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到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理论到实践

作者:张晓

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4期

[摘要]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及实践的探讨有利于社会工作专业在不同领域寻找合适的介入手段。文章在简要整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界定、研究内容和有关理论争议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如何进行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说明社会工作本土化是实践本土化和理论本土化的相互支撑,二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4-0042-02

社会工作是一项起源于实践、注重实践的社会活动,不论是它的发源地西方还是引进国,都普遍认可这种观点。在中国,也存在一批逐渐成长起来的社会工作队伍,他们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案主,做着各种实践,社工所遵守的价值、伦理成为这些行为的指导,往往具有社会环境以及历史环境的印迹。由于社会工作发源于西方,因此即便是近些年来引进国内的社会工作也依然带有浓重的西方文化、制度、历史的色彩,如何将“舶来品”为我所用,这是近些年来国内社会工作界内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也可以称之为“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

一、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从概念本土化到特色实践模式

之所以在这里提及“社会工作本土化”这个概念,是因为在国内如果谈及社会工作的定义,那一定是有中国本土气息的社会工作定义。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终究是为了能够指导社工的实践以及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社工,而并非仅仅是一些晦涩的概念,这需要依据我国国情找到适合的方法。因此,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一定是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

(一)本土社会工作的界定

狭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嵌入式的专业助人活动,通过政府买购社会工作岗位,雇佣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技巧,遵守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伦理,在各种需要服务、帮助的领域为个人、家庭、群体、社区等进行服务,整合社会资源,以协调社会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职业活动。广义的社会工作是指社会中存在的所有有组织的助人活动,它们存在于各个领域,包括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等基层组织以及民政部等政府部门的一些工作。

(二)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特色

1.行政化色彩。我国有关部门的权威定义: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国际社会工作学院联盟(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于2001年6月27日哥本哈根联合通过社会工作的国际定义:社会工作职业促进社会变迁与人类关系的融洽,加强和解放人类对福祉的追寻。社会工作借助人类行为与社会系统等理论帮助人类更好地与环境交流融合。它是基于人权与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而开展的。

国际定义更倾向于去关注作为人的基本感受,落脚点在于人与环境的融合;而国内定义注重社会整体的融洽,从政府、国家的角度去俯瞰社会工作,虽顾全了大局,但忽视了人的感受,这似乎与社会工作的初衷相悖。实际上,中国的社会工作也并非完全是从国外引进,早在几千年前就出现了“中国化的社会工作”。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有所转变,已不再像以往那样大包大揽,但社会工作的成长仍然不能脱离政府的帮助与扶持。

2.嵌入式发展。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这篇文章中,王思斌老师提到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是“后发性”和“弱势性”的,应该让社会工作融入到中国的现状中而不产生任何排斥现象,即“嵌入”。而在当下政府主导的社会事务中,社会工作最好的融入办法就是嵌入到政府的日常事务领域中去,这样既拥有了丰富的资源,得到了信任,也无需再向社会灌输一个根本陌生的职业与服务。同时,政府也会因为社会工作专业细致的服务而树立更好的形象,巩固社会治安稳定。

3.单一的服务对象。在发达地区,通常有社工主动去扩展的案例和传统,即当事人并不认为自己的处境需要此类服务,但经过社工主动接触说服后,同意接受服务。那么为什么在国内,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往往是“需要服务”的群体或个人,并且这些案主还是政府角度上的需要接受服务的人呢?例如失业者、留守儿童、失独老人等。我国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目前还是各个领域的弱势群体。

二、社会工作本土化——从理论本土化到本土价值观

在米尔斯的著作《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作者花费了一整章的内容去批判宏大理论,并且以帕森斯的《社会系统》一书为例,向读者解释什么是宏大理论,怎样使飘在高空中的理论回到现实中,指导人们的实践。之所以出现宏大理论,米尔斯的解释是:在社会科学界,如果有人以晦涩难懂的论断去写成文章,则会被看做是一个“科学家”;而如果有人以一种明白晓畅的文风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则被贬低为“纯粹撰稿人”,因此,很多人为了使自己成为所谓的“科学家”,获得地位,而变身为宏大理论的创造者,其实宏大理论与主旨的复杂性、思考的深刻性毫无瓜葛。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价值都被罩上了合法性和强制性的光环,“通过把权威与为人们广泛信仰的道德符号、神圣象征和法律准则相联系,那些掌握权威的人尽力证明他们对制度统治的正当性”①。例如,现实生活中我们对法律的敬畏和遵守,甚至“遵纪守法”俨然已被写入公民道德了。“遵纪守法”已经被内化为一种价值取向,逐渐成为一种价值共享。那我们为什么要遵纪守法呢?用米尔斯的话来说就是“制度的统治者成功地垄断甚至强行灌输了他们的支配符号”,让我们以为这是我们本来就有的价值取向,而并非是他人所强迫的。简言之就是,遵纪守法对我们自己也是有好处的,所以我们也会去这样做。米尔斯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社会均衡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社会化和控制手段都齐全时,怎么还有人不守规矩?”作为需要被大众普遍接受的一套理论也是这样,为了避免一套理论遭到打破或推翻,确保理论能够顺利地指导实践,使理论成为人的内化价值并且共享则是理论本土化的必要途径。

在社会工作领域的,理论就是社会工作从业者所共享的,能够指导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一套价值模式。这套模式能够告诉从业者如何思考、如何工作。

三、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一个误区带来的反思

(一)一个误区、一个案例、多种实践

“社会工作没有独特的专业理念,什么人都可以做社会工作”。这个误区误导了很多人很长时间。首先可以肯定地说社会工作是需要理论指导的,并且拥有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并非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的一个职业。

案例:老张今年五十岁,曾就职某大型工厂,一年前工厂倒闭,老张下岗了。由于年纪大,又没有什么专业技能,老张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每天呆在家里情绪很低落,不喜欢说话,脾气也越来越大,稍有不顺心就同家人发脾气。②那么对于这个例子,用专业理论该如何解决呢?

理论运用一: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人所在的各个系统层次是一个层层相扣的巢状结构,强调社会工作实务目标是使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能够适应环境的要求,所以可将焦点放在四个方面:促进人们成长发展;增强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消除环境对人和群体的阻碍;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人们需求的回应和养分的提供。

本案例的工作目标就可以设计为:1.通过促进老张个人的成长,增强他对下岗和找不到工作的接受能力;2.通过联系老张的各个社会支持系统,帮助老张发掘各方资源,学些新技能,找到适合老张从事的工作。

理论运用二: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