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语文教学艺术有哪些
小学语文: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小学语文: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一、营造教学氛围美放美的抒情音乐,以充满激情的优美的教学导语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以赏花者身份,假想和作者一起到公园欣赏荷花,亲身感受课文描述的白荷花的美丽迷人:首先,我展示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学过的《王冕学画》幻灯图,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画家王冕小时侯最爱雨后的荷花,因为他觉得大雨过后,荷花粉红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的景象最美。
以熟悉的事物唤起他们的感知。
紧接着,贝多芬那优美的《月光曲》钢琴音乐响起,电视屏幕上出现了迷人的白荷花,我用充满感情的声音诵读: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最爱月光下的荷花。
月光下,碧绿的荷叶像亭亭玉立的舞女的裙。
肩并肩密密挨着的圆荷叶之间,还零星地点缀着一些白荷花,有婀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得打着花骨朵儿的。
它们像一粒粒的明珠,像碧天里的星星,微风吹来,还能闻到缕缕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荷花这么美,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块儿去公园欣赏荷花,好不好?听着有感染力的导语,学生审美情趣油然而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怀着强烈的求知欲,以赏花者的身份进入课文境界。
二、感受课文情趣美课文《荷花》所表达的自然之美,蕴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
教学时,我巧妙地展开品味词句境中赏美激发情感导读激情的教学过程,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情境的美和情趣的美,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触发情感共鸣,掀起情感的波澜。
如:1、引导感受荷叶长势美我采用了比较句子的方法:(1)荷叶很多很大。
(2)荷叶挨挨挤挤的,一个个象碧绿的大圆盘。
[师:这两句都写了什么?生:都写了荷叶很多很大。
师:哪一句写得好?生:第2句。
师:第2句好在用上了哪些词语?生:用上了挨挨挤挤、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课文里指什么?生:课文指荷叶靠着荷叶,荷叶之间的距离很密。
师:(出示图画)你从挨挨挤挤知道荷叶长得怎么样?生:荷叶长得多、茂盛、生机勃勃师: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写出了什么?生:师:生意盎然的荷叶又大又圆,你们喜欢吗?谁能带着喜欢的心情来读这句话?经过品评,学生悟到,这短短的一句话,写出了荷叶颜色绿、形状大又圆、长势茂盛,令人喜不自禁。
浅析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上有关“ 感情真挚” 的精辟见解 。 进而能“ 为情而造文” 。
二、 从教材 上引导 学生“ 以情 而入文”
当的 选择 ”“ ,树立 健康 的 审美观 , 养成 健 康的 审美 情趣 . 自 对 然美 、 会美 、 学美和 艺术 美具 有一定 的感 受力 、 赏 力 、 社 科 鉴 表
【 注】 i 教 关 语文 育l
浅议 如何 引导 学生寻找 写作 的动情 点
●赵 文 凯
导 学生“ 为情 而造 文” 自从有文 字以来 。 逐渐 开始 了写作活 动 。 就 古 希腊 、 罗马以及我 国周 、 古 秦以来 , 多 许 文论 家逐步揭 示了写作 的规律 . 些写作 方面的专 著和精 辟的 一
现 力和 创造 力 ” 这 是 当前 语文 教 学的 重点 。 是 写作 教学 的 , 又 内容 和能 力 要求之 一。 总之 , 为一名 语文 教师 , 是 要想 方设 法 满足学 生需 要 作 就 或符 合学生 的愿望 . 之产生愉快 、 使 喜爱等 感情 , 而产生 积极 从
现代 著名语 文教 育 家、 文学 家叶 圣 陶说 : 文就 是 用笔 来 作 说话。作 文要说 真 话 . 实在 的话 。 自 己的 话 , 说 说 不说假 话 、 空
缓地渗透 出来。
指导 。 如 , 例 两汉 时的理论专 著< 毛诗序 > 出:在心 为志。 指 “ 发言 为诗 。 情动 于中而形 于言。” 西晋文学 家陆机在< 文赋》 中指出 : “ 四时 以叹逝 ,瞻万物而 思纷 ;悲落叶于 北朝 文学理论 家刘勰在《 文心 雕龙> 中进一 步指 出 :夫 “
景物 、 真感情 者 。 之有境界 。” 谓 三、 从生活 中引导学 生“ 采撷真情 花朵” “ 说透 人情便 是 书。 其实 , ” 生活 中到处 有活生 生 的写作材
语文教学中穿插艺术的运用形式

语文教学中穿插艺术的运用形式语文教学要打破沉闷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焕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运用穿插,所谓穿插就是在教学中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提高学生的能力。
穿插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艺术,主要有以下的几种形式:1、幽默式、故事式。
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
同时,学生爱听有趣的故事。
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应该穿插这些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学习兴趣的内容。
课堂教学刚开始时,学生容易沉浸于课间十分钟的情景中,注意力不够集中,个别好动的学生可能还会窃窃私语、躁动不安。
课堂教学进行到20分钟以后,学生的注意力再也难于集中,有的甚至昏昏欲睡。
这时如果教师大发雷霆,势必影响整堂课的和谐气氛,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挥。
这时候就应该运用幽默,来调节氛围。
如讲解《边城》时,讲到翠翠梦见二佬给他摘了一把“虎耳草”,有一个男同学趴在桌上睡觉,我便停下来说,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梦见有人摘“虎耳草”给他了,你们猜猜是谁?同学们马上哄堂大笑,几十双目光瞧着他,他很不好意思地低着头,我马上又说了一句电视剧《霍元甲》中的主题曲,“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学生又大笑,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然后继续进行教学。
另外,还可穿插一些小故事,联系学生、社会的实际,穿插内容。
如解释“乌合之众”,我想到韩复渠的演讲笑话,“你们这些乌合之众都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有懂七八国的英文,我连中国的英文都不懂……”,话刚一说完,便引起学生哄堂大笑。
通过故事穿插使学生的疲劳得到消除,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
2、联想式。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发挥联想,联系旧知识,丰富课堂内容。
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在老师的指引下去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通过联想、对比的穿插,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背景联想。
如第三册现代诗歌教学中,为使学生了解现代诗歌发展历史,我给学生讲了胡适的一首现代诗:“两只花蝴蝶,双双飞起来,不知为什么,突然飞回来”,学生听后兴趣勃发,我便不失时机,向学生介绍现代诗、当代诗的文体知识。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作者:革安建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年第05期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也有着其它学科不具备的艺术性特点,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
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因此,教师教学语言的发挥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艺术地使用语文课堂中的语言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1. 源头活水汩汩流有人曾说“教欲善其事,必先敏其言。
”确实,课堂中的语言艺术应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生涯中始终都需要不懈追求的,它能教给学生航行的方法,能鼓起学生前进的风帆,那么要想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艺术性,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博览群书,加强学习。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教师要提高语言修养,就得广泛学习积累,获得教学语言永不干涸的源头活水。
2. 大珠小珠落玉盘语调的强度和语言的速度起伏变化能使教学语言具有和谐悦耳、节奏鲜明的特点。
作为语文教师,课堂语言不能如一池静水,无波无澜,总是一个腔调,一种语速,一味的平铺直叙只能把学生带入昏昏欲睡的境界,而适时适度的语速、语调的抑扬却能使课堂变得起伏有致,富有生气。
为了使自己的语言富于变化,我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语音语调的变化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当遇到学生心理上的“兴奋点”时,我或语调升高,语速加快,达到高潮,或语调舒缓,适当“降温”。
当遇到学生心理上的“松弛点”时,我也变音变调,并注重语言的趣味,以调动学生的情绪。
语文课上我们教师的语速语调和节奏应随着课文内容的变化而变化,遇悲凉处当沉缓,遇激昂处当迅急,正如琵琶女的弹奏,变化万端而各臻其妙。
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摘要: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其实教学也是如此——教无定法。
因此,一味地模仿某种教法和模式,是一种不科学、不严谨的做法。
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展开充分的联想、进行换位思考、学会倾听、对话,不断探究、感悟,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新境界。
关键词:个性语文环境质疑联想人文精神文学主体意识开放教学快乐。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其实教学也是如此——教无定法。
现实教学中,不少老师利用配套的教参,或是特级教师编写的教案,一字不漏地照抄,一句不改地照讲。
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效果不佳。
可以说,那些教参教案是大众化的,四平八稳,基本上没有什么特色,更重要的是不贴近语文教学实际。
一味地模仿某种教法和模式,是一种不科学、不严谨的做法。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学识、性格以及教学设备、教学对象、课文类型等,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将各种教法融会贯通,为我所用,让自己的教学充满个性。
—、努力营造语文环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空白地带”,让学生去质疑、解疑。
学生常有问题,才能常会思考,常有创新。
要实现由生疑到无疑的转换,需要对文本的不断叩问,不断探究。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指导学生在一种语文教学的模糊情境中活动。
过去很长时间里,特别是在引入了布鲁纳的标准体系后,我们只注重了精确情境这一领域。
在精确的情境中,教学目标是确定的,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规定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并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实现我们的教育与教学的目标,答案也是唯一的,不可怀疑的。
而在模糊的情境中,教学目标往往是未定的、可变的,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独立展开活动,并与教师一起共同探索某一问题的奥秘,学生往往需要在众多的答案中进行选择与决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20212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存在的不足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教师的语言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教学的基本原则告诉我们,教师要把握好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语言的传递而实现的。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会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但从目前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1)语言啰嗦。
口头禅较多,经常使用“明白了吗?”“对不对?”作为语句结尾,老师觉得学生听不太清,所以习惯性地将同一句话重复两遍;(2)语速混乱。
部分教师会出现语速偏快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担心在课堂时间内无法讲完预设的内容,担心知识点没有讲到,所以会自顾自地快速讲授。
还有部分教师语言表达太拖沓,尤其是在讲到某一个重难点时,会一边思考一边讲授,非常影响教学进度;(3)语音不清。
部分教师的普通话不够标准,表达常常出现语音虚化的情况,声音发飘、吞吞吐吐,不够简练,含混不清的语音也让学生听得索然无味;(4)满堂灌。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教案一通讲授,与学生的互动极少,不顾学生的“动态生成”,缺乏科学性,语言平淡乏味,或因语调低沉,致使学生昏昏欲睡或焦躁烦厌,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应用策略既然语言是一门艺术,我们就应该用对待艺术的态度去对待它。
真情投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基础,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倘若教学语言极为枯燥,缺少情感投入,自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保证学生始终处在求知的亢奋状态,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老子说:“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当真情投入、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让学生感觉轻松写意、兴趣盎然。
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以形象为主,由于字词积累不多且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对生动形象的语言更感兴趣。
比如,在讲解《找春天》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用这样一段话进行导入:“一说到春天啊,我们总能想象出阳光明媚、微风徐徐、翠绿杨柳的美丽风景!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感叹春天美好景色的诗词与文章。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摘要:语文是百科之母,是学好各科的基础。
因此,搞好语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搞好语文教学的关键又充分体现在课堂上,那如何充分利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呢,本文以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引导主动参与语文是百科之母,是学好各科的基础。
因此,搞好语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搞好语文教学的关键又充分体现在课堂上,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教学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没能很好的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育,注重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聪明才智。
因此,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必须注意启发式教学,必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新教学手段,引进现代教学技术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可使用录音、影碟等,在不同体裁的课文教学中产生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音乐能营造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记忆教材,在学习《欢庆》一课时,教师先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把学生引到诗情画意的意境中,学生情不自禁的朗读起了课文,并由心中升起一种自豪感,欢庆伟大祖国的生日,祝福伟大的祖国,并很快背过了课文,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要注意教学节奏的张与弛“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
有人把节奏当作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
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
在教学中,我因材施教,当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己可以读懂的,或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的,可以稍稍加快些教学节奏。
反之,教学内容比较难的,文字枯燥的,要表现的道理比较抽象的,或是对课文中的重点部分则要”动作慢”,要细细讲解,逐句品味。
如教学《铁人王进喜》时,引导学生通过”铁人”一词来理解课文内容,我让学生找出表现王进喜”铁人”精神的句子,找到后,我便一句句地讲讲读读,通过朗读、讲解,学生渐渐地明白了,王进喜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不顾个人的安危,奋不顾身的精神,教学这一环节时,我运用了”慢节奏”。
中职语文教学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分析

中职语文教学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分析中职语文课堂的导入实际上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导入环节的设计,教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续的课堂内容做好铺垫。
本文将从艺术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中职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与实践。
一、导入形式的多样性1.情景导入情景导入,即通过模仿真实场景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语文课堂,可以采用相关的文化场景,如模拟电视新闻报道、模拟电影场景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意义。
2.图像导入图像导入,即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如在阅读《红楼梦》之前,可以先展现相关的古代家具、衣服、礼仪等,让学生尝试从中发现与小说有关的历史文化信息。
3.故事导入故事导入,即通过讲解一段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对于语文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可以通过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名人故事等方式,将故事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听完故事后产生疑问,从而引导学生去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故事内涵。
4.问题导入问题导入,即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来。
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问题进行提问,如“为什么狗比猫忠诚?”等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解释。
这种形式的导入,也往往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课堂气氛。
二、导入艺术的实践在进行中职语文课堂导入的设计和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合课程内容导入的设计需要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注重主题与内容的协调,避免导入与实际教学内容的脱节。
2.考虑学生兴趣导入环节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从而达到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3.突出语言艺术导入环节的设计需要突出语言艺术的特点,趣味性、生动性、韵味性可以为设计带来灵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和学生能力形成的具体场所,更是生命体验生成的真
实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达成学习目
标的过程中,充分领略到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与人文性特质。
【关键词】语言艺术 情感美 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关照,课堂教学不仅仅具
有传授知识的属性,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课堂教学应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智慧
成长的艺术,是教师对学生潜能的激发与唤醒,是人们心灵的交流与对话,它将知识转化为
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
一、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
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应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
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语文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
学语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
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
进瑰丽的文学殿堂,并开启其心智,陶冶其情操,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
现教学目的服务。?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
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出现了种种严重违反语文教学规律,影响语
文教学效果的怪异现象,如语音不准、方言迭出;街言巷语、絮絮叨叨;长篇大论、繁冗拖
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凡此种种,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忌。
时下许多地方的示范课与公开课都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大多热闹非凡,时而鲜花,
时而掌声,时而绘画,时而音乐,令人眼花缭乱,缺失的是教学艺术的个性。当然,教学手
段的多样化可使课堂生动活泼,增加学生兴趣和审美效果,但是过于重视外在形式,忽视教
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特色,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说是成功的吗?因此课堂教学艺术必须追求教学
的个性生命价值,不能为艺术而教学,为表演而教学。要用教学艺术奏响语文课堂的生命旋
律,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畅游,展开生命的探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说,是进行不断地创新和超越
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实现从传道授业型向发展
型、反思型和创新型的教师转变。通过研究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反省,不
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使教师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创新型的教学中得以体现,从而使教
师的个性教学艺术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活力。
二、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情感美
课堂教学艺术的情感美就是指教育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和学双方
的积极性,在情感相互交流融合之中,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是心与心的
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对白,是生命节律的和谐振动。教学时教师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去
触动学生的心灵,审美主体面对千姿百态美的形象,会被激起一种愉快的心理状态,即美感
愉悦和享受。
语文教材中多有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情画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等文学作品,都蕴
含着浓郁的情感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因
素,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另外,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
象,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多彩的内容;要有恰当的体态语言,激昂
的情绪,饱满的精神;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健康丰富的情感,这样才能充分
地体现课堂教学艺术的情感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主要应注意以下艺术技巧
言之有物,论之有实。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言之有物。并根据学生的
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的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
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
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中语
言的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
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言之有启,循循善诱。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从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
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
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
前要设计好预习题和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
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受到启发,探寻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言之有味,妙趣横生。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
疑激趣。这样,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
动。因此语文教师要博闻强志,和教材有关的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等等均
可引入课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重现意境,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
重点易于把握。
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语言的高低起伏,
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
情并茂,和谐动听,能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从而提高
课堂教学效果。
言之有体,丝丝入扣。
语言丰富多采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
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
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
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词采华美
的语言,并充满激情。朗读课文,根据课文的需要抑扬顿挫,激昂深沉。这样,不仅能使课
堂教学富于变化,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喜爱语文的兴趣。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它音美,要讲
普通话;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情
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
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
育和感染。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