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明清外销瓷之康熙五彩
多图理清:瓷器中的五彩、硬彩、古彩、珐琅彩、粉彩、软彩、洋彩
多图理清:瓷器中的五彩、硬彩、古彩、珐琅彩、粉彩、软彩、洋彩一、五彩的起源发展提到瓷器工艺中的五彩,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和清代康熙时期的五彩是最兴盛、最典型的两个时期(这里的“五彩”不限于“五”,意指多彩)。
这两个时期的五彩瓷相比,嘉靖万历时期器型偏大、工艺较粗、体量厚重、色彩浓艳,康熙五彩的器型更轻巧、做工更精致;工艺上,嘉靖万历五彩中的蓝色是釉下青花,康熙时期五彩中的蓝色已经有釉上蓝色,并且,康熙五彩的色彩构成更丰富,除了釉上蓝色还有红绿黄蓝紫黑金等更多彩料的运用。
下图可以一目了然:二、五彩与斗彩的区分特别要说明的是,“成化斗彩”这个说法是雍正时期才有的,在成化时期文献中叫“成化五彩”(参见之前发过的《瓷器工艺6:多导图说明白“斗彩”》一文)。
下图顺便说明一下“五彩与斗彩的区别与演绎”。
三、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五彩、珐琅彩、粉彩产生的先后迭代顺序1、釉上五彩是从明代宣德时期开始的。
2、五彩逐渐发展到清代康熙时期,宫廷开始引进了国外彩料,创烧了珐琅彩。
珐琅彩是在景德镇制坯并高温烧成白瓷器——清宫造办处彩绘、低温烧成。
但康熙官窑的主流是颜色釉(高温单色釉瓷器),民窑五彩瓷器发展的比较兴盛,很具有代表性;康熙末期,在珐琅彩的制作基础上又出现了粉彩的烧制工艺,当时的粉彩分为: 白地粉彩瓷器; 绿、黄、紫三彩加上胭脂红彩的运用。
到雍正时期,五彩已不是主流,风格主要是仿成化;同时珐琅彩的制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粉彩仍是雍正朝的主流。
乾隆时期,集成雍正朝基础上,珐琅彩、粉彩瓷都有极精致的出品,粉彩依旧是主流,工艺上更高精、更丰富,在粉彩基础上增加了压印、剔划、绘画(釉上彩、釉下彩)、开光、色釉、镂空、堆塑、描金集于一件器物上;粉彩瓷的用途上也涉及更多领域,比如宗教(菩萨像、五供、贲巴壶、戒牌)、文房用具(笔洗、笔杆、印盒、笔筒)用器比较多。
乾隆中后期对景泰蓝的兴趣替代了对珐琅彩的热爱。
乾隆之后的清朝各代,造办处的珐琅彩已不再重现,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移至景德镇。
图说瓷器鉴定要诀(七)康熙五彩的鉴定方法
图说瓷器鉴定要诀(七)康熙五彩的鉴定方法康熙五彩瓷传世品很多,与青花器同为当时主要的品种。
从康熙十九年恢复御窑厂开始,景德镇窑业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
康熙五彩器色彩绚丽,绘画精湛,极高的艺术造诣,备受后人追捧,从嘉庆一直到现代均有仿制。
第一次仿制康熙五彩的高潮在晚清民国时期,此时仿制的康熙五彩能一眼分辨的属于当时低劣仿品,有少量仿的康熙五彩水平极高,如不仔细分辨,足可乱真。
为了让藏友朋友们在市场上少打眼,我将自己多年学习总结的康熙五彩鉴定技巧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各位藏友朋友。
清康熙五彩三国演义纹盘康熙五彩的分类康熙五彩如果细分有以下品种:白地五彩、青花五彩、豆青地五彩、米黄地五彩、红地五彩、蓝地五彩、墨地五彩、雪花蓝地五彩、哥釉五彩;康熙五彩的彩料特征康熙五彩并不是说有五种彩,五是个虚数,常用的彩料有红、黄、紫、绿、蓝、黑等,精品多加描金彩。
红彩:使用矾红(一般是牛皮胶浸泡三年以上的彩料),发色红润,色泽鲜亮。
在彩绘时会再加一些铅粉和牛皮胶。
康熙的红彩和明代枣皮色的矾红彩已经不同,与后期仿康熙的红彩也不同。
清康熙矾红彩发色红润,色泽鲜艳明万历矾红彩发色偏枣皮色光绪仿康熙五彩中矾红发色红中偏黄黄彩:颜色表现有深有浅如蜜蜡黄一样,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颜色透亮匀净。
明代五彩黄彩发色也是如蜜蜡黄一般,与康熙黄彩不易分辨。
清晚期仿康熙五彩的黄彩用料与康熙时不同,黄彩不透亮,偏姜黄。
清康熙五彩中的黄彩匀净透亮明万历五彩中黄彩也比较匀净透亮光绪黄彩发色呈姜黄色,不透亮给人发闷的感觉绿彩:绿彩表现十分丰富,浅绿显的清新,墨绿显的深沉,发色也是透亮匀净,与明代五彩的绿色很接近但没有绿中闪黄的现象。
也不像晚清五彩中的绿彩不透亮。
康熙绿彩发色匀净透亮明万历绿彩发色绿中偏黄光绪绿彩发色偏黑不透亮蓝彩:康熙之前蓝色都是用钴料来表现,也就是青花,属于釉下彩。
康熙五彩的一重大技术革新就是发明了釉上蓝彩。
康熙蓝彩深浅浓淡不一,深者发色艳丽夺目。
缤纷悦目的五彩瓷
缤纷悦目的五彩瓷五彩开光庭院人物故事图琵琶瓶清康熙。
瓶撇口、呈喇叭状,长颈,溜肩,圆鼓腹,胫略高、微束,近底外撇,圈足。
颈部五彩绘蕉叶纹,近腹绘锦地花球纹,腹部绘墨彩花卉纹锦地开光,开光内绘庭院人物故事图,故事题材为“指日高升图”,胫部绘三角几何纹。
内外壁和底施白釉,釉厚莹润。
圈足无釉露胎,胎洁白细腻。
该瓶绘画纹饰精细,所绘人物活灵活现,用彩新颖,色泽深艳斑斓,为清康熙五彩的精品。
五彩人物故事图缸清康熙。
缸唇口微敛,深弧腹,圈足。
外壁腹部五彩绘庭院人物故事、花园跑马等人物故事图。
人物故事题材描绘生动活泼,色彩斑斓艳丽。
内外壁施白釉,釉白中闪青,釉厚莹润。
底和圈足无釉露胎,胎浅灰白结实。
青花五彩八仙祝寿图觚清康熙早期。
觚高40.8cm,口径21.5cm,底径14.5cm。
残口外撇、呈喇叭状,直筒形腹,近底外侈,平底。
外壁口沿青花绘冰竹纹一周,腹部主题纹饰青花五彩绘“八仙祝寿图”,祝寿图则青花书:“寿诞恭逢此月光,寿垒高挂斗牛边,寿香馥郁会炉内,寿烛辉煌宝殿前,寿侣青山千载秀,寿妇沧海万季诣,寿诗一谏为君赠,寿比蓬莱不客仙。
”七言诗句。
内外壁施白釉,釉白中偏青,底无釉露胎,胎浅灰白结实。
该觚所绘人物姿态各异,衣衫随风摆动,飘逸自然。
七言诗句用笔点划有力。
五彩八仙图斗彩荷塘鸳鸯纹折沿盘清康熙。
盘高4.2cm,口径39cm,足径22cm。
撇口,折沿,浅弧壁,坦底,圈足。
盘沿五彩绘海浪八仙人物图,盘心斗彩绘荷塘鸳鸯纹。
内外壁和底均施白釉,釉厚润平滑。
圈足无釉露胎,胎洁白细腻。
该盘所绘纹饰清晰协调,绘画潇洒流畅,色彩艳丽明快,是康熙时期的外销瓷。
青花五彩锦鸡牡丹纹将军罐清康熙早期。
罐通高56cm。
直口,短颈,溜肩,圆鼓腹,腹下渐敛,圈足。
盖呈头盔状,盖边折沿,顶塑宝珠钮,盖钮满施青花。
罐颈青花五彩绘折枝花卉纹,肩绘锦地花卉纹,腹部及盖纹饰绘锦鸡牡丹图,寓“锦上添花”之意。
罐内外壁及底均施白釉,釉厚润平滑。
圈足及底无釉露胎。
康熙五彩瓷器鉴定方法
康熙五彩瓷器鉴定方法
康熙五彩瓷器是清朝康熙皇帝时期的瓷器,非常珍贵和具有收藏价值。
要鉴定康熙五彩瓷器的真伪和价值,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
1. 查证出土证明:康熙五彩瓷器是古代文物,通常是出土于康熙时期的古墓或古窑遗址。
如果能够提供出土证明,如考古报告、图片或证书,能够证明其真实性。
2. 观察釉面:康熙五彩瓷器的釉面比较薄且均匀,颜色鲜艳且富有光泽。
且在阳光下照射下会出现明亮的光泽效果。
3. 结合造型与题材:康熙五彩瓷器的造型多样,常见的有碗、盘、壶、瓶等。
而题材则常常以人物、山水、花鸟等传统文化为主题。
通过了解康熙时期的瓷器特点和造型题材,结合样品来判断是否符合康熙五彩瓷器的风格。
4. 研究背景与历史价值:了解康熙时期的瓷器制作技术和风格特点,对康熙五彩瓷器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可以更好地辨认其真伪和历史价值。
5. 寻求专家的意见:如果对康熙五彩瓷器的鉴定不确定,可以寻求专家的意见和帮助。
专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瓷器的细节、纹饰、釉面、器型等进行判断。
总之,鉴定康熙五彩瓷器需要结合多方面的知识和专业的经验。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最好寻求专家的帮助,以确保鉴定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明清五彩瓷器的历史演变
明清五彩瓷器的历史演变清顺治五彩缠枝牡丹纹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彩瓷的生产,发展到明、清两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已完全可以与青花瓷器平分秋色。
特别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制作水平,更是如日中天,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高峰。
五彩瓷器的主要着色剂为铜、铁、钴、锰等矿物元素,采用低温烧制成型。
五彩为二次成型工艺,彩饰色料分釉下与釉上两种,常用颜色有红、黄、绿、紫、赭、黑等。
所谓五彩并非是说五种色彩同时出现,而是多种彩色之意,但其中必须有红色方为五彩。
五彩也被称为"古彩"、"硬彩"。
据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释:硬彩者,彩色甚浓,釉覆其上,微微凸起。
其施彩方法,是勾线后平涂填色,以水或胶水作溶剂,按纹饰需要,在已烧成的白釉瓷器上,施以多种颜色进行再度创造,在770-800℃的温度中焙烧而成。
烧成后的色彩呈现玻璃质状,有坚硬质感。
五彩瓷器是釉上彩中的主要品种之一。
明天启五彩人物纹海棠式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釉上五彩"五彩"一词,出现于明代晚期。
明代天启年间谷应泰《博物要览》记载:"宣窑五彩,深厚堆垛。
"1984年在西藏萨迦寺发现了器底带有"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青花五彩碗,证明五彩瓷在宣德年间烧制已比较成熟了。
从宣德到成化经历了正统、景泰、天顺三朝。
这三朝时局动荡,政权不稳,在制瓷工艺上毫无成就,还没有发现五彩瓷器。
直到成化年间才又出现了五彩。
成化年间的五彩瓷十分稀少而珍贵,传世品也是极为罕见。
到了明弘治年间,釉上五彩的烧制更加成熟。
发展到嘉靖、万历时期,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开创了五彩瓷的新局面,出现了较大的罐、瓶类等。
此时五彩的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完备的境界。
明早期釉上五彩瓷器传世品不多见,因为当时景德镇延续元代制瓷主流,生产青花、釉里红产品。
然而从所见到的为数不多的洪武釉上红彩可以判定,洪武时期的红彩瓷器已为"五彩"瓷的蓬勃发展做好了铺垫,可以说洪武釉上红彩已拉开了明代五彩瓷辉煌的序幕。
论清康熙时期外销五彩瓷艺术特色
詹 火龙
330 ) 3 0 0
330 ;、 3 0 0 2 景德镇 冉 艺轩 , 西 景 德镇 江
摘 要: 五彩瓷是中国传统彩绘瓷品种之一, 宋金 对期 , 源起 至康熙时期达到巅峰 状态 , 衰退。康熙五彩 瓷在 艺术 其后
上达到 空前绝后 的卓越 水平 , 成为当时中国瓷器外销 浪潮 当中最为著 名的品种之一。康 熙外销五彩 瓷在 纹饰 、 造型等各
橡胶里 , 然后 掺人铅 粉。金 子与铅 粉 的配 比为十 比~。在 瓷 胎上上金 的方法 , 同上彩 的方法一 样。 康熙金 彩达到 以前 所 ” 未达到 的工艺高度 , 历经数百年仍光亮辉煌。
1 康 熙五彩 瓷发展 状况概 述
五彩瓷通常是指一种釉 上彩瓷, 起源于宋金 时期 , 最初主 要为红绿彩形式 , 明代 时在景 德镇达到成 熟 , 被称 为“ 明五 大 彩” 。明代五彩瓷至嘉靖 、 万历时期 达到极盛 , 色彩方 面已 在 经具备红 、 、 、 紫等 , 绿 黄 赭、 只是尚未 出现釉上 蓝彩 , 上黑彩 釉 亦不够纯正。进入清代 , 顺治时期五彩瓷一度 陷入低谷 , 但至
海禁 , 与世界各国的大规模 瓷器 贸易重新拉开序幕 , 欧洲许多
康熙五彩还特别注重使用黑彩 , 大明五彩 中, 在 釉上黑料 为浅淡的灰黑色 , 缺少 光泽 , 熙五彩的釉上黑料呈 漆黑发 而康
亮的色调 , 具有深沉 效果。由于纯 黑料 的发 明使康 熙五 彩十
分注重黑色线条 的运用 , 人物 、 花鸟 、 山水等 形象往 往 以漆黑 的线条进行勾勒 , 笔法流畅 、 劲挥洒 。 道
在绘制技法上 , 康熙五彩更加注重融 入中国画表现手法 ,
安徒生美丽童话里的那些中国外销瓷
安徒生美丽童话里的那些中国外销瓷近日,驻丹麦大使刘碧伟等一行应邀前往丹麦第三大城市欧登塞出席安徒生艺术节系列活动。
一年一度的安徒生艺术节由欧登塞市政府参与主办,此次艺术节期间开展了500多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其中包括来自十几个国家的三十多个团队的表演。
今年共有来自北京、上海的300多名师生参加艺术节,并为当地居民及游客献上多场精彩的演出。
丹麦作家安徒生(1805年至1875年)主要活动于19世纪,大致处于清中晚期,道光至同治年间。
在此之前的百余年,中国陶瓷在欧洲“中国热”浪潮的影响下,销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是外销瓷在“末日”来临前的最后一抹余晖。
18世纪末至19世纪,随着清廷吏治日趋败坏,整体国力开始走下坡路,瓷器的出口也受到影响,日渐衰落。
但由于19世纪丹麦被卷进欧洲大国英、法之间的纷争,其后更沦为英国的附庸国,整体国力衰微迟滞。
丹麦的制瓷业发展较晚,加之中国瓷器在19世纪的丹麦仍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安徒生童话中多次出现对中国瓷器的描述,反映了当时丹麦甚至整个欧洲收藏、使用瓷器的情况。
本文通过安徒生童话中对瓷器细枝末节的描写,进而穿缀出18世纪短短的100年内,中国瓷器从贵族手中珍贵的收藏品到市民阶级的实用品的历史发展脉络。
图1.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图1.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2安徒生童话反映的“中国热”“这是东风,他穿一套中国人的衣服。
‘哦!你从哪个地区来的?’妈妈说。
‘我相信你到天国花园里去过。
’‘我明天才飞到那去,’东风说。
‘自从我上次去过以后,明天恰恰是100年。
我现在是从中国来的——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这是安徒生童话《天国花园》中一段对中国的描写,在他笔下的中国是接近“天国”的存在。
文中提及的中国标志性建筑“瓷塔”,指的是位于南京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图1)。
1656年,荷兰人约翰·纽霍夫绘制的“南京瓷塔”(图2)第一次将其带入欧洲人的视野,并使其成为带动“中国热”浪潮产生的重要因素,法王路易十四甚至根据“瓷塔”的形制,在凡尔赛宫附近建了一座相似的特里亚农瓷宫,用于存放其收藏的中国瓷器。
清康熙雍正五彩瓷烧制及特征
清康熙雍正五彩瓷燒制及特征清代彩瓷。
在明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不仅有五彩、素三彩、斗彩,而且还出现了粉彩、珐琅彩、墨彩。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彩瓷的发展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峰。
康熙五彩。
突破了明代以釉下青花为主要色调的一种五彩瓷器。
常用的彩色除青花外,还有红、黄、蓝、绿、紫、黑、金等若干种。
利用这些颜色,调配出各种不同浓淡和不同色调的彩色,施彩较凝厚,呈色效果光艳夺目,质感像宝石般坚硬莹彻。
彩绘技法多用单线平涂,笔力健劲。
烘烧温度达800℃,因此近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将康熙五彩称为硬彩。
康熙五彩的施彩特点为,釉上蓝彩能代替青花颜色,重用黑彩、金彩和矾红彩,釉上蓝彩在画面上起很重要的陪衬作用,可点缀花朵,填涂山石,绘人物的衣服,绘龙须、发、脊等,与其他色彩搭配,色调非常调和。
黑彩色质漆黑光亮,常出现在人物纹中的发髻、衣边、靴、鞋、帽,花果树木中的树干、花叶,动物中的龙睛、鸟羽、蝶翅,有时也用来书写诗句、题款或做画面的主要色调,衬托出五彩画面的艺术效果。
金彩和红彩在画面上主要描绘纹饰的线条,或大面积应用,如金色的太阳,红色的蛟龙,或用红彩绘画人物,线条精细,色泽鲜亮,使五彩瓷器更加富丽堂皇。
因此,康熙五彩瓷器较明代五彩瓷器具有新的特色。
其纹饰题材多反映现实生活,如耕织、捕鱼、放牧等。
此外以史书、小说、戏曲故事为题材的也相当流行,还有大量寓意吉祥福寿的纹饰。
康熙五彩瓷器的造型挺拔爽利,结构精巧,如棒棰瓶、葫芦瓶、将军罐、笔筒、茶壶、香熏枕及各式盘碗等。
康熙五彩瓷器还用许多种颜色釉为地,如豆青地、米色地、霁蓝地、洒蓝地、黑地、哥釉地等,这些色釉地五彩瓷器别具一格。
康熙豆青地五彩花鸟纹大圆花盆即为典型实例。
康熙素三彩。
比明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品种有白地三彩、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等。
黄、白地者明快,紫、绿地者雅致。
施彩方法新巧,多数产品在素胎上刻划纹饰后,经火素烧,然后施彩上釉,再经低温火烧制而成。
清康熙五彩竹林七贤图瓶赏析
清康熙五彩竹林七贤图瓶赏析作者陶斋竹林七贤是中国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在政治黑暗,战乱不断的年代,他们隐而不仕,常在山阳县(今河南博爱一带)的竹林下聚会赋诗,谈玄论道,喝酒、纵歌,肆意酣畅,史称竹林七贤。
他们远离官场,淡薄名利的行为被后人广为传颂,对我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竹林七贤的形象在他们去世不久就开始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出现,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在南京市西善桥南朝宋后期大墓内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像画。
五代时,长沙窑瓷器上就出现了竹林七贤的纹饰,竹林七贤也是明清瓷器的常见纹饰,陶斋收藏了一只清康熙五彩竹林七贤图瓶(图1-图4),图1图2图3图4该瓶高40.5公分,洗口,直颈,溜肩,圆腹,腹以下渐收,圈足。
整瓶用五彩装饰,口沿外绘一圈绿地皮球花,颈部绘二童备食图,肩部绘锦地四开光,开光內绘花卉,近底部绘变形莲瓣纹,瓶身绘竹林七贤图,底用青花书写“御赐纯一堂”双行六字楷款,圈足修成典型的泥鳅背。
这幅竹林七贤图,虽然出自昌江河畔民窑画师之手,完全具有大师风范,七位名士按3、2、2分为三组,沿瓶腹作横向布置,组内人物采用左右或上下结构。
名士身后工整细致的画满了翠竹,万竿幽篁,挺秀可人,反而更突出了竹林中的七位主人公(图5-图7)。
图5图6图7这种构图和布局,与二百多年以后傅抱石在重庆画的一幅竹林七贤图(图8)如出一辙。
图8故宫藏傅抱石1945年作人物的画法受明中晚期版画的影响,多为国字脸,大方嘴,腰肥体胖,凸显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特色。
作者用笔简练,下笔准确。
用红笔画线,来表示手足、胳膊、肚皮的肌肉与肌肤,不再上色。
衣纹描绘流畅自然,填色有明暗,五色竟研。
人物十分传神,性格特征突出,描绘得有血有肉,这就是康熙五彩人物画的精髓,细视如下:阮籍(图9),阮籍在士人中的名望很高,总在竹林七贤中排名第一,好与与刘伶饮酒吃肉,醉在酒乡。
图9稽康(图10),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傲世不羁,终生不侍司马氏,琴艺超伦,以弹《广陵散》著名。
清朝康熙年间如何以人物画法鉴定五彩瓷器
清朝康熙年间如何以人物画法鉴定五彩瓷器一、人物纹饰特征1人物形象早期人物形象硕大,顶天立地,主体突出,笔法写意,生动豪放。
中期以后以刀马人物为题材,绘画细腻,且人物也潇洒飘逸。
到了康熙晚期至雍正,人物缩居画面一角,形态弱小纤细,着色也浓淡不一。
2 面部及五官的画法康熙五彩瓷器用笔简练,但下笔准确,表现力强。
所以画面部及五官时,因人的身份、精神与个性不同画法也就不同。
但简练突出并不等于简单草率,因此画眼时,特别注重点睛,而这一点是用侧锋将笔端的长毫斜笔重按,使人物眼珠藏在眼帘内,成一条黑色短线,显得含蓄传神。
至于武将,可用中锋点睛,使其看来圆而突,表情便显得不怒而威了。
嘴巴的画法,男人大而方,女的则为樱桃小嘴,老人的当然是扁而瘪,小孩则为圆而突。
面部的画法,男的多为国字脸,女的当然是瓜子脸,老脸变成申字形,而童脸扁圆苹果样。
但康熙五彩瓷器的人物脸形,肯定多是走样而不端正,而正是如此,才能突显其表情万千的精彩。
3 人物及衣纹的画法五彩瓷器画人体,均用红笔画线,来表示手足、胳膊、肚皮的肌肉与肌肤。
康熙瓷器的彩绘,主要是以线条立形的陶瓷绘画,所以人体裸露部位如面部或胸腹皆不上色。
这种上色的情况还是到了乾隆以后才开始出现。
同样的在衣纹上,线描的功力更是立竿见影,行笔挺拔而流畅自然,绝不拖泥带水,没有衣纹纷纭纠葛的现象。
在康熙的彩绘里,男人往往腰裙宽大,裙头却短,显得腰肥体胖。
康熙五彩瓷器中的皇帝、官员或书生,都挺着一个突出的肚子,展示其养尊处优的身份。
女人皆是衣袂飘逸而贴身,内外分明,绝不含糊。
衣裙连成一套,使其看起来更为窈窕,步履轻盈。
二、人物的意象造型1 人物比例站立时,头与身体的比例是一比七;挺坐时则头身应是一比五;盘坐时则为一比三点五,这是画人体的黄金比例。
康熙五彩瓷器鉴定方法
康熙五彩瓷器鉴定方法康熙五彩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的珍品之一,因其独特的装饰和精湛的工艺而备受收藏家和艺术品爱好者的追捧。
要进行康熙五彩瓷器的鉴定,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察,包括器物形制、釉色、纹饰、花式、胎质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康熙五彩瓷器鉴定方法:首先,可以从器物的形制特征入手进行鉴定。
康熙五彩瓷器的形制丰富多样,有盖罐、置物盒、碗、盘等多种器型。
其中,康熙五彩瓷器的罐形多为圆润饱满,盖与身相配合得当,线条流畅自然,呈现出典雅的曲线美;碗的底足一般为直立足,底足部分略微翘起;盘类器物常常为浅弧形,胎体扁平。
通过观察和比较,可以得出康熙时期瓷器的一些特点。
其次,釉色也是鉴定康熙五彩瓷器的重要指标之一。
康熙五彩瓷器的釉色鲜艳丰富,并且细腻光亮,具有明亮的色彩。
常见的康熙五彩瓷器釉色有黄、绿、紫、蓝等多种色彩。
鉴定时需要注意釉色的均匀性和与器物表面的结合情况,正宗的康熙五彩瓷器釉色应该均匀一致,没有明显的破损和剥落。
第三,纹饰和花式也是瓷器鉴定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因素。
康熙五彩瓷器的纹饰丰富多样,常见的纹饰包括花草、山水、人物、动物等各种元素。
康熙五彩瓷器的纹饰通常精美细腻,清晰可辨。
同时,要注意纹饰的构图和色彩搭配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康熙时期的特点。
最后,胎质也是判断康熙五彩瓷器真伪的重要因素之一。
康熙五彩瓷器的胎质通常细腻致密,质地均匀,无明显的夹杂物。
同时,要注意观察胎质的颜色和质地,正宗的康熙五彩瓷器通常呈现出细腻光泽的质感。
除了上述的鉴定方法,鉴定康熙五彩瓷器还可以通过对工艺和款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康熙五彩瓷器的制作工艺高超,常见的工艺技法包括釉上彩和釉下彩。
此外,康熙五彩瓷器上的款识也是鉴定的重要参考资料,正宗的康熙五彩瓷器上通常刻有“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款识。
总之,鉴定康熙五彩瓷器需要综合考察器物的形制、釉色、纹饰、花式、胎质、工艺和款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方面的特征,可以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鉴定结论。
中华瓷纹饰—— 花鸟纹
中华瓷纹饰——花鸟纹清康熙·五彩花鸟纹盘花鸟纹简介: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瓷器上,宋代则主要见于磁州窑白地黑花瓷器及耀州窑青釉刻花瓷器上。
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彩瓷上盛行花鸟纹装饰,如明宣德青花枇杷绶带鸟纹盘,描绘绶带鸟正在啄食枇杷的生动图象,成为彩瓷花鸟纹的代表作。
成化时期瓷器上花鸟题材,比宣德时更为普遍,鸟的种类更多,大多栖于枝头,形态活泼有生气。
清康熙瓷器上的花鸟纹更多地揉进中国画工笔画法,使所绘花鸟更加生动逼真。
民国粉彩花鸟盖罐一对。
高35公分。
居仁堂制红款。
黄地绿彩花鸟纹碗黄地绿彩花鸟纹碗另面黄地绿彩花鸟纹碗底款黄地绿彩花鸟纹碗,清宣统,高6.5cm,口径12.4cm,足径5.3cm。
碗直口微敞,深腹,上腹较直,圈足。
内外均施黄釉,里光素。
外壁黄釉地上以绿彩绘两株桃树和四只飞鸟,近口沿处饰绿色环线一周,足墙浅刻双环线一周,所有绿彩图案下的胎上均有与花纹相同的刻划轮廓线。
外底墨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书款。
黄地绿彩是低温色釉釉上彩品种之一,以黄色釉为地,用绿色在锥刻好的暗纹上施以彩绘。
这种装饰方法在盘、碗上较为常见。
醴陵釉下五彩花鸟纹瓶醴陵釉下五彩花鸟纹瓶底部醴陵釉下五彩花鸟纹瓶,清宣统三年(1911年),高30.3cm,口径6.3cm,足径6.3cm。
瓶撇口,细长颈,长圆腹,圈足。
瓶内外通施白釉。
胎体轻薄。
以釉下五彩绘花鸟纹,色彩淡雅。
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款,外围绿彩双圈。
湖南瓷业公司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熊希龄(1870—1937年)在湖南创立。
在我国近代制瓷史上,清末民初的醴陵窑釉下五彩瓷在制作技术和装饰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堪称陶瓷艺苑中的一支奇葩。
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底款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之盖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清光绪,通高8.8cm,口径11cm,足径4.4cm。
碗圆盖,抓钮,口微撇,弧腹,圈足。
以粉彩为饰,盖口沿涂金线一周,碗内壁施白釉,盖面及碗外壁施绿釉,其上绘飞鸟和花卉纹。
康熙五彩瓷器的特征与辨伪
康熙五彩瓷器特征与辩伪景德镇釉上五彩是从元明的红绿彩和“大明五彩”发展而成的。
清康熙年间五彩与青花成为两大主流品种。
五彩题材广泛,构图新颖,形象概括,用笔洗炼,线条刚劲,色彩明艳,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风味,是瓷苑一枝古艳的奇葩。
一、康熙五彩的釉色特征釉上五彩是康熙瓷器的重要代表作,五彩中的颜色除矾红以外,绿、黄、紫、蓝诸色剔透明澈,釉微微凸出,有宝石之感,色彩光艳夺目,烧成温度在780度至800度左右。
(一)红彩:五彩中的红彩,是用皂矾(三氧化二铁)制成。
制作时要经牛皮胶浸泡,以浸胶3至10年的矾红为好用。
在上彩时需加入一定量的铅粉和牛皮胶,用水轻轻沾染,以中锋用笔,悬腕以拉线法描绘。
烧成后色彩鲜艳沉着,红得像宝石,而且有层次。
清末以后,红彩常用西赤(碳化硒)调油平填,红中泛橙而漂浮于釉面,手感粗糙,更无矾红的光泽和润滑。
(二)蓝彩:康熙五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发明了釉上蓝彩。
蓝彩常泛紫灰色,彩层特厚,彩的边沿有一层蛤蜊光晕,但由于蓝彩仍处于草创阶段,常有脱釉或失透的情形出现。
以往的蓝彩皆由青花(釉下)代替,故有青花五彩之称。
(三)黑彩:是用青花料渗松香油画于瓷面,罩上透明釉,入炉烧烤。
由于受到制笔、制油及制料工艺的约束,早期康熙五彩的黑色线条显得不挺,断续及毛糊,不够乌黑,甚至带褐。
后来的黑彩用乳香油及珠明料混合调成,经低温火烘烧,因此黑彩才开始变得乌黑发亮。
(四)黄彩:康熙时期的黄彩还是以三氧化二铁为基础原料,其特征是色层透亮鲜明,清新抢眼,与后期时多用锑黄(氧化锑)而形成带粉质层的不透明黄彩迥然不同。
(五)绿彩:一般都厚似琉璃,光泽灿然,而由于色质透亮,常用来衬托黑彩。
(六)金彩:金彩釉料的制作,是把金子磨碎,倒入瓷钵内用水混合,直到水底出现一层金的沉淀,取出而保持干燥,用时溶于适量的牛皮胶内,渗入铅粉,在胎上描绘烧成,永不褪色。
但金彩一般与毛刷类物品会产生静电反应而掉落,因此切忌以鸡毛掸子掸扫。
中国外销瓷史
中国外销瓷史中国陶瓷出口始于汉朝,盛销于明清。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大量中国陶瓷销往世界各地。
这部分专门销往国外的陶瓷器就叫“外销瓷”。
它们既是中国打开国门迈入世界的历史见证,也向世界各国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艺术提供了平台。
清代青花梅兰竹菊四大美人图大铃铛杯这款清代青花梅兰竹菊四大美人图大铃铛杯,实属精品。
此杯器形规整,整体杯形为铃铛形制,故名铃铛杯。
底足有“玉”字款识,杯身外壁以青花绘制四大美人及花卉纹饰。
人物绘制精细,表情动作生动传神,工笔精湛。
此杯造型规整别致,修胎精细,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铃铛杯因杯的造型形似于铃铛而得名,铃铛杯的造型是从明代中晚期时的外销高足深腹式杯演变而来,从晚明开始至清代,这种小巧秀气的杯型一直是较时尚的器物,它既可用作酒具又可饮茶,可谓一器多用。
清光绪浅绛彩渔樵耕读诗文杯两只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130年,是中国自唐代以后又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被后世成为‘康乾盛世’。
这期间,中国享受了相对持久的和平与繁荣。
在乾隆时期,中国的人口超过了3亿。
从康熙二十三年起,清朝的统治在南方稳固后,重新开放了对外贸易,允许欧洲各国的商船前往广州,中国瓷器也开始恢复了自隆庆朝以来大规模的出口。
中国外销瓷重返欧洲市场后,很快以自己的特色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清康熙里外绘五彩描金百花迎春纹碗两只在当时的外销瓷多数具有东方特色。
以中国传统纹样来装饰,这类瓷器以中国传统人物、山水、鸟兽、花草、等为主题,虽然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西洋化的变异,比如胎体较薄的板沿盘、仿造欧洲金属器的方形盘,繁密的边饰也有西方装饰的特色,但是充满了中国情调。
西方人从外销瓷所绘画的场景中来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中国外销瓷引领西方时尚。
清雍正青花矾红描金渔翁张网捕鱼图盘两只外销瓷一直是外国人最为畅销的产品。
这些极具东方特色的中国瓷器在欧洲作为餐具以及生活日用品,以及逐渐取代了当时欧洲的金属器和木器。
并且精美的外销瓷器,在当时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家被逐渐演变成了奢侈品。
中国明清外销瓷器,曾经享誉世界
中国明清外销瓷器,曾经享誉世界明清外销瓷器的种类和样式最初葡萄牙人从中国买回的瓷器是普通的中国风格瓷器,这类瓷器现在也还常能在西方看到。
但是很快的葡萄牙人就开始订制他们喜欢的西方风味的瓷器,例如于基督教题材有关的瓷器,大家族的徽章瓷器以及少量写有船员名字的瓷器。
但是当时因为葡萄牙人没有稳定的据点来进行瓷器贸易,而且贸易业是非常的不固定,因此订制的东西往往拿不到。
所以这类瓷器往往都是为王室或上层贵族定制的。
目前据知最早的一件订制徽章瓷器是 1517 - 1521 年间,葡萄牙人为葡王曼奴埃尔一世订做的一件青花瓷罐。
而另外一件较早的青花水壶上的家族徽章则被认为是嘉靖时期到中国贸易的帕首投父子( Peixoto )的 [30] 。
因为订做特殊瓷器在这一时期不太现实,而且数量少,价格高,不利于大量出口,因此中国瓷器商人特别设计生产了符合西方人审美要求的克拉克瓷器,给中国瓷器赋予了符合西方的审美要求的形式,因此很快就大批量生产出口到欧洲。
万历时期的克拉克小碗,青花采用浙料,明亮淡雅,胎质细腻,釉水滋润从国外档案记载和中国窑业遗址的研究,目前知道最早的克拉克大概是万历初期出现的,而在此以前出口的瓷器大概都是明代的内销瓷器。
最迟到崇祯时期,克拉克已经有多种样式可供选择。
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档案,1639年荷兰商人在定购瓷器时就按造样本指定了瓷器的模式和种类[31] 。
可见当时的中国瓷器商人已经制作了不同种类的模盘供西方商人选择。
克拉克瓷器最早是由景德镇生产的,其布局多半采用外圈由多个开光或锦地开光图案组成边饰围绕中间主要图案的形式,图案主要是中国传统的花鸟、人物,吉祥物等样式,到后来也出现充满异国情调的繁密纹饰,新颖的郁金香纹样和西方的神话,宗教,人物和社会生活图案。
克拉克瓷器质地细腻,画工精美,胎体轻薄,釉水明亮,发色雅致,颇受欧洲贵族厚爱,几乎畅销整个十六世纪后期和十七世纪。
高档的景德镇克拉克瓷器,“ 以高岭山优质高岭土 ( 以土膏形态赋存的次生高岭土或伟晶岩的风化物) 掺合瓷石制作。
明清外销瓷中五彩纹章瓷探析
明清外销瓷中五彩纹章瓷探析刘丽萍【摘要】明清时期社会相对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统治者采取利商利民、开放海禁政策.瓷匠根据帝王喜好和商人需求大量烧造定制陶瓷,欧洲人崇尚奢华,为刺激海外消费,增加对外出口瓷.纹章瓷是由欧洲商人提供题材或器型依据,在一定工期内完成烧制的.五彩纹章瓷的装饰图案是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特点又融合了典雅欧洲风格,它的出现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的实证.【期刊名称】《陶瓷研究》【年(卷),期】2018(032)001【总页数】3页(P105-107)【关键词】纹章瓷;定制;明清外销瓷【作者】刘丽萍【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4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11 明清外销瓷中纹章瓷出现的背景“洋器,专售外洋者、有滑样器、泥样器之分。
商多粤东人、贩与鬼子市,式样奇巧,岁无定样。
”[1 ] 可知每年外销瓷定制的题材、数量、造型装饰都要根据欧洲市场的需求而烧制。
如纹章瓷、克拉克瓷就是欧洲市场定制出口的,纹章瓷作为外销瓷的一部分,在世界陶瓷史上有特殊地位另一种外销纹章瓷饰指在中国出口的瓷盘上由国外釉上加工绘制纹章图饰,都是作为家族地位的象征。
纹章瓷在价格上比普通外销瓷的价格普遍贵出十几倍甚至更多,毫无疑问在当时能使用纹章瓷的人只有少数的富商和拥有特殊权利的公爵家庭,因此纹章瓷的定制一度成为炫耀和攀比的奢侈品。
2 明清外销瓷中五彩纹章瓷流行的原因清代寂园叟在《陶雅》一书中记叙一康熙青花大盘时说:“盘中画皇冕微章,旁有两翼之狮狗,分攀于其上。
载有腊丁古文,[2 ] 阳历年月。
”这里记载的是按客户指定要求烧制的加上特殊意义徽号的外销纹章瓷。
十七世纪后期,因为欧洲人钟爱色彩华丽的原因,加上纹章瓷在色彩上的严格要求,使得青花纹章瓷不及色彩五彩纹章瓷更得欧洲人的“芳心”,釉上彩瓷开始逐步代替青花纹章瓷被盛产。
随着明早期的五彩瓷是以釉下青花与釉上加彩所组成,同时五彩瓷在明万历与清康熙时为发展的高潮时期,康熙中后期五彩瓷趋于成熟,釉上五彩瓷色彩明亮,鲜艳。
康熙年制五彩龙纹冬瓜罐讲解
康熙年制五彩龙纹冬瓜罐讲解这件康熙年制官窑五彩龙纹冬瓜罐,口径12,腹径32,足径12.5,高42厘米。
乃罕见的康熙年制官窑五彩瓷器精品。
此器器身绘纹饰六层。
从口部开始分别为蕉叶纹,缠枝莲纹,卷草捧寿字纹,圆形开光海水龙纹,如意云头纹,莲瓣纹。
器盖为六方形宝珠钮,绘纹饰四层,分别为回旋纹,卷草纹,开光龙凤纹,如意云头纹。
装饰华丽,纹饰绘画拙而不乱。
有明显的康熙年制官窑五彩的特征。
康熙年制五彩以大红大绿,施彩繁缛为基本风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鉴别可从以下几方面:(1)瓷土淘炼不精,器身显粗糙,胎体较为厚重,有歪斜和不圆现象。
大器多为砂底,修胎不规整,衔接痕非常明显。
盘碗等圆器底心下凹。
(2)釉面不如嘉靖、隆庆时期莹润,后期釉面稀薄而显青白色。
(3)色彩喜欢大红大绿,更以红色为重,对比强烈,多用青花作图案的一部分。
很多器物采用开光图案和镂空工艺。
(4)所绘图案线条细腻,繁密过之而气魄不足,青花勾线上所填的彩,常漫出双勾线而命名纹饰显得精率模糊,所画人物上下比例失调。
图案以炽烈取胜。
(5)器物多大件,但瓷土粘接不牢,胎体厚重;完整器少见,整器也常见粘接处的裂痕。
中小型器物有盘、碗、盆、盒之类。
此器器型硕大,不太规整,口沿书大明康熙年制年制六字楷书官窑款,底部无釉露胎。
迎光斜视,釉面有一层五颜六色的贝壳一样的光晕,俗称蛤蜊光。
一般而言,釉上彩瓷百年以上者,都会有蛤蜊光出现。
由于康熙年制五彩之瓷物稀价昂,清代康熙、雍正两朝争相模仿,连款识(包括官窑)亦仿,加之离康熙年制时期年代不久,故有相当高的水准,甚至达到“与真无二”境地,极易混淆。
但康雍所仿之器通常胎体较致密、器型规整,纹饰图案较为细腻,没有大明那种拙的感觉。
尤其青花色调,不是灰蓝就是呈翠毛蓝,与回青泛紫的青花发色是不同的,熟悉的人自然不难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话明清外销瓷之康熙五彩
文/刘志兵
近来,外销瓷器市场火爆,价格连连攀升,其中涨势最猛的要属外销瓷中的康熙五彩瓷器,2010年至今,价格翻了几乎五倍。
因为工作关系,常从国外大量回购外销瓷,以前康熙五彩瓷器和外销青花瓷在国外价格相当。
现在国外回购康熙五彩瓷器几乎是康熙青花瓷器价格的五倍。
五彩瓷难以保藏,易褪色脱釉,存世量远较少,奇货可居,尽管为外销瓷,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叫价都比青花瓷高三至五倍。
康熙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
清代陈浏曾赞誉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熙五彩瓷素以其胎、釉精细,色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丰富而负盛名,继明永、宣青花晚明五彩之后,我国瓷器的又一个黄金时代.《饮流斋说瓷》谓:“硬彩,青花均以康窑为极轨”。
这里说的硬彩.即五彩。
康熙二十二年海禁开放后.大量瓷器出口换汇中,其中以青花和五彩尤为突出。
五彩在装饰及陈设,深受欧洲人的喜爱。
欧洲许多皇室贵族,富贾高官把五彩瓷当成一种烘托物主身份的高档艺术品,甚至在荷兰德国法国.瑞典还有仿制的康熙五彩瓷。
一、康熙五彩的釉
釉上五彩是康熙瓷器的重要代表作,五彩中的颜色除矾红以外,绿、黄、紫、蓝诸色剔透明澈,釉微微凸出,有宝石之感,色彩光艳夺目,烧成温度在780度至800度左右。
(1)红彩:五彩中的红彩,是用皂矾(三氧化二铁)制成。
制作时要经牛皮胶浸泡,以浸胶3至10年的矾红为好用。
在上彩时需加入一定量的铅粉和牛皮胶,用水轻轻沾染,以中锋用笔,悬腕以拉线法描绘。
烧成后色彩鲜艳沉着,红得像宝石,而且有层次。
清末以后,红彩常用西赤(碳化硒)调油平填,红中泛橙而漂浮于釉面,手感粗糙,更无矾红的光泽和
润滑。
(2)蓝彩:康熙五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发明了釉上蓝彩。
蓝彩常泛紫灰色,彩层特厚,彩的边沿有一层蛤蜊光晕,但由于蓝彩仍处于草创阶段,常有脱釉或失透的情形出现。
以往的蓝彩皆由青花(釉下)代替,故有青花五彩之称。
(3)黑彩:是用青花料渗松香油画于瓷面,罩上透明釉,入炉烧烤。
由于受到制笔、制油及制料工艺的约束,早期康熙五彩的黑色线条显得不挺,断续及毛糊,不够乌黑,甚至带褐。
后来的黑彩用乳香油及珠明料混合调成,经低温火烘烧,因此黑彩才开始变得乌黑发亮。
(4)黄彩:康熙时期的黄彩还是以三氧化二铁为基础原料,其特征是色层透亮鲜明,清新抢眼,与后期时多用锑黄(氧化锑)而形成带粉质层的不透明黄彩迥然不同。
(5)绿彩:一般都厚似琉璃,光泽灿然,而由于色质透亮,常用来衬托黑彩。
(6)金彩:金彩釉料的制作,是把金子磨碎,倒入瓷钵内用水混合,直到水底出现一层金
的沉淀,取出而保持干燥,用时溶于适量的牛皮胶内,渗入铅粉,在胎上描绘烧成,永不褪
色。
但金彩一般与毛刷类物品会产生静电反应而掉落,因此切忌以鸡毛掸子掸扫。
(7)紫彩:康熙时紫彩发色还不稳定,常发乌发灰,色地易开裂成碎纹,用放大镜便可看到。
(8)花翠(粉红色):康熙五彩中是鲜为人知的色彩。
它是用紫彩加以配方而制成偏红色的透明釉。
它与雍正后出现的粉彩胭脂红或洋红在外观上极其相似,很易混淆。
但花翠是雪白(含铅质的透明釉)渗石英配制,显得透明,而粉彩的洋红是玻白(含砷)上渲染红彩而显得不透明,色基上是相同的,但两者的质感截然不同,因此花翠也就成了辨别康熙五彩的点金石。
其实雍正初期的五彩器也用花翠,因此花翠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早期粉彩,而其实雍乾时洋红的出现并引进陶瓷装饰,才真正孕育着粉彩的诞生。
(9)蛤蜊光:康熙五彩器的彩釉,其釉面及釉彩都焕发一股如珍珠表面、柔润含蓄的蛤蜊虹彩,特别是沿着彩绘的纹饰周边的白地,更显著闪现这种蛤蜊光彩。
二、康熙五彩的纹饰
康熙五彩在绘画技法上,受当时文人画影响,构图绘画形式较强,讲究虚实均衡,按照画意主题需要,或者铺天盖地,密不透风,或者空旷开朗,疏可跑马。
改变了明代五彩先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即单线平涂,在笔法用墨上,少受拘束,画法大胆泼辣。
尤善于以少胜多,高度概括,以简取胜,以最少的笔墨来表现生动的物象,耐人寻味。
它具有生动活泼的笔墨,简洁的艺术语言,这显然是吸收了文人画笔法用墨的风格,
外销瓷中山石的画法。
在传统的中国文人画上,以书法题诗于画面,不仅画因诗益妙,而且诗因画增色,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瓷画亦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
外销瓷上尤为多见康熙五彩上的瓷画,大多模仿各家笔法。
人物画模仿陈老莲,山水模仿王翬,花鸟模仿华秋岳。
王翬用古人笔法,写眼前胜景,古趣盎然,生动有致。
顺治、康熙之际的山水画较多地受王翬影响,但又较王翬更充满生活气息。
陈老莲画人物,不斤斤计较于外部形体的细微刻画,而是通过不同的神态、细节描写,尤其是以夸张的手法,使人物变形,虽貌似怪诞,却显得格外真切、动人,从而概括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更富装饰意趣与民间风味,给人以活泼,平易近人之感。
明代以来,表现戏曲故事、刀马人的木刻版画,画风受陈老莲的影响,线条老辣,人物雅拙生动。
仕女图像发式基本相同[高发式].其线条笔法以清秀取胜。
例如人的面部、手部、衣褶均描绘得精微细致,犹如发丝,而树木山石则又粗细相应,曲折多变,颇有一波三折之意。
在边饰图案上,工整复杂而略显繁缛。
题材方面主要有:植物花卉、山水、动物、人物故事、神话故事,以及长篇诗句等。
植物纹中有:牡丹、菊花、莲花、桃花、梅花、石榴、玉兰花、松竹梅、秋叶纹、竹石蕉叶、折枝花果、洞石花卉、牵牛花、灵芝、缠枝莲、缠枝菊、缠枝宝相花、十二月花卉等。
牡丹花花瓣肥厚,花朵饱满,叶片卷曲,花分往往分出两个酷似动物头上的犄角,又有双犄牡丹之称。
此种画法颇具时代特征。
动物纹常见:龙、凤、异兽、团鹤、雉鸡、鸳鸯、松鼠纹等。
多数是与花卉组合描绘在一起,单独画的不多。
如:松石鹤鹿、雉鸡牡丹、松鼠葡萄、海水异兽、鸳鸯卧莲、狮子穿花、牡丹狮子、八骏图、花鸟蕉叶、喜鹊登梅、鹤桃纹、龙穿花、鹭鸶莲花、麒麟蕉叶、松虎纹等。
人物纹有:牧童骑牛、童户戏莲、仕女、等。
最能体现康熙五彩纹饰特色的是山水人物,层次鲜明,浓淡相宜,对远山近岸,山峦的阴阳反侧,疏落茂密,描绘得出神入化。
画画效果讲究意境美,整体给人以疏朗清新、幽靓雅致之感。
人物纹中以耕织图、渔家乐图最具代表性,能够巧妙地把当时人们劳动场景、生活状况和自然景色融合描绘在一起,画画弥散着丰富的生活情趣,表达了人民安居乐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另外,以长篇诗文作为装饰,也是康熙五彩的一大特点。
康熙五彩以五色竞妍、富丽堂皇、线条刚劲、形象概括、构图新颖以及富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民族艺术魅力而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
三\康熙五彩的常见器型
1、瓶类:筒瓶,又称象腿瓶,外形与崇祯、顺治基本相同,但没有顺治的高。
棒槌瓶,创新式样,因形似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基本是民窑产品,有圆棒槌和方棒槌两种,前者数量多,后者少,线条处理楞角分明,普遍高度在46 厘米左右。
2、尊类:凤尾尊为当时的流行式样,因其口、足外撇形似凤尾,故名。
它是从花觚演变而
来的,线条优美,舒展流畅。
3、罐类:将军罐,始见明代嘉靖,康熙朝延续顺治式样,高矮大小不等。
往往底部无釉露胎,胎体厚重,足边有火石红。
中期形体特征鲜明,开始发生变化,口足外撇,鼓腹,腹上下各凸起一周,二层台底。
6、笔筒类:流行口底相若的圆筒形,数量最多的也是最具代表性。
另有撇口形、竹节式、束腰式等,束腰式多出现在早期,有的口部施浆白釉,已不是主流品种。
最常见的是玉璧形底,底心出脐微向内凹,有釉,比外壁釉要偏白、薄,脐内的外围有施釉和无釉两种,后者
居多。
其次是台阶底,圈足和平底无釉露胎。
圈间无釉。
三.外国仿康五彩的辨别
从以下几个方面可分出
彩釉上对比可见.康五彩的红.兰.黑.黄.绿.金等彩均具有康朝时代特征.而仿仿的彩晕漂浮,更像五光十色的缭眼火气,有如火水或汽油在阳光下反射的彩晕,一看便知年份尚浅,火候未
到,关键还是釉料与古彩的化学成份是不同所烧出的效果也不同.
胎釉。
早期五彩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
中期五彩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白釉。
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多呈泥鳅背状,少见火石红,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胎体偏轻。
晚期五彩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胎体比中期要轻,底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齐。
而老外仿釉水苍白.底胎修足内沿有一定弧度.色深于其他地方.这是烧制工艺不同而引起的.有的还有支钉点.和工厂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