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生物基础_武文佼

合集下载

孤独症谱系障碍《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核心分类组合介绍(完整版)

孤独症谱系障碍《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核心分类组合介绍(完整版)

孤独症谱系障碍《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核心分类组合介绍(完整版)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种以社会和/或交流障碍、限制性刻板行为和兴趣狭窄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国际ASD专家开发出适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核心分类组合,为全面描述ASD相关功能提供评估工具。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种以社会和/或交流障碍、限制性刻板行为和兴趣狭窄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包括孤独症、阿期伯格综合征及未定型的广泛性发育障碍[1,2]。

粗略估计ASD世界的患病率为1%~2%[3]。

ASD作为一种广泛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和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ASD的主要功能特点表现为ASD个体在教育、就业、社会关系、自理能力和家庭生活方面面临困难[4,5,6]。

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共患病也很常见,ASD患者过早死亡的可能性大于普通人群[7,8,9]。

此外,许多ASD 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很低[10]。

尽管如此,ASD个体功能水平和预后的个体差异非常大。

已知影响ASD预后的因素包括智力、社会人口学因素、循证治疗等服务的有效性及家庭支持情况[11,12,13,14]。

一直以来主要是从现象学的角度来观察ASD,但研究结果表明有必要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评估ASD,而不仅仅局限于其行为表现,同时应考虑到与健康功能相关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通过影响日常生活的系统化功能和因素为功能和残疾提供了综合、全面的框架,这一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可以满足这种需求[15]。

自闭症谱系障碍

自闭症谱系障碍

1 .药物
(1)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是唯一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仅可用于5~16 岁儿童的自闭症药物; (2)其他选择性5-HT 再摄取抑制剂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等可以用于 治疗自伤行为和重复行为等严重的行为问题; (3)治疗癫痫症状的抗痉挛药物和治疗注意力缺陷障碍的药物可有效地帮助自闭 症患者减少冲动和多动; (4)抗过敏的药物赛庚啶对自闭症症状也有所缓解

定的困难;
或是固着兴趣的中断。
对他人所发起的社会性交往应 答异常或是回应不恰当;对社 会性交往缺乏兴趣。
ASD 严重程度
社会/ 交往障碍
重复行为及狭隘兴趣
程度2 :需要较多 支持
明显的社会性言语及非言语 交往技能缺陷;
在有帮助的情况下依旧表现 出社会性功能缺陷;
缺乏社会性交往意图,对他 人发起的社会性交往回应较 少或应答方式异常。
P
察量表、社会交往问卷、自闭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
S
U
M
陈莲俊. 自闭症诊断与服务的发展趋向——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草案评介与预测[J]. 中国特殊教 育,2011,(08):59-65.
A .在社会性交往方面存在缺陷, 这些缺陷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且并非由于 普遍发展障碍所致,症状表现同时包括以下3 项内容:
核心缺陷(沟通和社交延迟),与传统的行为疗法相比,应用行为分析的运 用非常强调个体化,即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刺激和强化策略 (2)自闭症及有关交流障碍儿童教育训练项目
发挥自闭症儿童的长处, 强调自闭症儿童对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3)游戏疗法
沙盘游戏疗法、地板时光
李洪华,单玲,杜琳,贾飞勇.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08):886-892 段云峰,吴晓丽,金锋. 自闭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5,45(09):820-844.

自闭症谱系障碍识别与干预的研究

自闭症谱系障碍识别与干预的研究

自闭症谱系障碍识别与干预的研究自闭症谱系障碍,简称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期首次表现出来。

ASD患者可能存在着有限的社交能力、沟通困难、重复行为或兴趣,以及对刺激的敏感。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特征因人而异,并且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ASD的确切原因仍然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基因和环境因素都在该疾病的发病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识别ASD并及早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会重点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识别与干预的研究。

一、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识别ASD的早期识别非常重要,因为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

目前识别ASD的方式主要包括家庭观察、专业的评估和心理测量等方法。

家庭观察包括父母观察孩子的行为、社交互动、语言和沟通等方面的表现,如果孩子存在上述领域的明显困难,应该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专业的评估通常由临床心理学家、儿科医生、言语治疗师等进行,他们对孩子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是否符合ASD的诊断标准。

心理测量是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获得关于孩子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的更详细和客观的信息。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心理测量工具是儿童自闭症行为问卷(CBCL)和儿童自闭症评估量表(CARS)等。

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干预对ASD患者进行早期干预非常重要,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技能、语言和认知能力。

当前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行为疗法、教育干预、家庭干预和药物治疗等。

行为疗法是指帮助患者学习新技能和改变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

具体的行为疗法包括应用行为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和社交教学等。

教育干预是指改善ASD患者的教育环境,包括自闭症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课程等。

在教育干预中,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他们需要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家庭干预是指家庭成员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助于帮助患者克服某些不良行为和安排适合患者的活动。

家庭成员对于患者的生活和治疗有很大的影响,他们需要接受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行为特征与干预方法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行为特征与干预方法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行为特征与干预方法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包括社交互动缺陷、沟通困难和刻板重复行为。

这些行为特征对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行为特征,并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法。

一、行为特征1. 社交互动缺陷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常常表现出对他人情感和意图的理解困难。

他们可能缺乏眼神接触、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的理解能力。

与同龄人的互动也较少,往往更喜欢独自玩耍,不太愿意与他人分享兴趣或活动。

2. 沟通困难语言和沟通困难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典型特征之一。

这些儿童可能在语言发展方面存在延迟,或者完全无法进行口头交流。

他们可能会重复使用特定的词语或短语,但很难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3. 刻板重复行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常常表现出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

他们可能对特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坚持特定的规则和例行公事,而且很难改变这种行为模式。

此外,他们还可能表现出强迫性的行为,如频繁地重复某些动作或行为。

二、干预方法1. 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发展非常重要。

早期干预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个体化的支持和教育,帮助儿童改善社交互动能力、语言沟通和自我调节能力。

早期干预可以包括行为疗法、言语疗法、社交技能训练等,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和适应能力。

2. 应用行为分析(ABA)疗法应用行为分析疗法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一种干预方法。

ABA疗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儿童的行为,设计个体化的干预计划,以增加积极行为和减少问题行为。

ABA疗法通常包括正向激励、任务分解、模型示范等策略,以帮助儿童学习新的技能和行为方式。

3. 社交技能训练由于社交互动缺陷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社交技能训练是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交技能训练可以包括教授儿童如何与他人进行眼神接触、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方面的技巧。

什么是“自闭症谱系障碍”?

什么是“自闭症谱系障碍”?

什么是“自闭症谱系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发育病,它以晚发病和有明显的表现倾向而受到关注。

本文就自闭症谱系障碍相关概念及其病症表现,进行详细介绍:一、什么是自闭症谱系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指孤独症的综合症的一种类型,由于它的症状特征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改变,给发病机制和治疗带来困难。

ASD按其症状表现可分为三大类,即沟通障碍、交流障碍和社会缺乏统一化症状。

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及病症(1)病因: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多数研究认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可能由两个或更多的因素造成,例如遗传和环境等。

至今,研究者认为发病的原因有环境、基因、神经发育因素以及免疫和代谢因素等。

(2)症状: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表现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语言发育滞后;二是社会行为的异常;三是重复行为的出现。

其中,沟通障碍就是指其语言能力发育、智能等迟缓,可能会有不适当的模仿行为;交流障碍就是因社会行为异常而造成的,如不善与同伴沟通、不能和同龄人进行有效的社交;重复行为就是指多处重复行为(如视觉活动、表情变化、动作、脚步、音乐等)出现,而非一般心理表现。

三、诊断及预防(1)诊断: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通常是从急性期开始,须从神经科的医生进行严格的检查,观察其行为特征及发育指标,必要时,还需进行血液检查、X光检查及生物反馈等。

而早期诊断也有助于更有效地开展治疗,帮助病人可以更轻松地应对日常社会环境和其他挑战。

(2)预防:要预防自闭症谱系障碍,就要做到早期筛查治疗,促进母婴营养状况的改善,减少母子之间的接触断绝,尤其是婴幼儿早期的社会技能训练,能够帮助其发展平稳的社会技能,增强沟通能力,更好地适应多样的生活环境。

自闭症谱系障碍

自闭症谱系障碍

脑神经异常
生物化学因素 (脑组织N-乙酰天冬氨酸 含量降低,表明神经元代 谢紊乱)[2]
功能性联结障碍
(区域功能联结显示出 激活与连通的异常)[1]
[1]张芬,王穗苹,杨娟华,冯刚毅. 自闭症谱系障碍者异常的大脑功能连接[J].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07):1196-1204. [2]武文佼,张鹏.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生物基础[J].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05):739-752.
ASD 严重程度
社会/ 交往障碍
重复行为及狭隘兴趣
极严重的社会性言语及非 言语交往技能缺陷导致严 重的功能障碍; 程度3 :需要极 大支持 非常缺乏社会性交往意图 ; 无法对他人发起的社会性 交往进行回应。
固着, 特定的仪式化或重复 行为导致在各方面出现极其 明显的功能障碍; 当仪式活动或习惯被中断即 会引发强烈的痛苦情绪 几乎无法将注意从固着兴趣 上移开。
(3)无法开始或维持一段符合其年龄发展水平的社会关系
具体症状表现从轻到重包括:无法根据社会性情景的需求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无 法进行想象性游戏,无法发展同伴关系,以及对人缺乏兴趣。
陈莲俊. 自闭症诊断与服务的发展趋向——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草案评介与预测[J]. 中国特殊教 育,2011,(08):59-65.
ASD 严重程度
社会/ 交往障碍
重复行为及狭隘兴趣
程度2 :需要较多 支持
明显的社会性言语及非言语 经常表现出明显的重复 交往技能缺陷; 行为 或固着或狭隘兴趣 , 因而导致众多方面出 在有帮助的情况下依旧表现 现功能障碍; 出社会性功能缺陷; 当重复行为被中断时情 缺乏社会性交往意图,对他 绪痛苦; 人发起的社会性交往回应较 少或应答方式异常。 很难将注意从固着兴趣 上转移开。

孤独症谱系障碍概述ppt课件

孤独症谱系障碍概述ppt课件

代用交流工具
4
Red and Green Choices 训练如何做决定
1
感统训练
全面感觉刺激训练
1
社交故事法
训练在不同场景下的社交对策
1
0 S(社交) S(社交) 0 L,S(语言、社交) S(社交) 0
S,L (社交、语言)
注:L--语言缺陷 S--社交能力缺陷 R--刻板行为,狭隘兴趣
目前ASD的主要康复教育干预治疗方法
综合多个有效自闭症训练方法 以社交为核心,“醒着就练”,强调模仿、符号表征、人际
交流等能力训练,游戏最重要! 每周20小时结构化训练 “不是孩子不进步,而是训练不得法” 随机对照治疗研究(RCT)研究
感觉统合治疗
理 论
感觉器接收输入的感觉(触觉/前庭平衡觉/空间型态视觉/听觉/筋 肉关节动觉)讯息在脑干统整组合以便充分运用在身体内外觉知与 反应、学习过程及脑神经功能发展。脑干若未能发挥统整功能而有 感觉知统合失常,因此出现感觉过度敏感(over-sensitive)或过度迟 钝(under-sensitive)等现象
知觉特点和行为模式,改造他们所处的环境,使他们更
加适应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1、个性化原则是结构化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2、家长是协同教育者。 3、个别化教学的基础数据要参考PEP测验结果。以
此作为观察日常问题行为和设教学计划的参考。
TEACCH五要素
两个策略: 视觉安排 常规安排
三个体现形式: 环境安排 程序时间表 个人工作系统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 结构化教育(TEACCH) 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 地板时光(Floor time) 游戏文化介入(PCI) 社交情绪调控交互支持(SCERTS模式) 社交故事(social story) 图片词汇交换系统(PECS) 早期丹佛(自闭症治疗)模式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言语和社交交流障碍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言语和社交交流障碍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言语和社交交流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影响儿童的早期行为模式和社交互动能力。

言语和社交交流障碍是ASD的核心特征之一,本文将着重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1. 言语障碍自闭症患者常常出现言语发展滞后或缺失的情况。

有些儿童在2岁之前甚至无法用单词进行基本的沟通,称为非病理性说话延迟;而另一些儿童则完全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称为非病理性非语音性。

他们可能会通过其他方式来交流,比如使用手势、肢体动作或者图形符号。

早期干预对于改善自闭症患者的言语能力至关重要。

语言疗法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使用增强交流的辅助技术,如符号板、增强现实应用等,也可以为非语言交流的自闭症患者提供帮助。

2. 社交交流障碍社交交流障碍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自闭症患者通常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共情能力,他们可能会忽视或无法感知他人的情绪和意图。

这使得他们在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中面临困难,难以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

社交技能训练是帮助自闭症患者克服社交交流障碍的重要手段。

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患者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包括眼神接触、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

此外,教育者和家长的支持和指导对于自闭症患者的社交发展也至关重要,他们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社交环境。

3. 多元化的治疗方法针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言语和社交交流障碍,现在存在多种治疗方法。

除了上述提到的语言疗法和社交技能训练,药物治疗也被用于缓解自闭症患者的相关症状,如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

行为疗法也广泛应用于自闭症患者的治疗中。

通过建立正向的行为和社交模式,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患者可以逐渐提高言语和社交交流的能力。

此外,其他辅助疗法,如音乐疗法、动物辅助疗法等,也可以为自闭症患者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帮助。

总结: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言语和社交交流障碍是该疾病的核心特征之一。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概念!以 -Ye替代了除雷氏综合症以外的广泛性发 育障碍各个类别)
目前!对于 -Ye发生原因尚不明确!免疫功能 障碍被看作 -Ye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 之一) 我们将从母亲炎症反应参与子代 -Ye的形 成*免疫应激反应伴随 -Ye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 -Ye诊治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 解 -Ye的免疫学特点及诊治现状)
促细胞分裂素诱导基因6mig一6的减少与自闭症患病的严重程度有关mig6是egfr和蛋氨酸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的负反馈调节器egfr激活与神经细胞发育和修复有关251microrna在转录水平上可调控免疫应答其中mir181amir一93mir一223mir一342andmir一1248可调控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从而影响自闭症2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 金靖谊"#,,#)# !女!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通信作者(时小燕"#,&*)# !女!河南灵宝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肿瘤分子机制的研究工作)
$'#[$$
V@<G846@UQA848 M85WAGH5DI" XAB5?46Y?5A8?A#
H=:#$2'%,$,00&$.*.5,2#*"'%'#"2).$#&(,%0 %-'2("&0 =,%."='"%
P9G?A<D5?46?@66A9AfQA848 M85WAGH5DIfO45UA89[&*"""f0;584
HG%("#2(8-H4?@3F6A:8A<G@6@95?46B5HA4HAf-<D5H3HFA?DG<3B5H@GBAGHh-Yei5H4;ADAG@9A8A@<HBAWA6@F3A8D46B5HA4HAD;4D5H FG534G56I?;4G4?DAG5`AB EIEA;4W5@G4648B H@?54653F45G3A8DHH<?; 4HD;AFGAHA8?A@UGAFAD5D5WA@GG5D<465HD5?4?D5W5D5AHfGAHDG5?DAB 58DAGAHDfH@?54675D;BG4746f48B B5UU5?<6DI75D; FG@FAG?@33<85?4D5@8>+A?A8DHD<B5AH;4WAH;@78 D;4D533<8ABIHU<8?D5@8 F64IH 48 53F@GD48DG@6A58 8A<G@BAWA6@F3A8D46BAUA?DH48B 5H48 53F@GD48DU4?D@G58 58?GA4H589D;AG5HK @U-Ye>Z8 @GBAGD@BAAF <8BAGHD48B D;A533<8@6@95?46E4H5H48B GAHA4G?; FG@9GAHH@U-Yef7AGAW5A7HH@3A58U@G34D5@8 4E@<DX4DAG84658U64334D@GI GAHF@8HAfZ33<8AHDGAHH7;5?; F4GD5?5F4DAH58 D;A3@6A?<64G3A?;485H3@U-Yef-Ye{HB5498@H5H48B DGA4D3A8D> D'3 E."=%8-YeJZ33<8AHIHDA3JZ8U64334D@GIGAHF@8HAJZ8DAHD5846U6@G4JP5@34GKAGH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遗传基础及行为干预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遗传基础及行为干预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遗传基础及行为干预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是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其特征为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受限,以及重复刻板行为和狭窄兴趣。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确切原因尚不明确,但已被广泛认同的是遗传因素在其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遗传基础,并讨论相关的行为干预方法。

一、遗传基础1.1 常见基因异常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关联许多研究表明,在ASD患者中常出现一些共同的基因变异,包括染色体异常、单基因突变和人群范围内常见的多态性位点。

如,染色体异常可以影响神经元发育和功能,并与ASD风险增加相关。

此外,近年来大规模测序技术也揭示了一些罕见基因突变以及更常见的多态性位点与ASD之间存在关联。

1.2 遗传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尽管遗传因素在ASD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同样也对患病风险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在一些特定的遗传突变个体中,外界环境的诱导可能导致或加剧ASD的特征。

这表明不仅要关注遗传基因本身,还需要考虑遗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行为干预方法2.1 早期介入早期介入是指在儿童发育至3岁之前进行干预治疗。

该阶段是大脑神经可塑性最高的时期,及时介入可以有效促进患儿社交沟通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此外,早期介入还可以帮助提高语言能力、减轻刻板行为以及改善自理技能等。

2.2 应用行为分析法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简称ABA)是目前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自闭症谱系障碍行为治疗方法之一。

ABA通过建立正向反馈机制和成就感来增强患者适应性行为,并通过消失负向反馈来减少自闭症特征行为。

该方法基于对行为的观察和实测,通过设定适当的目标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来改善患者社交能力、沟通技巧和自理能力。

2.3 社交技能训练患有ASD的儿童常缺乏与他人进行有效互动和建立联系的能力。

因此,社交技能训练是一种重要的干预手段。

理解儿童自闭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理解儿童自闭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理解儿童自闭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包括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缺陷、刻板重复行为以及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虽然自闭症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神经生物学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讨论儿童自闭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

1. 神经元连接的异常在大脑中,神经元通过神经突触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研究发现,儿童自闭症患者的神经元连接存在异常。

一项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的大脑皮层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数量较少。

这可能导致信息传递的障碍,从而影响到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

此外,研究还发现,自闭症患者的神经突触可塑性受损,即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难以改变。

这可能解释了自闭症患者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2. 神经递质的异常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多项研究表明,儿童自闭症患者的神经递质水平存在异常。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的血液中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较高。

这可能与他们刻板重复行为和注意力缺陷等症状有关。

此外,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的大脑中谷氨酸水平较高,这可能与他们对感官刺激的敏感性增加有关。

3. 基因变异的影响基因变异被认为是儿童自闭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的基因组中存在多个与神经发育和功能有关的突变。

其中,一些突变影响了神经元连接的形成和维持,导致神经网络的异常发展。

例如,一些突变会影响神经元突触形成所需的蛋白质合成和运输。

此外,一些基因突变还与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有关。

这些基因变异的影响可能解释了自闭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

4. 环境因素的影响虽然遗传因素在自闭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其发展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孕期和早期生活中的环境因素可能与自闭症的风险增加相关。

例如,孕期暴露于污染物、母体患有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等都与自闭症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幼小转衔教育研究探讨

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幼小转衔教育研究探讨

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幼小转衔教育研究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交交往困难、语言沟通障碍、行为受限和重复性行为等症状。

近年来,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患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儿童精神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自闭症谱系障碍在幼儿期即可发现,而幼小转衔教育是针对这一人群开展的重要教育方式。

目前我国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幼小转衔教育的研究仍相对不足,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幼小转衔教育的相关问题,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幼小转衔教育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干预效果,促进儿童的发展,提升其生活质量,为实现儿童全面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字数:224】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幼小转衔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幼小转衔教育的重要性,探讨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2. 探究目前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幼小转衔教育存在的挑战和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匮乏等。

3. 研究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干预方法,了解目前主流的干预策略和技术。

4. 探讨幼小转衔教育的实施策略,包括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培训等方面。

5. 对幼小转衔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探讨其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实际帮助和影响。

通过以上研究内容,旨在全面了解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幼小转衔教育的现状,为改进相关教育体系、提升专业教育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也为未来进一步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幼小转衔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支持。

【字数:267】1.3 研究意义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呈现出社交沟通障碍、刻板重复兴趣和行为、感觉异常等特征。

幼小转衔教育是指在儿童早期对自闭症谱系障碍进行干预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幼小转衔教育的相关内容,深入了解其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为未来的研究和干预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自闭症是什么原因引起

自闭症是什么原因引起

自闭症是什么原因引起自闭症,也被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它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对于自闭症的成因,科学界至今仍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中,但已经有了一些较为明确的线索和可能的因素。

遗传因素在自闭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亲属中有自闭症患者,那么他患自闭症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许多基因的变异和组合可能与自闭症的发展有关,这些基因可能影响大脑的发育、神经连接的形成以及神经递质的功能。

例如,某些基因可能影响神经元的迁移和分化,导致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环境因素也被认为可能对自闭症的发生产生影响。

在胎儿发育期间,母亲的健康状况、感染、药物使用、营养不良等都可能对胎儿的大脑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增加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

另外,出生时的并发症,如早产、低体重出生、缺氧等,也可能对婴儿的大脑发育造成损害,从而增加自闭症的发生几率。

神经生物学因素在自闭症的成因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存在异常。

例如,大脑的体积、皮层厚度、神经元的数量和分布等方面可能与正常人有所不同。

在神经连接方面,自闭症患者大脑中的突触连接可能存在异常,导致信息传递和处理的障碍。

神经递质的失衡,如血清素、多巴胺等,也可能影响大脑的功能和行为表现。

免疫系统的异常也可能与自闭症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自闭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存在过度活跃或反应不当的情况。

免疫系统的异常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功能。

此外,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能攻击自身的神经细胞,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

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衡也被认为是自闭症的一个潜在因素。

肠道微生物群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影响免疫系统、代谢和神经功能。

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与正常人有所不同,这种失衡可能通过肠脑轴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功能。

环境毒素的暴露也可能是自闭症的一个诱因。

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幼小转衔教育研究探讨

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幼小转衔教育研究探讨

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幼小转衔教育研究探讨【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幼小转衔教育的相关问题。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幼小转衔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需要针对其特点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

本文首先介绍了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概况,然后分析了自闭症儿童在幼小转衔阶段的特点,提出了转衔教育的策略,并对转衔教育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研究发现,转衔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有助于提升其学习和社交能力。

本文最后强调了转衔教育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对自闭症儿童幼小转衔教育的探讨,有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幼小转衔、教育研究、特点分析、教育策略、教育实施、效果评估、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患者在社交沟通、行为模式、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异常。

根据最新的资料显示,自闭症谱系障碍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我国目前自闭症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高,据统计,每200多个儿童中就有一名自闭症儿童,而其中大部分患者属于幼小转衔期的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儿童在幼小转衔期的教育面临着许多困难,因其特殊的认知和行为特点,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难以满足其教育需求。

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转衔教育对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质量、促进其社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在探索转衔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特点和幼小转衔期的教育需求,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

开展关于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幼小转衔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幼小转衔教育的现状与挑战,深入分析自闭症儿童在幼小阶段转衔过程中的特点和需求,探讨有效的转衔教育策略,以及评估转衔教育的效果。

通过对转衔教育的研究,旨在为提高自闭症儿童幼小阶段的教育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自闭症患儿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理解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理解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理解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交往困难、语言沟通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受限等特征。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疾病,其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环境因素等被认为是影响自闭症发病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自闭症的定义、症状特征、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以及对患者家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增进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理解。

一、自闭症的定义自闭症是一种发育性障碍,主要影响个体的社交交往、沟通能力和行为特征。

自闭症患者往往表现出与他人隔阂、语言沟通困难、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受限等特征。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患者在社交互动、语言发展、情绪表达和行为控制等方面存在明显障碍。

二、自闭症的症状特征1. 社交交往困难:自闭症患者往往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共鸣,难以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表现出与他人隔阂的特征。

2. 语言沟通障碍:自闭症患者在语言发展方面存在明显障碍,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低下、语言理解困难等。

3. 刻板重复行为:自闭症患者常常表现出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如重复摆弄物品、重复说同一句话等。

4. 兴趣受限:自闭症患者对特定事物或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其他事物则缺乏兴趣。

三、自闭症的诊断标准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社交互动困难、语言沟通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受限等方面的表现。

医生通常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行为观察和标准化问卷等方式进行诊断。

四、自闭症的治疗方法目前,针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行为疗法、语言治疗、药物治疗等。

行为疗法通过建立正向的行为模式和增强社交技能来改善患者的行为问题;语言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语言沟通障碍进行干预;药物治疗则主要用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症状。

五、自闭症对患者家庭的影响自闭症患者的家庭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患者需要家人提供持续的关爱和支持,家庭成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患者的生活和教育。

自闭症谱系障碍者抑制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神经机制

自闭症谱系障碍者抑制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神经机制
已有研究认为抑制能力与 ASD 个体的重复 刻板行为之间存在高度相关(Carlisi et al., 2017; Chan et al., 2011; Daly et al., 2014; Geurts et al., 2014; Mosconi et al., 2009; Mostert-Kerckhoffs, Staal, Houben, & de Jonge, 2015; Thakkar et al., 2008)。Mosconi 等人(2009)甚至直接指出 ASD 个 体在抑制能力上的障碍是其具有重复刻板行为的 原因之一。因此, 考察 ASD 个体抑制控制的发展 特点及机理, 研究抑制控制的认知神经机制及相 关基因进展, 对探究 ASD 的病因及日后干预都具 有重要价值。
Go/No-go 任务被广泛应用于 ASD 个体抑制 控 制 的 研 究 中 (Christ, Kester, Bodner, & Miles, 2011; Sanderson & Allen, 2013; Uzefovsky, Allison, Smith, & Baron-Cohen, 2016), 主要考察被试对优 势反应的抑制能力。在该范式中, 要求被试对某 种特定刺激做出反应(Go 刺激), 而对其他刺激不 做反应(No-go 刺激), 同时记录反应时和正确率。 起初 Go/No-go 范式所使用的刺激多为简单的英 文字母或几何图形, 结果发现 ASD 个体的抑制控 制能力与正常被试没有差异(Sanderson & Allen, 2013)。在随后的研究中, 研究者将刺激材料转换 成带有情绪的面孔, 如生气、快乐、恐惧、悲伤的 图片, 要求被试对包含有情绪面孔的图片进行反 应。结果发现, 与正常被试相比, ASD 个体表现出抑 制能力障碍(Yerys, Kenworthy, Jankowski, Strang, & Wallace, 2013)以及脑区激活差异(Shafritz, Bregman, Ikuta, & Szeszko, 2015)。可见, 当研究所包含的是 单一且容易理解的刺激时, ASD 个体可能会依赖 刺激的外部特征如形状等信息进行加工, 从而做 出反应, 而加入情绪面孔这一变量后, 被试需要 对所给图片进行情绪识别的加工, 充分理解情绪 的含义后再进行分类, 从而做出判断, 这更有利 于检验 ASD 个体抑制控制的真实水平。但另一方 面, 这会使任务的难度加大, 被试间需要匹配的 条件众多, 可能更适合于能力较高的 ASD。 2.1.2 Stop-signal 任务

关爱星星的孩子,用爱融化孤独

关爱星星的孩子,用爱融化孤独

关爱星星的孩子,用爱融化孤独发布时间:2022-09-19T07:10:14.454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10期作者:陈依蔡瑾睿陈子锐[导读] 2016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国民健康,而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体现。

陈依蔡瑾睿陈子锐武汉东湖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武汉东湖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430212一、摘要2016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国民健康,而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体现。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常见、最具有代表性的疾病,也是儿童健康的一大难题。

为了让“星星的孩子”及其家庭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也为了更好地去宣传、科普,让人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孤独症谱系障碍。

武汉东湖学院外语学院学子组成了希望实践队分别前往了武汉市硚口区优童儿科、武汉市洪山区心之初特殊教育学校参与专家讲座,学习孤独症谱系障碍相关知识、组织游戏互动,陪伴关爱我们“星星的孩子”、参与陪伴感统训练,深入干预康复课堂、拍摄短视频运营自媒体进行宣传。

二、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星星的孩子,孤独症谱系障碍三、实践过程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分为兴奋度过高类患儿、脑发育滞后的患儿、胆小型患儿、语言天赋极弱型患儿、感知力极弱型患儿和阿斯伯格综合征。

它最早被系统的描述是上个世纪40年代。

但自从自闭症被医生发现并报道,大众对它缺乏充足的认识,例如:在被系统论述的初期,人们往往认为是由于父母的冷漠、关注度不够、事业繁忙而导致的;又或是人们往往认为孩子仅仅只是内向或者不善与人沟通,以中国家长为例,当部分父母发现孩子不会说话时,他们首先可能会自我安慰,觉得仅仅是“贵人语迟”,可能经过时间的推移,孩子的情况就会逐渐有所好转;又或是古人所说的“吉人少言”,并不会觉得孩子不说话或者说话少应该引起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Vol. 24, No. 5, 739–752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DOI: 10.3724/SP.J.1042.2016.00739739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生物基础武文佼1 张 鹏2(1山西省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 山西朔州 036000) (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北京 100875) 摘 要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组发病于生命早期, 由一系列生理、心理因素引起的神经发育障碍。

遗传、脑神经结构、营养素等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生物基础的重要来源。

个体在孕育早期形成的大脑和机体异常可能是导致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关键。

这种异常在出生后的发育中具体作用于神经活动、脑发育、免疫系统等生理途径。

研究者们今后可以尝试横跨不同自闭症谱系障碍亚型、年龄和发育阶段, 开展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大范围研究, 以进一步明确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生物基础。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病理机制; 生物基础 分类号B8451 引言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 又称孤独症, 是一组常见的, 多发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ND)。

患者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严重受损, 以及重复、刻板的兴趣、行为或动作(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Kanner (1943)报告了11例早期婴儿自闭(early infantile autism)患者, 揭开了有关自闭症研究的序幕。

随着对自闭症的进一步认识, 研究者对自闭症的归类发生了一系列演变。

上世纪50年代以来, 美国心理学会相继颁布的DSM-I 和DSM-II 均将自闭症收录为儿童精神分裂的一种。

1980年颁布的DSM-III 将自闭症区分出一般的精神病, 命名为自闭症谱系障碍, 并作为一般发育障碍的一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PDD)。

之后的DSM-IV 以及最近的DSM-V 均将自闭症谱系障碍列为一组神经发育障碍, 并认为自闭症谱系障碍以早发的社会交往与沟通损伤为核心症状, 包含Kanner 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非典型性自闭症和其他未注名普遍发育障碍等亚型。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在近半个世纪以来收稿日期:2015-09-18通讯作者:张鹏, E-mail: zhangpsy@快速增长(Weintraub, 2011)。

197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为0.4‰ (Wing, Yeates, Brierley, & Gould, 1976), 至2009年已上涨至为11‰~15.7‰ (Baron-Cohen et al., 2009; Kogan et al., 2009)。

最近报告于NHSR (National Health Statistics Reports)的学龄儿童ASD 发病率则高达2.00% (Blumberg et al., 2013)。

持续攀升的发病率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有学者认为一方面随着心理、生理环境的日益复杂, 的确有更多儿童罹患ASD, 另一方面ASD 识别能力的提升、诊断内涵和外延的扩充以及诊断加积(diagnosis accretion) (包含了同一个体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诊断数据, 导致统计患病人数高于实际人数)等亦有可能导致ASD 的发病率上升(Boyd, Odom, Humphreys, & Sam, 2010)。

ASD 发病率的节节攀升, 意味着更多的患者和家庭经受着自闭症谱系障碍带来的痛苦(Bradley & Corwyn, 2002; Lord & Cook, 2013; Shaw, Keenan, Vondra, Delliquardi, & Giovannelli, 1997)。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发展迟滞, 缺乏眼神交流、角色游戏、身体语言等基本的社交技能, 这使其社会功能严重受损(Filipek et al., 1999; Manning- Courtney et al., 2013)。

同时,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多并发智力缺陷、注意缺陷综合征(ADHD)、X 综合症、肠胃功能紊乱(Buie, Campbell, et al., 2010; Buie, Fuchs et al., 2010; Ibrahim, Voigt, Katusic,740 心理科学进展第24卷Weaver, & Barbaresi, 2009)、睡眠障碍(Malow & McGrew, 2008)和癫痫(Turk et al., 2009)等一系列身心疾患(Turk, 2011)。

这导致自闭症患者本人和家庭成员经受巨大的痛苦和频繁的家庭冲突(Bradley & Corwyn, 2002; Lord & Cook, 2013; Shaw et al., 1997)。

然而, 由于ASD病因的复杂性, 目前尚没有直接、有效的办法来治愈ASD。

患者多采用行为康复训练配合一定药物来进行长期治疗。

研究者们也未能解释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病机制, 这使得尽快明确ASD发病的生物基础尤为重要。

虽然, 目前研究积累了大量有关ASD生物基础的证据, 但是研究者们并没有一致的结论, 笔者将从遗传、脑神经结构、营养素等方面对现有成果加以简略的总结, 以期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生物基础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2 遗传因素2.1家族与双生子研究研究者对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的家族进行调查, 发现其直系亲属表现出社交缺陷、语言障碍和亲密关系缺失等类自闭症状(Main, Angley, Thomas, O'Doherty, & Fenech, 2010; Malhotra & Sebat, 2012), 进一步对社交缺陷和语言障碍进行定量分析发现, 约20%~25%的兄弟姐妹存在语言缺陷(Lindgren, Folstein, Tomblin, & Tager-Flusberg, 2009)。

同时, 在同一个家族中,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复发率为10%~35% (Constantino, Zhang, Frazier, Abbacchi, & Law, 2010; Freeman, 1989), 已育有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的父母再育时, 其孩子患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概率要高出发病基准率20~50倍(O'Roak & State, 2008)。

这一系列研究表明ASD 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此外, 双生子研究是遗传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相关指标, 能够很好的反映遗传和环境对个体成长发育的影响。

有研究者报告自闭症谱系障碍同卵双生子(monozygotic)的共患率远高于异卵双生子(dizygotic) (Ozonoff et al., 2011)。

早期对异卵双生子的研究发现他们的一致性为10%~15%, 随后更大样本的双生子研究发现异卵双生子的一致性为21%~36% (Hallmayer et al., 2011; Weintraub, 2011)。

而整合3个主要双生子研究, 同卵双生子的一致性高达60% (Bailey et al., 1995, Hallmayer et al., 2011; Rosenberg et al., 2009)。

家族成员的高遗传性和复发率以及同卵双生子的高一致性意味着自闭症谱系障碍具有遗传特性, 这促使研究者们开始关注ASD的遗传过程。

2.2 基因变异研究目前, 有关自闭症谱系障碍遗传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变异领域, 因为调查研究虽能表明ASD具有遗传特性, 但其在进一步了解遗传机制、基因变异以及预防和治疗ASD方面显得十分乏力。

自2003年以来, 研究者们对ASD遗传机制的理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之前普遍认可的常见变异(disorder-common)模型(该模型认为ASD 受某一确定的, 能够在多数患者身上发现的基因变异的影响)受到质疑(Cook & Sherer, 2008)。

研究者们通过全组基因测序(entire genome)、基因组从头测序(de novo mutations)等方法对可能与ASD 有关的基因进行了探索, 提出了ASD受多组基因变异影响的微广(small-to-moderate)模型(该模型认为ASD受微弱的、广域基因变异的影响), 并发现一部分可能参与ASD遗传的候补基因(Parellada et al., 2014)。

2.2.1常见变异基因一般认为,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测定DNA 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和其它常见基因变异, 从而明确某基因位点对个体疾病或者特质的影响。

全基因组关联(Genome-wide association, GWA)研究通过大样本的基因组测序来探索某一基因突变和ASD是否具有关联, 从而确定ASD的致病基因。

自闭症基因组计划发现大约100个变异基因和40个基因组可能与自闭症谱系障碍有关, 但单个基因对ASD 的贡献并不明显。

随后研究者收集了2700多个ASD患者的DNA, 测定了超过1000000个SNP 位点, 结果发现并结果发现没有某个确定的SNP 位点是ASD发病的高危因素(OR < 3, P > 5×10-8*)*: OR (Odds Ration)是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中的优势比, P是OR的统计检验力。

对基因芯片检测的SNP 位点数量进行Bonferroni校正即可计算出P值。

一般情况下, 当OR>3, P<5*10-8时, 可以认为该SNP位点是某一疾病的高危因素。

第5期武文佼等: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生物基础 741(Anney et al., 2012)。

同时, 有调查发现由单一基因诱发ASD的情况仅占1%, 这提示ASD可能并不存在特定的致病基因(State & Šestan, 2012)。

研究者认为, ASD的发病更多源于数种常见变异的共同表达, 从而表现出社交受损、刻板行为、智力障碍等症状(Levy, Mandell, & Schultz, 2009)。

而常见的基因变异对个体的影响通常比较温和, 加之多个基因变异之间的相互作用尚难以明确, 这解释了为何没有确定的SNP位点是ASD的高危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