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

合集下载

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诊疗方案(试行)

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诊疗方案(试行)
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鼠类的右心及肺动脉内。雌虫产卵 ,卵随血流进入肺毛细血管,数日后孵 化为第一期幼虫 ,由肺泡内脱出 ,沿气管上升至咽部被咽下 ,再经胃、肠随粪便排出体外 ,在自然界 可 存活两周。若被中间宿主 (某些种类的陆生或水生螺、蛞蝓等软体动物 )吞食进体内 ,经两次蜕皮 变 为第三期幼虫 ,可长期存在于螺体内 ,其对鼠类及人类都具有感染力。此外 ,鱼、虾、蟹、蛙、蛇等 如撮食带有第三期幼虫的螺类 ,则幼虫即被转入其肉内长期存在 ,此称转续宿主 ,同样具有感染性。 流行病学
广州管圆线虫病又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 ,主要 因为吃了生的或不熟的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螺肉而感染 ,幼虫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而致病。感 染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炎、脊髓膜炎、脑炎或脊髓炎 ,脑脊液内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病原学
成虫虫体呈线状。雌虫较大 ,长约 20~40mm,宽约 0.3~0.6mm。雄虫长约 15~20mm,宽约 0.3~ 0.4mm。头 端 尖 细 ,虫体 后 部 向 腹 侧 弯 曲 ,尾端 尖 锐 。
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诊疗方案(试行)
(北京热带病研究所) 中国医学论坛报 (06-09-14 1025)
2006 年 6 月至 8 月期间 ,北京局部小范围暴发广州管圆线虫病。北京热带病研究所于 2006 年 8 月组织专家编写了《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诊疗方案 (试行)》,以指导临床医师对该病的正确识别 和规范诊疗。本方案将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概述
本病在亚洲太平洋中部及东南亚地区相继被发现 ,甚至造成局部地区暴发。在我国,以前主要 流行在台湾 ,近年来在我国南方沿海 ,例如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时有病例发生 ,1997 年温州曾有 暴 发。随着褐云玛瑙螺、福寿螺等螺种在北方上市 ,我国东北地区也出现感染者。近年来,北京偶有 散发病例,今年出现了小范围暴发。 一、传染源

3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3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传 染病 信息 20 0 8年第 2 1卷第 5期
・ l ・ 33
[】 刘永碧 , 3 马厚勋 , 曾凡素 , .深部念珠菌感染 2 0例临 等 8 床分析I1 .中华医院感染 学杂志 ,9 8 813 — 3 J 19 ,( :2 3 . )
【】 We bre ,ak S le ,t l Ices gf gl 4 i egr S cs n M T,uksJ e o. n rai n a 1 n u
[】 孟光 乾 , 5 朱成宾 , 唐冰. 院真 菌感 染的调查 [. 我 J 中国感染 ]
控 制 杂 志 ,0 3 23 1 8 19 2 0 ,() 7 — 7 . :
中华医学会 结核病学分会. 核诊断和治疗指南 【. 肺结 J 中 】
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0 12 () 0 7 . 2 0 ,42: — 4 7 【】 中华 内科杂志编辑 委员会. 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的诊断 2 侵 标准 与治疗原 则 ( 草案 )J 中华 内科 杂志 ,0 6 4 ( : 【. 1 20 ,58 )
月一 2 0 0 8年 0 4月 的住 院患 者 , 1 男 7例 , 1 女 8例 , 男 女 比例 09 1年龄 8 0岁 , 均 3 .2岁 。 . 4: ; ~5 平 32
2 临床表现 . 2
该组病例潜伏期长短不一 ,~ 0 , 1 3 d
平均 2 。有 明显前 驱 症状 ,6例 呈 一过 性上 呼 吸 5 d 2
1 方法 对 3 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血及 . 2 5 脑脊液 ( S 常规 、 C F) 生化检查与培养 ;S 涂片。检 CF 测血及 C F广州管 圆线虫 、 S 脑囊虫 、 旋毛虫 、 包虫 、 血吸虫 、 弓形虫 、 支原体 、 衣原体 、 巨细胞病毒及单纯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常规检验:1、 (CSF)颜色检查[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

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0-8)×106/L;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一例猪嗜酸性粒细胞脑炎病的诊治

一例猪嗜酸性粒细胞脑炎病的诊治
见表 1 表 1 组 织 和 血 清 中 钠 和 氯 的 测 定 结 果 , 、
l L m J
当地 农 民 有 用食 盐 喂猪 的习惯 , 样 既 可 使 猪增 加 食 这
欲 , 有治 疗便 秘 的作 用 , 了降 低 生 产成 本 , 主从 酱 菜 又 为 畜
厂 拉来 几缸 酱菜 汤 , 直接 让 工人 在每 个饲 槽 中加 1 桶盐 汤 ,
1 发病 原 因及症状
此 项 测定 所 用 的玻 璃 器 皿均 用蒸 馏 水 清洗 , 剂 用 蒸 试
馏 水 配制 , 用 7 - 型 火焰 光度 计 直接 测 定钠 . 采 7A 用硝 酸 汞
法 滴 定 测 定氯 , 个样 品 测 定 5次 , 平 均 值 。 后根 据 测 每 取 然
定 液 中钠和氯 的含量 、 稀释 液 的量 及所 采取 的盐汤 或各组 织 的量计 算 出盐 汤及 各组 织 中钠 和氯 的含 量 。 定结 果 . 汤 测 盐 中食 盐 的含 量 为 1 ,6 组 织 和血 清 中钠 和氯 的 测定 结 果 42 %,
期 应大 量供水 , 后期 有水 肿时 要定量 供水 。
( ) 进 钠 和 氯 的 排 除 。 化 钾 注 射 液 ( .g k )0 2促 溴 01 / g 1  ̄
2 mL 头 ;5 0 / 2 %葡萄 糖 10 2 0 / , 0  ̄ 0 mL 头 静脉 注射 。 可 口服 溴 也
化 钾 、 尿 3 / g体 重 , 速 mgk 内服 2次/ 。 d
或转 圈运 动 , 侧卧 呈划 水动 作 , 的鼻 端顶 墙 , 吸迫 促 , 或 有 呼
气 喘 , 搏 快速 , 肤黏 膜 发 红或 发 绀 , 情 进 一 步发 展 则 脉 皮 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

CAUES OF EOSINOPHILIA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1 REACTIVE EOSINOPHILIA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 Allergic diseases—asthma, atopic dermatitis特应性皮炎/遗传性过敏性皮炎, allergic rhinitis鼻炎过敏性疾病:哮喘、遗传性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2) Drug reactions—including cytokine infusions药物反应:包括细胞因子浸剂(3) Infection—viral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or fungal(allergic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coccidioidomycosis球孢子菌病)感染:病毒(HIV)、真菌(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球孢子菌病)(4) Parasitic infection—mostly helminthes寄生虫感染:蠕虫最多见2 EOSINOPHILIA ASSOCIATED WITH OTHER DISEASES其它疾病相关性嗜酸细胞增多症(01) Eosinophil-associated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eosinophilic esophagitis,gastroenteritis嗜酸粒细胞相关性胃肠疾病:嗜酸性粒细胞性食道炎和胃肠炎(02) Skin—bullous pemphigoid大疱性类天疱疮, urticaria荨麻疹, eosinophilic cellulitis嗜酸性蜂窝织炎,韦尔综合征, episodicangioedema分成片断的血管性水肿皮肤病:大疱性类天疱疮、荨麻疹、嗜酸性蜂窝织炎、片断性血管性水肿(03) Pulmonary—eosinophilic pneumonia, 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呼吸道:嗜酸粒细胞性肺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04) Neurologic—eosinophilic meningitis神经系统: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炎(05) Autoimmune—Churg-Strauss syndrome, eosinophilic fasciitis嗜酸[细胞]性筋膜炎自身免疫性疾病:Churg-Strauss综合症、嗜酸粒细胞性筋膜炎(06)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hyperimmunoglobulin E syndrome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Omenn’ssyndrome原发性免疫缺陷: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Omenn氏综合症(07) Post-transplantation status—liver (in association with immunosuppression)脏器移植后状态:肝移植相关性免疫抑制(08) Transplant rejection—lung, kidney, liver移植后排异反应:肺、肾和肝移植(09) Malignancy—Hodgkin’s disease, solid tumors恶性肿瘤:霍奇金病、实体肿瘤(10) Hypoadrenalism—Addison’s disease, adrenal hemorrhage肾上腺功能减退:Addison氏病、肾上腺出血(11) Renal—drug-induced interstitial nephritis, eosinophilic cystitis膀胱炎, dialysis透析肾疾病: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膀胱炎、透析3 PRIMARY CLONAL EOSINOPHILIA原发性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 Chronic eosinophilic leukemia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 Acute eosinophilic leukemia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with eosinophili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4)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with eosinophili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5) Myeloblastic disorders with eosinophilia成髓细胞疾病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6)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with eosinophilia骨髓增殖性疾病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7) Systemic mastocytosis with eosinophilia全身性肥大细胞增多症FIP1L1-PDGFRA fusion gene–positive diseaseFIP1L1-PDGFRA融合性基因阳性疾病4 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A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中文注释】1、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HIES)即Job综合征,又称姚皮炎综合征、慢性肉芽肿病变异型、Buckley综合征等。

脑脊液异常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

脑脊液异常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

脑脊液异常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1)淋巴细胞:①小淋巴细胞:是正常脑脊液中的主要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60%—70%。

当脑脊液细胞总数增多,比例失调,或伴有病理性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激活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和浆细胞)时,则有诊断意义。

可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非特异性脑膜刺激反应。

②大淋巴细胞:胞体较小淋巴细胞稍大,实际上是一种免疫细胞。

原由小淋巴细胞被激活转化而成。

大淋巴细胞偶见正常脑脊液中,增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非特异性脑膜反应。

③激活淋巴细胞:由大小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而成,呈多种不相同的形态学改变,分为转化型淋巴细胞和大淋巴样细胞。

转化型淋巴细胞是由小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而成。

转化型淋巴细胞多见于细菌性脑膜炎(特别是恢复期)、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多发性硬化、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大淋巴样细胞是大淋巴细胞被抗原激活转化而成。

大淋巴样细胞增多可见于结核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及脊髓造影、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和脑肿瘤等情况,并常伴有明显的转化型淋巴细胞反应及浆细胞的存在。

④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转化而来。

正常脑脊液中不存在浆细胞,它的出现必伴有抗原刺激。

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尤以结核性脑膜炎、脑囊虫病和病毒性感染更甚。

(2)单核-吞噬细胞:①单核细胞其形态与血中相似。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单核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30%—40%,和淋巴细胞的比例约为3:7或4:6。

若比例倒错或单核细胞形态异常时则为病理性,可见于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膜非特异性反应和脑组织的破坏性病变,如脑挫伤、缺血、出血、炎症和变性病等。

②激活单核细胞是由单核细胞被抗原激活而形成。

正常情况下此类细胞仅占2‰。

激活核粒细胞增多,可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炎性疾病、肿瘤和各种异物刺激等。

③巨噬细胞是由被激活单核细胞吞噬异物后转变而来的一组细胞。

正常脑脊液中巨噬细胞不存在,它的出现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出血、外伤等疾病的中、后期。

广州管圆线虫病诊疗方案(试行)

广州管圆线虫病诊疗方案(试行)
幼虫移行的机械性刺激和抗原性作用可使病变部位产 生炎症反应及过敏性反应 ,在死亡变性的虫体周围反应最 强 。在脑膜 、蛛网膜及脑内的虫体周围可见嗜酸性粒细胞 、 夏科 2雷登结晶及巨噬细胞浸润 ,形成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 , 甚至有局灶性坏死 。被侵犯的脑膜可增厚粘连 ,造成脑室轻 至中度扩张 。
四 、临床表现 (一 )症状和体征 1. 发热 :早期多有发热 ,热度不等 ,多在 3712~3910℃, 呈持续性或间歇性 。多于数日后降至正常 ,少数患者可持续 数周 。 2. 神经系统表现 : (1)头痛 :为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症状 , 为胀痛 、刺痛 、搏动样痛等 ,活动时加剧 。部位多在额部 ,其 次为颞部和枕部 ,亦可同时出现在多个部位 。多属间歇性 痛 ,可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 ,甚至延续数周 。可伴有恶心 、呕 吐 。 (2)颈项强直感 :为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症状之一 。体检 可有颈部 轻 度 抵 抗 , 但 病 理 反 射 多 为 阴 性 (症 状 、体 征 分 离 ) 。 (3)感觉异常 :多数患者可有不同部位 (躯干或四肢 ) 的感觉异常 ,如麻木 、疼痛 、烧灼感 、针刺感等 ,可伴痛觉过 敏 、温度觉异常等 ;或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或肢体麻痹 。 ( 4 ) 部分患者可有抽搐 、癫痫 、精神失常 、嗜睡等症状 。少数患者 可昏迷 ,为病情凶险征兆 。 3. 其他部位的表现 : (1)眼 :畏光 、复视 、视力障碍 ,甚至 视野缺损 、失明 ,少数患者可有眼肌麻痹 。 ( 2)肺 :有咳嗽等 症状 ,肺内可出现阴影 。 (二 )临床分期 1. 潜伏期 : 3~36 d,平均半个月左右 。
中华内科杂志 2006年 12月第 45卷第 12期 Chin J Intern M ed, December 2006, Vol 45, No. 12

福寿螺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福寿螺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福寿螺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福寿螺能够咬断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导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达20%以上。

除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外还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等疾病。

人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会引起人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与脑膜脑炎,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瘫痪、嗜睡、昏迷等,甚至死亡。

寿螺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台湾,1981年由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广东。

1984年后,福寿螺已在广东广为养殖。

由于过度养殖,加上味道不好,它被释放到野外。

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很强,又繁殖得快,因此迅速扩散于河湖与田野;其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有害动物。

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年发生两个世代。

在广西鹿寨县等地,福寿螺在稻田的发生密度高达16.95个/平方米;水稻受害株率一般为7%~15%,最高达64%。

福寿螺食性杂、危害莲藕,幼螺可从叶底啃食浮贴水面的荷叶,致使荷叶叶片穿孔或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啃食得千疮百孔,难以抽离水面。

福寿螺还危害水仙花、兰花等各种水生植物,成为中国南方水域的一大患害。

此外,福寿螺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极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问题。

估计中国南方各省市受其危害的水域(池、湖、水田等)不少于10万公顷。

对福寿螺的防治是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人工防治,养鸭食螺是生物防治方法之一。

对福寿螺的生态习性了解不够,防治不力。

特别是选用的化学杀螺剂对水体毒性大,严重污染水质;施药量大、成本高、效果差。

福寿螺的农业防治措施1、消灭越冬螺源:福寿螺主要集中在溪河渠道中和水沟低洼积水处越冬,因此要在春耕前清理稻田边水沟,清除淤泥和杂草,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螺的成活率和冬后的残螺量。

同时对沟渠和低洼积水处,采用药物进行防治。

2、阻断传播:在重发生区的下游片区,灌溉渠入口或者稻田进水口安装阻隔网,防止福寿螺随水进入田间。

广州管圆线虫病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2例

广州管圆线虫病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2例

关键词 广州管网线虫病 ; 结核性脑膜炎 ; 诊断 中图 分 类 号 : 5 21 R 3.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8 3 (090 — 0 2 0 10 — 142 0 )1 0 6 — 3
广州 管 圆线 虫病 又名嗜 酸性粒 细胞增 多性脑 脊 髓膜 炎 , 为食源性 寄生 虫病 。 主要为 进食 了含有 广州
异常 , B超示脂肪肝 , 未见异 常。其 问患者头痛 余
症 状 逐 渐 加 重 , 出现 视 物 模 糊 。7月 2 并 8日急 诊 入 某 医 院 , 腰 穿 术 , 压 为 2 0m 脑 脊 液 行 脑 9 mH0, 常规 示 : 氏 试 验 ( , 胞 总 数 500×1q 潘 +) 细 0 0 L, 白细 胞 120×16 , 核 细胞 4 %, 5 0/ 单 L 8 多核 5 %, 2 蛋 白 1 9gL 氯 化 物 178m ] , 1 m l , . /, 9 . moL 糖 . m oL 涂 1 / 8 /
2 t 4E因头 痛 、 头晕 加重 , 颅 MR 检 查 见侧 脑 室 旁 头 I
和 半 卵 圆 中心 点 状 白质脱 髓 鞘 ,遂 入 某 医 院急 诊
热、 头痛 , 以顶枕 部 胀痛 为 主 , 恶 心 、 吐等症 状 。 无 呕
7 2 月 0日到某 医院就诊 , 化验 : 血沉 3 /h丙氨 酸 6mm l , 氨基 转 移酶 2 1UL, 0 / 门冬 氨酸 氨基 转移 酶 6 / , 9U L 三酰 甘油 1 9m l , . mo L 肌酸激 酶 4 2U L 胸 片及 头 8 / 1 /。
医 院热 带病 医学研 究所 检查血及 脑脊 液 ,广 州管 圆
患者 1男 ,0 , , 3 岁 北京市人 , “ 因 头痛 、 头晕 1 d 0”

治疗病毒性脑膜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治疗病毒性脑膜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治疗病毒性脑膜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又名无菌性脑炎,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的为柯萨奇A及B病毒、孤儿病毒和疱疹病毒等。

起病时有发热、头痛、咽痛、呕吐、嗜睡等,重症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昏睡、浅昏迷甚至昏迷。

(1)脑脊液(CSF)检查:白细胞数<500×106/升(/L),早期中性粒细胞(N)偏高,后期淋巴细胞(L)占优势;蛋白量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及氯化物含量正常。

多次涂片或培养无细菌。

(2)血柯萨奇病毒标记物测定:可为阳性。

(3)血、尿淀粉酶(AMY)测定:伴腮腺肿大或颌下腺肿大者,血、尿AMY升高。

病毒性脑膜炎检查项:1、白细胞分类(DC)2、尿淀粉酶(AMY)3、脑脊液白细胞(WBC)计数4、脑脊液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5、淀粉酶(AMY)白细胞分类(D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百分比(常用1.0表示100%)【正常值】(1)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40%~75%),儿童0.30~0.65(30%~65%)。

(2)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

(3)嗜碱性粒细胞(B):0~0.01(0~1%)。

(4)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20%~45%),儿童0.3~0.56(30%~56%)。

(5)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

【临床意义】(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2)嗜酸性粒细胞(E):①增多。

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②减少。

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B):①增多。

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

②减少。

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L):①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

1 基因研究
最近的研究发现,某些基 因变异可能与嗜酸性粒细 胞增多性脑炎的易感性有 关。
2 免疫治疗
正在研究使用免疫治疗来 调节免疫系统,抑制异常 免疫反应。
3 疫苗研发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发更 有效的疫苗,以预防和控 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 炎的发生。
结论和总结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病因和传播途径
病毒感染
一些病毒可能引发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导致脑炎的发生。
蚊虫叮咬
某些蚊虫叮咬可传播可能引发这 种疾病的病原体。
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导致嗜酸性粒 细胞攻击脑组织,引发脑炎。
诊断方法和检测指标
1 腰椎穿刺
脑脊液的分析可以发现嗜 酸性粒细胞和其他炎症标 志物的异常。
2 神经影像学检查
3 免疫学检测
MRI或CT扫描可以观察脑 部结构和可能的炎症病变。
通过血液检测可以检测到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导致的 免疫反应。
治疗方法和药物治疗
1
抗炎和抗病毒药物
早期患者可以通过使用抗炎和抗病毒药物来减轻疾病症状和进一步发展。
2
免疫抑制剂
对于自身免疫导致的疾病,免疫抑制剂可以帮助控制异常的免疫反应。
3
支持性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来自者,支持性治疗如补液和对症治疗可以提供帮助。
疾病预防措施
蚊虫防护
使用蚊帐、驱蚊喷雾等措施可 以减少病毒通过蚊虫传播的机 会。
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 洗手、避免接触传染源等。
疫苗接种
一些病毒所引发的嗜酸性粒细 胞增多性脑炎已有相应的疫苗 可供接种。
疾病研究和进展情况

动物脑膜脑炎

动物脑膜脑炎

3、脑膜刺激症状
脑膜脑炎主要是脑实质和脑膜发炎,常拌有前几段颈脊髓膜同时发炎,因而背侧 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患病动物颈部及背部感觉过敏,对其皮肤轻微刺激,即可出 现强烈的疼痛反应,并反射性地引起颈部背侧肌肉强直性痉挛,头向后仰。
膝腱反射检查,可见膝腱反射亢进。 随着病程的发展,脑膜刺激症状逐渐减弱或消失。
心功能不全时,可应用安钠咖和氧化樟脑等强心剂。
谢 谢 !
在数分十分钟兴奋发作后,患病动物转入抑制,呈嗜睡状态,瞳孔散大,视觉障 碍,反射机能减退及消失,呼吸缓慢而深长。
后期,常卧地不起,意识丧失,陷于昏睡状态,出现陈-施二氏呼吸,有的患病 动物四肢呈游泳动作。
2、局部脑症状
指脑实质或脑神经核受到炎性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的症状, 主要是痉挛和麻痹,如眼球痉挛,眼球震颤、斜视,咬肌痉挛,咬牙; 吞咽障碍,听觉减退,视觉丧失,味觉、嗅觉错乱; 项肌和颈肌痉挛或麻痹,角弓反张,倒地时四肢做有节奏运动; 某一组肌肉或某一器官麻痹,或半侧躯体麻痹时呈现单瘫与偏瘫等。
3、降低颅内压
脑膜脑炎多伴有急性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和脑质循环障碍,视体质善可先泻血 1000-3000毫升(牛马等大动物),再用等量的10%葡萄糖并加入40%乌洛托 品50-100毫升,做静脉注射。
也可选用25%山梨醇液和20%甘露醇,按每公斤体重1-2毫升做静脉注射。
也可考虑应用ATP和辅酶A等药物以促进新陈代谢。
其次是细菌感染,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及多杀性巴氏杆菌、 化脓杆菌、坏死杆菌、变形杆菌、化脓性棒杆菌、昏睡嗜血杆菌、马放线杆菌以 及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等引起的感染。
2、中毒
主要见于黄曲霉毒素中毒、某些青霉菌毒素中毒、马霉玉米中毒、猪食盐中毒、 铅中毒及各种原因此起的严重自体中毒等。

一例猪嗜酸性粒细胞脑炎病的诊治

一例猪嗜酸性粒细胞脑炎病的诊治

一例猪嗜酸性粒细胞脑炎病的诊治摘要猪食盐中毒在家庭散养中时有发生,但在饲养猪群中较少报道。

对廊坊发生的一起猪食盐中毒病例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和病理变化、防治方法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育肥猪;嗜酸性粒细胞脑炎;诊治猪的嗜酸性粒细胞脑炎也称食盐中毒。

2007年7月廊坊市某养猪场饲养的100余头5月龄育肥猪因饲喂腌菜汤,发生嗜酸性粒细胞脑炎,发病率达80%,死亡率50%,给养猪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该病例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1发病原因及症状当地农民有用食盐喂猪的习惯,这样既可使猪增加食欲,又有治疗便秘的作用,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畜主从酱菜厂拉来几缸酱菜汤,直接让工人在每个饲槽中加1桶盐汤,然后再给清水。

当天下午2头猪死亡(死前渴欲激增、肌肉震颤、躺卧,四肢做游泳划水样动作,很快陷于昏迷死亡)。

时值盛夏,畜主认为是中暑,没有在意。

但以后接连又有20多头猪发病:开始食欲降低,渴欲增加,皮肤瘙痒,尿少而黄,可视黏膜潮红,继而出现视觉、听觉障碍,无目的地徘徊或转圈运动,或侧卧呈划水动作,有的鼻端顶墙,呼吸迫促,气喘,脉搏快速,皮肤黏膜发红或发绀,病情进一步发展则显现癫痫样发作。

每次发作持续6~8min,间隔大致7~8min,最后四肢抽搐死亡。

这时畜主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就医采取救治措施。

2剖检变化病理剖检可见胃、肠黏膜充血、出血、潮红,喉黏膜充血水肿,肾、肝、肺肿大,软脑膜充血,脑回变平、变宽,脑沟变浅,脑实质有小出血点。

心冠脂肪出血,心包积液。

3病理组织学变化(1)在脑膜血管壁及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幼稚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脑间最明显大脑皮质部分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淤血,并形成透明血栓;血管周围间隙聚集水肿液而增宽,其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小胶质细胞呈现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并出现卫星现象和嗜神经元现象。

在大脑灰质可见脑组织板层状坏死、液化。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嗜酸性粒细胞形成的管套及大脑灰纸板层状软化是食盐中毒的特征性病变。

莫沙必利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例

莫沙必利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例

莫沙必利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例齐洪武;赵彩霞;刘岩松【摘要】莫沙必利作为消化道促动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尤其应用后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报道极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我院收治的脑干出血恢复期患者鼻饲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溶解液后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经停该药及抗过敏治疗后痊愈出院.莫沙必利作为临床常用药物,在使用时如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应警惕药物不良反应可能,妥善处理.【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8(046)012【总页数】4页(P1324-1327)【关键词】消化不良;嗜酸粒细胞增多;莫沙必利【作者】齐洪武;赵彩霞;刘岩松【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外科 050082;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药剂科 050082;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外科 05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7.3枸橼酸莫沙必利(Mosapride citrate)是新型的消化道促动力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加胃排空从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

在治疗剂量作用下,莫沙必利短期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即使有不良反应,也一般表现为头痛、头晕、腹泻、腹痛、乏力等症状。

我院1例脑干出血恢复期患者经鼻饲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溶解液后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经停该药及抗过敏治疗后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2岁。

因脑干出血39 d,气管切开处渗血1 d,于2017年3月12日收入我院神经外科。

患者39 d前因突发意识不清、频繁恶心呕吐2 h,于当地医院就诊。

行头颅CT检查示脑干出血,出血量约5 mL。

肺CT检查示双肺吸入性肺炎。

给予患者脱水、止血、消除脑水肿、神经营养、营养支持、抗感染、祛痰、抑酸、降糖、控制血压等药物治疗。

为积极控制肺部感染,给予患者行气管切开,并行雾化吸入药物治疗。

经治疗,患者病情好转,意识转清。

但1 d前患者气管切开处突发渗血,当地医院耳鼻喉科医师予切口处止血材料压迫填塞后,仍未能有效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