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分享】:执行标准,安全用血我先行实践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1、临床用血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提倡科学合理用血,杜绝浪费、滥用血液,确保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2、医院输血科在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3、临床用血前,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根据输血技术规范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并存入病历。
4、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报医务科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5、临床用血适应症根据《输血技术规范》执行,临床用血指征:Hb<100g/l,且Hcl<30%。
6、平诊临床输全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
急诊、抢救用血经主管医师以上同意后可随时申请,但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7、临床用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时发生不良反应,立即根据输血技术规范进行处理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
8、临床输血完毕后,应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和处理。
做好输血观察记录。
9、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应积极推广,成分输血率应高于90%。
10、结合我院实际,临床用血应报医务科审批。
七里海医院
2019.12。
XX县人民医院落实医疗安全管理、规范临床用血自查报告
XX县人民医院落实医疗安全管理、规范临床用血自查报告XX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为做好十九大期间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和血液安全和保障工作,防范医疗安全风险,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按照要求,我院于X月XX日组织全院中层以上干部职工学习了国家医政医管局XXX副局长在“十九大期间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精神,并针对医院安全管理及临床用血管理深入各临床、医技科室开展了自查整改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保障.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各项前期工作,落实组织保障。
我院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XXX院长为第一责任人,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我院建立了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的质量保障体系,由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医务科组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重点对临床医疗、临床护理、门急诊、院感、药事、影像等方面加强管理,定期检查考核。
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提出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并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二)强化内部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投诉和信访处理制度,加强医患交流,多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和谐医患关系,化解本不该有的矛盾,把无法化解的医患纠纷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
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教育会议,与各科室签订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培训和考核,定期召开质量控制相关会议,认真研究分析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进行质量讲评,有效促进医疗质量提高。
二、严抓医疗质量控制.(一)推进“十八项核心制度"落实工作.要求各科室集中时间,组织全体科室人员认真学习18项医疗核心制度内容,做到人人知晓,自觉运行和严格执行.在制度学习的基础上,各科室认真查找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落实核心医疗制度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如体制机制、技术、理念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整改措施。
医院用血管理规章制度细则
医院用血管理规章制度细则一、引言用血是医院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项医疗技术,对于拯救病人的生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用血的安全和规范,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切实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安全,制定医院用血管理规章制度细则是非常必要的。
二、用血管理的基本原则1. 安全原则:医院在用血过程中,必须确保用血的安全性,避免交叉感染和其他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2. 合理用血原则:医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遵循合理用血的原则,确保血液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分配。
3. 优质服务原则:医院应提供优质的用血服务,确保患者在用血过程中得到及时、诚信、安全的服务。
三、医院用血管理的责任部门和管理人员1. 责任部门:医院应设立血液科或血库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管理和监督医院用血过程的各个环节。
2. 管理人员:医院用血管理部门应有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的用血管理工作,包括用血的审查、调配、用血记录等。
四、用血的申请和审查1. 用血申请: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需要用血时,应填写用血申请单,明确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血指征、用血量等内容,并进行相关检查。
2. 用血审查:医院用血管理部门负责对用血申请进行审查,严格按照用血指征和相关规定进行审核,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五、血液的供应与保管1. 血液的供应:医院应与正规合法的血液中心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血液的供应充足,并遵循血液的安全供应原则。
2. 血液的保管:医院用血管理部门应制定血液的保管规定,确保血液质量的安全和有效,防止血液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六、用血的实施与监护1. 用血的实施:医生在进行用血时,应根据临床需要,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程进行用血,确保用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 用血的监护:医院应配备专业的用血监护人员,对用血过程进行监护和记录,确保患者的用血过程得到有效的监护和管理。
七、血液的追溯与记录1. 血液的追溯:医院应建立血液追溯系统,对每一单位的血液进行编号和记录,确保血液的来源和用途的追溯性。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医院致力于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制品,为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提供支持。
为了确保血液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制定本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临床用血的程序和要求,提高血液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和相关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实验室人员等。
三、用血申请及审核1. 临床用血的申请应由医生书面提出,明确患者的姓名、住院号、科室和具体用血要求。
2. 医生在决策用血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实际需要,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 临床用血申请需经过科室主任或相关专科主管医师的审核,并签字确认。
四、血液品种的选择与指征1. 在选择血液品种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遵循以下原则:a. 红细胞悬浮液:用于纠正贫血和缓解缺氧症状。
b. 血小板:用于治疗或预防出血性疾病。
c. 新鲜冰冻血浆:用于急需凝血因子替代的情况下。
d. 其他血液制品: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并确保用血的指征明确。
2. 用血申请需明确患者使用血液品种的指征,并有相关检验结果的支持。
五、血液的储存和输血操作1. 血液的储存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 血液的输血操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遵循以下步骤:a. 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和用血要求。
b. 核对血液品种、血液编号和有效期。
c. 进行血液预热处理,确保温度适宜。
d. 采用适当的输血装置和方法,遵循相关操作规范。
e. 实时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异常情况。
六、用血相关风险的防控1. 严格执行用血程序,确保用血的安全性和规范化。
2. 严禁非医疗人员擅自操作和移动血液制品。
3. 用血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输血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时处理和报告。
4. 密切监测血液库存和有效期,及时处理过期和损坏的血液制品。
5. 对于不符合用血指征的情况,应及时纠正和追究责任。
七、用血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1. 定期进行用血质量评价和相关的统计分析,以评估用血的合理性和效果。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二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范围为了确保医院使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科学性、规范性,提高血液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此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在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管理。
二、管理原则1.严格执行医院血液管理制度,遵循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确保患者用血安全。
2.合理用血,循证医学原则,严格按照用血指征进行血液使用。
3.严守血液管理流程和操作规程,保证血液采、存、运输和使用的规范化。
4.加强科室间沟通和协作,避免血液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使用申请和审批1.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和用血指征填写《血液使用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血原因、血型和交叉配血结果等。
严禁无指征地使用血液。
2.主管医生对血液使用申请进行认真审核,确保申请合理和规范。
3.针对急危重病患者的血液使用申请,主管医生可在紧急情况下口头申请,但必须书面确认和归档。
4.医院设有血液使用审批委员会,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审批血液使用申请、监督和管理血液使用情况。
四、血液存储和运输1.血液和血液制品应存放在专门的血液库房内,并保持明确的标识和分类。
2.血液库房应保持干燥、洁净、通风良好。
3.血液存储温度应符合规定,严禁冷冻解冻多次使用。
4.血液运输应采取冷链运输方式,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五、血液使用和记录1.血液使用时,医生必须在医疗记录中详细记录用血量、用血时间和血液反应等。
2.血液使用后,护士负责填写《血液使用记录单》,包括血液来源、血型、过期日期等信息,并及时归档。
3.对于大出血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库存盘点,及时补充不足的血液。
六、血液废弃处理1.血液过期、污染、不合格等情况应及时报废处理,并填写废弃记录。
2.废弃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应进行特殊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的污染。
七、管理考核和监督1.医院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血液使用的监督、考核和指导。
2.定期开展血液使用的监督检查,对不规范的血液使用进行纠正。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2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总体要求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血液使用行为,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制度的目标是达到合理用血、节约用血、保证供需平衡,并提高血液产品的使用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传染病的发生率。
具体要求如下:1.医院应设置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完善和执行血液管理制度,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
2.各科室要建立临床用血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的用血指南和规范,履行好临床用血的管理职责。
3.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血液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用血操作,不得违反制度规定。
4.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用血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用血水平。
二、血液使用的标准和途径1.血液使用的标准:临床上需要输血治疗的适应症应明确,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液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输血。
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小于70-80g/L、血红蛋白下降快于10g/L/d,或出现休克、严重贫血和急性失血等情况,都是输血的适应证。
但是,对特殊患者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血液使用的判断。
2.血液使用的途径:血液使用途径包括定点献血和购买血液产品,医院要与当地血液中心建立血液供应管理机制,确保血液的及时供应。
三、用血操作流程1.临床医生在确定需要输血治疗后,提出申请,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及输血的原因和目的。
2.医院血库根据申请单和血液库存状况,审核申请单,并选择合适的血液产品。
3.临床医生核对血液品种和数量,并签字确认。
4.临床医生填写血液用法,包括输血速度、输血量和输血时间等,并通知护士负责输血过程管理。
5.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血型和血液品种。
6.护士监测输血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等,并记录在输血观察表中。
7.输血结束后,护士做好输血过程记录,并填写输血后观察表。
8.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效果,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四、临床用血的质量控制1.血液采集和储存:医院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血液采集的安全性和质量,储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安全用血工作总结
安全用血工作总结
安全用血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也直接
关系到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
在医疗工作中,正确的用血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安全用血的工作要点。
首先,医护人员在用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筛查,确保患者真正需
要输血,并且对输血可能产生的风险有清晰的认识。
在确定患者需要输血后,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用血操作,包括核对患者身份、血液类型和标本,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其次,医护人员在用血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血液安全的操作规程,包括正确使
用输血设备和器材、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输血管路的畅通和安全等。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输血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
此外,医护人员在用血工作中需要严格执行医院的用血管理制度,包括用血的
申请、审核、配血、输血记录等环节,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用血知识,提高自身的用血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用血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安全用血工作是医护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
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
只有严格遵守用血操作规程,不断提高用血管理水平,才能确保用血工作的安全和有效。
希望全体医护人员都能够重视用血工作,做好安全用血的工作总结,为患者的健康和医疗质量保驾护航。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血液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用于治疗疾病、手术以及其他医疗操作。
然而,血液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错血型、传染疾病等。
为了确保患者用血安全,临床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一、用血前的准备工作在实施输血前,医疗机构应确保以下几项工作的准备:血液库存管理、配血原则、用血审批、血液质量控制。
血液库存管理: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规划、采购和储存血液。
库存管理涉及到血液的保存、分类和检验等工作。
配血原则:医疗机构需严格按照配血原则进行血型鉴定和抗体检测,确保输血时患者与供血者的血型相容,防止发生输错血型的意外。
用血审批:在进行用血治疗之前,必须有专门的医生或者委员会进行用血审批。
审批的目的是确保患者有明确的用血指征,避免滥用血液资源和不必要的输血。
血液质量控制:医疗机构需对用于输血的血液进行充分的检测和筛查,确保血液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常规的血液检查项目包括血型检测、感染性疾病筛查、血液成分分析等。
二、血液储存和输血操作的规范血液的储存和输血操作对于血液的安全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规范并加强人员培训,确保血液的正确储存和输血操作。
血液储存:医疗机构的血液储存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包括温度控制、灭菌消毒和血液分类储存等。
在储存血液时,需要对血液进行标识和记录,以确保每一单位血液的追溯性。
输血操作:医护人员在进行输血操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
操作时需要确认患者身份、血袋信息、血型相容性等,并采取正确的输血技术和监测手段,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
三、用血后的评估和监测工作用血治疗结束后,医疗机构应对患者进行用血后评估和监测工作,以记录和分析输血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用血后评估: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输血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及时记录并处理用血不良反应。
监测工作:医疗机构应建立用血后监测工作的制度,包括抽查患者的相关检验项目,如感染指标、红细胞计数等。
【医院管理分享】:血液储存要求执行,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实践
4、储血室空气微生物监测
• 监测方法: 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 内外点布点部位距离墙壁1米处,距地 面1.5米。将直径为9cm的普通琼脂培养 皿放于各采样点,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 扣放于平皿旁,暴露5min,盖好,立即 送检。
合格标准:Ⅲ类环境细菌总数 ≤4cfu/9cm·5min
储血设备使用自动温度监测管理系统 我输血科血液储存设备均使用海尔冷 链自动温度监测管理系统
每天对冷链进行监管,并每月打印 温度监测记录,进行审核并签字。
17
血液储存温度符合要求
如图:各储血冰箱的温度监测记录 1、血液储存设备使用自动温度监测管 理系统并每日人工记录温度2次,两次 记录间隔在8小时以上。 2、温度储存设备的温度监测记录至少 保存到血液发出后1年,以保证可追溯 性。
记录结果:检测完毕,将检测结果 记录在储血室消毒记录表中,记录 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
血液储血环境监测
储血容器的日常清洁、维护保养 • 备用冰箱、待发冰箱、血小
板保存箱:每周一用75%酒 精擦拭内腔进行定期清洁并 记录; • 储血冰柜:每月对储血冰柜 进行化霜并记录; • 每月对储血容器进行维护保 养,节假日前后并做统一巡 查;
1.血液质量的监测。 2.血液保存期的监测。
血液储存环境监测
实验室布局合理,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血液存放区设在清洁区,空间整洁、 卫生。有足够的照明光源。 不同血型的全血、成分血分型分层存放在不同冰箱,标识清晰、明显。
6
血液储存环境监测
保持环 境清洁
储血室每天早、晚 用500mg/L含氯消 毒液擦拭 桌面、 地面。做好有效氯 的浓度监测,并做 好记录。 (每日对有效氯的 浓度进行监测 , 不合格的重新配置 ,并记录。)
安全用血管理制度
安全用血管理制度为了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机构1. 成立安全用血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分管副院长担任副主任,成员包括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输血科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2. 安全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全院安全用血管理制度,监督、检查、指导临床用血工作,及时解决临床用血中的问题。
3. 各临床科室设立安全用血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成员包括主治医师、护士长等。
4. 安全用血小组负责本科室安全用血制度的落实,监督本科室临床用血工作,定期向安全用血管理委员会汇报本科室用血情况。
二、安全用血管理制度1. 临床用血申请制度(1)临床用血必须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由主治医师提出申请,经科室主任审批后方可执行。
(2)用血申请应当详细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用血目的、预计用血量等,并签署医师签名。
(3)用血申请单应当由护理人员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2. 输血前评估制度(1)输血前,医师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情、过敏史、输血史等,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2)输血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家属充分解释输血治疗的必要性、可能的风险及替代治疗方案,并取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3)输血前,医师应当填写输血同意书,并将其纳入病历。
3. 输血核对制度(1)输血前,护理人员应当与医师、患者进行三方核对,确保患者身份、用血量、用血时间等信息准确无误。
(2)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3)输血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当再次与医师、患者进行三方核对,确认输血量、输血时间等信息准确无误。
4. 输血记录制度(1)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详细记录输血时间、输血量、输血速度、患者生命体征等,并签名确认。
(2)输血记录应当纳入病历,以便查阅、统计和分析。
医疗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医疗用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医疗用血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医疗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2. 设立医疗用血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执行医疗用血安全管理制度的日常工作。
3. 医疗用血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组织制定和完善医疗用血安全管理制度;(2)监督医疗用血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3)对违反医疗用血安全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4)定期开展医疗用血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
4. 医疗用血安全管理办公室职责:(1)负责医疗用血申请、审批和调配工作;(2)负责血液采集、检验、储存和发放工作;(3)负责血液质量监控和不良事件报告;(4)负责与血液中心、血站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三、血液采集与检验1. 血液采集:(1)严格执行献血者筛查,确保献血者身体健康;(2)遵守献血者保护原则,保护献血者隐私;(3)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献血意识。
2. 血液检验:(1)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血液检验,确保血液质量;(2)检验结果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疗用血安全管理领导小组;(3)对不合格血液进行隔离处理,严禁使用。
四、血液储存与发放1. 血液储存:(1)严格按照规定温度和条件储存血液;(2)定期检查血液储存设施,确保设施正常运行;(3)建立血液储存记录,定期核对。
2. 血液发放:(1)严格按照临床需求发放血液;(2)核对患者信息,确保血液正确发放;(3)发放血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五、血液质量监控与不良事件报告1. 血液质量监控:(1)定期对血液质量进行检测,确保血液符合国家标准;(2)对血液质量异常情况进行调查,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3)对血液质量监控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为改进血液质量提供依据。
2. 不良事件报告:(1)发生医疗用血不良事件时,及时报告医疗用血安全管理领导小组;(2)对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制定预防措施;(3)对不良事件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改进医疗用血安全提供依据。
用血过程管理制度
用血过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用血过程管理,保障用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所有用血科室。
三、责任部门1.临床血液科负责全院用血过程管理工作;2.院感科、质控科负责用血过程检查和监督。
四、用血过程管理1. 用血医务人员应做好用血前的血液学检查工作,确保患者没有禁忌症;2. 用血前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说明用血的目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取得患者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3. 用血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工作;4. 严格执行临床用血操作规范,确保用血的安全和有效性;5. 用血操作后,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6. 用血室应定期检查血液、血制品的有效期,确保使用的血液、血制品符合规定;7. 医务人员在用血过程中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用血操作;8. 用血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液学检查结果,在必要时及时调整用血计划。
五、质控要求1. 用血科室应制定用血操作规范和流程,并组织全院范围内的培训;2. 用血科室应配备足够的专业用血医务人员,确保用血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 用血科室应建立健全的用血档案管理系统,对患者用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定期进行评估;4. 用血科室应配备足够的监测设备,对用血患者进行全程监测;5. 用血科室应建立与供血机构的有效沟通机制,确保及时获取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六、应急处理1. 用血医务人员应学会处理用血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2. 用血科室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七、违反规定处理对于违反本制度的个人或单位,将给予相应的处罚措施,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八、附则1.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2. 本制度解释权归临床血液科负责人。
以上就是用血过程管理制度,希望全院医务人员认真执行,确保用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模版(二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病员的生命健康,根据《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和《医院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临床用血的科室和人员。
第三条临床用血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医院规范的用血流程,确保用血操作科学合理;2.用血必须有医学必要性,遵循临床指南和规范;3.尽量减少用血量,合理使用血液及其制品;4.加强用血信息管理,确保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严格执行用血的审批程序,杜绝滥用和乱用血液;6.加强质量管理,确保用血的质量。
第二章临床用血的审批程序第四条医院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临床用血管理规范,审批临床用血申请,监督用血情况。
第五条医院各科室应当设立血液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小组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任组长,相关科室医师、护士及实验室人员组成。
第六条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审批临床用血的程序如下:1.病例讨论会:医生如需用血,应参加病例讨论会,与多学科共同讨论病例,确定用血的必要性及用血量。
2.填写用血申请表:医生根据病例讨论会的结果填写用血申请表,表明用血的病情、用血量及用血的理由。
3.申请表审批:用血申请表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审批,并签字,表示同意用血。
4.提交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申请表经科室主任或副主任签字后,提交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审批。
5.审批结果通知: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将审批结果通知科室。
第三章血液保障措施第七条医院应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采取以下血液保障措施:1.建立临床用血委员会:临床用血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的血液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和审批临床用血的申请。
2.加强负责人培训:医院应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血液安全的认识。
3.完善血液标识:医院应建立血液标识系统,确保血液的正确识别和管理。
4.加强库存管理:医院应加强血液库存管理,确保血液的及时供应和及时消耗。
医院安全用血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规范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保障临床用血安全,预防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生。
2. 提高临床用血管理水平,促进科学合理用血。
3. 保障血液资源合理利用,维护患者权益。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医院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本制度。
2.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申请、血液采集、血液制备、输血治疗等工作。
3. 临床科室负责患者的输血治疗、用血申请和用血情况记录。
四、输血前告知与同意1. 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2.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其家属意见的,以患者最大利益为原则决定输血治疗方案,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同时备案并记入病历。
五、输血申请与审批1. 临床医生根据《临床用血技术规范》掌握各类成分血输血指征,并对患者输血适应证进行评估,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经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后,连同受血者血标本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
2. 输血科对输血申请单进行审核,内容包括:受血者个人信息、血型、临床诊断、输血指征、目的、输注成分、数量等。
3.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以下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800-1600毫升的,由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量超过1600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急救用血除外)。
六、血液采集与制备1. 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采集血液标本,确保血液质量。
2. 血液采集过程中,严格执行一人一次一管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3. 血液制备过程中,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血液安全。
临床安全用血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临床用血活动,包括血液采集、储存、发放、输血、血液制品的使用等。
第三条本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确保血液安全、有效、合理使用。
第四条本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临床用血工作的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临床用血工作有序开展。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实施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监督临床用血工作的执行。
第六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由以下人员组成:(一)医疗机构负责人:负责临床用血工作的总体协调和监督;(二)医务科负责人:负责临床用血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三)输血科负责人:负责血液的采集、储存、发放、输血等工作;(四)检验科负责人:负责血液的检验工作;(五)护理部负责人:负责临床用血护理工作;(六)其他相关科室负责人:负责临床用血工作的配合和支持。
第七条各部门职责:(一)医务科:负责制定临床用血工作计划,组织实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监督临床用血工作的执行;(二)输血科:负责血液的采集、储存、发放、输血等工作,确保血液安全、有效;(三)检验科:负责血液的检验工作,确保血液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四)护理部:负责临床用血护理工作,确保患者输血安全;(五)其他相关科室:根据职责分工,配合临床用血工作。
第三章血液管理第八条血液采集:(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确保血液来源合法、合规;(二)血液采集前,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确保献血者身体健康;(三)血液采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第九条血液储存:(一)血液储存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2-6℃;(二)血液储存容器应具有防漏、防污染、易于识别等性能;(三)血液储存期间,定期检查血液质量,确保血液安全、有效。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确保血液及血制品在医疗工作中的安全、有效使用,保护献血者的权益,规范血液管理工作,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合用范围合用于医院临床科室、病房、手术室等环节的血液及血制品使用管理。
三、基本规定1. 临床应用血液及血制品管理应在现场指导下进行,相关人员应遵守血液管理规定。
2. 按照病情需要,权衡预防治疗效益与不良反应风险,进行临床合理应用。
3. 严格遵守“一次性用品一次性使用”的原则,确保使用的血液及血制品是符合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的。
4. 实行血液和血制品调配与使用轨迹管理,确保用血透明、真实、监控。
四、各部门职责1. 医务部门:负责制定血液管理制度及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
2. 护理部门:负责严格按照规定记录和报告使用血液的情况,做好血袋、血制品存放等工作。
3. 检验科:负责对血液及血制品进行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并报告。
4. 输血科:负责血液和血制品的存储、运输、及时配发,确保血液和血制品质量安全优质。
5. 病房:负责将使用血液或者血制品的病人情况及使用情况汇总并填写交接班记录,避免切断血液管理轨迹。
五、管理要求1. 人员管理:血液管理人员应持有相关资格证书,熟悉血液管理相关流程,严格按照程序流程操作。
2. 信息管理:实行电子数据化管理,建立完整的血液使用记录并定期向相关部门报告。
3. 设备管理:血液管理设备必须符合医疗器械相关资质要求,实现设备维护保养及保证设备运行正常。
4.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须符合相关国家血液管理标准,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自评、检查和审核工作。
5. 意外事故管理:对于血液使用中浮现的不良反应、事故等,建立详细的意外事故报告上报、事故调查、处理并追究责任等工作。
六、附件所涉及附件如下:1. 血液管理上岗证书。
2. 质控日报表。
3. 输血记录单。
4. 反应报告单。
5. 库存管理记录。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血液管理:国家规定血液及血制品的采集、加工、储存、运输、分配、使用和废弃等活动的总称。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临床用血行为,有效管理血液资源,保障患者用血安全,提高临床用血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临床用血行为的管理,包括血液库存控制、用血审批、血液使用追踪等内容。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所有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
第四条临床用血应严格按照医学、伦理、法律等相关规定进行,确保临床用血活动符合规范。
第五条临床用血应尽量选用供血风险低、适应患者需求的血制品,避免不必要的用血。
第六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血液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宣教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用血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第二章: 血液库存控制第七条医院应根据实际临床需求,合理确定血库需存储的数量和种类,并根据血液有效期进行动态管理。
第八条医院血库应定期进行库存清点,检查血液存储条件,及时处理过期、损坏、不合格等血液。
第九条医院血库应有充足的存储空间,满足日常存储需求,并做好防火、防潮等措施。
第十条医院血库应设专人管理,确保血液管理操作规范与安全。
第三章: 用血审批第十一条医院设立用血审批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审批患者的用血申请。
第十二条用血审批委员会由血液科、临床科室、质控科等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主任医师担任主任。
第十三条患者用血需经过医生开具申请单,并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用血原因、用血量等必要内容。
第十四条用血审批委员会按照患者的临床情况、血液库存等因素,决定是否批准患者的用血申请。
第十五条用血审批委员会审批结果应及时通知医生和患者,并记录在档案中。
第四章: 血液使用追踪第十六条医院应建立血液使用追踪制度,对每一袋用血进行记录与追踪,确保用血的及时、准确。
第十七条医生应及时向血库申领用血并签字确认,用血后应填写血液使用记录单,包括用血时间、用血量、用血原因等内容。
第十八条医院应建立血液使用统计和查询系统,可以随时查询和统计血液使用情况。
第十九条医院应委派专人负责血液使用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临床用血管理提供参考。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一、总则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用血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和有效性,医疗机构应该制定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范用血的过程和操作,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健康。
二、临床用血管理的原则1.遵循血液安全原则:确保供血者的安全、确保血液质量的安全、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2.节约用血:合理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避免浪费;3.追求最佳疗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血液或血液制品;4.强调团队合作:各个环节的医务人员应该密切合作,相互协调,确保用血的成功进行;5.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加强质量控制,不断提高临床用血的质量水平。
三、临床用血的程序1.临床用血的指征: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输血。
2.用血申请:医师填写用血申请单,并附上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必要资料。
3.供血者筛选:供血者必须通过严格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确保无传染性疾病和其他禁忌症。
4.配血和交叉配血:根据患者的血型和抗体情况,进行配血和交叉配血,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5.用血审批:经过医师审批后,方可进行输血操作。
6.输血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输血,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无菌。
四、用血的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规定: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规定,确保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2.质量监测:定期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质量监测,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3.不良事件报告:及时报告和处理输血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以便改进临床用血的质量。
五、信息管理1.用血登记:对每次临床用血进行登记,包括血液类型、数量、用途等信息。
2.跟踪管理:对每次临床用血进行跟踪管理,确保输血后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
3.统计分析:对临床用血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六、人员培训1.用血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掌握临床用血的知识和技能。
2.计划培训:制定用血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运输冰冻血浆、冷沉淀: 应维持在冰冻状态 3、运输血小板: 尽可能维持在20-24 ℃ 4、运输冰冻红细胞:应维持在-65 ℃或以下温度
1、血液运输过程中应有可供追溯的记录 2、运输血液前冷藏运输控温设备性能和运行状态达标 3、运输不同保存温度的血液成分时,应按温度要求分箱装载 4、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人工每日监测4次(间隔6小时)
院内血液转运箱转运温度
3、《血液储存要求》WS 399-2012
红细胞(不含冰冻)
储存温度 2------6 ℃ 保存期(视保存液而定)
ACD-B、CPD 21天
CPDA-1 35天
0.9%NS 24h
备注
1、洗涤红细胞在密闭系统中制备且最后以保存液混悬, 其保存期与洗涤前悬浮红细胞相同 2、冰冻红细胞解冻后宜尽早使用 3、在开放系统红细胞成分分离后,保存期24h,宜尽早使用 4、冰冻红细胞 (1)20%甘油的冰冻红细胞储存温度<-120 ℃
冰冻血浆 (含新鲜)
肉眼观察融化后应呈黄色澄清液体,无色泽异常、蛋白 析出、气泡及重度乳糜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 新鲜冰冻血浆经热合的导管至少10cm
去病毒血浆 (含新鲜)
肉眼观察应呈黄色或淡绿色澄清液体,无色泽异常、蛋 白析出、气泡及重度乳糜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 满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经热合的导管至少10cm
执行标准----安全用血我先行
目标
血液是一种特殊药物,在抢救生命、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
从献血者体内采集的血液,经过血站检验、分离、制备、储存、运 输等多个环节,发放到医院,再经过储存、检验、运输后,输注到患者 体内,需要严格执行《血液储存要求》WS 399—2012、《血液运输要求》 WS/T 400—2012、《全血及血液成分质量要求》GB 18469—2012。
血液成分出库及发放管理
待发血液成分及发放管理
交叉配血
先进先出原则 分批次发放
待发血液移至待发血冰箱 信息核查
温度合格
含患者信息的血辫传递
发血窗口双人核对
合格血液放入取血箱
5 Part
院内血液转运的冷链管理
院内血液成分转运
护士携病历及取血箱返回病房
血液转运取血箱温度正常
双人核对取血箱温度及输血医嘱
储存温度 : 2---6 ℃ 保存期:采集后14天内辐照,辐照后保存14天
辐照血小板
储存温度 : 20--24℃,并持续轻缓振荡 保存期:普通血袋24h,专用血袋5天
3 Part
血液成分入库及储存管理
3、《血液运输要求》WS/T 400-2012
血液运输箱
标识内容 运输温度 质量监控
1、采供血机构名称 2、血液的品名 3、血液被保存的温度 4、温度显示 5、接收单位名称
4、《全血及血液成分质量要求》GB 18469-2012
血液质量 控制要求
红细胞类外观 血小板类外观 血浆类外观 冷沉淀外观
红细胞类:肉眼观察应无色泽异常、溶血、凝块、气泡等情 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全血经热合的导管至少35cm
血小板类:肉眼观察应呈黄色云雾状液体,无色泽异常、蛋 白析出、气泡及管理方式乳糜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 满血小板经热合的导管至少15 cm
为确保患者用血安全,输血科严格执行标准,加强血液成分院内储 存、转运的管理,为临床提供安全、质量合格的血液成分。
内容介绍
一、储血室、储血设备及血液转运箱的管理 二、储血室、储血设备及血液转运箱的冷链管理 三、血液成分入库及储存管理 四、血液成分出库及发放管理 五、院内血液转运的冷链管理 六、经验分享
血液成分窗口接收
目测颜色、温度正常
核对供血单位名称、血液成分种类、血 型、数量、效期、外包装、条码清晰
入库血液成分放置低温操作台
逐一扫描入库
核对无误后保存,打印入库单
3、血液成分库存管理
血液成分分型存放于储血专用冰箱
每日检查储存血液成分的质量
记录血液质量检查结果
记录血液储存温度(人工)
4 Part
储血冰箱生物学监测 储血室生物学监测
取血箱生物学监测 记录消毒、监测结果
2 Part
储血室、储血设备、血液 转运箱的冷链管理
1、血液储存温度监控
自
动
温
度
设备信息采集
监
测
系
统
设备实时温度监测
温度、湿度走势图 冷链报警信息
2、温度监控报警系统及人工监测
自动监测系统超温报警
储血冰箱可视温显、超温报警
1 Part
储血室、储血设备、血液 转运箱的管理
1、储血室内、外环境
温湿度监测、可视温度显示
储血室为独立清洁区
宽敞、明亮、整洁、卫生Biblioteka UPS具备24小时供电能力
2、储血室、储血设备的消毒管理
储血室每日紫外线消毒 空气消毒机24小时运转
每周清洁消毒
取血箱每周清洁消毒
储血冰箱 每周清洁消毒
3、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
肉眼观察融化后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应呈黄色澄清液体,无色泽异常、蛋 白析出、气泡及重度乳糜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血浆经热合的导 管至少10cm
1、血液中心配送血液
血液中心配送血液
专用血液成分接收窗口
血液转运箱有标识、可溯源、温度显示正常;不同血液成分按运输温度要求分箱装载
2、血液成分窗口接收
3、《血液储存要求》WS 399-2012
血浆(含冷沉淀)
储存温度 : 低于- 18 ℃ 保存期:自采集之日起1年(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为4年) 解冻后保存要求:2---6 ℃保存,应24h内输注
备注 1、冷沉淀解冻后宜尽早输注;解冻并在开放系统混合后应在4h内输注
辐照血
辐照全血或红细胞成分
双人核对血液质量及患者信息 床旁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及血液质量 血液成分出库30分钟内开始输注
(2)40%甘油的冰冻红细胞储存温度<-65℃ (3) 保存期:在采集之日起10年
3、《血液储存要求》WS 399-2012
血小板
储存条件 :20--24℃持续轻缓振荡 保存期:(视血袋而定)专用设备
普通血袋 24h
专用血袋 5天
备注
1、当密闭系统变为开放系统,保存期6h---24h/5天 2、当数个浓缩血小板汇集同一血袋后,保存期6h---24h/5天,须保持可溯源性 3、当无血小板保存设备进行持续轻缓振荡时,保存期24h,且不超过原保存期 4、少浆血小板、洗涤血小板保存期2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