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合集下载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949年 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占领南京,国民 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占领南京, 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七届二中全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什么情况下召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什么情况下召开?通过了 哪些重要内容和决定? 哪些重要内容和决定?
专题四( ): 必修一 专题四(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人民版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第二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1954年宪法作出了哪些重要规定?它的颁布有什么重大意义? 1954年宪法作出了哪些重要规定?它的颁布有什么重大意义? 年宪法作出了哪些重要规定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的政治制度、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的政治制度、公民的 权利和义务 意义: 意义: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 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 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阅读教材,了解一届人大有哪些重要内容?一届人 阅读教材,了解一届人大有哪些重要内容? 大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 大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专题四一、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课程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这三项制度是中国的根本制度,初步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自主学习筑牢基础】一、新中国的成立㈠.背景:1、军事上:基本胜利。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2、思想上:1949年3月,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做政治报告,内容:⑴. 工作重心: ⑵. 中心:⑶. 基本政策:革命胜利后中共政治、经济、外交的基本政策。

⑷. 总任务:转变为;向社会转变.决定——首都、国旗、国歌、国名3、制度组织上:1949年9月,会议的召开。

内容通过——《》选举——㈡.时间:年月日新中国成立了。

㈢.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结束了、、和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2、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的国家。

3、确立了以为领导、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4、为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5、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政体)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其奠定了基础和基础。

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隆重举行。

成果:通过了《》①内容: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新中国向过度的方向和途径。

②原则:体现了和原则。

③性质:是新中国的宪法。

④意义:开创了的全新阶段。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①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1954年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领导的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员会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员会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被定为施政纲领。 被定为施政纲领。 (1)大会对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进行讨论 )大会对国名、国旗、国徽、
在1954年宪法 年宪法 通过之前, 通过之前,它
会议 时间、 时间、地点 内容
具有临时宪 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 七届二中全会 新政协 是施政纲领 1949、3 西柏坡 1949、9、 北平 、 、 (P64) 党工作重心 重心转移 党工作重心转移 (P64-65) 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
开 国 大 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课本P65) (1)国内意义 课本 )国内意义(课本 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 结束了帝国主义、 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 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②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 民民主政权,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统一的道路, 民民主政权,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统一的道路,进入 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③ 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2)国际意义 ) 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 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 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 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开创政治建设的新阶段 ——确立三大制度 确立三大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 1、背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基础。 基础。 、背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基础 2、确立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确立标志: 年 月 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 保证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保证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阶 段 二
业 分 层 测

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习目标:
1.重点:新中国的成立;第一部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新中国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 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中国民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正式形成:1949 年 9 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2)新的阶段 ①1954 年 12 月,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 一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 政治制度。 ②1956 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举行了开国大典。 3.意义 (1)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3)为国家政治建设 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 新纪元。
【导学号:17080068】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A.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1949 年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中共与各个民主党派共商建 国大业。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
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
2.成果: 2.成果: 成果
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和一百多个自治县( 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和一百多个自治县(旗)的成立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广西壮族 自治区 1958
基本内容
省级自治区的成立 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时间 民族区域自治 地方划分为自 治区、自治州、 1947年 治区、自治州、 1947年5月1日 自治县三级, 自治县三级, 1955年10月1日 1955年10月 各级自治机关 依照宪法和法 1958年3月15日 1958年 15日 律规定的权限 行使自治权 1958年10月25日 1958年10月25日 1965年 1965年9月9日
二、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大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基本的政党制度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根本的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
基本的民族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
1、建立的基础:地方各级人大的召开 建立的基础: 2、建立的标志: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建立的标志: 1954年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 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内容: 公民的义务和权力 确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特点: 特点: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956年建立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
1958年建立宁夏 回族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广西 壮族自治区
总结: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 一、基石——新中国的成立 • 二、内容——三大制度
可以归纳为 “一次典礼、二个法律、三大制度、 四次会议”
“一次典礼”指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开国大典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明确提出: 《共同纲领》 正式建立:1954年 一届人大会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内容: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 特点: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性质: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A
A
B
6.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 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7.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 督”的方针,是为了 A.发展统一战线 B.取得民主党派的拥护 C.改造民主党派 D.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建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正式确立:
1954年宪法 1954年二届政协 政协职能变化
(3)发展完善: 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原因: (2)确立过程
《共同纲领》中规定

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政党 制度 民族 制度
新 中 国 政 治 体 制 基 本 框 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背景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决议
地方人民大会逐级召开(法律和组织基础)
2、过程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 3、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 范围内的确立。
)、背景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 2、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全国人民 拥护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央人民政府 3、理论、路线、方针上:中共七届二中会全的决议 4、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 的通过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时彩计划软件手机版
没来由地感觉到咯压力,虽然以前有婉然,有吉尔,但是淑清总觉得,其实来自府里那各壹直别声别响の年妹妹の压力更大。爷和她の关系势同水火,但是怎么总是看那各年 妹妹别扭呢。说别上来哪儿别扭,可是就是看着她别顺眼。要说看那年妹妹别顺眼,那可真是从看到她の第壹眼开始,就觉得很别顺眼咯!淑清见水清の第壹眼就是成亲后第 二天の新妇敬茶,别但出口成章地抢尽咯风头,还将她李淑清堵咯壹各哑口无言,简直就是要给她壹各下马威!锦茵出嫁那么重要の天大の事情,居然被那主仆两人搅成咯壹 团糟!差点儿误咯良辰吉时。可事后王爷竟然没什么给她李淑清壹各说法,竟然还拉着年妹妹の手安抚半天!更可气の是,那双手怎么就那么好看呢?皇上万寿节宫宴上,那 年妹妹竟然因为吟雪那各奴才将弘时小格训斥得直哭,完全就是别把她李淑清那各姐姐放在眼里!第壹卷 第605章 防范越想越窝火の淑清从头至尾地梳理咯壹下那些年来两 各人之间の种种恩怨,终于得出壹各重要の结论:自从那各年妹妹壹嫁进王府,完完全全地变咯天。那各妹妹,别但最漂亮、最有学问、最年轻、家世最好,而且还是皇上直 接赐婚の侧福晋!她李淑清苦苦熬咯十八年,为王爷生咯三子壹女,才母凭子贵,由王爷报请宗人府请封咯侧福晋。而那各黄毛丫头既没功劳也没什么苦劳,居然壹嫁进王府 就排在咯她の前面,实在是令人难以咽下那口恶气。要晓得以前那十几二十年来,除咯家世比别过排字琦以外,李淑清可是那王府中,模样最美、学问最高の诸人!除去与年 妹妹之间の各人恩怨,其它の事情可也是极别对头呢!爷仅有の两次出远门,壹次塞外,壹次热河,全都是由她随行;虽然爷看上咯婉然,那也是她の娘家姐姐,保别齐就是 姐妹两人串通壹气の结果。然后就别明别白地生咯壹各小格格,居然说是爷酒醉之后の结果,可是,爷从来都别去她の院子,怎么壹醉酒就去咯她那里?然后就被爷给宠幸咯, 还就生咯壹各格格!爷是啥啊人?看别上眼の诸人,爷从来连应付都懒得应付,怎么可能是啥啊醉酒の结果?那分明是她使咯手段,骗爷去の她の院子,勾引、魅惑爷上咯她 の床。幸亏生の是壹各格格,否则还别要母凭子贵、壹步登天?然后就是趁着排字琦和自己都病倒咯,竟然堂而皇之地掌管咯府务,那可是她李淑清壹辈子梦想过,却是壹辈 子都别曾染指の壹各重大事情!倒是被她抢得咯先机!她の命怎么就那么好?管理府务期间啥啊大事也没什么发生,就让她那么太太平平地完成咯任务,竟然没出壹点儿乱子。 吉尔,她竟然敢放出吉尔那各烟雾弹。明明就是她自己魅惑咯爷,还拿吉尔当作挡箭牌。爷可是别会说假话,既然吉尔没什么被爷宠幸,那在热河の壹各多月里,爷是怎么过 来の?总别可能是爷当咯壹各月の和尚吧,更别可能是月影入咯爷の眼!那也只剩她那各侧福晋咯。爷那人真是越来越看别明白咯。既然与年妹妹私下暗渡陈仓,怎么就别想 承认呢?难道是担心自己会所以而伤心吗?假设真是那样の话,说明爷の心中还是有自己の,只是被年妹妹那小狐狸精壹时迷惑而已,那她李淑清就还有翻身の机会,就壹桩 桩、壹件件の事情分析下来,淑清终于拿定咯主意,别管年妹妹得别得爷の宠,也别管爷是否对她对咯真心,得咯府里那么大の权势可是眼睁睁の事实。现在爷别过是看着她 新鲜,将来若是真动咯感情,还别更要让人没活路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淑清别能坐视别理、坐吃山空。所以淑清在仔细思考如何重新赢得爷の心の同时,对水清提高咯 警惕,防范之心壹日重似壹日。第壹卷 第606章 备礼 此时正值十月份,在那各月底,将迎来王爷三十七岁の生辰。由于别是逢五逢十の整数生辰,当然也是由于朝堂时局 别稳、人人自危,所以仍然只是采取咯王府家宴の形式,仍然只是邀请咯十三小格壹家人。爷の生辰寿礼成为最近壹段时间以来,所有女眷最为关心、最为重视の壹件事情, 人人都在挖空心思想办法,力求出新、出奇、出巧。当然也只有怡然居别用如此费尽心机。第壹年の寿礼,虽然做好咯那各鸳鸯荷包,但是由于她の生病没能见到他,自然也 就没什么送出去。以后の几年,随着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课题: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二、重难点1、新中国的成立2、三大制度、一部宪法3、我国民主政治特点三、过程(一)民主政治概念及高考地位民主政治,是指大多数人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的政治制度。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保证和维护最广大人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的政治形式。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日益迫切。

政治民主化是当代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近年的高考中常常涉及。

(二)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知识结构第一阶段(1949年至1956年):起步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56至1976年):曲折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制度化、程序化发展阶段(三)具体知识讲授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949—1956)—起步发展阶段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基石(1)新中国的成立的历史条件A、军事上: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反动政府已被推翻;B、政治、思想、理论上: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时间:1949.3;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内容:工作重心、工作中心、基本政策、总任务;意义: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做了准备。

C、组织上: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1949.9;地点:北平;特点:中心议题:内容:决定国名国旗等、通过《共同纲领》等文件;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意义: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

思考: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了国家的性质,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会议性质: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职权(2)新中国成立标志:1949.10.1;(3)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新纪元A、推翻三座大山,结束双半压迫剥削历史,成为真正独立主权国家;B、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人民翻身做了国家主人-C、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新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新
③ 是由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目的:
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平等地位与共同发展。
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3.民族区域制度:
(1)建立的原因: (2)目的: (3)法律依据:
① 《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 1954年宪法正式确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 本政治制度。
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联系,也是中国的国情和
特点所决定的。此制度是指(

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⒉这一制度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战胜敌
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
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2、过程
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②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1、历史条件 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②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2、过程
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②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塔吉克族 珞巴族
怒族
基诺族
分布特点: 大杂居 小聚居
汉族
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我国的政党制度): 3.民族区域制度:
(1)建立的原因: ① 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 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 局面。(客观依据)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2015-1-5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27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乐至中学
彭潇
2015-1-5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1、成立背景(P64)
军事条件: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思想准备: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组织基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一届全体会议
2015-1-5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2
七届二中全会
• 时间:1949年3月 • 地点:西柏坡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曾是中共中央所
《共同纲领》解读:时间?内容? 性质:临时宪法 地位:施政纲领
2015-1-5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4
•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 的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依法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 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 权。 规定人民的权利,体现民主的原则 • 第十三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 组织形式。其组织成份,应包含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革 命军人、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少数民族、 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主义分子的代表。 • 第五十一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 自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成立意义
结束了(三座大山),使半半中国成 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人民民主政权,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国家政治建设奠基,中国历史进入新 纪元
2015-1-5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8
二、开创政治建设的新阶段
三大政治制度(重中之重)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1949年春,毛泽东与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离开西柏坡乘汽车前往北平。

毛泽东上车时,风趣地对周恩来说:我们进京赶考去了!周恩来笑者点头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充满信心地笑着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会考个好成绩。

那么,新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好成绩”呢?一、新中国的成立1、历史条件(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2)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理论上,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工作重心——乡村到城市;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总任务: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4)新政协召开。

通过了作为新中国临时宪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由于时机尚未成熟,未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新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2、开国大典二、政治协商制度1、建立我国是一个有多党存在的国家,除了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

它们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新政协的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政党制度。

标着着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2、发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政协会议就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而继续存在。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的新阶段。

3、意义(见学案讲义)(1)(2)(3)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2、重要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内容:规定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2)两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3)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说课(共30张PPT)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说课(共30张PPT)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25-30分钟)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949年10 月1日数十 万群众共庆 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国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观察上图,说说:数十万群众为什么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国?新中国政权与旧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的国家政权有着哪些本质 的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 理解,了解它成立的重大意义。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25-30分钟)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问题探究二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以上所学内容,探究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与人民政协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 .性质 人民政协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不是国家 机构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权力机关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25-30分钟)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4、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广西壮 族自治 区 1958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一、新中国的成立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1949年北平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毛主席和代表合影原版 平津战役胜利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 照片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25-30分钟)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2、开国大典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看完视频,同学们如果1949年10月1日你参加了 开国大典,是数十万群众中间的一员,请你谈谈参加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可以点燃学生学习激情。 盛典的感受?

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政务院下属机构 正副职 109 49(15个正职)
民主人士 2
---摘自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评述》
请回答: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 府组成人员特点,并据此指出新中国第一届政府 的性质。
特点: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民主党派及无党派 人士占有近一半比例,代表了中国除反 动阶级以外的一切阶级、阶层。
制度出现了三次飞跃: 第一次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制定了《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突破 了苏联的一党制模式; 第二次是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之后,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第三次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提出了十 六字的新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并把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为爱国 统一战线。

●整体感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它奠定了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石。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 历史,是政治建设从起步、发展、遭受重大挫折,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和健全 的过程。具体说来,这一过程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前,中 国政治建设取得初步发展。第二阶段,在“文化大革 命”中,中国的政治建设被严重摧残、破坏,政治建 设的历程完全中断,“文化大革命”从反面为现代中 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深刻的教训。第三阶段,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政治改革和建设逐步步入制 度化、程序化的发展轨道,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 国力不断提高,港澳问题的解决,使中国的统一大业 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各种经济成分并存,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 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 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 商业 国营经济、实行一五计 划经济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 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 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 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 宪法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简述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会场主席台上方挂孙中山像的 民主党是?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旗尾的上端,有蓝色划成黄色底的正方形,正方 形内标着「 井 」字。这是耕者有其田之意,正 方形外,全是红色。这旗从前(辛亥)在惠州起义 时曾经用过 ,后曾为某党徽 。这在社会上是鲜 见的,现基本不用。
致公党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P66 (1)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 (2)作用:基本形成了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小结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民主政治建设 奠定了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 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推动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 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历史组 夏清
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P64-67 (1)标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召开。 (2)内容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具有 临时宪法 的性质。 ②选举产生了 中央人民政府 委员会。 ③确立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 (3)发展 ①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职能是政治 协商和民主监督。 ②1956年,中共提出“ 长期共存 ,互相 监督”的方针。

1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1、历史条件 2、过程
(1)新政协会议的召开(1949.9) 内容: 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确定首都、国旗、代国歌和纪年法
通过《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2)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 建立了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 新中国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 为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 固的基石。 •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A《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 B 新中国经济建设展开,时机日益成熟。 2.创立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1954年9月),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 内容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权利义务、 原则) 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特点: A.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B.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地位 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民主政治建 设奠定了基础。充分保障了广大人民的权利, 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愿望。
1.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 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 a.确定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
第八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一百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b.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奠定基石
1、成立的条件
2、筹备工作: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新中国的成立 4、成立的意义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实施: 五大自治区的成立 4、意义:
•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总结
一次典礼:开国大典 二个法律: 《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 三大制度: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新政协、一届人大:
1949年3月,河北西柏坡村
工作重心:
内容:
工作中心: 基本政策:
总任务:
意义:
解决了由新民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问题
七届二中
1949 年3 月 5 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具的西柏坡村召开 1949 年 3 月在河北省平山具的西柏坡村召开
特点:具有广泛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群众性和进步性
(1949、9
北平)
〈共同纲领〉规定了: 中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 与会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 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及海外华侨代表 主义国家;国家各方面 1、确立了国名、国旗、国徽、国歌 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性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2、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 3、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
二届政协
请概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1、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本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其内容涉及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问题,因而包括新中国的筹建过程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史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五年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继承和发展《共同纲领》的基础上,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学习本课的现实意义:建立统一的共和国还是共和国联邦,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筹建新中国时所面临的一人极其重大而又必须慎重决策的问题。

1945年,中共七大曾提出要建立“各民族自由联合的新民主主义联邦共和国”。

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共中央经过反复研究,并同党外民主人士多次协商,改变了原来的设想。

1949年9月,在《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专门就这一问题作了说明:我们主张民族自治,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

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

周恩来的说明得到了政协代表的普遍赞同。

由此,《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人民共和国,而不是多个民族共和国的联邦。

这是《共同纲领》作为建国纲领的一个重大创造。

看看苏联的解体和当今的西藏问题,就知道这一规定的重大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开辟了道路,在这一时期,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共同纲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至今还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这三项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初步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2、情感目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胜利的盛会。

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会议对建立新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的学习,初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新中国的成立;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党的民族政策。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过程与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可事先拟好专题,自由组合并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发表意见,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六、教学过程:导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

伴随着开国大典新中国诞生了,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有两项:一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人民民主政权的经济基础;二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新课学习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新中国的诞生(板书)过渡: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夺取全国胜利指日可待。

中国共产党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新中国的筹备工作(板书)(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这个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会议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做了准备。

(2)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论人民民主专政》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阐明了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

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同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构成了新政协制定共同纲领的政治基础。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

大会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

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起到引临时宪法的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板书)l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下午2点55分,毛泽东和一代开国元勋经新华门来到天安门,军乐队奏响了《东方红》乐曲,广场上人群欢声雷动。

下午3时整,盛大而隆重的开国大典开始。

毛泽东神情庄重,用力按动了通往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耀眼夺目的五星红旗顺着旗杆,冉冉升起。

与此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

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毛泽东用响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4.75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板书)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②新中国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③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思考:新中国政权与旧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的国家政权有什么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国家。

过渡: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几年以后,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共同纲领”已不适应历史任务的需要,形势发展迫切要求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部更为完备的国家根本大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板书)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过程(板书)①时机业已成熟到1952年,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也顺利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

在这种形势下,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也开始了新的起步。

实行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条件已经具备,制定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时机业已成熟。

②1954年1月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这个起草委员会有党的一些领导人,也有各个民主党派各方面的人士,代表全国人民来起草宪法。

起草的时候参考了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宪法,也参考了我国解放前的一些宪法。

当时还请了一些法律顾问和语言学家,从法律的严谨和语言文字上来为新宪法把关。

③1954年6月14日,宪法草案在全国公布,中央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号召全国人民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在北京召开。

1954年9月20日,与会代表1 197人全票通过宪法草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板书)(1)主要内容它的内容包括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等5部分,计4章,106条。

①宪法明确规定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拓展: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国体指国家的阶级内容,说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政体说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中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领导是中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工农联盟是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②规定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拓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行使国家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职权,拥有其他国家机关不具有的权力。

主要是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的权力;选举或决定任命和罢免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国家主席和副主席、国务院组成人员、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项,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划分,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和平和战争问题等的权力;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权力;以及应当由全国人大行使的其他权力。

这些权力具有全权性和最高权威性,具体体现了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

③宪法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并规定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步骤和方针。

④宪法还规定了国家的职能、公民享有的广泛的民主自由的权利以及应的义务、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等。

(2)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史称1954年宪法,是第一部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法。

(3)意义它的制定和颁布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它记录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也记录了建国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上的伟大成就。

它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向、道路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基本原则和各项政治制度都做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它是全国人民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纲领,也是中国人民必须遵守的根本大法,是中国走向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和新的起点。

思考: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第一部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法。

它是国家的总章程和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和组织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它的颁行,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