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言思维方式对比
中英文语言结构差异
中英文语言结构差异中英文语言由于不同的文化渊源,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语法结构上均有较大差异。
本文比较了英汉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两种语言背后的中英文化差异。
1、中英文语言结构的语法差异1.1语篇差异中文语言结构趋向于意合,思维方式呈螺旋型,不强求于语言形式;英文语言结构趋向于形合,思维方式呈直线型,力求结构上的严谨。
中文较少使用连接词,各部分之间靠意思连接,所以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目了然。
而英文讲究层次,多在词、短语、分句之间用连接词和关系词,使英语句子、文章更具层次感[1]。
中英文两种语言结构在语篇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章策略的差异。
篇章策略(text strategy)是指篇章生产者根据交际目的对组篇所作的总体决策和选择,是为一定的目的而对决策参数(decision parameters) 所作的权衡。
中国人写作倾向于采用堆积和重复论断、引用典故和权威、套用成语和谚语的策略;而西方人则强调使用数据和细节、引述个人和常人经历,运用成语、习语则采用掐头去尾、添枝加叶的推陈出新策略。
⑵语篇模式的差异。
汉民族由于受重综合的思维习惯影响,语篇模式属于典型的东方“螺旋型”(circular/ spiral) [2]。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篇章的主题不是通过直截了当的方式,而是采用曲折起伏、隐喻含蓄方式来阐述。
即不直接切入主题。
英语通常“先抽象,后具体;先综合,后分析;先概括,后细节”。
换句话说,英语语篇的组织和发展呈“直线型”(linear) ,即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它们把话题、观点、态度从一开始就引入文章,然后用事实说明,先有主题句,后接例证句,而后结尾,语篇模式属于演绎型。
⑶语篇主题的差异。
受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思维方式的影响,英民族通常把主题句(topic sentence) 置于句首, 主题突出,观点清晰,然后在以后各句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
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的差异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二、英语句长复杂,汉语句短简练三、英语多被动语态,汉语多主动语态四、英语重心在前,汉语重心在后五、英语注重省略,汉语注重补充六、英语多抽象词,汉语多具体词七、英语多替换,汉语多重复八、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九、英语结构紧凑,汉语结构松散十一、英语好静,汉语好动十二、英语重物,汉语重人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
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
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 1】 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 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 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
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 2】When a representative exceeds his allottedtime, the President shall callhimto order without delay.【译文】 (翻译腔)当一位代表超过他的分配时间,主席将告诉他命令,不要推迟。
(改进)(如果)代表发言超过规定时间,主席应督促他遵守规则。
【分析】该句是一个 when 引导的主从复合句,看似一个简单的 "主将从现"句,但却不能直译成汉语 (如第一句译文)。
When 从句其实表示一种假设,如果直译成当“… … 时候”,就没有表达出原句的逻辑关系; his 这样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翻译成中文时可以不译;shall 是个情态动词,不是将来时; order 是名词,表示规“则” ,不能硬译为命“令”。
第二、三讲 英汉语言的对比
第二讲英汉语言的对比教学要求:掌握:英汉语言宏观的差异熟悉: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的不同(形合与意合)了解:中西思维差异、英汉词汇对应与不对应的情况、英汉语言差异的主要根源第一节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一、中西思维差异导致语言差异1. 中国文化精髓:天人合一,人类文化与天命自然统一。
在儒家、道家思想中的体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于道——循回式思维方式。
语言中的体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回环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递进式)表达事物时按时间事理发展顺序由因到果,由大到小,由先到后的顺序。
思维模式:具体一般型表达,擅长具象思维2. 西方:人物分立,人能通过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I do not believe in fate that falls on us no matter what we do,but,I do believe in fate that will fall on us if wedo nothing (我不相信,无论我们做什么,命运都一样;但是我相信,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的命运是一样的。
)里根英语是理性语言,哲学思辨。
先概括后分解,先表态后叙述,先说理后举例,先整体后细节,由因到果,由小到大。
思维模式:具体型思维,擅长抽象思维3. 思维差异导致语篇的主要差异:1). 英语语言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的概念。
而中国人则习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英语语言偏重抽象思维的一个集中表现就是大量使用被动语态.2). 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是“直线型”,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即把要点先表达出来,然后再把各种修饰语和其它次要内容一一补充进来。
所以,句式结构多主句、从句相互交错。
3)而中国人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即不直接切入主题,先在主题外围“兜圈子”或“旁敲侧击”,最后再进入主题。
所以,汉语的表达方式被称为是“曲线型”或“螺旋型”。
英汉语言差异与思维模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则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
按照胡文仲的定义: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文化即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
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
[1]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模式和礼仪风俗习惯等等。
因此一个民族的文化总会在其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模式上留下烙印。
思维模式的差异必然导致语言文化的不同,因此分析英汉语言差异和思维模式的不同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挖掘英语的语言规律,从而达到准确使用的目的。
一、思维模式差异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中西方人群在思维模式方面存在以下差异:(1)逻辑性和整体性思维模式西方人注重逻辑思维,而中国人注重整体性思维。
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推理思想就深深地影响着西方人。
到了近代,康德以理性批判的精神全面的论述了科学和形而上学成立和存在的条件,黑格尔则用辩证法思想详细论证了理性对现实世界本质的可知性。
西方人认为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是获得真理的主要途径,因此西方人对事物的陈述偏客观,句子主语往往以无灵物称为主,多采用被动语态。
句子与句子之间采用逻辑性较强的连词连接。
而中国人受传统儒家的思想影响深远。
儒家对自然界的认识方式是由外向内的思维,即从外部自然获得的经验和直觉在内心感受上获得印证。
因此中国人对事物的陈述偏主观,往往加入个人的看法。
句子的主语通常是人,多采用动词,动作的发生往往以时间先后为顺序。
对事物的陈述偏向整体性概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
句子与句子之间没有明显的衔接,但是从隐含的逻辑上是明显的。
[2](2)直线式和迂回式思维模式在思维模式方面,西方人往往是“直线式”思维模式,而中国人往往是“迂回式”和“螺旋式”思维模式。
受西方逻辑思维的影响,“非此即彼”一直是西方人的主要思维方式。
因此西方人说话喜欢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多采用逻辑论证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而中国人受儒家的“中庸之道”和“亦此亦彼”的思想影响深远,说话避免一边倒的方式。
英语、汉语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别
英语、汉语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别-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思考的过程,即思考。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应。
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
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
思维的工具是语言。
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思维是反应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
它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辞海》1979 年版本,第1676 页)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正其实。
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就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张海涛(1999:21)。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英汉两个民族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各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翻译实践中,因为没有认清英汉思维之间的差异,学生很容易犯错误,出现“汉语欧化,英语汉化”的现象。
英汉思维差异的比较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宓庆(1993),张海涛(1999),连淑能(2002)等,但较少涉及到翻译教学。
目前,对句子翻译,很多学者,如张培基(1980),陈宏微(1998),冯庆华(2002),陈定安(1998)等在专著中辟专章讲解,但涉及更多的是对翻译技巧的介绍和解释,对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并不多见。
本文试图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译文分析,指出在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树立英汉思维差异意识的必要性,以提高译文质量,促进翻译教学。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语言表达各异——抽象与具体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
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
英汉语言对比
• 前后 • 新旧 • 冷热 • 血肉 • 悲欢 • 水火 • 水陆 • 贫富 • 田径
• sooner or later • one and the same • one and only • rain or shine • suffer from cold and
hunger • north, south, east, and
3)习俗不同,背景不同
• to wear one’s Sunday best
•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 fool’s paradise • to know the ropes
• 穿上最好的衣服
• 一贫如洗
• 黄粱美梦 • 内行,懂其秘诀
(4)词的含义 与搭配的不同
• parent ticket • shoe habit • wheat farmers • street sense
1.2.3以light为例
• light music • light loss • light car • light heart • light step • light manners • light voice • light sleeper
• 轻音乐 • 较小的损失 • 轻型汽车 • 不专一的心 • 轻快的脚步 • 轻浮的举止 • 轻声 • 睡觉容易惊醒的人
• 开辟道路 • 勇于承担后果 • 插队 • 错失良机 • 取得成功
C 动词+介词短语
• Beat about the bush • 旁敲侧击 • Play for one’s own hand • 为自己的利益而去做
(二)名词性短语或搭配 A 形容词、分词短语+名词
• Fond dreams • Narrow escape • Sheer gambling • A beaten path • Bare necessities
第二章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这样看来,中西思维方式分别属于整体、 直觉、具象思维与分析、逻辑抽象思维。 思维是语言的工具。刘宓庆认为:“思维 支配语言。”可见思维对语言有着决定性 作用,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方式的 差异在语言中得到了反映。 • 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强调“悟 性”,重形象思维。其反映在语言上,则 重意合,不强求语言形式。其反映在语言 上,则重意合,不强求语言形式,少用连 词,多无主句,少被动语态句,形文求全 面,不怕重复,词句求平衡与对称。
例句
• (1)你来了,我走。 • (2)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 • (3)小辣椒见是书记,一愣,松开手,跟着就瘫了下来,滚 地皮,大哭大叫。 • 其中例(1)没有连接词,故可作几种解释。如:如果你来, 我就走;既你来了,我可以走了;当你来时,我就走。例 (2)是无主句。例(3)借助动词,按事物发展顺序道来,也没 用连词。 • 中国人似乎更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长于条分缕析;中 国人善于归纳,西方人善于演绎;中国人强调群体,西方 人强调个体;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重理性;中国人善形 象思维,西方人善逻辑思维;中国人更具诗人的气质,西 方人更具科学家的头脑;中国人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充 塞其中的是“道tao”或“气”,西方人把宇宙看作一个个 原子,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中国人处理事情就像中医, 把人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西方人处理事情就像西医,头 痛医头,脚疼医脚。
如:SL: 个人主义
TL: individualism
• 亲属称谓 • “张明和李丹是表亲.张明的母亲是 李丹的姑母,李丹的母亲是张明的舅母.” Zhang Ming and Li Dan are cousins. Zhang Ming’s mother is Li Dan’s aunt who is the sister of Li Dan’s father, while Li Dan’s mother is Zhang Ming’s aunt who is the wife of Zhang Ming’s mother’s brother.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
在英汉互译中,思维转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翻译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思维转换,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思维转换:
1.主被动转换: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而汉语中则多用主动语态。
因此,在
翻译时要注意将英语的被动结构转换为汉语的主动结构。
2.时空转换:英语和汉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英
语中常用过去时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汉语则常常使用现在时态。
此外,英语中常用的时间顺序与汉语也有所不同,需要灵活调整。
3.名词和动词的转换:英语中名词使用较多,而汉语中动词使用较多。
因此,
在翻译时要注意名词和动词之间的转换,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
4.抽象和具体的转换:英语中常用抽象名词表达概念,而汉语则更倾向于使
用具体的名词。
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抽象和具体的转换,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5.文化背景的转换:英语和汉语背后的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翻译
时要注意文化背景的转换,以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文化的习惯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需要灵活调整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这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泛的文化知识。
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英汉语言文化学习论文
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英汉语言文化学习论文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英汉语言文化学习论文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英汉语言文化学习论文摘要: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与语言、文化密切相关。
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表现为:汉民族思维形象化、具体化,英美民族思维抽象化、概括化;汉民族偏重本体、辩证逻辑,英民族偏重客体、形式逻辑。
关键词:英汉文化思维方式差异1.思维、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概述思维是人脑反映和认识客观现实的意识活动。
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与语言、文化密切相关。
语言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方式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
语言实际上是紧紧地附着在思维这个有无限纵深的基础之上的结构体,语言受思维的支配,它是处在交际中的人的思维的载体。
语言与思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表征。
每个民族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具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因而也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东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想,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东方人好静、内向、守旧,西方人好动、外向、开放;中国人求同、求稳,重和谐,英美人求异、求变,重竞争等。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形态,每一种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构成不同文化类型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研究语言的特征及其转换,要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必须深入研究与语言和文化均有密切关系的思维方式。
2.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2.1英民族偏重抽象思维,汉民族偏重形象思维。
英民族重抽象思维,擅长运用抽象的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大量使用涵义概念,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泛、曲、隐的感觉。
如:英语中有许多加虚化功能的后缀转化为抽象名词。
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
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把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凝固成经验和习惯,借助语言形成思想,又赋予思想一定的模式,进而形成一种思维形态。
不同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差异。
思维上的差异,反映着操某一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万年以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
因此,每一种语言都体现着操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也毫不例外。
1、英民族重抽象思维,汉民族重形象思维。
英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却恰恰相反,他们更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这种表达给人一种“虑”“泛”“暗”“曲”“隐”的感觉。
如: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ce is an indication of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s (= No news is good news .) 句中absence, intelligence 和developments。
而汉语则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这种表达给人一种“实”“明”“直”“形”“象”的感觉,如“画饼充饥”(借空想安慰自己)中的“饼”与“饥”。
2、英民族重直线思维,汉民族重曲线思维在表达思想时,英民族的思维更直截了当,他们习惯把要点放在句首先说出,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一补进,而汉民族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
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句式结构多为前重心,头短尾长;而汉语句式结构多后重心,头大尾小。
例如:英文讲“I met with my middle school classmate at the entrance of the entrance of the theatre at 7:30 yesterday evening, whom I haven't seen for years.”而汉语则说“昨天晚上7点半在剧院门口,我遇到了我多年未见面的中学同学。
(完整版)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概念与形式的对立统一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英语重视抽象思维,擅长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
语言上英语常常使用大量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既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有表达上的困难。
因此,翻译时,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大胆地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归化方法.汉语重视形象思维,擅长使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
语言上汉语更倾向于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He wondered whether his outspokenness(N。
坦白,直言相告) might be a liability (N.债务) to his friend.他怀疑他的直言对他的朋友来说是否会是一种债务。
他怀疑他那么心直口快,是否会让他的朋友背上思想包袱。
英语的这种独立语结的模糊性和汉语的正好相反his outspokenness=he was outspoken(语义结构)a liability to his friend=his friend had a liability(in his mind)(语义结构)He sought 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
distraction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ract派生来的),但在该句中仍保留动词的语义(VT. 分散……的注意力),其语义特征要求这个词必须要有它的动元,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distracted sb.,即发出该动作的施事(句法上的主语)和受事(句法上的宾语。
)distance 也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ant派生来的),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was distant from sb。
这样我们就得出这句话含有两个动核结构。
即:1 he could distract others. 别人注意不到他2 he was distant from others. 他远离别人按照自然的逻辑将两个事件合并在一起,就是“他远离别人后,别人就注意不到他”。
英汉语言思维差异
英汉语言思维差异
1.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汉语可省逻辑连词
汉语→英语要加逻辑连词
2.英语多物称,汉语多人称
英→汉:抽象名词换人称主语
汉→英:人称主语换抽象名词
3.英语重心在前,汉语重心在后
英语→汉语好戏在后头,先修饰,后中心词
汉语→英语开门见山,先中心词,后修饰
4.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英→汉:被动转主动
汉→英:若不强调发出者,就适当使用被动表达
5.英语偏静态,汉语偏动态英语→汉语
翻译:包含动词意思的词(名词/形容词/介词/副词)可以转化为中文的动作表达
汉语→英语
写作:把主动作当做谓语动词,剩下的考虑用名词性结构(名词/非谓语/从句)来表达。
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
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王强: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1)英文异常强调细节;2)英文必须表达出细节与细节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必须是直观的,能看出来的,也即细节与细节之间要有逻辑结构(介词)来连接;3)英文习惯于第一时间表达最重要的内容,与汉语的“好戏在后头”的思维方式正好相反;4)英文追求“独特”和“差异”。
从汉、英句子结构看思维方式的不同生长于某种文化中的人们会很自然地接受该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作为人类主要交际工具的语言,则传达着人们的思想。
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萨佩尔(Edward Sapir)说:“语言是社会现实的向导。
”也就是说,把握了语言的特征,并加以使用,就可以了解一个种族的思维及生活的特点。
另一位语言学家沃尔夫则认为,每一种语言的体系——语法,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同时它本身也会影响思想的形成。
由此可见,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
同时,思维方式还制约着句子结构,不同文化之间的思维方式也有异同。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或组织外语句子,所以会很自然地把母语的习惯套在外语上,这是不符合语言交际规律的。
因此,要了解汉英句子结构的异同,以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笔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汉英句子的区别,试图探究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句子结构上的反映。
一、汉英句子的结构相同,而句子的形成各异汉英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谓+宾,然而这两种语言句子的形成却大不一样。
其中,汉语的句法结构重意合,即以语义、语序为句子内部及外部连接的手段。
而英语句子却重形合,即以句法及词汇作为连接手段。
英语的句子是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空间结构体,也就是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并通过大量的关系词、连词、介词把句子的各个成分分层搭架而成,从而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
而汉语句的脉络是一种有逻辑的时间流,它是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并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以流水句的形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移的方法,一件件交代清楚,一层层铺张开来。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源于两种语言所依托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社会环境的不同。
这种差异对于翻译工作的进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中英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理解和处理这些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影响:一、词汇和语法的差异中英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存在许多差异。
中文的词汇较为简洁,常常通过词义的扩展或者变化来表达不同的含义。
而英文则更注重将不同含义的词汇分开,以确保准确性和清晰度。
举个例子,中文中的"心"可以用来表示心脏、情绪、思想等多种意思。
但在英文中,这些含义通常被分开表达,比如"心脏"、"情感"、"思绪"。
因此,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准确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另外,语法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而英文则更注重主语、谓语、宾语的一致性和顺序。
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要转换思维方式,并根据英文的语法规则进行调整和重组。
二、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的差异例如,英文中常用的"Thank you" 是表达谢意的方式;而中文中的"谢谢" 并不仅仅是表示感谢,还具有一种礼貌的表达,类似于"请您多关照"。
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这种差异,以确保传递正确的信息和意义。
此外,各国文化对于礼貌、隐喻和直接表达的态度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更注重委婉和间接的表达方式,而英文则更直接和明确。
在进行翻译时,要确保能够准确传递原文的意思,同时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沟通方式。
三、修辞手法和文体差异中文和英文在修辞手法和文体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使用成语、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意义。
而英文则更注重简洁性和直接性。
在进行翻译时,要灵活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以表达出原文的含义和感觉。
此外,不同文体对于语言的使用和表达也有所区别。
英汉语言对比
汉英翻译的理论基础—汉英语言对比3.汉英句法对比3.1.汉英思维方式比较:傅雷: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
汉语学家王力: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
……所以中国语法以达意为主。
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写文章却往往化整为零。
⏹西方人重形式论证,崇尚个体思维,重分析。
表现在语言中,重形合,不求全面、周到,但求结构上的严谨。
⏹汉民族重悟性,重整体、重综合。
在语言表达上重意合。
语言简约、模糊,语义较笼统、朦胧,形散而神聚。
汉语注重注重形象思维,惯于将事物具体话:四字格词语(成语):形象鲜明,形式对称,音韵和谐。
讲究结构的对仗和文采的华丽。
其词义往往虚实杂糅,甚至有繁复重叠之处。
(混水摸鱼,五光十色,画饼充饥,开门见山)3.2 英汉句法差异(语言结构)英语重形合(hypotaxis) ,形合是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需要一种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具体说来,英语的句子通常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借助诸如分词、介词、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之类的明示的连接手段,使句子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结构。
注重结构的完整,以形显义。
There are various categories of bag ladies: those who live on the streets, claiming they enjoy the freedom from constraints of society; those who became homeless because a relative died or because they c ouldn’t keep up rent payments, and they didn’t know where to go or how to apply for relief; and quasi bag ladies who have an anchor point --- a sister or brother whom they can visit once in a while to take a bath.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意合是指词语或句子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进行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来表达,是隐形的连贯,注重逻辑事理顺序,以神统形。
英汉语言对比
Composition: 偏正式:学分,本科,红糖,笑声,新衣; 主谓式:耳闻,目睹,脸红,胆小,月明; 动宾式:攻关,灭火,开车,忆苦,踢球 并列式:语言,改革,树立,遥远,左右, 出入,好歹; 补充式:提前,救活,改善,说明,调好; 重迭式:平平安安,高高兴兴,懒洋洋,亮 晶晶,方方面面
4. Sentence structure English sentences: strict, rigid sentence structure, focusing on hypotaxis (形合) Chinese sentences: terse, elastic structure focusing on parataxis (意合)
4. Meaning
★ Partial equivalence部分对应 (意义范围有广狭之分、抽象具体之分、 一般于个别之分) marriage aunt rose beauty freedom justice family milk 嫁,娶 姑妈,舅妈,姨妈,伯母,婶婶 玫瑰,月季 美貌,美人 自由,自由权 正义,正义感 家庭,家人 奶, 牛奶,羊奶等
Indo-European family 印欧语系, Sino-Tibetan family 汉藏语系, Altaic family 阿尔泰语系, Hamito-Semitic family 闪含语系(AfroAsiatic family亚非语系), Dravidian family 德拉维达语系, Ibero - Caucasus family 高加索语系, Uralic family 乌拉尔语系
The 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ino-Tibetan family; A history of more than 6000 years; Vocabulary: ≈ 0.5 million
体现英汉思维差异的若干英语表达法举例
体现英汉思维差异的若干英语表达法举例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语言背后,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历史和思维方式。
英汉两种语言也不例外,它们之间的思维差异,反映在语言表达上,成为了跨文化交流中的一大难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举例,探讨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表达上的具体体现。
一、动态与静态的表达英语是一种动态语言,强调动作和变化,注重时间、进程和状态的变化。
因此,英语在表达过程中,常常采用动词的进行时态和完成时态等,来表达动作的进行和完成。
比如,I am writing a letter.(我正在写信);I have written a letter.(我已经写了一封信)。
相反,汉语是一种静态语言,强调状态和形式,注重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状态。
因此,汉语在表达过程中,常常采用形容词和名词等,来表达事物的状态和属性。
比如,我很忙(表示状态);这是一本好书(表示属性)。
二、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英语中,主语通常放在句子的开头,而宾语通常放在句子的末尾。
这种表达方式符合英语的逻辑思维,即先引出主体,再描述所受影响的对象。
比如,The dog chased the cat.(狗追逐着猫)。
而在汉语中,则常常采用主宾倒置的表达方式,即宾语放在句子的前面,主语放在句子的后面。
这种表达方式符合汉语的主观思维,即先表达影响对象,再引出主体。
比如,猫被狗追逐着。
三、肯定与否定的表达在英语中,肯定和否定的表达方式是相对独立的,即通过加上否定词not来表达否定。
比如,I am not happy.(我不开心)。
这种表达方式直接明了,符合英语的简洁、明了的特点。
而在汉语中,则常常采用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即通过两个否定词的叠加来表达肯定。
比如,我不不开心(表示我很开心)。
这种表达方式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但对于英语使用者来说,可能会产生理解上的困惑。
四、直接与间接的表达在英语中,直接表达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即通过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来表达。
从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看翻译技巧
从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看翻译技巧摘要:学习汉英翻译,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
翻译活动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文化之间的转换。
语言和文化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心理文化的差异,而在心理文化中,对语言、文化转换最具有阻力的是思维方式的差异。
东方民族注重伦理道德和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使得汉语是一种注重意合的语言;西方民族注重理性思辨和逻辑分析,使得英语是一种注重形合的语言。
本文通过对比汉英思维方式和汉英语言,得出较实用的翻译技巧,以帮助翻译活动。
关键词:汉英思维方式对比意合形合一、汉英思维方式对比1. 中国人注重道德伦理,英美人注重理性思辨在东方民族的哲学思想中,儒家思想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之一。
“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对世界的认识主要不是出于对自然奥秘的好奇,而是出于对现实政治和伦理道德的关注。
”而在海洋型地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英美文化促成了英美人对天文地理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形成了探求自然奥秘、向自然索取的认知传统,并且,西方哲学注重在细微之处穷明事理,追求概念的明晰准确。
在这样的客观环境和哲学背景下,英美人注重理性的逻辑思维。
西方社会发达的科学技术就是英美人善于理性逻辑思维的好例子。
2. 中国人重整体综合,英美人重逻辑分析“中国的小农经济使先民们意识到丰收离不开风调雨顺,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思维,进而从男女关系、天地交合和日月交替等现象悟出阴阳交感、‘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意识。
”中国传统哲学孜孜追求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天、地、人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为最高境界,即将宇宙看作是一个整体,从全局观点进行综合分析。
中医里通过望、闻、问、切等途径综合判断病情,中国人喜爱的京剧艺术集唱、念、做、打于一体,中国的国粹――国画,里面是画、诗、书法和篆刻缺一不可的,这些都是汉民族注重整体综合的明证。
重整体的思维在语言中的表现是汉语重意合。
与中国人不同,英美人把认识宇宙、征服自然作为根本任务,他们的思想带有主客体分离的倾向,这与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很大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o consists in Yin and Yang.
The Book of Changes (600 BC)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 为和。 《道德经》第42章
Tao gave birth to the One; the One
(mind), and these two have mutually
incompatible properties. Accordingly the soul is
entirely distinct from the body.
笛卡尔
把世界划分为广延的实体(物质)和能思维的实体
(心灵),这两种实体的性质是不相容的。因此,
Chinese Circularity:Idioms
天人感应 Heaven and Man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
Natural phenomena and human affairs find response in each other. 天理人情 The law of nature and feeling of Man are in unison.
(624 – 547 BC)
(540 – 480 BC) (427 – 347 BC)
Linear dividing philosophy
Thales, the first Greek philosopher
Element Vs. Soul (元素与灵魂)
Heracleitu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dialectics (辩证法的奠基人)
Chinese Circularity:Idioms
天从人愿 Heaven accords with human wishes. 天怒人怨 Nature is angry while people resentful.
Chinese Circularity:Idioms
天意人缘 Heaven’s will brings about human affinity. 天与人归 Nature and Man turn to one.
深奥性
天人合一
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
天人感应 判为四时,列为五行。
The energy of heaven and earth are a unified one. It consists in Yin and Yang and manifests itself in four seasons and five elements. – Gardener Murphy
Material Vs. Spirit (物质与精神)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philosophy is a series of footnotes to Plato.
-- Whitehead
西方哲学的发展是对柏拉图的一系 列脚注。
—— 怀海德
Plato 柏拉图
Plato’s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with sensation; and rationality with
emotion.
柏拉图的理念
论把实在和现象、灵魂和肉体、知识和
意见、理性和感觉、理智和激情相对应。
Plato 柏拉图
Modern Philosophers
Descartes笛卡尔
(1596 – 1650)
Kant康德
(1724 – 1804)
Opposites: Western: independence and opposition Chinese: interdependence and integration
Man and Natur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s
Thales泰勒斯 Heracleitus赫拉克利特 Plato柏拉图
(物理因果律与心理因果律)
Christianity and Bible Christianity: God and Man
God creates Man and Man sins against God.
Theme of Bible: Human redemption
God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皮
人皮 skin
树皮 bark
果皮 peel
书皮 cover
兽皮 hide
星
金星 Venus
木星
水星
Jupiter Mercury
火星 Mars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Saturn Uranus Neptune Pluto
“统称”的目的就是为了顾及整体的统一感,“以类属标定 而统之”。
1.1.2 整体性重复的句子安排
West: linear division
Scientist: Archemedes 德, 287~212 BC )
(阿基米
Give me but one firm spot on which to stand, and I will move the earth.
Chinese: circular enclosure
Poetic lines: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曹植
Trees sway in a mournful gale; Waves surge like hill and dale.
Poetic lines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
Catkins scattered by wind, My motherland is being disintegrated; Rain striking duckweed, I sink against the tide, broken-hearted.
Chinese Circularity: Literature
Poetic lines: 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 — —王维 Flowers smile on the happy occasion; Birds sing with the joyful congregation.
Chinese Circularity: Literature
gave birth successively to two things,
Lao Tzu
three things, up to ten thousand. These (571- 471 BC)
ten thousand creatures cannot turn their
backs to the shade (Yin) without having
Heaven and earth coexist with me, and I am identified with everything in the universe.
Tao is ubiquitous, eternal
庄子(369
–
286
BC)
and inexplicable. 道的普遍性、永恒性和
二、中西哲学观
• 1. 中国传统哲学:整体思维 • “观其会通”——《易经》 • “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天下》
• 2. 西方哲学:个体思维 • “整体只有在与个体的对立中才能存在”——赫拉克利特 (Heraklitus, 540-480 B. C) • “每个人都应有自在的个性”——索福尼勒斯(Sophocles 490-406 B. C) • “一般不能脱离个别而存在,事物的本质存在于 ‘一般中的个体’之 中——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 C) • 对英语的理性素质影响最深的是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洛克重论证的主张与欧洲大陆笛卡尔(R.Descates, 196-1650)唯理论的汇合,从思维上对莎士比亚后英语的后规范化提 供了很有力的证据。
sensible world and the ideal world 柏拉图关于感觉世界与理念世界的
区分
Plato’s Theory of Forms contrasts
reality with phenomena; soul with
body; knowledge with opinion; reason
Russell罗素
(1872 – 1970)
Philosopher: Descartes (French)
Substance dualism (实体二元论): matter vs. mind (物质与心灵)
Descartes divided the world into extended
substance (matter) and thinking substance
• 整体的统一感也充分反映在汉语的句子安排中。汉语 中经常出现周遍性重复(回环性重叠)是中国式的整 体思维风格的表现,这在英语中是很少见的。例如:
诗经:《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 莲叶荷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镇子座落在一个峡谷里,东面 是山,西面是山,南面是山, 北面也是山。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 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Heaven also has feelings like delight and anger, joy and sorrow. Heaven and 董仲舒 Man can be classified under the same 179 – 104 BC category.
三、思维与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