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瘟疫与人_与威廉_麦克尼尔的全球史观
瘟疫与人读后感
瘟疫与人读后感
说实话,我个人一贯不喜欢威廉。
麦克尼尔为代表的所谓文明史观下的史学著作风格,因为其往往不重史料细节的体系化描述,仅仅将其当作个人史观的些许证据或点缀,因此他的历史著作中对于细节的叙述,往往呈现蜻蜓点水、东拉西扯,很大程度上淡化、甚至湮灭了历史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深刻性和严肃性。
(记得当初买过一本台版的麦克尼尔著《威尼斯共和国的故事》,以为能得到威尼斯史的相关认知信息,结果仅仅是其个人浅显、通俗的一些史观,辅以少得可怜的几条言之不详的史料,如同听了一场随笔感想一类的讲座。
不要说与沙别里科、克烈特希玛尔等大师的经典著作《威尼斯史》不在同一层面,就连诺维奇的那本畅销全球、比较通俗化叙述的《威尼斯史》,也远比麦克尼尔的《威尼斯共和国的故事》要有料得多。
但是,在手边的这部《瘟疫与人》里,麦克尼尔上述那些令我感到讨厌的叙述风格,反倒成了这本书的魅力所在了。
因为在世界各国的通史论著中,有关历史上的疾病疫情,往往都是浅尝辄止、甚至一笔带过。
而要将整个世界史中的疫情史与各时代人类与之的关系和感受,成体系的论述出来。
又要避开多卷本大部头篇幅的压力,则必须要求作者能够有提纲挈领的史料摘取功力、各学科、多角度论述的学识厚度,以及风趣自然的语言组织能力,而这些正是威廉。
麦克尼尔所擅长的。
可以说,麦克尼尔在类似的科学史、文化艺术史上的造诣,要
远远强过他在有关政治、外交及国别地区史上的表现。
《瘟疫与人》读后感1000字
《瘟疫与人》读后感1000字《瘟疫与人》读后感1000字威廉。
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蒙赠已经几天,这部中信见识城邦出品的著作依然贯彻了麦克尼尔着眼广泛、多学科、多角度叙述的特点。
说实话,我个人一贯不喜欢威廉。
麦克尼尔为代表的所谓文明史观下的史学著作风格,因为其往往不重史料细节的体系化描述,仅仅将其当作个人史观的些许证据或点缀,因此他的历史著作中对于细节的叙述,往往呈现蜻蜓点水、东拉西扯,很大程度上淡化、甚至湮灭了历史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深刻性和严肃性。
(记得当初买过一本台版的麦克尼尔著《威尼斯共和国的故事》,以为能得到威尼斯史的相关认知信息,结果仅仅是其个人浅显、通俗的一些史观,辅以少得可怜的几条言之不详的史料,如同听了一场随笔感想一类的讲座。
不要说与沙别里科、克烈特希玛尔等大师的经典著作《威尼斯史》不在同一层面,就连诺维奇的那本畅销全球、比较通俗化叙述的《威尼斯史》,也远比麦克尼尔的《威尼斯共和国的故事》要有料得多。
)但是,在手边的这部《瘟疫与人》里,麦克尼尔上述那些令我感到讨厌的叙述风格,反倒成了这本书的魅力所在了。
因为在世界各国的`通史论著中,有关历史上的疾病疫情,往往都是浅尝辄止、甚至一笔带过。
而要将整个世界史中的疫情史与各时代人类与之的关系和感受,成体系的论述出来。
又要避开多卷本大部头篇幅的压力,则必须要求作者能够有提纲挈领的史料摘取功力、各学科、多角度论述的学识厚度,以及风趣自然的语言组织能力,而这些正是威廉。
麦克尼尔所擅长的。
可以说,麦克尼尔在类似的科学史、文化艺术史上的造诣,要远远强过他在有关政治、外交及国别地区史上的表现。
与我认为的另一部有关疾病史的杰作——世纪出版集团出品的美国学者唐纳德。
霍普金斯的《天国之花——瘟疫的文化史》不同,霍普金斯的书始终扣紧天花疫情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为主线,相关史料细节涉及较多,但也仅仅局限于此。
而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则是按照世界历史发展的历程,宏观论述了各个时代相关疫情发生对于有关地区人类文明的影响,相对全面而有体系,对于普通读者获得认知信息很有帮助。
威廉·麦克尼尔的全球史观学术综述——《瘟疫与人》中研究全球史的视角的思考
1 8 0 3 ) ( 人类历史哲学大纲 》 ( 1 8 0 0 ) 等等 , 虽然史实 不详 , 却充满 巨变中 的世 界 , 在新 史学潮流 的影响下 , 一些学 者开始用全球 了人类进步 的观念 , 反对神 学的偏见 , 有世界 主义 的倾 向 , 涉及 文明的宏观视野来重新 考察整个世界历史的发 展进程 。 首先在 经济 、 政治 、 文化 、 风土人情 。其 中, 数伏尔泰 的《 论世界各 国的 西方史学界出现了顺应经济 全球 一体 化的世界史观 的思想 , 把 风俗和 精神》 最具 有代表性 , 这是一部从 古代世界延伸 到伏尔 2 0世纪的世界史 的重构工作推 上了一个新的 台阶 , 显示出了它 泰时代 的世界史 ,突破 了基督教 的世界史体 系和政治 史传 统 , 的创新的特征 , 这种创新莫过于“ 全球 历史观” 这一新 的名词 的 独 具创 见 , 他 把眼光试 试扩及到整 个世界 , 给欧洲 以外的其它 出现 。 事实上 , 从人类诞生开始 , 世界就开始 了从分散 向整体的 地区, 尤其是亚洲 各国的历史给 与相 当的重要地 位 , 这部著 作 过程 , 只不 过在 近代这一进程加 快罢了 , “ 全球史观 ” 也是 自古 被称 为近代史学 的奠基 眭著作 之- -[ 。 就存在 的 , 不是 1 5 、 1 6 世纪资本主 义全球扩 张的产物 , 也不是
中心论” 来解释世界 历史和规定编 史的结构 , 这种结构 被以后
的史学家所仿效 。1 7 3 6 —1 7 6 5 年英国学者丁. 坎普 贝尔辑集 的 《 自远 古迄今 的世界史》 到2 0 世纪 初的两部 巨著 《 史学家 的世 界史》 和“ 剑桥 三史” ( 《 剑桥古代史》 、 《 剑桥 中古史》 、 《 剑桥近代 史》 ) , 仅仅着 重叙 述了欧洲史 , 以国别史为主 , 没有地区史和全 球的综合叙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十 月社会主义革命给西方近 代史学的传统思想带来了不可忽视 的冲击 。 德国学者施宾格勒
瘟疫与人读后感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读过西方的崛起: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McNeill)的人类社会历史和世界历史。
这位作者是当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
他是全球历史研究的创始人和世界历史学科的“现代先驱”。
他以斯宾格勒(Spengler)和汤因比(Toynbee)闻名,被誉为“诠释20世纪全球历史的巨人”。
对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和人类的仔细阅读将使读者逐渐从全球视角和对生命崇敬的理性视角进行思考。
该书分六章介绍了鼠疫和人类的观点。
瘟疫的魔鬼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从古代到现代都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力和杀伤力。
可以说,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瘟疫像战争一样缠绵缠绵。
在瘟疫和人间,威廉·麦克尼尔告诉世界,真正的学者必须有一种关注人类命运和民生的现实感。
它们都是由支原体,支原体,支原体,支原体等引起的。
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McNeill)详细解释了这些可怕疾病与人类命运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人类对历史发展过程中随之而来的疾病有了深刻的了解。
从微观个人到人与疾病之间的宏观关系,威廉·麦克尼尔都可以自由使用。
这种深厚的知识和成就的大厦应该成为中国读者关注并运用所学知识的地方。
只有发现问题然后以正确方式解决问题的人才能被称为智者。
预防任何事情都比事后弥补更重要。
由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McNeill)撰写的瘟疫与人类,是唤醒中国人公共卫生意识的开创性工作。
尽管有九十九岁的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McNeill)离开了我们和他所爱的星球,但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都充满了生机,担负着关注环境,自然和人类共同命运的使命。
身体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精神已经流传了很久。
瘟疫和人是威廉·麦克尼尔留下的宝贵财富。
我天生长寿,但我没有寻求知识的限制。
我借用中国古代哲学家屈原先生的一句话:“路很长,路很远。
我会上下寻求知识”,以表达对“瘟疫与疾病”的敬意。
麦克尼尔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
麦克尼尔《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William H. McNeil, Plagues and Peoples)余新忠(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尽管在遥远的史前时代,人类就在同地球上其他有形动物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然而直到晚近的19世纪末,人类同微生物的斗争,却一直犹如瞎子摸象,充满着艰辛和神秘。
微生物这把无形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虽不曾动摇人类在地球上的“霸主”地位,但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这人类历史的发展、塑造着人类社会的性格。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战争、灾荒、疾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虽然我们今天已难以复原和尽述它们对人类的肆虐,不过对其在历史上的重大影响却多少可以想见。
事实上,疾病,特别是其中危害重大的传染病,不仅在历史上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制造了种种的屏障和灾难,就是在今天,仍有肺结核、疟疾、麻疹、痢疾、艾滋病和像肺炎和流感之类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等六种传染病依然威胁者全人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健康与生命。
最近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称:“全世界每小时有1500人死于传染性疾病,其中大多数是儿童和具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本来可以通过预防手段避免死亡,所需用的代价比购买几瓶阿司匹林所花的费用还要少。
”1然而,长期以来,同人类关系极为密切的疾病,却很少进入历史学家的视野。
尽管各种历史资料和研究汗牛充栋,但疾病史却似乎一直被人视为自然而然的现象而成为史学界的漏网之鱼。
然而,令人欣喜的是,1980年代以来,情况开始有所变化,在世界特别史西方史学界有关的探讨日趋增加。
这一状况的改变,应该说与麦克尼尔《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一书的出版不无关系。
该书出版于1970年代的美国,作者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现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荣誉教授,曾以著作《西方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West)而蜚声世界史林。
《瘟疫与人》读后感200字
《瘟疫与人》读后感200字
《瘟疫与人》读后感
; ; ; 《瘟疫与人》是美国学者威廉·麦克两部尼尔的一部文
明史观下的卫生史学著作。
该书着眼广泛,从多学科、多角度叙述了
人类疫情史,将整个世界史中的史疫情与各时代人类社会活动的关系
和感受成体系地进行了论述。
《瘟疫与人》按照世界历史发展的历程,宏观论述了各个时代相关疫情发生对于现代科学有关地区人类文明的
影响,全面而有体系,对于普通读者获得认知重要信息极很有帮助。
; ; 该书部份还在结尾部分对人类提出警示:“现代医学并非无
往不胜”。
; ; “一个并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是,出现了因清洁过度而引发
的新疾病,突出的例子是20十七世纪急性脊髓灰质炎的日渐流行,尤
其是在格外注重卫生细节的阶层当中。
在传统社会,患病者人们大多
经婴儿期重度感染,获得了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力,却不会出现
非常显著的症状;然而,那些讲究卫生、谨防接触病毒的人,等到长
大后遭遇该病,则往往会发生严重的下肢瘫痪甚至可死亡。
20世纪50
年代的美国,对年年急性脊髓灰质炎的恐惧升至巅峰,放射治疗而为
开展研究其病理和治疗方法的筹资宣传,又使公众的恐惧成倍放大。
”。
瘟疫与人读后感
瘟疫与人读后感值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在家阅读《世界瘟疫史》一书,作者多次提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荣誉教授威廉·麦克尼尔著《瘟疫与人》(中信出版社,2018年)。
于是我特意找到并阅读此书,与前者对比有很大感触。
全书共分六章:狩猎者、历史的突破、欧亚疾病的大交融、蒙古帝国颠覆旧有的疾病平衡、跨越大洋的交流、近代医学实验的影响,主要讲述从史前时代到近现代人类与传染病的关系及传染病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显然,与《世界瘟疫史》将疾病分门别类的叙述方式不同,本书采取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为主的写作模式,讲述这些瘟疫与疾病在人类历史上轮番登场的过程。
本书无疑是开创性的著作。
瘟疫作为“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长期未受历史学家重视,作者看来正是因未认识到同种疫病在熟悉它、有免疫力的人群中流行,与在完全缺乏免疫力的人群中暴发,其后果差别巨大。
除此之外,历史学者长期以来的历史经验论和史籍资料的零散单一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世界瘟疫史》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从人类瘟疫史中学习、了解到关于瘟疫的“常识”和经验性、创造性的医学现象与成果,那《瘟疫与人》给我带来的更多是历史学或医学提出的新概念与新理论。
首先是“微寄生”和“巨寄生”两个概念,即人类长期生活在“病菌的微寄生”与“大型天敌的巨寄生”的危险平衡中,前者指侵害人体的致命微生物,后者指各种大型动物和其他族群或阶级,如征服者和统治者等。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作者在这一部分将人类自身也视为一种与其他生命有关的疾病。
简言之,在人类发明语言和文化后,人类已能颠覆此前的自然平衡,⼀如疾病颠覆宿主体内的自然平衡。
其次是作者提出“儿童病”的概念,此处的“儿童病”并非指脊髓灰质炎,而指传染病在感染人类后致死率会下降,避免与人类同归于尽,同时人类免疫力也会上升,但尚未遗传免疫力的新生儿还容易感染。
如此一来,这些传染病就变成地方病或“儿童病”。
但这种“儿童病”的形成,需经过千百年。
瘟疫与人读后感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读过《西方的崛起:威廉麦克尼尔的人类社会史和世界历史》。
作者是当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
他是世界历史研究的奠基人和世界历史的“现代先驱”。
他以斯宾格勒和汤因比而闻名,被誉为“诠释20世纪全球历史的巨人”,仔细阅读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类》,会让读者逐渐尊重生命,站在全球的角度。
从理性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本书共分六章,介绍瘟疫与人的视角。
随着人类的发展,鼠疫恶魔从古至今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力和杀伤力。
可以说,在人类发展史上,瘟疫像战争一样挥之不去。
在《瘟疫与世界》一书中,威廉·麦克尼尔告诉世界,真正的学者必须有一种关注人类命运和生计的现实感。
它们都是由支原体、支原体、支原体、支原体等引起的,威廉·麦克尼尔详细阐述了这些可怕的疾病与人类命运的关系,使人类对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疾病有了深刻的认识。
理解。
从微观的个体到宏观的人与疾病的关系,威廉麦克尼尔是自由使用的。
这座博大精深的知识和成就的建筑,应该成为中国读者关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场所。
只有发现问题并以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的人才能称之为智者。
预防比事后弥补更重要。
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性》是一部唤醒中国人公共卫生意识的开创性著作。
尽管九十九岁的威廉·麦克尼尔已经离开了我们和他热爱的星球,但他的作品在全世界都充满了活力。
他肩负着关注环境、自然和人类共同命运的使命。
身体已经不复存在,但精神已经循环了很长时间。
瘟疫和人是威廉·麦克尼尔留下的宝贵财富。
我生来就是为了生活,但我不追求知识的极限。
我借用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屈原的一句话:“路是长的,路是长的。
”“自上而下求知”,表达对“瘟疫与疾病”的敬意瘟疫造成的人类悲剧只有在每个人都发挥积极力量的情况下才会重演。
只有当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了解大局,瘟疫等可怕的疾病才能毁灭和毁灭整个世界。
作为历史指标的传染病
作为历史指标的传染病饭岛涉(青山学院大学文学部,日本国 东京都)摘要:疾病是大家经常关心的大事情。
这是因为某些疾病可以导致人类丧失宝贵的生命。
这一点,无论东方与西方,而且即便是到了21世纪的当代也没有任何改变。
疾病的历史,可以称之为人类历史的主旋律之一。
但是,因何种疾病而导致失去生命,因时代与地域而异。
环境的变化会给人造成很大的影响。
而这并非自然与人的单纯的静态关系,也存在由于人的能动劳作活动造成(以农业上的土地开发为典型事例)的动态关系,比如疟疾和日本血吸虫病这类感染症的流行。
这类疫病可称为“开发原病”。
此外,城市化和工业化也是环境变化的因素之一。
城市化和工业化使得人的生活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成为结核等感染症蔓延的原因。
正是基于此,疾病就成为了历史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疾病;殖民地医学;帝国医疗;开发原病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1、序言对人类而言,疾病是大家经常关心的大事情。
这是因为某些疾病可以导致人类丧失宝贵的生命。
这一点,无论东方与西方,而且即便是到了21世纪的当代也没有任何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疾病的历史,可以称之为人类历史的主旋律之一。
但是,因何种疾病而导致失去生命,因时代与地域而异。
正是基于此,疾病就成为了历史的指标之一。
人类患病是怎样的一件事情?所谓疾病,一般指因作为生物的人类的生理状态的异常而导致人体机能无法正常运转。
疾病包含数个类别,在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因被称为传染病病原性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循环交错而导致的疾病。
这一类疾病包括痢疾、伤寒病、霍乱、鼠疫(腺鼠疫与肺鼠疫)等急性传染病与结核病等慢性传染病。
导致传染病发生的是痢疾菌等病原性微生物。
此类病原性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就导致了疾病的发生。
霍乱是以水为媒介来传染的,但在传染病中,通过被称为中间宿主的媒介动物导致感染的情况也很多。
疟疾也属此类,疟原虫通过媒介体蚊子的吸血而进入人体内引发疾病的产生。
在这些传染病中,人们将某个时代人类大量感染的称之为瘟疫。
瘟疫与人读后感
瘟疫与人读后感
作者是威廉·麦克尼尔,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历史学科的“现代开创者”。
这本《瘟疫与人》是作者把历史学与病理学结合起来,从疾病的角度重新解释人类行为的著作,也是较早把传染病列入历史重心的思想书籍。
在它之后,疾病、细菌、气候逐渐从历史的背景变成历史研究的对象,著名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和《哥伦布大交换》等作者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本书的启发。
瘟疫和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上一直是在不断博弈中,也是在维持一种微妙平衡的历史。
瘟疫等疾病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世界的格局、国家的形态以及宗教和文化的形成。
历史上只少有两场瘟疫成为改变战争结果的关键,其一,是14世纪蒙古骑兵进军欧亚大陆,导致黑死病暴发,导致欧洲死亡了1/3人口,2000万左右。
其二,是16世纪欧洲人能够彻底征服美洲,也是导致了天花的蔓延,比枪炮的威力更大。
作者麦克尼尔在这本书里对传染病如何影响整个人类的迁移、民族的盛衰、战争的胜败、社会的荣枯、文化的起落、宗教的兴灭、思想的变革等做了新的解释和论述。
比如,阿兹特克帝国为什么快速崩溃?蒙古帝国为何成为欧亚大陆的
梦魇?为什么佛教和基督教快速兴起?黑死病为什么为思想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印度种姓制度是怎么形成的?中国古代,人们为什么先开发黄河流域,而一度忽视了更丰饶的长江流域?这些疑问,都可以从疾病学的视角得出新的解释。
瘟疫与人
悲 生 塑 造着 人 类 社 会 的 性 格 在 漫 长 的 历 史 时 极 具 开 创 性 的 论 著 英 国牛 津 大 学 的托 马 “ 伤 之 夜 ” 正 是 传 染 病 这 一 可 怕 的 “
.帮 助 西 班 牙 人 消 灭 了 大 量 印 第 期 。 争 、 荒 、 病 , 人 类 社 会 带 来 了 斯 教 授 曾 在 书 评 中 指 出 : 他 ( 麦 克 尼 物 武 器 ” 战 灾 疾 给 “ 指 还 无 尽 的痛 苦 和 灾 难 虽 然 我 们 今 天 已难 以 尔 ) 是 第 一 位 把 历 史 学 与 病 理 学 合 并 起 安 人 的 肉体 . 最 终 摧 垮 了 他 们 的 意 志 和 复 原 和 尽 述 它 们 对 人 类 的危 害 . 过 对 其 来 . 新 解 释 人 类 行 为 的 学 者 : 是 第 一 信 念 又 如 . 去人 们将 公 元 前 4 0 4 9 不 重 也 过 3— 2
读
书
尽 管 在 遥 远 的 史 前 时 代 . 类 就 在 同 是 西 方 史 学 界 有 关 的 探讨 日趋 增 加 这 一 百 万 之 众 的 阿兹 特 克 帝 国 .个 中 的 原 因 , 人 最 地 球 上 其 他 有 形 动 物 的 斗 争 中 取 得 了 决 状 况 的 改 变 。 该 说 与 麦 克 尼 尔 《 疫 与 麦 氏认 为 过 去 种 种解 释 都 不 够 充 分 . 为 应 瘟 一 新 居 定 性 的胜 利 而成 为 这 个 星 球 的 主 宰 . 而 人 — — 传 染 病 对 人 类 历 史 的 冲 击 》 书 的 关 键 的 因 素 还 在 于 “ 大 陆 ” 民 遭 遇 了 然 9 0年 . 者 从 未 接 触 过 而 西 班 牙 人 却 习 以 为 常 的致 作 直到 1 9世 纪 末 . 类 同 微 生 物 的 斗 争 . 人 却 出 版不 无 关 系 该 书 出 版 于 1 7
论威廉H麦克尼尔科学化世界历史观的形成 从《瘟疫与人》中的生物学角度
参考内容二
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史》是一部全面、系统、客观地阐述人类历史的巨作。 这部作品从文明互动的角度出发,将世界视为一个动态和交互影响的整体,为 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观念。
首先,与传统的历史教科书不同,麦克尼尔的《世界史》摒弃了以往孤立、静 止的历史观念,强调了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麦克尼尔看来,人类历史的 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各种文明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全新的历史观念使我 们对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第一章生物学角度下的威廉H麦 克尼尔科学化世界历史观形成
威廉H麦克尼尔生于20世纪初,此时正值生物学领域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家庭 和社会的熏陶下,威廉H麦克尼尔对于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年轻时 曾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受到了严格的科学训练。这些经历为他的世界历史 观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瘟疫与人》中,威廉H麦克尼尔运用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类历史。 他认为,疾病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传染病则是其中的关键。 他从传染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这种视角的创新之处 在于,它突破了传统历史学只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局限性,将生物学因素纳入 到历史研究的范畴中来。
论威廉H麦克尼尔科学化世界 历史观的形成 从《瘟疫与人》
中的生物学角度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结语
威廉H麦克尼尔科学化世界历史观的形成:从《瘟疫与人》中的生物学角度
引言
威廉H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是20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著作 《瘟疫与人》从生物学角度科学地阐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在这篇文章中, 我们将从生物学角度探讨威廉H麦克尼尔科学化世界历史观的形成。
总的来说,威廉H麦克尼尔科学化世界历史观的形成是受到生物学领域的影响、 个人经历和性格的促进以及对于知识和科学的信仰所驱动的。在《瘟疫与人》 中,他运用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类历史,将生物学因素纳入到历史研 究的范畴中来,从而实现了科学化世界历史观的创新。
瘟疫曾改变世界历史的走向
瘡疫曾改变世界历史的走向编辑整理/本刊编辑唐超《瘟疫与人》作者:威廉•麦克尼尔翻译:余新忠毕会成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5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一种前所未闻的新 冠肺炎病毒,刷新着人们的认知。
对于病毒、疾病我们了解多少?人类历史有多少次因为病毒的暴发而发生重大改变?事实上,人类历史上,病毒从来不是配角!疫病是人类历史的 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
一代历史学家、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历史学科的“现代开创 者”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一书,以恢宏的规模,将生态、人口 与政治、文化整合起来,讲述3000年来传染病塑造人类与社会的历 史进程,堪称论点精彩且挑战性极高的学术成就。
威廉•麦克尼尔从疫病史的角度,以编年的手法,从史前时代写 至上世纪前半叶,详实探讨传染病如何肆虐欧洲、亚洲、非洲等文明 发源地,而这些疾病又如何塑造不同文明的特色。
他率先将历史学 与病理学结合,重新解释人类的行为;他将传染病置于历史的重心,给它应有之地位:他以流畅的笔调、敏锐的推理和高超的技艺,娓娓 道出传染病在人类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由于过去相关研究的缺乏,人类疾病史上的众多细节问题必然 还不够清楚,在这种状况下,要完成这样一部从宏观论述瘟疫与人 类历史关系的大作,无疑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高超的技艺。
该书作者 正是凭借他深厚的世界史功底,藉由敏锐机智的观察和推理,娓娓 道出了传染病在人类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利用其 深入的分析和流畅的笔触,把传染病如何在人类历史上,影响到整 个人类的迁移、民族的盛衰、战争的胜败、社会的荣枯、文化的起落、宗教的兴灭、政体的变革、产业的转型、文明发达和科技的进步等 等,作了完整的论述,堪称经典。
该书是有关瘟疫历史及其与人类之关系研究的开山之作。
内容 共分六章,作者全新的观察“旨在通过揭示各种疫病循环模式对过 去和当代历史的影响,将疫病史纳人历史诠释的范畴”,“并把传染 病在人类历史中的角色还置于更为合理的地位上”。
读书分享《瘟疫与人》
第十二周读书分享---《瘟疫与人》书摘:那些杀不死你的瘟疫,让你变得更强大。
《瘟疫与人》作者是威廉•麦克尼尔。
全书观点:瘟疫,像经济、战争一样,是人类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
瘟疫:是由某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比如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大型传染病,往往导致大面积的死亡。
瘟疫的诞生:定居农耕社会的出现:生活垃圾堆积,人口聚集,被污染的水和食物随处可见,寄生虫就有办法转移到人身上。
它们身上往往携带着很多致病性微生物,导致人们生病。
瘟疫爆发的两个必备因素:1、复杂的生态。
总的来说,较低的温度意味着生存适宜度也比较低,所以热带地区的动植物种类要比温带和寒带多得多,形成更复杂的生态条件,也就更容易孕育携带着病原体的寄生物。
2、密集的人口。
越是人多密集的地方,越是给了病菌传播、寻找新宿主的机会。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传染病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需要的时间大大缩短了。
瘟疫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社会繁荣到一定程度,人口数量增多达到某条界线,就会容易产生瘟疫,造成人口死亡;但如果人口减少得太厉害,引发瘟疫的微生物连宿主都没有了,它们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瘟疫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瘟疫和人类社会在长久的互相调适之后会达到平衡状态,在某种条件下,平衡被打破,然后又经历互相调适,达到新的平衡。
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1200年瘟疫的影响:1、中东:中东是人类文明出现得最早、最古老的地区,所以在那里,传染病和人类之间达成平衡的时间也非常早,到公元前500年左右,中东人就已经了解了常见的疫病。
古巴比伦的史诗和犹太人的《圣经》,都有很多关于瘟疫的记载,这些瘟疫杀死了一部分人,降低了人口密度。
但是又没有低到伤筋动骨的程度,在瘟疫发生的过程中,中东还是出现了盛极一时的大帝国,像古巴比伦、亚述,都是如此。
2、中国:瘟疫造成的最大影响,是妨碍了南方早期文明的发展,引起南北发展上巨大的不平衡。
当拓荒的中国人从北向南,进入更肥沃的农业地区时,他们是从一个寄生虫很容易被严寒杀死、疫病也没那么多的环境,进入另一个更恶劣的环境。
新冠期读《瘟疫与人》感悟
《瘟疫与人》读书体会对于2020年初中国武汉爆发波及全国的这次疫情,不禁感叹,无论这场疫情的起因到底如何,但却让全体中国人无比深刻的体会到了微寄生的存在,病毒的可怕展现在大众视野。
近日有幸拜读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一书,深深折服于作者宏大的历史观和细致严谨的推理,同时也带给我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思考人类与疫病之间的内在关联和互动。
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或许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即瘟疫是人类历史当中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世界的格局、国家的形态以及文化的样貌。
事实也正是如此,我们不难发现,现存有关世界和人类历史的著作文献通常把关注点放在战争、革命以及科技等可以切身感受的事情,换句话说,这类事件的出现是伟大的,然而作者恰恰以很少受到人们关注的、渺小的疫病作为研究切入点,它们一直以来被当作“历史的配角”,却无时无刻不在参与并且改变着人类历史的模样。
《瘟疫与人》是较早把历史学与病理学结合起来,从疾病的角度重新解释人类行为的著作,也是较早把传染病列入历史重心,给它应有地位的著作。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宏观的角度审视人类文明,从史前时代写至上世纪前半叶,用诸多实例,探讨了瘟疫是如何在各文明发源地肆虐的,引发人们对瘟疫与文明关系的的思考。
人与瘟疫的博弈,通过自然调适,保持脆弱平衡。
在更高的层次和思考维度,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微寄生与巨寄生的概念,即人类大部分的生命处在一种介于“病菌的微寄生”和“大型天敌的巨寄生”之间的危险平衡之中,所谓巨寄生是指对人类能够开展战斗、抢劫和收税等活动的天敌,包括各种大型动物和其他族群或阶级(这个立刻让我想到了古代的牧民官,例如冀州牧、徐州牧),微寄生和巨寄生相互牵制和影响,此消彼长,形成均衡,而一旦均衡被打破,人类的生命也就面临着难以延续的危机。
瘟疫塑造世界格局,人类的发展史等于瘟疫的迁徙史,瘟疫通过贸易和战争进行传播。
正如西班牙征服墨西哥的历史,因为“新大陆”居民遭遇了从未接触过的,但西班牙已经习以为常的致命杀手“天花”,也即是我们现在说的“西班牙人又群体免疫力,而墨西哥人没有,正是传染病这一强大的”生化武器“,帮助西班牙人取得胜利。
瘟疫与人读后感
瘟疫与人读后感
这本书值得推荐。
作者: 威廉·麦克尼尔作者: 威廉·麦克尼尔,全球历史研究的创始人,世界历史的“现代先驱”。
这本书《瘟疫与人类》是作者将历史和病理学结合起来,从疾病的角度重新解释人类行为的著作。
它也是一本意识形态方面的书,把传染病放在了早期历史的中心。
此后,疾病、细菌和气候逐渐从历史背景转变为历史研究对象。
《枪炮、病菌、钢铁和哥伦布交易所》等著名作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这本书的启发。
在漫长的历史中,瘟疫和人类一直处于不断的游戏之中,他们也保持着人海万花筒(电影)的历史。
鼠疫和其他疾病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基本参数和决定性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世界格局、国家形态和宗教文化的形成。
首先,蒙古骑兵在14世纪进军欧亚大陆,导致了黑死病的爆发,造成了欧洲三分之一人口的死亡,大约2000万。
其次,欧洲人在16世纪彻底征服了美洲,这也导致了天花的传播,天花比枪更强大。
在这本书中,作者麦克尼尔对传染病如何影响整个人类的迁徙、国家的兴衰、战争的胜利与失败、社会的繁荣与衰落、文化的兴衰、宗教的兴衰以及思想的变化做出了新的解释和讨论?
为什么蒙古帝国成为欧亚大陆的噩梦?为什么佛教与基督教迅速上升?为什么黑死病奠定了启蒙思想的基础?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形成的?在中国古代,为什么人们最先开发黄河流域而忽视了更富裕的长江流域?这些问题都可以从疾病科学的角度来解释。
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肯定会影响未来的全球合作,甚至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政策,各国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各国总统、总理或总理的选举,各国社会制度和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及现代科技和医疗保健的加速应用等等。
疫病是这样左右人类历史的
疫病是这样左右人类历史的公元前430年—前429年,雅典与斯巴达之战胜负难分,一场来去无踪的瘟疫使得雅典失去近四分之一的士兵,由此深刻改变了地中海世界后来的历史走向。
1520年,西班牙人科尔特斯以六百人征服拥有数百万之众的阿兹特克帝国,他们带去的“致命杀手”天花病毒在墨西哥城中肆虐,就连阿兹特克人的首领也死于那个“悲伤之夜”,于是西班牙人所向披靡。
1870年普法战争之际,同样是天花病毒,使两万法军丧失作战能力,而普鲁士军人由于做了预防接种而未受影响,战争胜负改变于朝夕之间。
疫病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
在《瘟疫与人》一书中,一代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从疫病史的角度,以编年的手法,从史前时代写至上世纪前半叶,详实探讨传染病如何肆虐欧洲、亚洲、非洲等文明发源地,而这些疾病又如何塑造不同文明的特色。
他率先将历史学与病理学结合,重新解释人类的行为;他将传染病置于历史的重心,给它应有之地位;他以流畅的笔调、敏锐的推理和高超的技艺,娓娓道出传染病在人类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欧洲大陆的新疫病一如既往,我们了解较多的还是欧洲的疫病事件。
在海洋探险时代——1450年至1550年,有三种新疾病作为战争的副产品引起了欧洲人的广泛关注。
一种是所谓的“英国汗热症”(English sweats),只是昙花一现,另外两种梅毒和斑疹伤寒则一直延续至今。
梅毒和斑疹伤寒都是在长期的意大利战争(1494—1559年)中现身欧洲的。
梅毒是在1494年法军进攻那不勒斯时,以流行病的方式暴发于查理八世统率的军队中。
法军撤出后,国王查理解散了军队,士兵们于是把疾病广泛传播到了邻近国家。
梅毒不只在欧洲被视为新病,当它随达·伽马的水手出现于1498年的印度,并在1505年—第一批葡萄牙人到达广州15年之前,在中国和日本现身时,也都被看作新病。
梅毒的症状通常相当可怕,以至于每当它出现时总会引起极大的关注。
瘟疫与人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历史学家
历史
人类
瘟疫
角度
疫病
威廉麦克尼尔
疾病
模式
出现
中国
寄生
历史
影响
瘟疫
欧洲
人类
世界
帝国
内容摘要
疫病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一代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从疫病史的角度,以编年的手法, 从史前时代写至上世纪前半叶,详实探讨传染病如何肆虐欧洲、亚洲、非洲等文明发源地,而这些疾病又如何塑 造不同文明的特色。他率先将历史学与病理学结合,重新解释人类的行为;他将传染病置于历史的重心,给它应 有之地位;他以流畅的笔调、敏锐的推理和高超的技艺,娓娓道出传染病在人类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 重要角色。《瘟疫与人》是威廉·麦克尼尔备受欢迎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宏观论述瘟疫与人类历史关系的史学 佳作。《纽约书评》称 “此书从此扭转了人们看待世界历史的角度”,《纽约客》则认为此书是 “一部真正的 革命性作品”。普利策奖得主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盛赞它提出了“富有创新也具有挑战性的历史概念,影响深 远”,而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有言:“看待历史的崭新观点,我从《瘟疫与人》中受益匪浅。”
四大“疾病圈”的 出现
地方病的出现与文 明疾病模式的新演
进
蒙古人横穿欧亚大陆 关于中国等地的鼠疫
欧洲鼠疫的大流行
欧洲其他疫病方式的 变动
新疫病平衡模 式的重新建立
鼠疫对欧洲以 外地区的影响
新大陆遭遇新疾病 天花与欧洲人的胜利
印第安人加入并影响 旧大陆疫病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4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M cNeill ),1917年10月31日生于加拿大温哥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后返回芝加哥大学任教至1987年,他专攻世界史,在世界通史方面的研究成绩卓著,深受历史学界的同仁的尊重。
本文试介绍麦克尼尔几部重要作品,揭示其体现的全球史观,并重点解析《瘟疫与人》一书,来揭示出其对历史学家的启发和在医学社会史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麦克尼尔全球史观概述1963年,威廉·麦克尼尔发表了其成名作《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标志着全球史作为一个学术领域的诞生。
此书分为三部分:第一篇“中东统治的时代”(至公元前1500年),先后描述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希腊文明及中国文明的兴起、发展、传播的过程;第二篇“欧亚文化的均势”(公元前500年~公元1500年),公元前五世纪初,欧亚大陆有四个高度文明,中东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和中国文明。
四大文明之间直到公元1500年依然保持着麦克尼尔教授所称的“欧亚大陆均势状态”。
中国位于遥远的东方,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第三篇西方统治的时代(公元1500年至今),公元1500年随着欧洲航海技术的改进,欧洲人把大量的船只驶向未知的海域,打破了美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海洋屏障,并把他们的文明传播到海路所到达的每个文明社区,领土急剧扩张,政治统治模式被强行推行在其各个殖民地。
四大文明持续数千年之久的均势在19世纪中期前后才彻底崩溃。
作者力图利用理性客观的角度去探寻西方是如何在过去五百年中一步一步走在世界各地区的前列[1]。
1967年麦克尼尔写出了更为简要的《世界史》,书中依然以文明为单位,强调各个文明之间的互动以及相互影响,认为人类历史是一部整体性的历史。
这本书继承了《西方的兴起》的学术理念,只是更简短更通俗易懂[2]。
1974年麦克尼尔发表了《欧洲历史的塑造》,这本书则是说明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巨轮就是不同文化或文明间的接触的结果,来取代原有的维多利亚史观。
所谓维多利亚史观就是指所谓的欧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由的发展史,这种史观形成于19世纪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
此书是希望使读者对欧洲史重新去思考[3]。
1976年麦克尼尔出版了《瘟疫与人》一书,从史学和流行病学的观点,道出了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变迁和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4]。
1982年出版了《竞逐富强———西方军事的现代化历程》,作者认为欧洲长期分裂造成军事和政治竞争,从而为各国的军事体制改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契机[5]。
二、《瘟疫与人》与医学社会史1.医学社会史概述。
医学史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医学史的主题一直都是著名医生的成就、医学知识的进步、疾病诊断技术的发展。
因为早期的医学史一般是由医生所撰写的。
而在20世纪以后,在医学界许多医史学家认识到,医学史不能只停留在医生的角度,而应该更广泛地研究人、疾病和社会。
瑞士著名医学史家亨利·西格里斯是医学社会史的奠基人。
他将社会学和文化史的方法引入医学史研究,改变了以往医学史记述伟大的医生和理论的传统。
西格里斯认为医学史不仅仅是科学、制度和医学特征的历史,而且是包括社会中病人、医生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历史。
在这种意义上,历史成为了社会史。
他的思想和主张对当时的医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此有更多的医学史家加入社会化的研究中来。
在史学界,20世纪30年代,西方的史学界开展了“新史学运动”,它力图突破传统史学只关注“精英人物”与政治史的范围,强调新史学要把对象扩展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些史学家直接把医学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医学社会史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诞生。
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对健康、疾病的社会文化史研究成为西方医史学界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历史学家们也开始涉足疾病的社会文化史研究[6]。
2.《瘟疫与人》及其在史学界中的地位与作用。
《瘟疫与人》一书共分为六章,缘起———史学家的漏网之鱼,瘟疫之所以成为史学家所忽略的对象,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熟悉的疾病在具有经历族群中的爆发流行”与“同样的疾病在缺乏免疫力的族群中蔓延”之间的重大差别。
接着论述了虐原虫、鼠疫杆菌等微生物借助宿主传播的过程来探讨流行病的传播模式。
从第一章《狩猎族群的行徙》到第五章《闯入美洲新世界》,探讨了从原始社会到1700年这段时间里,大规模的传染病是如何影响到战争的胜败、文化的兴衰、社会的兴亡、人类的迁移和科技的发展,导致了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的变迁。
第六章《近代医学大放异彩》中,论述了在疾病的变迁模式中,人类为了对抗传染病所作出的努力,为对抗天花发现了接种牛痘的方法,《瘟疫与人》与威廉·麦克尼尔的全球史观孔静摘要美国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是公认的全球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代表作《西方的兴起》中,他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主要归功于各文明、文化间的交流和相互作用,其另一部作品———《瘟疫与人》,则是从瘟疫、传染病的角度,探讨在人类历史上的变迁和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文主要从《瘟疫与人》一书,揭示出对历史学界的启发,并探究在医学社会史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麦克尼尔的全球史观。
关键词威廉·麦克尼尔《瘟疫与人》全球史观医学社会史181--··2010·4为防治霍乱而建设新的下水道系统,找到了对抗伤寒、白喉、疟疾等疾病的治疗方法。
作者最后指出,即使人类的医学技术现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扭转了疾病的正常发生过程,传染病未来也将和人类长久地共存,自始至终是人类历史中的决定因素之一。
此书把人类所受的威胁分为“巨寄生”和“微寄生”两种,“巨寄生”是指人类与其他大型食肉动物、征服者等等之间的关系,而“微寄生”是指微生物比如细菌、病毒或多细胞生物与人体之间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巨寄生”和“微寄生”之间保持平衡的历史。
以“巨寄生”来阐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在人类历史上的互动,并且说明“巨寄生”是如何与“微寄生”去决定一场瘟疫的流行。
麦克尼尔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解读历史,把我们的视线引向了疾病社会史领域。
这本书以世界史的眼光,来考察历史上的各种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由传染病的起源及其传播的各种因素,重新讨论了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
麦克尼尔是第一位把历史学与传染病学、病理学结合起来的历史学家,也是第一位把传染病介入历史的重心,赋予它应有地位的学者。
虽然在麦克尼尔的这部著作中,由于史料的缺乏,作者有许多结论是推测性的,比如在有关中国流行病史中统计的死亡数据有些是可靠的,但是有些是错误的,也许医学界不认可。
但是这本书却告诉我们传染病在历史上早于人类,未来将和从前一样,是人类历史中的一项基本参数和决定因子。
美国《纽约时报》曾对此书做出评价,称凡是读过此书的人,都会从此改变对世界历史的看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领域,并投入到疾病史研究中。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系欧文·谢尔曼(Sherman ,Irwin W )在其著作《瘟疫的威力》(T he power of plagues )中的序言中提到,他写这本书曾经受到《瘟疫与人》一书的启发,改变了他对传染病的看法。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历史教授柯娇燕(Pamela KyleCrossley )在《什么是全球史》中用分流、合流、传染和体系等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对全球史进行介绍,在第四章传染中,提到了阿尔弗雷德·克罗斯比(Alfred Crosby)的《哥伦布交换:1492年的生物和文化后果》《生态帝国主义:欧洲的生物扩张,900—1900年》;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 )的著作《枪炮、病菌和钢铁》,用更多的篇幅提到了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分析了其“巨寄生”与“微寄生”理论,指出他把历史学家的目光引向了人类寄主和寄生的最重要的资源:自然环境。
这些无不都说明在《瘟疫与人》一书理念的指导下,国外一些史学家也在开始关注瘟疫、传染病这曾一度被史学领域所遗漏的对象。
3.国内的关注。
我国对医学社会史关注不多,对麦克尼尔教授的《瘟疫与人》一书的关注更是少之又少。
20世纪80年代台湾以杜正胜、梁其姿为代表的学者开始关注医学社会史领域。
他们对以往历史研究的领域主要围绕着政治史、思想史、制度史等传统领域,认为历史研究的对象是人或人群,而人的生老病死等等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研究方面,所以从1992年7月开始,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了“疾病、医疗与文化”小组[7]。
中国大陆近些年来也有些学者通过阅读《瘟疫与人》之类的书籍,有所启发,出版了一些著作开始关注医学社会史领域。
如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余新忠教授,在其著作《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中,在学术回顾历史学界的研究中,指出麦克尼尔的著作《瘟疫与人》对日后产生重大影响,从史学和流行病学的观点,藉由敏锐机智的观察与推理,娓娓道出传染病在人类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能让人深深感到,对人类的文明与历史,有必要进行重新的审视[8]。
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张大庆教授,则认为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属于疾病生态史研究,从生态的角度来研究人与微生物、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类疾病史上的影响,《瘟疫与人》阐明了生态、政治、宗教等因素对疾病的起源传播的影响。
目前医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一些新的疾病又不断出现并威胁人的健康,如艾滋病、SARS 、禽流感等等,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研究疾病对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变得刻不容缓。
三、结语麦克尼尔致力于破除欧洲中心论,建构一种新的世界近现代体系,并写出多部著作而不断改进自己的认识。
他较少考虑政治、经济因素,从文化文明的互动、军事因素、传染病因素对历史的影响等角度去诠释全球史。
史学界对其成就给与了充分的肯定,《世界史杂志》(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创刊在开篇就表明“从全球视角”分析历史,把“人口流动和经济波动,长途贸易,传染病的扩散等等”作为其关键性主题,这些都无不说明史学界对其理论的推崇与吸纳。
参考文献:[1](美)威廉·麦克尼尔.郭方等译.西方的兴起[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8.[2](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第四版)英文影印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美)威廉·麦克尼尔.刘景辉,林佩莲译.欧洲历史的塑造:从文化模式的相遇看欧洲文明的成长与扩散[M].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13~26.[4](美)威廉·麦克尼尔.杨玉龄译.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M].台北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导读2.[5](美)威廉·麦克尼尔.倪大昕等译.竞逐富强:西方军事的现代化历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序2.[6]徐浩,侯建新.当代西方史学流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03~305.[7]杜正胜.作为社会史的医疗史———并介绍“疾病、医疗与文化”研讨小组的成果[J ].台北:新史学,1995,(第6卷第1期):113~115.[8]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学社会史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1.孔静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责编张文娟)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