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第1单元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合集下载

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五谷丰登
菽SHU(豆类总称) 粟SU(稷)小米
六畜:
猪 羊




思考:试将十二生肖分类,分别谈谈他们与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关系。
二、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主要标
志(1)农耕工具
耕作方式
原始 __木__、__石__、__骨__ 质
刀耕火种
耒(lěi)耜(sì)等
商周
木、石、骨、蚌 为主, 青铜农具 出现
筒车(水力冲击)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重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小农经济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 农业的起源
1、起源: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2、分布格局:南水稻北粟麦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特点之一:
种植业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大米

面粉

黄米
锛、斧、钁、镢头。
铁制农具
牛耕
大约在春秋后期, 牛耕开始 出现。战 国中后期,铁犁用 于牛耕。
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 犁壁。犁壁在使用时,可以 把土按一定方向翻倒,并能 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 起垄等工序。自此之后,牛 耕得到广泛的 推广。
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曹魏马钧改进了 东汉毕岚 发明翻车。
D、古代耕作技术十分的落后
何谓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
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 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 产量。
哪些因素能影响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
生产工具、生产经验、 水利工程、生产组织等
石镰 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此时已出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农具的不同用途及
农业的名称可以看出②③正确,①④在图中体现不出来,故选C.
答案:C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 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主观题突破
(2009·辽宁文综,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 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 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 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 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 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3.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 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第1课浅时,精耕适细作应农业各生产种模式土的形地的
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重难要点
(1)对手工业和商业的影响: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物产丰富,一 方面有利于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并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市场和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产生,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2)对稳定社会秩序的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稳定。农民 与土地的紧密结合,必然会稳定社会秩序,避免农民起义和农民 战争。
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抑
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
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
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 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1、农业的起源
神农氏,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远古人民过着采集渔猎生活,他发明制 作木耒、木耜,教民农业生产。反映中 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 的情况。又传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 教人治病。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为 炎帝。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 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 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 那时候,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 甚至丧命。神农为此决心尝遍百草,好 吃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别 人吃;不好吃的就放在身体的右边袋子 里,作药用。不能吃的就提醒大家。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 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 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 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 文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 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 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 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
特点: 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等, 能调节深浅,耕作平稳、深浅一致, 极易适应水田耕作。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翻 车 操 作 图
筒车
试从农具进步的角度来说明生产力的进步 1)从材质方面: 石、骨、木 青铜、铁 2)从工艺方面: 打制、磨制 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 人力 畜力 自然力 4)犁耕、播种、灌溉技术的进步
4.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 貌。右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
5.自耕农经济出现的原因是
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②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③人口增加 ④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③④ D.①③④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战国铁镰刀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生产工具的进步)
1、制作材料的改进 木石骨蚌 (原始) —— 铁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冶炼铁技术
西汉中期
唐代
问题 2:曲辕犁与前代犁相比 有哪些优点? 结构更合理 轻便 曲辕犁(优点) 代铁犁牛耕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1.精耕细作和现代科学相结合; 2.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 3.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4.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具演 变的顺序正确的是
A.木石——铁器——青铜器
B.犁壁——犁铧——犁评
C.直、长辕——曲辕犁
D.翻车——铁犁——筒车 2.什么时期铁器逐渐取代了石器等工具 A.夏朝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6、“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体现了家庭式 经济的什么特点 A.落后性 B.脆弱性 C.封闭性 D.分散性
7.自耕农经济出现的原因是
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②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③人口增加 ④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③④ D.①③④
8.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 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 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第一课
精耕细作 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刀耕火种:将树木砍倒焚烧, 精耕细作 :(1)借用牛力耕田。 (用作肥料, 2)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的不断提高 (3)水利工程的完善和灌溉工具的发明,使人们 不断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追求农业的高产。 不翻地, (4)自耕农经济:在小块土地上,靠精细的劳作 和高投入增加亩产量,是精耕细作发展的主要动力。
麦 豆 麻 稻



六畜:

(完整版)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完整版)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标解读】应掌握农业的起源、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完善、灌溉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的演变.【考试大纲】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知识梳理】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1.种植业:①起源:原始农业是从经济向经济发展而来的。

②格局: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和形成规模,北方以旱地的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生产为代表,形成格局.原因: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

2.家畜饲养业:①五谷:黍、稷、麦、稻、菽或黍、稷、麦、稻、麻②六畜: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

请思考1:我国古代形成了怎样的农业格局?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二、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1.生产工具的进步:①农具材质的更新:原始社会、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耕作形式是,主要劳动工具是;商周文明时代,主要农业生产工具是。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农具使用②耕作工具的发展:西汉中期:发明了,推动了牛耕的推广。

唐代:在长江下游出现(又叫)。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③灌溉工具的发展重要的灌溉工具有曹魏时期马钧发明的和唐代的。

2.生产技术的进步:①农用动力的变革:借用牛力耕田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牛耕开始出现,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②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原因:a。

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b。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事业的发展c.水利施工技术的提高概况:a.内地:原始社会 ;春秋时期的;战国时期的;西汉的;东汉治黄。

b。

边疆:西汉时期,在西域出现地方特色工程。

三、“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1.千耦其耘①原因: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农具大多原始而粗糙,只能靠奴隶的集体劳动。

②特点:大多采用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自耕农经济①原因:春秋时期,随着和的进步,使个体农耕有了技术的支持; 的出现又使个体农耕有了物质基础。

历史必修二: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历史必修二: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2.获取材料信息 史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 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 应用1 概括史料一反映的主要经济特点。 提示 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史料二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 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董煟《救荒活民书》 应用2 史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就会导致小农经济的破产。
济形成源于
A.自然经济的形成 C.井田制的瓦解
B.商业经济的发展
√D.铁犁牛耕的推广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是新的经济形态,它逐步形成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 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家庭经营成为可能,而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铁犁牛耕的使用 和推广,故D项正确。
史料实证
1.印证教材观点 史料一 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 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 应用1 史料一说明,战国时期 铁器 已普遍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居于主导地位, 生产力 水平显著提高。
返回

达标检测
1.(2018·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
A.玉米 B.番薯
√ C.辣椒 D.水稻
解析 玉米、番薯、辣椒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传入中国。在距今七千年前, 中国长江流域已经种植水稻,故答案为D。
123456
2.(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
123456
6.(2018·临沂高一检测)汉代《淮南子·说山》一书中写道:“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 者诛。”该规定反映了 A.封建王朝法律的系统性 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第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是指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科学管理,逐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农业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人口增长是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逐渐提高,而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必须采用精耕细作的方法,通过优化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等手段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其次,科技进步也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出现的原因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不断更新,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科技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第三,经济发展是促进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出现的原因。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农业生产必须朝着高品质、高效益的方向发展,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正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形成的。

最后,政府政策也是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生产精品农产品,提高生产效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推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加快现代农业模式的推广和普及。

总的来说,第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农业生产方式不断更新的体现,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未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社会市场需求的日益提高,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将会不断完善和拓展,推进中国农业实现由大而强的发展目标。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依附于农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成为我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尤以冶金、制瓷、纺织三个领域成就最为突出。

(3)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流通、对外贸易及商业政策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4)中国古代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的“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推行“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习目标精准导航]一、农业的起源1.形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区域: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

3.格局: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

4.特点: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劳动工具。

2.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出现了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4.唐代,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5.中国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生产工具的发展是衡量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商周时期虽然进入文明时代,出现青铜制品,但是青铜制品十分珍贵,因此在农业生产领域仍然主要使用耒和耜。

春秋之后随着冶炼技术进步,农业上才逐渐使用铁器。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春秋战国时期,修建了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的水利工程。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特点:
①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 ②落后性:生产规模小,简单性别分 工 ③脆弱性:难以抵御天灾人祸 ④封闭性:自给自足 ⑤稳定性和积极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评价:
在封建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前期,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积极: ①有利于社会生活的稳定 ②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保证了 封建国家充足的税源,有利于经济发展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佤族还在延续 着刀耕火种 的生产方式
耦,表示两人协力共耕.
商周时期
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 的卜辞。众人 是商代集体耕作的反映。
农具原始 土地国有
集体(经营方式)
简单协作(生产方式)
男 耕 女 织
时代
原始社会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集体耕作(大规模简 单协作) 个体农耕
商周时期 春秋时期
消极: ①生产规模小,很难扩大再生产;
②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③是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经济根源。
归纳总结
我国古代农业经 济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
中 国 农 业 经 济 的 特 点
农业的起源——种植业为主、家畜饲 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
生产力的进步——精耕细作
生产方式的转变——“男耕女织”式的经 营方式

“五谷”:麻、黍 (黄米)、稷(谷 子)、麦(小麦)、 菽(大豆)
“六畜”:马、牛、 羊、猪、狗、鸡。
五谷: 通常指稻、黍、稷、麦、豆(不同说法)







六畜:






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发明了农业, 那么他们用什么工具来播种、收获 呢?

必修二 第一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必修二 第一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1、何为精耕细作?(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力,使其产量提高)2、原始农业是如何出现的?(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3、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生活的区域和典型代表是什么?(地域差别)北方旱地——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粟南方水田——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遗址——稻谷4、“五谷”和“六畜”分别指什么?五谷:稻、麦、豆、稷、黍。

六畜:猪、马、牛、羊、鸡、狗、5、原始农业的特点:(1)从若干地区同时或先后发生,形成不同类型,呈现地域差别;(2)形成南稻北粟种植结构;(3)使用石器和陶器,刀耕火种;(4)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栽培五谷、驯化六畜。

6、综合探究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粒说明了什么?(1)距今约7000年,江南地区适宜水稻生长;(2)河姆渡居民逐渐掌握水稻种植技术;(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7、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二、农具的不断进步1、我国古代农具的演变过程?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石斧、石铲、石镰、木耒、骨耜等。

②商周,青铜器产生,耒、耜仍是重要工具,材质以木、石、骨、蚌为主。

③春秋战国,掌握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牛耕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④唐代:曲辕犁(江东犁)使用,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发明筒车(水力)。

⑤三国时期曹魏马钧改进翻车(人力)。

2、总结农具演变的规律:材质:从石、骨、木、蚌到青铜、铁制农具;制造技术:从打磨再到冶铸,从简单到复杂;动力:从人力到畜力、自然力。

3、农业工具的发展变化有何重要意义?①农具的改进,是生产力进步的明显标志,增强了人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②农具的改进,使得人逐渐被解放出来,可以从事更重要的工作。

③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形成“精耕细作”生产模式。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概述我国古代史上水利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①大禹治水,变万里泽国为广袤沃土。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重要的水利工程 我国古代兴修了哪些著名的水利工 程? 春秋战国时期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 漕渠、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为什么出现了 2、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的修建有何突 、 那么多著名的 出特点? 出特点? 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
特点:时间上集中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特点:时间上集中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增 在地区上集中在大河流域, 在地区上集中在大河流域,尤其是较早开发 强了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提高, 强了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提高,推动了 的黄河。 的黄河。 水利建设的发展。同时也为了争霸的需要。 水利建设的发展。同时也为了争霸的需要。
农 业 起 源
Hale Waihona Puke 农 业 发 展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生产工具 生产技术 “男耕女织” 男耕女织”
精耕细作 的农业生 产模式
中国 古代 农业 特点
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 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以种植业为主 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 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 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 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经营方式: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经营方式: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 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式的经营方式。 织”式的经营方式。
耕作方式的变化: 四、耕作方式的变化: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 上述分析表明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有哪些变化? 、 上述分析表明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有哪些变化? 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时期 商周时期 春秋时期 方式 大规模简单协作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飞沙堰
鱼嘴
宝瓶口
边疆地区的坎儿井
地理自然环境决定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 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 (3)封建社会: 个体农耕、精耕细作 男耕女织、铁犁牛耕
四、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
(1)条件:
(1)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 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青铜农具
西汉
唐朝
牛 耕推广 ___ 曲辕 ____ 犁(标志、生产力)
西汉中期
唐代
曲辕犁 耦犁 “二牛抬杠”
想一想:从春秋战国时代出发,铁器的优点
(1)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推动农业
(2)推动土地私有制和社会转型
(三)灌溉工具: 翻车、 筒车
人力
自然力
四、水利工程
都江堰
排洪、灌溉、旅游,多功能于一休
(7)局限:
(8)推动:
(1)外因:重农抑商政策,兴修水利、农业 生产工具改进和生产技术提高等。 (2)内因: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 高的生产积极性。 (1)外因:天灾、战乱、苛政、统治者过度 的剥削和压榨、土地兼并。 (2)内因: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 工,落后性、脆弱性、封闭性、分散性。
(6)作用:
经济上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政治上巩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 此外,农民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 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具有落后性、脆弱性、封闭性、分散性,阻碍 了商品经济发展;近代前夜,阻碍资本主义萌 芽和向近代社会转型。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重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小农经济

18-19 第1单元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18-19 第1单元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返 首 页






























返 首 页






























返 首 页






























返 首 页

























返 首 页










探 新
刀耕火种

第1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第1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第1课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1. 引言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农业一直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口的增长,农业生产也迎来了巨大的变化。

精耕细作是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发展方式,它通过科学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供高产和高质的农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过程。

2. 精耕细作的概念精耕细作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它注重细致精密的耕作和作物管理。

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精确控制施肥和灌溉等技术手段,实现高效的农业生产。

精耕细作强调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3. 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过程3.1 科技进步的推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推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和管理方法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例如,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出现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精确灌溉系统和肥料控制技术使得农作物得到了更好的生长条件,科学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减少了病虫害的影响。

这些科技进步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2 农业政策的引导政府的农业政策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和支持,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政策的调整和优化也鼓励农民采用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

此外,政府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护和市场支持,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积极性。

3.3 教育和培训的推动教育和培训对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通过农业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农民能够学习到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

这些知识使得农民更加了解土壤、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规律,能够根据需求进行科学的农业生产。

教育和培训还培养了更多的农业专业人才,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

4. 精耕细作的意义和影响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对于社会经济和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精耕细作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新)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新)

D. 曲辕犁
4.(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09届高三一次月考)孔子有两
个学生的字号带有“牛”字,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
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春秋时期
的历史现象是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的出现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D.铁器的产生
5.(安徽蚌埠二中2008届10月月考) “翻倒,翻倒,唱得醉
7. (山东省聊城一中2009年高三期中)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
确的是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适应范围广的特点
D.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完善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耕作方式的演变:
阅读以下史料,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耕作 方式?
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
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6. (山东枣庄市2009届高三阶段性检测)下面图一到图二两 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图(一)
图(二)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 的形成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农业的起源:
1、 图文说史——农业起源: 材料一:原始生活 材料二:神农氏尝百草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传说上古的时候,神农氏 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 毛。” —《礼记·礼运》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 作 探
灌溉 唐朝时期





翻车 筒车
灌溉工具的进步推动农业生

产的发展





返 首 页













[概念阐释] 精耕细作的含义



所谓“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
合 作
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堂 达

• 公元前221—前206年

中国秦朝

10倍或十几倍


新 知
6世纪
中国《齐民要术》
粟:24~200
双 基
倍麦:44~200倍

作 探
公元前27—476年 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
4~5倍
课 时




攻 重
[史料解读] 利用表格“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进行分析,从数字的变
作 业

化中归纳其影响。









返 首 页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水利设施



• 探
(1)上古时代:出现大禹治水的传说。
• 固



(2)春秋战国:出现了芍陂、 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3)两汉时期
作 探
①建成漕渠、白渠 等水利工程。

课 时 分
• 攻
②政府经常有组织地治理黄河。
层 作



日益丰富。

究 •

4.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

攻 重

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


返 首 页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史料一] 下图是某高三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
合 一幅示意图。





• 固



(2)耕作技术不断提高。从垄作法到代田法再到耕耙耱技术,一直处于世 基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了解古代中国农 基
合 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返 首 页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习 •
一、农业的起源
标 •




③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如西域地区的坎儿井 。
返 首 页













2.经验总结



我国古代的水利建设经验与成就,构成古代 农学知识理论 的重要组成部
合 作
分。












返 首 页








• 探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耕作方式演变
• 固



返 首 页




预 习
(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给我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达 标








【提示】 使农产品的亩产量有所提高,使我国在古代长期领先世界。














返 首 页





传统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 探
(1)农具不断改进。春秋战国出现铁犁,隋唐时期曲辕犁已相当完善。


(2)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 为辅,出现猪、马等“六畜”。



(3)农业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 的国家之一。

时 分







返 首 页
自 主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改进
当 堂

习 用途 出现时间
主要工具

说明



探 新
石斧、石铲、木耒、骨耜、刀耕火种 是 主 要 耕 作 方 式 之


探 活非常艰难。

时 分







返 首 页
自 主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
当 堂
预 习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
达 标
• 探
经济的特点之一。
• 固
新 知
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
双 基
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3.中国水利设施逐渐完善,水利建设的经验和成就

究 经济的发展。

分 层
攻 重
b.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使自耕农 容易破产。
作 业

返 首 页








• 探
[易错易混] “自给自足”并非富足
• 固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指富足,而是指满足 基
合 自家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下农民生


1.历程



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 种植经济 的发展。
合 作
2.出现




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 和长江流域出现。

分 层





返 首 页





3.特征



• 探
(1)作物结构:北方以旱地的粟麦 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 生产为代表,
• 固


知 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②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成为当时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分 层





返 首 页
自 主
(3)评价
当 堂


习 •
①优点:一般情况下农民可以自给自足 ,因此生活稳定,也有较高的生
标 •


新 产积极性。



②弊端
合 作
a.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社会分工 和交换 课









【提示】 ①这是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或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 基
合 发展与完耕技术)经历了由直辕犁到曲辕犁的转变,犁
时 分


攻 耕技术已经相当完善。

作 业

返 首 页
[史料二]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比较简表


主 预
时期
国别与出处
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








返 首 页















[史料解读] 一幅图片代表一个时期的历史现象,三个时代耕犁的特点 基
合 体现了当时耕作水平的发展情况。













返 首 页
自 主
(1)根据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研究的与农业有关的主题是什么?从耕作
当 堂


习 技术来看,从图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


2.千耦其耘


探 究
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 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时 分







返 首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