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论文

合集下载

循证医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循证医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循证医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XX年10月在该地区选取药房和B药房两家药房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两个药房的硝苯地平缓释片、左氧氟沙星片和格列苯脲每月的销售量进行统计,三种药物平均每月销量如下:药房硝苯地平缓释片3712.2盒,左氧氟沙星片301.4盒,格列苯脲1629.7盒;B药房硝苯地平缓释片3979.3盒,左氧氟沙星片299.9盒,格列苯脲1503.2盒。

在进行研究前1年,药房的月平均客流量为2412.3人,B药房的月平均客流量为2387.5人。

1.2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药房给予常规治理办法,B药房应用循证医学原理进行经营,两个药房采纳同样的方式对药物进行储藏。

1年后,对两家药房的硝苯地平缓释片、左氧氟沙星片、格列苯脲的销量以及客流量进行统计,计算两家药房3种药物的月平均销量、月平均客流量以及客流量的增长率,并对两家药房的平均月客流量、药物的销量以及客户的中意程度进行统计学比较。

客户的中意程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

1.3治理方法常规治理办法:工作人员直接根据顾客的要求销售药物。

循证医学原理下的治理方法:首先,药房需建立药剂科,在此基础上做好治理的原始记录,详细内容如下:①详细记录常用的处方,并进行分析;②详细记录顾客对药物进行咨询的情况,并做出独立的表格;③对顾客进行中意程度调查;④相似药物区别的分析,并做详细的记录;⑤对退药的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并做出记录;⑥对顾客进行合理用药的调查;⑦若出现不规范的处方,须进行分析和记录。

此外,工作人员需要有相应的医学和药学知识,根据最有效的医学证据,向顾客推举药物。

1.4评定标准对两家药房的药物销售量与客流量进行统计时,若增加,用“+”表示,说明该项为正增长;若减少,则用“-”表示,说明该项为负增长。

现场发放自行设计的中意度调查表200份,每个药房100份,回收率100%。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

【循证医学论文】外科教学循证医学论文2篇

【循证医学论文】外科教学循证医学论文2篇

外科教学循证医学论文2篇第一篇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实习的2010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6人和81人,其中男生105名,女生52名,年龄21~24岁。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性别、理论课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带教的4名教师在整个外科教学期间的授课内容无变化。

1.2教学方法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方法:即授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常规操作、沟通技巧、学习方法的理论学习,并定期进行考核。

实验组进行EBM+PBL联合教学,主要分为3周进行,具体如下:1.2.1第1周。

授课教师向学生讲解外科具体科室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理论技术特点,流程,简要介绍EBM+PBL 的教学方法。

引入病例时,应用逆向思维法,启发出相应理论中2~3个预见性问题。

必要时向学生推荐对应的参考文献和书籍,要求学生限期查找资料并回答问题,每小组分工协作,举一反三,完成任务。

1.2.2第2周。

授课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要求各组发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同时附本组查找的文献和资料,组内成员可进行补充。

讨论结束后,授课教师对发言进行总结及点评,耐心的解答新问题,最后讲解病例中所涉及的重点难点知识并进行科室模拟演练,使理论与实际得到有机结合。

1.2.3第3周。

每周组织讨论上次提出的新问题,授课教师汇总答疑,并在模拟演练时采用角色扮演方式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理论掌握能力。

每组选出两名代表,一名演医生,一名演患者,就讨论的病例进行模拟演示,结束后授课教师进行点评,指出演练中存在的不足,并给予改正建议,必要时可反复演练。

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出科考试,根据结果调整授课内容。

1.3评价方法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前准备时间、学生的主动发言次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授课的满意度及学生的考核成绩。

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视觉模拟10分制,没有兴趣为0分,非常感兴趣为10分。

学生的授课满意程度采用“是”和“否”的问卷调查方式。

【最新】循证医学继续教育精选论文模板范文 (4页)

【最新】循证医学继续教育精选论文模板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循证医学继续教育精选论文1循证医学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基本观念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临床医学在整个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发展,通过临床试验的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医学理念,使临床医学的基本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因此,对于循证医学而言,其基本内涵主要是指通过临床经验的推理及总结,使相关经验转化为以RCT以及系统评价等模式的新型发展方向,从而实现了循证医学的基本模式。

因此,在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循证医学是医疗工作者的基本思想,通过临床实践、个人经验以及患者实际情况的充分融合,可以实现医疗决策的核心内容。

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其主要的内容并不是对传统的医疗理论知识进行否定,而是对传统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循证医学关注更多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状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相关病情的优化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

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临床医学实践的不断总结,形成最佳的医学证明以及优秀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是科学性医疗事业的集中性体现。

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取代传统的医学模式是临床事业发展的必要趋势。

在传统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灌输性的思维模式严重制约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这种模式也与循证医学的发展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临床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其整个模式决定了继续教育的根本目标以及教学的方法。

因此,在现阶段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对相关的医疗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疗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教育方法。

因此在循证医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及时改变发展的观念。

首先,将传统的传播临床知识转变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接受培训的医疗工作者可以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合理地运用知识,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其次,相关的学习人员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掌握科学性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新型的发展观念,同时也将这种基本的理念合理地运用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再次,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改变被动型的学习模式,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形成主动性的学习模式,从而实现积极学习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最后,将这种短期性的学习模式变成终身性的学习模式,从而通过循证医学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提高医疗人员的思维模式,在根本意义上实现终身学习的基本模式。

浅谈循证医学

浅谈循证医学

浅谈循证医学第一篇:浅谈循证医学浅谈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临床医学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卫生方案、决策的确定都应遵循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产生的最佳证据”,从而制订出科学的预防对策和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循证医学的主要创始人、国际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教授将循证医学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是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技能、经验和病人的期望、价值观三者之间完美的结合。

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尽量又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

显然,现代循证医学要求临床医师既要努力寻找和获取最佳的研究证据,又要结合个人的专业知识包括疾病发生和演变的病理生理学理论以及个人的临床工作经验,结合他人(包括专家)的意见和研究结果;既要遵循医疗实践的规律和需要,又要根据“病人至上”的原则,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和实际可能性,尔后再作出诊断和治疗上的决策。

其原则为①证据必须分级又指导临床决策②仅有证据不足以作出临床决策。

任何临床医疗决策的制订仅仅依靠临床经验是不够的,应当基于当前最佳的科学研究成果,并充分考虑病人对治疗的选择、关注和期望,此即所谓的循证临床决策。

循证医学具备以下特点:1“证据”及其质量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决策证据;2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3充分考虑病人的期望或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

政府的需要、支持和宏观指导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前提;高质量的证据、高素质的医生和病人的参与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必要的硬件设备;明确目的,准确定位,学以致用,持之又恒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原动力。

实践循证医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2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证据;3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5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和结果。

关于循证医学的文章

关于循证医学的文章

关于循证医学的文章
标题:循证医学:在实践中寻求最佳证据
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证据的医学实践方法,它强调将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的价值观相结合,以做出更加明智和有效的医疗决策。

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基于证据”。

医生和研究人员通过系统地收集、评价和整合现有的医学研究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指导。

这些证据来源于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等高质量研究。

循证医学的实践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和评估效果五个步骤。

首先,医生根据具体的临床问题确定需要寻找的证据。

然后,通过检索相关的医学文献和数据库,找到与该问题相关的研究。

接着,对找到的证据进行严格的评价,判断其可靠性和适用性。

最后,将经过评价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循证医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医疗决策,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它也鼓励医生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跟上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然而,循证医学并不是完美的,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研究证据可能存在偏差、研究结果可能不适用于所有患者、证据的更新速度可能滞后等。

因此,在实践中,医生需要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总的来说,循证医学为医学实践提供了一种科学、系统的方法,它将研究证据与临床经验相结合,以推动医疗决策的优化和个体化。

对于患者来说,循证医学也提供了更多可靠的信息和选择,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循证医学论文】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循证医学论文】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1对象与方法1.1教学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16个班整群抽取了6个班共371名学生作为循证医学教学形成性评价干预的对象。

1.2研究方法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医学生授课前及授课后的循证医学认知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对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循证医学对临床实践的帮助、证据的重要性及病人参与意愿以及医学生查阅文献的频度等。

1.3形成性评价方案及特点本次教学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干预方法,从平时表现评价、教学实践活动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过程评估,相比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不同点在于教学过程中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态度、能力,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循证病案撰写、小组讨论、自我学习总结及自我评价等教学环节的拓展训练;以往教学仅为上课理论讲解,学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不考虑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反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份录入数据,逻辑检查核对无误后,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到的方法主要为χ2检验。

2结果2.1一般情况共调查临床医学生371名,其中男生154人,占41.5%,女生217人,占58.5%;生源地是城市的125人,占33.7%,农村的246人,占66.3%;独生之女144人,占38.8%,非独生子女227人,占61.2%;学习成绩优秀38人,占10.2%,良166人,44.7%,中等135人,占36.4%,差32人,占8.6%。

2.2授课前后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比较临床专业医学生在“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是必须的、在未来感兴趣应用循证医学到临床实践中、EBM可以改善病人医疗保健质量、EBM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可能增加个人收入、目前用于病人的多数干预措施还缺乏强有力的证据、EBM对我制定临床决策有帮助”6个方面的认知,授课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循证医学授课前后医学生查阅文献行为比较医学生的行为方面:一学期阅读的文献篇数11篇以上的由授课前0.00%增加到36.12%,使用Med-line或其他英文数据库查询文献的次数,查询与临床实践相关的信息途径,获取循证医学相关知识的途径,授课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授课前后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态度比较授课后医学生认为临床实践在解决难题时的最佳方案是:检索证据者305人,占82.2%,自己的经验解决者8人,占2.2%;咨询上级医师者58人,占15.6%;医学生对所查到的研究证据如何应用:认为直接应用的是18人,占4.9%,评价后应用的353人,占95.1%。

神经内科中循证医学的应用论文(共2篇)

神经内科中循证医学的应用论文(共2篇)

神经内科中循证医学的应用论文(共2篇)第1篇: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临床实习带教一直是带教老师所面临的一大课题。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医学学科,内容相对抽象复杂,要求医学生抓住临床实践机会,培养和提高运用所学理论进行逻辑思维与临床实践的水平。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后衔接基础理论与临床实习的桥梁,对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医患交流能力、临床技能、临床意识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神经内科临床见习在神经内科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必经历程。

我围绕临床见习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结合近几年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临床见习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综合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

传统的临床技能培养模式以带教老师为中心,在查房时带教老师针对患者进行讲解,一般多无精心准备,讲解不系统;学生一味接受,不懂得融会贯通,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其学习热情削弱。

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学生经过课堂学习,可能对神经病学理论知识了解清晰,但面对具体病人时,由于缺乏临床经验,不能全面系统地收集病史材料,遇到病情复杂的病人更无所适从。

因此,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实现从课堂思维方法向临床思维方法的转变,完成一个科学的临床思维过程。

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注重教学查房。

在教学中,以患者主诉作为临床思维的切入点,教会他们如何分析,如何鉴别。

不能只停留在检查患者和更改医嘱的层面上,而应针对具体病人,从主诉、现病史讲起,结合专科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最后给出合理的诊断及治疗意见;C2)积极参与病例讨论。

鼓励学生参与病例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神经病学理论知识解释并解决临床问题,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⑶。

2.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医院、脱离病人,则很难掌握诊断、治疗与预防的知识和技能。

中医骨伤科中循证医学的应用研究论文

中医骨伤科中循证医学的应用研究论文

中医骨伤科中循证医学的应用研究论文中医骨伤科中循证医学的应用研究论文循证医学是20世纪90年代新兴的一门临床医学基础学科,David 教授在《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将循证医学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的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结合医生个人临床工作经验和技能,考虑患者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治疗方案"的一种临床模式。

随着近年来循证医学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1].循证医学指出了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必须遵循科学的依据和原则办事,并结合患者的愿望进行考虑,更加注重患者的意愿,也更加符合当前社会的医疗需求。

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临床学科,随着历代医家的完善和补充,已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医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案,但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中医骨伤科也必然面临从个人医学经验加理论知识向循证科学模式的转变。

1循证骨科学的产生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组织工程学、生物力学等均有跨越性的进步,这使得骨伤科医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治疗理论及技术,传统医学模式下形成的经验和观点随时受到新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同医生对于同类疾病的治疗和处理观念大相径庭,例如股骨髓内钉治疗是否需要扩髓的问题在临床上被热烈讨论,有学者认为扩髓会导致髓腔内压升高,且髓腔内物质会随着循环系统进入肺组织,影响肺功能甚至造成肺栓塞;而也有学者认为扩髓虽然会导致髓腔内压的升高,但在骨折早期进行扩髓能够帮助伤情的恢复,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治疗开支。

但目前仍无决定性的观点和试验结果出现[2].如果按照循证医学的原理,从世界范围内进行临床试验结果搜集,则能综合性地评价一种治疗方案的优劣,使选择更为客观。

循证医学的发展给骨科临床发展提供了方向,纠正了工作中存在的许多不规范行为,帮助骨伤学科的研究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骨科权威杂志《骨与关节杂志》自2000年起开辟了循证骨科学专栏,进一步肯定了循证医学在骨伤科中的应用价值。

循证医学论文评估

循证医学论文评估

本文不足之处陈列如下:一.从论文的研究设计来看:1.文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来比较两种疗法疗效,通常选取利用两种结局指标(如治愈,未治愈)来分组,而暴露因素则为先前采用何种疗法(一种疗法定为暴露组,另一种则看作非暴露组),本研究的设计就显得有些混乱。

2.本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显然是不合适的,首先,不应该按照治疗方法来分组,其次,这里说随机也是不合适的,病例对照研究不应该这样描述,在给病例组寻找对照时可随机从源人群中抽取。

3.作为病例对照研究,本文并没有考虑一些对研究结果可能造成影响的“混杂因素”,分析时应该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或者Logistic分析,而不应该简单的采用卡方及t检验。

4.探索两种疗法的最佳设计应为随机对照试验(RCT),RCT是临床研究的金标准,与其说本文是病例对照研究,不如称它为病例对照研究与RCT的混合体。

因此,对于本研究来说,最佳的设计思路应该是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

5.随机对照试验实施步骤:1)根据事先制定好的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按随机化、盲法、对照、可重复的原则将纳入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测量基线指标,并分别接受两种治疗方法。

2)试验组采用大蒜、芒硝外敷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使用空白安慰剂联合抗生素治疗。

3)按照试验规定的时限结束研究,收集病例信息,确定试验的主要及次要指标,因为如果存在多个主要指标的情况下,需对检验水准α进行校正。

如本研究中的结局指标就不明确,存在多个结局指标但主次又不分明。

4)根据确定的结局指标的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从而得到两组疗效有无差别。

6.另外,对于本研究也可采取巢氏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思路。

二.从统计分析方法来看:1.前后例数不一致:1.1临床资料中描述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而本文应为两组各55例2.忽视了t检验的前提条件:用于比较均值的t检验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针对单组设计定量资料的;第二类是针对配对设计定量资料的;第三类则是针对成组设计定量资料的。

东南大学询证医学论文

东南大学询证医学论文

东南大学询证医学论文东南大学询证医学论文题目:硝苯地平治疗孕妇先兆早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摘要:早产是导致新生儿发病和围产期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且除了先天畸形意外,有60%至80%的婴幼儿死亡与早产有直接关系。

而目前临床上用来治疗早产的主要手段是使用宫缩抑制剂进行治疗。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安宝、硫酸镁、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等。

本文旨在于,通过对前任所做的实验进行数据分析对硝苯地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关键词:硝苯地平早产硫酸镁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早产定义为妊娠37周前终止者,此定义没有设立孕周的低限。

我国将早产定义为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国外学者建议将早产定义事件上限提前到妊娠20周。

全世界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有5%~11%是早产儿。

早产发生率美国约12%~13%,其他发达国家约5%~9%,近十多年来早产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早产是导致新生儿发病和围产期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且除先天畸形外,有60%~80%的婴儿死亡与早产有关[1]。

早产可以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婴儿支气管及肺的发育异常、颅内出血、脓毒症、脑性麻痹、智力损伤、失明以及耳聋等。

其严重的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感情和经济上的双重影响:照料的困难、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照料孩子的长期花费及教育的困难等。

因此,延缓分娩直到胎儿成熟十分必要,这将减少婴儿短期或长期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同时也可为孕妇及时得到保胎的监护治疗及促进胎儿肺成熟赢得时间。

使用宫缩抑制剂是治疗早产的主要手段,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有B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安宝、硫酸镁、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等。

硝苯地平是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对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在药品说明书中主要用于心绞痛和高血压,但目前国内外许多临床医生将其用于有早产征兆的孕妇的保胎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如何,尚缺乏相关证据的系统评价。

本实验对硝苯地平治疗早产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并结合临床实际,评价硝苯地平在早产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循证医学与病理生理学论文

循证医学与病理生理学论文

循证医学与病理生理学论文循证医学和病理生理学是两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领域。

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最新科学证据的临床实践方法,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病理生理学则是研究疾病的发展和进展过程,从分子层面到细胞、组织和器官层面研究疾病的机制和病理生理学变化。

在临床实践中,循证医学和病理生理学经常结合起来,用来指导治疗方案和疾病管理。

对于医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理解和运用循证医学和病理生理学。

循证医学是专家意见和经验的补充,它强调临床实践应该依据最新的科学研究结果和证据。

而病理生理学则为医生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础知识。

通过将循证医学和病理生理学相结合,医生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疾病症状。

撰写循证医学和病理生理学论文是医学生、医生和医学研究者的常见任务。

其中,循证医学论文通常是基于临床试验,研究治疗方法是否有效和安全,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来得出结论和建议。

而病理生理学论文则通常涉及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学变化和进展机制,以及分子机制、细胞通路和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如何撰写循证医学和病理生理学论文呢?以下是一些指导意见:1. 首先,要了解所研究和讨论的疾病及其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和机制。

这需要了解疾病的常见表现,特征和机制,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

主要通过文献调研和数据收集来实现。

2. 其次,要找到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和数据,包括最新的研究、试验和评估。

这需要具有良好的文献检索技能和数据收集能力。

3. 第三步是分析和解释数据,使用统计方法来验证假设并得出结论。

在此过程中,需要运用科学方法,如双盲试验等,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确保取得正确的结论。

4. 最后,对结论和研究建议进行总结和提出新的问题的研究方向。

在撰写循证医学和病理生理学论文时,需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确保研究过程得到透明和可验证性,数据得到正确的分析和解释。

因此,撰写循证医学和病理生理学论文需要严谨、精确和全面的态度。

学生形成性评价循证医学论文

学生形成性评价循证医学论文

学生形成性评价循证医学论文学生形成性评价循证医学论文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16个班,每班学生平均65人。

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大三开设,此时学生已完成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及文献检索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学习循证医学的基础。

开设时间具体为大三第二学期,开设9周,2学时/周,共18学时。

1.2研究方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对所有学生采用形成性评价,具体包括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教学实践活动评价(主要是根据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完成一个循证病案撰写)和学生自我评价。

此外,教研室建立了循证医学网络课程,开启循证医学课程资料查阅公用邮箱,创建各授课班级的QQ群,通过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沟通的平台,以便及时反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结果2.1平时表现评价平时表现从以下3方面综合评价。

(1)课堂出勤:随机点名并进行相关章节理论知识提问,并做相应记录;(2)课堂表现:教师进行课堂观察,主要观察师生互动效果,每次课进行相应记录;(3)小组学习:分组完成一个主题的循证学习,每名学生参与讨论,最后形成小组学习书面记录。

结果显示,学生课堂出勤率接近100%,课堂纪律良好,互动效果良好,各小组学习报告详细、清楚。

2.2作业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完相应理论知识后,给学生布置了3次作业并进行批改。

结果所有学生都认真完成了3次作业,约50%的学生作业质量较好。

2.3教学实践活动评价教学实践活动评价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病案,提出临床方面的问题,然后针对所提问题查找文献、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主要根据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评价文献,即从文献的真实性、重要性和适应性3方面进行评价),最后分析总结病案,按照格式及要求完成循证病案撰写,装订成册,于学期结束前上交,由授课教师仔细批改,给出相应反馈意见。

结果100%的学生在规定时间(4周)内完成,所有学生的案例撰写没有雷同,循证病案撰写过程中体现了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有50%以上的学生查找的是英文文献,且能根据证据的分类、分级标准筛选文献。

循证医学论文基本层次格式及撰写要求

循证医学论文基本层次格式及撰写要求

循证医学论文基本层次格式及撰写要求循证医学(E 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国际临床医学领域近年来兴起的新的学科,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建立在新近最佳临床科学研究证据(Current best evidence)之上。

简言之,即是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目的是保证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化。

循证医学强调随机对照试验(R 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和根据所收集质量较高的RCT研究作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或Meta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

近年来,循证医学论文备受临床医学工作者和科研人员重视,在世界权威医学杂志例如《Lancet》、《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和《JAMA,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循证医学论文越来越多,其临床指导价值越来越显主要。

因此,学习和撰写循证医学论文,将成为当今优秀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必备课程之一。

循证医学论文的格式及撰写要求如下:前言(或引言)国际公认,大规模的RCT或对所有RCT进行的系统评价是评价一种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可靠的方法(金标准)。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全世界所有已完成的,正在进行的,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有关――随机对照试验。

1.1.1纳入标准(纳入试验的设计方案类型)符合以下标准的临床试验:(1)无混杂因素(unconfounded)的真正或半随机(quasirandomized)临床对照试验;(2)患者的纳入标准;(3)干预措施的类型1.1.2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

1.2 检索文献(文献检索策略,RCT收集策略)(1)Cochrane协作组的收集策略;(2)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1998),Embase,OCTR,ME-CBM,ISTP;(3)人工检索10种中文医学杂志和2种会议论文集。

循证医学作业及课终论文

循证医学作业及课终论文

循证医学作业及课终论文实践作业一:如何从循证医学角度来看新型医患关系?实践作业二:用某干预措施预防高山反应,实验组130例,有效100例;用安慰剂的对照组120例,发生高山反应的100例。

分别求出EER、CER和可信区间。

(u0.05=1.96)。

EER、CER计算举例:阿司匹林治心梗死亡未死例数试验组 15 110 125(n1) 对照组 30 90 120(n2) 合计 45 200 245(n)计算:EER=15/125=12%CER=30/120=25%CI: P±SE(SE=率的标准误) SE=P(1-P)/n½查u值表,常用95%可信区间, u=0.05=1.96可信区间计算举例:某措施治疗60例某病患者,治愈24例,治愈率为24/60=0.4,该治愈率95%可信区间为:SE=0.4 (1-0.4)/60½=0.063P±SE=(0.4-1.96x0.063),(0.4+1.96x0.063)=0.276,0.524该治愈率95%可信区间为:(0.276,0.524),即27.6%-52.4%。

实践作业三:分层分析与ROC曲线ROC曲线是雷达屏幕上飞行物的一种方法,故称工作器工作特征曲线。

现用来做临界值及不同试验临床比较。

ROC曲线意义:1 确定参考值范围2 诊断试验“有病”或“无病”临界值确定3 两种诊断试验的临床比较ROC曲线制作:1 将测定结果按组分层(大于5个连续分组)2 分层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3 以真阳性率(敏感度)为纵座标,假阳性率(1-特异度)为横座标,将各层结果绘图,并连接各点使成曲线。

4 判定临界值离左上角最近的一点。

5 比较两种诊断试验的临床价值原则:曲线下覆盖面积与临床价值呈正比。

甲低与血清T4累积频率分布表Mmol/L 患阳累积(%) 正阳累积(%) ≤ 26 5(18.5) 0(0)∼ 51 14(51.9) 0(0)∼ 77 22(81.5) 7(7.5)∼103 27(100) 37(39.8)∼129 27(100) 74(79.6)∼155 27(100) 89(95.7)≥155 27(100) 93(100)课终论文:写出循证医学研究报告(包括自设临床问题、经检索文献和系统评价得出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和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证医学在髋、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足--种以.关-节软骨iS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以关节软骨进行性变性和消失、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变化为病理特点,其特征是关节软骨破坏或变性产生的关节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有三条,一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活动多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好转,有的病人在静止或晨起时疼痛,稍微活动后减轻,称为“休息痛”;二是关节活动不灵便,多累及膝关节、髓关节,多有关节肿胀或侧副韧带止点区域的肿胀,压痛,严重时有膝关节屈曲,膝内、外翻畸形和肌萎缩,三是X线片表现为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及关节畸形,它是引起中、老年人关节疼痛和功能丧失的最常见原因⑴。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5岁以上的人群中,女性OA患病率高达67%,男性OA患病率高达55 %[2],并且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OA发病率逐渐增高。

保守估计,我国不同程度的OA患者至少在3000万以上,由于OA是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势必给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沉重的痛苦,也给越来越多的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目前,为了解决晚期OA及其它原因关节损害患者的关节疼痛,并改善关节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多以关节置换为最佳选择。

然而,髓、膝关节关节置换手术入路、手术方式及人工关节假体品牌的多样性,这一方面为晚期OA患者带来了福音,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临床骨科医生及患者的选择压力与困惑,使得骨科医师难以抉择哪一类假体最合适某位患者。

尽管目前有一些观察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及系统评价对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膝OA进行了比较与探讨,为临床骨科医师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鉴于这些研究有些因为纳入病例资料稍陈旧,有些因为纳入研究样本较小,有些因为研究设计的方法学质量不高,使得其研究结论说服力不强。

循证医学所应用的临床实践证据是采用科学的标准,进行了严格的分析与评价,从而被确认是最真实的、有重要意义的,并适用于临床实践的、当代最佳的科学证据。

循证医学医学的目的在于不断地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和医学人才的素质并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从而更有效地为患者服务并保障大众的健康。

基于以上综合原因,木研究拟采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分别对“单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全髋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和“后交叉初带
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展开全面、系统的评价比较,旨在通过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主要包括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髋、膝关节活动功能及与手术相关的主要并犮症犮生率等指标,从而为晚期髓、膝OA患者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新的高质量的系统评价证据,相信对今后的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一部分单切口微创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的Meta分析
自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全髓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治疗髋关节疾病,如晚期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临床应用日益受到骨科医生的重视,这些可通过每年日益剧增的患者来体现,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的关于髓关节置换的研究、学术会议的幵展,更能显示髋关节置换的重要性。

然而,在临床骨科医师的工作中,常常有一部分患者对术后关节活动
度、术后镇痛、术后切口长度、术后功能恢复不甚满意[3],尤其一部分患者认为术后康复过程太长,甚至有些患者出现了诸如术后伤口延迟愈合、伤口出现感染、腓总神经麻瘦、无菌性松动、胃肠应激性疾病、坐骨神经痛或麻瘦、假体脱位、骨折、肺栓塞、深静脉栓塞、异位骨化、心肌梗塞、嗜睡、髓肌腱炎等并发症。

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在外科领域已获得广泛接受,例如普外科在腹腔镜下行胆囊摘除术,骨科在关节镜下前交叉和后交叉軔带重建术,妇科在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泌尿外科在腔镜下行前列腺增生切除术,等等。

最近,不少国内外著作、非专业化出版物及商业广告中出现大力宣传微创THA手术现象,于是,不少骨科医师萌发出想通过微创THA的开展试图解决传统THA手术疗效不满意的问题,担这迅疾引起了医学界的激烈讨论支持方认为微创手术减小了皮肤切口长度,移动暴露窗口,减小肌肉损伤,避免粗暴操作,患者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可早期下地负重,可尽早恢复髓关节活动功能,防止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11_14],然而,反对方支持采用传统切口行THA手术的观点,他们认为传统切口手术视野开阔,术中髋部结构暴露清楚,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使患者尽快麻醉复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与麻醉时间,且微创THA已发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假体位置不良、术中骨折、皮肤并发症及手术时间延长。

近几年不断有微创THA与传统THA临床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半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尸体解剖研究论文发表,然而,截止到目前,尚没有一篇文章能够准确表明两类手术技术孰优孰劣。

并且,仅有两篇系统评价与探讨两种手术技术的临床疗效差异,且这两篇研究由于自身方法学及纳入研究质量的局限。

三、引言 (1)
四、正文第一部分单切口微创与传统 (3)
第二部分后交叉韧带保留型 (25)
参考文献 (44)
五、综述正文 (50)
参考文献 (60)
结论
1.单切口微创与传统全髋置换术相比较,髓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显示:单切口微创全髓关节置换术并不优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其远期疗效是否优于后者仍有待观察、总结。

不过,微创THA并没有明姑增加仟何类别的并发症.
2.后交叉初带保留型与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较,早期及中期临床疗效显示:后交叉朝带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假体生存率方面不优于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其远期疗效是否优于后者仍有待观察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