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上)第3单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1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共34张PPT)

回眸读书岁月
回忆童年趣事
铭记老师教诲
珍藏岁月深情
课后作业
学校生活丰富多彩,请你写一写自己学生生活中难忘的 事,或者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300字左右。
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 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 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 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巴尔扎克
活动一:口诵心惟,千思万虑
我读出了小鲁迅对三味书屋的

对百草园的

活动二:体会百草园之“乐”
1.朗读描写“百草园”的段落,说说“百草园是个的园子”。
活动二:体会百草园之“趣”
2.童年鲁迅眼中的百草园是“乐园”,“乐园” 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活动二:体会百草园之“趣”
3.聚焦“百草园景物”和“雪地捕鸟”,赏析写景之妙。 (1)把作者笔下的百草园里景物和事件分类,分析其写 作手法及作用,填写下表。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谣,音律和谐,曲调动听, 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每当我们回想起童年的趣事 时,心中都有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年乐园,今天,让 我们去看一看文学家鲁迅先生的童年乐园,一起去 欣赏美丽的“百草园”。
妙趣横生的童年乐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教读引领课—
作者笔下的景物和事件
写作手法
作用
活动二:体会百草园之“趣”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 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 什么作用?
仿照这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 是……“的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200字左右。
活动二:体会百草园之“趣”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从___ 到____
默读要求 1.不出声、不动唇,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 2.全文共计2473个字,请同学们在默读时计时,在7分钟之内读完。
从___ 到____
题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时间、空间顺序(生活变化) 2、表明作者人生经历(心理变化)∶从童年的游戏玩 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精读课文
(一)在百草园的生活
➢ 读第1~8段,文中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概括 的说,有哪些乐趣?
百 草 园 抓 虫 子 , 拔 野 草 听 长 妈 妈 讲 美 女 蛇 故 事 和闰土雪 地 捕 鸟
(一)在百草园的生活
精读课文
➢读课文第2段,思考: 本段中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这些景物带给作者怎样的乐趣呢?
慰藉心灵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
——【法】托克维尔
没有故乡的人寻找天堂,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熊培云)
仿写片段: ①使用句式仿写: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描写校园生活) ②运用动作描写:
描写一个游戏或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表现人物在过 程中的心理变化
三味书屋的生活苦中有乐 ①先生严肃,要求严格,不自由。
②规矩多:拜师行礼,问“怪哉”虫; 苦 不准提问。
③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 ④读书苦:难读,难懂。
新鲜乐 读书乐 乐 游戏乐
收获乐
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未脱童稚的“我”
来说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
新鲜,好奇。
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渐加多”,“人 声鼎沸”的场景,更是乐趣无穷。
成年鲁迅为何写这篇回忆性散文?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 *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 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26张PPT)
默读任务:这篇文章写了哪些事儿?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百草园的生活(1-8)
三味书屋的生活(10-24)
品析研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 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 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 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 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 们和木莲们!……
——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们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 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 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动怒之意的原因。这种教育思想是不可取的, 它挫伤子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关于主题
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皂荚树

桑椹
鸣蝉 ﹙长吟﹚
黄蜂 ﹙ 伏﹚
叫天子 ﹙ 窜﹚
油蛉 ﹙低唱﹚

动物(动) 高低

蟋蟀们 ﹙弹琴﹚
﹙翻﹚ 蜈蚣、斑蟊 ﹙按﹚
形 ﹙臃肿﹚ 形﹙莲房般﹚ 味
何首乌 木莲
﹙缠络﹚
覆盆子 ﹙像小珊瑚珠、又酸又甜﹚
课堂练习
请仿照“不必说……也不必 说……,单是……就……”写一 段话,并尝试背诵本段。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 “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才借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 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 “拾”回忆往事,原名《旧事重提》,后改为《朝花夕拾》。
默读要求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不分神,一气读完 全文。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同学们想一想,文章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作者都体会到了快乐,请比较它们的异同。
三味书屋的快乐与百草园的快乐之“同”: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欢乐的追
求。 三味书屋的快乐与百草园的快乐之“异: 百草园: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百草园的快乐源于自然,有朴 素的天然之趣。 三味书屋:
作者是如何写捕鸟的?
(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 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 人远远地 (牵 )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 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 ),便( 罩)住了。
扫 露 支撒系 牵看拉 罩
九个动词准确生动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写出了 雪后捕鸟的乐趣。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 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年级语文上册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 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 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7—1935 年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 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和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
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鲁迅写这篇散文“重提旧事”。这年鲁迅 目睹“三一八”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对北洋军阀的斗争,被反动 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平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遭到通缉。鲁迅难以公开同反 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他来到厦 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了陈腐之气,那里的校领导顽固地奉行 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尊孔读经。鲁迅“重提旧事”就是为了借它来讽 喻现实,也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对比来痛斥封建 教育迫使儿童读那些无用之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最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24张PPT)

最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24张PPT)

【言】言这里是“字”的意思。 【长妈妈】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女工,常给鲁迅讲故事。 【拗】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 【盔甲】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的衣服。头上戴的是盔, 身上穿的是甲。 【斑蝥】一种昆虫,体长六七厘米,颜色美丽,爱捕食小虫。 这里说的斑蝥是类似斑蝥的“夜行虫”,俗称“放屁虫”。 【消释】消除、处理、解除。
文章一开头介绍了什么情况?本文采用哪种方法开头?"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文章一开始就扣住题意,介绍了百草园的位置、来历以及现在的归 属。 本文采用不同于成人看法的语式,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中心。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是第一部分的点题之笔,以下七段,便 可见到。
百草园的景物有些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详写?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这两段 文字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加红的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 作用?
这两段文字是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 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也给了“我”一些教益, 使其如下文所说的“觉得做人之险”,“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 的飞蜈蚣”,即产生了惩恶的念头。 加红的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了过渡作用,用“长的草”承着百草园,由 “是不去的”引出下文有关美女蛇的故事。
文章结构
文章思路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8)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过渡 段(9)从百草园变成了三味书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 (10~结尾)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思路非常清晰。在记叙百草园 的有趣生活过程中,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这段插叙的作用在于映 衬百草园具有神话般的色彩。
第一部分(1~9):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分五层。 一层(1段):总写百草园的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表明我对百 草园的喜爱与留恋。 二层(2段):“我”在百草园的生活。(描写了百草园的美丽和有趣 的景物)。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以及“我”对这个故事的 感慨。(美女蛇的故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1)
《华盖集》《南腔北调集》 小说集 《彷徨》《呐喊》《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朝花夕拾》 是鲁迅的一部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原名 《旧事重提》。“朝”表示早 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 。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 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 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 年时期的人和事。
•叙事视角鉴赏
回忆性散文的双重视角:《朝花夕拾》从一个 特殊的视角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状况和风气,既有简 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 或者锋利的批评,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圆 滑的洞察。
•叙事视角鉴赏
【补充资料】
1.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 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发现百草园之乐
2、作者如何表现出这些乐趣?
形象生动的细节描画:色彩展现,画面鲜活;形态描摹, 形象可感;听觉描写,精确传神;味觉展现,多姿多彩。 层次井然的记叙顺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 结构从整体到局部,突出泥墙根一带对儿童的特殊吸引 力;写景时有序的时空安排使得本来纷纭的景物显得清 楚有条理,层次分明。 独具情韵的童真回忆:美女蛇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 雪地捕鸟表现百草园的妙趣横生。
3分钟小组讨论 立足课本 不说无关话题
•书屋的严与趣
默读10—24段 “三味书屋”部分, 三味书屋的生活 是“严”还是“趣”?找出具体的根据说说你的看法。
(1)行礼:严格的学习规矩;对规矩的调侃。 (2)课堂:压抑的学习氛围;天真、可爱的童心。 (3)先生:疾言厉色的先生;陶醉而可亲的先生。
•书屋的严与趣
理解的生字词做记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1张PPT).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1张PPT).ppt
品质
具体体现?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 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 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 五言,终于到七言了。
二乐:读书多,长见识
“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很少体罚学生,和蔼、严而不厉 “我”问“怪哉”虫——方正、质朴 由远近的人都送孩子到他的私塾来读书——学识渊博 去后园玩,去的多了不可以,一同回来也不行——对孩子教育有方 开始对“我”严厉,后来好多了——教育有方 不断增加教学内容——教学认真
关于《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 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 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 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 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 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 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 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 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 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不能删去,“美女蛇”的故事看似“闲笔”,实则独具 匠心。写“美女蛇”的故事,符合儿童的好奇心,这个故事 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的担忧和幻想,也使 “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插入这个传说,丰富 了文章的内容,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突出百草园是一 个充满无限情趣的乐园。
朗读第7-8段,思考下面问题: 百草园的冬天是什么样的?作者写了冬天在百草园 中的哪些活动?
我是个怎样的学生?
“我”问“怪哉”虫和拔何首乌根——好奇心强 老师对“我”的态度由原来的严厉到变好——努力认真 “我”在后园中折蜡梅、寻蝉蜕等——贪玩 “我”会描绣像——有天赋才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3单元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3单元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

本文在写法上有以下三个特点,值得同学们借鉴:
1.状物写景,绘声绘色。 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使景物描写有声有色,鲜活生动。菜畦的“
碧绿”,桑椹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写颜色多彩明丽;“高大 ”“肥胖”“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写形状情态万千,这两 者都是从视觉角度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角度 写。覆盆子“又酸又甜”是从味觉角度写。这真是绘声绘色,有滋有味。 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
从百草忘的童年,回忆 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中年时的 鲁迅为了追寻这种甜蜜,特意写了一组 回忆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单看 书名,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和情趣,今 天我们学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179]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 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83] “鲁迅” ,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1-7]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 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 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 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二、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9-24段),思考下列问题。
1、“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 为最严厉的书塾”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023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5张ppt)

2023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5张ppt)

鲁迅(1881-1936),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 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 阶级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中国现代文 学的奠基人 。
生难字
确凿(záo)
菜畦(qí)
油蛉(líng)
斑蝥(máo)
珊瑚(shān hú) 攒(cuán)
收敛(liǎn)
脑髓(suǐ)
鉴赏(jiàn)
觅(mì)
比喻、拟人、排比
颜色 碧绿、紫红
视觉
形状 光滑、高大、肥胖…… 视觉、触觉
声音 长吟、弹琴……
听觉
味道 又酸又甜
味觉
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
请用最短的时间背诵这节文字。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单是 就有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何首乌藤 木莲藤 木莲果 何首乌根 覆盆子
低唱 弹琴
声音

动作 物
缠络
像莲房 拥肿 形状 像小球 又酸又甜 味道
动物
单是…… 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就有……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美女蛇的故事: 增添神秘色彩
冬天有趣的游戏:拍雪人 捕鸟:扫、支、撒、系、牵、看、拉
齐读第九自然段 并讨论分析
• “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 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
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 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预 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
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 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突出中心。
学习环境:三味书屋封闭、沉闷与与开阔、优美比照。 教科先生:三味书屋老先生死板、冷漠与百草园长妈妈、 闰土父亲亲切、耐心比照; 学习内容:三味书屋不懂的古文枯燥、乏味与百草园景 物、故事、捕鸟的神奇有趣比照来突出中心。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9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9页)

自学指点二、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8分钟)
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 序?内容可分哪两部分?
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 字写三味书屋?
作者最喜欢哪一个地方?
第九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自学检查二、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4分钟)
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 序?内容可分哪两部分?
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 字写三味书屋? (1-8)
3、第二部分写了三味书屋的哪些人和事?
教书先生 同窗学友 入学礼节 教学内容
当堂训练(8分钟)
1、三味书屋的生 活枯燥无味吗?有 哪些趣事呢?
1 一有机会就跑出去玩
2、挑自己最 2 折腊梅花
喜欢的语段 大声朗读。
3 寻蝉蜕 4 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分钟 1、继续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 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4、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 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迷 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分钟)
❖ 1、继续研读课文“百草园”部分,体 会作者幼时无拘无束的快乐;
❖ 2、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 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自学指点一 朗读第3-第6段回答问题(4分钟)
作者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 蛇的故事?
自学检测一 朗读第3-第6段回答问题(2分钟)
百草园的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 雪地捕鸟带来无穷 乐趣。
丰添美 富了女 了神蛇 乐秘故 趣色事 。彩增

自学指点三 研读“三味书屋”部分(8分钟) 1、“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 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24张ppt)

4.作者具体写了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的哪几个方面?
①提问“怪哉”
压制学生求知欲
②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脱离实际、单调枯燥
③逃课去小园中玩耍 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④师生读书 晦涩难懂
⑤做游戏、画画
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游戏,用荆川纸蒙在小 说绣像上画画等。
明确:百草园好玩。百草园很大,这个园很小,在百草园有许 多动植物,有许多好看、好听、好吃、好玩的东西,能自由自 在地玩耍。而这个园只能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寻蝉蜕,最好 的工作只不过是捉了苍蝇喂蚂蚁,又必须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玩的伴又不能太多,时间也不能太久。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 共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 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作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 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 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 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 时代的事。
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 奠基人。
倜傥 (tì tǎng) lín lí (淋漓) 和 ǎi ( 蔼 ) yuān博(渊 ) 人jì罕至(迹 ) 人声dǐng沸(鼎)
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容可分哪两部 分?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章写三味书屋?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过渡
承上启下 (9)
百草园的生活(1—8)
1.上:三个“也许”句,表达了对“家里的人要将我送
进书塾”原因的反复猜测,表现了
对百草园的依恋
和被迫离开它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
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 词的作用。
扫 露支 撒 系 牵 看 拉 罩
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也体 现儿童在捕鸟时感受到的乐趣。
雪 地面 短棒 竹筛 秕谷 长 绳 人 鸟雀
第9自然段有何作用?怎样理解三个“也 许……”句?
这一段是记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 过渡段,承上启下,自然的引出下文对三味书 屋学习生活的回忆。
主 题:
作者正是在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 的回忆中,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热爱自然、追 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写作特色
1.精彩的景物描写。 本文的景物描写,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如,黄
蜂“肥胖”、油蛉“低唱”、蟋蟀“弹琴”都是儿童特有的感受。形、 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如,“碧绿”“紫红”等写颜 色,“高大”“拥肿”等写形状,都是从视觉上写的。“长吟”“弹琴” 是从听觉上写的。“又酸又甜”是从味觉上写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巧妙地包含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
感谢您的观看
写作特色
2.丰富的联想。 本文包含着丰富的联想,如,由何首乌的根联想到成仙,由传说中的
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由捕鸟提到闰土的父亲等。这些 必要的联想,使文章极富情趣,生动活泼。
小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 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像鲁 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 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 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 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二段作者写百草园都写了哪些景物?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 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等14种景物。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一段看似闲笔,却写出了儿童的心理,写出了童年的“我”的 心目中世界奇特的色彩,是全文有机的组成部分。
乐事——雪地捕鸟
欲扬 先抑
6.作者是怎样写捕鸟的过程的?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 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 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 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作 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 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时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知识必备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 缉的北平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 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 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文 章最初发表在1926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上,副标题是“旧事重 提之六”。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文章一起编入 《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中。
三味书屋之“乐”
1.作者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快乐吗?
快乐
1.后园寻趣(折腊梅、寻蝉蜕、捉苍 蝇喂蚂蚁) 2.读书之乐 3.上课偷偷做戏、画画
孩童天真、可爱的心灵更赋予这段生活以色彩与欢乐。
不快乐 (约束)
1.繁复的规矩 2.压抑的学习氛围 3.先生古板、严厉 4.知识枯燥乏味
和“百草园”自由、纯粹的快乐形成鲜明对比, 这里的学习生活是枯燥的。
✓ 任务二:文中那个活泼可爱、尽情玩耍的小鲁迅宛在目前,你 看到文字后面那个拿笔写作的“大”鲁迅了吗?你觉得这个 “大”鲁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本文和《朝花夕拾》中其他 文章的?结合相关资科谈谈你的认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8张PPT)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 些信息?
①“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 ”在后的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 容。
②内容上看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 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词语解释
【轻捷】 轻快敏捷。 【鉴赏】 鉴定和欣赏。 【无从】 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做某件事)。 【和蔼】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质朴】 朴实;不矫饰。 【渊博】 (学识)深而且广。 【宿儒】 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有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倜傥】 洒脱;不拘束。 【淋漓】 形容湿淋淋地往下滴。
菜畦( qí ) 云霄(xiāo) 倘若( tǎnɡ) 收敛( liǎn) 鉴赏(jiàn)
轻捷( jié ) 蟋蟀(shuài) 人声鼎沸(dǐnɡ) 倜傥( tì tǎnɡ ) 人迹罕至( hǎn )
◆多音字
( ǎo )拗断 拗 ( niù )执拗
( ào )拗口
( cuán )攒动 攒
( zǎn )积攒
例句:山顶终年积雪,人迹罕至。
默读指导:
1.默读课文,不要出声,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 2.边读边思考,通过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 键点,迅速理解文章大意。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 了哪些信息?
2.说说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 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本段是全文精彩之笔,从哪些角度写景?
1、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_颜__色_, “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_形__状_,这两者 都从_视__觉上写;鸣蝉的“长吟”,油蛉“低唱”,蟋蟀的“弹琴”,是从 __听__觉__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_味__觉___,所以说它有声有色、有滋 有味。

统编版语文七(上)第3单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1

统编版语文七(上)第3单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1
新课导入-助学资料-学习字词-初读感知-随堂练习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1926年,鲁迅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被迫 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在厦门大学时,又受到一些“学者们” 的排挤,这使他感到十分寂寞和愤懑。他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 常回忆起小时候的事,就写了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第1课时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
新课导入-助学资料-学习字词-初读感知-随堂练习
01 学习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助学资料 04 预习思考
05 初读课文 06 精读课文 07 跟踪检测
新课导入-助学资料-学习字词-初读感知-随堂练习
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重难点)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濡( r^ )相濡以沫
蚍( pí)蚍蜉
孺( r^ )孺子可教
新课导入-助学资料-学习字词-初读感知-随堂练习
预习思考
理解词义
长吟:长声鸣叫。 轻捷:轻快敏捷。 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倜傥:洒脱,不拘束。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 也有方形四足的。 沸,新课水导入开-助。学资鼎料沸-学习,字本词-初意读是感知锅-随里堂练的习 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新课导入-助学资料-学习字词-初读感知-随堂练习
预习思考
学习字词
确凿( záo ) 菜畦( qí) 皂荚树( jiá ) 桑葚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1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1

他在百草园里可以自由玩耍,在三味书屋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也体会到了许多(xǔduō)乐趣

(2)课文以 空间转换 为序,叙写了百草园的游戏生活 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回忆百草园时,主要(zhǔyào)写到了百草
园美丽的景物、神秘的传说 、 雪地捕鸟 ;叙
写读书生活时,主要回忆了入学礼节、 教书先生 、
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
性格特点。
(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2021/12/12
第十五页,共十八页。
布置(bùzhì)作业
语句仿写:本文作者准确选用词语,语言生
动形象,给我们留下(liú xià)了深刻的印象。请你 用自己的生花妙笔,精心选择描写对象,准 确选用修饰语,灵活运用多种修辞,进行一
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2021/12/12
第十四页,共十八页。
研读(yán dú)赏 析
2.试分析此段描写景物的特点(tèdiǎn)。 (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地抚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
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
天里放风筝……
2021/12/12
第二页,共十八页。
预习(yùxí)展示
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dúyīn)。
确凿( záo ) 缠络( luò )
菜畦( qí ) 竹筛( shāi)
鼎沸( dǐng) 鉴赏( jià锡箔( bó ) 倜傥( tìtǎng)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3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3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默读课文10-24段,思考下列问题: 1.整体感知,归纳课文内容,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三味书屋 的读书生活。(运用默读,快速浏览,分析归纳。)
(10) (11) (12-16) (17-20) (21-23) (24)
书屋内的陈设 对先生的印象 询问怪哉虫 后园寻趣 师生读书 做戏、画画
2.分析三味书屋老师的人物形象。 方法指导:原文词语、描写角度、事件分析等。
第二部分(9)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部分(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3.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关键语句,谈谈儿时的“我”对百草 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抱有怎样的态度。 情感态度
百草园:我的乐园。
(第1段)
三味书屋:最严厉的书塾。(第9段)
【探寻百草园之乐】
细读课文2-8段,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百草园之乐?
轻快敏捷: 轻捷 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鉴赏 没有方法或门径: 无从 洒脱;不拘束: 倜傥 形容畅快: 淋漓 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高枕而卧 少有人来: 人迹罕至 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人声鼎沸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他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 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 风》《且介亭杂文》等。
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设计说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 写的一篇关于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篇幅较长, 可以教授的内容很多,切入的角度也很多,教学时应 根据学情特点恰当取舍,精心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1)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1)

写 人 的 活 动
又酸又甜﹙味道﹚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 的小球。 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风景这里独好
借鉴课文第二段写景的方法,用“不必说------也不必 说------但是------就是------”描写一处景物。
《 朝 花 夕 拾 》—— 是 一 部 散 文 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 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 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 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 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 意思是: 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 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百草园
第一部分(18段)
回忆百草园的 乐园生活
借鉴课文第七段写法,用一连串动作介绍一种游戏。
例如: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拍着, 两眼滴溜溜的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 了脚步,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两层防线,来 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 道美丽的弧线,不偏不倚的落在框内。
结构梳理
从 百 草 百草园 园 到
有趣的风景(乐景) 迷人的传说(乐闻) 捕鸟的乐趣(乐事)
自由快乐 热爱自然
三 四、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环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视察百草
书 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
屋 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作业
1、推举阅读《朝花夕拾》。
2、以《我的乐园》为题,描写 自己快乐的童年。
谢谢
雪地捕鸟的乐趣
阅读第7段思考下列问题:作者先写百草园冬 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 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知导入
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 记忆中的珍宝。你的童年生活里有没有难忘的人或事呢? 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 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看看鲁迅先生的童年故事。
助学资料
预习思考
学习字词
确凿( záo ) 菜畦( qí) 皂荚树( jiá ) 桑葚( shèn) 云霄( xiāo) 油蛉( líng ) 蟋蟀(x! shu4i ) 后窍(qi4o) 斑蝥(bān máo) 攒(cuán ) 敛( liǎn) 秕谷( bǐ ) 倜傥(t$ tǎng) 淋漓(lín lí ) 窦( d8u) 锡箔( b6 )
1~8段: 回忆在百草园的有 趣生活。
过渡, 承上启下。 9:告别百草 园去书塾读书。
10~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 的经历。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示例:快乐 依据:作者对早年读书生活的回忆重心并不在其苦,而在其乐。课文中写了读 书时偷跑进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折蜡梅花、寻蝉蜕和捉苍蝇喂蚂蚁;写了被先 生发现,回书屋,“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听先生一个人大声入迷地朗读; 又有趁先生读书入迷,“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 儿”等课堂生活的细节描写。其中传递的更多的是一种儿童的快乐。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1926年,鲁迅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被迫 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在厦门大学时,又受到一些“学者们” 的排挤,这使他感到十分寂寞和愤懑。他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 常回忆起小时候的事,就写了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作者简介
鲁迅( 1881—1936)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 ,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 基人。1918 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我国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 《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预习思考
辨别多音字
( báo)薄板 薄 ( b6)日薄西山
( b8)薄荷
( ǎo)拗断 拗 ( 4o) ( l* )锋芒毕露
( cuán)攒集 攒
( zǎn)积攒
( qiāo )静悄悄 悄
( qiǎo )悄寂
预习思考
辨别易混字
斑( bān )斑斓 班( bān )班门弄斧
①“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 到……” 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 在后的时间和 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②表明了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内容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个自 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精读课文
理清文章的结构
1
儿时乐园 读书生活
2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品味第一部分
作者说“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句 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表示十分肯定。不确定是因 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之所 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
秕( bǐ )秕谷 妣( bǐ )如丧考妣 蚍( pí )蚍蜉
敛( liǎn )收敛 殓( li4n )入殓
儒( r^ )儒雅 濡( r^ )相濡以沫 孺( r^ )孺子可教
预习思考
理解词义
长吟:长声鸣叫。 轻捷:轻快敏捷。 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倜傥:洒脱,不拘束。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 也有方形四足的。 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第2段近景描写了“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等,远景描写了“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 窜向云霄里去了”等,近景远景结合,让人感觉到空间的广阔。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的 乐园
总写
分写
三个方面: 有趣的动植物(第2段) 神奇的传说(第3~6段) 雪地捕鸟的乐趣(第7、8段)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朗读并背诵第2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完成练习。
1.这一段描写景物,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听觉,还有 味觉。百草园的一切,在少年鲁迅的心目中显得那样生机勃勃,情趣盎然。试 据此对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方法做简要分析。
第1课时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
01 学习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助学资料 04 预习思考
05 初读课文 06 精读课文 07 跟踪检测
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重难点)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文中优美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8):
回忆百草园的快乐生活。
第二部分(9~24):
回忆“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通过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预习思考
思考问题
思考1:课文主要写了 哪些内容?出现了哪 些人物?
速读 课文
思考2:为什么百草园是 “我”的乐园?三味书 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 活有什么不同?
思考3:作者为什么对儿时的 记忆如此深刻?他借回忆儿时 趣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 章自然的风格,思考这篇文章应该用什么基调朗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