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疲劳产生与消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消除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运动引起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暂时下降的

现象,是运动进行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生理功能变化。疲劳是运动训练达到某种程度的标志,是训练效果的具体表现。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人体只有经过一定程度的疲劳,才能获得超量恢复,使人体机能能力得到提高。了解疲劳产生的机制有助于运动中延缓疲劳的出现,研究消除疲劳的方法有利于运动后尽快恢复体力疲劳问题日益受到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这密切关注。

一、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

近年来各国学者对疲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假说以解释不同运动项目产生疲劳的机制。

1、能源物质的消耗。这一理论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在某一大强度运动中,起主要供能作用的能源物质大量消耗所致。例如,百米跑运动,由于运动强度极大,运动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磷酸肌酸

的分解供能,当跑至60 - 80 米处,无论是一般运动员还是世界优秀运动员都会出现跑速降低现象,即出现了运动性疲劳。究其原因是体内储存的高速率供能物质——磷酸肌酸大量消耗,人体运动中需要的能量不得不依靠糖的无氧酵解,由于糖酵解供能的速率约为磷酸肌酸的二分之一,所以跑的速度出现了下降。

2、内环境的失调。这一理论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大强度的运动中ph 值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所致。例如,在高温下作业的工人因泌汗过多,致使不能劳动严重疲劳时,给予

饮水仍不能缓解,但饮用含0. 04 - 0. 14 %的naci 水溶液对疲劳就有所克服。

3、护性抑制。根据巴甫洛夫学派的观点运动性疲劳是由于大脑皮质产生了保护性抑制。运动时各种内外感受器接受的大量信息传至大脑皮质相应的神经细胞,使其长时间兴奋导致能量消耗过多,当消耗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产生抑制,这对大脑皮层具有保护作用。在长时间的运动中这可能是导致疲劳的重要因素。

4、突变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疲劳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大强度的运动中能量供应不能以足够的速率满足运动的需要,或是肌肉力量下降,也可能是兴奋——收缩偶联动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发生疲劳,这些因素之间的变化不呈线性关系。在肌肉疲劳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同途径的逐渐衰减突变过程,形如一条链的断裂现象。各种体育项目的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运动形式不大相同,产生疲劳的机制亦不会完全相同,任何一种假说都难以解释多种运动项目中各有特点的疲劳现象。

二、消除疲劳的消除方法

1、活动性休息。活动性休息是指体育课或训练过程中,机体疲劳时所作的轻微放松练习。机体消除疲劳的主要措施是通过血液循环补充营养物质和新鲜氧气,排出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活动性休息的方法就是通过轻微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消除代谢产物。已有研究证明,与安静性休息相比,活动性休息能运动中积累的乳酸消除速度加快一倍。

2、娱乐性休息。娱乐性休息是通地音乐、绘画、钓鱼、下棋、游戏和轻微的休闲娱乐活动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

3、安静性休息。典型的安静性休息手段就睡眠。睡眠时感觉机能减退,意识逐渐消失,机体与环境的主动联系大大减弱,失去了对环境变化的精确适应能力,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只有通过充足的睡眠,精神和体力才能得到彻底恢复。

4、平衡性休息。疲劳的发生会造成体内广泛的不平衡状态,消除疲劳就是设法恢复生命现象平衡状态。其中活动时间与休息时间的交替,睡眠时间与觉醒时间的交替可以称为时间性平衡。而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的交替,上肢肌肉活动与下肢肌肉活动的交替,视觉

与听觉的交替等可以称为空间性平衡。

5、物理方法。采用沐浴等物理手段亦可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沐浴可以产生温度效果、水压效果和清洁效果。水温在摄氏42 - 45度为热水浴,水温在摄氏36 - 39 度为温水浴,水温在摄氏13 - 20 度为冷水浴。热水浴和冷水浴对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会使血压升高。温水浴对副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可以起到镇定作用。温、热水浴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血流量,有利于肌肉代谢产物的

排除。

三、增进身体机能及消除疲劳的营养手段

1、补充能源物质的营养。短时间的剧烈运动如百米跑赛前可以适当考虑肌酸等营养物质的补充。中距离大强度的运动如800 米跑赛前可以考虑采用营养手段增加肌糖原的含量及碱性盐的补充。长

时间的运动马拉松等项目的比赛之前应注意补充糖类食物,如有条件运动之中也要进行糖、盐和水份的补充。

2、调节竞技状态的营养。要保持旺盛的体力,体内维生素要达到必需量才能有效,但超过必需量效果也不会增大。习惯性的饮食维生素a、b1 ,b2 ,c 等的摄取量往往不足,应在训练或比赛之前数日适量补充,而且耐力运动员的补充量应多于其他运动员。为防止训练期出现运动性贫血,注意补充适量的蛋白质。一般饮食对普通人来说,无机盐的补充已经够用,但运动员由于训练出汗等原因必须在补水的同时增加无机盐的补充。

3、促进机能恢复的营养。长时间运动后能量物质大量消耗,适时补充糖和蛋白质等营养有利于体力的恢复。维生素的补充可以促进代谢机能的恢复,钙离子等无机盐的补充有利于消除肌肉疲劳,水的补充可以促进渗透压等内环境理化指标恢复正常。

4、中药补剂的应用。目前,中医药抗运动性疲的研究主要从“补益”,“理气”等方面进行,训练比赛之前多注重“壮阳”以提高运动能力,训练比赛之后多注意“养阴”以利于能量物质的补充。单味中药对于抗疲劳亦有其特殊的功效。例如,人参、枸杞具有明显的抗疲劳和抗缺氧的作用,陈皮的“理气”与丹参的活血等作用对于消除疲劳均有一定功郊。运动性疲劳的出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引起运动性疲劳的原因是运动,而不是疾病、药物和环境等其它因素。运动能力的下降是暂时的,经过适当的休息是可以恢复的。疲劳又是一种信号,是训练效果的具体表现,所以说没有疲劳就没有

训练,同样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运动后出现一定程度的疲劳并不可怕,重要的应该是采用各种手段促进体力的恢复,人体的机能能力就是在这种训练——疲劳——恢复——超量恢复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