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简答论述
中药学功效总结(红色和黑色是重点药材,简答和论述题考)
中药学功效总结 (广州中医药大学考研版)
更多总结资料 E-mail: sun0000shine@ 第 1页/共5页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辛发散行气血, 甘补和中缓急, 酸涩收敛固涩,
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苦有泄燥之功,
黄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咸能软坚泄下, 淡能渗湿利尿, 辛甘温热升浮,
天麻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地龙 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全蝎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僵蚕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开窍药 麝香 冰片 苏和香 蟾酥
开窍醒神,止痛,活血通经,催产。 开窍醒神, 止痛清热。 开窍醒神, 止痛辟秽。 开窍醒神,止痛,解毒。
滑石 利水通淋, 清解暑热,收湿敛疮。(不治血淋) 关木通 利尿通淋, 通经下乳。 通草 清热利湿,通气下乳。 瞿麦 利尿通淋,活血通经。 萹蓄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 清热利湿,止痒。 海金沙 利尿通淋。 萆薢 利湿去浊,祛风除湿。
3. 利湿退黄药 茵陈蒿 利胆退黄,清利湿热。 金钱草 除湿退黄,消肿解毒,利尿通淋(。不治血淋)
虎杖
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
温里药 (苦温) 附子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肉桂 温经通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补散) 干姜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温回温) 吴茱萸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散温助)
(肝寒气滞诸痛要药)
高良姜 小茴香 花椒 丁香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胃寒呕逆要药)
中药学
一.名词解释1. 中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
2.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学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3. 本草:本:根本,草:除根本以外的其它植物。
中药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但以植物药为最多,使用也更普遍,所以相沿把中药叫“本草”。
4. 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
5.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6.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7.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8.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9. 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10. 相使: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11. 炮制: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的必要加工处理过程。
12. 水飞法: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
13. 煅法: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以便充分发挥疗效。
14. 煨法:利用湿面粉、湿纸或黄泥包裹药物,置热火灰加热至面或纸焦黑。
或泥巴焦枯为度,可减轻药物的烈性、副作用、或加强止泻的作用。
15. 淬法: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使其酥脆的方法。
16. 炙法:将药物快速投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刻取出的一种方法。
17. 中药性能:又称药效。
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毒性等内容,它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18. 四气:亦称四性,指的是药物寒热不同的性质,具体内容包括凉、热、寒、平。
19. 五味:是指药物的滋味,具体内容包括辛、甘、酸、苦、咸、涩、淡。
20. 升降沉浮: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升浮指上升、发散,即向上向外的作用趋势,沉指收敛泄利,降指下降,即向下向内的作用趋势。
中药简答论述
三、简答题:1.何谓中药的性能?答: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
2.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3.简述中药防治疾病的基本作用。
答:药物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最大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治愈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4.何谓“四气”?四气主要说明药物的什么性质??答: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5.何谓平性药?答:平性药是指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
6.药性理论中五味的含义是什么?答:五味是指药物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有些药还具有淡味或涩味。
7.简述辛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辛味药“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
8.简述甘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甘味药“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
9.简述酸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酸味药“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
10.简述苦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苦味药“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等作用。
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
11.简述咸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咸味药“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症瘕痞块等证。
12.简述淡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中药学简答题
13.何谓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那几方面?
为了确保疗效、安全用药、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忌讳的事情,称为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饮食禁忌四个方面。
14.何谓“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即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反半夏、瓜萎、贝母、白芨、白蔹:藜芦反人参、沙参、玄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
9.如何理解药物毒性的含义?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古代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既认为毒性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现代药物毒性的含义一般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
正确对待中药毒性要注意的问题是:①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②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③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④加强对——————————————————— 作者:
———————————————————————————————— 日期:
ﻩ
一、中药学问答
1.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分述蜜炙、酒炙、醋炙、盐炙、姜炙的作用。
炮制的目的是: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②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⑥增加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给药。
②根据中医“以毒攻毒”的原则,在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也可采用某些毒药治疗某些疾病,让有毒中药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③掌握药物的毒性及其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便于对中毒原因进行诊断,以及对中毒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治疗。
中药药理大题简答题整理(1)
2.详述麻黄平喘作用特点和作用机理特点;起效减慢,作用温和,持久机理:促进交感神经神经递质释放,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的作用;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β受体;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α受体;阻止过敏介质释放等。
6、青蒿常用于治疗疟疾,其缺点是复发率高苦参对滴虫性阴道炎有较好的疗效。
(对)2.详述黄连抗病原体作用的特点和机理。
.黄连对多种细菌、真菌及病毒有抑制作用,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其抗菌机理为:(1)破坏细菌结构;(2)抑制细菌糖代谢;(3)抑制细菌核酸及蛋白质合成。
3.试述黄芩抗炎作用、作用机理及有效成分黄芩对多种动物实验性炎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应举例说明);抗炎机理:主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而抗炎(应举例说明);抗炎作用有效成分为黄芩黄酮类(如黄芩苷)。
2.大黄泻下作用的特点、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是什么大黄泻下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口服6-8小时产生泻下作用,主要成分为结合性蒽苷。
作用机理:(1)使肠平滑肌M受体兴奋;(2)刺激肠壁神经丛;(3)抑制肠平滑肌Na+, K+—ATP酶。
芒硝:泻下成分是硫酸钠,为容积性泻药。
厚朴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举例)。
1.试述茯苓、猪苓、泽泻利尿作用特点及作用机理。
(1)利尿作用特点:均有不同程度利尿作用,其中猪苓、泽泻作用较强。
(2)利尿作用机理:猪苓、泽泻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茯苓素抗醛固酮作用;泽泻增加心钠素的含量。
简述附子回阳救逆的药理依据1.(1)强心;(2)扩张血管、增加血流,使心排出量、冠状动脉血流量、脑血流量和股动脉血流明显增加;(3)抗休克;(4)抗心律失常;(5)心肌保护作用;(6)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等。
详述附子的主要药理作用强心,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耐缺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寒冷,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抗炎,镇痛,局部麻醉,兴奋胃肠。
简述干姜温中散寒的药理依据促进胃肠消化机能,胃肠解痉,抗溃疡,止吐,抗炎,镇痛。
中药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对比精华版
一.名词解释1.中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2.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3.水飞:将不溶于水的药材粉碎后置乳钵、碾槽、球磨机等容器内,加水共研,然后再加入多量的水搅拌,粗粉即下沉,细粉混悬于水中,随水倾出,剩余之粗粉再研再飞4.相须:是两种性能功效类似的中药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增效)5.相使:是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中药配合应用,其中以一种中药为主,另一种中药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增效)6.相畏:是一种中药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中药降低或消除(被动句)(减毒)7.相杀:是一种中药能够降低或消除另一种中药的毒性或毒副作用(主动句)(减毒)8.相恶:两药合用,一种中药能使另一种中药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降效)9.相反:是两种中药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毒副作用(增毒)10.四气: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11.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不同的药味,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酸”能收能涩,“苦”能泄能燥能坚,“甘”能补能和能缓,“辛”能散能行,“咸”能下能软,“淡”能渗能利,“涩”能收能涩12.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叫发表药13.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14.泻下药:反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以泻下通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实积滞证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15.祛风湿药:凡以祛除风湿之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16.化湿药: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湿阻中焦证的药物,称为化湿药17.利水渗湿药: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水湿内停病症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中药习题简答+论述
一、简答题1. 何谓道地药材?请举出三种不同产地药材的道地产地。
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山东阿胶,亳州菊花,宁夏枸杞子2. 归经的含义是什么?请举出两种不同归经的中药。
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不同。
黄芪归入脾经,补益脾气,升举中阳,归入肺经,补肺气佛手归入肝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3. 配伍的含义是什么?其目的又是什么?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叫做配伍。
目的:照顾复杂病情,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
4.植物类药材其全草、叶、花、果实的采收时节是什么?全草:大多数在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
叶类: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的时候采集。
花类:采收在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
果实:在未成熟或成熟时采集。
5.简述十八反,十九畏的主要内容。
十八反: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及、白蔹;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6.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剂量过大;误服伪品;制剂、服法不当;炮制不当;配伍不当;个体差异、乳母用药等二、论述题1.简述中药炮制的含义与目的。
含义: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用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等炮制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即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剧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2. 煎煮中药时的“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各有哪些不同要求?每种煎煮方法举出1味中药。
中药学简答题
简答1.简述大黄性能归经功效应用及使用注意答:性能: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应用:①实热积滞便秘②血热吐衄,目赤咽肿③痈肿疮疔,肠痈腹痛④瘀血经闭,产后阻瘀,跌打损伤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症,水肿⑥烧烫伤使用注意:孕妇以及月经期哺乳期忌用,又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泻下作用时宜生用后下,取清热泻火作用时宜酒炒,取散瘀止痛时宜用熟大黄,出血症用大黄炭2.简述补虛药分类,各自性能以及适应症并且举两例代表分类: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补气药甘温或甘平,归脾肺经,主治脾肺气虚证,肾气虚证,例如人参黄芪等。
补血药甘温质润,主入肝心血分,主治血虚证,例如白芍,熟地等。
补阴药甘辛咸,主入肾经,主治肾阳不足,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下元虚冷等,例如鹿茸,淫羊藿等。
补阳药味甘性寒凉质润,主治阴虚证。
例如麦冬,玉竹等3.中药炮制的目的①洁净药材,保证质量②便于炮制制剂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④矫味矫臭,利于服用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⑥增强药物性能,提高疗效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4.泻下药的使用注意①使用泻下药中的攻下药,峻下逐水药时,因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应当慎用。
②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当忌用③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奏效即止,切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④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的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出现中毒现象,确保用药安全。
5.茯苓为何被称为“利水渗湿要药”?茯苓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驱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治疗寒热虚实各种水肿6.川芎功效主治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应用:①血瘀气滞,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损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②头痛,风湿痹痛7.麻黄,地龙,葶苈子,白果,冬虫夏草皆可平喘,如何区别应用?①麻黄辛开苦泄,主入肺经,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胸闷的要药②地龙长于清肺平喘,治疗邪热雍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③葶苈子苦泄辛散,功专泻肺之实而下气定喘,尤善泻肺中水饮及痰火④白果善于敛肺定喘,且具有一定化痰之功,为治哮喘痰嗽之常用药⑤冬虫夏草为平补肺肾之佳品,用于肺肾两虚之喘咳8.白芷,独活,香附,吴茱萸均可止痛,如何区别应用?①白芷可治疗阳明头痛②独活为治疗风湿痹痛主药,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尤以下半身风寒湿痹为宜③香附主入肝经,为疏肝解郁要药,治肝郁气滞之胁肋胀痛④吴茱萸善于散寒止痛,常用于寒邪凝滞的多种疼痛9.十八反的内容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中药鉴定学名解与简答
道地药材:来自一定产区,生产历史悠久,生产和加工技术精细,质量优良,疗效显著的著名药材。
走油:含油、糖或粘液质的药材在贮藏不当时,油样物质溢出表面。
风化:矿物类药失去结晶水,使性状和功效发生改变。
潮解:含盐类物质的结晶体,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或受温度影响逐渐变为液体。
星点:系指大黄根茎横切面髓部的异型维管束。
其形成层呈环圈状,内侧为韧皮部,外侧为木质部,射线成星芒状射出。
云锦花纹:系指何首乌断面木栓层内方和韧皮部外侧组织中,多个类圆形的异型维管束组成的云朵状花纹,简称“云纹”罗盘纹:商陆木部隆起形成多个凹凸不平的3-10个同心性环状层环。
车轮纹:指药材的断面纹理呈车辐状,如防己。
菊花心:指根及根茎类药材的横切面的中心部位具有类似菊花瓣状的放射状纹理,如甘草。
金井玉栏:指某些药材横切面上,皮部白色或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状如金玉相映,如黄芪。
蚯蚓头:指前胡(或防风)根上部有密集的横向环纹,形如蚯蚓。
狮子盘头:指党参根头部膨大,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形如狮子头。
豆豉尾:党参的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称为豆豉尾。
怀中抱月:怀中抱月是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朱砂点:指某些药材断面的黄棕色或红棕色的油细胞或油室,色如朱砂,如苍术、木香。
鹦哥嘴:指冬麻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孢。
肚脐疤:指天麻下端自母麻脱落后留下的圆脐形疤痕,形如肚脐。
隔沙线:指肉桂断面外侧棕色,较粗糙,内侧红棕色,油润,中间具黄棕色线纹,习称“隔沙线”连三朵:指款冬花呈不规则棍棒状,常2-3个连生,习称“连三朵”方胜纹:指蕲蛇背部黑褐色或红棕色,有24个灰白色菱方形斑纹。
连珠斑:蕲蛇腹部灰白色,有多数类圆形黑斑,形如念珠,习称“连珠斑”(或念珠斑)。
佛指甲:蕲蛇尾部尾部末端的一枚长三角形深灰色角质鳞片,形似指甲,习称“佛指甲”。
菌核:是菌丝紧密缠结在一起组成的坚硬的团块状休眠体,如猪苓、茯苓、雷丸、马勃等。
中药学消食药简答题
中药学消食药简答题1. 什么是消食药?消食药是一类中药,广义上指能够促进消化道功能,增加食欲,减少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的药物。
消食药常用于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脘不适、胀满、嗳气等症状。
2. 消食药的功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消食药的主要功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胃液分泌,增加消化酶的活性,以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
- 调节胃肠蠕动,增加胃肠道的运动能力,以促进食物顺利通过消化道。
- 缓解胃脘不适、胀满、嗳气等症状,促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
- 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帮助消除胃肠道内的病原微生物,缓解消化道感染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
3. 常见的消食药有哪些?常见的消食药包括:山楂、陈皮、枳壳、黄芩、白芍、苍术、草果、厚朴、茴香、木香等。
这些药物常用于中药复方中,通过配伍使用,发挥综合的消食作用。
4. 如何选择合适的消食药?选择合适的消食药要根据个体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决定。
如果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轻度症状,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消食药,如山楂、陈皮等。
如果是胃肠道功能紊乱、严重胃脘不适等症状,则需要选择一些较强的消食药,如黄芩、白芍等。
此外,还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来决定消食药的用量和配伍。
5. 如何正确使用消食药?正确使用消食药应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明确消化不良的原因,如饮食不当、情绪压力、胃肠道感染等。
针对不同原因选择合适的消食药。
- 应根据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确定消食药的用量、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
-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一些消食药可能会引起食欲亢进、口干、大便次数增加等副作用。
- 如果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有新的不适症状出现,应及时咨询医生或中药师。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药简答题
三、简答题
1、简述甘草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2、有哪些特点的药物入汤剂应后下?
3、举例说明哪些特点的药物入汤剂应溶化?
4、何为道地药材?
5、十九畏主要内容?
6、简述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及应用?
7、简述细辛的功效及应用?
8、临床应用中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9、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的关系?
10、活血、补血、凉血分别应用的症状及举例?
四、论述题
1、肉桂与桂枝入药部位,异同点
2、川贝母与浙贝母异同点
3、陈皮与青皮异同点
4、金银花与连翘异同点
5、羌活与独活异同点
6、桑叶与菊花异同点
7、白芍与赤芍异同点。
中药学清热药习题简答论述
《中药学》清热药习题(简答、论述)三、简答题1.简述清热泻火药的含义、药性、功效。
答案:清热药中,清热力较强、用以治疗火热较甚的病证的药物,称为清热泻火药。
这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
此外,因各药归经的差异,还分别具有清肺热、清胃热、泻心火、泻肝火等功效。
2.简述石膏的功效。
答案:石膏入药有生用、煅用之分。
生石膏的功效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石膏清热泻火力弱,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等功效。
3.比较石膏与知母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石膏、知母均具有甘寒性味,均主归肺胃经,同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等功效,可用治温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
但石膏味兼辛,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知母味兼苦而质润,兼入肾经,泻火之中长于清润,善生津润燥,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肠燥便秘多用。
4.简述芦根、天花粉的功效的异同点。
答案:芦根、天花粉的共同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渇。
芦根还能清热除烦、清胃止呕、清热利尿。
天花粉还能消肿排脓。
5.简述芦根、淡竹叶的性能、功效的异同点。
答案:芦根、淡竹叶的性味甘寒,同归胃经;芦根甘味大于淡竹叶,主归肺经;淡竹叶味甘淡,主归心经,兼入小肠经;共同功效是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芦根还善生津止渇、清胃止呕。
6.简述栀子的功效。
答案:栀子入药有生栀子、焦栀子之分。
生栀子偏走气分,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入血分而功偏凉血止血。
7.简述清热燥湿药的含义、药性及功效。
答案:清热药中,燥湿力强,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因其苦寒降泄、清热力大,故多并有清热泻火作用。
8.简述黄连酒炙、姜汁炙、吴茱萸水炙的区别。
答案: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多用于目赤肿痛、口疮;姜黄连善清胃热、和胃止呕,多用于寒热互结及湿热中阻之痞满、呕吐;萸黄连善舒肝和胃止呕,多用治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
中药鉴别的简答题(2)
牛膝与川牛膝⏹牛膝:来源于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川牛膝:来源于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牛膝与川牛膝的性状;牛膝与川牛膝显微鉴别——横切面异同牛膝川牛膝异常维管束2-4轮3-8轮沙晶多少黄连⏹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三种黄连的性状异同点味连雅连云连分枝多,聚集成簇,多单枝,两端膨大,多单枝,细小而弯曲,形如”鸡爪”大多具明显的“过桥”有过桥,形如“蝎尾“形如“蚕”三种黄连横切面区别百部⏹来源: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性状鉴别——直立百部及蔓生百部(小百部)⏹呈纺锤形⏹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不规则深纵沟⏹质脆⏹断面角质样,皮部宽广,中柱多扁缩⏹气微,味先甜后苦性状鉴别——对叶百部(大百部)⏹呈长纺锤形或长条形⏹表面浅黄棕色至灰棕色,具浅纵皱纹或不规则纵槽⏹质较坚实⏹断面黄白色至暗棕色,中柱较大,髓部类白色川贝母⏹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药材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性状鉴别——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直径3到9mm⏹表面类白色。
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底部平,微凹入⏹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性状鉴别——青贝⏹呈类扁球形或圆锥形,直径0.4到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多开裂⏹余同松贝性状鉴别——炉贝⏹呈长圆锥形,直径0.5到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外面两枚鳞叶大小相近,顶端裂开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大血藤和鸡血藤的区别大血藤来源: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鸡血藤来源: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大血藤性状鉴别1呈圆柱形2表面灰棕色,粗糙,栓皮有时呈片状剥落而露出暗红棕色内皮3质硬,体轻4 横切面皮部呈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红棕色的射线呈放射状5气微,味微涩鸡血藤性状鉴别⏹栓皮灰棕色,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质坚硬⏹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或黑棕色,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3~8个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气微、味涩狭叶番泻和尖叶番泻的区别性状鉴别⏹“狭叶番泻叶”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叶片表面有叶脉及叶片压叠线纹(水压机加压打包所致)⏹革质⏹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尖叶番泻叶”呈披针形或长卵形,略卷曲,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茸毛⏹无叶脉压线纹⏹微呈革质菊花⏹来源: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采收加工: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产地及商品分类⏹亳菊——安徽亳州⏹滁菊——安徽滁县⏹杭菊——浙江嘉兴、桐乡⏹贡菊——安徽黄山商品菊花的加工方法⏹亳菊:先摘花枝,阴干剪取花头⏹滁菊:剪下花头,硫磺熏,晒至半干,整形,晒干⏹贡菊:新鲜花头烘干⏹杭菊:花头蒸后晒干红花⏹来源: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性状鉴别⏹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花冠红黄色或红色,筒部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条形⏹花药聚合呈筒状,黄白色,雄蕊5⏹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西红花⏹来源: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性状鉴别⏹呈线形,三分枝⏹暗红色,分枝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缝,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气特异,味微苦茯苓与猪苓茯苓性状鉴别——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沉水⏹有的中间抱有松根(习称茯神)显微鉴别——粉末⏹露出菌丝,有分枝,无色或棕色(外层),横壁偶可察见猪苓性状鉴别⏹呈不规则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皱缩或有瘤状突起⏹质地致密而体轻,能浮于水面显微鉴别——粉末⏹菌丝有分枝及结节状膨大⏹草酸钙结晶双锥或八面体,不规则多面体南、北五味子性状鉴别——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圆球形或扁球形⏹表面紫红色或暗红色,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皱缩,显油性⏹内含种子l~2粒⏹种子呈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果肉厚而柔软,有光泽,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微辛、微苦性状鉴别——南五味子⏹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薄,紧贴种子上,无光泽⏹种子黄棕,表面颗粒感,光泽差⏹气味较淡。
中药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集锦
中药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集锦名词解释:(考两个)1.宣肺平喘:即开宣肺气以平定喘息之义。
适应病症:多用于邪气壅遏,肺气不宣。
症见咳嗽、气喘代表性药物:麻黄2.引火下行:引上炎之火下行,而消退火热之证谓之引火下行。
适应病症:可用于上部火热证,以及血热妄行的吐衄。
由于火降而使血不上溢,故亦称“引血下行”代表性药物:牛膝3.纳气平喘:摄纳肾气,平定气喘之义。
亦称“温肾纳气”。
适应病症:纳气平喘药能温补肾阳,恢复肾脏纳气功能,用于肾虚气喘代表性药物:补骨脂、蛤蚧、胡桃肉4.形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
5.性能: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6.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药物功效比较:(考两个)1)麻黄发汗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证,又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发汗解表桂枝发汗力弱,治风寒表实、表虚证,又温通经脉通阳化气2)黄芩善治上焦,长于清肺热,且安胎,凉血止血清热燥湿黄连善治中焦,长于泄心、肝、胃火,又为湿热泻痢要药泻火解读黄柏善治下焦,长于泄相火,退虚热3)车前子利水湿、分清浊,又祛痰、清肝明目滑石清热利尿通淋利水湿、解暑热,外用收湿敛疮木通利水湿、清心火,又能利痹、下乳4)附子刚燥——走而不守,回阳救逆多做主药,补火助阳,温里散寒用于心肾阳虚肉桂温润——守而不走,温肾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散寒止痛温通经脉,温煦气血干姜温燥——能走能守,回阳救逆辅药,温肺化饮,温中止呕5)半夏归脾、胃、肺经。
药性缓和,善治脾胃湿痰、寒痰燥湿化痰又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天南星(外用)归肝、脾、肺经。
药性峻急,善治顽痰、经络风痰祛风解痉6)牡蛎咸、涩、微寒,长于平肝潜阳,且能息风,软坚散结平肝潜阳煅用制酸止痛收敛固涩龙骨甘、涩、平,长于镇静安神,外用收湿敛疮7)白术健脾而燥湿,又固表止汗,健脾安胎,利水苍术燥湿而健脾,又能祛风湿,解表明目8)鱼甲VS鳖甲共同点:滋阴潜阳——阴虚风动,阴虚内热,阴虚阳亢不同点:鱼甲:能滋阴养血止血,治疗崩漏下血,又益肾健骨,治疗肾虚筋骨萎软鳖甲:清虚热力强,阴虚发热多用之,又软坚散结,治疗癥瘕积聚简答论述:(考两个)1.化痰药的定义,适应症,使用注意:a化痰药:凡能化痰或祛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b适应症:寒痰:痰色白清稀,伴畏寒肢冷,苔白润热痰:痰黄粘稠,伴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腻湿痰:痰多色白,伴胸闷纳呆,苔白腻燥痰:干咳少痰,伴咽干唇燥c使用注意:药性温燥的温化寒痰药,一般不宜用于热痰、燥痰药性寒凉的清热化痰药,一般不宜用于寒痰、湿痰凡咳嗽兼咯血或痰中带血有出血倾向者,不宜用作用强烈而有刺激性的化痰药,以免加重出血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不宜单投止咳药,温性或有收敛功效的止咳药尤为所忌,以免恋邪而影响麻疹之透发有毒性的药物,应注意其炮制、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的防止。
中药专业面试试题及答案
中药专业面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中药的种植B. 中药的加工C. 中药的临床应用D. 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答案:C2.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药效B. 降低毒性C. 便于储存D. 所有以上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四气五味?A. 寒B. 热C. 酸D. 苦答案:C二、填空题1. 中药的“四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热、温、凉2. 中药的“五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酸、苦、甘、辛、咸三、简答题1. 简述中药的配伍禁忌。
答案:中药的配伍禁忌是指某些中药在配伍使用时,由于药物性质相反或相克,可能会导致药效降低或产生毒副作用。
常见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十九畏等,例如甘草反甘遂,人参畏五灵脂等。
2. 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答案: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包括洗、切、炒、炙、蒸、煮、泡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炮制目的,如炒可以增强药效,炙可以降低毒性等。
四、论述题1. 论述中药在现代医疗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答案:中药在现代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中药具有丰富的药物资源,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治疗选择。
其次,中药治疗注重调和人体阴阳平衡,强调整体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再次,中药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可以减少药物依赖和抗药性问题。
最后,中药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老年医学等领域也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五、案例分析题1. 某患者因长期服用某中药导致肝肾功能损伤,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答案:长期服用某中药导致肝肾功能损伤的可能原因包括:药物本身的毒性、药物剂量过大、药物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等。
处理建议包括:立即停用该中药,进行肝肾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咨询专业中医师,重新评估药物使用;加强肝肾保护,必要时使用保肝护肾药物;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临床中药学简答论述题
临床中药学简答论述题
1、比较麻黄与桂枝的功效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麻黄与桂枝皆能发汗解表。
但麻黄善于宣肺气、开媵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又善于宣肺而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善于温通卫阳而发汗解肌,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又善于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2、简述麻黄的功效、主治病证。
答:麻黄的功效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3、简述桂枝的功效、主治病证。
答:桂枝的功效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心悸。
4、试比较麻黄与桂枝菊性、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麻黄与桂枝均辛温,归肺、膀胱经,皆能发汗解表,同可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而紧等症,二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之处在于,麻黄辛散苦泄温通,善于宣肺气、开媵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无汗的表实证。
同时,麻黄又善于宣肺而平喘、利水消肿,又常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气喘,风水水肿。
桂枝又归心经。
本品辛甘温煦,善于温通卫阳而发汗解肌,其发汗之比较麻黄温和,故外感风寒,无论是无汗的表实证、还是有汗的表虚证,以及阳虚受寒者,桂枝均宜使用。
同时,桂枝又可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也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心悸等证。
中药简答及论述题
中药简答及论述题中药简答题及论述题1.中药性能理论的主要内容.答:四气,归经,五味,升降沉浮,毒性。
2.七情配伍的内容及意义.答:内容:单行,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恶,相反。
意义:单行存效;相须,相使增效;相杀,相畏减毒;相恶毒性增加;相反药效相反。
临床上单行,相须,相使,相杀,相畏主要使用;相恶要慎用;相反要忌用。
3.炮制的目的.答:增效,减毒,纠性,改变形状,纯净药材,矫味矫臭。
4.茯苓的功效与主治病症.答:利水渗湿——水肿,小便不利,痰饮等水湿证。
健脾——脾虚证。
宁心安神——心神不宁证。
5.医生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哪些因素来确定剂量?答:年龄,性别,体质,病程,病势,职业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居住环境,季节,气候。
6.比较附子和肉桂在功效上的异同.答:均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但附子还能回阳救逆;肉桂还能温通经脉。
7.葛根的功效.答:疏散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8.干姜的功效.答: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9.当归的功效.答:活血,补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10.牛膝的功效.答: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利水通淋。
11.橘皮的功效.答:行气,止呕,燥湿,化痰。
12.乌梅的功效。
答: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生津。
13.天麻的功效。
答:熄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
14.益母草的功效。
答:活血调经,利水退肿。
15.山药的功效。
答:补脾肺肾气,养脾肺肾阴。
16.黄芪的功效.答:补脾升阳——脾虚气陷证益肺固表——表虚自汗及肺虚咳喘。
利尿消肿——气虚水肿。
托毒升肌——疮疡难溃或溃久难敛。
17.黄连的功效。
答: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8.五味子的功效。
答:生津止渴,益气滋肾,涩津止泻,宁心安神。
19.酸枣仁的功效。
答: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20.黄柏的功效.答: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退虚热。
21.人参的功效.答:大补元气,补脾气,补肺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22.地榆的功效答:.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中药简答题
01 桑白皮、半夏、阿胶、干姜、甘草、诃子等药的止咳功用各有何特点?02 黄连、生姜、陈皮、藿香、莱菔子均可止呕,其功用特点有何不同?03 半夏、砂仁、干姜、竹茹的止呕机理各是什么?04 白芷、僵蚕、葛根、羌活、细辛、藁本、吴茱萸、白附子、柴胡、川芎各宜治疗何种头痛?05 白术、葛根、茯苓、吴茱萸、黄连均可止泻,其功用特点各是什么?06香附、附子、饴糖、白芍、乌药各宜何种性质的腹痛,其作用机理是什么?07 酸枣仁、石菖蒲、黄连、朱砂、栀子、莲子心、合欢皮、百合等药安神的功效特点是什么?08 苏梗、黄芩、桑寄生、白术、砂仁、杜仲等药的安胎功效特点是什么?09 芦荟、杏仁、何首乌、肉苁蓉、硫黄、当归治疗便秘的功用特点各是什么?10防已、桂枝、大戟、黄芪等治疗水肿的功用特点有何区别?11 郁金、天麻、决明子、枸杞子、地龙、羚羊角均入肝经,其功用各有何特点?12 红藤、乌梅、益母草、吴茱萸均可治疗腹痛,其功用特点有何区别?13五味子、桑白皮、党参、磁石、苏子同归何经?作用特点有何区别?14 藿香、滑石、威灵仙、白术、大戟均有何共同功用?作用机制有何不同?15 人参、党参、苦参、丹参、玄参均以“参”名,其来源、性味、功能、主治有无异同,试说明之。
16 试述莲子、莲心、莲须、莲房、荷叶、荷蒂、荷梗、藕节等莲类诸药的功效特点。
17 试述菊花、芫花、金银花、款冬花、槐花、密蒙花、红花等药各属哪一类药?简述其功效特点。
18 麻黄、石膏、蛤蚧、苏子、麦冬均可治疗咳嗽,其作用机理与主治证型有何不同?19 麻黄、附子、猪苓、甘遂、黄芪均治水肿,其作用机理与主治证型有何不同?20 黄连、车前子、白术、干姜、葛根均可治疗泄泻,它们的作用机理和主治病证有何不同?。
中药学__简答题 (3)
中药学__简答题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的特性、功效和应用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关于中药学的简答题解答:1. 什么是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的特性、功效和应用的学科。
它包括了中药的起源、分类、采集、鉴定、加工、制剂、药效、药理等方面的知识。
2. 中药的起源有哪些?中草药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和传说,并传承下来。
最早的中草药记载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
3. 中药的分类有哪些?中药可以按照药用部位、药理作用、性味归经等方面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按照药用部位分为草药、根皮类、茎叶类、花果类、虫矿类等;按照药理作用分为清热药、解毒药、化湿药等;按照性味归经分为五味归经和十一归经等。
4. 中药的采集和鉴定方法有哪些?中药的采集应该在合适的季节和时间进行,采摘时需要注意保护中草药的生长环境,避免破坏植物资源。
中药的鉴定方法包括外观鉴定、显微镜鉴定、化学鉴定和药理鉴定等。
5. 中药加工和制剂有哪些?中药加工指的是将采集来的中草药进行处理,以提高其药效或改善其性味。
常见的中药加工方法有晒干、炒制、蒸制、煮制等。
中药制剂是将中药加工后制成的药物,包括丸剂、散剂、浸剂、汤剂等。
6. 中药的药效和药理如何研究?中药的药效指的是中药对人体的作用和效果。
中药的药理研究包括对中药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研究。
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体内外实验、细胞实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以上是对中药学的简答题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继续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简答题:1.何谓中药的性能?答: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
2.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3.简述中药防治疾病的基本作用。
达火旺等证。
11.简述咸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咸味药“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症瘕痞块等证。
12.简述淡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淡味药“能渗、能利”,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
淡味药多用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之证。
13.简述涩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涩味药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
14.何谓升降浮沉?答: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即向上、向下、向内、向外四种不同作用趋向,是药物作用的定向概念,是药性理论基本内容之一。
15. 何谓归经?答: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它包含了药物定性定位的概念,是药性理论基本内容之一。
16.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基础和确定依据是什么?答: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
17.试述中药归经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答:①归经理论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了方便,即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通过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说明它们的药性是温热的。
2.简述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的关系。
答: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而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3.试述中药四气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答:“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为药物四气理论指导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
具体而言,温热药多用治中寒腹痛、寒疝作痛、阳痿不举、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寒痹证、血寒经闭、虚阳上越、亡阳虚脱等一系列阴寒证;而寒凉药则主要用于实热烦渴、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热淋涩痛、黄疸水肿、痰热喘咳、高热神昏、热极生风等一系列阳热证。
总之,寒凉药用治阳热证,温热药用治阴寒证,这是临床必须遵循的用药原则。
反之,如果阴寒证用寒凉药,阳热证用温热药,必然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引起死亡。
4.试述认识药物为什么要性味合参?答:由于每种药物都同时具有性和味,一般来讲,气味相同的药物作用相近,气味不同的药物作用有别,而气同味异、味同气异的药物作用则各有不同。
药物的气味所表示的药物作用以及气味配合的规律是比较复杂的,因此既要熟悉四气、五味的一般规律,又要掌握每一药物气味的特殊治疗作用以及气味配合的规律,性味合参,才能很好地掌握药性,准确地辨别药物的作用,指导临床用药。
病8.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
答: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同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气、五味说明药物具有不同的寒热属性和治疗作用,升降浮沉说明药物的作用趋向,归经则明确了药物定位概念,故在应用时必须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指导临床用药。
9.如何理解毒性的含义?答:古代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既认为毒药是药物的总称,毒性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
现代药物毒性的含义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包括有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
10.试述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答:①要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
目前中药品种已多达12800多种,而见中毒报告的才100余种,其中许多的毒药是临床很少使用的剧毒药。
与西药相比,中药具有安全低毒的优势。
②要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
历代本草对药物毒性多有记载,这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值得借鉴,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出现了不少缺漏和错误的地方。
因此,应相信文献,不能尽信文献,实事求是。
③要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
既尊重文献记载,更重视临床经验,相互借鉴。
④要加强对有毒中药的使用管理。
此处所称的有毒中药,系指列入国务院《医疗用毒性它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
5.何谓相使?试举例说明。
答:相使就是两药合用,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如黄芪配茯苓治脾虚水肿,黄芪为健脾益气、利尿消肿的主药,茯苓淡渗利湿,可增强黄芪益气利尿的作用。
6.何谓相畏?试举例说明。
答: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如生半夏畏生姜,即生姜可以抑制生半夏的毒副作用。
7.何谓相杀?试举例说明。
答: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金钱草杀雷公藤毒等。
8.何谓相恶?试举例说明。
答: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9.何谓相反?试举例说明。
答: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如甘草反甘遂、贝母反乌头等。
四、论述题:1.试述中药配伍关系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答:相须、相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能提高药效,是临床常用的配伍方法。
是5.举例说明何谓证候禁忌?答: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
如麻黄性味辛温,功能发汗解表、散风寒,又能宣肺平喘利尿,故只适宜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或肺气不宣的喘咳,而对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肺肾虚喘则应禁止使用。
6. 何谓妊娠用药禁忌?答:妊娠用药禁忌是指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
四、论述题:1.如何正确对待“十八反”、“十九畏”?答:反药能否同用,历代医家众说纷纭。
一些医家认为反药同用会增强毒性、损害机体,因而强调反药不可同用,现代临床、实验研究也有不少文献报道反药同用引起中毒的例证。
但一些医家则持反药可以同用的观点,认为反药同用可起到相反相成的效能,对此古代和现代均有不少反药同用的文献记载。
由此可见,无论文献资料、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目前均无统一的结论,说明对“十八反”、“十九畏”的科学研究还要做长期艰苦、深入、细致的工作,去伪存真,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目前在尚未搞清反药是否能同用的情况下,临床用药应采取慎重从事的态度,对于其中一些反药若无充分把握,最好不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2.试述妊娠用药禁忌的一般原则。
答: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妊娠用药禁忌一般可分为慎用与禁4.举例说明具有哪些特点的药物在入汤剂时应当后下?答: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青蒿等。
此外,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等亦属后下之列。
5. 举例说明具有哪些特点的药物在入汤剂时应当包煎?答:包煎主要指那些粘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
如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及灶心土等。
6. 举例说明具有哪些特点的药物在入汤剂时应当另煎?答: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应单独另煎,即另炖2-3小时。
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
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麝香、鹿茸等。
7. 举例说明具有哪些特点的药物在入汤剂时应当溶化?答:某些胶类药物及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熔化,即烊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也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
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等。
8. 举例说明具有哪些特点的药物在入汤剂时应当泡服?答: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复方中其他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答: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复方其他药物煎液冲服。
如麝香、牛黄等。
某些药物,根据病情需要,为提高药效,也常研成散剂冲服。
如用于止血的三七、白及等,息风止痉的蜈蚣、全蝎等,和制酸止痛的乌贼骨、海蛤壳等。
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
如雷丸、鹤草芽等。
此外,还有一些液体药物如竹沥汁、姜汁等也须冲服。
三、简答题1.简述解表药的含义、药性、功效。
答案: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本类药物大多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能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
此外,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
2.解表药的适应范围是什么?答案: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
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3.发散风寒药的功效、适应范围是什么?答案:发散风寒药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
主治风寒表证。
部分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4.发散风热药的功效、适应范围是什么?证,常配伍杏仁、甘草;治疗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常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若肺热壅盛,高热喘急者,每与生石膏、杏仁、甘草配用,以清肺平喘。
10.简述紫苏与生姜的功效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紫苏与生姜皆能发汗解表散寒,解鱼蟹毒。
不同之处在于,紫苏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并能理气安胎。
生姜则善于温中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并能温肺止咳,解半夏、天南星毒。
11.生姜的功效是什么?答案:生姜的功效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此外,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12.比较麻黄与香薷功效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麻黄与香薷均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不同之处在于,麻黄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其发汗之力较强、散寒之力较大,又能宣肺而平喘、利水消肿。
香薷发汗、散寒之力不如麻黄,善于化湿和中而祛暑。
13.白芷的功效是什么?答案:白芷的功效是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此外,兼能祛风止痒。
14.比较苍耳子与辛夷的功效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苍耳子与辛夷均能发散风寒,通鼻窍。
不同之处在于,苍耳子又能祛风湿、止痛。
辛夷药势上行于头面,善通鼻窍,尤为治鼻渊、鼻塞之要药。
15.简述薄荷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