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教案

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教案

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蒲柳人家》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中国农村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将课文中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对农民的同情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提高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乐观向上的品质,增强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结构和主题,能够分析和解读课文内容。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中国农村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

2. 将课文中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 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和关注,增强对农民的同情和理解。

1. 课文《蒲柳人家》的文本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农村风光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蒲柳人家》,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内容分析:学生合作探讨课文的主题和结构,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村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5.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课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或写作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农村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农村的生活现状和问题。

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教案

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教案

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蒲柳人家》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陈映真及其作品的特点。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模仿、改编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通过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蒲柳人家》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陈映真及其作品的特点。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等。

3.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把握。

3. 学生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等。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陈映真及其作品的特点。

2. 第一课时: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等。

3. 第二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和分析问题。

4. 第三课时:进行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5. 第四课时:学生展示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讨论、展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检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8课《蒲柳人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8课《蒲柳人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3)班内展示,其他同学分析做好笔记。
.把握文章主旨。
(四)【课堂归纳和小结】
归纳课堂内容,总结学习方法,适量训练,有效提升。
三、课后拓展延伸
1.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描绘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 的
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根据文章的主题及重点,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主题学习相应文章——《陈小手》《吴召儿》《回不去的乡村》。
符合标准L能够找出富有特色的读精彩语段,并有感情流畅诵读。2.能总结出本文继承的传统说唱艺术特点。3. 能够联系《三国演义》《水浒传》,分析出文中人物与书中人物的异同点,身上具有的传统美德和民族本色,提
炼出文章主旨。符合标准
基本符合标准L能够找出富有特色的读精彩语段,并流畅诵读。2.能总结出本文继承的传统说唱艺术的部分特点 。3,能够联系《三国演义》《水浒传》,分析出文中人物与书中人物的共同点,身上具有的传统美德和民族本色, 提炼出文章主旨。基本符合标准
.内容感知和梳理
(1)浏览课文,梳理小说主要情节,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课堂学习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梳理小说主要情节,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赏析人物肖像、动作和语言等描写,分析出何满子、一丈青、何大学问鲜明的人物形象。
.通过诵读精彩语段,品味独具魅力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品德,揣摩小说的艺术风格,提炼文章主旨。
符合标准L能够专心默读课文,并完成批注,批注内容比较详细。2.能够分析出何满子、一丈青、何大学问的大 部分人物特征,并能结合文章内容从人物描写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析。3,分析人物特征时能够提到其人的美好品德。 符合标准
基本符合标准L能够专心默读课文,并完成批注,批注内容比较详细。2.能够分析出何满子、一丈青、何大学问 的大部分人物特征,并能结合文章内容从人物描写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基本符合标准

《蒲柳人家》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蒲柳人家》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蒲柳人家》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蒲柳人家》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前言《蒲柳人家》是著名作家茅盾的代表作之一,它描写了旧式中国社会下普通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生活状态。

作为九年级下册的教材,本文将针对该课文的内容进行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晚清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变迁、了解茅盾作品的特点和价值,增强阅读理解和文化素养。

第一部分引入如果把中国近代文学比作一座高山,那茅盾一定是山顶上的景色。

他代表的文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他本人则是中国新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茅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几乎涉及所有文学体裁,尤其在小说创作上成就最为显著。

他写作的历程成为了整个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一个缩影。

他的代表作之一《蒲柳人家》被广大读者所青睐,并深受教育工作者的喜爱,作为中学语文课所必读的经典之一,在国内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内容2.1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晚清初期社会生活的特点与变迁。

(2)理解茅盾创作的背景、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3)感受《蒲柳人家》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和文化素养。

2.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茅盾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2)如何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提升阅读能力与思辨能力。

(3)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中营造积极、严谨、探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2.3 教学内容和过程(一)语文课第一课时1. 教学进入:利用图片或者短片介绍晚清社会变革的名人、事件、背景等,并联想提问,引起学生思考。

让学生有矛盾与思考,留下困惑和追寻的征兆。

2. 正文教学:2.1 理解课文讲解课文内容,着重介绍作品的背景、主要情节、人物形象描写,以及引导学生理解茅盾创作背景、文化内涵、文学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2.2 阅读剖析针对课文进行逐段注解,让学生理解词语、短语、句子中的文化内涵、语境和语言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6篇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6篇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6篇《蒲柳人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这篇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3、品尝小说的语言。

【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2、品尝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这篇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常识1、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简介。

3、简介《蒲柳人家》: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月,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准备。

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

于是,冲突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当完婚。

全篇小说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不到2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便分杈,记述了水道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

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水道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

二、学生自读课文,画诞生字词,查工具书注音释义三、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小说节选局部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学生自读课文并作旁批,争论沟通。

)师生归纳: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憎清楚,泼辣大胆,刚正不阿,爱打抱不平,是女中的豪杰。

爷爷何大学问:他长得象关公,脾气性格也象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大方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

他也有自己的弱点,好说点大话,喜爱戴高帽,虽没有多少钱,却爱讲排场,摆阔气,每次从口外赶马回来,都要请知音相好们来聚会,吹一吹他沿途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受,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四、问题讨论为什么说这篇小说具有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争论理解。

)首先,从人物形象上来说,这篇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

他们身上那种侠肝义胆、仗义轻财、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的品行,正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宝,是《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小说一贯宣扬和传承的价值追求。

九年级上册语文《蒲柳人家》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蒲柳人家》教案、教学设计
3.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
5.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在面对《蒲柳人家》这样的文学作品时,仍需在以下方面进行引导和提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如一片蒲柳、乡村景象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它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引入课文标题——《蒲柳人家》。
2.提问:“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你们觉得这篇课文可能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九年级上册语文《蒲柳人家》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蒲柳人家》是九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学习该课文,使学生能够:
1.掌握课文生字、生词,如“蒲柳”、“庇荫”等,并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如主人公蒲柳先生的高尚品质、坚韧意志等,并学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5.情感教育,渗透价值观: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6.课后拓展,巩固提高:
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如阅读拓展、写作练习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7.教学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

《蒲柳人家》课教案

《蒲柳人家》课教案

《蒲柳人家》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蒲柳人家》,使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4. 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和作者简介2. 人物形象分析3. 故事情节概括4. 主题思想探讨5. 语言特点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3. 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特点。

4.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蒲柳人家》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故事情节概括:概括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

4.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5. 语言特点分析:分析小说中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7. 作业布置:让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8.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蒲柳人家》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和语言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探讨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资源1. 《蒲柳人家》原著教材。

2. 作者相关资料。

3. 文学作品鉴赏指导书籍。

4. 网络资源:关于《蒲柳人家》的评论、分析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品背景、作者简介、人物形象。

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教案

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教案

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蒲柳人家》,使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背景。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亲人和乡情的描绘,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蒲柳人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相关历史事件。

2. 情节梳理: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各个章节的作用。

3. 人物形象:主人公及其他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背景,掌握情节发展,分析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对家乡、亲人和乡情的描绘,以及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小说中的关键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3. 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情。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蒲柳人家》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

3. 情节梳理:学生复述小说情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个章节的作用。

4. 人物分析:学生分析主人公及其他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特征。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主题、情节、人物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蒲柳人家》与其他相关作品的主题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联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家乡、亲人和乡情的认识。

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阅读《蒲柳人家》,使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亲人和乡情的深情描绘,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八、作业设计1. 阅读笔记:让学生选择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或人物,进行详细分析,写成阅读笔记。

《蒲柳人家》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

《蒲柳人家》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

《蒲柳人家》优秀教案《蒲柳人家》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蒲柳人家》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蒲柳人家》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学习课文通过肖像、动作、语言描写甚至是用外号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他们的优点,也要写他们的缺点,要写出有血有肉的“立体”的人物,而不是为了写作文而虚构出来的“平面”人物。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小说情节场景。

深入研讨.把握人物性格,体会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

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

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

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擀(gǎn) 剜(wān) 腌赞(ā zā) 到气(dá)唿(hū)哨咯(ā)吧呱(gū)呱坠地荣膺(īng):光荣地获得。

膺:承受,承当。

隐匿(nì)隐藏、躲起来。

一气呵成:①比喻的气势首尾贯通。

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zhān):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chu):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2.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思考:(1)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

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什么?(2)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3.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教案

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教案

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蒲柳人家》是一部描绘中国农村生活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故事,展现了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农民的艰辛生活。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蒲柳人家》,使学生了解农村生活,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学生能够理解小说背景和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第二章:章节内容概述2.1 章节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小说的开头部分,讲述了主人公一家人的生活状况和家庭背景。

通过阅读本章,学生可以了解到小说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2 学习重点本章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小说背景和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三章:阅读理解3.1 阅读理解题目1. 主人公一家人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2. 主人公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 本章中有哪些细节描写了农村的生活?3.2 答案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内容,给出正确答案,并解释答案的来源。

第四章:文学鉴赏4.1 文学鉴赏题目请学生分析本章中的描写手法和人物塑造,思考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农村生活和人物形象。

4.2 答案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描写手法和人物塑造,让学生了解小说艺术的特点。

5.1 课程回顾5.2 作业布置请学生预习下一章内容,完成阅读理解题目,并写一篇关于本章的学习心得。

第六章:章节内容概述6.1 章节介绍本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一家人在农村生活中的艰辛和努力。

通过阅读本章,学生可以了解到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和他面临的困境。

6.2 学习重点本章的学习重点是理解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分析他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和应对方式。

第七章:阅读理解7.1 阅读理解题目1. 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2. 主人公的家人对他的行动有何反应?3. 本章中描写了哪些细节体现了主人公的成长?7.2 答案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内容,给出正确答案,并解释答案的来源。

第八章:文学鉴赏8.1 文学鉴赏题目请学生分析本章中的描写手法和人物塑造,思考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和心理变化。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蒲柳人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人对家乡美好的描绘;2.学习理解诗歌表达手法,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抒发自己感情和表达意境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意境;2.学习并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1.以绘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家乡美景的图片;2.引导学生看图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对美的认知。

导读(15分钟)1.教师朗读《蒲柳人家》,带领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美感;2.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如蒲柳、堤岸等;4.提问学生关于家乡的一些具体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旨。

学习与理解(15分钟)1.学生自行阅读诗歌,并默读;2.学生小组讨论,共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3.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与全班分享。

创作实践(2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一处景致,如校园花园、街边小巷等;2.学生进行素描或拍照,捕捉这个景致;3.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景致,以《蒲柳人家》为参考,写一篇自己的诗歌。

展示交流(15分钟)1.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创作;2.学生互相评论和分析彼此的作品;3.教师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延伸拓展(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针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风景等方面,展开探究;2.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相关资料展示;3.学生进行小组展示,互相学习。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情感、认知和审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阅读、思考、创作以及展示等环节,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蒲柳人家》的意境和美感,还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观察和表达自己所看到和感受到的美景。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交流等环节,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延伸拓展的环节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家乡的美。

《蒲柳人家》课教案

《蒲柳人家》课教案

《蒲柳人家》课教案一、课程背景《蒲柳人家》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名篇,以小说的形式,描写了一个京郊农村蒲柳人家的近现代史和背景、蒲柳人家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以及父亲与儿子之间的亲密互动,给人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共鸣,深入了解民俗文化,是一篇很好的课文。

本课教案适用于初中二年级或者高中第一学期的语文课程。

二、教学目标1.了解《蒲柳人家》的基本内容,学会简单的小说分析。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发现和分析文章中的主题,并进行解读,使学生对家庭、亲情、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

4.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在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方面得到提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简短的课文片段、或者图片或视频,给学生展示《蒲柳人家》的小说背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同时也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好奇心与思考,形成探究的积极态度。

2. 文本阅读(1)先让学生自觉地读一遍全文,听取学生的总体感受,然后陈述自己的理解,大家多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分析小说的结构、情节、主题、语言特色、作者意图以及与时代、历史的关系等等。

(2)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阅读文本,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部分进行引导和分析,例如开头的描写,中间部分的情节,结尾部分的反思等等。

(3)学生分组合作阅读,可以根据各自的阅读能力和熟悉程度,分成小组按照一定的阅读任务进行分析讨论,然后进行展示、交流与总结。

3. 知识点解析(1)文学语言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蒲柳人家》的语言与文体特征,如用了什么样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等,让学生感受语言对情感的表达和作用,以及意识到语言的多样性和艺术性。

(2)深度阅读教师要提醒学生,全面分析故事中的各个主要人物如父亲、儿子、母亲等等的性格、经历、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等,以形成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4. 总结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就本课阅读内容与文化内涵、模式及意象等进行总结,归纳可能的应用方法,体现对文章的感觉和理解。

《蒲柳人家》课教案

《蒲柳人家》课教案

《蒲柳人家》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蒲柳人家》,使学生了解作者何其芳及其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蒲柳人家》,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蒲柳人家》是现代作家何其芳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以作者童年生活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亲情、温馨的家庭画面。

2.2 人物分析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如作者的父亲、母亲、姐姐等,理解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对作者的影响。

2.3 象征意义探讨作品中的象征元素,如蒲柳、房屋、庭院等,理解它们在文中所代表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1)掌握《蒲柳人家》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3)领悟作品所表达的家庭亲情和生活中的美好情感。

3.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2)理解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出的家庭亲情和生活感悟。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独立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2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人物心理。

4.3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4 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家庭亲情,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何其芳及其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5.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人物心理。

5.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故事,感受家庭亲情,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5.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中的家庭亲情和生活感悟。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蒲柳人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蒲柳人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2、分析文中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的巧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总是那样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的刘绍棠的《蒲柳人家》中也有一位绰号叫“一丈青”的大娘,她又是怎样一个人物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感知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快速浏览课文,根据相关情节,自拟标题。

明确:第一节:(1)何满子被拴葡萄架;(2)一丈青迷信绣肚兜;(3)一丈青大闹运河滩;(4)一丈青妙手救病人;(5)一丈青百般疼孙子。

第二节:(1)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2)何大学问仗义热肠;(3)何大学问请师教孙子;(4)何大学问怒拴何满子。

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明确:何满子:机灵顽皮,聪明伶俐,纯真稚气,关爱爷爷。

一丈青大娘:爱憎分明,泼辣大胆,溺爱孙子,勤劳善良。

何大学问:仗义疏财,慷慨豁达,侠肝义胆,好说大话,喜戴高帽,重视知识,向往美好生活,有民族气节。

2、在这几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请用“我喜欢______(填人物),因为______”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示例:我喜欢一丈青大娘,因为她性格粗犷、豪爽、充满正义感,当看到几个纤夫“赤身露体”,一丈青大娘为了“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而狠狠地教训了这几个纤夫,直到请来了当地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说和了两三个时辰才放过他们,的确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也体现了她总能为别人考虑的热心肠和一身的正气。

《蒲柳人家》教案

《蒲柳人家》教案

蒲柳人家教案一、教案背景《蒲柳人家》是一首经典的民谣歌曲,歌词描绘了古老的水乡风貌和人们普通而幸福的生活。

通过学习和演唱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

本教案适用于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谣,培养其音乐鉴赏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蒲柳人家》歌曲的含义和意境。

2.学会演唱《蒲柳人家》。

3.能够感受和表达对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4.提高音乐鉴赏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器和扬声器。

2.《蒲柳人家》歌曲录音。

3.教室或音乐室。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看一段与水乡相关的短视频,引起他们对水乡文化的兴趣。

2.向学生提问:“你们对水乡文化了解多少?”第二步:学唱《蒲柳人家》(20分钟)1.播放《蒲柳人家》歌曲,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分节学唱歌曲,老师先带领学生一遍,然后学生跟唱。

3.逐句分解歌词,教学生正确发音和表达,并加以演唱练习。

第三步:理解歌曲意境(1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指导学生分析歌词中描绘的水乡景色和人们的生活,了解歌曲背后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第四步:情感表达(15分钟)1.让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歌曲的歌词和意境,创作一幅插图,表达对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2.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并解释自己的插图。

第五步:歌曲表演(2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歌曲的表演。

2.表演形式可以包括独唱、合唱、舞蹈等,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3.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观摩和学习,互相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拓展1.邀请父母或村民参观学生的插图展示,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

2.听取学生对歌曲的评价,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3.鼓励学生寻找并演唱其他中国传统民谣,增强对传统音乐的了解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学唱歌曲时的参与度和发音准确性。

第6课《蒲柳人家》创新教案

第6课《蒲柳人家》创新教案

第6课《蒲柳人家》创新教案一、教材分析《蒲柳人家》这篇课文,是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小说,作者是茅盾。

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蒲柳镇上一个贫苦家庭的父亲穷追梦想,不断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观,孩子们也因此获得了更好的生活。

故事情节生动,表达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了学生追求梦想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小说《蒲柳人家》的作者、内容和内涵;2.把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性格;3.理解词语、句子和段落,加深对阅读和语言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2.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目标1.让学生明确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激发学生的追求和探索的热情;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深入思考、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性格;2.小说的语言风格与文化内涵;3.如何在阅读《蒲柳人家》时,理解其思想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2)扫读、精读法;(3)讲解法;(4)讨论法;(5)练习法;(6)合作学习法;(7)自主学习法。

2.教学手段:(1)计算机、多媒体教学;(2)黑板、粉笔;(3)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导入话题,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引导学生对蒲柳人家的人物、情节及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问题示范: 1.谁能说出这篇课文的名字? 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3.你对这篇课文有哪些看法? 4.你是否了解《蒲柳人家》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扫读(10分钟)老师让学生整体浏览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大意。

要求学生注重把握文本的情节线索、人物、环境等方面的描述,为接下来具体阅读做好铺垫。

3.阅读课文(20分钟)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每个章节中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情节,并对文章中出现的生词、熟词理解和消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蒲柳人家》
指导思想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应该重视语文课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因此,教学本文,我充分把握和利用教材特点,以帮助学生树立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祖国的健康高尚的情操。

同时,以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指导、补充和评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求在各个维度上实现新课程中提出的课程目标。

教材分析
这篇小说以六岁小孩何满子为线索展开情节,透过一幅幅风俗画,热情地描绘和歌颂了京东北运河边上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他们身上那种侠肝义胆、仗义疏财、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的品格,正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这篇小说的语言也非常有特色,熔民间语言与口语、书面语与古典说唱艺术语言于一炉,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是学生领略民族优秀语言艺术的理想范本。

学情分析
小说是学生非常喜爱学习的文学体裁,而且,就九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言,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和基本的描写方法已不是困难,难的是这篇小说所传达出的属于特定时期的民族文化气息和氛围。

而这种气息和氛围,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和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和生活隔了一条鸿沟。

这种时空差异造成的文化的鸿沟正是学生学习本文的最大障碍。

所以必须进行课内外衔接,联系阅读积累和经验,拓展学生的关注视野,引导学生大关注和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认真深刻地体会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体会小说语言的乡土气息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
根据学生的生活和阅读经验,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小说的人物形象为学习的突破点。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完成以学生的实践为主,由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合作和探究,发挥集体的力量。

教师相机引导、点拨、补充、评价,发挥主导作用。

在师生、生生间相互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培养积极探究的学习意识。

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

诵读法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尤其是继承了传统的说唱艺术特点。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品味,使学生能深入领会小说的语言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2)引导学生大量关注并正确对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其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2)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具有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格。

教学准备
教师制好多媒体CAI课件。

安排学生听读课文范读录音一遍,要求学生认真自渎课文,充分熟悉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同学们已经阅读过几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是否令你们荡气回肠、由衷景仰呢?(请两三名学生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优秀作品。

让我们一起欣赏、学习。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指导学生注意刘绍棠的创作风格)
三、赏析人物
(小组合作探究,选代表全班交流。

用外号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塑造立体化人物(即不避瑕疵)这两点,可能需要教师相机点拨和补充。


四、语言品味
(教师范读句子,并且建议学生边小声诵读边品味。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其从语体、修辞、用词、诵读感受等角度进行体会,小组选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


五、风情领略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从生活风俗、人物外部形象、思想性格、语言特色等方面来体会。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六、拓展延伸
(学生热情高涨,踊跃发言,从周杰伦“中国风”的歌曲谈到成龙、李连杰的中国功夫,从国家领导人的唐装谈到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从张艺谋的电影谈到遍及全球的中餐馆……教师对学生的热情表示由衷的赞赏。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独树一帜的乡土文学。

通过刘绍棠乡土小说的成功,以及众多相关的成功事例,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全世界的人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我们更有理由坚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就能赢得世界的掌声。

八、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这节课可以说是我在小说阅读教学上的一次尝试。

以往的小说教学,我总是以小说的体裁特点来架构课堂,引导学生认识典型环境,赏析典型人物,梳理情
节脉络,归结小说主题,这样按部就班,久而久之,模式化的课堂教学使我的教学设计悄然滋生了创新惰性,也使学生渐感乏味厌倦。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打破这种陈旧套路,充分发掘利用课文所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和语言艺术魅力,实现课文阅读与课外相关阅读经验相衔接,课堂学习与现实的文化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身边重要的文化现象,在更深广的层面上实践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让我们师生一起充分体验了一回“语文即生活”这一新课程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