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经济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传媒经济学1

传媒经济学1
传媒经济学
授课教师 唐晓童(副教授)
传媒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传媒经济是指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 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在当代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的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践。 • 传媒经济学是研究如何运用有限的媒体资源,最大 程度满足传媒消费者信息需求的边缘应用性学科。
第一节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辨析:传媒经济学、经济学
• 从资本运动(购买、生产、销售)环节来看: • 1,生产者 • 传媒经济学中的生产者的政治属性强于经济属性, 是第一属性。经济学中的生产者只是追逐利益的团 体,经济属性是第一属性,而政治属性是生产者追 逐利益的条件。 • 2,产品 • 传媒经济学中的产品绝大多数为信息形态的精神产 品,如新闻、电影、户外广告、手机信息等;经济 学中的产品绝大多数为实物形态的物质产品,如衣 服、肥皂、汽车等。
第三节 学习与研究传媒经济学的意义
• 二,实践角度
• (一)为我国传媒产品走向市场提供了理论依据 • (二)为我国传媒产业走向国际市场、与国际接 轨提供了理论依据 • (三)为传媒产业的资本运营找到理论依据 • (四)为传媒产业的多元化运营找到理论依据
第二节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内容
• 三,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动态
• (一)传媒全球化问题 • 全球化背景下传媒业的兼并与整合、传媒的国际化 战略及其障碍,媒介公司及其活动的国际化与全球 化都是关注的焦点。 • (二)新技术问题 • 数字技术对传媒经济制度安排提出了新要求,它对 产业成本、服务价格产生哪些影响?传媒消费者是 否乐意接受?这些成了经济学和传媒经济学研究的 一个个热点。 • 在因特网上建立可行的市场和商业模式、高清晰度 的数字电视以及移动内容服务,所有这些都为当前 研究提出了新的议题。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初识传媒经济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传媒经济的定义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 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 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传媒经济学的三种研究视角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传媒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传媒产品——信息内容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传媒产品的性质 传媒产品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传媒产品性质动态模型 “二元产品市场”概念的提出 传媒产业的重要经济特征“二元产品市场”在传媒产业中的表现广告支撑型 传媒产业两大商业模式 内容支撑型传媒商业模式的动态性传媒的影响力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影响力经济 传媒产业价值链 传媒生命周期与影响力【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1.传媒经济的定义传媒经济,是指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当代的传媒经济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践。

2.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2)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欲求与需要。

总之,上述两种表述在内涵上是十分接近的,都肯定了传媒经济学是运用关键的经济概念来分析传媒产业。

3.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是研究传媒的社会功能及其生产消费过程的规律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如何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和需求。

(2)传媒经济学主要从事对信息传播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的分配和补偿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传播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传媒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第1章 媒介经济学导论

第1章 媒介经济学导论

在这个定义中有三个关键词组:
其一是“信息传播” 其一是“信息传播”。定义强调了信息传播在 整个媒 介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个关键词组是“公开而广泛” 第二个关键词组是“公开而广泛”。定义用这 一词组界定了媒介的信息 传播与其他种类的信 息传播的区别。 第三个关键词组是“经济活动” 第三个关键词组是“经济活动”。现代媒介传 播需要消耗大量的经济资源, 既有人力资源也 有自然资源,还有能源。
2、提供制定媒介产业政策的依据 在基本的媒介制度之下,如何处理媒介行 业内部及该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利益 关系问 题,需要制定具体的有关政策。这些政策 的制定,需要媒介经济学提供依 据。
四、媒介经济学与媒介管理学的区别和联系 同样是研究媒介的经济活动,但媒介经济 学和媒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和目的 是不同的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媒介经济学
——原理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原理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宋建武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媒介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 媒介经济学是什么
一、媒介经济的概念 媒介经济是基于信息公开而广泛的传播所 产生的经济活动。
一般而言,当代社会在媒体的信息传播领域 耗费的资源有两种基本的补偿方式: 其一是将媒体的信息传播活动作为社会的 公共消费,动用社会资源直接予以补偿。 第二种补偿模式是“产业化方式” 第二种补偿模式是“产业化方式”,其特 征是主要通过市场交换来补偿媒体 的信息 传播活动所造成的资源耗费,通过市场来 配置相关资源。
第六节 如何研究媒介经济学
一、如何对待两种学术传统 媒介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这个社 会建立一个合理的媒介制度,其次 才是给 媒介的实际管理者提供市场分析的工具。 因此,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媒介经 济学的这 两种流派和传统 中国的媒介经济学研究应该将两种学术传 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传媒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第一二章)

传媒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第一二章)
吴文汐 2012年-2013年秋季学期
两个转变
学生
媒体管理者 经营者
新闻理想
新闻理想 +
经营理念
吴文汐 2012年-2013年秋季学期
课程考核方法
小组案例分析(50%) 论文或访谈(2500字左右)(50%)
吴文汐 2012年-2013年秋季学期
案例分析要求 用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非单纯资料堆积 要有自己的观点; 小组每个人都应参与,分工合作,最终提交的WORD上应 有每个人具体负责的内容; PPT不要是简单的WORD文稿的复制黏贴; 形式不限,形式的创新要注重与内容的配合。
吴文汐 2012年-2013年秋季学期
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国内传媒经济学的早期历史可以回溯到20世纪上半叶。在徐宝璜《新闻学 》(1919)、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927)等著作中,对报纸的印刷、销 售、发行、广告等,已有一些扼要的论述。30年代,在民营报业蓬勃发展的 背景下,有人集中开展了报业经营管理研究,如刘觉民的《报业管理概论》 。 20世纪50年代 ,王中提出关于“报纸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 商品”的观点,以及办报要根据读者需要的“读者需要论”,但并未成为主 流观点。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国内有关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实现了四次比较大的 突破: 1、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入新闻领域的研究。并引发人们对新闻商品性 的思考。 2、将产业的概念系统应用到传媒领域,传媒产业化的提法日益成为共识 。 3、对传媒经济本质和特殊规律的认识的深化。 4、尝试将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完整地引入传媒产业领域。
传媒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吴文汐 2012年-2013年秋季学期
什么是传媒经济学? 该课程将帮助你解答哪些问题? 该课程如何考核?

媒介经济学重点整理

媒介经济学重点整理

媒介经济学重点整理第一章导论1、媒介经济学概念:媒介是能承载和传递信息产品的载体。

强调媒介经济学是传媒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制作内容,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和需求。

-----艾尔巴兰2、经济学的四个核心问题—媒介经济学的核心问题(1)生产什么—生产什么媒介产品(2)怎样生产—如何生产媒介产品(3)为谁生产—为谁生产媒介产品(4)谁做决策—谁做出决策第二章(新浪微博)1、用户生产模式的崛起(1)传统媒介:“内容为王”。

内容——发行量和收视率——广告收入(2)现有媒介:用户生产模式用户生产模式的特征:a用户生产、用户分享(用户发现、用户分享、用户使用、用户拓展)b自组织、自修正(自参与、自传播、自评价、自创新、自细分、自交易、自激励)c社群化、部落化(六度分隔理论:在人际脉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中间最多只要通过6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

150法则:人们通常保持紧密联系的人数最多一般为150人。

网络社群需求层次分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用户参与网络社群的具体需求)、自我满足(在社群中能够扮演一个角色,并发展自身的技能,发现新的机会和资源)、实现自尊(为这个社群做出贡献,并为社群的其他参与者认可)、社会型需求(在网络社群和细分网络社群的归属感)、安全需求(防止黑客以及其他个人的攻击;拥有一个游戏领地的感觉;维持个人隐私的能力)、物质需—wifi 需求(网络系统的可使用性和可接近性;参与社群时拥有并维持一个虚拟身份的能力)。

d免费和开源第三章需求与供给1、需求及其影响的因素(一)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所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它蕴含两个条件:(1)消费者愿意购买;(2)消费者有能力支付价格。

商品需求是一个流量,它只能以某一特定时期计量(二)媒介商品的需求是指受众与广告客户在一定时期内所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媒介商品的数量。

它蕴含两个条件:(1)受众与广告客户愿意购买;(2)受众与广告客户有能力支付价格。

《媒介经济学》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

《媒介经济学》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

个人资料《媒介经济学》重要知识点【第一章】媒介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供给);如何生产(生产要素的调配、市场竞争等);为谁生产(需求);谁做决策(市场机制)。

媒介产品拥有二元性,即存在两个市场(内容产品市场和广告服务市场),即存在两类消费者(受众和广告主)。

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的权衡与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5、贸易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涨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与取舍【第二章】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量。

⏹需求法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若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则其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其需求量越大。

⏹影响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收入,收入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需求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原价格,现价格;原需求量,现需求量,则P1P2Q1Q2ηd=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Q2‒Q1Q1P2‒P1P1●弧弹性计算公式:原价格,现价格;原需求量,现需求量,则中位法P1P2Q1Q2ηd =Q 2‒Q 1Q 1+Q 22P 2‒P 1P 1+P 22例:●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有以下几种情况:⏹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这表示需求量的变化等于价格的变化,商品有单位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富有弹性),曲线比较平缓,这表示价格变动,需求的变动非常大,需求量的变化大于价格的变化,商品需求富有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缺乏弹性),曲线比较陡峭,这表示价格变动,需求的变动不是很大,需求量的变化小于价格的变化,商品需求缺乏弹性⏹价格高抑制需求,价格降低,需求增加,则有弹性。

20第一章 媒介经济概论

20第一章 媒介经济概论
因此就其天然属性而言,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
广告服务是一种服务产品,对于媒介而言,主要表 现为广告版面或广告时段。
广告服务的使用价值体现在媒介对于特定消费市场 的影响力。
广告服务是 媒介经济研究在国外的发展
国家和社会对媒介进行宏观管理,主要目标是使媒 介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
传媒对自身运作和经营活动进行组织管理,主要目 标是实现媒介运作的有序化和提高效率,实现经济 利益的最大化。
一般意义上的媒介管理学就是对媒介自身运作和经 营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的研究
媒介经济,指基于信息的公开而广泛传播而产生的 经济活动。
◦ 信息传播 ◦ 公开而广泛 ◦ 经济活动
新闻信息传播 一般信息传播
媒介经济学,从经济角度研究媒介的生产、流通、 分配、消费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媒介生 产什么、如何生产及为谁生产的问题。
媒介经济学主要研究在信息传播活动中所耗费物质 资源的分配和补偿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各类新 闻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媒介经济活动对国民经 济的影响。
价值取向不同
◦ 媒介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的合理性,给出价值判断。 ◦ 媒介管理学研究在既定的资源分配模式下,资源的使用效
率问题。
研究方法不同
◦ 媒介经济学主要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媒介 经济活动。
◦ 媒介管理学主要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来研究特定媒介机构的 管理行为。
传播媒介:从事信息采集/制作/传发的组织机构。
一般物品只要满足无竞争性和无排除性任何一项, 都可判定为公共物品;一般认为,外在性大的物品 至少是准公共物品。
信息的特性
◦ 客观性 ◦ 普遍性 ◦ 无限性 ◦ 传播性 ◦ 依附性 ◦ 时效性 ◦ 共享性等

媒介经济学

媒介经济学



个 为谁生产 核 心 由谁做决策 问
为谁生产媒介产品


由谁做出经营发展决策
心 问


二、微观经济学与媒介经济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 宏观经济学 济
媒介经济学
学 微观经济学 门类经济学
单个经济主体和单个 市场的经济活动
媒介生产的基本经济 关系和经济规律
三、产业经济学与媒介经济学
国民经济产业
第三产业 传媒产业
创意产业的核心领域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人、行为、信息、战略、 支付函数、结果、均衡。参与人、行动、结果统称为博 弈规则。
信息是指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特别是有关 其他参与人(对手)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
支付函数是参与人从博弈中获得的效用水平, 它是所有参与人战略或行动的函数,是每个参 与人真正关心的东西。结果是指博弈者感兴趣 的要素的集合。
什么是博弈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人、行为、
信息、战略、支付函数、结果、均衡。参与人、行动、结果
统称为博弈规则。
参与人是指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 身利益(效用、利润等)的决策主体 (如个人、厂商、国家)。
行动是指参与人的决策变量。
战略是指参与人选择行动的规则,它告 诉参与人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行动。
第二节 媒介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一、媒介经济学 是一种交叉学科
问题一:媒介经济学 是不是经济学
政治学
经济 学 媒介经济学
传播学
社会学
信息 学
新闻学
二、媒介经济学的主要支撑应该是传媒学 和经济学
第三节 媒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法 动态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 博弈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

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

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

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关键词:二元产品市场公共物品经济人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传媒经济学主要有三种视角:微观经济学视角、管理经济学视角和政治经济学视角。

集中基础性的视角是微观经济学的视角。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体怎样在无限的竞争性的需要之间,将稀缺资源在各种替代性用途中进行分配。

技术、规制(主要是版权保护)与商业模式之选择动态变化,合力将媒介内容的“公共物品”性质约束在一个能使媒介产品赢利的状态,从而使媒介产品的性质随三种力量的相对关系而变化。

商业模式是比策略更基本的东西。

广告支撑性与内容支撑型是媒介产业两大基本商业模式。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维度上,某一媒体的商业模式会表现出动态性。

广告支撑型商业模式的两个关键点在于:第一,媒介带着一根看不见的倒钩刺;第二,受众和消费者两种身份的重合。

执照费支撑型模式是内容支撑型模式的一种变形。

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

传媒影响力源自媒介在生产环节、传布环节、消费环节附加到产品与服务中的价值。

在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采取措施构建产业的影响力。

传媒产业的影响力与其生命周期相关,一般而言,某一类别传媒的影响力在引入期、成长期表现出上升趋向,至成熟期达到顶点,随衰退期的到来而下降。

“经济人”总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会根据对于任何经济活动的成本与收益的估量,而选择相对于成本而言最大化的收益。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是指稍微多做一点或少做一点某种活动的成本和收益。

机会成本,即一种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中的其他方面的牺牲。

机会成本通常指其他各种牺牲中最大的牺牲。

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就是公共物品。

传媒产品或服务为媒介组织所生产的、受众所接受到的媒介内容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即载有内容信息的纸张、电磁波、胶片、磁带、网络服务等最终劳动产品。

首先,所有媒介的内容部分都是信息,皆为公共物品;其次,传媒产品的内容与物质载体缺一则不构成可供受众消费的完整产品。

《媒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媒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媒介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一)课程地位媒介经济学是广告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在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学习该课程,能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在大汇流的媒介生存环境下的产业实践及其问题,也为其提供了必备的微观经济学原理和概念方面的知识。

具体而言,媒介经济学课程包括以下教学任务:从概念入手探讨媒介议题,遵循假设-推理-结论的实证研究方法,理解媒介行为、市场结构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学生了解接触点的整合设计、内容和广告的管理流程优化方法以及不同媒介产业结构下行为和绩效的互动作用,尤其是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思路。

(二)课程目标1.了解媒介产品的双重属性2.掌握媒介产品供需关系及影响。

3.掌握媒介产品的定价策略。

4.掌握媒介市场结构分析方法。

5.媒介市场劳动力的供应与需求。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1.理论教学。

2.案例评析。

3.播放新闻影音资料。

4.课堂讨论。

5.媒介案例分组研究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媒介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体系了解媒介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规则,包括各种假说和模型。

理解媒介经济学研究的分析框架,掌握结构一行为一绩效框架和价格理论框架。

了解媒介经济学研究的范围界定。

第二章媒介分析:从传播工具到用户终端了解媒介整合:从多媒介向跨平台发展的知识。

掌握用户生产模式的概念及其崛起的过程。

第三章受众需求与接触点整合了解媒介产品的类型和包含的要素,在此基础上掌握媒介产品的设计原则。

掌握媒介接触点概念及其分析模式。

熟练掌握媒介接触点的同心圆式延伸和缝隙拓展,并能结合实例展开分析。

第四章媒介盈利模式:立体化整合了解媒介广告的整合经营概况。

掌握如何进行广告经营与社群营销的整合。

熟练掌握“二八法则”与“长尾模式”的整合,并能结合实例展开分析。

第五章媒介经营规模与范围:最优边界了解媒介存在的经济基础。

理解媒介规模经济和媒介范围经济的概念。

《媒介经济学》第一章

《媒介经济学》第一章

2、如何看待媒介
哈罗德·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环境监视功能;


(2)社会协调功能;
(3)社会遗产继承功能。

“政府的第四部门”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媒介经济学
二、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 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及其他组织如何在社会 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稀缺资源使用的科学。 ——萨缪尔森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媒介经济学
一、什么是媒介
1、媒介的概念 信息传播的四种方式:原始、手抄、印刷、电子 所谓媒介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 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书籍、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媒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媒介经济学


第二节 现代媒介经济学分析框架
二、非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以西方经济学为代表

西方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格由需求和供给决定,而 不是价值。
西方经济学包括以下三种方法: 1、一般均衡层面。主要内容是价格理论或需求供给决定论。

2、产业组织层面。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等。

媒介经济学
主讲:赵东
媒介经济学

本门课程学习参考书:
1、《媒介经济学——原理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宋建武.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版; 2、《媒介经济学》,邓向阳.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媒介经济学教程》,秦春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媒介经济学:经济学在新媒介与传统媒介中的应用》,柯 林· 霍斯金斯.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经济学教程》.张连成.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7、《政治经济学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刘英骥.经济日报出 版社.2007年版。

第一章:媒介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媒介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媒介经济学导论第一节:什么是媒介经济学一、什么是媒介?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媒介?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媒介的含义是传播媒介,从广义上讲,媒介应该既包括像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也包括像街头广告那样的非大众传媒(可以称之为小众传媒)。

狭义上讲,媒介就是指大众传媒。

无论大众传媒还是非大众传媒,都在从事信息生产或信息的传播。

但其主体不是个人,而总是某一个机构(类似于国人熟悉的“单位”)。

因此,媒介的概念应该是从事信息生产或传播的机构。

相比之下,大众传媒(mass media)更加专业化,对象更加一般化。

本书认为:大众传媒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它们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本书所说的媒介就是指大众传媒。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看待媒介?随着信息网络和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 大众传媒正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于大众传媒影响力的日益扩大, 有学者将大众传媒权力称为与传统的立法、行政、司法权并立的“第四种权力”,而大众传媒机构则被称为“政府的第四部门”。

媒介的权力在变化,同时受众的力量也在变化。

媒介与受众之间力量的对比可以从受众概念的变化看出来。

受众曾经是大众,是社会群体,是无名的群泉。

但目前来看,在较为发达的地区,受众已经不再是只是接受的“受众”。

受众逐渐变为了市场中起决定作用的需求方,变成了权力主体,受众概念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媒体扁平化的趋势以及供给过剩的结果。

需求方不再无力,而是决定供给量的主要力量。

但需求方的力量并不代表消费者个人的力量,消费者是个体,而传媒是机构,个人永远无法与机构对抗。

所有人应该对传媒的控制和统治有清醒的认识。

不要忘记美国精神医学家E.D.格林在《电视与美国人的性格》所说的:“电视的煽情性和刺激性,使很多美国人退化到了只会‘边看电视边吸吮手指’的地步”。

电视取代了一切激发人们创造力的东西,人们所要做的只是坐在炕头上看着那个闪烁的屏幕。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教程
·
第一章 初识传媒经济学
1.1 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 1.2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3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 1.4 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传媒产品的性质 1.5 “二元产品市场”——传媒产业的重要经济特征 1.6 广告支撑与内容支撑——传媒产业两大商业模式 1.7 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影响力经济
2.传媒经济学有哪些一般问题?有哪些特殊问题? 3.传媒经济学依托哪些学术平台和视角?存在哪
些研究路径?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
思考与练习
4.尝试使用博弈论方法来分析一个传媒市场的 竞争行为。
5.请谈谈你对传媒产品性质的理解。 6.什么是“二元产品市场”? 7.传统传媒产业主要有哪些商业模式?门户网站
传媒产品性质变化的动态机制可表述为: 技术、规制(主要是版权保护)与商业模式 之选择动态变化,合力将传媒内容的“公共 物品”性质约束在一个能使传媒产品盈利的 状态,从而使传媒产品的性质随三种力量的 相对关系而变化。
1.5 “二元产品市场” ——传媒产业的重要经济特 征
早在1989年,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 卡德就在其《媒介经济学——概念与问题》 一书中写道:“从经济角度看,媒介产业不 同于一般产业,原因为其在所谓的二元产品 市场(dual product market)中运作。
的商业模式与此有何不同? 8.如何理解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
1.1 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指的是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 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传媒经济 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 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 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 各种欲求与需要。
1.2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2.1 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1.2.2 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传媒经济学课堂笔记

传媒经济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传媒经济学概论第一节概念、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一、概念1、含义:传媒经济指的是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2、研究对象: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3、学科: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产业的研究有机结合的一门学问,从理论意义上讲,传媒经济学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领域。

用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二、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1)研究传媒的视野,如,传播学、新闻学的,社会学的,符号学的,经济学的(2)从经济的角度去切入,有四种研究视角1.微观经济学视角2.产业经济学3.管理经济学视角4.政治经济学视角(3)现代经济学作为理论分析框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或基准点(benchmark)、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

接受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训练,是从这三方面入手的在面对传媒产业进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时,我们不能忽略传媒行业的特殊性:1.传媒经济研究在给定假设上的特殊性2.传媒经济领域“稀缺资源”的界定和分析侧重点。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4)综合皮卡德、洪浚浩和杭敏的研究,我们将媒介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分为三种:市场范式、企业范式、社会范式,分别对应着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三种研究视角,并有着不(5)我们认为,当前传媒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在:企业行为、企业间关系和产业间、各经济部门间的关系问题,所以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入手最为恰切。

同的分析重点、核心概念和主要议题。

(6)按照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框架,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市场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7)传媒业(事业+产业)隶属从三次产业分类法角度,属第三产业;从提供产品角度,属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按生产要素的集约程度,属知识集约型、技术集约型产业;从经济总量角度,属支柱产业(在产业系统总产出中占较大份额)从发展趋势看,是主导产业(很大程度上决定所属产业系统发展方向;三个特征:能引入创新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持续的高增长率;对其它产业增长具有直接和间接的诱发作用)。

传媒经济学知识整理

传媒经济学知识整理

传媒经济学知识整理传媒经济学第一章:认识传媒经济学(1)概念:指媒介产业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需要与欲望。

(2)研究对象:指那些提供具有高度替代性的传媒产品与服务的经济组织的集合。

(3)研究内容:a)市场结构:1)市场结构的类型2)市场集中度、差异化、进退壁垒3)市场结构的测度b)市场行为:1)竞争行为:a.价格行为 b.广告行为c.并购行为2)协调行为:a.卡特尔 b.价格合谋 c.战略联盟c)市场绩效:1)传媒绩效的评价方法2)传媒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3)传媒产业与经济增长4)传媒产业的多样性评价(4)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规范研究2)定性分析定量分析3)静态分析动态分析4)统计分析比较分析5)博弈分析结构分析(5)发展史:分国内与国外的发展情况第二章: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1)传媒行业的特殊性:a)给定假设的特殊性:“社会偏好结构”、“个人偏好”b)“稀缺资源”的界定和分析侧重点不同(2)媒介注意力资源的配置:a)媒介消费者个体的注意力资源配置b)社会层面注意力资源的配置(3)从注意力到影响力的转化机制:序参数效应(4)受众有效可支配注意力:媒介影响力建构的核心与前提(5)提升注意力资源价值的两种途径:a)提高受众媒介与日常生活的渗透时间b)提升内容与广告的内在关联性第三章:受众——消费者选择(1)受众描述: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实际受众(2)受众行为的宏观特征:a)碎化1)受众差异性与需求的丰富性2)技术先进性与传布渠道的密织性3)政策许可与碎化现实b)极化(3)手中选择的微观规律:a)消费还是不消费——效用与代价b)多消费还是少消费——消费者边际效用递减c)预算约束下的最优选择——消费者均衡d)消费者剩余第四章:生产与成本(1)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情况下,企业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2)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3)长期生产与长期成本:a)生产者均衡b)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c)媒介产品的规模收益与文化折扣d)范围经济f)媒介产业的分散与非居间化(4)极长期:a)动力:降低成本、新增一个收入流b)阻力:已有投资的加速折旧及新投资的产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相对可靠性、对失去控制权的担忧第五章:需求与供给(1)需求:a)需求量及其影响因素b)需求弹性c)总需求与需求价格弹性d)报纸降价与利润(2)供给:a)决定供给量的因素b)供给表与供给曲线c)供给弹性(3)供给与需求的结合——均衡价格(4)供给规律与资源配置:a)供求关系b)价格变动第六章:广告(1)广告在市场中的作用:a)广告与需求价格弹性b)广告主与商誉c)广告与进入壁垒d)广告与市场集中(2)广告在传媒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a)广告对不同类别媒介的作用b)广告——媒体内容产品负定价或零定价的秘密(3)广告市场供求分析:a)广告市场的供给b)广告市场的需求c)供给与需求的结合——广告价格(4)网络对传统媒体广告经营的影响:a)目前网络对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冲击还很有限b)网络冲击传统媒体广告的“近虑”“远忧”第七章:劳动与资本(1)劳动需求:a)边际产值和劳动需求量b)劳动需求变动c)劳动需求弹性(2)劳动供给:a)个体劳动供给曲线——有可能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b)劳动供给曲线的移动(3)劳动市场的均衡——均衡工资(4)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a)补偿性工资差别b)效率工资(5)高明星收入(6)企业家才能与企业家收入(7)媒介产业的资本第八章:竞争与垄断(1)SCP分析框架与市场结构:a)SCP分析构架:结构、行为、绩效b)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2)完全竞争市场:a)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b)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c)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①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②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3)垄断竞争市场:a)垄断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b)垄断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将均衡c)产品差异化决策(4)寡头市场:a)弯曲的需求曲线——斯威其模型b)寡头的产量决策——古诺模型c)寡头的非公开合谋——价格领导模型d)寡头的公开合谋与卡特尔e)寡头的产品博弈——电视台的节目编排策略(5)完全垄断市场:a)垄断条件下的短期均衡b)垄断条件下的长期均衡c)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6)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绩效比较:a)配置效率b)生产效率c)技术进步d)公平d)文化目标e)观点多元化第九章: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1)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原因:a)从自由主义理论到社会责任论:意见市场的理论史b)垄断与市场失灵c)外部性与市场失灵d)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2)市场失灵的补救方式——政府规制:a)政府规制的理论依据:①公共利益理论②俘获理论③公共利益理论与俘获理论的比较b)政府规制的主要方式:①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②治理外部性的公共政策③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c)媒介行业中的政府规制:①进入规制②价格规制③数量规制④许可权限规制⑤产权规制⑥广告规制⑦反不正当竞争⑧反垄断行为⑨新闻政策规制d)对政府规制政策的期待(3)政府失灵——政府规制的局限性: a)政府失灵的表现b)原因c)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的可替代性第十章: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1)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媒介融合:a)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b)数字革命对“媒介融合”的影响c)数字时代的信息产品及版权问题(2)数字化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a)传统媒介产业与产业价值链b)数字化背景下的媒介产业融合(3)媒介与信息产业中的网络外部性:a)关于网络的经济学研究b)直接网络外部性c)间接网络外部性第十一章:国际贸易与文化保护(1)国际贸易理论:a)比较优势与贸易b)要素禀赋与贸易c)规模经济与贸易d)贸易理论与文化产业(2)媒介和文化产品的全球化(3)文化折扣现象(4)文化保护政策:a)文化自由贸易和文化保护的争论b)对文化产品的贸易保护c)文化贸易保护政策的作用第十二章:传媒投融资(1)资本与资本运营:a)资本b)资本运营c)资本运营的内容(2)传媒资本与传媒资本运营:a)传媒资本:①人才资本②实物形态资本③价值形态资本④无形资本b)传媒资本运营(3)传媒融资:a)传媒融资概述b)传媒融资方式:①使用留存利润②合作经营③债务融资④上市融资⑤风险融资(4)传媒上市的利弊剖析:a)传媒上市之利:①融资②资源整合③规范管理机制、完善治理机构④有利于提高传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⑤上市有助于传媒公信力的提升b)传媒上市的弊端与潜在风险:①高额的融资成本②多种经营风险③机制缺陷存在的风险④信息公开化带来的风险(5)传媒投资:智慧与资本的共舞:a)资本合作伙伴判别层面:①及格线原则②战略目标契合度原则③互补性原则b)合作机制构建层面 c)退出机制设计层面(6)传媒上市的几种方式a)子公司直接上市 b)子公司买壳与借壳上市 c)分拆上市d)国内传媒类上市公司的运作特点:①经营规模小②广播电视类上市公司的资本主体仍是国家资金③依托行业政策保护形成垄断竞争力④对广告收入依赖度高⑤“传媒概念股”远离传媒的本质核心业务第十三章:传媒并购(1)传媒并购的概念与方式(2)传媒并购的风险(3)传媒反并购及其原因:a)传媒反并购的预防策略①建立合理的持股结构②在章程中设置反收购条款b)传媒反并购的手段:①提高并购者的收购成本②降低收购者的收购收益或增加收购者风险③收购收购者第十四章:传媒无形资本运营(1)传媒无形资本与无形资本运营的含义:a)传媒无形资本:①特许经营权②名称、商标、品牌③著作权④网络⑤影响力⑥人力资源b)传媒无形资本运营(2)传媒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在不同层面的渗透与融合:a)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含义b)广义虚拟经济及其特征:①物质资源与财富的不对称②国际贸易中信息流和物流不对称③虚拟经济系数的不对称c)现代传媒业与现代经济体系的内在联系d)传媒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联系(3)传媒无形资本运营的方式:a)交易式无形资本运营b)融资式无形资本运营:①信用型融资②惠利型融资③引资型融资④利用无形资产质押贷款c)扩张式资本运营d)投资式无形资产运营(4)传媒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a)重置成本法 b)市场价格法 c)收益现值法。

人大考研-传媒经济学考研辅导讲义-第一部分

人大考研-传媒经济学考研辅导讲义-第一部分

传媒经济学1.媒介经济学要解决的一般问题和特殊问题传媒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一类是普遍性问题,是所有微观经济学研究都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另一类则是特殊性问题,是传媒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本质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三大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传媒生产什么信息产品),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源生产出人们需要的任何东西,就要聚顶生产什么商品和服务,以及生产多少数量。

(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这三类问题也是传媒经济学面临的基本问题。

传媒经济学的特殊问题与一般的企业、产品相比较,传媒机构和传媒产品具有相当的特殊性。

传媒经济学也要相应地研究带有产业特性的种种问题,包括:(1)传媒和传媒产业的强大影响力问题。

在经济实力方面,传媒机构可能不及一些大型工商企业,但是在舆论和文化的影响力方面,传媒机构要远远超过一般企业。

(2)传媒和传媒产业的公共物品特性问题。

传媒和传媒产业是用于满足社会公众需要的,要按照公共利益的原则来运营。

(3)传媒信息的共享和再生特性,以及与此相关的边际收益递增问题。

信息产品可以反复使用并且边际效用往往是递增的。

(4)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产业边界、产业内部不同细分类型,产业外部环境与规制等问题。

事实上,媒介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鲜明地表现出混合特性。

因此,媒介服从无知经济、私人物品经济、传统经济的基本规律,同时也大体符合精神经济、公共物品经济、信息经济的要求。

2.媒介产业的特征与本质“二元产品市场”——传媒产业的重要经济特征“从经济角度看,媒介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原因为其在所谓的二元产品市场中运作。

媒介生产一种产品,却参与两个独立的商品与服务市场。

每一个市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另一个市场。

”(罗伯特皮卡德《传媒经济学—概念与问题》,1989)。

“二元产品市场”作为传媒经济学一个重要概念深入人心。

比较服装厂和报社的循环流向图可以发现,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报社存在两个产品(服务)市场(内容产品市场以及广告服务市场),两类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和两个收入来源(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而普通的产业如服装厂只有一个产品市场(服务市场)、一类消费者(家庭)、一个收入来源(服装销售收入)。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初识传媒经济学【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初识传媒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1.传媒经济的定义传媒经济,是指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当代的传媒经济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践。

2.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2)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欲求与需要。

总之,上述两种表述在内涵上是十分接近的,都肯定了传媒经济学是运用关键的经济概念来分析传媒产业。

3.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是研究传媒的社会功能及其生产消费过程的规律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如何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和需求。

(2)传媒经济学主要从事对信息传播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的分配和补偿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传播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传媒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3)传媒经济学“研究的是媒介经济的基本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其核心是要研究媒介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总之,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二、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1)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四个阶段①第一阶段,20世纪20至30年代传媒活动与传媒产业初步进入经济学、管理学视野,传媒经济学科开始孕育。

这一时期涉足无线电广播、广告、电信等传媒领域的主要是美国的一些学者,如杰米、维尔等。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新闻史上“喧嚣的20年代”。

当时的无线电广播业突飞猛进,NBC、CBS等主要的广播公司先后成立,频率频谱的管理相当混乱,广播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媒介经济学复习资料

媒介经济学复习资料

绪论及第一章:经济学的基本问题:①资源的稀缺性: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产品和生产这些产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人类欲望的增长比满足欲望手段的增长要快得多。

②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

③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量分析,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如:家庭如何满足效用最大化,企业如何利润最大化。

④微观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生产:如何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取得最大的效果交换:如何发挥价格的机制,使供求趋于平衡(价格机制)分配:如何分配生产成果(要素报酬)消费:如何实现最大的满足⑤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实证表述、必要假设、利用模型。

⑥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经济人:认为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完全信息: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都能够了解到其他市场参与者的一切信息完全竞争: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群体市场出清: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这是均衡理论的基础产权明晰:资产的产权明确,私有资产得到保护⑦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行为后果的一种方法,力求说明是什么。

具有客观性,结论可以被检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前提,提出行为标准,探索符合行为标准的理论和政策,力求回答应当是什么。

第二章、影响力经济——传媒产业实质的经济学解读①媒介产品:信息内容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具有二元属性。

②媒介商业模式1、广告支撑型:实质是二次售卖性模式2、内容支撑型3 、混合型③注意力与影响力:注意力资源的配置:个体(成本与收益的均衡)、社会层面注意力资源的配置(特定媒介的议程设置、媒介间的议程设置)提升注意力资源价值的两种途径:1、通过受众媒介接触行为与日常生活的彼此渗透提高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时间长度2、提升内容与广告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及其与传播环境在培育社会偏好过程中的内在一致性来提高媒体所凝聚的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使用效果。

最新媒介经济学吕尚彬复习资料

最新媒介经济学吕尚彬复习资料

媒介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初识媒介经济学名词解释传媒:信息的载体、娱乐的载体,政治、经济和文化传播的渠道。

传媒经济: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传媒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如何在无限的竞争性需要中根据不同的用途对稀缺资源进行配置的科学。

边际成本、边际效益:指稍微多做一点或少做一点某种活动的成本和收益。

机会成本:即一种商品的生产或消费中的其他方面的牺牲。

影响力:用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影响力分为基于权力的影响力和非权力的影响力。

价值链:表示在购买、转换、管理、营销和销售等环节中增加到产品或服务中的价值。

二元商品市场:存在两个产品市场、两类消费者和两个收入来源。

二次售卖模式:报纸、杂志、广播电台。

电视台等不同程度依靠广告收入的媒介均采用广告支撑型商业模式。

该模式最突出的特征是其商品经历两次售卖。

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涉及的内容包括业务操作方式、商业潜在基础和能使商业成功的交换活动及财务流。

商业模式可以被描述为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结构,包括对各种商业活动和其角色的描述。

经济效率:当每种商品都以最小成本生产出来,每个人、每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都从其资源中获得最大收益时,就实现了经济效率。

西方媒介经济学的演进过程第一阶段:20世纪20至30年代传媒活动与传媒产业初步进入经济学、管理学视野,传媒经济学科开始孕育。

1925年杰米《广播产业经济学》 1927年维尔《广告经济学》赫瑞与戈若斯《电信:经济学与规则》标志着“电信经济学”概念的问世第二阶段:20世纪40至60年代广播依然处于黄金时代,电视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欧美分别形成了公有公营制和私营制两种主导性的广播电视制度。

科斯《企业的性质》“交易成本”独辟蹊径地讨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扩展规模的界限问题,奠定了产权理论的基础第三阶段:20世纪70至80年代电视产业长足发展,电视网作为全国性媒体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成为重要的媒体形式,无线、有线和卫星电视交错发展,电视重度侵入人们日常生活,对报纸、广播、电影等其他媒介都带来了一定影响。

传媒经济学第一章传媒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传媒经济学第一章传媒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国内外媒介经济学研究状况
世界媒介经济学研究的共同特点: 都是在市场经济理念下、对处于市场 经济环境中的传媒产业的研究,其中有许 多对传媒产业运作规律的真知灼见,具有 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对于认识中国传媒 业的运作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国内外媒介经济学研究状况
二、中国媒介经济学研究状况
在基础理论体系的建构方面: 周鸿铎:《传媒经济导论》,《广播电视经济学》 吴飞:《大众传媒经济学》 金碚:《报业经济学》 吴克宇:《电视媒介经济学》 赵曙光、史宇曙的《媒介经济学——一个急速变革行业的原理 和实践》 吴信训、金冠军、李海林等合著:《现代传媒经济学》 喻国明:《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 黄升民、丁俊杰主编:《媒介经营与产业化研究》、《国际化 背景下的中国媒介产业化透视》 宋建武:《中国媒介经济与媒介运作》 陆地:《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战略》 曹鹏:《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
媒介产业政策
媒介产业管制 新媒介进入壁垒 反垄断 税收与补贴
市场绩效
媒介信息产品价格 信息公平 技术进步 媒介信息产品生产效率 媒介信息产品质量 利润
传媒经济学研究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二、政治经济学 根据加拿大传播政治经济学者文森特. 莫斯可的观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特色主 要有四个方面:
(一)注重研究社会发展历程 (二)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三)注重社会发展中的伦理道德 (四)注重实践
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1776年,亚当· 斯 密出版《国民财富的性 质和原因的研究〉,标 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理 论体系的建立,成为现 代经济学的源头。
产业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研究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一)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1.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学派)(微观经济学): A.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出 版《经济学原理》一书,完成了将西方经济学从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剥离。 B.该理论体系着重研究个体的经济行为,主张自 由放任,其理论核心是均衡价格论。 C.用边际效用说明商品需求价格,以生产费用说 明商品供给价格,再用需求和供给的均衡说明均 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经济学
主讲:赵东
媒介经济学

本门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版; 2、《媒介经济学》,邓向阳.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媒介经济学教程》,秦春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媒介经济学:经济学在新媒介与传统媒介中的应用》,柯 林· 霍斯金斯.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经济学教程》.张连成.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7、《政治经济学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刘英骥.经济日报出 版社.2007年版。
3、企业层面。通过分析交易成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制度经 济学方法分析企业。 一般均衡
产业组织 企业
第二章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价值决定价格
一、新闻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1、新闻的概念
2、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概念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价值 只有在交换中才能得到实现。价值体现了物品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指商品的效用或物品对人的有用性。任何物 品要想成为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反之, 毫无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物品 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价值一起,构成了商 品的二重性。



Prpduce for whom?
Who make decision?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媒介经济学
3、媒介经济学发展历程

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研究主要致力于报业竞争和广 播电视结构、管制方法以及影响传媒的权力机构。 20世纪70年代开始,更多学者探索。 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传媒企业的组织运营、传媒 企业之间的竞争、传媒产品的消费以及其他媒介产业问题。 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产业经济学的相关成 果被大量应用,如行业壁垒、行业集中等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经济学逐渐成熟,研究细化, 如研究经济萧条对传媒的影响、兼并收购、公司继承等。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媒介经济学
一、什么是媒介
1、媒介的概念 信息传播的四种方式:原始、手抄、印刷、电子 所谓媒介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 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书籍、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媒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媒介经济学
(1)一条新闻的价值很小,但使用价值很大。 (2)通常所说的新闻价值很大,实际上是在说它的使用价值,或 者说是商业价值。
关于新闻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必须注意的是:
二、广告服务的经济性质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媒介经济学
2、什么是媒介经济学 媒介经济学主要从事对信息传播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源 的分配和补偿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传播媒介 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媒介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 行研究。具体包括:媒介产品属性、需求与供给、生产与 成本、媒介市场以及产业规制等内容。 What to produce? How to produce?

1、媒介经济活动的规律


媒介生产什么? 媒介靠什么生存?
媒 介 消耗 补偿
生产信息产品
提供广告服务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媒介经济学
2、媒介产品的性质 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与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的区别: (1)竞争性与排他性。 (2)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 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媒介产品性质: 私人物品:书籍、杂志、光盘等; 准私人物品:电影、剧场表演、收费电视; 准公共物品:报纸、电子图书、一般广播电视节目 媒介商品在载体上往往是私人物品,在内容上往往是公共 物品。


第二节 现代媒介经济学分析框架
二、非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以西方经济学为代表

西方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格由需求和供给决定,而 不是价值。
西方经济学包括以下三种方法: 1、一般均衡层面。主要内容是价格理论或需求供给决定论。



2、产业组织层面。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等。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媒介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 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
机会成本(Opportunity):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 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固定用途后所放弃在 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媒介经济学
三、什么是媒介经济学
2、如何看待媒介
哈罗德·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环境监视功能;


(2)社会协调功能;
(3)社会遗产继承功能。

“政府的第四部门”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媒介经济学
二、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 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及其他组织如何在社会 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稀缺资源使用的科学。 ——萨缪尔森

第二节 现代媒介经济学分析框架
一、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主旨是研究生产关系、阶层之间的联系、 权力分配以及经济利益的分配。
马克思主义认为:媒介产品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商品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无差别的人类 劳动则以社会必要时间来衡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 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 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 和被剥削的关系。

第二章 媒介产品价格的决定
3、新闻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新闻的价值就是凝结在报道活动中的劳动的总和。
新闻的使用价值是指新闻的用途。新闻的使用价值至少包括:
一方面,新闻具有消除不确定性的使用价值。 另一方面,新闻还有隐含的捕捉受众注意力的使用价值。


新闻的使用价值具有共享性和时效性等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