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我的叔叔于勒 第2课时 教案(鄂教版九年级下)2

合集下载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两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两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两课时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理解您的叔叔于勒教案需要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1. 引入:介绍于勒教案的背景和重要性。

2. 讲解于勒教案的内容和目标。

3. 分析案例:选取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讲解和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 学生参预:组织学生参预讨论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5. 总结:总结本课时内容,强调于勒教案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和讨论。

2. 案例分析:选择另一个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 学生报告: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解决方案。

4.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报告进行点评和指导,提供反馈和建议。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要点,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于勒教案的知识。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课时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我的叔叔于勒》名师教案(第2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名师教案(第2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改换视角重述故事,体会叙述视角对于小说写作的影响,进而从更多层面认识小说的主旨。

2.在比照中激发爱善憎恶的感情,感受小说展示的人生经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获得成长教益。

教学过程:一、变个视角叙述故事如果不从“我”(若瑟夫)的角度,而是从小说中其他人(菲利普夫妇、于勒、姐姐、姐夫乃至船长)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会是怎样的呢?可以分组完成: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视角重新讲述小说中发生的故事。

1.菲利普夫妇的视角提示:这个视角应基于菲利普夫妇自私虚伪又“慈爱”“负责”的矛盾性格,侧重于他们夫妇对家庭的考虑,他们对于勒的态度应随着于勒的经济情况而变化,左右一切的都是金钱。

讲述既要突出他们的唯利是图、自私冷漠,又要能表现出他们对家庭、对子女的狭隘的爱,感受他们困窘生活境地中的无可奈何。

2.于勒的视角提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视角,可以侧重于他的生活轨迹,以于勒青年时期挥霍、中年发迹和老年落魄的时间为序,重点表现他早年的懵懂无知,意气用事;中年闯荡,稍有所成,便想一洗前耻、急于证明自己的虚荣,个人的自尊,与对亲情的顾念;事业失败后的坚强与自重,老年生活的孤寂与悲苦。

亦可以倒叙,比如从船长反过来询问于勒,让于勒自己来讲亲历的故事,从于勒的角度来看自己和哥哥一家,那样也肯定相当有意思。

3.两位姐姐的视角提示:也是一个不错的视角。

两姐妹,既不同于父母的世故,亦不同于“我”的纯净,是介于成人与孩童之间的角色,她们不会像父母那么唯利是图、冷漠无情,但又困扰于家庭的窘况,也为自己的婚姻大事烦扰,反感于父母的一些想法做法,可绝不会像“我”那样懵懂单纯,她们唯一的希望是叔叔这颗救星的出现,这样的角色肯定很值得学生去思考与演绎。

4.女婿的视角提示:一个独特的视角。

同是底层而又渴望改变的人,虚伪又虚荣,苦恼于自己不太理想的生活境况,犹豫不决中答应与菲利普家的亲事,其实也是基于金钱的婚姻约定。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第2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第2课时)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2.培养利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续写故事的能力3.通过对比,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情诊断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解决了文中的重点字词,梳理了文章的情节结构。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深入分析一下人物形象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1.感知课文,了解人物关系小说直接或间接地交代了几个人物,其中于勒与若瑟夫是关系,菲利普与于勒是_______关系,菲利普与克拉丽丝是________关系,克拉丽丝与若瑟夫是_________关系。

2.文章的情节按照开端(盼于勒)——发展()——高潮()——结局()结构全篇。

【设计意图】用完成填空的方式复习旧知,既巩固上节课所学,又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1.从文中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谓的前后变化,体会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

3.“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人物?有什么作用?4.关于本文有四种主题说。

请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1)“金钱关系”说:小说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2)“同情”说:小说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底层人物—于勒被整个社会遗弃的悲惨命运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3)“虚荣”说:小说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他们爱慕虚荣的丑态。

(4)“势利”说:小说通过对菲利普夫妇渴望见到已经发大财的于勒和在船上遇到贫困潦倒的于勒后极力躲避的心理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低级庸俗的势利心态。

【设计意图】以辨析菲利普夫妇的“变”和“不变”为突破口,梳理文意;以讨论“我”这一人物形象为抓手,领悟主旨第三阶段:合作探究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注意总结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的。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教学方案设计(二)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教学方案设计(二)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教学方案设计(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教学方案设计(二)导语:本文是关于《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方案设计,旨在帮助教师们深入理解和把握该文本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提供一种全面且有条理的教学方案。

以下是针对该文本的细致教学计划。

1. 课程目标与教学重点:- 掌握《我的叔叔于勒》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理解并分析文本中的隐喻与象征;- 通过阅读理解、讨论与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文学鉴赏力。

2. 教学准备:- 复印《我的叔叔于勒》一文;- 准备课堂展示素材;- 准备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

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理解a) 导入:- 提问:你们读过或听说过《我的叔叔于勒》吗?有了解的同学可以简单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

- 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素材展示《我的叔叔于勒》的相关场景,引发学生兴趣。

b) 理解:- 学生阅读该文本,并回答以下问题:1) 主人公与叔叔于勒之间的关系如何?2) 为什么主人公开始害怕叔叔于勒?3) 梦境中的叔叔于勒代表着什么?4) 文中的叔叔于勒与现实中的叔叔于勒有何异同?第二课时:隐喻与象征a) 复习与导入:- 回顾上一课中讨论的问题;- 提问:你认为文中的叔叔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b) 探究:- 分析文本中的隐喻与象征,帮助学生理解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并解释一些比喻、暗示和象征的元素,并讨论其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叔叔于勒在文本中所代表的意义和象征。

第三课时:综合讨论与写作练习a) 讨论:- 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思考与讨论:爱、亲情、恐惧等;- 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思考和理解,互相启发。

b) 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或者梦境的短文,可以参考《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主题与表达方式;-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评或分享。

4. 课堂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与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不仅能够理解文本本身,也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力和思辨能力。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案《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在世界文坛上,有三在短篇小说之王,他们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名作《我的叔叔于勒》。

2、听课文诵读录音,思考下列几个问题:(1)于勒是怎样一个人?(2)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4)这篇小说家提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3、学生讨论,在全班交流明确:(1)穷——富——穷(2)据说做生意赚了钱,成为全家的“希望”、“福音”。

(3)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4)小说写了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4、精读船上巧遇的片断,了解小说在刻画人物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主要通过:表情、动作、言语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四、小结。

这篇小说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菲利普夫妇只认钱不认人、爱面子的形象。

提示了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五、作业。

1、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它们的不同点,说说它们各有什么作用?2、课后练习四。

附板书:第一部分:1-4故事的开端,盼望于勒。

第二部分:5-19故事的发展,夸赞于勒。

第三部分:20-47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

第四部分:48-49故事的结局,躲避于勒。

下载全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第二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第二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2.学习作者对人物细节的刻画,体会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2.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回顾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大家觉得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变化?第二环节:课堂讲解1.分析于勒的形象b.让学生讨论:于勒的性格特点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他的命运?2.分析菲利普夫妇的形象a.引导学生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b.讨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探究其心理变化过程。

3.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a.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b.分析课文中的对话,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第三环节: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对于他们自己的命运有何影响?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勒这个角色的看法,以及从这个角色中得到的启示。

第四环节: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讨论,写一篇关于《我的叔叔于勒》的读后感。

2.深入分析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的性格特点,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技巧和课堂讨论,使学生对于勒和菲利普夫妇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课文中得到启示。

一、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

2.提问:大家觉得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变化?二、课堂讲解1.分析于勒的形象b.让学生讨论:于勒的性格特点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他的命运?2.分析菲利普夫妇的形象a.引导学生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2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2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的叔叔于勒》精品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3. 品味小说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 小说情节结构的分析。

3. 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分析。

教学难点:1. 小说深刻主题的感悟。

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小说中的氛围。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学会欣赏文学。

三、教学内容1. 小说情节梳理:让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理解小说结构。

2.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3.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小说语言品味:让学生品味小说中的优美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介小说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自读小说,概括情节。

3. 教师引导分析小说情节结构,让学生理解小说脉络。

4. 小组合作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1.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主题。

2. 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3. 教师总结小说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小组合作学习,品味小说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请根据小说情节,绘制一张小说情节梗概图。

4. 请从小说语言角度,分析小说中的优美语句,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评价目的:检查学生对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理解程度,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我的叔叔于勒二课时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我的叔叔于勒二课时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我的叔叔于勒二课时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生:《我的叔叔于勒》),如果于勒是你的叔叔,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标题?那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于勒是谁的叔叔?(先生回答可能:莫泊桑、若瑟夫)这两个人物是同一个人吗?小说中的“我”——若瑟夫是作品塑造的人物抽象,不是作者。

二、感悟标题,初涉小说同学们在文章中找找和标题相照顾的一句话,领会若瑟夫对叔叔的感情。

我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句式上的反复强调叔叔是我们家的亲人,更流露出“我”对叔叔的同情,更显示了我内心非常心酸的感受。

我的叔叔究竟有着怎样的命运,他和我们一家将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莫泊桑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板书课题)三、走进课文,熟习小说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小说,考虑两个成绩1、介绍于勒的命运2、介绍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2、小说中的于勒有着怎样的命运?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的情节来阐明一下。

初期放荡(第6段)中期阔绰(8-10)有一封被家人视为“福音书”的信我们请卢俊同学念一念。

老年落魄(29段后)3、菲利普一家是怎样对待不同命运的于勒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①赶(第7段)“送”、“打发”表面上用词很客气,实践上暗示菲利普夫妇的狠心,惯例一词更是表现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的冷漠关系。

②发了财的于勒让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第8段末,12段母亲的话(赞)第3、4段,13、14、15段,语意反复,一样的情景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在他们的生活中却出现了有数次,足已写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企盼之情。

③朝思暮想的于勒有一天真的出如今菲利普夫妇面前时,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躲)我们回来的时分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小结: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可以说是反复无常,然而变化的外衣下,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变的内心:那就是金钱至上的丑恶灵魂。

4、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这样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类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鄂教初中语文九下《我的叔叔于勒》 (二)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鄂教初中语文九下《我的叔叔于勒》 (二)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1.地位和作用《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

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本单元,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

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2.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你读这小说后,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3.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2)层次分析(第一课时)难点:(1)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是如何变化的?(第一课时)4、学生情况分析我校是一个镇级学校,它地处边远山区,大部分学生都见识少,思维的理解能力较差,对于一些较深层次的东西,他们是比较难理解的,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教学方法点、线、面教学和启发式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的切入点,以点画出一条或两条反映课文内容或主题的亮线,围绕其主线深入分析全篇课文,这样便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教学有序生动,也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先找出切入课文的“点”——课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然后画线——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画出一条小说构思的情节线;这其间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在如何变化?画出一条人物情感变化线。

再以“线”及全篇——小说是从人物的哪些语言、动作、表情等揭示人物的态度变化的,这样便于深刻理解小说隐含的主题思想。

6、教学课时:第一课时7、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前段时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听吗?(生答“想”,放歌曲)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生答“想”)这个故事说它远,它发生在遥远的19 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打开课本92页,这个故事的名子叫《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2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2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抒发情感,提升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懂得感恩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境,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情感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4. 情感教育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升道德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叔叔于勒》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我的叔叔于勒》。

(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感受。

3. 课堂讨论(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2)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探讨课文主题。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谈谈对亲情的认识。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亲情。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阅读其他描写亲情的小说或文章,如《背影》、《难忘的岁月》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自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九年级语文下册9《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9《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鄂教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l、诵读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

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

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

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2、探究讨论法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方法】l、诵读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

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

2、探究讨论法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

如从情节分析人手,探讨作品主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在鲁迅先生的《故乡》中感受了中国农村小人物闰土、杨二嫂等人的不幸和悲哀,那么外国城市的小人物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把视线由中国移向外国,由农村转向城市吧。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二、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发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

鄂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9我的叔叔于勒word教案(18)

鄂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9我的叔叔于勒word教案(18)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3)一.说教材单元及教材分析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它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四单元第二课。

这一单元收录的五篇文章都的小说。

小说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人性的假恶丑,彰显人性的真善美。

它对人物内心活动揭示之深刻,对人物性格刻画之细腻,是其实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

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

学生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在享受审美愉悦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

本单元上承第一册的小说单元,下启第六册的小说单元,对于养成阅读小说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态度变化,尖锐地指出了金钱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亲兄弟也概莫能外。

作者用平常的的人物,平常的情节,表现一个普通的主题,可是能表达得深刻,能够给人启发,耐人寻味。

教学设想及教学目标小说通过人物描写来传递作者的思想以及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中,应以人物中心,在情节发展的动态中分析人物。

由点及面,先分析人物性格,再通过解题来揭示小说主题。

结合本单元的要求,以及本文的特点,确定这一堂课的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如下:能力目标:煅炼学生口述能力分析人物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题,启发与鼓励学生发现独特的见解。

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二.说学情及学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课堂上通过激趣引导是可以保持住这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1.撰写人物小传。

通过撰写人物小传,学生可以进行人物形象的再造,同时梳理故事情,感知全文。

2.朗读想象法。

本堂课可以指导学生朗读“船上巧遇于勒”部分,边读边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在头脑中再现菲利普夫妇的形象,使他们活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叔叔于勒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了解小说中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了解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感受他的匠心独运。

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研读赏析,分析人物写法,感知人物形象
1、教师提出要求:找出课文中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地方,在课文中做批注。

然后我们来概括:
我认识了一个------------(人物性格特点)的----------(人物),你瞧,----------(人物表现),运用了------------------(描写方法)。

示例:我认识了一个自私的菲利普,你瞧,他在船上认出弟弟时“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运用了神态和语言描写。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对人物进行的描写、烘托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自主或指明回答。

对菲利普夫妇的认识:精明、刻薄、泼辣、虚伪、有主意、富有心计、自私势利、为女儿着想..........
对于勒的认识:糟蹋钱、自作自受、不知悔改、怀念亲人、令人同情............
(以上都要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提示:重点研读第25到38段)
总结:出示表格,要求学生填写并简要分析
2
(1)、“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揭示了菲利普夫妇附庸风雅的庸俗心理,表现了他想上上流社会的性格特征。

(2)、“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菲利普夫妇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的描写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

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3)、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势利刻薄泼辣的个性毕露无遗。

(4)、”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三个称呼强调了我于于勒叔叔的骨肉关系,表现了我的善良、纯真,对穷困潦倒的叔叔的同情,反衬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

二、辨析研讨,谁是主人公
1、文题是〈,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于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

谁是本文主人公呢?
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发财归来是叙事明线,而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10年经历)为暗线,略写了他的过去和现在,“我”-----若瑟夫,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在父母不把穷水手当作兄弟看待后,仍认为于勒是“我”的叔叔,作者用这一标题道出了一个孩子的不满,同时,这个标题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而在“我”身上,表达了作者的希望和理想。

小说集中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

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

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2、“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我对叔叔的同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不受父母的影响,仔细观察叔叔;
(2)、心中叔叔;
(3)、给了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
这默念的话中“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其中却加上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

这是一句包含粉讽刺意味的心里话。

形象:我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与父母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用: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

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

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

“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或说是线索性的人物。

三、曲折多变情节安排和环环相扣的悬念设置
1、曲折多变情节安排
这篇小说的主题并不深奥,情节却曲折多变,小说采用大开大合的手法铺排故事,于勒出场前,渲染其在菲利普夫妇一家人心目中的地位,接着,笔锋一转,写菲利普夫妇一家旅游,情节舒缓下来,在船上,又加了一段吃牡蛎的小插曲描绘嘲讽菲利普夫妇附庸风雅和克拉丽丝既怕丢脸,又怕花钱的尴尬处境,使读者哑然失笑,然后,故事高潮迭起菲利普发现迈牡蛎的象弟弟并惊恐告诉妻子,情节推向高潮,气氛顿时紧张,但此时作者并没有立刻揭开谜底,而是让菲利普夫妇去打听,情节又松缓下来,直到证实确实是于勒,情节似乎最终跌落闭合了。

不料,作家又妙笔生花,交代菲利普夫妇一家改乘船只,躲避于勒,把人们引入沉思和回味之中。

情节真是有张有弛。

2、环环相扣的悬念设置
悬念一:小说开头写我家生活状况,在读者熟悉家庭之后,笔锋一转,引出人物于勒,我们不禁要问:于勒是谁?
悬念二:我回答了于勒是谁后,作者说“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悬念三:小说描述了于勒年轻时怎样浪荡败家,怎样到美洲发了财,我们不禁要问:于勒回来了吗?
悬念四:小说笔锋一转写菲利普夫妇一家旅游,在船上见到很像于勒的卖牡蛎的老水手。

我们不禁要问:这真是于勒吗?
悬念五:但此时作者并没有立刻揭开谜底,而是让菲利普夫妇去打听,直到证实确实是于勒,高潮出现。

我们不禁要问:菲利普夫妇一家怎么办?
四、拓展迁移,联系生活
1、组织学生演课本剧,场景:在轮船上,人物:“我”、菲利普夫妇、于勒,情节:从菲利普夫妇吃牡蛎到发现于勒直到离开这部分。

要求细致分析利普夫妇的行动,语言和性格。

2、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
学生自由发言。

点拨:
1、不要把实现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去奋斗,去努力,去争取。

2、在亲情和金钱上,应该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同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作业
1、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表情言行会怎样?用200个左右字来完成。

2、如果你是文中的若瑟夫,你见到了分别十年之久,穷困不堪的于勒叔叔时想说些什么呢?用150个字来完成。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