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课一等奖[2020年最新]
《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课一等奖)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件
2.对西路军战况的描述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主 观倾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 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 协定,有很大关系。
这样写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 因,又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整个国民党反动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 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消息两则
毛泽东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试着读出诗中的情感和气魄。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毛泽东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 领南京后创作的诗篇。诗中既写出了人民解放军 的巨大胜利,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敌军一部分被“歼灭”,一部分被“击溃”,所以说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4、试比较两则消息在内容、格式上有哪些异同或联系,并说说你的发现。
标题
同: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联系:由“三十万”到“百万”,反映了军队人数上 的变化,显示了渡江的进展情况。
电头 同:新闻媒体相同(新华社),播报地点相同(长江前线)
为何: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倒蒋
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如何: 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2、找出这则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 背景 结语
二十日夜起……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都很泄气。(包含于主体 中) 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较详)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8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8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利用文本学习,感受新闻的文体知识和结构特点。
2、把握文章内容,准确概括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3、欣赏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过程与方法: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和欣赏文本语言“在准确简洁的基础上突出感情色彩”的特色;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教学难点: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三、教学策略通过任务性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巧妙设问,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核心问题,充分领会文本的主旨及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组织学生初次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想象模仿播音员的感觉,并思考:如何用一句话、一段话、几段话的方式来说出新闻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
(二)再次朗读,概括要素,体会情感组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象模仿“人民解放军新华社长江前线播音员”的感觉,结合背景,抓住并概括新闻的六要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文体知识。
(三)深入探究引导学生领会主体部分报道三路大军渡江情况顺序安排的匠心所在。
课堂提问: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理清作品思路。
(四)语言品味和鉴赏1、先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重点品鉴“百万”一词。
(1)设问:这是“号称百万”,还是“确实百万”?【明确】用加法计算,中路军30万,西路军35万,东路军35万,一共100万。
这是准确数字。
引导学生想象:在“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大江之上,(可随手画出九江到江阴的战线示意图)我百万大军“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教案附板书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教案附板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背景、渡江战役战略意义、战役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背景,理解渡江战役战略意义。
2. 掌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过程,分析其胜利原因。
3.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国家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渡江战役战略意义及其在解放战争中地位。
2. 教学重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过程及胜利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解放战争时期纪录片片段,让学生解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介绍渡江战役背景、过程和胜利原因,引导学生关注战役中关键事件和人物。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渡江战役胜利原因,并进行小组讨论。
4. 知识点讲解(10分钟)5. 课堂互动(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历史事件认识和感悟。
强调本节课重点内容,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内容:历史背景渡江战役过程胜利原因战役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过程。
分析渡江战役胜利原因。
2. 答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过程: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发起渡江战役。
在毛泽东英明指挥下,百万大军成功横渡长江,为解放南京奠定基础。
渡江战役胜利原因:战略部署得当、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让学生解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背景,掌握渡江战役过程和胜利原因。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新华社北京2016年12月25日电 随着十二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 我国首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 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25日诞生, 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 展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历经数千年不断的丰富发展,中医药以其 深邃的哲学思想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 越贡献,被誉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国 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国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 指出,中医药法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
师:本题得分率不高,出现的问题: 1.主体不清 2.格式不对 3.概括不全 拟定标题时只关注导语,不能根据新闻的五要 素进行概括,不能体现新闻的主要内容,,多抄 写原句 师:出示锦囊 1、找出新闻的要素 2、联系新闻的内容 3、去掉非核心成分 4、简洁全面地概括
练习给下面新闻材料拟写标题 2016河南中考 【XX网2016年4月22日讯】 4月24日是首个 中国航天日。为迎接首个航天日,航天专家在 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做专题报告。总结了中 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 天成就,强调了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目前已经 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并指出“十二五”期间, 每年的航天发射数量稳居世界前三,尤其值得 所有中国首人个自中豪国的航是天,日近前20夕年中专国家长总征结火中箭国的 小发结射:成功航率天居事全业球辉之煌最。 1参、考找答出案新:闻的要素 2、联系新闻的内容 3、去掉非核心成分 4、简洁全面地概括 答题格式:何人+何事+ {【何时】【何地】
பைடு நூலகம் 第2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一、感知新闻内容横渡长江
1.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2.洪水汹涌而至,势不可当。
3 课文浅析
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消息的写作特点,学写消息。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 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 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 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金陵”名称的来历还有另外一说,即“埋金之说”。相传金陵的名 称是因秦始皇在今城北龙湾金陵岗埋金以镇王气而得。《景定建康志》 记载:“父老言秦( 始皇) 厌东南王气,铸金人埋于此。”并说在秦始皇 埋金的金陵岗曾立一碑,上刻:“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 在山北,有人获得,富了一国。”又传说秦始皇并没有真的埋金,而是 诡称在山中埋金,这样,让寻金的人在山的前后南北“遍山而凿之,金 未有获,而山之气泄矣”。这是秦始皇驱人凿断山脉破坏王气的计谋。 不过,“埋金之说”有明显的传说和迷信色彩,并不可信。
本文的结语部分说“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 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消息的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 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反衬出我军的英 勇善战;而“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 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则 通过正面叙述,表现了我军“英雄式的战斗”。
两则消息均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分别刊载于1949 年4 月22 日、24 日《人民日报》。
1948 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 国民党军队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国民政府玩弄“和平” 阴谋。1949年4 月15 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限国民政府4 月20 日前 表态。4 月20 日,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 月21 日凌晨,人民解放军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渡江战役, 国民党军队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4 月22 日,毛泽 东撰写了这两则消息。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课文品读
品读新闻,读中感悟
请找出文章导语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 时、准确的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 下文。
课文品读
大声朗读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从哪几个方面 总领了全文?
自主学习反馈
整体感知
负隅顽抗 歼灭
撰写 要塞
区域 芜湖 溃退 荻港
自主学习反馈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水,形高临下的形势。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磅礴:广大无边。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锐:锐气;当 :抵挡。
自主学习反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 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 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 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 气概。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所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 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 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课前自主学习
新闻
课前自主学习
作者介绍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 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 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 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
课前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 (重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 (难点)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省赛一等奖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
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
可以想像,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
可以想像,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这篇新闻,气势磅礴。
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面报道渡江战役,反映了整个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了恢宏的气度。
这篇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
学习本篇新闻的关键:1.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2.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3.语言探究:作者谴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二.课标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新闻。
本单元是新闻单元。
希望学生通过阅读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我新闻特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课标》要求只需初步了解新闻文体,学会读新闻,体会课文洋溢的胜利激情。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闻相关知识。
2.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
3.把握新闻的及结构特点。
4 体味新闻语言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 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二)深层探究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 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 为何是从中路写起?何处 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 这样安排? 【交流点拨】中路于二 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课 题
消息两则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准确认读并理解“溃退 、泄气、督战、摧枯拉朽”等词语。
课
2.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时
3.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教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
1.分析课文,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目
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
【交流点拨】电头:路 透社 2 月 9 日电 导语:中 美两国空军军机在南海黄 岩岛附近上空相遇,两者最 近距离仅为 305 米。主体: 受访的美国官员表示…… 是“无心之失 (inadvertent)”。
板书设计
10
标题 百万(兵力)横渡(锐不可当)
冲破(排山倒海)
人民解 放军百 万大军
导语
渡江概 况
教学
研讨精读
1
方法 教学
手段 教学
环节
多媒体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课 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导入
导入
今天我们 即将学习的 这则消息所报道的渡江战 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 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 的胜利。历史告诉我们,中 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 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 得的,它的胜利是人民的胜 利,正义的胜利。我们坚信,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则消 息就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 军横渡长江。
部编语文八上《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张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
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
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
的线,又背弱被景点我只军存突在破于了南。京我九东江路一35线万。大不军料与正西主是路体汤同恩日伯同到时芜发湖起的渡那江一作天战,。东所面有防预
操作说明:
单击“启动”按钮开始 CTRL+P 暂停或单击鼠标右键 ESC 继续
启动
本文的语言特点 (1)准确、简明、凝练、概括性。 (2)鲜明生动、富有感情色彩。
课堂小结
时间、地点、人物、原因、
六要素:经过、结果
新闻
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
(消息)
背景、结语
1、让事实说话;(真实性)
三特点:2、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
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
经过: 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结果: 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理清结构
①找出本则新闻的几个结构部分
整体感知
观看课文朗读视频,自主研读课文找出新 闻的六个要素,并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方法指导: 1.新闻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 过、结果。 2.概括新闻内容的基本陈述形式:“什么人(或 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一句话新闻:陈述对象+时间+地点+事件
试理清这篇消息的六要素?
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主体的特点: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 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 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Hale Waihona Puke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2.导语概括了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事实。 电头清楚地点明了时间、地点:西起九江,东 至江阴一千余里的战线。人物:人民解放军。 人数:百万大军。行动:冲破敌阵。结果:横 渡长江。新闻写作必须注意的记叙要素:时间、 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背景中提到了)经过、 结果,都做了准确的交代,使读者对所要报道 的新闻事实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很自然地领 起了下文。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1.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与主体部分,并说 说各部分的特点。 2.概括导语部分的主要内容,并想一想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3.为主体部分划为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说一说详略安排及其用意。 4.课文中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 成军的词语有哪些?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1.这篇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部分,从第3 句开始到文章结束是主体部分。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披靡 东路军遭遇顽强抵抗
叙 叙议结合 叙
(略) 衔接紧密 (详) 过渡自然 (详) 结构严谨
语言特点
1.准确、简明、凝练、概括性强 2.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3.庄重得体
随堂练习
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 )( )( ) ( )( )。 2.把标题“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 好不好?为什么?
随堂练习
答案: 1.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2.不好,改成胜利渡江就没有宜将剩勇 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那种豪迈气魄 了。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部编人教初中语文八上《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吕菁晶]【市一等奖】优质课
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新闻的相关知识,分清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
2、能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划出主体部分层次。
3、用新闻和记叙文做比较阅读,重点体会两种文体不同的语言风格和写作要求,深入理解新闻的语言要求,并试着把记叙文改写成新闻。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每天听新闻并且尝试写身边的新闻。
2学情分析本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九十。
学生没有受过正规的小学教育,基础很差。
平时家里订阅书报杂志的凤毛麟角。
阅读面窄,对时事政治没有关注度。
八年级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过新闻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听新闻和看报纸等形式只是对新闻有一些粗浅的感性的认识。
但没有形成理性的知识网络结构。
针对这种情况,本课旨在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从报纸上的新闻入手,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对新闻的相关知识、写作时的语言要求等有理性的认识,全面了解新闻文体的特点。
并且学以致用,尝试写出自己身边的新闻。
本课承担着系统学习新闻的知识、理解新闻的语言特点、品味新闻的用词精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以致用学写新闻、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的好习惯等多重使命。
3重点难点1.了解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2.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
3.比较新闻和记叙文的异同。
3.主体部分材料的组织和结构的安排(难点)。
4教学过程4.1 一学时4.1.1教学目标1、学习新闻的相关知识,分清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
2、能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别指出相关部分,划出主体部分层次。
3、用新闻和记叙文做比较阅读,重点体会两种文体不同的语言风格,进一步了解新闻的语言要求,并试着把记叙文改写成新闻。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每天听新闻并且尝试写身边的新闻。
4.1.2学时重点1.了解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2.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
4.1.3学时难点主体部分材料的组织和结构的安排,尝试写身边的新闻(难点)。
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2)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 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如果换 成“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 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二,本文的语言特点
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自由讨论,概括 出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1)准确:
思维导引
要塞(sài) 阻塞( sè) 堵塞( sè) 塞子 ( sāi ) 荻港( dí ) 获得( huò) 溃退( kuì ) 歼灭( jiān) 阡陌( qiān) 纤维(xiān ) 锐不可当( dāng):不可抵挡。 当真(dà ng )
不含: 不包括。 业已: 已经。
新闻
★狭义:指消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可转入下文。因此先写中路,再写西路。 • 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顽强,为了强调所以单独
把它放在最后面来写。
思维提升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作战兵力
课 文
导语:(第1、2两句)渡江概况
(从三个方
战线(渡江区域 )
战况:冲破敌
结
面概括) 阵,横渡长江
构
中路军:中路军首战告捷
主体(:剩余部分) 西路军:西路军所向无敌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 (重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 (难点)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 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 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 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 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 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 》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 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