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祁阳县浯溪镇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1 伟大的悲剧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宏大”的意义。
3.研读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培育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1.引导学生熟悉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宏大。
【教学重点】.把握“悲剧”内涵,明确“宏大”意义。
1.研读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熟悉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宏大。
【教学类型】讲读课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闹追求的。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见诚恳、守信,坦然面对胜利和失败。
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承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
正由于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对他怎么力、?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
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需毫不迟疑地快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毕竟准备怎么办J驱使他们带上挨文思的是人性亲情友情,驱使他们抛弃挨文思的是生存,确实,一切在生存面前显得那么苍白,在离死神咫尺之遥的地方,生的愿望是多么剧烈,然而多年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又使他们无法作出残忍的选择,在这段文字中,将取和舍的关系表达得非常透彻,他们除了承受巨大的身理苦痛之外,还要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
“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和埃文思一样,又一名同伴要离开他们,虽然身体的负担将有所减轻,但心灵的负担却日益加重,惶恐惊惧再加上亲人离取的撕心裂肺的苦痛。
所不同的是,这次面对同伴的离去,他们多了一份镇静,一份敬佩,没有人伸出手,是不愿看到又一个朋友的离去,还是不敢面对那双坦然的眼睛?总之,奥茨走了,虽在死寂无声的南极,但他的离去在每个人的内心留下沉重的回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一. 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作者在参加学校的夏令营活动中,经历了许多挫折,但最终克服困难,取得了成功的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他们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勇气和信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文中深层次的含义和情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勇气和信心,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情感,体会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课文朗读录音:准备课文朗读录音,方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他们经历了哪些困难?”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文中人物的情感。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精选1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精选13篇)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2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设计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感知内容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出示问题组: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说给大家听2.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然后四人小组互相复述故事研读课文1. 教师导学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段,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2. 合作探究(1) 斯科特等探险队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那里?(2) 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3) 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3. 小结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了这个悲剧,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从高精神。
他们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体验与反思导学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淙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了这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作业积累字词句写一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篇2一、教材依据:《伟大的悲剧》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记叙的是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出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1 伟大的悲剧》教案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1 伟大的悲剧》教案一. 教材分析《21 伟大的悲剧》是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在人类探险历史上,南极探险的一些悲壮故事。
文章以斯科特探险队为例,描述了他们在南极探险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以及他们在面对失败时所展现出的英勇和坚毅。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探险家们为科学事业和人类进步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们在逆境中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面对一些专业术语和较为复杂的情感描述时,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词语,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并激发他们对于探险精神的敬佩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极探险历史,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探险家们为科学事业和人类进步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传承伟大的探险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难点:理解探险家们在面对失败时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关键词语。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难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3.情感教育: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体验探险家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伟大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图片:准备与南极探险相关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视频:寻找与南极探险相关的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他们对南极探险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探险家们为何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南极探险。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教案(精选9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教案〔精选9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教案〔精选9篇〕语文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教案篇1【教学目的】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
3.学会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4.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征服大自然的坚强意志。
5.激起探究未知世界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6.关注自然,关注人类。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难点】茨威格为何不给成功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教法学法】快速默读,重点朗读,品味文中的细节;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放视频录像导入: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
近百年来无数探险者在南极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奉献。
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珍贵生命。
英国人斯科特就是值得我们缅怀的一位探险家。
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就是最好的见证。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当年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描绘了他们的这次失败之旅。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些英雄再次体验这悲壮之旅吧。
二、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西欧,北非,印度。
美洲有游历。
在法国结识罗曼?罗兰、罗丹等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间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者。
1928年,结识高尔基。
1938年,流亡英国,参加英国国籍。
他的主要成就表达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
作品有《三位大师》等。
三、整体感知文本1.跳读课文考虑: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提示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来概括〕〔这时可以给学生出示斯科特等人的行走道路图〕。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一、教材分析本篇教材选自当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作品,通过讲述人物悲剧遭遇,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理解《伟大的悲剧》中人物的遭遇和悲剧结局。
3.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感悟人物的悲惨命运。
4.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伟大的悲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遭遇。
2.把握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3.通过文本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的意义及作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整体阅读:让学生阅读本文,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遭遇,带着问题阅读,抓住关键信息。
3.细读分析:分段深入,边读边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复杂句子和抽象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5.拓展延伸:通过课外阅读和影视作品,加深学生对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解和把握,启发学生更多思考。
6.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思想内涵,巩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对文学的探索热情。
五、教学反思本课旨在通过学习《伟大的悲剧》,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关键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深层次意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第21课《伟大的悲剧》(1) (1)
教
学
札
记
首先,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快速默读课文(在十分钟内默读完)紧抓课文的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其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围绕选题自由选点品析,并运用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第三,重点朗读体现主旨和充满情感的句段,让学生直接与作品对话,激发学生主体感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第二部分 3—13段(1月18日至3月29日) 斯科特一行在归途中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最后一个个悲哀地死去。
第三部分 14—16段(10月29日至11月12日) 基地伙伴寻找英雄的遗体遗物,强调了他们尽管失败了,但却是一个时代的伟大悲剧。
三、复述课文1、他们在途源自遇到哪些困难﹖明确:恶劣的气候、没有食物、没有热能、心理压力、全靠脚行……
2、文章中较详细地描写了哪些探险队员牺牲的情况﹖你想到了些什么﹖
明确:较详细地记叙了埃文斯、奥茨、其他三人的牺牲情景。学生想到的可能有:人的勇敢和脆弱;探险意味着冒险……
l、默读课文,十分钟内读完。
2、按时间顺序,勾画关键时间词。
3、按人物故事,勾画文中关键人物。
理清思路
根据练习题理解课文内容。
复述课文
学习
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
2、抓住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重点
目标1、2、3
难点
目标2
教具
多媒体
课本
板
书
设
计
伟大的悲剧
探险事业的执着追求——死亡之悲
集体主义精神——失败之悲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21《 伟大的悲剧》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21《伟大的悲剧》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新部编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人类探索南极的历程,以及探险家们面对重重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南极探险的历史,感受到探险家们的英勇和坚毅,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同时对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探险题材的课文感到陌生,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极探险的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探险家们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探险家们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探险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好与南极探险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课文文本和相关的阅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向学生介绍南极探险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探险家们需要具备哪些品质?”让学生进行思考。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生词和重点句子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新)
《伟大的悲剧》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积累生字词,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感情的升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品味细节,体会探险队员身上表现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1、理解“虽输却胜”的内涵.2、深入体会探险队员们临危不惧的崇高精神品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三幅图片(课件)。
1、这是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时的情景,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2、这是2002年北大科考队和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时的照片,队员不幸遭遇雪崩,5人遇难。
3、这是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即将返回地面前夕解体时的照片,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师:在人类科学探险的道路上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太多太多了,人类科学探险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但是,这一切从未阻止过人类继续探索的脚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写的《伟大的悲剧》(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1、字词过关(预留预习任务)描摹南极的“风雪”:凛冽、吞噬、阴森森、呼啸、狂风怒号、凶猛.描摹南极的“冰原”:荒无人迹、无垠、毛骨悚然、单调、茫茫无际、白雪皑皑、白茫茫、寂寞。
描摹“探险人":焦急、坚持不懈、风餐露宿、怏怏不乐、精打细算、小心翼翼、忧心忡忡、疲惫不堪、畏缩不前、鲁莽、语无伦次、踉踉跄跄、精疲力竭、羸弱、蹒跚、遗孀。
2、小测验:有没有不会读的字词?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学生齐读以上词语。
三、初读感知,概括文意1、请用上上述词语中的至少6个概括文章大意(指名说)。
屏幕出示:斯科特一行在“无垠”的南极雪原“风餐露宿”,拖着“疲惫不堪”的“赢弱”身子,“蹒跚”行进在“皑皑白雪"上,当燃油与食物均已告罄时,“凛冽"而“阴森森"的狂风“吞噬”了他们,使自己的妻子成为“遗孀”.2、重走探险路,体会悲壮与伟大。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一. 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的伟大成就和她所经历的艰辛过程。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感受她的科研精神,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传记类文章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和科研精神,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感受她的科研精神,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居里夫人的科研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难点:理解居里夫人的科研精神,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写作训练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资料:收集关于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词语和句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居里夫人的生平,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停顿、重音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2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查阅资料,解答问题。
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进行回答。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讨论过程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_21 伟大的悲剧
21伟大的悲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体会作者感情。
2. 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快速默读,重点朗读,品味文中的细节;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征服大自然的坚强意志。
2.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3.关注自然,关注人类。
导语设计设计1:(激发兴趣)这是南极(播放南极视频),曾是一块神秘的大陆,吸引着众多的探险者来到这里。
1910年6月1日,英国人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
1911年11月,他们在埃尔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征服南极点……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他们此行结果如何?生可能的回答:成功、失败,要求学生简单陈述理由。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祝愿或担心,随斯科特他们一起踏上南极探险的旅程。
设计2:(激情导入)中国有句古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虽然也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是一直以来,人们歌颂的都是成功者、胜利者。
其实,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领域里,都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
(出示课件)——这是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72秒后突然爆炸时的情景,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这是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即将返回地面时解体的照片,机上7名宇航员遇难。
——这是2002年北大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时的照片,队员不幸遭遇雪崩,5人遇难。
人类科学探险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但是,这一切从未阻止过人类继续探索的脚步!他们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给予了我们许多启迪。
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就是其中的一位。
下面,我们就跟着作家茨威格去认识一下这些失败的英雄。
第1课时学习目标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体会作者感情。
(重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初读全文,了解其人1.作者介绍: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
七年级语文下册《21.伟大的悲剧》教案
2.学生快速默读,自选角度,概括本文:
从记叙内容看,是写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至悲壮覆灭的传记。
从抒发情感看,是倾注作者真情,赞颂之情融入字里行间的传记。
从行文顺序看,是以时间变化为经、地点转移为纬,层次清晰的传记。
从形象塑造看,是斯科特、埃文斯、奥茨等群星闪耀、人物栩栩如生的集体传记。
同学们,设立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但隐藏在这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却是那样撼人心魄,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故事,走进历史,去接受心灵的洗礼。(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从氛围渲染看,是笼罩悲壮色彩,给人巨大精神震撼的传记。
从语言表达看,是文学味浓,描写生动形象,议论直截了当的传记。
四、畅谈阅读感受:
1.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吗?
板书:学生说出的词语,如:震撼、崇敬、钦佩……(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以此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2.寻找文中最让人激动难忘的细节,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阅读感受。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彰 显
一、检查预习:
小组交流预习作业,讨论、发言、教师小结。
二、研读赏析:
1.自由品读——多角度与作品对话
文中大量生动感人的细节呈现,渲染了探险的悲壮,颂扬着英雄的伟大。深入作品情感和内涵,还需细细品读。在品读中再现人物形象,触摸人物心灵,感受作者挚情。(用情朗读第2、6、7、9、10、11、12、13、14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2】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2】篇三:伟大的悲剧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
2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经过和结果。
3能分析文章中一些语句的含义。
4结合本文谈一下文章的写法,说说感动的地方。
5学习本文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6能说出其他伟大式的悲剧人物。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2.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中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意味深长的语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你了解南极吗?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
当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激烈的竞争。
结果阿蒙森队比斯科特队早了近五个星期到达极点,并顺利班师,斯科特等五位队友却永眠于茫茫冰雪之中。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并未为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把目光投向了斯科特。
这堂课我们学习《伟大的悲剧》,它节选自茨威格的人物传记《夺取南极的斗争》的后半部分,这篇文章与其他人物的传记文章共同收录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集子里。
二.作者介绍(展示图片)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唯一的长篇小说是《焦躁的心》。
三、字词教学(多媒体展示)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拽(zhuài)无垠(yín) 癫狂(diān ) 凛冽(lǐn liâ)吞噬(shì) 销蚀(shí) 羸弱(lãi) 步履(lǚ) 告罄(qìng)遗孀(shuāng) 毛骨悚然(sǒng) 怏怏不乐(yàng)姗姗来迟(shān) 忧心忡忡(chōng) 疲惫不堪(bâi )四、介绍背景(多媒体展示)• 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1《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
一、导入
1、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2、教师设疑:悲剧就是以悲惨结局结尾的故事,既然是悲惨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呢?以看似矛盾的词组组合成的课文标题,对全文的情节和意义起了什么作用呢?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一(1-3节):满怀希望→垂头丧气
二(4-14节):踏上归途,悲壮死去
三(15-16节):伟大的悲剧,崇高的精神
第二课时
悲 :死亡之悲、失败之悲、作证之悲、世人之悲
伟大的悲剧
伟大:勇于探索、勇于牺牲、团结合作
教
学
反
思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默读全文需要6~7分钟。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抓住本文文眼,指导学生相互交流、朗读评议。
让学生在读与说中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深化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作
业
设
计
1、反复朗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2、写一篇读后感。
板
书
设
计
第一课时
学科
语文
课题21、伟大的悲剧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 伟大的悲剧 优秀教案
21 伟大的悲剧【导学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体会文中意味深长的关键语句,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人类的历史有时往往是很残酷的。
古语云:“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可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却用饱含深情的文笔为一位失败者——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作传。
这其中到底隐藏了怎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包含了怎样深刻的人文内涵?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人物传记《伟大的悲剧》!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拽.(zhuài) 无垠.(yín) 辜.负(ɡū) 踉跄..(liànɡ qiànɡ)毋.宁(wú) 癫.狂(diān) 凛.冽(lǐn) 海市蜃.楼(shèn)吞噬.(shì) 贮.藏(zhù) 羸.弱(léi) 毛骨悚.然(sǒnɡ)履.行(lǚ) 告罄.(qìnɡ) 遗孀.(shuānɡ) 姗.姗来迟(shān)(2)词义无垠:没有边际。
凛冽:刺骨地寒冷。
羸弱:瘦弱。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1 伟大的悲剧38-部编版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1)、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2)、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2、过程方法: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树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难点:1、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三、教学准备:1、布置预习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影片导入播放电视剧《亮剑》片段,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
2、积累字词(二)快速阅读,感知大意快速阅读、按图表快速捕捉文章的信息①按时间顺序,寻找文中关键的时间词,圈点勾画,筛选各时间段发生的重大事件②在以上基础上,请大家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三)选点品读,感受悲剧1、你认为“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哪几个方面?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明确: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四)深入探究,品味伟大。
1、斯科特他们表现出人类怎样而伟大的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那些地方?①、事业伟大:要第一个到达南极点,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②、精神伟大: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③、人格伟大:为对手作证,有令人敬佩绅士风度和伟大胸怀④、态度伟大: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还在进行科学观察⑤、情感伟大:生命的最后一息惦记的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祖国和人民4.了解了其中的伟大,我们知道了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明确:“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六、布置作业:说一说你对英雄的认识?写一写你眼中的英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1伟大的悲剧
21伟大的悲剧1.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提高阅读速度。
2.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3.关注文本令人难忘的细节,理解文本表现出的人物崇高精神品质。
4.学习团结协作,勇于为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这是南极(播放南极视频),曾是一块神秘的大陆,吸引着众多的探险者到这里。
1910年6月1日,英国人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
1911年11月,他们在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征服南极点……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他们此行结果如何?学生可能的回答:成功、失败。
要求学生简单陈述理由。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祝愿或担心,随斯科特他们一起踏上南极探险的旅程。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全文,了解作者作者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家之一。
最善于写孤独的人的奇特遭遇。
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信》、传记《三位大师》等。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多媒体显示思考题,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了解课文大意,用四字短语梳理脉络情节。
明确: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险——悲壮覆灭2.快速阅读全文,找出课文中“悲剧”的具体表现,在课文中勾画出。
明确:失败之悲、作证之悲、失望之悲、死亡之悲等。
3.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遭遇灭顶之灾,可为什么说他们的悲剧是“伟大”的?明确:请学生自主归纳出“伟大”的含义:勇于探索、勇于献身、诚信守约、集体主义、无私爱心……4.复述课文内容。
(提示六要素)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在1912年,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筋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牺牲的故事。
目标导学三:分析细节,品析人物1.斯科特一行返程之行面临着哪些困难?明确:线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气逼人、燃料太少……2.条件如此恶劣,斯科特一行仍然坚持他们的信念,你从中总结出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将具体描写他们的句子勾画出,用精练的词语概括一下人物的特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_21伟大的悲剧
21伟大的惨剧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理清故事情节,领会“伟大的惨剧”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1.快速阅读,并用精练的语言归纳内容重点。
2.品尝文中有着激烈抒怀色彩、语重心长的语句,掌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鉴赏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壮美,激发研究自然神奇的兴趣,培育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经过默读、重点朗诵,体会重点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难点联系语境,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课方法1.朗读法。
本文是列传《争夺南极的斗争》的节选。
文学色彩浓重,字里行间浸透了作者激烈的主观感情。
指引学生快速阅读,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掌握课文的内容重点并有感情地复述故事。
2.谈论研究法。
把拥有较深层次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建立四人学习小组睁开讨论沟通,集思广益,在合作研究中提升理解和归纳能力。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课方案_21伟大的惨剧教课方案课前准备课文朗诵音频、多媒体课件、南极的有关资料。
教课课时2课时教课基本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课件展现有关南极的图片:冰山、大海、冷天、雪地)南极是一块漂亮而神奇的土地,是地球上独一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
在你的心目中,南极是如何的一个形象呢?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现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漂亮,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谢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见。
因为那边的天气实在是太恶劣了。
而近百年来,研究者们在南极留下了他们的踪迹,他们为人类的探险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可贵的生命。
1910 年,两位有名的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踏上了冲刺南极点的征程。
这两个人都想成为第一个抵达南极点的英豪。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 1911 年 12 月 14 日抵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 1912 年 1 月 18 日才抵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快要五个礼拜。
最后,阿蒙森成功而归,成功的旌旗永久飞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刺南极的英豪,因为南极寒冷天气提早到来,短吃少穿,体力不支,在返回的途中与寒冷格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
(教学重点)2. 把握“悲剧”内涵。
(教学难点)3. 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征途中留下了许多伟大的悲剧,但人类却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
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三作家》等。
2.南极简介★南极之最★最大高原——最大冰库——世界“寒极”——世界“风极”3.字音字形无垠.(yín)遗孀.(shuāng)凛冽..(lǐn liè)羸.弱(léi)告罄.(qìng)拽.出来(zhuài)癫.狂(diān)步履.(lǚ)鲁莽.(mǎng)战栗.(lì)吞噬.(shì)销蚀.(shí)忡.忡(chōng)悚.然(sǒng)怏.怏(yàng)4.词语解释。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者不高兴的神情。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精疲力竭】竭:尽。
精神、力气消耗已尽。
形容非常疲劳。
【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疲惫不堪】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疲乏。
【海市蜃楼】蜃:大蛤。
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
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
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5.阅读课文,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文的感受或心情。
明确:如感动、崇敬、钦佩、敬佩等。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快速自读默读。
多媒体显示思考题,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用四字短语梳理脉络情节(按时间顺序)。
明确: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险→悲壮覆灭。
2.复述课文内容。
(提示六要素)。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3.教师介绍斯科特探险队南极探险的整个经过。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
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次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
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11月12日,一支探险队发现英雄们已冻僵的尸体。
)4.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时间、人物、地点、结局)归纳:1912年3月,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幸全部遇难。
5.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是文中的哪一句话(找主旨句)?有何作用?明确: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点明主题)(二)解读悲剧1.斯科特探险队返程之行面临哪些困难?(线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气逼人、燃料太少……)2.什么叫悲剧?悲剧是以悲惨的结局结尾的故事。
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处处含“悲”,课文句句写“悲”,他们的悲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交流一下。
明确:(1)失败之悲:“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斯科特一行比别人晚到这里,让人感伤,这是一种“失败之悲”。
(2)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的。
”已经失去了实现梦想的机会,现在竟然还要替对手作证,已经有了失败的悲哀,但在这个时候,却又被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要去证明对方的成功。
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3)死亡之悲:①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
②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③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死亡是最大的悲剧。
(4)世人之悲: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2002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极,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探险90周年。
四、课堂小结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了这个悲剧,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从高精神。
他们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五、板书设计六、作业设计1.谈谈你所知道的古今中外“伟大的悲剧”式人物或事件及对你的启示。
示例:抗洪抢险、抗非典等救灾中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黄继光等为国牺牲的革命先烈;伽利略备受教会打击,沉冤三百年;美国“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先后毁于一瞬,宇航员全部罹难等等。
3.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探险者的故事?提示:张骞、玄奘、马可•波罗、麦哲伦、哥伦布、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等。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品味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2. 体味探险悲剧中所包含的人类精神,明确“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3. 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目睹了悲剧的情节,这节课我们来探讨悲剧的伟大之处。
二.合作探究(一)分享感动、品味“伟大”斯科特探险队的队员们在探险途中表现了怎样高贵的品质?明确:①坚毅、执著的探险精神,超人的力量和勇气。
斯科特等人在探险途中所遇到的艰难困苦时没有退缩,没有怨天尤人,他们的坚强与忍耐,是值得每一个具有探索意识的人学习的。
②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
奥茨的脚趾已经冻掉了,他不愿意成为大家的负担,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但是大家坚决拒绝了。
最后,可敬的奥茨勇敢地走向了茫茫雪原。
③十足的诚信,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斯科特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④无私而崇高的爱。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
……(教师适时板书:勇于探索、勇于献身、诚实守信、集体主义、牺牲自我、无私博爱、献身科学……)(二)主旨探究1.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明确: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决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而悲剧,往往拥有着巨大的震撼力。
按照这个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明确: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3.自选角度,概括这是怎样的传记。
从记叙内容看,是写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至悲壮覆灭的传记。
从抒发情感看,是倾注作者真情,赞颂之情融人字里行间的传记。
从行文顺序看,是以时间变化为经、地点转移为纬,层次清晰的传记。
从形象塑造看,是斯科特、埃文斯、奥茨等群星闪耀、人物栩栩如生的集体传记。
从氛围渲染看,是笼罩悲壮色彩,给人巨大精神震撼的传记。
从语言表达看,是文学味浓,描写生动形象,议论直截了当的传记。
(三)语言赏析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明确: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但作者并不同意这种说法。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明确: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斯科特和伙伴们万分痛苦、沮丧的心情。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明确:斯科特受英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作证的任务。
正因为他的这一行动,其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赢得人们的尊敬。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人留下了话。
明确:“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之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念。
虽是美好的,却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说是”海市蜃楼”,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4.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呢?找出文中的相关的语句并大声诵读。
明确:通过直截了当的议论,表现出作者对人物的颂扬之情。
例:“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探险是一项极富挑战性事业,既是对自然界的挑战,更是对自我的挑战。
愿将来你们中的某些人,也能成为像航天英雄杨利伟、聂海胜等英雄般的人物,让自己的生命活的有价值。
五、板书设计六、作业设计七、教后反思本课堂中,一些有待改进之处:1.如果在课前布置预习,就能在课堂上将更多的时间转移到对主题的探讨上;2.在介绍作者时,可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去查阅作者的生平资料;3.在设计问题上,可拉开一定的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来回答问题;4.在品味文章中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这一环节上处理稍欠。
如:在讨论斯科特一行为阿蒙森作证这部分时,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作者“第一拥有一切,第二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意图,那么后面的结论将更加水到渠成;5.由于在复述课文部分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拓展练习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大部分学生在本堂课中的学习成果没有机会得到展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