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益智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探究
以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
以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作者:陈辉刘焱来源:《幼儿教育·教师版》2008年第04期中介,就是媒介,也就是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西方一些研究者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研究,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概念,这是一种通过帮助学习者学习和掌握某种概念或认知技能,促使学习者改变认知结构的教学形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育者应为学习者建构知识提供必要的概念框架,通过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把学习者对于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
一、以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的涵义以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地与幼儿围绕玩具发生相互作用,促进幼儿的概念学习和认知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
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玩具符合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说玩具是社会文化历史经验的独特凝聚物。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玩具制造工艺的发展,玩具的种类和层次日益丰富。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和直观的玩具,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把玩来获得设计者蕴含其中的相应经验,这也就是蒙台梭利提倡的自导学习或皮亚杰所说的自主建构;对于一些较为复杂和抽象的玩具,幼儿往往很难仅凭自己的操作来发现和理解玩具所蕴含的概念,而需要他人的提示、支持和帮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
以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强调两层意思:第一,玩具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媒介。
玩具的特性决定了它是联系幼儿与社会文化历史经验以及联系幼儿与教师的重要的物质中介,它不同于幼儿园里诸如教具之类的媒介,更不同于中小学的教科书。
幼儿在操作玩具过程中的表现更具动态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因此,围绕玩具进行的师幼相互作用也不同于幼儿园占主流地位的集体教学活动。
第二,教师在幼儿通过玩具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我们强调把玩具作为幼儿园教学的中介是为了鼓励与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与学习,但教师在幼儿主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教师可以在幼儿操作玩具的过程中真实、深入地了解幼儿的个性、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引导和支持,从而促进幼儿在其“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与发展。
基于教育性玩具为中介的幼儿园支架式教学探析
基于教育性玩具为中介的幼儿园支架式教学探析作者:汪娟唐荷花来源:《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年第04期西方一些研究者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提出了支架式教学。
以教育性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探讨和研究如何利用教育性玩具来促进幼儿概念学习和认知发展。
一、以教育性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的基本内涵“支架”(scaffolding)一词的运用始于1300年,其原意是指架设在建筑物外部,用以帮助工人在建造、修葺或装饰建筑物时所使用的能够为他们和建筑材料提供支持的暂时性的平台、柱子等设施,俗称“脚手架”。
运用于教育一般用来比喻对儿童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
支架的目的是帮助儿童从一个能力水平向另一个更高的能力水平过渡,发展高级心理机能,使儿童成为独立、能动的学习者。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由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演绎而来的,是一种以学习者当前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系统有序的、可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习者主动建构和掌握某种概念或认知技能而促使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改变的教学活动形式。
因此。
支架式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关于教与学的理念,特别是教的支持、引导、协助的作用。
幼儿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所能获取的直接经验是非常有限的,环境所发出的刺激常常需要通过“中介者”(通常是父母或其他教养者、教师及同伴等)改变和选择后再与儿童发生交互关系和互动交往。
因此,幼儿大多数经验都属于中介学习经验。
即S-O-H-R,其中,H代表“人的中介”(human mediator)。
由此而言,在教育性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幼儿所面临的问题或者困难,给予幼儿适宜的帮助和支持。
研究表明,在操作玩具或游戏材料的过程中,除了对玩具和游戏材料本身所包含的概念的理解问题以外,幼儿往往还容易出现目的性、坚持性较差,行动的冲动性和缺乏计划性、自信心和工作意识等问题。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的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在幼儿教育领域,支架式教学被广泛应用,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随着幼儿园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幼儿的游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通过参与建构游戏,幼儿可以体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促进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技能和合作精神。
目前对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存在一定的知识空白。
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架式教学如何在幼儿建构游戏中发挥作用,以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项研究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理解支架式教学理论,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幼儿的教育活动。
通过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作用,可以深入了解教师如何通过适当的支持和引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研究还可以为幼儿教育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丰富幼儿教育理论体系,促进学科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通过研究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将对幼儿教育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效果,并深入了解支架式教学如何促进幼儿的发展。
通过研究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支架式教学理论,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支架式教学策略。
研究还旨在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应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为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将从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原理和实践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对理论进行探讨,以期为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应用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情况,分析支架式教学对幼儿游戏行为和认知发展的影响,深入挖掘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原理和实践效果。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幼儿游戏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幼儿的整体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本研究也旨在推动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为幼儿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对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将为幼儿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启示。
1.3 研究意义1. 增进对支架式教学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机制的理解,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2. 探索促进幼儿认知和情感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幼儿早期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 提高教师对支架式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其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
4. 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参考,促进教育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2. 正文2.1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1. 扎达诺夫的区别理论:支架式教学源自于俄罗斯心理学家扎达诺夫的“区别理论”。
该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认知差距,需要通过支架来弥补这一差距,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自主学习。
2. 文内斯基的近扶理论:文内斯基提出了“近扶理论”,强调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逐步实现自主学习。
支架式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提供支架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自主学习。
3.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学习是社会文化交往的产物,学生在与他人互动中实现认知发展。
支架式教学强调学习的社会性,教师在幼儿建构游戏中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帮助幼儿发展认知能力。
浅谈支架式教学法应用于幼儿园探究活动的实践策略
浅谈支架式教学法应用于幼儿园探究活动的实践策略作者:王大玲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41期【摘要】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协助发现”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近年来,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园各领域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教师在幼儿活动中应当如何有效地将支架式应用到探究活动中?通过培训、学习、实践、反思,本文从支架式教学内涵入手,分析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探究活动中的应用原则,并以综合主题探究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为例,浅谈其在幼儿园探究活动中的应用实践策略。
【关键词】支架式;探究活动;幼儿园;实践策略一、基本概念(一)支架式教学“支架”一词源于建筑领域,在工地中,工人们通过脚手架搭建起便于建设建筑的平台,当工程完成之后则将支架撤去。
“支架式教學”最早由伍德、布鲁纳和罗斯三人于1976年提出,并应用到教育领域,用于代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所采取的辅助性教学方式,“支架式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个暂时性的教育情境,教师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所搭建出的一个临时性补助框架,在学生完成了既定学习目标或能独立进行学习任务后,支架功能则可功成身退。
这正符合了现代教育对学生学习主体性要求和独立性要求。
这一教育策略能够有效地将学习者与指导者以一个适当的纽带进行连接。
通过教师为学生所搭建起的学习支架来完成相应的探究活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客观能动性,同时,增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及学习信心,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究活动“探究”的含义是探索与追究,好奇心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最根本动力,幼儿时期对于外界处于高度好奇状态。
在此过程当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探究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思考、行动、实践能力。
同时,在此过程当中能够客观而正确地认知周围事物,了解科学知识,更好地扩充对于社会信息的容纳与理解,使得幼儿能够更为快速地完成知识的提升与心理的成长。
探究活动在幼儿教学中既是一项学习任务,也是教师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必备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通过各类探究渠道更好地理解科学、增进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架式探究活动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探究活动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李慧淇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151期支架式探究活动是支持幼儿发展的系统,也是教师或更有能力的同伴为帮助学生解决独自不能解决的问题而提供帮助、支持的过程。
是促进幼儿主动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和支持者,而非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传授者;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引导、协助下进行逐步建构,内化高层次活动的思维能力、技能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是主动建构者。
一、关于支架式教学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探究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也就是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支架式探究活动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中从总目标再划分为三个小目标,一步一步地为幼儿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的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学习技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
二、关于探究式活动的教学方法第一,支架式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有具体的操作步骤。
(1)明确支架式探究活动的“终点”。
(2)评估探究式活动中的“起点”。
(3)进行探究活动时“起点”到“终点”的间距分析。
(4)设计支架式探究活动时,过程中的“阶梯”。
(5)思考每一步“阶梯”可以提供的“支架”有哪些?支架式教学的理念,很像一个搭梯子的过程,每一步“阶梯”的设计都要确保幼儿能“够得着”。
第二,教师能够提供给幼儿“支架”类型。
一是问题支架,用问题启发幼儿思考;二是建议支架;三是向导支架,给予幼儿支持和引导;四是图标支架。
用可视化的方法描述信息,让幼儿接受知识更直观。
第三,通过支架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更注重的培養是幼儿思维。
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提供适宜支架的策略探究
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提供适宜支架的策略探究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提供适宜支架的策略探究镇江扬中市新坝镇中心幼儿园王海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师应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有效学习,这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特征。
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要有趣、有序、有情、有度,要有内涵、有效能、有效率、有创新,能否实现有限的集体教学活动向无限的社会空间延展,都是我们追求“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建构主义教育学者所倡导的“支架式教学”是在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根据美国学者布鲁纳等人提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即进人隋境——搭建支架,引导探索—一让儿童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我们在幼儿集体教学实践中尝试按照“设计支架——提供支架——转换支架——撤走支架——反思支架”的基本步骤来设计教学,并着重就如何提供适宜支架展开了探究,以真正促进幼儿有效学习。
一、提供实物支架实物支架是指教师通过提供恰当的教学具,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提供给孩子具体的实物,以便让幼儿直观地感知理解,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意义建构。
如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花瓶”,教师提供了许多装饰风格的花瓶实物,孩子们边欣赏边交流。
为了篇决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幼儿理解绘画中遮挡的棚念,教师利用不同高矮的花瓶现场变换位置,让幼儿从不同角度说一说“你看到哪个花瓶被挡住了’“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并选择画面布局引导图,从而为孩子后续的写生活动作好铺垫。
实践中,实物支架应用最为广泛:语言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挂图、木偶、指偶等实物道具;数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可操作的实物教具或学具,如数字卡片,小鸡、小鸭等玩具,分类盒等;艺术、科学、社会等活动中,教师可以准备好给孩子感知的具体实物对象,让孩子充分观察获得感性认识;体育活动中,诸多日常用品如梯子、绳子、竹竿、轮胎等都是孩子们信手拈来锻炼身体的好器材。
益智玩具折射出的幼儿支架式教学
益智玩具折射出的幼儿支架式教学【摘要】玩具是人类文化的产物,蕴含着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经验。
帮助孩子们领会玩具这种“无字教科书”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是成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源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支架式教学,是近二三十年来国外流行的衍生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在处理“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方面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
益智玩具以支架式教学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探讨和研究如何利用玩具来促进幼儿概念学习和认知发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益智玩具;支架式教学;幼儿教育一、支架式教学的理论来源支架式教学法的最直接理论基础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曾以两个智力年龄都为7岁的儿童的学习的不同潜力为例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一个儿童依靠启发性问题、例子、示范等很容易地演算了超越他现有发展水平写年的试题,而另一个儿童只能解决往前延伸半年的试题。
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充分肯定了教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要素介入儿童发展过程的必要性以及成人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实际上也描述了一种以“教”与“学”双方的社会性互动为基本过程、以引起和促进学习者内部的智力活动过程为旨归的、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某种概念或认知活动技能为内容的教学活动模式。
西方一些研究者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研究,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概念。
二、支架式教学的定义“支架”是建筑业中的一个用语,也叫“脚手架”或“鹰架”,本意指为维护围岩稳定和保障工作安全采用的杆件式结构物或整体式构筑物,是起支撑作用的构架,其作用在于为建筑工人提供一种站立的平台,使他们能逐层地去建房子。
这种支架并不是房子本身的必要部分,也非其组成部分,因而在房屋建好之后,就会被拆掉或撤走。
219317256_“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探究
51在幼儿教学当中,教师应以幼儿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特质为基础,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效果。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支架式教学法”就是一项极其适合幼儿心理发展与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
将其运用在幼儿建构游戏当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支架式教学概念支架式教学是指将教学任务进行分解,根据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为其逐步构建学习支架,有规律地提升学习者的相关能力,让幼儿能够沿着支架逐步向上攀爬,最终成长为一名独立的学习者,拥有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
构建支架并不意味着由教师主导幼儿的学习进程,相反,学习进程始终掌控在幼儿手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下一个学习阶段的线索,幼儿只需沿级而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支架式教学对教师的支架建构能力和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对于师生间的合作与提升有着重要的价值。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作用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会让幼儿通过模仿学习来学会建构『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探究◆戴灵梅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搬经镇高明幼儿园游戏的技巧,在幼儿进行建构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和提示促使幼儿自主探索、自己领悟相关技巧。
通过这种形式,幼儿将在游戏的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幼儿的各项能力都会得到充分的锻炼,其中幼儿的思维能力将得到拓展,其自主学习能力也能打下深厚的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积极的助力。
促进师生关系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中幼儿和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更为频繁。
比起之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当幼儿的行为模范这类角色,教师在支架式教学中担任的启发式导师的角色显然更为平等。
因此,幼儿更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不再作为裁判存在,而是作为同伴,这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发展,同时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发展。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设计研究一、概述1. 阐述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及其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的概念源自于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互动,认为学习是一个通过与他人合作和交流,不断建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支架式教学正是基于这种理念,通过提供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帮助学习者完成他们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
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幼儿园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
通过支架式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能力和需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构建科学知识体系,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习动机:支架式教学鼓励儿童积极探索和学习,通过提供适当难度的问题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这种教学方式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成功和自信,从而增强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
培养合作与交流技能:科学教学中的支架式方法通常涉及小组合作和讨论。
这有助于儿童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想法,这些技能对于他们的社会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适应个体差异:幼儿园中的儿童在认知、情感和社交方面存在差异。
支架式教学允许教师根据每个孩子的独特需求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学习和进步。
支架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它能够有效地支持儿童的学习,帮助他们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本段落详细阐述了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包括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增强学习动机、培养合作与交流技能,以及适应个体差异等方面。
这样的内容安排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
2. 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分析当前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设计,以期提高幼儿园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念的互动教学探讨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念的互动教学探讨作者:张琼来源:《幼儿教学研究》2012年第10期摘要幼儿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有效的师幼互动能促进行为的建构,为孩子的学习搭建适宜的“支架”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以儿童经验作为“底座”,即“抛砖”,调动经验,点燃学习的兴趣,同时创设问题情境搭建“主干”——即“引玉”,设疑释疑,激发学习内驱力,在实践中还需抓住偶发事件,添砖加瓦——即你抛我接、反复提升,促进行为建构。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师幼互动,建构学习的支架,让课堂走出“浮华”,收获“实效”!关键词支架互动儿童经验问题情境偶发事件皮亚杰说过“幼儿有能力通过探索、自我表达与互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幼儿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有效的师幼互动能促进行为的建构。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心理学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为理论基础,把学习的任务分解后,设计教学框架,借助教师有效的教学策略,把孩子逐步引向深入,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它在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
教师在“最近发展区”中有效地引导,为孩子的学习搭建适宜的“支架”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支架”可以形象地称为“脚手架”。
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新的、适宜的“脚手架”,如示范、小结,即“教”,又维持或移除原来的“支架”,如让幼儿交流、尝试、表演,即幼儿的“自主学习”。
两者交替使用,相辅相成,在有效的互动中主动地建构这一“建筑物”,“脚手架”的搭建逐步到达顶点,活动达到了高潮,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也到达活动中幼儿的“最邻近发展区。
”一、以儿童经验作为“底座”——即“抛砖”,调动经验,点燃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最接近孩子现有水平的起点出发,带领他们攀到离自己最高的顶点,教师不仅关注孩子登攀的过程,而且更需关注“起点”的“支架”设施。
(一)以生活经验作为支撑,由此及彼、生发推广“生活”是幼儿最真实的起点,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它们最深刻的体验。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
论文首先介绍了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幼儿教育中的理论基础,然后详细分析了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实际运用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了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方式和效果。
研究结论指出支架式教学对幼儿区域活动具有重要启示,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给出了对幼儿教育实践的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支架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为提升幼儿区域活动的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幼儿区域活动、幼儿教育、理论基础、实际运用、影响、具体案例分析、启示、未来发展方向、教育实践、幼儿发展、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往往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引导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发展。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教师的讲解和指导,缺乏对幼儿主体性和发展特点的充分考虑。
通过引入支架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幼儿的学习动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借助支架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更好地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发展,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对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进行分析,可以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情况,并分析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通过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探讨该教学方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方式和效果。
研究目的还在于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方向,探讨支架式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和学习成长。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研究【摘要】本研究探讨了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
通过分析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探讨了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在建构游戏中的作用和策略。
研究发现,支架式教学能够有效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并提升其思维能力和综合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支架式教学方案。
实验结果表明,支架式教学对幼儿建构游戏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学习中的其他应用领域。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幼儿、建构游戏、运用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支架式教学的概念、特点、幼儿教育、应用、作用、策略、实施效果、促进作用、未来研究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幼儿园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是孩子们重要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途径,而建构游戏更是幼儿游戏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随着支架式教学在教育领域的逐渐普及和应用,研究者们开始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引导和支持为特点的教学方式,通过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激励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支架式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尤其在建构游戏中能够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探索和学习。
目前关于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研究还比较有限,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和有效的实践策略。
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深入研究,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具体和有效的指导,促进幼儿的游戏发展和学习效果。
结束。
1.2 研究意义在幼儿教育领域,支架式教学被广泛应用并受到重视。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和发展的教学方式。
在幼儿建构游戏中,支架式教学的运用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支架式教学,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促进其认知、情感和社交等多方面的发展。
搭支架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在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支架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幼儿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自主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支架教学,我们幼儿园开展了一次以“搭支架: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支架教学的定义、原则和实施方法。
2. 探讨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搭建合适的支架。
3. 通过案例分析,提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支架教学的实践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一)理论学习:支架教学的内涵与原则1. 定义与背景介绍:首先,教研组长简要介绍了支架教学的起源和发展背景,使教师们对这一教学策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支架教学的原则:接着,教研组长详细讲解了支架教学的三项基本原则,即:适宜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和互动性原则。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让教师们更直观地理解支架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实践探索:搭建适宜的支架1. 分组讨论: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探讨如何搭建适宜的支架。
2. 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搭建支架的策略和方法。
3. 专家点评:教研组长对各组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教学观摩:观摩支架教学案例1. 观摩教学活动:组织教师观摩一堂支架教学案例,观察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的需求搭建支架。
2. 反思与讨论:观摩结束后,教师们针对观摩内容进行反思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四、活动总结1. 总结经验: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教师们在支架教学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2. 提出要求:要求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关注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灵活运用支架教学策略。
3. 展望未来:鼓励教师们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五、活动反思本次教研活动,使教师们对支架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模式,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在幼儿教育领域,支架式教学的理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探讨。
幼儿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幼儿区域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幼儿参与度不高、教师主导性过强等。
针对这一背景,研究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对于改善幼儿区域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引入支架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应用效果,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幼儿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从而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能力和幼儿学习的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了解支架式教学概念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情况,为幼儿园教师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二是分析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方式和效果,为教师们提供实际操作指南;三是总结支架式教学的优势和实施策略,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四是对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效果进行评估,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为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从而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如何有效地引导幼儿参与各种活动,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支架式教学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研究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也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帮助教师更好地实践支架式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园益智玩具教学案例研究 幼儿园益智玩具
教学案例研究一、引言幼儿园阶段是儿童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阶段,益智玩具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幼儿园益智玩具教学案例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益智玩具进行教学,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我们对幼儿园益智玩具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益智玩具种类多样,包括拼图、积木、拼插玩具、逻辑思维玩具等,可以满足孩子不同的发展需求。
2.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选取适合的益智玩具开展教学活动。
3. 益智玩具教学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认知、动手、协作等多方面的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我们选取了一位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益智玩具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该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益智玩具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1. 在一次益智玩具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择了一款拼图玩具。
该拼图玩具设计精美,内容丰富,适合3-4岁幼儿进行拼图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2. 教师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些引导性问题,激发幼儿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拼图中的内容,培养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师还组织了小组合作活动,让幼儿们一起完成拼图,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该实际案例表明,益智玩具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幼儿,充分发挥益智玩具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未来展望在未来的幼儿园益智玩具教学中,我们建议教师们可以多样化地选择益智玩具,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幼儿进行多方面的活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我们也建议幼儿园可以加大对益智玩具的投入和使用,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幼儿园益智玩具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期待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教师和幼儿园重视益智玩具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幼儿的学习质量,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基于教育性玩具为中介的幼儿园支架式教学探析word精品文档3页
基于教育性玩具为中介幼儿园支架式教学剖析西方一些研究者把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提出了支架式教学。
以教育性玩具为中介支架式教学,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剖析与研究如何利用教育性玩具来促进幼儿概念学习与认知发展。
一、以教育性玩具为中介支架式教学基本内涵“支架”(scaffolding)一词运用始于1300年,其原意是指架设在建筑物外部,用以帮助工人在建造、修葺或装饰建筑物时所使用能够为他们与建筑材料提供支持暂时性平台、柱子等设施,俗称“脚手架”。
运用于教育一般用来比喻对儿童问题解决与意义建构起辅助作用概念框架。
支架目是帮助儿童从一个能力水平向另一个更高能力水平过渡,发展高级心理机能,使儿童成为独立、能动学习者。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由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演绎而来,是一种以学习者当前发展水平为基础、系统有序、可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习者主动建构与掌握某种概念或认知技能而促使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教学活动形式。
因此。
支架式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关于教与学理念,特别是教支持、引导、协助作用。
幼儿通过与周围环境直接接触与相互作用所能获取直接经验是非常有限,环境所发出刺激常常需要通过“中介者”(通常是父母或其他教养者、教师及同伴等)改变与选择后再与儿童发生交互关系与互动交往。
因此,幼儿大多数经验都属于中介学习经验。
即S-O-H-R,其中,H代表“人中介”(human mediator)。
由此而言,在教育性玩具为中介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幼儿所面临问题或者困难,给予幼儿适宜帮助与支持。
研究表明,在操作玩具或游戏材料过程中,除了对玩具与游戏材料本身所包含概念理解问题以外,幼儿往往还容易出现目性、坚持性较差,行动冲动性与缺乏计划性、自信心与工作意识等问题。
幼儿出现问题或困难为教师支架幼儿学习提供了适宜切入点,这种切入点就是支架式教学“中介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益智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探究马丽娜,杨燕霞(玉溪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云南玉溪653100)[关键词]益智玩具;支架式教学;俄罗斯方块拼图[摘 要]以益智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有助于成人利用益智玩具将复杂抽象的概念进行分解,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学习框架以支持幼儿不断发展。
该教学模式具有主体性、互动性、渐撤性等特征,实施过程包括搭建脚手架、创设情境、与成人游戏和独立探索、同伴游戏、效果评价5个步骤。
教师应注意把握幼儿最近发展区,注重观察幼儿行为表现,促使幼儿反思及采用灵活的支架方式学习,以使幼儿获得有益经验。
[作者简介]马丽娜,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基本原理。
杨燕霞,讲师,研究方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基金项目]玉溪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以区域游戏为载体分层培养学前本科生幼儿行为观察能力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705)阶段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506(2019)02-0125-04益智玩具是启迪幼儿智慧、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某种概念与技能、具有一定游戏因素的操作性学习材料①。
以益智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是成人为幼儿建构的理解知识的必要概念框架,该教学把玩具中复杂的学习任务及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抽象概念进行分解,为幼儿对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提供具体形象、可操作的独特“中介物”,逐步把幼儿对于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
一、以益智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师深入理解并认同以益智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掌握与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前提,为避免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盲目模仿指导形式而不知其意义的误区,有必要结合支架式教学的特点与益智玩具的特征进行探讨。
主体性 支架式教学理论认为,“教”是支持与引导,不是灌输、包办和代替;“学”是主动建构意义,不是被动接受②。
益智玩具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与兴趣,自主选择游戏伙伴、游戏方式、游戏时间等,体现出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与独立性。
教师支架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完成操作,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35卷)2019年第2期 Journal of Yuxi Normal University Vol.35No.2Mar.2019①②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206.邹群霞.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园集体早期阅读活动中的特点[J].科教导刊,2013(2):96.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搭建适宜桥梁。
教师切忌按照统一标准为幼儿搭建“脚手架”,否则将造成能力弱的幼儿依旧面临重重困难,挫伤游戏积极性与热情;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轻易完成任务,但各方面能力均未得到发展。
俄罗斯方块拼图的操作主要由幼儿完成,可选择游戏地点、独自游戏或合作游戏等,教师只为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与反馈,鼓励幼儿自主决定选用适合的方块完成任务。
互动性 益智玩具要突出教育性特征,其关键在于成人的指导。
教师与幼儿通过益智玩具发生互动,幼儿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教师以恰当的方式给予幼儿回应,两者为共同目标而努力。
教师可为幼儿交流提供机会,鼓励幼儿间相互观察学习、分享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教师应观察幼儿表现,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游戏环境,在情感上支持幼儿操作,并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方式进行适宜干预。
如幼儿在初次操作俄罗斯方块时,随意将方块放入框架中而未完成无缝拼接就结束游戏,教师需采用提问、平行游戏等方式为幼儿搭建学习支架,以帮助幼儿认识到游戏的任务与要求。
渐撤性 支架式教学强调成人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支架须是敏感的、动态的、与儿童暂时能力相适应的,而且随着儿童能力的增长逐渐撤离①。
教师的“教”是为了幼儿的“学”,支架的实质是教师逐渐降低指导成分,将学习任务从以教师为主向幼儿为主转移,使幼儿能自主探究益智玩具,并控制游戏与学习进程。
由于幼儿的认知与操作能力处在螺旋上升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适时地掌握幼儿的变化,使设置的支架始终处在动态渐撤状态。
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认识俄罗斯方块的形状与空间关系,并能尝试选用不同颜色、形状的方块进行多样拼接,教师应及时地减少或撤回控制与帮助,以便幼儿学会独立操作。
二、以益智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基本环节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结合益智玩具的特征,将支架式教学分为搭建脚手架、创设情境、与成人合作游戏或独自游戏、同伴游戏、效果评价5个环节,旨在为教师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指导效果。
搭建脚手架 教师为幼儿提供支架的第一步是分析益智玩具所包含的任务与概念,结合幼儿理解与操作水平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可以掌握的部分,并确定搭建支架的计划与步骤,为教师指导幼儿游戏提供参考依据。
以俄罗斯方块拼图为例,教师首先应了解该玩具是通过移动、旋转和摆放方块,使之排列组合成完整的一行或多行,并依次向上无空隙垒高,以发展幼儿的排列、组合能力以及提高空间布局与感知水平。
其次,教师通过分析玩具所包含的概念与关系确定搭设支架的基本过程,包括帮助幼儿明确方块在不同位置的方向变化、帮助幼儿了解方块之间的空间关系、帮助幼儿发现每一行的排列组合有多种可能等。
创设情境 支架式教学理论认为,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提出问题与假设,为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做好铺垫②。
因此,教师可通过提问、游戏、故事等方式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益智玩具的兴趣,引发幼儿产生认知冲突,为其提供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推进教学过程的开展。
如在幼儿玩俄罗斯方块拼图前,教师可围绕方块拼接、排列组合方式、具体操作步骤等向幼儿提问。
教师鼓励幼儿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整个过程关注幼儿表现,肯定幼儿的努力以保持探究的方向性与持续性。
同时可在幼儿原有基础上增强难度,以维持游戏的趣味性与挑战性。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①②王海珊.教与学的有效互动———简析支架式教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40-143.吴跃跃,侯杰.基于支架式教学理念的幼儿园歌唱活动教学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5(12):50-52+79.与成人游戏和独立探索 在幼儿初步理解益智玩具所要求的任务后,才开始进入真正的游戏阶段。
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与挑战,教师可向幼儿提供专家解决问题的“原型”,在示范过程中对每一个操作步骤进行解释,通过“大声的思维”使幼儿了解到操作的程序,便于幼儿直接模仿。
探索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提问、描述等方式帮助幼儿意识到自己操作的意义,使其经验外显化。
如幼儿在玩俄罗斯方块拼图时可向幼儿提问:“你为什么选择这块而不选择另外一块积木呢?”“我看到你将一块竖条积木旋转为横条以填满本排空隙,你可以通过旋转来改变积木的方向。
”同时,教师为幼儿的独立探索提供方向,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定的内容进行探索,随着幼儿能力逐渐增强,教师的指导逐渐减少,直至最终撤离支架。
同伴合作学习 同伴合作学习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幼儿围绕着同一个目标,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共同努力完成任务的一种学习①。
同伴合作有利于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同时也有助于分享交流想法与态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将不同能力水平、学习风格的幼儿分组,鼓励幼儿进行思想碰撞,通过协商、对话、讨论,进一步促进对问题的理解。
以俄罗斯方块拼图为例,教师可鼓励幼儿两两合作进行拼搭,每人选择一块积木进行无空隙拼图,同伴的搭建对幼儿选择合适的方块提出了要求,使其适应对方的操作。
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限时拼搭比赛,适当提高幼儿的唤醒水平以保持游戏的趣味性。
效果评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②效果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研究、反思教学的过程,因此评价应多元开放,以教师和幼儿为主体。
教师可运用回顾性、发展性、创新性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以鼓励幼儿将经验内化。
同时,教师应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关注幼儿是否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指导与帮助。
如在俄罗斯方块拼图游戏中,教师需仔细观察幼儿是否已能够无缝拼搭,如果可以,则需考虑为幼儿提供更高程度的挑战。
三、以益智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以益智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应注意把握幼儿最近发展区、注重观察幼儿行为表现、促进幼儿反思、采用适宜支架方式等,以便能够科学、恰当地指导幼儿学习。
把握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幼儿现有水平与在他人帮助下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在以儿童的成熟作为基础的同时,决不能只尾随在发展之后或仅仅与发展同步。
教学在幼儿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影响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以及智力活动特征,教学应成为儿童的现实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的决定因素③。
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师要介入幼儿的发展就应找到适宜的切入点,将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建立联系。
教师的“教”不仅要遵循教学规律,同时在了解幼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教师“支架”的搭建应有助于促进幼儿从“现有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进行转化,使幼儿能较容易地将已有经验带入到新经验的学习与掌握之中,在明确指导策略与指导时机下,进一步支持幼儿走向可能达到的水平。
马丽娜,杨燕霞:以益智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探究①②③孙贺群.幼儿同伴合作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4.玉溪师范学院学报注重观察幼儿 观察幼儿是了解幼儿的第一步,会观察并读懂幼儿行为、明白幼儿行为背后的意义与需要才可采取正确的指导策略。
游戏作为儿童发展的一面镜子,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是“谁”以及能够做什么,搞清楚幼儿如何接近问题、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等。
教师应具备科学的观察意识、掌握明确的观察目的、了解适宜的观察方法、学会恰当地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以便将观察“聚焦”。
在此基础上,教师搭建的支架、设计的课程才最能符合幼儿个体需求。
促进幼儿反思 益智玩具蕴含一定任务与要求,对幼儿的心智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挑战。
幼儿若仅停留在简单地摆弄材料阶段,未理解其中的规则与概念,则不能有效地进行游戏,也容易对玩具失去兴趣并放弃探究。
此外,幼儿在玩益智玩具中仅有操作而没有反思则必然造成缺乏提炼有益经验的机会,停留在练习性游戏水平而未向高水平的游戏发展。
因此,教师要适时地帮助幼儿了解玩具中包含的任务与要求,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有目的地操作材料,通过重复、描述等方式帮助幼儿意识到操作的意义,将经验运用于其他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