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新人教版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22张PPT)
三、中原易主: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思考:清军入关,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
必然性
明朝末年腐败不堪, 李自成农民起义农民的局 限性注定了他们的失败, 而此时的满族政权加紧封 建化改革,蒸蒸日上。
偶然性
吴三桂为个人利益引 清兵入关的偶然性因素也 加剧了这一进程。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明
1、皇帝昏庸,不理朝政
1.土地兼并
流民增加
2.赋税繁重
社会动荡
外患 东北地区女真族兴起威胁明朝北部边境
1.原因: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自然灾害严重
2.过程:起兵陕西-建立大顺-攻占北京
3.评价:口号“均田免赋”,顺应民心; 体现农民起义的巨大力量
朝
2、宦官专权,党派斗争
灭
得人心者得天下
亡
3、吏治腐败,盘剥人民
失民心者失天下
的
原
4、赋税繁重,自然灾害
因
5、土地兼并、流民增加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堂小结 明中后期的统治危局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皇帝昏庸 荒废朝政 政治腐败 2.宦官专权 党派斗争
内忧
经济
3.吏治腐败 盘剥百姓
二、大厦倾覆:李自成农民起义
李自成农民起义的经过
1628年 陕西起义
攻入河南 发展到100多万
1643攻入西安 建立大顺
1644攻入北京 明朝灭亡
二、大厦倾覆:李自成农民起义
李自成农民起义(攻入北京前)的评价
土地兼并
均田免赋
明朝政府
广大农民 杀牛羊,备李酒自浆成,起义军
赋税严重
军开纪了严城明门迎闯王, 发闯放王钱来粮时不纳粮。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本课分析《明朝的灭亡》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该单元的主题是“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本课则揭开了明朝灭亡的面纱。
本课内容包括三个子目,第一目是“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介绍了明末政治的腐败和社会动荡,明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等内容;第二目是“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讲述了李自成领导从农民起义到建立政权,最后到失败的过程;第三目是“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介绍了女真族的不断发展壮大,后金的建立,以及清朝建立,清军入关的内容。
三个子目的安排体现了在内容上的因果关系。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自我表现欲强,形象思维活跃,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感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时空观念1.掌握李自成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
2.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历史解释1.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
2.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唯物史观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简要评价李自成“均田免赋”的口号。
家国情怀1.历史上崇祯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从而可以理解为什么现阶段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
2.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中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历史、人生、民族观。
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课前准备1.教材: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好教案与学案,设计与教学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1.情景创设法:学习本课明末农民起义,可用图片导入,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讲述法:本课主要讲了三目的内容,可以采用讲述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比较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K12教育资料
1
栏目导航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自主预习
巩固训练 拓展阅读
K12教育资料
2
1.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 2.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了解李自成推翻明朝的基本
过程。 3.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以及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基本史
1643 年率军攻入西
安,建立政权,政权名字是( A )
A.大顺 B.大利 C.大通 D.顺治
K12教育资料
16
7.关于明末农民起义说法不确切的是( B )
A.李自成的队伍是农民起义的主力军 B.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政权 C.李自成建立的政权国号是大顺 D.明王朝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
(B )
D.①④
K12教育资料
21
12.他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 年,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这个人是
( B)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顺治帝
D.康熙帝
K12教育资料
22
13.引导清军从山海关攻入北京的农民军的将领是
A.李自成
B.张献忠
C.吴三桂
D.高迎祥
(C )
K12教育资料
23
14.清朝是由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 B )
材料一 崇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因为勤奋,因为反腐,
所以亡国。虽说清朝编纂的《明史》承认他兢兢业业,勤勉
勤俭,但“无力回天”这四个字,概括了崇祯的一生。
K12教育资料
25
(1)崇祯如此勤奋,仍然无法挽回明朝的颓势,请从官场吏治 方面谈谈原因。
【参考答案】 明朝后期,朝廷更加腐败。万历皇 帝 20 年不理朝政, 致使吏治败坏,宦官专权,政 治黑暗,人民苦不堪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土地的高度集中与田赋剥削的苛重;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与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了解满洲的兴起、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军入关和农民军的失败。
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朽的表现,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的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加深,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
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满洲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是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王朝,满洲的兴起。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丰富了农民战争的反封建内容。
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解满汉地主联合镇压是农民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教学准备】《流民图》、李自成像、《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等图片、音像资料【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法)二、讲授新课(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2.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明朝中期以后,君主不问政事,导致奸臣把持朝政。
奸臣把持朝政,又加深了政治腐败,加深了社会危机。
宦官刘瑾、魏忠贤势倾天下,严嵩把持朝政,都是生动的例证。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
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领导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2.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3.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目标解读】【课程标准】1.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过程与方法收集材料,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重点难点】重点:1.明中后期政治的腐败与社会动荡。
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3.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明朝末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三帝争雄的局面:皇太极在辽东建立大清,虎视中原;李自成于陕西高举义旗,欲以大顺取代大明;内忧外患的末世之君崇祯帝则怀抱中兴梦想,试图一统天下。
一位开国大帝,一位亡国之君,一位成功与失败同样悲壮的农民起义之王,他们三人的搏杀,隐含着多少历史机缘和人性悲剧!本节课我们学习第17课,探寻大明王朝走向灭亡的原因。
【新课探究】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政治腐败①皇帝昏庸,宦官专权史料研读:材料一明朝中后期皇帝一览表材料二明朝宦官具体解读:明代中后期,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大权旁落,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宦官专权的根源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伴生物。
②大臣结党营私公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
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
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
202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反思改进措施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图表等,使抽象的历史知识更加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
(3)引入实际案例和历史故事,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以便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收集和整理与明朝灭亡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成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合作学习。同时,设置提问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教学实际中,我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地图、视频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明朝灭亡的原因。同时,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写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对明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认识框架。同时,通过解读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将历史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2024年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突出重点,如政治腐败、农民起义等,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明朝灭亡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历史小论文、思维导图等,巩固学习效果。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知识点梳理
1. 明朝晚期的政治腐败与内外交困
- 朝廷内部的党争激烈,政治腐败严重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历史理解:掌握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历史现象,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时空观念:建立明清时期的历史时间观念,了解历史事件在时空背景下的相互关联。
4. 文化认同:通过学习明朝历史,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 边疆战事频繁,军事开支庞大,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 民族矛盾尖锐,如鞑靼(蒙古)、倭寇等威胁边疆安全
2. 明朝经济与社会问题
-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
- 税赋沉重,官府横征暴敛,加剧民不聊生
- 自然灾害频发,如旱灾、蝗灾等,导致粮食减产,社会动荡
3. 农民起义的背景与过程
- 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案
2、清兵入关(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失败)
⑴明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⑵明将吴三桂与清军联合夹击。
四、拓展提升
从明朝腐败亡 国的历史角度出发,让学生对腐败这一问题有个初步的认识,并对我国现阶 段高压反腐政策有个基本的理解,进而升华到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而读书。
教师过渡语引出后金:李自成有着中国古代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等优点,但是也有中国古代农民小富即安、 目光短浅等缺点,大起义军被眼前的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东北地区的 大敌——后金,终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的兴起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努尔哈赤,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3、探究问题
⑴阅读课文85页“人物描写”,找出李自成个人具备的优点?
吃苦耐劳、勤劳勇敢、英勇善战
⑵阅读课文86页“材料研读”并回答: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②军纪严明,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
③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④明末政治腐败, 国家财政危机严重,朝廷赋税不断,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题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
⑵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了解李自成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1新人教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题第17课明朝的灭亡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知道明朝中后期朝政腐败导致李自成等农民起义,了解清军入关清朝建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李闯王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历史上崇祯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从而可以理解现阶段为什么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
2.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中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历史、人生、民族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感知知识目标图片B C拓展知识3分钟下载讲解过程与方法图片F F建立表象6分钟下载讲解过程与方法图片B E帮助理解10分钟下载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材料H I升华感情3分钟下载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闯王进京》图)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
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七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学
C.为反对苛政而举兵
D.以平等的口号相号召
12/7/2021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页。
2.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的宦官专权有直
接关系的是
A.废除(fèichú)丞相
B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地方设“三司”
12/7/2021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2.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 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些无耻官吏(guānlì)拜他为义父、干爷,称他为“九千
12/7/2021
第十四页,共三十页。
目标导学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李自成起义推翻(tuī 明朝 fān)
明朝末年,陕北地区(dìqū)连年灾荒,庄稼颗粒 无收,农民吃草根、树皮和观音土充饥。官府仍 旧催租逼税,人民忍无可忍。1627年,明末农民战
争首先在陕北爆发。
农民战争迅速发展,涌现了几十支起义军, 其中以闯王高迎祥在领导的一支势力最大。高迎 祥在牺牲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
No 岁”。——《明史 刑法志》。东厂、西厂这些特务机构是由宦官统领的,由皇帝直接控
制的。这样就使明朝的宦官权力特别大,比其他的王朝更容易专权。东汉、唐朝、明朝。 农民战争迅速发展,涌现了几十支起义军,其中以闯王高迎祥在领导的一支势力最大。B
Image
12/7/2021
第三十页,共三十页。
12/7/2021
第十五页,共三十页。
李自成起义推翻(tuī 明朝 fān)
1640年,河南一带灾荒严重。李自成率起义军
进入河南,对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十分沉重的状况,
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均田免粮”反映了
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备考速记
第17课明朝的灭亡【知识框架】
明朝的灭亡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重点梳理】
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政
治腐败明朝中后期,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过程(1)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2)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4)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结果1664年4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自缢。
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3.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满洲(1)后金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
兴起号大金,史称后金
(2)清朝建立: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
清
清兵入关(1)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2)李自成战败: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知识延伸】
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2)天灾不断,民不聊生。
(3)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激化阶级矛盾。
(4)官吏贪赃枉法,政治黑暗。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1. 导入环节(5分钟)
- 利用多媒体展示明朝末期的历史图片,如农民起义的场景、明朝皇室的画像等,引发学生对明朝末期的初步感知。
- 提出问题:“为什么强盛的明朝会走向灭亡?明朝灭亡给我们的历史带来了哪些启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20分钟)
a. 明朝灭亡的经济、政治、社会原因(10分钟)
4. 创新思维:
- 学生在问题解决环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在总结与反思环节,主动思考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体现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5. 课堂参与度:
- 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提问、角色扮演等活动积极参与,提高了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包括:明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具体过程,明朝灭亡对后世的影响,以及清朝建立初期的政治特点。具体来说,重点讲解明朝晚期的政治腐败、土地兼并、农民起义的背景和经过,以及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领袖的活动和影响。此外,还需强调明朝灭亡后,清朝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
- 学生能够理解并阐述明朝灭亡的经济、政治、社会原因,如土地兼并、税收负担、政治腐败等。
- 学生能够描述明朝灭亡的过程,包括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对明朝的影响。
- 学生能够掌握清朝建立初期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如八旗制度、剃发易服等。
2. 能力提升:
- 学生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提高了历史理解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能够从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5. 教师评价与反馈:
- 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成果、测试成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土地的高度集中与田赋剥削的苛重;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与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了解满洲的兴起、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军入关和农民军的失败。
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朽的表现,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的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加深,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
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满洲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是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王朝,满洲的兴起。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丰富了农民战争的反封建内容。
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解满汉地主联合镇压是农民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教学准备】《流民图》、李自成像、《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等图片、音像资料【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法)二、讲授新课(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2.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明朝中期以后,君主不问政事,导致奸臣把持朝政。
奸臣把持朝政,又加深了政治腐败,加深了社会危机。
宦官刘瑾、魏忠贤势倾天下,严嵩把持朝政,都是生动的例证。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
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领导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2.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3.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皇帝的陵墓群----十三陵
• 明朝时期的文学家主要以写小说为主。明 朝小说中反映农民起义的是( C )。
•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牡丹亭》 C、《水浒传》 D、《西游记》
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个传说中 的木匠皇帝。他在位期间,外有金 兵的侵扰,内有明末的起义,是国 家最动乱的时期。 但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把国 家大事当回事,一心只想当木匠。
当时的生产力 无法实现。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清太祖努尔哈赤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八旗制度,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清太宗皇太极
清朝士兵
明朝将领吴三桂投靠了清朝
李自成军队与清朝军队激战的地方:山海关
• 传说李自成被杀的地方—湖北九宫山
他自幼就有木匠的天分,技术十分 的好,很多的能工巧匠做出的东西 都不如他。 朱由校整天的和斧子、锯子、 刨子打交道,不仅制作木器,还盖 小宫殿,被世人称为“木匠皇帝”。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政治:政治腐败、皇帝贪图享乐、奸臣当道
号称“九千岁”的大宦官魏忠贤
明《流民图》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社会:土地兼并严 重、农民流离失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 食…… 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1陕北大旱,饥民遍野,受灾的农民先是以山间的蓬草 和树皮充饥,而后只能吃石块,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2官府不顾百姓死活,催征如故。
明朝末年一些地方的农民甚至只能吃“观音土”来维持生命了
大人, 俺连粥 都没有 喝了, 实在没 钱交税 啦。
说,今年的赋税 你交不交?不交 就断你的腿!
官府强迫农民交赋税
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及其领导的农民军
动脑筋:看图说出李自成起义的过程和特点。
特点:目标明确、规模浩大、受农民欢迎
陕北起义
进军中原 均田免粮 攻克西安 建立大顺 攻克北京 推翻明朝
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的大树
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 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进 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读欢悦。”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均田免赋” 军纪严明,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
向贫苦百姓发放钱粮
均田免赋可以实 现么?为什么?
• 课后活动(第87页)
• 1、答:当时土地贫瘠的陕西西北部连年大 旱,颗粒无收,到处都有饥民,许多农民只 能吃蓬草、树皮等为生,甚至出现人吃人惨 剧。但是官府却不顾人民死活,继续催老百 姓交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