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中央银行学第十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二)作用 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 以备客户提取,保证银行的清偿力; 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加强央行职能; 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法定准备率的变动会 影响货币乘数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其 作用较强。
(三)优缺点
优点:具有极强告示效应,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 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 局限性: 一、对经济的振动太大; 二、程序多,时间长,缺乏灵活性; 三、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使超额准备率较 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
中国央行对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 一定的利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缴存机 构的利息损失。但为了防止商业银行惜贷, 将准备金利率调整为低于居民一年期定期 存款利率的1.62%。西方国家一般不对存款 准备金支付利息。 2008年10月,美联储开始对准备金付息,准 备金利率水平为0.25%。
二、再贴现政策 (一)内容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影 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 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 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具体操作主要通过对再贴现率的调整和规定向中央 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来实现 再贴现政策从再贴现业务而来,由最初的解决商业 银行资金短缺问题发展货币政策的一般性工具。
将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始于18世纪初的英国 1842年美国的路易斯安娜州银行法规定将吸收存 款的一部分用作支付准备 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法规定商业银行须向央行缴 存存款准备金并规定法定准备率。主要目标是满 足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以缓解周期性的经济危 机。作为联邦储备体系的成员银行,要求按照其 活期存款一定比例持有准备金,比例因地区而异 1935年,美联储获得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的权力, 存款准备金制度开始成为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第10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第一节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法定准备金政策 (一)法定准备金政策的涵义 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 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控 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 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二)法定准备金政策的作用 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银行的流动性。 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 3、调节货币供应量。 (1)通过影响同业市场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2)通过影响存款货币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来调节 货币供应量。
一、信贷计划 (一)1998年以前的“指令性信贷计划” 信贷计划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很有效的货 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三层: (1)国家综合信贷计划(中央银行、专业银行信贷 资金来源和运用计划); (2)中央银行信贷计划(中央银行自身的信贷资金 来源和运用计划); (3)各专业银行的信贷计划。 (二)1998年以后的“指导性信贷计划” 1998年中央银行对信贷资金进行改革,实 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和间接调控”。
(三)控制消费信贷的意义 1、有利于调控过热的经济; 2、有利于减轻消费者的负担,保证经济稳定; 3、有利于扩大企业投资,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 分配。 四、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 (一)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的涵义 指中央银行对利用信用买卖证券的控 制,规定贷款额占证券交易额的比率,限制银行对 证券市场的贷款规模。
存款 1000亿元
现金 250亿元 法定准备金 550亿元 贷款、证券 1700亿元
存款 2500亿元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 产 债 券 +500亿元
负债 准备金存款 +500亿元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最新课件
12.5% 上调至 13%
13% 上调至 13.5%
13% 上调至 13.5%
13.5% 上调至 14.5%
20
2008年01月25日,14.5% 上调至 15% 2008年03月25日, 15% 上调至 15.5% 2008年04月25日, 15.5%上调至 16% 2008年05月20日, 16% 上调至 16.5% 2008年06月15日, 16.5% 上调至 17%
1988年9月,
12%上调至13%
1998年3月21日, 13%下调至8%
1999年11月21日, 8%下调至6%
18
2003年9月21日, 6% 上调至 7% 2004年4月25日, 7% 上调至 7.5% (并对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实施差别
存款准备金率)
2006年7月5日, 7.5% 上调至 8%。 2006年8月15日, 8% 上调至 8.5% 2006年11月15日,8.5% 上调至 9%。
34
以公开买入为例
假定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决定通过公开市 场买入来增加200万元的证券资产,那么 交易会以下几种可能:
35
(1)证券出售者是一家银行,如果该银行将 出售的证券所得的联储支票存入联储,则二 者的T型帐户分别是:
美联储
资产
负债
证券 +200 万
商行存款 +200万
商行
资产
负债
证券-200万
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备付率 做了具体规定,要求保持在5%—7%。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各家银行经营 的特点重新确定了备付率,工行、中行不低 于6%,建行、交行不低于5%,农行不低于 7%。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70页PPT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第10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单位:%
再贴现 ** ** ** 6.03 4.32 3.96 2.16 2.97 2.97 3.24
16
注:**按同档次中央银行贷款利率下浮5-10%。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
2.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
其升降会影响存款货币类机构的准备金和资金 成本,从而影响其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 通过规定再贴现票据种类或实行差别再贴现率, 能够实现信贷结构的调整。 其升降可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度的告示 作用,从而影响公众预期。 防止金融恐慌:在危机时它是央行发挥“最后 贷款人”作用的主要形式。
23
公开市场业务 3.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续)
局限性:
公开市场操作较为细微,技术性较强,政策意 图的告示作用较弱。 需要以存在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
24
公开市场业务 3.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续)
由于公开市场业务的诸多优点,已使其成 为大多数国家央行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 具。部分国家和地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开 展情况如表10-4所示。 我国的情况:1994年外汇市场公开市场操 作随外汇交易市场建立而正式启动;人民 币公开市场业务于1996年4月9日正式启动。
6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2.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
保证存款货币类机构资金的流动性,降 低商业银行过度贷款的冲动。 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增强央行调节地 区和银行间短期资金余缺的能力(为何 不通过增减B的方式来实现呢?)。 通过影响货币乘数达到调节Ms的目标。
7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3. 该政策工具的优缺点
13
再贴现政策
1. 再贴现政策的涵义和操作(续)
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的操作体系: 总行设再贴现窗口; 一级分行和计划单列市分行设授权窗口; 部分二级分行经授权后设转授权窗口; 县级支行和未被转授权的二级分行经授权窗 口或转授权窗口审批后,经办再贴现业务。 人民银行根据金融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的需 要,不定期公布再贴现优先支持的行业、企 业和产品目录。并从总量比例、期限比例和 投向比例三方面对各授权窗口的再贴现操作 效果实行量化考核。 有价证券的买卖、回购 和发行等方式。 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品种主要 包括:
10第十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
(1)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操作规模的大小完全受中央银行 控制。
(2)操作的时机、规模以及如何实施的步骤都比较灵活,可以 比较准确地达到政策目标。
(3)具有较强的可逆性,万一发现错误时可立即实施逆向操作 进行纠正。
存款
2500亿元
表10-10 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
资产
现金(超额准备) 750亿元 法定准备金 750亿元 贷款、证券 6000亿元
负债 存款 7500亿元
(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3)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提高货币 政策效果 (4)降低货币流通量的波动幅度。
4、公开市场政策的特点。 公开市场政策由于具有与法定准备金政策相比,具有弹性,可
(4)由于中央银行是作为市场的一员参与交易的,政策意图的 告示作用较弱。
(5)需要有较发达的证券市场,包括证券的数量和规模、适 当的期限结构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6)国内外资本的流动、国际收支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对经 济前景的预期和行为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仍然可能抵消公开 市场业务的作用。
三大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类型
一、消费者信用控制:
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之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 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控制消费信贷的原因有: 第一,消费信贷本来是作为反周期的措施实施
的。 第二,消费信贷过度增加使一部分消费者的负
担过重而面临生活困难,影响经济稳定。 第三,一定条件下,社会资金是有限的,消费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过程是按一定程序进行的。如美 联储公开市场操作室每天的操作过程一般为:
10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
1、保证商业银行等资金的流动性 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
3、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总量
4、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 5、宣示效应影响社会公众的心理预期
准备金政策的原理与局限
• 原理:
法定准备金率() 货币供给量 ()
影响货币乘数; 影响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创造能力; 影响超额存款准备金。
准备金利率一般低于居民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和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利率。以利于鼓励商业
银行发放贷款。
• 存款准备金利率(Deposit Reserve Rate)是央行支付 给金融机构缴存的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 款准备金)所支付的利率。 存款准备金利率不同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 金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 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而存 款准备金利率,是这部分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一个是 比率,一个是利率,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间接信用控制
含义: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金融 检查、公开宣传等手段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 用创造能力。 无约束力 道义劝告
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威望和地位,对金融机构发 出 通告、指示或指导意见等,劝告金融机构进行或不 进行某种活动。
窗口指导
随时运用
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 向,对商业银行下达指令,要求其把贷款增加额限 制在适当范围内。
公开市场政策的优缺点
• 优势:
1、可控性 2、准确性 3、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4、可逆转性 5、可迅速操作
• 局限:
2、证券市场发达,中央银行足够强大
1、技术性强,告示作用弱
公开市场业务的传递机制
10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条件的方针、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金融政策,他制约着国家的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所以有人把他等同于金融政策。
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或同一时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环境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因而也会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所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包括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他基本上与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
因此,最终目标也称货币政策的战略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的建立与某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有密切的连带关系,是应实际经济问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这四大政策目标的具体含义:1、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稳定物价的前提或实质是币值的稳定。
在金本位制时代,币值意指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币值变动即单位货币的黄金量变动,而黄金价格的变动是引起币值变动的主要原因。
因此,大多数经济学家以黄金价格的涨跌幅度来测度币值变动的程度。
自30年代世界发生经济大危机之后,各国政府相继放弃金本位制,纷纷宣布纸币与黄金脱钩,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这样便无法继续以黄金价格的变动来作为币值稳定的标准。
由于物价的变动是纸币币值变动的指示器,是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主要标志,所以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改以综合物价指数来衡量币值是否稳定。
物价指数上涨,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跌,表示货币升值。
所谓稳定物价,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经常被用来测度一般物价水平波动的物价指数主要有三个: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指数。
在现代经济社会里,一般物价水平呈上升的趋势。
第十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
01
产业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产业政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扶持特定产业等手段影响经济发展,对
货币需求和供应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效果。
02 03
政策搭配的实践
中央银行需要关注产业政策的变化,根据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目标进 行合理的政策搭配。例如,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央行可以提供专项 贷款等支持措施,促进产业发展。
协调配合的挑战
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需要避免产业政策对货币政策的过度 干预,同时要考虑到不同产业对货币政策的敏感度和产业政策的实施 效果。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
金融监管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金融监管政策通过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规范,维护金融稳定,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效果。
《第十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工具与业务操作》
2023-10-27
contents
目录
•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概述 •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 •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实践 •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政策的协调
配合 •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经济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的干预和 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 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 ,刺激经济增长。
调整与优化
逐步收紧货币供应量,控 制通货膨胀,推动经济结 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货币政策操作策略
稳健中性、去杠杆、防风 险等。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经济转型升级
支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新兴产业,促进经济 高质量发展。
市场营销第十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中央银行学王
★ 道义劝告 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交流信息,解释政策意图,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来贯彻中央银行的政策。★ 窗口指导 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
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 流动性。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
(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优缺点
★ 优点:它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 局限性: 其一,对经济的振动太大。 其二,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使超额准备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
(二)信用配额管理
涵义:就是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的供求状况和 经济发展的需要,分别对各个商业银行的 信用规模加以分配和控制,从而实现其对 整个信用规模的控制。
(三)流动性比率管理和直接干预
★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也是限制信用 扩张的直接管制措施之一。★直接干预则是指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的 信贷业务、放款范围等加以干预。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与业务操作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涵义 ★ 涵义: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 就目前来看,凡是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一般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
5.67
6.93
4.77
1998-12-7
3.24
5.13
6.39
3.78
1999-6-10
2.07
3.78
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内涵与种类1、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用以影响和调节社会货币与信用的各种规定、办法、与业务活动,是中央银行调控和影响社会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各种方针、政策、与制度规定的总称。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确定以后的核心和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
2、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1)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控制、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
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具体内容及其运行机制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针对货币供应总量而非结构性问题进行调节的工具。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与业务操作1、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含义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制定或调整商业银行更存款货币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调控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间接的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
2、存款准备金的内容(1)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比率;(2)规定可以充当存款准备金资产的内容;(3)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时间与金额。
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4、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制抑制经济过热——减少货币供应量——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缩减——货币乘数缩小——货币供应量减少——投资、消费减少5、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优缺点优点:对所有存款机构影响一致;对货币供给量影响力大,速度快缺点:作用力猛烈;缺乏弹性;对存款金融机构流动性影响不同6、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发展趋势世界范围内固定化和降低的趋势(二)再贴现政策1、再贴现政策的含义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额和超额储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市场政策的优缺点
• 优势:
具有精确性 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具有主动性 具有弹性,可以微调
• 局限:
技术性强,告示作用弱 证券市场发达 中央银行足够强大
公开市场业务的传递机制
货币管理当局
2
1
签
购
发
进
支
证
票
券
证券出售者
证券出售者 开户银行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基本内容
制定操作计划
公开操作方式(长期性或临时性) next
1、操作重点发生明显变化 2、政策职能有了进一步提升
公开市场政策
使用最多
• 含义: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 有价证券,直接决定基础货币的变动, 从而达到收缩和扩张信用、控制和调 节利率与货币供给量的一种策略、措 施。
攻防兼备
操作原理:△M= - △B
操作
银行系统的 流动性
利率
买入
增加
预缴进口保证金
含义:
指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按进口总额的一定 比例缴纳存款,以抑制进口的过快增长。
保证金率 存款交纳的比重 进口商品的比重
优惠利率
含义:
指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扶植与发展的经济 部门、产业实行贷款利率优惠政策。 规定:较低的贷款利率和贴现率
第三节 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直接信用控制
• 内容:
首付的最低金额
消费热
借款最长期限
购买消费品的种类
信贷条件,如贷款利率、期限等
不动产信用控制
• 含义:
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 房地产贷款(包括购买新房、建筑业和经 营房地产企业贷款)的管制,以抑制房地 产过度投机和房地产泡沫。
• 内容:
最高限额
购房热
最长期限
首付最低金额
房贷利率标准等
零准备金率制度
评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改革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应该取消吗?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应该提高到100%吗? 3、为何全世界范围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降?
再贴现政策
定义:
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影响 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 贴现额和超额储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 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1. 准备金政策
调节总量
2. 再贴现政策
“吉祥三宝”
3. 公开市场业务
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 是为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保证客户 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 款准备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准备金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 影响货币供给量
制定一天操作方案 与公开市场委员会代表举行例行电话会议
与交易商联系,宣布公开市场操作 操作情况交流与检查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 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 公开操作的对象(机构) 公开市场的交易方式(买断 + 回购) 公开市场的招标方式(数量招标 + 利率招标)
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
降低
卖出
减少
升高
资产负债表变化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
资产
政府债券 (+)1000
负债
商业银行存款 (+)1000
资产
政府债券 (-)1000
0
无变化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传导路径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 买进(卖出)有价证券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 注入(收缩)基础货币
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增加(减少)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
作为同业拆借市场的最大的参加者,美联储能够调节的只是自己的拆 借利率,再来决定整个市场的联邦基金利率。
其作用机制是这样的:美联储降低其拆借利率,商业银行之
间的拆借就会转向商业银行与美联储之间,因为向美联储拆借的成本
低,整个市场的拆借利率就将随之下降。如果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
主动性 影响对象 对Ms的控制能力 影响的效果 对结构的影响 操作的灵活性 抗干扰能力
对资金实力要求 对外部环境要求
存款准备 金政策
完全主动
超额准备金
最强 震荡性的
不能 不灵活
最强 不要求 无要求
公开市 场业务
较主动 资产结构
较强 比较温和 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 最灵活 较强 要求 要求最高
再贴现 政策
开始行使
1985年
统一为10%
为克服法定存款准备率 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
1987年
从10%上调为12%
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
1988年
进一步上调为13%
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
1998年3月21日
从13%下调到8%
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 革
1999年11月21日
由8%下调到6%
2003年9月21日
由6%调高至7%
2
i2*
R1d
存款准备金R
公开市场购买和贴现率降低,存款准备金增加,
供给曲线右移,联邦基金利率下降
存款准备金市场的均衡
联邦基金利率i
Rs
i2* 2
i1*
1
R2d R1d
存款准备金R
当美联储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对存款准备金需求增加, 需求曲线上移,联邦基金利率上升
第一节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业务操作
我国利率市场:
“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 限”
信用配额管理
• 含义:
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状况 和客观经济需要,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 构的信用规模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必要的 限制。
行政控制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和经济转轨 时期主要手段,1998年取消。
流动比率管理
• 含义:
指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资产在其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来达到 控制信用规模的目的。
准备金工具的政策效果
1、保证商业银行等资金的流动性 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 3、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总量 4、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 5、宣示效应影响社会公众的心理预期
准备金政策的原理与局限
• 原理:
法定准备金率() 货币供给量 ()
影响货币乘数; 影响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创造能力; 影响超额存款准备金。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融资融券
• 含义:
指中央银行通过规定证券信用交易的法定 保证金比率,控制以信用方式购买股票和 债券的数额,以抑制过度投机。
贷款最高额度=(1-保证金比率)*证券交易额
• 内容:
规定证券保证金率(指证券购买人的首次 支付占证券交易价款的最低比率)
保证金率 现金支付的比重 购买有价 证券的比重
1、告示效应是相对的 2、发生较大波动 3、主动权不在中央银行 4、顺应经济周期而动
再贴现政策工具的改革趋势
1、贴现政策应该取消吗? 2、贴现率应与市场利率挂钩吗?
中国的再贴现政策
票据再贴现业务始于1986年 90年代中期:再贴现率的逐步市场化 90年代中后期:再贴现政策积极变化
造成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紧张,迫使联邦基金利率与美联储的拆借利 率同步上升。
存款准备金市场的均衡
联邦基金利率i
Federal Funds Rate
Rs
1
i*
Rd
存款准备金R
当供给曲线Rs和需求曲线Rd相交于点1, 即利率为i*时,市场达到均衡
存款准备金市场的均衡
联邦基金利率i
R1s R2s
1
i1*
第十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的内涵与种类
• 何谓货币政策工具
1. 含义: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
货币政策目标而采用的政策手段
2. 种类: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
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隔夜 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 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 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 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 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对联邦基金利率的调 节都是由美联储宣布的,联邦基金利率逐渐取代 再贴现率、发挥调节作用。
在市场资金比较短缺的情况下,联邦基金利率本身就承受上升的压力, 所以它必然随着美联储的拆借利率一起上升。在市场资金比较宽松的
情况下,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向美联储拆借的商业银行就会转向其
它商业银行,听任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孤零零地“高处不胜寒”。但是,
美联储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抛出国债,吸纳商业银行过剩的超额准备,
中央银行票据是短期债务凭证
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可多次回购使用
人民银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主要目的是收回由于购
买外汇储备而增加的流动性
中央银行票据发挥了对基础货币的对冲和调节作用
优势:发行量不受限制;具有流动性;降低成本
不足:存在对冲成本;公正性问题;交易方式问题
35
项目
• 局限:作用猛烈,不宜经常使用
1、对经济的冲击力太大 2、易导致资金严重周转不灵
中国的存款准备金政策
1、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2、人民币备付金制度: 3、外币存款准备金制度:
PBC 的准备金存款制度
时间
20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
调整为
调整原因
1984年
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 为25%,储蓄存款为40%
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增加(减少)
社会的货币供应量 增加(减少)
有价证券价格 上升(下降)
生产者扩大 (缩减)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