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合集下载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史》第四章第一节《解放战争》,详细内容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历史事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长江战场的英勇事迹,理解横渡长江对于解放全中国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英勇、团结、拼搏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难点:分析长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的战术策略及英勇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江战役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长江战役的背景,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介绍长江战役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国共双方在长江战场的对峙情况。

(2)详细讲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过程,包括渡江战役的发起、各个部队的作战任务、渡江成功的原因等。

(3)分析长江战役在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其对于解放全中国的重要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模拟长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的渡江过程,体会英勇、团结、拼搏的精神。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长江战役的选择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简答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内容:(1)长江战役背景(2)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过程(3)长江战役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长江战役的背景。

(2)描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过程。

(3)谈谈你对长江战役意义的理解。

2. 答案:(1)长江战役背景:国共双方在长江战场的对峙,国民党军队防线严密,人民解放军面临巨大挑战。

(2)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过程: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英勇善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8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8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8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利用文本学习,感受新闻的文体知识和结构特点。

2、把握文章内容,准确概括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3、欣赏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过程与方法: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和欣赏文本语言“在准确简洁的基础上突出感情色彩”的特色;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教学难点: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三、教学策略通过任务性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巧妙设问,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核心问题,充分领会文本的主旨及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组织学生初次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想象模仿播音员的感觉,并思考:如何用一句话、一段话、几段话的方式来说出新闻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

(二)再次朗读,概括要素,体会情感组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象模仿“人民解放军新华社长江前线播音员”的感觉,结合背景,抓住并概括新闻的六要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文体知识。

(三)深入探究引导学生领会主体部分报道三路大军渡江情况顺序安排的匠心所在。

课堂提问: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理清作品思路。

(四)语言品味和鉴赏1、先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重点品鉴“百万”一词。

(1)设问:这是“号称百万”,还是“确实百万”?【明确】用加法计算,中路军30万,西路军35万,东路军35万,一共100万。

这是准确数字。

引导学生想象:在“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大江之上,(可随手画出九江到江阴的战线示意图)我百万大军“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人民解 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英雄赞歌

《人民解 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英雄赞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英雄赞歌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役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无比的光辉,那便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是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战役,是无数英雄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壮丽篇章。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中国大地饱受战火的蹂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人民解放军,这支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战的英勇之师,毅然决然地肩负起了历史的重任,向着长江天险发起了冲锋。

百万大军,那是怎样的一种磅礴气势!战士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的是贫苦农民出身,有的是工人阶级的子弟,有的是满怀报国之志的知识分子。

但在那一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人民的幸福,勇往直前,绝不退缩。

在横渡长江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天险,江水湍急,波涛汹涌。

敌人在对岸设下了重重防线,碉堡林立,火力凶猛。

然而,这些都无法阻挡人民解放军的前进脚步。

先头部队的战士们,他们乘坐着简陋的船只,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

他们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只有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勇气。

每前进一步,都可能面临着生死的考验,但他们毫不退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道路。

有一位年轻的战士,他叫_____,年仅十八岁。

在战斗中,他所在的船只被敌人的炮弹击中,船身开始倾斜。

但他没有慌乱,而是迅速拿起武器,继续向对岸射击。

当战友们纷纷落水时,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江中,将受伤的战友一个个托起,奋力游向岸边。

最终,他因体力耗尽,倒在了岸边,但他的英勇事迹,却激励着每一位战士。

还有一位排长,_____。

他带领着全排战士,在敌人的猛烈炮火下,率先登上了对岸。

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他沉着冷静,指挥战士们奋勇杀敌。

在激烈的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但他依然坚持战斗,直到最后一刻。

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在这场战役中,每一位战士都是英雄。

他们有的在冲锋时壮烈牺牲,有的在坚守阵地时英勇就义,有的在救治伤员时不幸中弹。

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为人知,但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教案附板书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教案附板书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教案附板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背景、渡江战役战略意义、战役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背景,理解渡江战役战略意义。

2. 掌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过程,分析其胜利原因。

3.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国家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渡江战役战略意义及其在解放战争中地位。

2. 教学重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过程及胜利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解放战争时期纪录片片段,让学生解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介绍渡江战役背景、过程和胜利原因,引导学生关注战役中关键事件和人物。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渡江战役胜利原因,并进行小组讨论。

4. 知识点讲解(10分钟)5. 课堂互动(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历史事件认识和感悟。

强调本节课重点内容,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内容:历史背景渡江战役过程胜利原因战役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过程。

分析渡江战役胜利原因。

2. 答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过程: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发起渡江战役。

在毛泽东英明指挥下,百万大军成功横渡长江,为解放南京奠定基础。

渡江战役胜利原因:战略部署得当、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让学生解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背景,掌握渡江战役过程和胜利原因。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第【1】篇〗说教学目的:一、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教学设想:一、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二、为了便于学生尽快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这样的认识规律,不从知识概念切入,而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学内容,达到说教学目的。

三、本文语言简洁、准确,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教材,因此,语言的学习与训练列为说教学重点之一。

四、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解决)。

[说明]熟悉历史背景,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

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三、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四、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照教材绘制即可),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

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说明]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

学生指图复述时,教师可随之板书如下: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增强学生认识本文内容的条理性。

五、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1.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复述的内容[参考答案](第1句、第2句)2.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参考答案](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师讲知识:1.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板书),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导语在新闻的开头,一般不长,往往是一两句话,有时也用一段话。

2.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称为“主体”,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引言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发生在19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最后一次战役。

这场战役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进军华南的决定性战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背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人民解放军一直在积极进行对国共内战,争取全国的胜利。

在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的形式下,接下来的目标是解放华南地区,而长江就成为了这场战役的核心。

准备为了实现这次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在战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他们统一指挥,确保协同作战。

其次,他们加强了物资储备和交通运输,确保了战线的物资供应。

最后,人民解放军派出侦察队对长江沿线的敌情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做好相关情报的搜集。

战斗过程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发起了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行动。

整个战役历时约一个月,期间经历了许多激烈的战斗。

首先,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占了垂陵、荆州等重要地点,逐步向长江南岸推进。

然后,他们在舟山一带布置大规模军事阵地,为横渡长江做好准备。

最后,他们利用舟桥和渡船等工具,迅速横渡长江,使得解放军在华南地区建立了坚实的桥头堡。

结果与意义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以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而告终。

解放军成功地夺取了长江南岸的控制权,取得了对华南地区的决定性胜利。

这场战役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它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国共内战,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其次,解放军在华南地区建立了新的政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奠定了基础;最后,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结论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它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国共内战的结束。

这次战役的胜利不仅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士气。

这场战役不仅仅是一次胜利,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具有深远的影响。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精选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精选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史》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解放战争》,详细内容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历史事件。

通过对该事件的讲述,使学生了解我国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为新中国成立付出的努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2. 掌握解放战争时期我国军事战略的基本特点。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历史意义。

重点:掌握解放战争时期我国军事战略的基本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江图片,引入本节课主题。

2. 讲解: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

4. 例题讲解:分析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的战术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时期我国军事战略的基本特点。

7. 互动: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主要内容:a. 背景介绍b. 渡江战役过程c. 历史意义d. 军事战略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b. 分析解放战争时期我国军事战略的基本特点。

2. 答案:a.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国共内战进入战略决战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展开渡江战役。

过程: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在长江南北两岸同时发起进攻,4月23日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b. 解放战争时期我国军事战略的基本特点: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实行运动战、阵地战相结合的战术,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的主动性、灵活性和顽强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精品PPT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精品PPT课件

首个中国航天日前夕,专家总结中国航天辉煌 成就(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拓展延伸
古代战争思想。
(1)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 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武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3)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 (4)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 成。——张方
合作探究
(3)文白相间。 文章报道的是重大战役,因此用语庄
重、严肃。例如“所遇之”“甚为”“诸 县”等。同时作者又适当地使用口语,使 文章流畅朴实。例如,作者在说到国民党 官兵的情绪时,非常口语化,用“不想再 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样平实朴素的语气叙述。语言文白相间 , 或雅或俗,富有韵味。
文体知识
(6)新闻“倒金字塔结构”: 由主到次 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最重要的信 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 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字音字形
锐不可当(dānɡ) 泄气(xiè) 督战(dū) 歼灭(jiān) 要塞(sài)
词语释义
①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 抵挡。 ②要塞:指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 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③业已:已经。 ④歼灭:消灭(敌人)。 ⑤击溃 :打垮、打散。
合作探究
品味“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 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 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 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 现。”
“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 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 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 浓,且避免了与上一句“二十一日”。
整体把握 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史》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解放战争》,详细内容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掌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过程及意义。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渡江战役的战略意义,人民解放军的战术运用。

教学重点: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过程,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图、多媒体设备学具:笔记本、教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纪录片片段,让学生了解渡江战役的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过程,分析其战略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指挥官,如何制定渡江计划。

4. 例题讲解:分析渡江战役中的关键战役,如南京、上海战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教材,绘制渡江战役的简图。

7. 情感教育:讲述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板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内容:(1)背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2)过程:百万大军分三路强渡长江(3)战略意义: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渡江战役的背景。

(2)分析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的战术运用。

2. 答案:(1)渡江战役背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长江防线成为其的一道防线。

(2)人民解放军战术运用:采取三路强渡,中路为主力,东路、西路为辅助,充分发挥了各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让学生充分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渡江战役后的历史发展,了解新中国的成立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界定。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情感教育环节。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参考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参考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参考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文章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向学生简单介绍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教学活动:1. 播放与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这次行动的重要性是什么?3. 学生分享他们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了解和兴趣。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学生对文章背景和主题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让学生阅读文章第一段,理解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背景和目的。

2. 让学生阅读文章第二段,了解人民解放军的准备情况和战略。

1. 学生阅读文章第一段,回答相关问题: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横渡长江?这次行动的目的是什么?2. 学生阅读文章第二段,回答相关问题:人民解放军是如何准备横渡长江的?他们采取了哪些战略?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

2. 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三章:词汇学习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学习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汇。

2. 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教学内容:1. 教授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汇,并提供例句和解释。

2. 让学生练习使用这些新词汇。

教学活动:1. 教师解释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汇,并提供例句。

2. 学生跟读并尝试使用这些新词汇。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词汇学习程度。

2. 学生在使用新词汇时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第四章:讨论与思考1. 引导学生思考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让学生讨论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历史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次行动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历史意义。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 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五万
渡江人数
三十万 三分之二
大部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 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1.时间:中路军最早;2.敌情:中、西敌情一致,遭遇抵抗较弱,东 路军所遇抵抗顽强,是文势掀起高潮。3.战略部署:先中,后西、东体 现了渡江作战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
中路军略写。东路军、西路军详写。
由于东路军所遇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战略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 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 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已经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 毫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显。
分析新闻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
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 固程度,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 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2.“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 ;“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 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
“至发电时止”,时间比“现在”更为确切。用“余部” 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分析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2.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 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打垮”; 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 江”用“封锁”,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线”用 “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词语搭配 准确有力,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的结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的结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的结语摘要:I.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的背景与意义A.国共内战背景B.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意义II.横渡长江的过程与战术A.长江天险与战前准备B.突破长江防线C.渡江战役中的主要战术III.横渡长江的结果与影响A.战果辉煌B.对国共内战的影响C.对新中国的意义IV.结论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历史意义B.展望未来中国的强大与繁荣正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它标志着国共内战的转折点,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在国共内战的背景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面临的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长江。

长江天险,自古以来就有“守江者守国”的说法。

因此,突破长江防线对于解放战争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确保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在战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包括搜集情报、进行战前训练、准备渡江工具等。

突破长江防线是渡江战役的关键。

人民解放军利用夜幕的掩护,发挥船工和水手的作用,选择敌人防守薄弱的地方进行突破。

经过激战,人民解放军成功地突破了长江防线,百万大军开始横渡长江。

在渡江过程中,人民解放军采用了许多战术,如穿插分割、分割包围等,有效地消灭了敌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果是战果辉煌。

渡江战役消灭了大量的国民党军,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这对国共内战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战略主动权,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打下了基础。

同时,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总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

它展示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与智慧,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参考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参考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参考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文章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1. 向学生简单介绍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2. 介绍长江在中国地理上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

3.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探讨中的关键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和“横渡长江”。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有关解放战争和长江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解放战争和长江的了解。

3. 提问学生对于文章的疑问和期待。

第二章: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事件。

2.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新闻报道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让学生阅读文章,并关注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背景。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教学活动:1.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记录下关键信息和疑惑。

2.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词汇学习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2. 培养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挑选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并进行解释和例句展示。

2. 引导学生通过语境理解和词汇运用。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和理解重点词汇。

2. 学生通过造句或短文写作的方式,运用所学的词汇。

第四章:讨论与思考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文章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事件和人物进行思考和讨论。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活动:1. 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 培养学生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教学内容:2.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教学活动: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反思结果。

第六章:写作技巧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史》教材第四章《解放战争》第三节《战略决战》,详细内容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2. 掌握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重点掌握渡江战役的经过及其对战争胜利的贡献。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渡江战役的经过和战术运用,以及渡江胜利对战争的影响。

重点:渡江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PPT、视频资料。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江地图,简要介绍长江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引出渡江战役的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渡江战役的经过,分析战术运用,阐述渡江胜利对战争的影响。

a. 背景介绍:国共双方在长江两岸的对峙,战略决战的态势。

b. 过程描述:解放军的战前准备,渡江战役的发起,突破敌军防线。

c. 战术分析:解放军的兵力部署,战术配合,克服困难。

d. 意义阐述:渡江胜利对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推动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渡江战役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氛围。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渡江战役的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注渡江战役的关键地点,分析战役经过。

六、板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内容:a. 渡江战役背景b. 渡江战役经过c. 渡江战役战术分析d. 渡江胜利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渡江战役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从战略、战术、兵力部署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研究解放战争其他战略决战阶段的战役,了解战争全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掌握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重点掌握渡江战役的经过及其对战争胜利的贡献”。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课文概括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课文概括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课文概括《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课文概括》1. 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极具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壮丽史诗。

本文将对这一话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读者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

2. 事件背景1931年,南京沦陷,国民党主政地区被迫南迁。

战争形势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抗战的发展,国共两党在长江流域展开了激烈的战略竞争。

3.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长江战役,最终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而且对世界历史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事件价值和历史意义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使命得以完成。

从此,中国人民摆脱了外来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场战役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基,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铺平了道路。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不仅仅是一场战役,更是中国人民不屈抗争的历史见证。

这场战役凝聚了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无比勇气和顽强毅力。

这段历史故事不仅值得我们铭记,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传承。

6. 总结回顾通过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历史事件的追溯和分析,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历程,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

这段历史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迈向民族复兴。

在整个文章中,我多次提及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主题,希望能更加深入地探讨和理解。

这样一篇全面、深刻、广度兼具的文章,相信能让读者对这段历史有着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本文主要讨论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旨在帮助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这段具有极其重大历史意义的壮丽史诗。

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长江战役的具体过程和战略意义。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长江战役,最终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内阅读测试附答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内阅读测试附答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________A.攻破 B.突破 C.冲破 D.打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dū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jiān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zhū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sài;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汉字..2分2.电文开头的部分在新闻里称为“电头”;它分别交代了、和三个要点..电头的作用是:表明材料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导语部分;并说说导语概述了什么内容..答:4.文章是抓住解放军“横渡长江”来写的..请从文中找出与“横渡”有关的词语..至少3个5.文中的“至发电时止”换成“现在”好不好为什么6.文中的“此种情况”指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7.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为什么把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最后才写东路军8.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要求“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适当地穿插一点议论..选文即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 _____________等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9.说说文中加线句子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10.本文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11.给文中横线上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___________..12.用“||”把导语与主体分开;用“|”把主体部分分为三层..13.文段中加点的短语“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八个字说明了什么14.文章中画曲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芦花荡同步练习文段一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qiú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还是望着荷花淀dèng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1.读文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题思想..4.“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5.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6.“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7.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8.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并写出来..文段二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南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9.选文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10.“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从这句话里;你感受到当时的芦花荡是处于怎样的社会环境中11.“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12.文中加点的“敌人的愿望”指什么13.文中划浪线的句子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性格14.选文写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主要表现在什么上用自己的话概括..15.请在选文中画出“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语句;并且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6.加横线的段落对人物进行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17.加点词语“过于”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是否含有贬义“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8.选文最后一段;“敌人发了愁”的原因是什么语法训练1.判断加点词的词性;写在括号内..A.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B.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C.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D.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E.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F.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G.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H.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I.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J.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2.选出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A.电灯突然亮了..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的响起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课件上册语文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课件上册语文课件
个词较恰当。
12/6/2021
第八页,共十六页。
品味 特色 (pǐnwèi)
1.主体(zhǔtǐ)部分的三个层次安排有什么特 点?
明确:三个层次,从中路军到西路军再到东路军,这种顺序安排一是与发动
进攻的时间有关:二十日夜——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二日下午;二是 与所遇敌情有关,西路军与东路军虽同时发动进攻,但西路军与中路军又 有相同之处,所遇敌军抵抗较小,而东路军所遇敌军之抵抗则较为顽固;三是
明确:报道(bàodào)准确。
12/6/2021
第十三页,共十六页。
6.本文(běnwén)语言有何特点?
明确:(1)准确,如“一千余华里”“二十四小时(xiǎoshí)内”“至发 电时止”“余部”等。 (2)简洁而具有气势,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 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dàjūn)横渡长江
1
12/6/2021
毛泽东
第一页,共十六页。
检查 预习 (jiǎnchá)
区域(yù) dāng)(dāng) 督(dū)战 要塞(sài)
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歼( jiān)灭
12/6/2021
第二页,共十六页。
初读感知(gǎnzhī)
速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2/6/2021
第十四页,共十六页。
12/6/2021
第十五页,共十六页。ຫໍສະໝຸດ 内容(nèiróng)总结
1。“均是”——概括战线之长、胜利之大。而江阴要塞还没攻下来,还在敌军手中,不过不能任意 活动或超出这一范围,所以用“控制”这个词来表明。②原本就是中路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在后。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

如“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运用文言词语。如“即已”“甚为”“业已”等。

如文中反复出现的“我”字。
课堂小结
第一,消息的写法:真实、准确、生动。 第二,消息的特点:结构固定、语言凝练、隐含 情感。 第三,作者的写法:文人笔触、战略家眼光、伟 人情怀。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 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学习目标
1.寻找新闻六要素,梳理文章内容; 2.掌握消息这一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3.品读语句,体会消息语言简洁、准确的特点; 4.揣摩作者的情感,理解消息的客观叙述与主观情感;
①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 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②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的执行毛主席朱总 司令的命令。
③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 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④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合作探究
3.你还在文中发现了哪些极具特色的词句?
字词积累
1、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 è ) 荻港( dí ) 歼灭( jīan )
芜湖( wú )
溃退( kuì )
suí
jìng
高屋建瓴( líng ) 气势磅礴( páng ( bó )
字词积累
荻(dí)港 获(huò)得
要塞(sài) 阻塞(sè) 瓶塞(sāi)
溃(kuì)退 匮(kuì)乏 馈(kuì)赠
品析语言
“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西路军 35万
中路军 30万
东路军 35万
100万
品析语言
战线长
九江未解放,用语准确
所向披靡 无坚不摧 战绩辉煌
战线长 胜利大
品析语言
时间准确 报道及时
品析语言
感受语言磅礴的气势
数量 之多
气势 之大
人民解放军 百万大军 横渡 长江
品析语言
锐不可当(dāng) 当(dàng)真
歼(jiān)灭 阡(qiān)陌 纤(xiān)维
字词积累
高屋建瓴
气势磅礴 阻遏 溃退
感知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
1.找准记叙的六要素,概括本文内容。 2.与平时所学记叙文进行比较阅读,找出不同之处。
感知内容
新闻的六个要素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 问题,就不难解决了。5个“W”和一个“H”共同 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way)。
感知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
品析语言
击溃
歼灭
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
武功秘笈
阅读秘笈——关键词能否替换或删 去,答题步骤:
品析语言
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能读出消息 的特点?
合作探究
1.对比两则消息,思考:同样是报道渡江战役,同样写 于22日这一天,两则消息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合作探究
2.你在文中有没有发现感情色彩比较鲜明的词句 呢?找褒义或贬义词,并说作用
主体(:剩余部分) 西路军: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 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点)
感知内容
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 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这几层意思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 安排。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人的抵抗均甚微弱 ,东路军所遇到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路、西路放在 一起先写,东路军后写。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感知内容
把握新闻结构
感知内容
课 文 结 构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区域
导语:(第1、2两句)渡江概况
(从四个方 面概括)
战役全局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中路军:中路军首战告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