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用词缜密准确
挑战三:寻宝
在文本中,有一个词语反复出现,这个词语在许多时候甚至完 全可以不用。但是它的表现力是极其强大的。把它找出来。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我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 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是 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二十日夜起,……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消息要素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何地: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何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故: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 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 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 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 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感情色彩鲜明
“这一篇”新闻的魅力
结构严谨、用词缜密、感情色彩鲜明
挑战三:比较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 南渡长江》
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中路军首先发起进 攻,所以先写中路军。
又因为中路军和西路军一样,所遇抵抗非常微弱, 所以接着写西路军。
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放在后边单写。
严谨的结构
挑战二:证明
以遇敌较为顽强的东路军为例,证明这篇新闻的语言非常讲究 。
比较下边词语能不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为什么?
①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 已歼灭及击溃(歼灭)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控制)扬中、 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占领)江阴要塞, 封锁(切断)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封锁)镇江、 无锡段铁路线。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 (共25张PPT)
●背景 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 自然环境。
●结语 指的是新闻结束的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消息结构的五个部分
标题 引标、主标、副标。
必 不 可
导语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 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
少
主体 新闻的躯干
辅 助
背景 结语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境。这两部分有时在主体中,有时可 省略。
阅读常识
四、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 很简练准确地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又有 主标、 引标、副标之分;
●导语 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 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 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 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 原因、经过、结果。
三、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新闻的五个W
一个H
When—— 何时 Who —— 何人 Why —— 何故
Where—— 何地
What —— 何事 (How———如何)
新闻如果缺少了这些要素,那怕是只缺少一两 个要素,就不可避免地使所报道的事实残缺不全, 说不清楚,不能给人以确切的概念,不能提供充分 的事实根据,至少也会使所报道的事实大为逊色。
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依据 逐步推进,直至现在的“进击中”, 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富有视觉动感。
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有一个凸显事件的开头,叫倒 金字塔结构。
消息两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30页)
该资料由西风瘦马友情提供
新闻: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 1.真实性: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 能虚构或夸张。 2.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3.准确性:语言简明扼要。
该资料由西风瘦马友情提供
又称新闻,是报纸最常用的
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 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
该资料由西风瘦马友情提供
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 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 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 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 说东路军,文势也涌起高潮。
该资料由西风瘦马友情提供
题目中“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百万”是实数 ,还是虚数?有什么作用? 是实数。既交待了渡江部队的数量,又体现出人 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 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 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 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当时尚未解放 。去 掉不行,语言不准确。
该资料由西风瘦马友情提供
1、分析消息的结构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该资料由西风瘦马友情提供
2、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事what 何故why
该资料由西风瘦马友情提供
该资料由西风瘦马友情提供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记叙六要素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上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五万人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人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 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消息两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39页)
作业
导语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在文中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 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 么?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723079友情提供
识记字音
溃退 kuì 执行 zhí
jiān
横渡
héng
诸城 zhū 歼灭 签订
qiān
督战 dū 芜湖 wú
要塞 sài
荻港 dí
授予 shòu yǔ 摧枯拉朽 cuī
锐不可当 dāng
2018/7/3 该资料由764723079友情提供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 用?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 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作用:表明材 料真实,报道及时。
2018/7/3 该资料由764723079友情提供
3、说说文章的导语部分在文中的特点及
作用。导语中“大约”一词说明了什 么?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 扼要的概括出来。
2、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
六要素并概括出来。 素,即时间、地
2018/7/3 该资料由764723079友情提供
1、这篇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至4月22日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 地点:
华里的长江战线。
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 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中路军: 首战告捷
八年级语文上册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这篇新闻语言还兼具典雅与口语化的特点,你能找到相关
词句吗?
典雅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纭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 抵抗,甚为微弱。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业已切断镇江、无锡 段铁路。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 口语化
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本文有一处语句和“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 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纭溃退” 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能找到并作赏析吗?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 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①中路军第一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②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 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 以议论; ③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 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又”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 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这篇消息比《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篇幅更长, 因为它详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本文详写的内容。
东北解放军正举行全线进攻 (一九四八年十月二十七日) [新华社辽西前线二十七日十七时急电]由沈阳进至辽西的蒋 军五个军,已全部被我包围和击溃。我军俘敌数万,现正猛烈扩 张战果中。此五个军,即新一军、新三军、新六军、七十一军、 四十九军,全部美械装备,由廖耀湘统率,锦州作战时即由沈阳 进至新民、彰武、新立屯地区。锦州攻克,长春解放,该敌走投 无路,全部猬集黑山、北镇、打虎山地区,企图逃跑。我军迅移
真实准确、凝练是消息语言的两个特点,找出体现这些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 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采桑子· 重阳》《沁园春· 长沙》 《七律·长征》《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溃退 kuì 诞生 dàn
一、历史上“渡江战役”
• 国民党说:长江自古天险,曹操、苻坚都渡不过 来,何况共产党?
• 公元208年秋,曹操率领三十万大军,号称八十 万,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交战,结果……
• 公元378年,八月初八,苻坚发兵长安,亲率步 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开始大举南侵;临淝 水(长江支流)结果……
英国紫石英号驱逐舰
分析新闻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
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 固程度,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 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2.“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 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 心;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 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
积累拓展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渡江战役(详实背景)
• 1、我军以木质渔船渡江。 • 2、1949年4月,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
上,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历经三个月修建牢固的防 御工事。
• 3、同时,以海军海防第2舰队和江防舰队一部计有军舰26艘、炮艇 56艘分驻安庆、芜湖等地的长江江面,江防舰队主力计舰艇40余艘 分驻宜昌等地江面,沿江巡弋;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第一课时(课件)(优质课一等奖)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件
新闻
新闻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 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 时代的一种文体。狭义上的新闻单指 ,广 义上的新闻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 评论等。
新闻有传播性、真实性和时效性三个属性。
消息
消息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事情详细的经过 和细节的一种文体,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 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 体裁。
2.一则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B )。
A.标题 主体 结尾 B.标题 导语 主体 C.标题 时间 正文 D.标题 时间 人物
2.读完这则消息,你能找出它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部分吗?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 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导语以下是消息的主体。
1.从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
获知信息: 人物、地点、事件 标题特点: 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新华社全文发布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报道了战役首日的情况。
1、重点字音
芜湖( wú ) 督战( dū ) 荻港( dí ) 诸城(zhū) 要塞(sài ) 泄气(xiè ) 溃退(kuì) 歼灭(jiān) 锐不可当(dānɡ) 摧枯拉朽( kū )
2、多音字
2.正文开头的黑体字是消息的什么部分?它的作 用有哪些?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黑体字是电头,也称“消息头”。它是用来 表示稿件发出的单位、地点以及时间的。
3.认真阅读这则消息,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 导语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 万人渡过长江。
作用: 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面扼要地揭示 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总领了全文。
《消息二则》PPT课件(完整版)
课文初读感知
读 朗读指导: 法 指 ① 第一则消息朗读时要用慷慨激昂、充满豪情的语气去读。 导 ② 第二则消息朗读时要沉着有力,要读出我人民解放军渡江
作战的英勇气概和磅礴气势。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文初读感知
文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章
脉 层解:导语,总述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渡江情况。
课文细读品味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句中的“ 不料”一词有 什么作用? “不料”是没有想到,没有预料到的意思。起转折作用, 嘲讽了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稳固性,从侧面表现出人民 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也自然地过渡到对东路军的叙述。
课文全篇探究
[重难点] 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 序叙述?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西路军所向无敌(较详) 东路军战绩辉煌(最详)
扬我军将士神威
具 体
展渡江战役盛况
战
况
1. 消息二则
第二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文细读品味
1.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这句话包括四个新闻要素:
何日(二十一日)、何人(解放军)、何事(渡江)、 何果(渡过长江)。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1.运用四字短语,简洁有力。 文章用了一系列的四字短语,如“军无斗志”“纷
纷溃退”等,写出了敌军不堪一击的狼狈之像,又如 “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等,写出了我军横渡长江、 奋勇向前的豪气,体现了我军攻势之迅猛、凌厉。四字 短语音节短促,生动而有气势。
归纳总结
2.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的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共34张PPT)23—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2、导语: • 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 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
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 导语的要求: 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 二是要能吸引读
者看下去。 •
•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
• 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
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
事实来教育影响读者,绝不允许虚构和添枝加叶。 三、简短性
“简”是指消息语言的简洁,“短”是指消息的篇幅一般不会很长,因为消息通 常一事一报。
(三)消息内容上有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5W+1H”
谁 何时 何地 何事 为何 过程如何
Who When Where What Why How
零的突破!宫金杰钟天使夺中国自行车奥运首金
凤凰体育讯 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消息,2016年里约奥运会场地自行车项目继 续展开争夺,由钟天使和宫金杰组成的中国女队在女子团体竞速赛金牌争夺战中击 败俄罗斯队获得金牌,中国军团也夺得了自行车进入奥运会以来的首枚金牌,宫金 杰也弥补了2012年奥运会因裁判判罚遗憾失金的遗憾!
在此前的资格赛和晋级赛中,中国队已经展示了不可阻挡的夺金势头,两名女 将先后打破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在决赛中,面对俄罗斯队的挑战,中国队显得 霸气十足,从一开始就压制住老对手俄罗斯队,最终以32秒107的成绩打败俄罗斯 队的32秒401夺得冠军(半决赛中,宫金杰/钟天使组成的中国队还以31秒928的成 绩打破世界纪录)。
据日本《朝日新闻》8月12日报道,一直以来,每当日本内阁成员参拜靖国 神社,中国政府都会通过外交途径进行抗议,但事先提出要求实属例外。从稻田 朋美就任日本防卫大臣不久开始,中国国内的普遍认识就是“她具有右翼和军国 主义倾向”。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共30张PPT)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 (结语) 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品析语言,领悟情感
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 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 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 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 请你通过品析这则消息的语言来判断 作者的情感倾向。
品析语言,领悟情感
品析语言,领悟情感
4、“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
岸” “风平浪静”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开阔庄严的 气氛,衬托解放军渡江过程一帆风顺。 动词“齐放”、“直取”生动描绘解放军渡江 迅猛的态势,表达作者对渡江部队的赞美。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
自 主 合 作 探 究
梳理本则新闻结构 明晰主体记叙顺序 根据赏析词句揣摩作者情
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事what 何故why
1949年4月20日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 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南渡长江
如何How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分析本新闻的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 人渡过长江。 (导语) (第一句话)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 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 (主体) 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 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 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什么是新闻?
新闻也叫消息,是通过报纸、电台、广播、 电视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 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第1课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024-2025学
【板书设计】
六要素
新闻
五结构 三特点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何故、如何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结语
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我”中有一往无前的英雄情怀; “我”中有纵横天下的豪迈气势; “我”中有必胜的决心和胆略; “我”中有作为领导者的自播报
李永强
把握语调、语速、节奏等要素。新
闻以陈述事实为主要内容,它不像散文、
诗歌,有强烈的情感。新闻中很少用到
叹号、问号等,所以播报的时候一般采
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不好。“至发电时止”,把时间限制在准确的 时刻。这些词语都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换一换:读一读,用括号里的词替换红色的词语,行不行?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控制)扬中、镇江、江阴 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占领)江阴要塞,封锁(切断) 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封锁)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第二则消息是第一则的延续和扩展,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 汇总各路战况,全面报道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的情况,足见这一 战役的磅礴气势。这两则消息在时间跨度、事件广度、内容深 度上均有所不同。因此,这两则消息都能而且都要刊发。
排一排:第二则消息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路 军、东路军”的顺序写?
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军所遇抵 抗都很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路军合写在前, 东路军单写在后。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这样的 顺序反映了三路军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 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 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阅读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人物、事件、地点、时间
思考:标题=一句话概括新闻?
三、把握内容结构
电头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 导语
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
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
2.请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腾讯娱乐讯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3日下午1时,
诺贝尔奖官网公布最新消息,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荣获该奖项。是的,你没看错, 就是那个唱了《答案在风中飘》的美国摇滚乐手鲍勃·迪 伦。虽然人们一直将这些伟大的摇滚乐手称为诗人、文学 家,这一次,诺贝尔文学奖终于给了他一个“官方肯定”。 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为美国音乐传统增添了创造性的诗 意表达”。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首次将该奖项颁予一位音 乐人。
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 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 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
一、熟记一组词语
溃(kuì)退 泄(xiè)气
督(dū)战 要塞(sài)
业已(yǐ)
摧枯拉朽(xiǔ):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 力被迅速摧毁。
锐(ruì)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33页)
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 日2时电〞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毛泽东
•
自主学习
1、在课文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从20日夜
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锋利无比, 不可抵挡。
不含bù hán不包括。
排山倒海pái shān dǎo hǎi推开 高山,翻倒大海。比喻力量非常强 盛,声势非常浩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屋建瓴gāo wū jiàn líng在屋顶 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形容居高 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建, 倾倒;瓴,盛水的瓶子。
学习词语
溃退kuì tuì溃退,指失败,狼狈不堪, 没有秩序地撤退。战斗力微弱。溃:在 此意为溃散、溃败。
泄气xiè qì泄劲,放弃。
督战dū zhàn 监督作战 。
要塞yào sài要塞是一个特别加固的、 不动的军事设施。
业已yè yǐ已经。
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 摧:破坏;枯:枯草; 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比喻腐朽势 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
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马上公 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 日黎明发起了渡江战争。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 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 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自主学习 1、“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
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 事情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 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 扩展中〞,预示了战争的前景。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
整体感知
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为何 如何
1949年2月2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 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人民解放军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 国民党防线瓦解,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
2.如果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 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具体地告 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 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了解“新闻” 1、新闻的定义
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 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 国内外新近产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了解“新闻” 2、特点
(1)让事实说话 (2)报道迅速及时 (3)文字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
了解“新闻”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 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纭溃退。
“经营”“溃退”用词生动。“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 之义,更能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指因被打垮而后 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诸城进击中。
创作背景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基本 上被摧毁,但仍有大量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构筑 长江防线,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中共中央早已洞悉国民党
政府的意图,组织百万大军逼近长江,分东、中、西三路,
做好了渡江准备。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代表团拟出了《国内和平协定(最 后修正案)》,和平谈判破裂,渡江战役于当天午夜打响; 21日,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彻底摧垮敌人的长江防线的同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 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 大地区的战况。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课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积累拓展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路军略写。东路军、西路军详写。
由于东路军所遇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战略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 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 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已经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 毫无退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从哪几个 方面总领了全文?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 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个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 方面总领了全文。
二、从新闻结构出发学习课文 2.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949年4月22日2时,新华社发布了毛泽东同志撰写 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 万船齐放、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 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 新闻稿。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一、从新闻要素出发学习课文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 线。 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 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异:1.时间有先后。一为渡江战役取得初步胜利之时,一为渡江战役几近结束之 际。 2.地点范围不同。一在局部,一在整体。 3.详略及作用不同。一略写,旨在及时宣告战果,鼓舞战斗士气。一详写,全面 详尽地报道前线最新战况,分析战争胜负的根本原因,旨在揭发国民党反动阵营 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的虚弱本质,点明战争意义,激发全民一致抗争。 4.语言风格不同。一浪漫昂扬,一大气磅礴,铿锵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消息二则教学目标: 1、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2、掌握新闻要素及结构特点。
3、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的特点。
2、语言要准确、简明。
教学难点:新闻特点的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学设想: 1、安排二课时。
2、方法:认知与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 、了解新闻的有关常识,学写简单的新闻。
2 、了解解放战争概况本文写作背景,接受革命教育。
3、把握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重点)。
一、导入古语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早已成为事实。
那么,我们这些“秀才”又是怎样知道天下事的呢?【小结】对,那是因为现代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每天为我们及时提供了“新闻”。
老师相信各位同学一定都是关心天下事的小秀才。
那么,同学们了解最新的新闻吗?举例:云南干旱、玉树地震、世博会、好的,下面请你听一段新闻录音,然后告诉同桌,你听到了什么内容?试着对你的搭档说说。
【播放录音】二、新闻的相关知识: 1、概念:所谓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消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的概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指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学,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件。
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迈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评论、报告文学等。
2、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反映迅速,语言简洁明确。
3、结构:每则消息(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个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新闻的题目。
用来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是全文的眼睛。
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新闻的一条完全式标题,主题在中间一行,字号最大,揭示新闻的核心事实;肩题在主题的上面,从一个侧面对主题作引导、说明;副题在主题下面,对文体作补充、注释。
主题和肩题,副题的关系应是虚实相济、相得益彰。
主题要“实”肩题,前题可“虚”。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新闻中最有价值、最核心的事实。
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与补充,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
它依据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是消息的从属部分,是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位置不固定,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1 4、新闻的六要素 5、新闻的写法:通常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不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写,而是倒过来,先说结果,然后再依事实的重要程度,重要的、次要的、再次要的,依次写来。
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间兼有议论、描写。
通讯,是一种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各种手段详实而生动地报道人物、事件的新闻文体。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在于:消息(新闻)史概括性地报道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
我们读消息是为了了解这件事。
通讯除了报道事件外,还要生动地形象地描写人物,表现情感,挖掘意义。
我们读通讯除了了解事件外,更多地是为了认识人物、理解人物情感。
认识人物、事件的社会意义。
6、世界主要通讯社:通讯社以采集和发布新闻为主要职能,以报刊,个播电台、电视台为主要发稿对象的新闻结构。
就全世界的影响来说有六大著名通讯社:法新社(法国)、路透社(英国)、美联社(美国)、合众社(美国)、俄通社、塔新社(俄罗斯)、新华社(中国)。
新华社,全名新华通讯社,中国国家通讯社。
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家集中统一的新闻发布机关。
1931年11月7日创建于瑞金,称红色中华通讯社,是当时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通讯社。
1937年1月,改名新华社。
三、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体会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结构。
四、出示几则新闻或学生阅读报纸,交流、体会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结构。
第二课时一、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2.26----1976。
9.9),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
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领袖、军事统帅。
而且极具文化文学素养和成就。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撰写的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文化、历史、文艺理论、诗词、书法等多种门类。
主要作品收集在《毛泽东选集》(四卷本)中。
在革命战争年代,身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的毛泽东经常以中共中央发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言人、新华社评论员、新华社记者的名义发表声明、、新闻述评、、新闻等指导鼓舞中国革命。
二、背景: 渡江战役:渡江战役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
时间是1949年4月20日夜起到6月2日结束,战役的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西起九江,东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横渡长江。
战事进展很顺利。
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
之后相继解放了华东、华中各主要城市。
渡江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46个师43万余人。
这一战争的胜利为我军进军华南、西南,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条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毛泽东同志以新华社记者的名义在渡江战役取得关键性胜利的时刻为《人民日报》撰写的一则新闻,最初刊登在1949年4月24日的《人民日报》。
新闻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三、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课文,再现刚才新闻的内容并解决生字词。
给下列加横线的词注音:鄂()豫()绥靖()阻遏()()泄气()溃退()歼灭()管辖()锐不可当()上当()要塞()瓶塞()阻塞()堵塞()四、朗读课文。
对照书上的示意图,标出三路大军渡江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完成后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
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
再读课文,了解三路大军的进军战况,完成表格。
渡江江域数量地点时间中路军 20日夜起的24小时西路军九江―安庆东路军 21日到22日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五、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A 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B 用一小段话来概括新闻的内容: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
C 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新闻的内容:课文其余部分。
(明确新闻的结构特点――必须具备标题、导语和主体,有的还有背景和结语。
)一篇完整的消息有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是新闻的眼睛(板书眼睛)。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本文标题。
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
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
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是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是新闻的核心(板书核心)。
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板书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和扩展。
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
评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胜利渡江的重大意义。
【板书】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
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六、通过比较,传授新闻特点的知识。
1、这则新闻起始,括号里的内容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
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括号及其中的内容属于新闻的“电头”,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报道的及时。
2、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
这样写说明了什么?板书:真实、及时、准确。
此外,简明也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板书“简明”)。
渡江战役头绪多,战线广,但这则新闻却写得简明扼要,并及时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了解到战役的进展。
(板书:简明)这就是新闻的三个特点(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报道迅速及时;简明扼要。
简言之:一真、二快、三准、四简)七、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一些特点。
1、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是实数。
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3、品味“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 --“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
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浓,且避免了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同日同时”,不仅用语简洁,也可见我军的气度。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
这一片段显示出谋篇布局的匠心,谴词造句准确精练,语势铿锵有力,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