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江苏专版)单元检测(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 第38讲 新文化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 第38讲 新文化运

第38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某某检测)1917年,高一涵先生认为:“往岁之革命为形式,今岁之革命在精神。

政治制度之革命,国人已明知而实行之矣;惟政治精神与教育主义之革命,国人犹未能实行。

”他的认识( )A.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B.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成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共识D.探索了新某某主义道路解析:选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高一涵认为辛亥革命是形式,而新文化运动是精神,政治革命问题要诉诸精神层面才能根本解决,政治革命是不彻底的,原因就在于“政治精神”的保守化,要推进政治革命,必须发起“政治精神之革命”,故高一涵的认识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故选A项。

2.(2020·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有学者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讲“科学”很少往“技术”方向走,而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B.某某政体并未挽救危机C.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D.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解析:选B。

材料中新文化运动重视西方的“精神”和“方法”,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从思想上进行反封建的需要,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它是辛亥革命的“补课”,故选B项。

3.(2020·某某适应性考试)1917年,陈独秀说:“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

”这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B.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C.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D.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解析:选B。

由材料“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借鉴西方政治文明,对国家发展展开思考,故选B项。

4.(2020·某某毛坦厂中学模拟)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

江苏省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20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理论成果及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江苏省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20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理论成果及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2.史料实证:历史结论通过史料(实物、文字)加以 证实。如13江苏卷·T7,题干通过提供学者评价的材料, 引导得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旧文化有着继承与创新的 结论,尽管此结论与教材所反映的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 化的态度不尽相同,但这正是考查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 效信息,并据此提出自己历史认识的史料实证的能力。
第二十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理论 成果及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命题坐标】—江苏卷五年命题导图
【素养诠释】—命题人揭秘核素养 本单元重点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总体来 看考查角度灵活,五大核心素养都有体现,突出表现在:
1.时空观念:西学东渐的时空性很明显,适合时空 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如17江苏卷·T9通过“全国 专科以上学校分布图”考查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在 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 从而得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是影响学校发布的主要原因。
3.历史解释:以史实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 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是考查的重点。如 16江苏卷·T22通过材料对比考查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 化的态度,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历史解释素养。 14江苏卷·T22直接考查学生客观论述历史问题,有理 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看法的能力。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江苏专版)单元检测:(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江苏专版)单元检测:(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

单元检测(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观察下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解析:选D 图片反映的是在坚持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反映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

2.(2018·扬州质检)学者马勇认为:“甲午战争后,朝野上下很快重建了维新共识,着力克服先前三十多年洋务新政埋头经济不问政治的偏向,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地方自治、民间经济、政府管控之外的社会逐渐发育和成熟,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级即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就在政府和外国资本的夹缝中艰难成长。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中体西用”成为维新共识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创建C.社会团体彻底摆脱政府管控D.君主立宪进入改革议程解析:选D 材料中这一时期维新共识是“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而“中体西用”反对政治改革,故A项错误;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创建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材料“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体现出社会团体仍然处在政府管控下,故C项错误;材料“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指保留君主制,君主立宪制进入改革议程,故D项正确。

3.“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

……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

”这里的“先生”是( )A.林则徐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解析:选B 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与材料中“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骤予以权,固自不易”相符,故B项正确。

4.梁启超说:“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

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

二者缺一,时乃无功。

”这说明培育“新民”的关键是( ) A.全面学习西方思想B.继承中国传统文化C.彻底否定儒家学说D.兼采中西文化精髓解析:选D 材料中梁启超认为新民并不是完全抛弃传统旧民,而是吸收传统和西方精华合二为一,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单元检测(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Word版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单元检测(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Word版含解析

单元检测(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国名的翻译,基本是带“口”旁的音译名,如英咭咧、咪唎、咈囒哂,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

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A.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B.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C.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解析:选A鸦片战争前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说明认为西方国家落后,而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说明认识到西方国家的进步性,故选A项;B项中“摆脱了”、D项中“实现了”不符合史实,排除B、D两项;C 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2.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持续式的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启蒙。

导致中国思想启蒙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文明的冲击B.资本主义发展缓慢C.政府的腐朽统治D.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解析:选A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其历经阶段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具有较强的突变性,其主要原因就是西方的持续入侵和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故A项正确。

3.(2019·石家庄模拟)康有为通过重塑孔子形象、高悬大同理想,并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是儒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行为的重要影响是()A.重新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B.减少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危机C.使晚清保守思想大行其道D.推动了传统思想与民主科学的结合解析:选B康有为重塑孔子形象,是借助孔子权威宣传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减少其在中国传播的阻力,故B项正确,A项错误;康有为通过这种做法是在宣传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故没有出现C项所述结果,排除C项;他的做法推动了传统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的结合,而不是与民主科学的结合,故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13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检测(必修3)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13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检测(必修3)

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19·福建南平期末)19世纪中叶以后,当西学在日本成为全民族注意的中心时,在中国却被限制在通商口岸范围之内和办理“洋务”的官员之中,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传统的精神世界里。

这说明近代中国( A )A.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不足B.缺乏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C.士大夫固守传统文化模式D.自强求富运动的成效不大[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19世纪中叶以后,日本民族危机加深,实行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文化制度,而中国此时开展了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创办洋务工业,忽视对西方制度的关注,体现了近代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变革意识不足,故A项正确。

B 项,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题干与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无关,排除。

C项,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故“固守传统文化模式”表述有误,排除。

D项,题干旨在对中日变革意识作比较,未涉及洋务运动的成效,故排除。

2.(2019·湖南湘东六校联考)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C )B.外来冲击推动近代中国转型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D.中西方近代化道路趋向一致[解析] 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近代中国从“开眼看世界”,到学习器物,再到制度,不断加深。

A项错,材料未体现“融合”,更多是一种学习借鉴;B项错,材料重在强调了解、学习西方,并未涉及现实实践的问题,与材料关联不大;D项错,中西方道路不通,与史实不符。

3.(2019·北京西城区六校联盟)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

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D ) 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C.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D.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解析] 不论“中体西用”、“进化论”还是“阶级斗争论”均是在挽救民族危机,均是在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的道路,但“中体西用”是在维护封建统治而非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也非否定儒家正统思想,更非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所以本题只有选项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答案)

第十四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鸦片战争后,“中西间既已展开频繁的来往,少数敏锐的中国官绅,依据直观的警觉,已开始认识到一个新局面的开始。

”这种“警觉”思想最早表现在(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2.“自1861—1900年间,申述当前变局之意旨者不下37人。

……李鸿章认为西人之东来侵略是三千年来大变局,王韬认为是四千年来大变局……”针对此“变局”,以李鸿章主张( ) A.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B.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C.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3.某学者说:“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因此维新派在鼓吹变法的时候,就只能从其他阶级中寻找同盟者,或者依靠对象。

”这里的“同盟者”是指( )A.地主阶级B.无产阶级C.劳动群众D.洋务派4.《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中写道:“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标志性的开放事件,就好比整整106年后,当再度打开国门的时候,中国也在第一时间向美国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

”中国向美国派出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B.维新变法运动期间C.新文化运动期间D.中美关系正常化期间5.“到1895年以后,所谓‘国’的自我肯定,随之有迅速发展。

一般中国人自有的事物与名称,多加以‘国’的冠称。

例如‘国权’、‘国地’、‘国民’等等,1900年以后出现的新名词更多。

”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说明( )A.朝贡观念的复兴B.民族主权意识的增强C.民主与科学的洗礼D.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6.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7.下列维新言论中,最令清末统治者触目惊心的是( )A.“今以不缠足为富国强种根本,所见尤大。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练习卷: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练习卷: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1.孙中山先生在1905年创刊的《民报》发刊词中将其早年提出的“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到1924年他又在国民党“一大”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提出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这一变化客观上()A.结束了北洋军阀的割据状态B.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C.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革命性的一面D.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2.下表是不同学者有关康有为的记载。

A.体现了时代性和自身的局限性B.尚未突破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C.反映了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完全得益于西方传教士的熏陶3.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世界意识”已经普遍盛行,甚至出现用以“万国”、“全球”、“世界”等说法替代“普天之下”意义上的“天下观”,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替代传统“四夷观”。

这一时期“世界意识”的增强( ) A.丰富了“中体西用”内涵 B.根源于民族危机的加深C.开启了外交理念近代化D.维护了官方的正统意识4.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源于朱元璋反元口号“驱除胡虏,恢复中华”,1905年又将“恢复中国”改为“恢复中华”。

这一变化反映了孙中山()A.具有种族革命的倾向B.带有狭隘的民族观念C.追求民主革命的目标D.倡导各民族一律平等5.1915年,陈独秀对儒家“三纲”的批评着眼于它“压抑了个人独立自主的人格”。

1916年 2月,陈独秀批判孔子、孔教、儒家纲常是立足于儒家纲常与共和制度的深刻矛盾”。

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B.巴黎和会引发关注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D.社会时局出现变化6.1942年以后,延安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投身于工农兵群众中,认真研究民间艺术,热情地向群众学习流行于陕北农村的一种歌舞形式一秧歌。

这类作品以“军民团结、对敌斗争、组织劳动力、增加生产、破除迷信、提倡卫生”等为主题。

这类作品的出现( )A.塑造了为抗战服务的革命文化B.体现了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D.扩大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7.现代新儒家梁漱溟讲到:“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主旨解读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

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则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中相继创立了重要思想理论成果。

线索一:开明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思想。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线索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变革。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线索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实践。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无产阶级有了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线索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线索1西学东渐——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发展线索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四五十年代“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2)代表:林则徐、魏源(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2)代表:奕 、曾国藩、李鸿章(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4)主张:自强、求富(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世纪60~90年代维新思潮(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5)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初民主、科学(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2)代表:李大钊(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深化历史理解1.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学习目的: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13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13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质检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1.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

……驭夷之道,贵识夷情。

……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由此可知,曾国藩( )A.继承了“师夷制夷”思想B.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C.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D.主张“中体西用”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曾国藩认识到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技术制造炮船会给中国带来永远的利益,他继承了魏源的“师夷制夷”思想,故A项正确。

材料只提到学习西方技术制造炮船,并非强调要全面向西方学习,B项错误。

材料主要反映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技术的重要性,而非“天朝上国”思想,C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曾国藩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未涉及“中体”的内容,排除D项。

2.1896年,李鸿章在英国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回答说:“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

”这表明李鸿章( )A.确立了亲美远英的外交路线B.政治上倾向于欧美的代议制C.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D.向西方学习扩大到制度层面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李鸿章对英国议员辩论和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的态度,并没有确立外交路线,故A项错误;李鸿章对英国议会辩论表示不屑,这表明李鸿章并不赞同欧美的代议制,故B项错误;李鸿章对英国议会辩论表示不屑,而对外国资本到中国投资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明显反映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向西方学习还停留在技术层面,故D项错误。

3.19世纪60年代末,清朝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虽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江苏专版教案:模块三 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 含解析 精品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江苏专版教案:模块三 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 含解析 精品

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鸦片战争以来,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为解决中国社会进步所面临的救国、建国、强国之路问题而提出的,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符合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思想的萌发与“中体西用”概念阐释——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广义而言,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维新变法思想辨析比较——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比较二者虽然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有明显不同。

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易误指正新文化运动前后不同。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发生了分化。

陈独1.某学者曾说:“他(魏源)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

”这说明魏源的思想()A.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B.带有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内容C.其政治思想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D.其思想不可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解析:选B“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说明魏源的思想带有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内容,故选B项。

2.“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

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

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这一言论针对的是()A.抵抗派B.洋务派C.顽固派D.维新派解析:选B依据材料“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可知是体用不统一,中体西用。

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故A项错误;提出“中体西用”主张的是洋务派,故B项正确;顽固派主张“中体中用”,即体用统一,故C项错误;维新派主张“西体西用”,即体用统一,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单元质量检测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单元质量检测

单元质量检测(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凤阳二模)1907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成立存古学堂,并给清王朝上了《保存国粹疏》,声称当时“道微文敝,世变愈危”,只有“存国粹”才是“息乱源”的最好办法。

材料表明张之洞的目的是( )A.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自强求富B.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阻止革命C.维护民族的传统文化,引进西学D.继续维新思想的宣传,预备立宪2.严复在译完《天演论》后指出:“此书之旨,本以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

其中所论……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

”这表明严复译书的政治目的是( ) A.从纯学术的角度介绍生物进化论B.弥补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缺陷C.号召人们顺应优胜劣汰无所作为D.唤醒国民通过改革而奋发图强3.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

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D.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4.(2014·寿县调研)“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

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5.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

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6.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钳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适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适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中国社会。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26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26

第26讲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1912年孙中山《祭明陵文》曰:“(文)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

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幡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

……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

”该文本质体现出革命派()A. 已经实现三民主义的目标B. 昭告成功推翻封建体制C. 存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D. 承袭朱元璋反异族统治的传统解析:结合史实,三民主义的目标并未完全实现,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的只是封建君主专制,并没有彻底推翻封建体制,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我高皇帝”、“清室”即突出满汉民族矛盾,而非民主与封建的矛盾,故C项正确;D项属于表象反映C项,题干要求从“本质”来看,故D项错误。

答案:C2. 孙中山说:“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展其生产力则贫。

以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

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

”最符合孙中山本意的是()A. 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B. 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产C. 倡导排满革命,推翻封建统治D. 反对私人资本,防止贫富悬殊解析:依据材料“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

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

”可知孙中山在共和告成以后主张发展产业,但又担心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所以要倡导社会公平,故A项正确。

答案:A3. 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表明()A. 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B. 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C.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D. 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解析:材料反映出孙中山吸收社会主义思想,并关注民生,从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体现了其思想与时俱进的特点,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

专题十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课时作业39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某某某某调研)学者李喜所认为,该书是鸦片战争之后五十年间中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域外史地著述,书中的设想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

该书最有可能的是( B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资政新篇》D.《变法通议》解析:“该书是鸦片战争之后五十年间中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域外史地著述”表明该书是《海国图志》,故选B项;《四洲志》成书于鸦片战争前,排除A项;《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不是史地著述,排除C项;《变法通议》是梁启超的著作,不是史地著述,排除D项。

2.(2020·甘青宁联考)洋务派引用中国传统典籍来证明西学之天文算学、化学、重学、气学等均源于中学,认为这些科技不过“泰西智士从而推衍其绪”“而精理名言,奇技淫巧本不能出中国载籍之外”。

洋务派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A )A.减轻学习西方的阻力B.推翻“中体西用”学说C.全面学习西方文明D.坚持文明优越理论解析:据材料把西学的源头说成是中学,即“西学中源”说,其目的在于减少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的阻力,故选A项;洋务派倡行“中体西用”学说,即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排除B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不学西方制度和思想文化,排除C项;洋务派坚持文明优越理论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D项。

3.(2020·某某某某一模)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之说,他提出的重儒官、复乡职、公选举以及复陈诗等论,都立足于“通上下之情起见”,体现了西方的公举和公论的某些色彩。

该主X( B )A.属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B.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藩篱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D.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某某政治解析:冯桂芬主X“通上下之情”和学习西方以实现“君民不隔(统治者与人民要有沟通互动)”,可以看出冯桂芬的思想涉及了西方某些政治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藩篱,故选B项;这一时期冯桂芬的思想仍属于洋务思想,排除A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为戊戌变法提供理论基础,排除C项;冯桂芬的主X只是有西方的“”色彩,没有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某某政治,排除D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第40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第40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第40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师用书[把握·历史脉络]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要包括两条知识主线: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

“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引导民族资产阶级武装推翻清政府,成立了中华民国,引发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导中国人民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历程。

第40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1)背景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

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2)概况①林则徐:组织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③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向西方学习(1)主要主张①思想上: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反思洋务运动。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13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13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含解析

单元过关测试(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876年李圭作为中国工商界的代表,到美国费城参加世界博览会,环行地球一周后写了《环游地球新录》,李鸿章还为之作了篇序,士大夫争相购买,坊间也相率翻版。

这现象说明( )A.国人认识世界有了新的途径B.向西方学习思潮蔚然成风C.洋务运动推动了出版业发展D.李鸿章的社会影响力强大A[原来国人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了解世界,《环游地球新录》的出版发行开启了国人以亲身经历感知西方世界的新途径,故选A项;“争相购买”并不等同于认同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排除B项;“相率翻版”说明印刷量增加,但并不等同于出版业发展,排除C项;士大夫争相购买,并不是由于李鸿章作序,而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新颖,排除D项。

] 2.(2020·苏北四市一模)1867年恭亲王奕(道光第六子)奏请在京师同文馆内添设天文算学馆。

大学士倭仁认为此举“以夷变夏”,“上亏国体,下失人心”,“甚为可耻”。

奕驳曰“今不以不如人为耻,而犹以学人为耻”。

而士大夫聚党私议不息,阻拦投考同文馆的人员,多方讥诋,斥奕为“鬼子六”。

据此可知( )A.顽固派被动接受新式教育B.洋务派抛弃中国传统文化C.西方科技不能适应中国国情D.中国近代教育变革举步维艰D[作为洋务运动重要代表之一的奕在设立新式学堂过程中遭到大量顽固派的反对,说明近代教育变革艰难,故选D项;顽固派坚决反对学习西方知识,排除A项;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但强调“中学为体”,排除B项;题干信息不能说明西方科技不能适应国情,排除C项。

]3.(2021·徐州一中调研)早期维新人士宣传“西学中源说”。

王韬说:“中国,天下之宗邦也,不独为文字之始祖,即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而流传及外。

”黄遵宪认为,西方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也源于先秦的墨家学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验收评估(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验收评估(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

单元验收评估(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X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

下列表述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B.“遗其体而求其用”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2.(2015·某某诊断)郭嵩焘在《伦敦与巴黎日记》中说:“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这表明他主X学习西方的( )A.器物层面B.制度层面C.文化层面 D.实践层面3.(2015·永州模拟)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

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

”据此推断,其中的“上下议院”应是( )A.皇帝的随从顾问 B.国家的权力中心C.朝廷的咨询机构 D.政府的执行机构4.(2015·某某模拟)“(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5.(2015·某某联考)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

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某某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

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A.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C.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D.旧某某主义革命陷入绝境6.(2015·某某二模)“特观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13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 第26讲 近代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13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 第26讲 近代

第13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一大主题: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某某论成果。

两大阶段: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现代中国重某某论成果。

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三某某论成果:三某某义、思想、理论。

第26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顺乎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新思想的萌发(地主阶级抵抗派)原因(1)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2)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代表林则徐、魏源主X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作用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代表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主X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X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2)“师夷长技以自强”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影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

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X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

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的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1.早期维新思想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王韬、X观应等主X 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X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1)背景①政治: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对有识之士的刺激。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13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 第27讲 马克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13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 第27讲 马克

第27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思想1.形成和发展阶段时间著作内容萌芽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某某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某某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X形成土地革命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成熟全民族抗战时期《论持久战》《新某某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创造性地提出新某某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某某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发展解放战争时期《论人民某某专政》①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及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②提出人民某某专政的思想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后《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正确区分思想与的个人思想思想并非个人的思想,思想是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创造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其他方面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地位与影响(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由于共产党的领导,新式的农民战争不同于旧式的农民起义;由于农民参加了革命,土地革命战争又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强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社会基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思想的特点、阶段和内涵二、理论1.背景(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促进了思想解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5 专题质量检测(十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5 专题质量检测(十三

专题质量检测(十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百师联盟大联考)魏源曾经建议清政府建立造船厂和火器厂,聘请外国人当指导,仿造西洋船舰火器,以及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等各种民用器具。

他还建议在科举考试中增加水师科,对于能制造西洋船舰、水雷、奇器的人,授予科甲出身。

当时有人批评他的建议过于“失体”。

据此可知,这些建议( )A.具有离经叛道的色彩B.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C.主X制度层面的变革D.肯定了西方先进的文明体系解析:选A。

此时期程朱理学仍然占据主流地位,清朝“天朝上国”的美梦还没有完全破碎,而提出学习西方的这些科学技术无异于离经叛道的“异想天开”,故选A项。

2.曾国藩认为儒学的学问分为四个方面:“有义理之学,有词章之学,有经济之学,有考据之学”,四者缺一不可,既强调义理为儒学之本,又使经济之学为义理所统辖。

曾国藩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为“中体西用”寻找理论依据B.缓和与顽固派的既有矛盾C.宣传西学,挽救民族危机D.开始以全新眼光审视世界解析:选A。

材料中曾国藩对儒学的认识,说明当时主X学习西方的技术是有理论依据的,故选A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矛盾是对西学的态度,且二者的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排除B项;当时洋务派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是挽救民族危亡,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的仍是以中学为根本,不是以全新眼光审视世界,排除D项。

3.(2020·某某省长郡中学调研)下表为清末民初某某竹枝词中不同类型知识分子涉及民族观念的词汇检索及频次表。

A.具备开放的近代视野B.摆脱了自身传统观念C.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D.西化的水平领先全国解析:选C。

材料“夷”“洋”“西”“其他中性词”等词汇使用情况,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西文明的碰撞,故C项正确;“西”“洋”使用较多体现了一定的近代民族观念,但“夷”“其他中性词”的使用,也体现了一定的保守性,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仍有很多知识分子使用“夷”一词,体现了一定的传统夷夏观念,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全国不同类型知识分子涉及民族观念的词汇状况,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观察下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解析:选D图片反映的是在坚持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反映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

2.(2018·扬州质检)学者马勇认为:“甲午战争后,朝野上下很快重建了维新共识,着力克服先前三十多年洋务新政埋头经济不问政治的偏向,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地方自治、民间经济、政府管控之外的社会逐渐发育和成熟,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级即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就在政府和外国资本的夹缝中艰难成长。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中体西用”成为维新共识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创建C.社会团体彻底摆脱政府管控D.君主立宪进入改革议程解析:选D材料中这一时期维新共识是“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而“中体西用”反对政治改革,故A项错误;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创建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材料“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体现出社会团体仍然处在政府管控下,故C项错误;材料“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指保留君主制,君主立宪制进入改革议程,故D项正确。

3.“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

……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

”这里的“先生”是()A.林则徐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解析:选B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与材料中“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骤予以权,固自不易”相符,故B项正确。

4.梁启超说:“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

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

二者缺一,时乃无功。

”这说明培育“新民”的关键是() A.全面学习西方思想B.继承中国传统文化C.彻底否定儒家学说D.兼采中西文化精髓解析:选D材料中梁启超认为新民并不是完全抛弃传统旧民,而是吸收传统和西方精华合二为一,故D项正确。

5.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

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A.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B.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C.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D.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解析:选D黄宗羲的思想在近代之所以被重视是因为其反对君主专制等主张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故正确选项是D项。

6.1902年,严复在论及中国教育时说:“必将阔视远想,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而后得之。

”严复的这一看法体现的文化理念是()A.贯通中西B.中体西用C.全盘西化D.革故鼎新解析:选A本题考查严复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根据材料中“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而后得之”说明当时严复主张中外贯通,故A项正确。

7.著名政治活动家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下列对其中“旧心理”和“新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儒家文化和君主立宪B.儒家文化和民主共和C.程朱理学和开明君主D.程朱理学和民主科学解析:选B“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是指辛亥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新制度”是指民主共和制度不是君主立宪制度,故A项错误;“旧心理”是指旧的思想儒家思想,“新制度”是指民主共和制度,不是开明君主,不是民主科学,故B项正确,C、D两项错误。

8.罗兹·墨菲在《亚洲史》提出:“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

”下列对材料理解有误的是()A.传统文化遭到鲁迅等人的绝对否定B.“完全拒绝”是由于中国传统道德沦丧C.鲁迅等人的觉醒不在于外来的侵略D.接受西方文化是中国近代化必由之路解析:选D拒绝传统文化不等于非要接受西方文化不可,故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答案选D项。

9.(2018·镇江一模)“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

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

”材料中的“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指的是()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解析:选D“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指的是合理分配,故D项正确。

10.1925年3月,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道:“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

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A.提出了三民主义B.倡导了三大政策C.领导了辛亥革命D.主张“平均地权”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所谓的“民族革命”指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因此是指新三民主义,它的核心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故B项正确。

11.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A.阶级属性发生改变B.完全接受了中共的革命主张C.革命策略有所调整D.认为中国的出路是社会主义解析:选C孙中山提到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国富民穷,贫富差距悬殊的虚假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即通过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改善民众的生活,确立了“扶助农工”的政策,革命策略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孙中山仍然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认为中国的出路是资本主义,不可能完全接受中共的革命主张,故A、B、D三项错误。

12.“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

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

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D.过渡时期解析:选B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

抓住材料中“革命失败以后”以及材料内容可以判断,毛泽东论述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3.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

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

”这里的“新的内容”()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解析:选A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长征胜利到达“西北”,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与材料中“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相符,故A项正确。

14.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

”邓小平的这段话()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析:选D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学习世界最先进的科研成果,符合当时中国发展的需要,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D项正确。

15.《南方日报》曾载文指出:“20 年来,小平南方谈话这一思想理论之花结出了丰硕果实,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发生的变化及其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这是因为邓小平南方谈话() A.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B.阐明了判断各个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C.作出了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解析:选B南方谈话发生在1992年。

A项属于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D 项不选。

B项是南方谈话的内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15分)16.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中国文化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维新派把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以此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

维新派利用西学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康有为在解释孟子“民贵君轻”时认为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民众赋予的,君主是民众的一员,是民众的仆人。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面对辛亥革命后政局的动荡不安、思想的异常混乱,陈独秀率先喊出了民主与科学,以唤醒民众觉悟,自觉自动地争取民主。

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反孔批儒的战士却又仍然在自觉不自觉地承续着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学传统。

——摘编自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所主张的政治体制。

(5分)(2)解读上述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280字左右。

)(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需要仔细阅读材料,用精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表达。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

第(2)问,该题的答题模式应该按照“观点+论述”进行,先通过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来提炼观点,再联系相关史实进行论述。

依据设问要求,“观点”的时间描述应为中国近代前期,主题应是思想文化;“论据”应首先挖掘题中两则材料的有效信息得到,再联系所学知识补充;“论述”时要做到史实与观点对应论证。

答案:(1)理论来源:传统儒家思想;西方进化论;西方启蒙思想。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2)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