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颖甫先生医案

合集下载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桂枝汤加浮萍恶寒头头痛案案例独立全解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桂枝汤加浮萍恶寒头头痛案案例独立全解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桂枝汤加浮萍恶寒头头痛案案例独立全解我治一湖北人叶君,住霞飞路霞飞坊。

大暑之夜,游大世界屋顶花园,披襟当风,兼进冷食,当时甚为愉快。

顷之,觉恶寒,头痛,急急回家,伏枕而睡。

适有友人来访,乃强起坐中庭,相与周旋。

夜阑客去,背益寒,头痛更甚,自作紫苏、生姜服之,得微汗,但不解。

次日乞诊,病者被扶至楼下,即急呼闭户,且吐绿水痰浊甚多,盖系冰饮酿成也,两手臂出汗,抚之潮。

随疏方用:桂枝汤加浮萍。

桂枝四钱白芍三钱甘草钱半生姜五片大枣七枚浮萍三钱,加浮萍者,因其身无汗,头汗不多故也。

次日未请复诊。

某夕,值于途,叶君拱手谢曰:前病承一诊而愈,先生之术,可谓神也。

姜佐景按一病一证之成,其病因每不一而足。

本案示“风”之外,更有“冷饮”是也。

外为风袭,内为饮遏,所谓表里两病。

是犹国家不幸,外有强邻之侵,内有异党之扰,两相牵制,证情杂矣。

本案见证较前多一“吐”字,可见病人之证随时变化,决不就吾医书之轨范。

而用药可加减,又岂非吾医者之权衡?观本方用生姜五片可知矣。

【独立全解】该患者是由于大暑之夜游玩,进食生冷,感受外邪所致的外感发热,症见:头痛,恶寒,呕吐绿水痰浊,两手臂及头部出汗,其身无汗,相当于现在的“胃肠型感冒”。

从患者的症状分析,除了以上症状外,还可能有发热,因为患者是饮食生冷后受风,低热的可能性比较大。

曹颖甫先生之所以用桂枝汤,是在排除了“患者腹痛、腹泻之太阴病”,排除了“口干苦之少阳病”以及排除了“口干渴、舌红苔黄腻之阳明病”之后,辨证为单纯的太阳病,读者应该明确此容易忽略的背景。

另外,曹颖甫常在桂枝汤里加浮萍,增强解表之力,算是曹颖甫的用药习惯吧。

我们从这个病例可以推测出,患者平素脾胃虚弱或喜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湿热积滞,进食生冷是个诱因,损伤脾胃,导致汗毛孔大开而又感受外邪所致。

该医案中并没有记载患者的舌脉以及二便情况,我们根据临床上常见的病例可以作出以下两种推测:第一种情况是表证兼里阴:患者平素脾胃虚弱,进食生冷,导致腹痛、腹泻、呕吐,后又见头痛、恶寒、发热、汗出、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脉沉细无力或浮细无力,这时辨证为太阳太阴合病,可以用桂枝人参汤治疗;若患者无汗,可以加一味麻黄,麻黄的量不用很大,5~8g即可,重在开表。

马家驹:从曹颖甫一则麻黄汤医案看太阳阳明合病–经方派

马家驹:从曹颖甫一则麻黄汤医案看太阳阳明合病–经方派

马家驹:从曹颖甫一则麻黄汤医案看太阳阳明合病–经方派曹颖甫为近代经方大师,其门人所辑的《经方实验录》是其医案编,是知名经方医案著作。

也是学习经方过程中需要读的经典之一。

其书第九案的麻黄汤医案,非常具有启发意义,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若华之母,于六月二十三日亲至小西门外观看房屋,迨回家,已入暮,急欲睡,遂盖被卧,恶寒甚,覆以温衾,亦不能温,口角生疮,而目红,又似热证,腹中和,脉息浮紧有力,天时炎暑,温覆已久,汗仍不出,身仍无热。

本案病情叙述简练,主要特点是夏季炎热的时候,若华之母外出劳累后发病,症状表现为虽然没有发热,但恶寒比较明显,覆以温衾,亦不能温,没有汗出,温覆已久,汗仍不出。

提炼为恶寒、无汗、脉浮紧有力,这是典型的病位在表,而正气不虚,属于太阳病表实证的麻黄汤证呀。

有表当解表,应当辛温发汗解表。

虽然古人有夏不用麻黄冬不用石膏的说法,其实经方是辨证论治的,有是证用是方,所以按照我们的推测,必须用麻黄汤辛温发汗解表。

果不其然,曹颖甫先生的思路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也开了麻黄汤。

处方:麻黄二钱,桂枝二钱,杏仁三钱,甘草一钱。

服后,温覆一时,不动声色。

再做一剂,麻桂均改为三钱,仍续作续投,计天明至中午,连进四剂,了无影响。

计无所出,乃请章次公来商,曰:当予麻桂各五钱,甘杏如前。

曹颖甫先生给开了麻黄汤,但吃完之后,没有汗出,症状如前不动声色,于是加大了麻黄桂枝的剂量,改为麻黄桂枝各三钱,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曹颖甫先生也同时采用辅汗法,如温覆、连服,从天明到中午,半天时间,一共吃了4剂的麻黄汤,剂量不小,但仍然没有汗出,我们之前说过,表证要解表,解表必须见汗,没有汗出,表证必然不解。

这个时候曹颖甫先生就无计可施了,毕竟是自己的亲人,于是请来了当时上海的名医章次公先生来商量,章次公先生说,辨证没有问题,但剂量太小,怎么办呢?把麻黄桂枝各加到五钱。

服后,果不满半小时,热作汗大出,臭气及于房外,二房东来视,掩鼻而立。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经方实验录常用方症:
桂枝汤(1)、桂枝汤(2)、麻黄汤(1)
麻黄汤(2)、葛根汤(1)、葛根汤(2)
葛根汤(3)、白虎汤(1)、白虎汤(2)
白虎汤(3)、麻杏甘石汤(1)、泽泻汤
麻杏甘石汤(2)、葛根黄芩黄莲汤(1)
葛根黄芩黄莲汤(2)、葛根黄芩黄莲汤(3)大承气汤(1)、大承气汤(2)、大承气(3)大承气汤(4)、大承气汤(5)、调胃承气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麻黄各半汤(1)
桂枝麻黄各半汤(2)、白虎加桂枝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皂荚丸(1)、皂荚丸(2)皂荚丸(3)、皂荚丸(4)、炙甘草汤(1)炙甘草汤(2)、炙甘草汤(3)、桃核承气汤芍药甘草汤、桂枝龙骨牡蛎汤(1)、抵挡汤大陷胸汤、桂枝龙骨牡蛎汤(2)、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1)、小建中汤(2)
肠痈、白头翁证、猪胆汗证、神志恍惚
肺痈、悬饮、奔豚、汗后致虚、发背脑疽
暑天阳明病、太阳转阳明、产后阳明病
阳明大实、阳明战汗、阳明多呕、阳明津竭
阳明鼻衄。

曹颖甫先生医案-顾惜之整理版

曹颖甫先生医案-顾惜之整理版
●湿热 火车站赵左 发热咳嗽,溲赤足肿,脉濡数,当从肺治,猪苓汤主之。
更多医学书籍下载请登陆:
读医书网制作整理 海量医学书籍免费下载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猪苓 二钱 滑石 四钱 桔梗 一钱 阿胶 二钱 云苓 三钱 通草 五分 炙款冬 二钱 紫菀 二钱 服猪苓汤,嗽已,足肿退,刻诊脉象虚细而滑,湿未全去,仍宜前法加减。 猪苓 三钱 阿胶 二钱 滑石 五钱 扁豆 四钱 冬瓜仁 三钱 瓜蒌皮 二钱 象贝母 三钱 炒泽泻 三钱 桔梗 二钱 【顾惜之注:今有滑石粉致癌传言,故不复用此味。】
更多医学书籍下载请登陆:
读医书网制作整理 海量医学书籍免费下载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大麦冬 五钱 北沙参 三钱 滑石 五钱 甜桔梗 二钱 炙草 四钱 (记)此方书就之际,度无大效,不谓次日来复诊,云已不哭矣。可见医者意也,但明 其理而意会之,自有得心应手之妙。
更多医学书籍下载请登陆:
读医书网制作整理 海量医学书籍免费下载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在你我的心里,仔细看看,也会发现那么一点光亮。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 好好保存它吧,不要让它熄灭了。 因为,它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摘自罗大伦《古代的医生》
●秋燥 马路桥陈右 咳嗽时发热,阙中痛,脉涩。阳明燥气为病,清润之。 杏仁泥 三钱 瓜蒌仁 三钱 天花粉 三钱 生石膏 三钱 火麻仁 三钱 桔梗 三钱 枇杷膏 半两冲服 (记)此方服一剂之后,咳嗽已减,再令服二剂,后不再来,谅已愈矣。 【顾惜之注:阙中,即“阙”,鼻根部上两眉毛之间的部位。古人认为望诊这个部位可 作为诊察肺部疾病的参考。《灵枢·五色》:阙中者,肺也。】
●汗后不解 白漾街王左 汗已出,热未彻,宜桂枝汤和之。 川桂枝 三钱 白芍药 三钱 炙甘草 二钱 生姜 七片 红枣 十枚 (记)此案初方系用麻黄汤,因服后汗难出而热仍发,乃予此方。其后再来复诊,病已 全愈,仅予调理而已。初方已见于前。后方不关重要,皆不录。

曹颖甫医案

曹颖甫医案

曹颖甫医案原予:自髫年即喜读张隐庵《伤寒论注》,先君子见而慰之,以为读书之暇,倘得略通医理,是亦济世之一术也。

年十六,会先君子病洞泄寒中,医者用芩连十余剂,病益不支,汗凝若膏,肤冷若石,魂恍恍而欲飞,体摇摇而若堕,一夕数惊,去死者盖无几矣。

最后赵云泉先生来,投以大剂附子理中加吴萸丁香之属,甫进一剂,汗敛体温,泄止神定,累进之病乃告痊。

云泉之言曰:今年太岁在辰,为湿土司天,又当长夏之令,累日阴雨,天人交困,证多寒湿,时医不读《伤寒·太阴篇》,何足与论活人方治哉!予自闻此语,然后知仲景方治果足脱人于险也。

厥后予治举子业,辍而弗理。

光绪中,赴试金陵,途中卧病,偕行者略知医方,日以藿香、佩兰进之,汗出而热不除,抵金陵,病益殆。

适先表伯陈葆厚先生来同寓,诊予脉曰:病当速愈,但累经发汗,津液已耗。

因向药肆中购荷叶露花大瓶,及哀家梨十余枚,曰:渴即饮之,饥即啖之!予从其言,半日而尽。

抵暮,携药及煎粥之器及米炭来,予睡方醒,闻药香,葆伯令待者进一瓯,自觉满身沾渍,中夜,衣被俱湿,葆伯为予易衣被,问其方,则曰:桂枝白虎汤也。

予至是,全体舒畅,呼粥尽二碗,安眠达旦,非复病夫之故态矣。

予至是,益信经方,然以家君子期望予摄取科名,未暇尽瘁研究。

自甲辰礼闱后,诏罢科举,家君子亦于是年弃养,然后流览《伤寒》《金匮》全文,予年已三十有八矣。

嗣是以来,慨然兴救世之志,然其端实起于家庭:用大剂附子理中,则自先母邢太安人病洞泄始;用皂夹丸,则自母氏病但坐不眠,时吐浊痰始;用十枣汤,则自母氏病痰饮始;用甘草粉蜜汤,则自家婢病蛔厥始;用大黄牡丹汤,则自若华母潘氏病肠痈始。

莫不随时取效,其应如响。

然则,仲景之书,岂金元四家所能窥见万一哉!所谓仁人之言,其利溥也。

予年过五十,始来上海,其间用经方取效者,十常八九,顾性疏懒,耽吟咏,于活人方治,境过情迁,略不措意,故存稿绝少,即偶原序焉录存,复为从游者携去。

甲戌年,姜生佐景来,掇拾方案,佐以解说,名之曰《经方实验录》,数载中,裒然成集,行将刊布问世,丐序于予,予笑谓姜生曰:此书一出,其于予《伤寒金匮发微》有光矣!爰本平素趋重经方颠末,拉杂书之。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汗后致虚,虚人发汗,是谓重虚。重虚之人,必生里寒。血不养筋,故筋脉牵掣。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汗后致虚,虚人发汗,是谓重虚。重虚之人,必生里寒。血不养筋,故筋脉牵掣。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汗后致虚,虚人发汗,是谓重虚。

重虚之人,必生里寒。

血不养筋,故筋脉牵掣。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汗后致虚若华母案缺。

生半夏(三钱)炙草(五钱)当归(三钱)陈皮(三钱)白术(三钱)生黄耆(三钱)熟附块(五钱)党参(四钱)熟地(二两)干姜(三钱)川芎(三钱)炙乳没(各三钱)生米仁(一两)【按】师母体素瘦削,而微有痰饮之疾。

数日前,偶感风寒,恶寒,头痛,发热,师硫表剂予之,稍瘥而未了了。

再予之,如是者屡。

余曾检得其一方,为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草二钱,浮萍三钱,姜三片,盖桂枝汤去大枣加浮萍也。

服后,汗出甚多,微恶寒,神疲心痛,叉手自冒,徐按稍瘥,筋肉不舒,有如针刺,皮肤干燥,血脉色转褐,心时悸,头时眩,坐立不稳,自觉摇摇然,脉细小而弱。

师母固知医者,因谓师曰:我今虚,法当补。

互商之下,乃得上方。

师母且曰:倘熟附而不效者,我明日当易生附也。

其时方暮,心痛甚剧,筋肉牵掣亦良苦。

进初煎,旋得安睡。

夜半醒来,痛随大减。

次早进次煎,精神大振。

皮色较润,而行动渐渐如常矣。

事后,余推测本案之病理药效,其有可得而言者,师母似系血液衰少,痰浊凝据之体,虽有表证,本不宜发汗过多。

论曰:“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

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

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可以见之。

况桂枝汤去大枣加浮萍,其发汗之力较桂枝原汤为尤猛。

因大枣本为保存津液者,今反易以伤津液之浮萍故也。

以不宜发汗之人,令大发其汗,自有变证。

大论曰:“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此盖为无痰饮者言之耳。

又曰:“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此盖为有痰饮者言之。

又曰:“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

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此盖为虚者言之。

今师母所服之方,虽非桂枝甘草汤,亦非真武汤,又非芍药甘草附子汤,然相去匪远,而周详或且过之,故能效也。

由是观之,仲圣教人用麻桂以表邪,固又教人有不宜用麻桂之证,而又教人误用后补救之法。

名老中医经验集:曹颖莆先生用炙甘草汤医案选

名老中医经验集:曹颖莆先生用炙甘草汤医案选

名老中医经验集:曹颖莆先生用炙甘草汤医案选炙甘草汤证其一律师姚建现住小西门外大兴街,尝来请诊,眠食无恙,按其脉结代,约十余至一停,或二三十至一停不等,又以事繁,心常跳跃不宁,此仲师所谓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之证是也,因书经方与之,服十余剂而瘥。

炙甘草(四钱)生姜(三钱)桂枝(三钱)潞党参(二钱)生地(一两)真阿胶(二钱烊冲)麦冬(四钱)麻仁(四钱)大枣(四枚)【按】大论原文煎法,用清酒七升,水八升,合煎,吾师生之用本汤,每不用酒,亦效。

惟阿胶当另烊冲入,或后纳烊消尽,以免胶质为他药粘去。

余用阿胶至少六钱,分二次冲,因其质重故也。

曹颖甫曰:阳气结涩不舒,故谓之结,阴气缺乏不续,故谓之代,代之为言,贷也,恒产告罄,而称贷以为生,其能久乎?固知《伤寒?太阳篇》所谓难治者,乃专指代脉言,非并指结脉言也。

炙甘草汤证其二唐(左)初诊(十月二十日)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此仲景先师之法,不可更变者也。

炙甘草(四钱)川桂枝(三钱)潞党参(三钱)阿胶珠(二钱)大麻仁(一两)大麦冬(八钱)大生地(一两)生姜(五片)红枣(十枚)【按】唐君居春申,素有心脏病,每年买舟到香港,就诊于名医陈伯坛先生,先生用经方,药量特重,如桂枝生姜之属动以两计。

大锅煎熬,药味奇辣,而唐君服之,疾辄良已。

今冬心悸脉结代又发,师与炙甘草汤,服至三五剂,心悸愈,而脉结代渐稀,尚未能悉如健体。

盖宿疾尚赖久剂也。

君又素便秘,服药则易行,停药则难行,甚须半小时之久,故师方用麻仁一两之外,更加大黄三钱。

二诊(十月二十三日)二进炙甘草汤,胃纳较增,惟口中燥而气短,左脉结代渐减,右脉尚未尽和,仍宜前法加减。

加制军者,因大便少也。

炙甘草(五钱)川桂技(四钱)潞党参(五钱)阿胶珠(二钱)大熟地(一两)大麻仁(一两)麦冬(四钱)紫苏叶(五钱)天花粉(一两)生姜(三片)红枣(七枚)制军(三钱)炙甘草汤证其三昔与章次公诊广益医院庖丁某,病下利,脉结代,次公疏炙甘草汤去麻仁方与之。

经方大家曹颖甫治疗痹症医案分享

经方大家曹颖甫治疗痹症医案分享

经方大家曹颖甫治疗痹症医案分享守正学堂曹颖甫(1866年~1938年,名家达,字颖甫,一字尹孚,号鹏南,晚署拙巢老人,江苏省江阴人。

曹氏师承于伤寒学派黄氏,对《伤寒论》研究造诣颇深,主张以经方作为学习中医的基础,被誉为近代的经方大家。

曹氏十分重视中医的传承,其学生人数过百,其中秦伯未、章次公、姜佐景等均学承其术。

所著医书有《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医案》、《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等。

在痹证的治疗中,曹氏熟用经方原方,将古方的神奇功效发挥的淋滴尽致,打破了古方不能治今病的固见,实为当今我们学习经方运用的典范。

葛根汤证《经方实验录》载曹氏以葛根汤治项背痹案有二。

其一,封姓缝匠,感风寒症见恶寒,无汗,寻背脊之筋骨疼痛不能转侧,脉浮紧。

曹氏认为恶寒无汗乃外邪侵袭皮毛,脉浮紧为麻黄汤证,而项背强痛则为邪气侵及背输经络,治宜葛根汤;其二,袁姓少年,于八月卧病四五日,昏不知人,形无寒热,项背痛,不能自转侧,其脉右三部弦紧而浮,左三部不见浮象,按之则紧,追问其由,得知曾耽于酒色。

曹氏分析,其虽为太阳伤寒,然左脉不类,究其缘由乃阴分不足,不能外应太阳,予用葛根汤治之,恐其阴液不足,遂令其药中加粳米以养阴。

曹氏认为,葛根汤乃治伤寒温病之方,乃有津液内伤之故,患其证则口中渴,以“渴”辨之,由如手握南针也。

炙甘草汤证《经方实验录》曹氏治唐某胸痹案,患者于秋曰应诊,脉结代,心动悸,治以炙甘草汤原方五剂,患者心悸不再,脉结代渐稀,右脉尚未完全如常,又口中燥且气短,平素便秘,不药则难行,曹氏处以原方加大黄三钱。

又曹氏于章次公共诊某庖丁案,患者病下利,脉结代,次公以炙甘草汤去麻仁治之,一剂利止脉和。

曹氏认为,古方正确加减可治今病:“仲景原示人加减治法,而加减之药味,要不必出经方之外”。

于炙甘草汤证,认为心悸易惊恐,脉不耐按,头眩,经事异常,夜间盗汗等诸症皆由血液不足,阴虚不能敛阳。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服之心血渐足,诸症皆愈。

历节曹氏治历节案,耿某,全身肢节疼痛,脚痛,腿冷,午后潮热,脉沉滑,治以桂枝芍药知母汤。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小青龙汤证(附列门人治验)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小青龙汤证(附列门人治验)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小青龙汤证(附列门人治验)张志明(住五洲大药房)初诊(十月十八日)暑天多水浴,因而致咳,诸药乏效,遇寒则增剧,此为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

净麻黄(钱半)川桂枝(钱半)大白芍(二钱)生甘草(一钱)北细辛(钱半)五味子(钱半)干姜(钱半)姜半夏(三钱)【按】张君志明为余之好友,尝患疔毒。

自以西药治之,增剧,因就余以中药治愈,乃叹中药之神。

自后恙无大小,每必垂询,顾余以事冗,居恒外出,致常相左。

某晨,君又贲临,曰:咳嗽小恙耳,何中医久治不差?并出方相示,则清水豆卷、冬桑叶、前胡、杏仁、赤苓、枳壳、桔梗、竹茹、牛蒡,贝母、瓜蒌皮、冬瓜子、枇杷叶之属。

因询之曰:君于夏月尝习游泳乎?曰:然。

君之咳遇寒则增剧乎?曰:然。

余乃慰之曰:此证甚易,一剂可愈,幸毋为虑。

因书上方与之。

越二日,来告日:咳瘥矣。

即为书下方调理焉。

二诊(十月二十)。

咳已全愈,但觉微喘耳,此为余邪,宜三拗汤轻剂,夫药味以稀为贵。

净麻黄(六分)光杏仁(三钱)甘草(八分)余屡用本方治咳,皆有奇效。

顾必审其咳而属干水气者,然后用之,非以之尽治诸咳也。

水气者何?言邪气之属于水者也。

如本案张君因习游泳而得水气,其一例也。

又如多进果品冷饮,而得水气,其二例也。

又如远行冒雨露,因得水气,其三例也。

更如夙患痰饮,为风寒所激,其四例也。

凡此种水气之咳,本汤皆能优治之。

顾药量又有轻重之分。

其身热重,头痛恶寒甚者,当重用麻桂。

其身微热,微恶寒者,当减轻麻桂,甚可以豆豉代麻黄,苏叶代桂枝。

其痰饮水气甚者,当重用姜辛半味,因此四者协力合作,犹一药然,吾师用五味尝多至三钱,切勿畏其酸收。

其咳久致腹皮挛急而痛者,当重用芍草以安之。

否则,轻用或省除之,奏效如一。

要之小青龙证。

在里为水气,在表为咳(咳之前喉皆常作痒)其表证之重轻,初可勿拘,其舌苔亦不必限于白腻。

遑论其它或喘或渴或利或噎哉?此皆经验之谈,不必泥于书本者也。

本年夏,友好多人皆习游泳,耽之不倦,虽雨天不已,一月前后,十九患咳,余悉以本汤加减愈之。

曹颖甫先生医案

曹颖甫先生医案

曹颖甫先生医案门人王慎轩记伤寒门泻痢门诸痛门咳嗽门虚损门妇科门杂证门弁言慎轩昔在■时,尝从一十八师。

专究医学。

而诸师中之经验最富者,首推丁师甘仁。

识胆最大者,首推曹师颖甫。

而慎轩得有令誉于海内者,亦多得益于二师也。

丁师医案,早已刊行。

医林传诵,有口皆碑。

殊不知曹师之医案,亦足与其并驾齐驱耶。

大抵丁师医方稳当周到,长于调理。

曹师医方,精锐猛烈,长于攻治。

吾侪研究医学,必当参合会通,庶无偏执之弊,而有实用之益也。

爰将昔年所录之曹师医案,选其精华,记其治验,略分门类,编辑成书,刊印行世,以公同好。

谅亦医林所乐观者欤。

第曹师医方,精锐猛烈,强弓硬弩,射必中的。

苟无曹师之学,而妄效曹师之方,则杀人更甚于庸医,可不慎哉。

盖必先于仲圣之经书,详细研读,深用苦功,然后读此医案,庶无穿凿之弊,而获无穷之益也。

受业王慎轩谨识□伤寒门(遵伤寒有五之说,凡六淫之病皆属之)◎太阳伤寒。

梅溪街金左形寒发热,头痛项背强,身疼无汗,脉浮紧。

虽在炎暑,而病机实属伤寒。

宜麻黄汤主之。

生麻黄三钱,川桂枝三钱,光杏仁四钱,炙甘草二钱(记)今之时医,多谓南方无伤寒、夏月无伤寒。

然此方系六月廿四日所开,连服两剂,病即豁然。

七月中旬天气骤寒,患此者甚众。

曹师均用是方,莫不即愈。

慎轩七月廿一亦患此证,承曹师书此方,一服即瘥。

可见仲师伤寒诸方,不仅为北方严冬而设也。

特志之。

与研究斯道者,一商確焉。

◎又,道前徐左贪凉饮冷,卫阳胃气,尽为所遏,发热身疼,腹痛脘胀,食入泛恶。

法当透解。

紫背浮萍三钱,前胡一钱,藿梗二钱,仙半夏二钱,淡干姜一钱,淡吴萸二钱,桔梗一钱,甜瓜蒂六分(记)服此剂之后,吐出浊水甚多,诸恙悉退。

◎太阳风湿,火神庙陈左发热恶寒,一身尽烦疼,脉浮紧,此为风湿。

麻黄加术汤主之。

生麻黄三钱,川桂枝二钱,光杏仁三钱,炙甘草一钱,生白术三钱◎又,虹桥李右新凉外袭,汗液失宣,因而成湿。

湿留肺经,因而多痰。

脉浮滑,表有热,当宣太阳。

前胡二钱,麻黄一钱半,桔梗二钱,杏仁泥三钱,生白术二钱,生苡米五钱,炙草一钱◎汗后不解,白漾街王左汗已出,热未徹。

曹颖甫,金匮发微,疟病。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疼,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曹颖甫,金匮发微,疟病。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疼,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曹颖甫,金匮发微,疟病。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疼,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曹颖甫,金匮发微疟病脉证并治第四师曰。

疟脉自弦。

弦数者多热。

弦迟者多寒。

弦小紧者下之差。

弦迟者可温之。

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

浮大者可吐之。

弦数者风发也。

我饮食消自止之。

弦为少阳之脉。

此尽人皆知也。

然疟病何以属少阳。

则以手少阳三焦寒水不得畅行皮毛之故。

究其病由。

厥有数因。

人当暑令。

静处高堂遂宇。

披襟当风。

则汗液常少。

水气之留于皮毛之里者必多。

秋风一起。

皮毛收缩。

汗液乃凝互肌理。

是为一因。

劳力之人。

暑汗沾渍。

体中阳气暴张。

不胜烦热。

尽则浴以凉水。

夜则眼当风露。

未经秋凉。

皮毛先闭。

而水气留著肌理者尤多。

是为二因。

又或秋宵若热。

骤冒晓凉。

皮毛一闭。

水气被遏。

是为三因。

三因虽有轻重之别。

而皮里膜外。

并留水气。

故其脉皆弦。

痰饮之脉必弦者。

由其水气故也。

太阳寒水痹于外。

一受秋凉。

遂生表寒。

营血受压。

与之相抗。

是生表热。

故有寒热往来之变。

惟水气轻者。

随卫气而动。

休作日早。

其病易愈。

水气重者。

随营血内伏。

休作日晏。

其病虽愈。

血热内张。

故脉弦数而多热。

水寒外胜。

故脉弦迟而多寒。

长女昭华治多热者。

用小柴胡汤另石膏知母。

治多寒者。

则加干姜桂枝。

此本孙氏千金方。

每岁秋间。

治愈者动至数十人。

足补仲师方治之关。

至如弦小紧者不之差。

或不尽然。

所谓小紧者。

或即温疟其脉如平之谓。

盖温疟之为病。

但热不寒。

即寒亦甚微。

渴饮恶热。

不胜烦苦。

本属阳明热证。

用桂枝白虎汤后。

表虽解而腹及少腹必胀痛。

亦必大便不行。

予裳治斜桥一妊妇。

先病温疟。

继病腹痛。

先用桂枝白虎汤。

愈后。

继以腹痛下利。

用大承气汤而愈。

后治一年近不惑之老人亦然。

可见下之而差。

为温疟言之。

辛未六月。

浦东门人吴云峰患间日疟。

发则手足攀急麻木。

口苦吐黄水。

午后热盛谵语。

中夜手足不停。

脉滑数而弦。

用大柴胡汤下之。

一剂而差。

此可证当下之疟脉。

不定为弦小紧矣。

迟为血寒。

故弦迟者可温之。

弦紧为太阳伤寒之脉。

水气留著皮毛。

《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医案:白虎加桂枝汤症

《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医案:白虎加桂枝汤症

《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医案:白虎加桂枝汤症师曰余二十五岁时,能读医书,而尚不善于治病。

随表兄陈尚白买舟赴南京应秋试。

陈夫妇同宿中舱,余宿前舱。

天方溽暑,骄阳如炽,舟泊无锡,陈夫妇相偕登陆,赴浴惠泉,嘱余守舱中。

余汗出侠背,又不便易衣,令其自干。

饮食起居又不适,因是心恒悒悒然。

舟泊五日,方启碇。

又五日,乃抵镇江。

下榻后,部署初定,即卧病矣。

延医疏方,不外鲜藿香、鲜佩兰之属,服之数日,病反加剧,汗出,热不清,而恶寒无已。

当夜乘轮赴京,时觉天昏地黑,不知人事。

比抵石城,诸友扶住堂子巷寓所。

每小便,辄血出,作殷红色,且觉头痛。

时为八月初五日,距进场之期仅三天矣。

是时,姻丈陈葆厚先生己先余到南京。

丈精于医,诊脉一过,即亲出市药,及荷叶露三大瓶,生梨十余枚以归。

并嘱先饮露,饮已,口即不干。

顷之又渴,复啖生梨,梨皮不遑削,仅弃其心,顷刻尽十枚。

迨药煎成,即进一大碗,心中顿觉清朗,倦极而睡。

醒后,头己不痛,惟汗未出。

更进二煎,浓倍于前。

服后又睡。

醒时不觉周身汗出,先小汗,后大汗,竟至内衣夹袄被褥上下皆湿,急起更易,反被以盖。

于是方觉诸恙悉除,腹中知饥,索热粥。

侍者曰:粥己备,盖陈丈所预嘱者也。

初啜一小碗,觉香甜逾恒。

稍停,又续进,竟其夜,竟尽二大碗。

初七日,即能进场。

试期达九日夜,毫无倦容。

余乃惊陈丈医术之神。

叩其药,则桂枝石膏二味同捣也。

问其价,曰:适逢新开药铺,共费钱六文而已。

遂相与大笑。

丈,江阴人,邑庠生,精医之外,又能诗词。

【佐景按】头痛而恶寒,此太阳病未罢也,法当令其汗出而解。

然小便已见血出,安复有余液可以作汗?故先饮荷叶露及生梨者,增其液以为作汗之张本也。

于是与石膏以清其内蕴之热,与桂枝以祛其外束之寒。

寒因汗解,热因凉除。

醒来索粥,是即白虎汤之粳米,向之饮露,亦犹加参汤之人参。

看其啖梨啜露之顷,像煞儿戏。

孰知六文二味之中,已含圣法。

呜呼,化仲圣方活而用之,非陈老孰有此巧也!曹颖甫曰救命之恩,所不敢忘。

曹颖甫经典医案赏析

曹颖甫经典医案赏析

曹颖甫经典医案赏析面向普通大众《曹颖甫经典医案赏析:妙手回春暖人心》在中医的历史长河中,曹颖甫可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家。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他的经典医案,感受一下中医的神奇魅力。

有这么一位病人,总是觉得头晕目眩,浑身没劲儿。

看了好多医生,吃了不少药,可就是不见好。

后来找到了曹颖甫,曹大夫一番望闻问切之后,开了几副药。

您猜怎么着?没过多久,这人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头也不晕了,身上也有劲儿了。

为啥曹大夫能有这本事?原来,他通过仔细观察病人的脸色、脉象,再加上询问病人的饮食、睡眠等情况,准确地找到了病根儿。

这就好比侦探破案,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

中医就是这么神奇,曹颖甫的医术更是让人佩服!希望咱们能从他的医案里,多了解一些中医的智慧,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曹颖甫经典医案赏析:中医的奇妙之旅》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曹颖甫的经典医案,一起走进中医的奇妙世界。

曾经有个妇女,每个月那几天总是肚子疼得厉害,脸色苍白,苦不堪言。

找曹颖甫看病的时候,眼泪汪汪的,就盼着能快点好起来。

曹颖甫仔细琢磨了一番,给她开了个方子。

这妇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吃了药,嘿,到了下个月,肚子真就不那么疼了。

连着吃了几个月,彻底好了。

你说神奇不神奇?曹颖甫就像个魔法师,用那些草药变出了健康。

他靠的可不是运气,而是深厚的中医功底和对病人的那份责任心。

咱们可得好好学学曹颖甫,相信中医,说不定哪天就能帮到自己和身边的人呢!《曹颖甫经典医案赏析:小药方,大作用》大家都知道中医能治病,可你知道中医的药方有多厉害吗?今天咱们就通过曹颖甫的经典医案来见识见识。

有个小伙子,老是咳嗽,晚上都睡不好觉。

看了不少医生,吃的药能堆成小山了,可咳嗽还是不见好。

后来他找到了曹颖甫,曹大夫只开了几味常见的药,让他回家熬着喝。

没想到,喝了没几天,咳嗽就减轻了。

又喝了几天,彻底不咳了。

这小伙子高兴得不得了,直夸曹大夫是神医。

其实啊,不是曹大夫神,而是中医的药方用对了地方。

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曹颖甫找到了那把能治好病的钥匙。

两味药的经方,曹颖甫解决足肿痛

两味药的经方,曹颖甫解决足肿痛

两味药的经方,曹颖甫解决足肿痛治疗一位患者的足肿痛吧。

四嫂,十一月十三日。

足遇多行走时则肿痛,而色紫,始则右足,继乃痛及左足。

天寒不可向火,见火则痛剧。

故虽甚恶寒,必得耐冷。

然天气过冷,则又痛。

眠睡至浃晨,而肿痛止,至夜则痛如故。

痛甚时筋挛。

按历节病足亦肿,但肿常不退,今有时退者,非历节也。

惟痛甚时筋挛,先用芍药甘草汤以舒筋。

赤白芍各一两生甘草八钱二剂愈。

独立全解该患者初诊时症见:足遇多行走时则肿痛,而色紫,始则右足,继乃痛及左足。

天寒不可向火,见火则痛剧。

故虽甚恶寒,必得耐冷。

然天气过冷,则又痛。

眠睡至浃晨,而肿痛止,至夜则痛如故。

痛甚时筋挛。

曹颖甫虽然未记录患者的舌脉及其他症状,但笔者根据患者的表现,考虑为阳性的肿痛,患者虽“天寒”仍不可向火,见火则痛剧,且虽甚恶寒,必得耐冷,考虑为里实热证,而临床上的痹证,若属阳性,则多见湿热下注。

足遇多行走时则肿痛,而色紫,始则右足,继乃痛及左足,考虑为瘀血内停。

因患者有湿热下注、瘀血内停,这些病理因素在体内病程日久往往会影响到人体气机的正常运行而形成气滞证,患者肿痛明显即是佐证。

故综合辨证为湿热下注兼有气滞血瘀。

临床上湿热下注夹有气滞血瘀的情况比较常见,方多选四逆散合四妙散、桂枝茯苓丸清热利湿、理气活血。

因患者肿痛明显,可加重方中白芍的用量,取芍药甘草汤缓解痉挛疼痛之意。

反观曹颖甫的治疗经过,曹颖甫根据该患者症状,考虑为筋肉痉挛,予芍药甘草汤缓解痉挛疼痛,又因患者足痛时色紫,又加用赤芍活血化瘀而愈。

举一反三芍药甘草汤见于《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甘阳。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脉浮,治应发汗,今见自汗出、小便数、心烦,为津液虚于外和内,而呈阳明内结的情况。

曹颖甫:一代经方家的生平医事

曹颖甫:一代经方家的生平医事

曹颖甫:一代经方家的生平医事相信大家对经方大家曹颖甫先生一定不陌生,尤其是《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您多少有所了解。

曹颖甫,治经学、工词章、善画梅,少年习医,专宗长沙,桃李芬芳,正气凛然。

希望通过此文,能够激励大家在中医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也愿经方家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经方家曹颖甫生平曹颖甫,名家达,字颖甫、一字尹甫,号鹏南、晚署拙巢老人,清末民初江苏江阴人,生于清同治七年戊辰正月二十八日(1868年2月21日),卒于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十ー月初五(1937年12月7日)。

曹颖甫先生是近代著名的中医经方家、中医教育先行者,医学著作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临证医案有《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先生医案》等。

此外,曹氏治经学、工词章、善画梅,著有《古乐府评注》、《诸子精华录》、《气听斋诗集词集》、《梅花诗集》、《古文骈文》、《丁甘仁先生作古记念录》各若干卷。

一、少年习医,方效灵验江南地区,自明清以来就名医辈出。

曹颖甫生长于江苏江阴一个有中医学素养的家庭,其父曹秉生“深通中医,家人患疾,从不延医,自家处方服药,无不霍然病痊”。

他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医心向往之,少年时就喜读医书,其父见了便勉励道:“读书之暇,倘得略通医理,是亦济世之一术也!”12岁时读张隐庵的医著《伤寒论集注》。

13岁时研习《伤寒论》,16岁时其父“病洞泄寒中,医者用芩连十余剂,病益不支,汗凝若膏,肤冷若石,魂恍恍而欲飞,体摇摇而若堕,一夕数惊,去死者盖无几矣。

最后赵云泉先生来,投以大剂附子理中加吴萸丁香之属,甫进一剂,汗敛体温,泄止神定,累进之,病乃告痊。

云泉之言曰:“今年太岁在辰,为湿土司天,又当长夏之令,累日阴雨,天人交困,证多寒湿,时医不读《伤寒・太阴篇》,何足与论活人方治哉!予自闻此语,然后知仲景方治果足脱人于险也。

”二、博文约礼,清末中举厥后治举子业,业师陈翔翰为清同治举人内阁中书,参加童试时的房师秦芍舲甚明医理,曹颖甫在致力科举之余也常读医书。

【曹颖甫医案】桃核承气汤证

【曹颖甫医案】桃核承气汤证

【曹颖甫医案】桃核承⽓汤证
罗夫⼈,七⽉⼆⼗三⽇。

腹满胀,转⽮⽓则稍平,夜不安寐。

⼤便⾏,则⾎随之⽽下。

以症状论,有似脾虚不能统⾎。

然⼤便硬,则决⾮脾藏之虚,以脾虚者便必溏也。

脉弦,宜桃仁承⽓汤:桃仁泥9克,⽣⼤黄6克后下,川桂枝9克,⽣⽢草3克,芒硝4.5克,冲。

病者服2剂后,⼤便畅⽽⾎⽌矣。

胞中蓄⾎部位,即在膀胱两⾓。

昔年在红⼗字会,有男⼦少腹胀痛,⽤桃核承⽓汤下后,虽未彻底,⽽少腹渐软。

然瘀⾎则由⼤便出,将⽏服此汤后,胞中瘀⾎亦能被吸上⾏,使从⼤便出耶?太阳病三字,原不可泥,在《伤寒·太阳篇》中,要不过辨其为蓄⽔否⽿,此其所以当从⼩便有⽆为辨也。

住⽑家弄鸿兴⾥门⼈沈⽯顽之妹,年未⼆⼗,体颇羸弱。

⼀⽇出外市物,骤受惊吓,归即发狂,逢⼈乱殴,⼒⼤⽆穷。

⽯顽亦被击伤腰部,因不能起。

数⽇后,乃邀余诊。

病已七⼋⽇矣,狂仍如故。

⽯顽扶伤出见,问之,⽅知病者经事⼆⽉未⾏。

遂乘睡⼊室诊察,脉沉紧,少腹似胀。

因出谓⽯顽⽈,此蓄⾎证也,下之可愈。

遂书桃核承⽓汤与之:桃仁30克,⽣⼤黄15克,芒硝、炙⽢草、桂枝各6克,枳实9克。

翌⽇问之,知服后下⿊⾎甚多,狂⽌,体亦不疲,且能暖粥,见⼈羞避不出。

乃书⼀善后之⽅与之,不复再诊。

作者:曹颖甫,编辑/刘继芳。

医案:经方大家曹颖甫得了白虎加桂枝汤证

医案:经方大家曹颖甫得了白虎加桂枝汤证

医案:经方大家曹颖甫得了白虎加桂枝汤证作者:程永民医案练习:曹颖甫,25岁,乘船时汗出浃背,不方便换衣服,只能让衣服自己干。

在船上饮食不好,心中忧愁,病倒了,汗出,怕风,头痛,脉浮缓。

找医生开方只是藿香佩兰之类的药,喝了几天反而病重了。

刻诊:汗出,怕热,怕冷已经没有了,小便红有血,头痛,脉洪大,沉取缓。

1.释证汗出-表,怕热-表,怕冷已经没有了,小便红有血-表,头痛-表,脉洪大-阳,沉取缓-津液虚。

2.辨证汗出,怕热,不怕冷,里有热;小便红有血,津液虚动血排邪;汗出,脉洪大,沉取缓,津液虚;头痛,有表证,一直没有解;阴阳:阳表里:表,里虚实:虚寒热:热3.抓大局津液虚里有热同时有表证4.开方白虎加桂枝汤生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桂枝医生的治疗方法:买了荷叶露三大瓶,十多个梨。

先喝荷叶露,喝完口不干了。

接着又口渴了,吃梨,一会吃了十多个。

用生石膏和桂枝熬药,这时熬好了,喝了一大碗,心中顿觉清朗,很疲倦就睡了。

睡醒后头不痛了,只是汗没有出。

再喝一次药,又睡,醒时全身汗出,先小汗,后大汗,衣服被褥都湿了,换了衣服,把被子反了过来盖。

这时身体舒服了,感觉饿了。

已经准备好了粥,医生嘱咐的。

一晚上喝了两大碗,病好了。

姜佐景说:夏天热人贪凉,表里交病。

体表津液虚,里有热,需要用白虎加桂枝汤。

根据经验,即便是桂枝轻用一钱,生石膏用三钱也有效。

如果只清热,表证会加重;用桂枝,里热会加重。

《金匮要略》条文: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白虎加桂枝汤方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桂枝(去皮,三两)右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

温服,汗出愈。

按:曹颖甫开始生病时,汗出,怕风,发热,是津液虚的表证,用桂枝汤就可以。

但是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表证没有完全解,又进入了阳明,里热津虚,同时有表证,用白虎加桂枝汤。

Q:桂枝汤+生石膏可以吗?A:去生姜,因为里有热,是温病,生姜是辛热的,实行规避原则,去生姜。

倪海厦的师祖曹颖甫先生的书很有价值,大家如果有时间,又喜欢经方的

倪海厦的师祖曹颖甫先生的书很有价值,大家如果有时间,又喜欢经方的

倪海厦的师祖曹颖甫先生的书很有价值,大家如果有时间,又喜欢经方的倪海厦的师祖曹颖甫先生的书很有价值,大家如果有时间,又喜欢经方的话,一定要读读。

曹颖甫说“桂枝汤直是一首补方”。

他没有说桂枝汤是汗剂,他说桂枝汤是补方。

“纵然完全无病之人,亦可服此矣。

”即使没有病,也可以服。

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药物名单里面,桂枝汤的5种组成药味,有4种在里面。

桂枝是食品,生姜是食品,甘草是食品,大枣是食品,只有一味芍药不在那个名单里面。

有些人把桂枝汤称为酸辣汤,因为它有甜味,甘草、大枣是甜味的,桂枝也是甘的。

它有酸味,酸味来自白芍。

还有来自生姜和桂枝的辣味。

所以桂枝汤就是一个酸辣汤,安全,可以用于保健的目的,纵然完全无病之人,亦可服此矣。

“唯严格言之,平素胃肠实热,血压亢进之人”,就不要用了。

“平素胃肠实热,血压亢进”,这是实证的表现。

实证的患者,体质壮实,“毋须一试”,不要用桂枝汤。

“若夫素体虚寒之老人及妇女服此,诚有意想不到之效力。

故仲圣以本汤为温补主方。

”这句话的意思大家一看就明白了,不用我再解释。

“仲圣以本汤为温补主方。

”这是经方大家曹颖甫做的一个结论。

让我们来看一看曹颖甫的一则医案,看一看他是如何用桂枝汤的。

“王右,无表证,脉缓,月事后期而少,时时微恶寒,背部为甚,纳谷减。

”很清楚,这是一个兼有正气虚弱的病例。

曹颖甫判断说“胃肠虚弱故也。

宜桂枝汤和之。

”胃肠虚弱,用桂枝汤和之。

很清楚地看得出来,这个“和”字,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补”字。

曹老先生就是把桂枝汤作为一个补方在应用。

曹颖甫,泽泻汤证,咳吐沫,业经多年,时眩冒,冒则呕吐,大便燥,小溲少,咳则胸满;苔白腻,脉弦滑

曹颖甫,泽泻汤证,咳吐沫,业经多年,时眩冒,冒则呕吐,大便燥,小溲少,咳则胸满;苔白腻,脉弦滑

曹颖甫,泽泻汤证,咳吐沫,业经多年,时眩冒,冒则呕吐,大便燥,小溲少,咳则胸满;苔白腻,脉弦滑曹颖甫,经方实验录第五二案,泽泻汤证颖师医案管右,住南阳桥花场,九月一日咳吐沫,业经多年,时眩冒,冒则呕吐,大便燥,小溲少,咳则胸满,此为支饮,宜泽泻汤。

泽泻—两三钱,生白术六钱。

佐景按:本案病者管妇年三十余,其夫在上海大场莳花侍候花草为业。

妇素有痰饮病,自少已然。

每届冬令必发,剧时头眩,不能平卧。

师与本汤,妇服之一剂,既觉小溲畅行,而咳嗽大平。

续服五剂,其冬竟得安度。

明年春,天转寒,病又发。

师仍与本方,泽泻加至二两,白术加至一两,又加苍术以助之,病愈。

至其年冬,又发。

宿疾之难除根,有如是者。

《伤寒》《金匮》中小方甚多,吾师亦常用之。

佐景因笔墨不闲,未暇一一详举。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以上自小青龙汤至泽泻汤凡五证,皆治痰饮。

小青龙汤以心下有水气为主,射干麻黄汤以喉中水鸡声为主,苓桂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吐涎沫为主,皂荚丸以胶痰为主,泽泻汤以眩冒为主,此其大较也。

泽泻75克,生白术30克。

按古今度量衡折算法,汉代1两为今之15.625克,1斤为250克,则经方的实际剂量,当以原方折半计量为是。

汉代一升根据大陆那边的考据约是现在公制的200cc。

一般都是把『伤寒论』原方用量“两”当“钱”换算,曹颖甫是把“一两”当“二钱“换算!只要比例不变,药量随病的轻重调整!泽泻汤泽泻五两(15g),白术二两(6g)。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健脾利水除饮。

主治。

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冒,头目昏眩,舌苔白腻,脉弦滑。

现常用于治疗梅尼埃病、颈性眩晕、高血压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脂血症等病症。

方中泽泻甘淡,利水渗湿,使水湿从小便而出,为君药。

白术甘苦,健脾益气,利水消肿,助脾运化水湿,为臣药。

两药相须为用,重在利水,兼健脾以制水,为治脾虚水饮内停之良方。

又有《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白术散,以白术、泽泻等量配伍应用,主治水肿觉胀下者。

曹颖甫,乌头汤,诸肢节疼痛,不可屈伸,此名历节

曹颖甫,乌头汤,诸肢节疼痛,不可屈伸,此名历节

曹颖甫,乌头汤,诸肢节疼痛,不可屈伸,此名历节
曹颖甫,用乌头汤
历节痛.
诸肢节疼痛。

不可屈伸。

此名历节。

乌头汤主之.
生附块三钱,生麻黄三钱,生白芍二钱,生绵芪四钱,炙甘草二钱.
(记)次日来诊,痛已大瘥。

令其再服,后不复来。

谅已愈矣。

炮附子20克,生麻黄15克,生白芍10克,生黄芪20克,炙甘草10克。

炮附子10克(先煎),制川乌10克(先煎),生麻黄15克,生白芍10克,生黄芪20克,炙甘草10克。

生附片的作用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临床上,生附片治疗的疾病非常多,特别是较熟附子更强的“助阳”功效,常见的疾病有妇科的月经不调、带下、白浊,男性的阳痿、早泄,头痛,心力衰竭,脑血栓后遗症、口疮,风湿性关节炎等等。

生附片毒性较大,控制用量及煎煮时间,每次15g以下,煎煮1-2小时,最好单包。

生附片药性猛烈,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颖甫先生医案中医瑰宝苑入门王慎轩记伤寒门泻痢门诸痛门咳嗽门虚损门妇科门杂证门弁言慎轩昔在■时,尝从一十八师。

专究医学。

而诸师中之经验最富者,首推丁师甘仁。

识胆最大者,首推曹师颖甫。

而慎轩得有令誉于海内者,亦多得益于二师也。

丁师医案,早已刊行。

医林传诵,有口皆碑。

殊不知曹师之医案,亦足与其并驾齐驱耶。

大抵丁师医方稳当周到,长于调理。

曹师医方,精锐猛烈,长于攻治。

吾侪研究医学,必当参合会通,庶无偏执之弊,而有实用之益也。

爰将昔年所录之曹师医案,选其精华,记其治验,略分门类,编辑成书,刊印行世,以公同好。

谅亦医林所乐观者欤。

第曹师医方,精锐猛烈,强弓硬弩,射必中的。

苟无曹师之学,而妄效曹师之方,则杀人更甚于庸医,可不慎哉。

盖必先于仲圣之经书,详细研读,深用苦功,然后读此医案,庶无穿凿之弊,而获无穷之益也。

受业王慎轩谨识□伤寒门(遵伤寒有五之说,凡六淫之病皆属之)◎太阳伤寒。

梅溪街金左形寒发热,头痛项背强,身疼无汗,脉浮紧。

虽在炎暑,而病机实属伤寒。

宜麻黄汤主之。

生麻黄三钱,川桂枝三钱,光杏仁四钱,炙甘草二钱(记)今之时医,多谓南方无伤寒、夏月无伤寒。

然此方系六月廿四日所开,连服两剂,病即豁然。

七月中旬天气骤寒,患此者甚众。

曹师均用是方,莫不即愈。

慎轩七月廿一亦患此证,承曹师书此方,一服即瘥。

可见仲师伤寒诸方,不仅为北方严冬而设也。

特志之。

与研究斯道者,一商確焉。

◎又,道前徐左贪凉饮冷,卫阳胃气,尽为所遏,发热身疼,腹痛脘胀,食入泛恶。

法当透解。

紫背浮萍三钱,前胡一钱,藿梗二钱,仙半夏二钱,淡干姜一钱,淡吴萸二钱,桔梗一钱,甜瓜蒂六分(记)服此剂之后,吐出浊水甚多,诸恙悉退。

◎太阳风湿,火神庙陈左发热恶寒,一身尽烦疼,脉浮紧,此为风湿。

麻黄加术汤主之。

生麻黄三钱,川桂枝二钱,光杏仁三钱,炙甘草一钱,生白术三钱◎又,虹桥李右新凉外袭,汗液失宣,因而成湿。

湿留肺经,因而多痰。

脉浮滑,表有热,当宣太阳。

前胡二钱,麻黄一钱半,桔梗二钱,杏仁泥三钱,生白术二钱,生苡米五钱,炙草一钱◎汗后不解,白漾街王左汗已出,热未徹。

宜桂枝汤和之。

川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七片,红枣十枚(记)此案初方系用麻黄汤。

因服后汗虽出而热仍发,乃予此方。

其后再来复诊,病已全愈。

仅予调理而已。

初方见于前。

后方不关重要,故皆不录。

◎风疹,白漾街王小发热有涕,发风疹,此为风邪。

当疏泄太阳。

荆芥二钱,防风二钱,牛蒡子三钱,炙僵蚕三钱,苦桔梗一钱,苏叶二钱,薄荷一钱半,浮萍三钱,西湖柳二钱,蝉衣一钱半(记)此曾复诊三次。

惟用原方稍与加减,渐占勿药之喜矣。

◎湿热,火车站赵左发热咳嗽,溲赤足肿,脉濡数,当从肺治。

猪苓汤主之。

猪苓二钱,滑石四钱,桔梗一钱,阿胶二钱,云苓三钱,通草五分,炙款冬花二钱,紫苑二钱服猪苓汤,嗽已,足肿退。

刻诊脉象虚细而滑,湿未全去,仍宜前法加减。

猪苓三钱,阿胶二钱,滑石五钱,扁豆四钱,冬瓜仁三钱,瓜蒌皮二钱,象贝母三钱,炒泽泻三钱,桔梗二钱◎秋燥,马路桥陈右咳嗽,时发热,阙中痛,脉涩。

阳明燥气为病,清润之。

杏仁泥三钱,瓜蒌仁三钱,天花粉三钱,生石膏三钱,火麻仁三钱,桔梗三钱,枇杷膏半两冲服(记)此方服一剂之后,咳嗽已减。

再令服二剂,后不再来。

谅已愈矣。

◎阳明胃寒。

梅家弄王右饮入即吐,欲治他症,其道无由。

法当先止其呕。

淡吴萸三钱,潞党参三钱,生姜五片,红枣五枚(记)服后吐即止。

曾来复诊,但后用何方,所治何病,已忘之矣。

因其后不再来,原方不返故也。

◎阳明热证。

仓桥叶左阙中痛。

日哺发热。

大渴引饮,白虎汤主之。

生石膏三钱,知母三钱,炙甘草二钱,生薏苡仁四钱,陈米一撮(记)据曹师云,昔年治清和坊杨左,阙中痛,不大便七日,大渴引饮,壮热多汗,脉大而实,用大承气汤下之。

一剂而阙中痛止。

惟齿浮而痛,乃再与白虎汤清之而愈。

是与此案相同,故附志之。

◎阳明实证。

倒川街张左潮热,自汗,脉滑数。

属足阳明。

下之愈。

生川军三钱后入,炒川朴一钱,炒枳实三钱,芒硝二钱冲◎少阳伤寒。

唐家街姜左困苦,咽干,目眩,胁痛,乍寒乍热。

少阳为病,当和之。

柴胡二钱,条芩二钱,仙半夏二钱,生潞党二钱,佩兰梗二钱,炙甘草一钱◎少阴伤寒。

小南门俞左咽喉不舒,默默欲卧,脉沉细。

属手少阴,桔梗汤主之。

桔梗二钱,炙草二钱(记)以上三方纯用经方,效果如响。

◎厥逆重症。

小南门陈左脉脱,手足厥冷,四逆汤主之。

生附块四钱,淡干姜三钱,炙甘草三钱(记)此方一服。

即脉复肢温。

后与调理而愈。

据学兄章成之云,此证在前两月,已经曹师诊治。

其病卧则壮热,起坐行动则身冷。

趺阳不出,但人迎微动。

亦服此方而愈。

◎痧后善哭。

永兴桥陈小发痧子后。

善哭。

经言肺在志为悲。

在声为哭。

证属肺虚。

以其金实则无声,金虚则成声。

当实金。

大麦冬五钱,北沙参三钱,滑石五钱,甜桔梗二钱,炙甘草四钱(记)此方书就之际,度无大效。

不谓次日来复诊,云已不哭矣。

可见医者意也。

但明其理,而意会之,自有得心应手之妙。

◎狐蜮。

蔓立桥高小病后湿热未楚。

虫蚀上下。

声嗄。

心烦,便溏。

溲脓。

肛门赤腐,唇龈亦腐。

此名狐蜮。

甘草泻心汤主之。

黄连一钱,半夏二钱,干姜一钱,条芩一钱半,潞党参二钱,使君子三钱,鸡内金二钱,炙甘草三钱,大枣十二枚(记)考《金匮》百合狐蜮二病。

皆属病后余热未清之候。

今世医者,以狐蜮病之蚀于上者为牙疳,蚀于下者为下疳,蚀于肛者为藏头风。

在上者用杀虫之法。

在下者用清湿热之法。

治多无效。

良由圣法失传,殊堪叹息。

如此方一服之后,诸恙均瘳,诚哉经方之宏功。

迥非常法可比也。

曹颖甫曰。

此证为慎轩代诊,后来复诊,曾于案中表明慎轩之功,不敢掠美也。

□泻痢门◎发热泄泻。

白漾街金左泄泻表未解。

当先解表。

生麻黄二钱,紫浮萍三钱,白杏仁三钱,生白术四钱,生薏苡仁四钱,川桂枝三钱,炙甘草二钱。

◎洞泄。

大南门郭左洞泄。

当分利。

川桂枝一钱,猪茯苓各三钱,生白术三钱,炒泽泻二钱◎寒泻泄泻,脉迟细,当温之。

淡干姜二钱,熟附片二钱,生白术三钱,炙甘草二钱(记)凡用以上二方治愈者,前后凡二百十余人。

兹不赘述。

章成之兄以为司空见贯,非虚言也。

◎实热痢。

小南门叶左腹痛拒按,下痢赤白,脉滑数。

当下之。

生川军三钱,炒川朴一钱,炒枳实三钱,芒硝二钱冲◎又。

引线街陈右腹痛滞下。

脉滑数。

下之愈。

生军二钱,炙草一钱,芒硝二钱冲◎寒痢。

小西门曹左滞下腹痛。

脉迟滑。

当温之。

淡干姜二钱,熟附片二钱,炒枳实二钱,花槟榔二钱,生茅术二钱,炙甘草一钱进前药,痢已止。

胃气未醒。

当调之。

淡干姜一钱半,生白术三钱,云苓三钱,炒扁豆五钱◎虚痢。

小西门姚左滞下半月。

色赤。

腹不痛,肢酸少纳。

此属脾阴不足,法当行其津液。

怀山药三钱,生玉竹三钱,炒薏米四钱,炒谷芽三钱,白头翁钱半,云苓三钱,干荷叶一角(记)痢疾多属湿热积滞。

常法惟用清化湿滞而已。

如此数方之能出奇制胜者,甚不多见。

然此皆一剂或二剂告痊之验方。

治病惟求其愈。

奚顾乎他。

虽云此非常法,不能常用耶?◎少阳痢。

鱼行桥王右滞下腹痛,乍寒乍热。

口苦咽干,脉弦数。

阳明少阳为病,两解之。

柴胡一钱,条芩一钱半,生军一钱半,枳实二钱,半夏一钱半,炙草一钱。

(记)此方服后,痢先止。

寒热未罢。

后用小柴胡汤加桂枝收功。

□诸痛门(肿麻附)◎阳明头痛。

水神阁彭左不大便五日,头痛,脉滑。

下之愈。

生川军一钱,火麻仁三钱,炒莱菔子三钱,炒枳实二钱,芒硝钱半冲(记)服后下燥屎数枚。

头痛即止。

彼头痛治头者,见此得毋瞠目乎。

◎鼻痛。

小南门张右阳明燥气上炎华盖,热发于窍,鼻中时发(疒立口)瘰。

硬痛而热,时出浊涕。

绿色成块,当用叶香岩法。

苦丁茶三钱,夏枯花二钱,菊花钱半,鲜生地五钱,地骨皮三钱,牡丹皮三钱,鲜金钗石斛五钱,生石膏三钱,干芦根四钱(记)慎轩初见斯方,问于师曰:吾师素不信叶天士吴鞠通之法。

今何信之耶?师曰:彼一家短处固多,而长处亦有。

择其善者而用之,亦无不可。

但观其效可也。

次日果来复诊,云已大瘥。

令其再服乃愈。

◎咽痛。

小南门杨左脉沉实。

苔微黄。

咽痛便难。

此为阳明燥盛。

当下之。

生川军二钱,火麻仁三钱,苦桔梗一钱,炙甘草二钱,炙僵蚕二钱。

(记)此方一剂知,二剂已。

然咽痛属此者甚少。

读者勿以此为常例。

◎脘腹痛。

大南门周左口渴不引饮,脘腹紧痛。

脉弦滑。

此为土湿木陷。

当温其土。

淡干姜一钱,云苓三钱,生白术二钱,佩兰二钱,乌药一钱,炙甘草一钱(记)服二剂后,来诊云已稍瘥。

再令服二剂,谅已愈矣。

◎胃脘痛。

薛家浜赵左阴虚肝旺。

木乘土位而脘痛。

肝阳上浮而头眩。

法当涵木。

大熟地一两,生白芍二钱,牡丹皮二钱,穭豆衣三钱,全当归三钱,山茱萸二钱,生潞党三钱,灵磁石五钱,牛七炭三钱,刺猬皮五钱(记)此种脘痛,即西医所谓胃神经痛也。

神经喜柔润而恶刚燥,故此症用柔润滋养之剂。

四服即愈。

近世时医治胃脘痛者,多用香燥之药,在阳虚寒湿之体,用之尚宜。

然阴虚燥热者得此,未有不反增剧也。

◎腹痛。

老县前施左脉滑腹痛。

此为宿食。

当下之。

生川军三钱,炒川朴二钱,炒枳实三钱,芒硝二钱冲◎腰痛。

龙德桥王右腰痛带多。

小便数。

肾气衰也。

当补之。

川杜仲三钱,川断肉三钱,菟丝子三钱,桑螵蛸二钱,茯苓三钱,覆盆子三钱,炒泽泻二钱,金匮肾气丸六钱,包。

◎腰下痛。

新北门陈左腰以下酸痛,阴雨则甚脉迟滑。

此为寒湿。

当予温化。

干姜二钱,木瓜三钱,生附片二钱,泽泻四钱,防己二钱,云苓三钱,木通四钱,络石藤四钱,酒一杯◎疝气痛。

西新桥徐左睾丸左大右小。

小腹左旁有瘕。

大如小猴。

食入先作胀。

继则大疼。

经一小时后,自觉痛处有声,痛乃渐减。

此为寒湿瘀结,先予温通。

熟附片二钱,淡吴茱萸二钱,小茴香二钱,紫桂心二钱,金铃子二钱,玄胡索二钱,淡干姜二钱,全当归二钱,大川芎一钱,细辛一钱,炒莱菔子三钱,炒荔枝核七枚。

前进大温之药。

小腹瘕痛大瘥。

但食入作胀,虽不痛,根由未除。

刻据肛门重坠,寒湿欲从后出也。

因势利导之。

熟附片三钱,生川军三钱,炒枳实三钱,荆三棱二钱,小茴香三钱得利后,腹中宽舒,已可进干食。

但水饮入胃,小腹仍胀。

小溲短少。

此为肠胃寒湿虽去而三焦膀胱之寒湿尚无去路也。

当开膀胱。

川桂枝三钱,车前子五钱,茯苓三钱,猪苓三钱,白术三钱,泽泻三钱,杏仁三钱,桔梗一钱。

右研末作二服。

(记)此病始于初春。

历诊于曹师。

曾服第一方十剂。

第二方两剂。

第三方两剂。

迩已愈矣。

◎狐疝病。

北火车站姚左睾丸有大小。

时时入腹作痛。

蜘蛛散主之蜘蛛一枚去足熬,桂枝钱半,研末开水下(记)蜘蛛为有毒之物。

无病之人服之,必令人胀。

然此有病则病当之。

非特无害,且曹师以此方治愈狐疝者,已三人矣。

◎历节痛诸肢节疼痛。

不可屈伸。

此名历节。

乌头汤主之生附块三钱,生麻黄三钱,生白芍二钱,生绵芪四钱,炙甘草二钱(记)次日来诊,痛已大瘥。

令其再服,后不复来。

谅已愈矣。

◎头足肿痛头足肿痛。

腹不胀,脉滑数,当引水气出水府。

炒泽泻三钱,云苓三钱,桑白皮二钱,炒苏子二钱,陈木瓜四钱,通天草三钱,潼木通五钱,飞滑石五钱,包,青盐一钱(记)服后溲长,诸恙均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