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正式) 2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对于调控食用油价格上涨就要增大市场监管力度、促进经济平稳发 展、稳定秩序、增大产出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事物内部存在着联系。 从而得出联系是普遍存在的,进而引伸出哲学中所说的联系,就是指事 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在新课改环境下,我提倡:
教法 根据新课标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的建设,我采用多媒体
教学与对话教学相结合,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 此我设计一个相对小但又具体的事例――食用油价格上涨,作 为对话教学的入口,贴近学生实际。通过设计提问,创造氛 围,启迪思维,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和归纳,使学生理解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遵循从特殊到普遍的认识秩序。主要运用 探究学习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等进行教学,充分体 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到 达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提出思考题:结合今天所学的内容,基于现在重庆正在提倡环保创 模,谈谈应该如何建设生态北碚魅力北碚?
同学们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思考后,找学生代表起来分享自己的设 想,我再予以一定的补充和评价,在这样的头脑风暴情境中,结束本课 的教学。
这样的教学设计结尾,充分体现了思政政治课的时代性特征,密切 联系生活实际,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再次凸显新 课改的知识要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进而引出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 意性。
设计意图:利用情景教学法,真实演绎,参与到问题中来,从而让 学生深刻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并通过身边的例子,归纳演绎出人可以根 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并将所学知识内化,体现知识从生活中来到 生活中去。
说课稿《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说课稿《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郭君友一、教材分析(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从马哲理论体系来看,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它贯穿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又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为以后学习发展、矛盾打下基础,在整本教材中,本框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包括两个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其中“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框题中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分别是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来阐释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教学目标结合本框题的内容,依据新课标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目标]1、识记理解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认识事物内部联系到认识事物外部联系中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3、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作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点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2、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四)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二、教法:采用以下教法:对话法、问题探究法、讲授法、练习法三、学法1、阅读法2、讨论法3、总结法:总结本框题主要内容,加深印象,提高归纳能力。
四、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因为本课是第三单元辩证法部分的第一个框题,所以简要概括前面学过的唯物论和认识论内容,并告诉学生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第三单元就是探讨有关辩证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漫画导入,在学生的讨论、回答中导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络的»尊崇的各位教员,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明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络的» ,下面我将围绕课标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进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停止我的说课。
首先,我将从教材的位置与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对课标与教材停止简明的剖析。
一、课标与教材剖析1、教材的位置与内容本框题主要讲述了联络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原理和方法论,此前,先生经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曾经初步掌握了唯物论和看法论的相关知识。
本框题以唯物辩证法的联络观作为起始点,旨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辩证唯心主义,起到了很好的衔接效果,这同时也能为之后唯物辩证法的开展观、矛盾观以及辩证否认观的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具有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依据课标要求以及教材的位置与内容剖析,以高二先生的认知结构和心思特征为基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的。
2、教学目的第一,知识与技艺目的,主要有:〔懂得〕1.识记联络的含义。
2.了解联络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
第二,进程与方法目的,那么是:经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先生可以熟练运用联络的有关实际剖析生活现象,处置实践生活中遇到的效果,培育先生的哲学思想和思辨才干。
同时经过火析联络的特征,提高先生剖析概括和归结总结的才干。
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那么是:经过学习,使先生可以以联络的观念看效果,片面准确掌握联络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培育先生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框题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联络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由于它是本框题教学的一个基点,同时,只要掌握了该实际,才干更好地指点先生看法世界和改造世界。
而我将本框题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联络的客观性以及人为事物的联络,有此确定那么是依据该实际较为笼统复杂,对先生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十三师红星高级中学的政治教师,我叫李玉琴,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就体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观点,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生、说教学过程、说设计理念五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结构安排来看,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联系的概念、联系的三个特点及方法论要求,它是从唯物论向辩证法转变的思维节点,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今后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以及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教学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从马克斯主义哲学理论体系来看,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之一。
是人们考察事物、分析问题的基本原则。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归根结底是从各个方面揭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因此,学习好本节课,对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本课的课标基本要求是: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据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联系的概念,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②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③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来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运用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设疑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以及三个特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②通过雅安芦山地震后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应该根据现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从而理解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③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教材,分析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
202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范文
202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中学社会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国际关系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中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对于学生了解世界的现状、培养国际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的联系,掌握国际组织的作用和重要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全球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国际合作与共同发展的意识,培养他们的世界公民意识。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全球化的概念,认识国际组织的作用。
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全球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我相信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中更主动地参与,更深入地理解,更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准备了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分析,以便让学生更生动地理解和掌握。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提倡学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我将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起学生对世界各地的兴趣。
然后我会向学生出示一些全球化现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进行讨论。
环节二、探究新知我将向学生介绍全球化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全球化的影响和意义。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探究国际组织的作用,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环节三、拓展练习我将为学生提供一些全球问题的案例,让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享,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合作能力培养。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2024高二政治说课稿(统编版必修4)
3.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认识观,提高学生对事物联系与发展规律的认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发展规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学生为高二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开始对抽象概念和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学习兴趣上,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内容更感兴趣;学习习惯上,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但可能存在学习自觉性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
2.视频资源:播放相关视频,如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联系的观点。
3.电子白板:用于记录学生的讨论内容和思维过程,方便学生回顾和总结。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资源的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一定的前置知识或技能,如基本的哲学概念、逻辑思维等。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联系和发展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2.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将联系的观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对哲学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误解,如将联系视为简单的因果关系。
3.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具体的建议。
4.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一.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一)本框在全课中的地位作用本框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它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这个基本观点去看问题,办事情。
本框着重从世界观角度阐释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及条件性,为下一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奠定基础。
(二)本框主要内容:本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三)教育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识记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含义(2) 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3) 运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2. 能力目标:(1) 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的观点。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培养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处理好日常人际关系、处理好学习各科知识的内在联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 难点 : 1)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2)把握联系的多样性的现实意义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具:多媒体教学四、教学方法:(1)收集相关材料,让学生在分组探究中体验并展示观点(2)讨论交流、并提出疑难问题,解决问题(3)教师创设情景并引导、点拨五、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尝试实践新课程自主合作学习理念,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题”进行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人教版必修4“哲学生活”模块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本单元侧重于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在全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上承第二单元“我们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下启“如何认识社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进行价值选择和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从科学逻辑的角度看,本单元属于辩证法的范围,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领悟联系的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理性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理解联系的多样性2、能力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明确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正确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二、【说课标】新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是: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三、【说学生】高中阶段学生看问题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但因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哲学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创造教学情境。
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和策略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
在讲授环节,我将通过PPT、图表等形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在讨论环节,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将结合当今时政和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环节,我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六、说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其中,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为主要内容,多样性为辅助内容。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图文并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我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节课的教学安排,谢谢大家的聆听!由于世界的普遍联系无处不在,学生对此比较熟悉。
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这一点,我采用了目标教学方法,并贯穿了“读-议-讲”的基本形式,多种教法综合运用,来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具体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问题探讨法、图表归纳法、联系实际法等,以启迪学生思维。
研究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具有对知识的研究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
因此,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进行了学法指导,包括理论联系实际法、思维训练法和读-议-讲研究法。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思考的能力,以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2017年九寨沟地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通过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归纳出联系普遍性的三个主要表现,并设计了两个教学情境,即《蝴蝶效应》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让学生逐一分析以增加对联系普遍性的理解。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
一 教材分析
2教学 目标
知识 与技能
联系的含义及其特性
过程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与方法
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
树立科学生态观
一
教材分析
3.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重点成因:只有从理论 上懂得事物联系普遍性 的含义和特性,才能自 觉地坚持用联系的观点 看问题。
一
教材分析
联系的含义
相互制约
联系的普遍性
重点
层
层
内部联系
递
进
外部联系
, 强
化
整体联系
知 识
内部联系
人 体
右脉
的
能
量
系
统
7顶轮 6额轮
左脉
5喉轮 4心轮
3脐轮 2腹轮 1根轮
中脉
中脉
1
7
2
5 4 63
外部联系
(时间) Y
老年 - 成年 - 青少年 童年 -
幼年-
· ·
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 场合与不同的人存在
课后探讨 (3min)
教学活动 新课教学
(35min)
小结反馈 (5min)
1.导入新课(2分钟)
视听体验,激发兴趣
播放视频《蝴蝶效应》 思考:该视频体现 了什么哲学道理?
引出新课知识:
世界是普遍联系 的
2.新课教学(35分钟)
创设情境,探究学习
只要猫一多,羊 肉就会便宜,这 到底是为什么
引起学生的兴趣
(2)联系的客观性
①类型: A、自在事物的联系 B、人为事物的联系
客观
②要求: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建立新的联系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组织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联系观点的核心要点;
2.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让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评价;
3.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和分享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纠正理解偏差;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的第三章第一节“世界是普遍联系”,是高中政治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联系的观点,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并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1.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对板书进行优化,使其更加直观易懂;
3.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用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PPT课件,呈现联系的概念,解释联系的特点;
2.结合实例,讲解不同种类的联系,帮助学生区分和理解;
3.引导学生思考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联系是无处不在的;
4.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联系与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联系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保持板书的整洁,避免信息过多,以免学生产生视觉疲劳。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联系的种类和特点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说课稿(统编版必修4)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中的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位置,是学生理解哲学基本原理的关键所在。主要知识点包括:联系的概念、普遍联系的特点、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联系的概念、普遍联系的特点、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
2.教学难点: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联系的客观性需要摆脱主观臆想的束缚,认识到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理解联系的多样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把握联系的各种形式和内容。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首先,我会播放一段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短片,让学生通过视觉直观地感受到联系的存在;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你们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吗?为什么?”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讲授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我所面对的是高二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够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对于哲学这样的抽象学科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学习兴趣上,可能对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更感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需要注重联系实际,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习惯上,他们可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式,但也有可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需要我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沪教版高三思想政治上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沪教版高三思想政治上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一、课程背景1.1 教材简介本课是沪江版高中思想政治上册的第一单元《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第一课。
该单元共分为三个课时,通过讲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掌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实例;•意识到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培养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世界普遍联系的认识,能够理解并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图表或视频等形式,让学生观察和探究世界上各种联系的例子,例如国际贸易、国际合作等,引发学生的思考。
避免在导入过程中出现与要求不符的字样或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联系是否仅仅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它们之间有没有相互影响和依存的关系?2.2 学习与讨论(2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授课教师备好的PPT,讲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介绍全球化概念和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联系。
•运用事例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例如,全球化使国家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不平等的发展、文化冲突等。
•在讲解过程中,与学生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3 小结(5分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以及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培养自己的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2.4 拓展(10分钟)•在小结之后,以组织形式进行拓展活动。
例如,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探讨该案例如何体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每个小组可以选派一名代表发表观点,并鼓励其他小组提出问题或对其他小组的观点进行补充和反驳。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第二单元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1、联系的普遍性【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板书)我们都听过这么一句古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为何会影响到池里的鱼呢?池鱼、水、城门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那我们再看这一诗句,蛙声十里出清泉,为什么有青蛙叫的地方十里内必定有山泉水,它们又是如何联系起来的,等等等等。
要解决上面的问题,首先第一个我们就得了解什么叫联系?1、联系的普遍性(板书)(1)联系的含义(板书)所谓的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对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分步骤去把握它。
首先联系讲的是一种关系,那么它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它既包括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也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存在着这种关系。
同学们在了解了什么叫联系后,那么我们来看一下,究竟池鱼、水和城门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城门失火,池水救火、水干鱼死。
蛙尽管能够离开水而存在,但必于湿润之地,湿润之处不远之地必定有山泉存在。
(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板书)那么这个普遍性可以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大家如果想一颗种子发芽你会怎么做啊!肯定得给它一定的土壤,每天还要给它浇水,并让其接受一定的阳光,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种子才有可能发芽,没有了这些周围的条件,种子也就永无出头之日,可见它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着。
事物内部——一辆“奔驰牌”汽车如果仅有车身而没有发动机,能否奔驰?有了发动机而没有轮子又如何开走?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事物的内部还是外部(也就是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其实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②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我们说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那是不是就是说世界上的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呢?如,这张桌子,跟你家里的椅子有半毛钱联系吗?没有吧,硬要说有关系,最多也就都是一堆木头,那也没联系啊。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说课稿 (精华)
五、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5分钟左右) • 这说明了什么?经过学生思考,教师点拨,得出结论事 物是普遍联系的。引出讲授新知的环节
(二)讲授新知:(25分钟左右)
• 1、联系的含义 • 这样既彰显了新课改精神,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 师的主导作用。 • 然后结合材料“成也双汇,败也双汇”让学生探究思考有 没有绝对孤立存在的事物呢?引出要学的第二个问题
2、联系具有普遍性
• 这一环节我采用配乐诗朗诵的形式得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及其方法论要求:
• 设立此探究思考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普遍联系是绝对 的,但同时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 ”这一结论的教育。
3,联系具有客观性
• 这一环节我采用图片形式得出联系的客观 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1、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 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作到一 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重点 多样性
普遍性
客观性
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四、教法和学法
• 教法: •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脑筋急转弯、典故、图表等手 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活动等形式获取知识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 组织能力。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辐射来了,盐没了 世界上最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辐射没来,盐买太多了 世界上最最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人都死了,盐没吃完
世界上最最最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没被辐射死,让盐给咸死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一)本框主要内容:
本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不仅贯穿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是开启唯物辩证法的钥匙;还揭示了矛盾内部错综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为以后学习发展矛盾打下基础,在全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从对人的生活实践来看,联系的观点是人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
因此,本框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特点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较弱。
而哲学是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热点,用学生身边的例子,从具体到抽象,从而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
2、能力目标:
(1)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把握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和形成辩证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的观点。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培养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三、重点难点
1、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特点
依据:联系的三大特点是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的精髓,是学生正确理解把握联系观点,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做事情的必需。
解决办法:我主要采用了典型案例、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
2、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依据: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改变物,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这两者说法似乎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对于初学者来说,当然就成为了难点了。
解决办法: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我特别设置了三个探究活动
四、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相关形象的素材,如图片、视频、音乐、漫画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哲学,激发学生的情趣,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认识到生活处处皆哲学。
2、用直观教学法
结合内容需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视频、故事图片、以及漫画等多种手段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形象化。
3、用黑板图示法
根据内容需要,利用黑板设计知识结构图,形成网络体系。
4、用讨论法,澄清认识盲点
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强化"热点"、澄清"盲点",本课时对"联系的特点"这一教学内容安排了讨论,以训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法
1、理论联系实际法:
这一方法是政治课学习最基本的方法。
通过一系列案例,将教材观点与具体材料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2、思维训练法:
在解决本节课每个内容时,我都引用了一些事例,要学生由事例归纳出观点,用观点统帅事例,既分析又综合,培养自已思维的主动性、独立性与灵活性。
3、读——议——讲学习法:
"读"就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文段,阅读材料,领会其精神实质。
"议"说是让学生对材料展开分析讨论。
"讲"就是让学生尝试提出自已观点,发表自已的看法,以养成自学习惯,实现自学达标。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以小品“五官新说”视频,引导学生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从而得出结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
(二)讲授新课
1、联系的含义?我们通过“小品五官新说”得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引出联系的含义以及在含义中找出它的特点之―普遍性。
设计学生活动:谈一谈我们身边有哪些联系?能否找到一事物和周围的事物没有联系的呢?由此引出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请学生分析多媒体展示的食物链并结合教材归纳出联系普遍性的三个主要表现。
通过让学生对食物链的逐一的来分析,以增加学生对联系普遍性的理解。
进而,得出: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教师进行总结提问: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那么能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呢”?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总结: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进而说明联系是有条件的。
3、联系的客观性
课件展示:12星座图
探究一::星座真的能预测你的未来和命运吗?真的是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吗?;518我要发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
总结:不是,联系是客观的,上述都是人主观臆造的联系,缺乏科学的依据。
探究二:根据相关理论解释“森林破坏、沙尘暴、水土流失”,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学生讨论:
总结:联系是客观的,违背联系的客观性,必将受到惩罚。
其实通过这个问题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探究三: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呢?请举出例子进行说明?播放歌曲‘天路’,人为事物的联系图片
根据实践与事物联系的关系,联系又分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让学生通过
例举实例来消化理解此知识点。
学生讨论:
教师:分析原因:1)人为事物的联系的产生需要主客观条件
2)就联系的产生过程需要人类的实践活动
3)就实践的结果来说,这种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建立就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总结: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第三,联系具有多样性
经过学生的探究得出: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
通过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成语,让学生体会联系的多样性。
并在教材中找出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教师总结提问:
【提出问题】:这些多种多样的联系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一样吗?
学生讨论回答:得出结论,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让学生概况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意义。
学生总结本课,教师补充。
课堂小结:(略)
课堂巩固:(略)
五、教学板书: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普遍性的表现
2、联系的客观性
(1)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关系
(2)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
3、联系的条件性
(1)联系多样性的表现
(2)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
六、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
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自主探索、领会道理,增强参与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演示法、合作探究法、集体讨论法,体现新课改精神和“双自主,双发展”课堂教学模式。
整节课以“道德课堂”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