行动启动,人们便会集合起来并共同努力,从而实现共同的价值、目标和抱负。

与个体行动不同,集体行动发生时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因此集体行动的目标是多样化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集体行动的目标是民主制度、社会平等、西方国家等受到挑战的制度和动态因素的反映。

在某些情况下,集体行动的目标可能是通过抗议、请愿或罢工等方式影响政治决策,以实现特定目标。

另一些情况下,集体行动的目标可能是通过社会运动和倡导活动的长期影响来改变社会的价值观和信念。

二、影响集体行动的因素多种因素影响着集体行动的形成和目标,这些因素与个体行动的动机和参与不同。

以下是影响集体行动和行动目标的关键因素:1.领导人的角色和发展领导人是集体行动中的关键人物,他们对于集体行动的目标、策略、组织形式以及参与程度都有很大的影响。

领导人的个人能力和人格特质也是影响集体行动的重要因素。

2.社会和政治制度社会和政治制度是集体行动中的重要因素。

例如,一个高度民主的国家可能更容易容忍集体行动和倡议活动,而一个专制的政权则可能在面对集体行动时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

此外,制度的变化可能导致集体行动的目标和策略的转变。

3.社会分析和组织理论社会学家和组织理论家使用无数工具来解释社会参与和行动。

这些理论可能来自不同的领域,包括政治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

(精品)集体行动理论

(精品)集体行动理论

集体行动理论集体行动是社会心理学、经济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公共选择学派)、和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一个共同主题,凡是涉及到群体或集体的行为或行动的现象都离不开集体行动这一范畴的探讨。

集体行动理论作者《集体行动的逻辑》是曼瑟尔.奥尔森提出,奥尔森1932年生于北达科他,本科就读于北达科他州立大学,1963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从1969年起任教于马里兰大学,1998年2月去世。

该理论强调的是团体协作的作用,团队精神的作用在现代生活和工作中影响很大,可以互补缺点,因此现在很多领导者都注重集体行动的效应,甚至应用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基本内容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如同其他人一样,往往想当然地认为,一群有共同利益的个人常常会自愿采取行动以促进其共同利益,就像个人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行动一样.近来,经济学家对此提出了质疑.如果某个集体中,确定个人分享某种共同利益,那么,促进这种共同利益就将自动有利于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而不管他是否为此作出了贡献.这时,理性的个人有什么理由不选择搭便车呢?因此,除非集体很小,以至于其中的个人无法搭便车,或者给予那些行动者以额外的好处,否则集体行动就不会发生.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分析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行为(勒庞,1895),社会学的社会运动范畴(斯梅尔塞,1962;梯利,2004),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道格拉斯·诺斯,1981;埃莉诺·奥斯特罗姆,1993),以及公共管理学中公共物品(或集体物品)供给(奥尔森,1966;埃莉诺·奥斯特罗姆,1993)等有关集团利益或共同利益的追求问题,都属于集体行动的范畴。

那么,何谓集体行动呢?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赵鼎新教授将集体行动看作是与社会运动、革命同一范畴的三个概念。

他认为,集体行动,就是有许多个体参加的、具有很大自发性的制度外政治行为;而社会运动就是有许多个体参加的、高度组织化的、寻求或反对特定社会变革的制度外政治行为;而革命,则是有大规模人群参与的、高度组织化的、旨在夺取政权并按照某种意识形态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制度外政治行为。

第七讲集体行动、利益集团与制度

第七讲集体行动、利益集团与制度
(9)“分利集团的扩大将增加法律的繁 文缛节, 强化政府的作用, 造成协议的复 杂性, 并改变社会演化的方向”
集体行动与制度选择
分利集团理论的观点可概括为这样几个 方面
第一,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分利集团 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第二,分利集团通过再分配等使一国制 度僵化。
第三,假使其它情况均保持不变,一个 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与利益集团的活动水 平呈反向变化。
(4)“总的来说,社会中的特殊利益组织或集团会降 低社会效率和总收入,并使政治社会中的分歧加 剧”;
集体行动与制度选择
(5) 广泛性组织一般都倾向于促使其所在的社 会更加繁荣昌盛,并力图在为其成员增加收 入份额的同时,尽可能地减轻其额外负担, 从而只有当国民收入在分配中所产生的利益 与由此引起的全社会损失相比增大时, 才支 持这种再分配行动”;
集体行动与利益集团的问题
在政治组织和行政组织中,委托—代理问题 存在于集体行动的每一个层面。因为,代理 人(官僚、政治家),作为内部人,比他们 的委托人,外部公民,更了解情况。
然而,与代理人-经理要受竞争约束的企业 不同,在政府里,对委托-代理问题缺乏自 动监察,这就造成了更大的信息不对称,并 最终为代理人机会主义造成了更多的机会。
现在的焦点问题是,制度与个体经济行为、 集体行为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用个人行动能 否解释一切制度现象?
集体行动与利益集团的问题
什么制度是一个“好”制度?“好”的 标准是什么?
制度超越个体的存在。 制度与集体行动有着内在的联系。 在处理集体选择过程,尤其是处理牵涉
到政治派别、选票交易以及有组织的压 力集团等内容的复杂过程时,不难发现, 最后的结果来自众多不同个人和群体的 意图和目标的相互作用。
集体行动与利益集团的问题

集体行为的例子

集体行为的例子

集体行为的例子
正文:
集体行为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根据一定规则和目标,协同合作并共同采取行动的行为。

这种行为往往能够带来更大的效益和成就,因为集体的力量远远超过个体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集体行为的例子:
1. 集体抗议:人们在面对不公正的政策或社会问题时,可能会组织集体抗议活动。

这种集体行为可以通过示威游行、罢工或静坐等方式来表达对不公正的不满,以期引起公众和政府的关注,从而推动社会变革。

2. 集体合作:在工作场所或学习环境中,人们通常需要通过集体合作来完成任务或达成共同目标。

比如在工作中,团队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分工协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学校里,学生们常常组成小组来完成项目或研究任务,通过互相交流、分享资源和分工合作,取得更好的学术成果。

3. 集体竞技:集体运动是一种明显的集体行为。

比如足球、篮球、曲棍球等团队运动,参与者需要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才能取得胜利。

这种集体行为不仅能够让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也需要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努力。

4. 集体慈善:在面对自然灾害、社会问题或贫困等困难时,人们常常会通过集体行动来提供援助和帮助。

例如,大规模的募捐活动、志愿者团队的组织,以及慈善组织的合作,都是集体行为的例子。

通过集体的力量,可以更有效地提供帮助和支持,改善受灾群体的生活。

综上所述,集体行为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个体间的协作和合作,实现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无论是为了争取权益、实现个人目标,还是为了改善社会环境和帮助他人,集体行为都展现了人们团结合作、共同努力的力量。

集体行动的意义是什么?

集体行动的意义是什么?

集体行动的意义是什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个体意识越来越强烈,有时候可能会忽略集体行动的重要性。

但实际上,集体行动是人类社会和个体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那么,集体行动的意义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

一、激发团队合作意识众所周知,“一只蜜蜂永远飞不过一座山,但一群蜜蜂却可以攀登任何一座山。

”团队合作精神是集体行动的关键。

在一起行动、共同努力中,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感受到自我存在于团队的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个体和团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还有助于激发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高生产力和效率与个人行动相比,集体行动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和优势,形成更强大的生产力和效率。

每个人的优点和特长可以发挥和弥补集体的不足,从而达到更高的目标。

比如,在公司团队建设中,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和任务分配,可以更好地整合团队资源,防止因为个别人员的失误导致整个工作流程出现中断现象。

(100字)三、共同解决问题集体行动也能够帮助解决社会和个人工作中的一些难题。

当个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可能会陷入疲倦和迷茫之中,无法从困境中走出来。

但是,在集体行动中,每个人都可以分享成功和失误,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可以激发出自己的发挥和贡献,从而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

四、促进社会发展集体行动不仅可以对团队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集体行动,社会能够凝聚力量,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

例如在减少脱贫方面,社会中的爱心组织和个人联合起来,通过有效地组织实现精准扶贫、为偏远区域送去必需品的行动,一步步实现脱贫攻坚,推动社会发展。

(100字)综上所述,集体行动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集体行动,可以激发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个体的参与感和凝聚力,并达到更高的目标和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社会集体行动与公共利益

社会集体行动与公共利益

社会集体行动与公共利益社会集体行动是指个人或群体通过协同合作,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集体行动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以及如何保障社会集体行动的顺利进行。

首先,社会集体行动对于实现公共利益至关重要。

公共利益是社会整体的利益,涉及人民群众的福祉、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等方面。

而个人的利益通常不能完全符合公共利益,需要通过社会集体行动来协调个体的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例如,一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如果仅仅依靠个体的行动来解决,很难收到明显效果。

但是,如果居民、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方能够共同行动起来,推动公共交通的发展和改善,就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公众,提高城市的整体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其次,社会集体行动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社会公平与正义是一个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民群众对于公共利益的根本追求。

而集体行动可以为弱势群体争取公平利益的平台。

例如,工人与雇主的劳资纠纷,如果工人只是单独与雇主进行对话和谈判,常常处于弱势地位,很难达到公平的结果。

但是,如果工人能够因合法权益受到威胁而组成工会,并通过集体协商和集体行动,就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此外,社会集体行动也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

社会进步往往需要人们的智慧、力量和合作。

个人的力量有限,但通过集体行动,可以汇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创新与变革的活力。

例如,科研领域的许多大型研究项目,往往需要多个机构、多个专家共同协作。

通过集体行动,不仅能够集中资源、提高效率,而且能够促进一种开放和合作的科研文化,为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要保障社会集体行动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机制和法律制度。

首先,要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集体行动,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例如,可以设立相关的组织和平台,指导和协调各方的行动,促进信息和资源的流动。

无组织的利益与集体行动

无组织的利益与集体行动

中 央 的 制度 安 排 和 组 织 激 励使 得 自
但另

方面

在这

体制 中 时 常 出 现


种特殊 形式 的 集

体行 动

即 建立 在 无组 织 的 利 益之上 的 集体 行 为

我 们 时 常观察 到

些 无 组 织 关联
的 民 众在
定条件 下 发起 或 参 与 了 面 向 国 家权 威 的 集体 行 动
家治 理制 度 逻辑 的 产 物
具 体来 说

首先

国 家 治 理 的 制 度 安 排不 断地 再 生 产 出 大
量 的 无 组 织 的 但 有 着 类 似诉 求 的 利益 群 体

其次

国 家治 理 逻 辑 的


个 非 预 期后 果

是将这 些无 组织 的 利 益通 过 共 同 的 经 历 遭遇 连 接 在
所谓 的

无组织


的 特点
这些 社会 运 动 常常 表 现 出
非 直接 利 益 相 关者

的 大规模 参 与
即 在 很 短 的 时 间 内 有 着 众多 民 众参 与 地 区 和 社会 群 体 的 边 界

其中

而 且 这 些 参 与 者大 多 超 越 了 工 作 单 位


Ca i 2 0
他们 作 为 无 组 织 的 个 人

或 在 政治 权
威 的 教导 之 下 明 哲 保 身 共同 的


或在 单位制 的 庇 护 之 下追 求 个人 利 益

集体行动理论

集体行动理论

集体行动理论集体行动的研究对于社会学和经济学都是重点领域之一。

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都对集体行动得以实现给出了大量的理论解释。

人们通常认为,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一定会为实现共同利益采取集体行动。

譬如,消费者会组织起来与售卖伪劣产品的商家作斗争;全世界无产者会联合起来反对资本家的剥削,住在同一座楼里的邻居会提供公共楼道的照明;同一国家的国民会支持本国货币的坚挺;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奥尔森在这本杰作里,主要通过对美国工会的分析,发现这个貌似合理的假设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集体行动的结果,许多合乎集体利益的集体行动并没有产生。

相反,个人自发的自利行为往往导致对集体不利、甚至极其有害的结果。

正如中国的一句俗话:“三个和尚没水吃”。

为什么呢?因为人人都想搭便车。

“两个和尚抬水喝”是集体行动成功的例子,而“三个和尚没水喝”则体现了集体行动的失败。

从“二”到“三”由成功至失败的变化,关键在于集体人数的增大。

由此可以推论,大集团比小集团更难于为集体利益采取行动。

勒庞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位法国思想家,被公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勒庞生活的年代正值法国政局动荡时期。

法国革命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博爱,但革命后却政局动荡、专制横行、杀人如麻。

这些破坏性的大众行为给勒庞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勒庞整个理论的核心就是所谓的心智归一法则。

他认为,作为个体的人是理性的,有教养的、有文化的,但随着聚众的密度增大,身处其中的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将逐渐趋向一致,变得越来越野蛮和非理性,其行为也越来越受到脑下垂体的控制。

这些人同时具有双重道德,既能做出英雄版的献身之举,同时也会残暴无情。

他们拜倒在英雄和权威的脚下,同时在弱者面前耀武扬威。

因此,在勒庞的眼中,聚集起来的大众往往成为乌合之众,集体行为(包括社会运动和革命)值得肯定的少,因为他们都是非理性的产物。

他的思想开创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为后来布鲁默等人所接受。

早期的美国学者一般都把法国的思想家勒庞看作集体行动研究的鼻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


本文 的 讨论
及 其解 释 思 路对 于 认识 今 天 中 国 社 会 中 的 集 体 行 为 仍 然具 有 现 实意 义


理论 与 问 题

国 家 治 理 与 集 体 行动 的 逻 辑



国 家 治 理制 度逻 辑 的 意 义
如 何 解 读 传统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中 的 国 家 与 民 众关 系 ? 在 英 文文 献 中 义 国 家研 究 的 几 个 重 要 理论 模 型

个权威 者

通 过 各 种 正 式组 织 将 民 众 纳 入 其各类 的 组 织 网 络 之 中

与此 同 时


家不 支持 在社 会 中 出 现任 何非 国 家控 制 的
组织即 独立 自 治组织


与 国 家 严 密组 织

相 对 应 的 是 传 统 社会 主 义 国 家 中 的 普 通 民 众

在 此 基础 上产 生 的 国 家 与社 会关 系
本 文 从制 度 主 义 的 分析 框架 出 发
独 特 的 集 体行 动形 式 论点 是
, ,

分 析 解读 中 华人 民 共 和 国 历 程 中 出 现 的 这


以 及 其背 后 折 射 出 的 国 家 治 理 的 制 度 逻 辑 和 后 果
定 是 官方 的

同 样地
如 果利 益 存 在 于 官 方渠 道之 外
1
4 8

论文 无组 织 的 利 益 与 集体 行 动
” )

即 由种种 无组织 的



分散 甚至 矛 盾 的利 益 群 体所汇 聚而 成
针对 政府权 威 的集 体行 动
我 们 应该 怎 样解 释传统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背 景 下 的

无 组 织 利 益 的 集 体行 动




个社 会 中 民 众 追求 自 我 利 益
在笔 者看来

这 类 无 组 织 的 集 体 行动 与 其 他 社会 背 景 下 发 生 的 集 体 运 动 在 性 质 上 有
3 8
1
社 会 发展 研 究 2 0
1
5

1
着极 大 不 同

后 者 通常 有 着 明 确
目标

正 式 组 织 和 行 动部 署 的


而前 者 缘 于 特 定 的


本文 关 注 的

无 组 织利 益 的 集 体 行动

现象 也


庋 不复 明 朗

但近 年 来 随着 国 家 及 其 官 资 体 制 的 强 化

和 延伸 拾起

这 类 集 体行 动 现 象 再 度 涌 现

愈演 愈 烈

这 个 观 察使 笔 者 感 到 这 篇 文 章 仍 有 现 实 意 义
于 是重 新
略加 改 写 更 新
以 就 教于
学 术界 同 仁
1
8 2

论 文 无 组 织 的 利益 与集 体 行 动

利益 的 时 候


民 众 抗争 的 形 式

资 源 和 对 象 为 我 们 认 识 国 家治 理 逻 辑 和制 度 安 排

以 及 社会 变 迁 提 供 了 极好 的 视 角


演变
成 相 对 独 立 的 群 众运 动
构 成 了 对政 府 的 挑 战


文 中 把这 类 由 无 组 织 的 利 益 所汇 集
” (
而 成 的 集 体行 动 现 象 称 为 益 的 集 体 行动


基 于 无 组 织 的 利益 之 上 的 集 体 行 动

简称

无组 织 利

其次

国 家治 理 逻 辑 的


个 非 预 期后 果

是将这 些无 组织 的 利 益通 过 共 同 的 经 历 遭遇 连 接 在
间 将 它 们 转 化 为 集 体 行 动或 社 会 运 动




并 提 供相 应 的 机 会
挑战

无意

而且 赋 予 它 们
国 家 的 性质 或 意 义
然 后 从制 度 主 义理 论 角 度 分 析解 释 中 国 国 家 治理 的 制 度安

排如 何 将无组 织 的 利 益 转化 为 有着 共享 行动




共 同 行 为 方 式 和 共 同 机 会结 构 的 集 体

需要 指 出 的 是


以 下 的 讨论 更 多 地 侧 重 于 中 国 改 革 开 放 前 的 传 统 社 会 主义 时

体制 中 时 常 出 现


种特殊 形式 的 集

体行 动

即 建立 在 无组 织 的 利 益之上 的 集体 行 为

我 们 时 常观察 到

些 无 组 织 关联
的 民 众在
定条件 下 发起 或 参 与 了 面 向 国 家权 威 的 集体 行 动

并 对 中 国 政 治 进 程产
治理 的 制 度安 排


抵 制 和 反抗 非 正 义权 力 的 形 式 和 途径
反 映了 其国 家
这是因为


国 家治 理 的 制 度安 排 通 过 有 形 或 无 形 的 组 织 方 式 建 构

了 社会 中 的 权威 关 系
政 治 过程 和 资 源 配 置 渠 道
也相 应 地 塑 造 了 群 体 间 边 界 和 关

因为
无组 织 的 利 益
及 其集 体行 动在 这 个 背 景 下 表 现 得 最为 明 朗 清 晰


在六
十多 年 的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历 程 中
巨 大变 化

尤其 是 在改 革 开 放 时期

国 家 与 社 会关 系 经 历 了

尽管 国 家 与 社会 关 系 的 基 本格 局 并 没有 实 质性 变 化
社会利 益 的 表达方 式 和解决

题的 渠 道和 空


促就

各群
体各 阶层 共 享 生活 经 历 和类 似 行为 方 式 的

大数现 象


家对 资 源 的 掌 握将 社会
不 同 要求 导向
的 利 益提供


个共




国 家 政 权 和 政 府 机构

而 国 家政策 的 变 动 为 无组 织



并在 这

制 度 基 础 上诱 发 了 稳 定 的群 体 互 动 方 式 和 政治 行 为

因此


这些 制 度
安排 规定 了 社会 中 解 决 问 题 冲 突 的 可 能 渠道 和 空 间
利益 的 行 为

在 这个 意 义上
民众追求 自 我
诉 求 和 抗争形 式

折射 出 中 国 传统 社会 主义 国 家 治 理 的 制 度 安 排 以 及
本文 改 写 于 笔者 写 于
国 进入 了

2 0
世纪

9 0
年代 初 的

篇 英 文 文章

参见
Zh ou

1
9 93
) 0
该 英 文 文 章成 稿后 不 久


个改 革大潮

文 中 着 重 分 析 的 制 度 性结 构 有 了 很大 改 观


国 家 与 社 会 关 系 也 随 之发 生 了 很 大 变

集 体行 动 的 机 会 结 构

正是国
家 治理 的 制 度安 排 导 致
无组 织利 益的

集体 行 动 的 产 生 和 再 生 产


本 文还讨 论 了 无 组 织 利 益 的 集 体行 动 的
另 外
种 派 生形


集体不 作




关键 词
无组织利 益
集体 行 动
集 体不 作 为
关 于 集体 行动 的 已 有研 究 文 献强 调组 织 能 力
响作 用


资 源动 员 和利 益 表达 等 因 素 的 影
赵鼎 新

2 0 0 6


但 这些 视角 并 不 能 令 人 满 意 地 解 释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中 发 生
近 年 来 中 国 社会 发 生 的

的 这 些 群 体行 为
非 直接 利 益 相 关者

的 大规模 参 与
即 在 很 短 的 时 间 内 有 着 众多 民 众参 与 地 区 和 社会 群 体 的 边 界

其中

而 且 这 些 参 与 者大 多 超 越 了 工 作 单 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