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名著
中国古代哲学名著1、《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周易的作者相传为三圣,即伏羲,文王和孔子。
2、《论语》《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作品多为语录,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论语》一书有孔子弟子的笔墨,也有孔子再传弟子的笔墨,其著作年代有先有后。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3、《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4、《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
《庄子》进一步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
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瑰宝,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中国哲学传统。
这一传统集中体现在儒家、道家和墨家等重要学派中,它们对于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儒家的核心观点是人道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提倡“仁爱”和“和谐”,强调个体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他认为,人应该以“仁”为指导,追求道德完善,并将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相结合。
儒家思想提倡孝、悌、忠、信和礼节等道德观念,这些道德准则对中国人形成了深刻影响,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承和应用。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另一重要的学派。
道家注重追求自然的真理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无为而治”,即通过不争斗、不干预的方式来达到社会和个体的和谐发展。
道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老子,他主张追求“道”的境界,追求无为而治的理想状态。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即超越个体、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绝对真理,道家人追求通过自身修行去融入自然,达到身心灵的完整和和谐。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相对较为独特的一部分。
墨家的核心观点是“兼爱”,强调以兼爱原则来建立和谐社会。
墨家秉持着“非攻”的主张,反对战争和暴力,强调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墨子认为,“兼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通过兼爱减少仇恨和冲突,人们可以和平地共处,实现社会的和谐。
这些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人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塑造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个体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传承至今影响深远,激励人们追求道德完善与社会进步。
道家思想让人们更加关注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谐。
墨家思想促使人们通过兼爱和和平的方式处理冲突,建立和谐社会。
尽管这些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但它们的核心价值观念仍然对中国人产生着重大的意义。
中国的古代哲学与思想流派
中国的古代哲学与思想流派中国古代哲学与思想流派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涵盖了众多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
这些哲学和思想流派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古代社会与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国的古代哲学与思想流派做一简要的概述。
1.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哲学学派之一,以孔子为代表。
儒家强调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主张诚实、仁爱、忠诚和孝道等价值观。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即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和情感纽带。
儒家的学说对中国社会传承了几千年,并对教育、社会秩序和政治体制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道家学派道家学派是由老子和庄子等人建立的,其核心思想是“道”。
道家强调人应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关注个体的修养与内省,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与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和艺术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 墨家学派墨家学派是中国古代哲学学派之一,以墨子为代表。
墨家学派强调兼爱和反战,倡导公平与公正,主张为人民、为社会的幸福而努力。
墨家学派的核心原理是“兼爱”,即平等地关怀他人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墨家学派对于古代中国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 名家学派名家学派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以荀子、韩非等人为代表。
名家学派主张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通过严格的法律与制度来维持社会秩序。
名家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理性思考、制度化管理和法治思维。
名家学派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兵家学派兵家学派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方面的代表学派。
兵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孙子和吴起等。
兵家学派致力于研究战争策略和军事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兵家学派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军事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中国军事战略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了以上所述的学派之外,中国古代还有诸多其他的哲学和思想流派,如法家学派、纵横家学派等,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贡献。
中国古代哲学诗句
中国古代哲学诗句1.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2.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5.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6.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7.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8.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9.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10.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11.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12.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13.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14.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15.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16.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17.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1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19.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20.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1.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2.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3.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4.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6.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7.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9.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10.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1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12.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1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14.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15.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16.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17.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1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19.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1.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中国古代哲学必读书目清单
中国古代哲学必读书目清单
1. 《道德经》 - 老子
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强调自然的道德与治理原则,探讨人类行为的本质。
2. 《论语》 - 孔子
孔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和教导,强调人际关系、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3. 《孟子》 - 孟子
孟子的著作,探讨人性、修身养性和政治伦理,提出仁、义、礼、智的重要性。
4. 《荀子》 - 荀子
荀子的哲学思想,强调人性的善恶本质,提出了“性恶论”和“性善论”两种观点。
5. 《老子河上公章句》 - 王弼
王弼对《道德经》进行了注释和解读,被认为是对老子思想的经典解释之一。
6. 《庄子》 - 庄子
庄子的著作,强调个人心灵的自由和超越,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7. 《公羊传》 - 公羊春
公羊春对《孟子》的注释和解读,为理解孟子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8. 《史记》 - 司马迁
司马迁的历史巨著,其中包含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观点和人物叙述。
9. 《春秋左传》 - 左丘明
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有重要影响。
10. 《墨子》 - 墨子
墨子的哲学思想,强调爱、兼爱、非攻的理念,主张实践仁义和实现和平。
以上书目为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基础和指导。
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在中国古代,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涵盖了众多思想流派和理论体系。
本文将以古代中国哲学为主题,探讨其几个代表性的流派和思想家,展现其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一、道家思想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受到广泛关注。
道家强调顺应自然,在尊重自然和人类本质的基础上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主要创始人,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念,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分干扰和主导一切事物的发展。
二、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流派之一。
儒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以仁爱、礼义为核心价值观。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强调人伦关系和道德行为的理念,强调君子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行为规范。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强调爱与利的统一,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秉承“兼爱”和“非攻”的原则,主张废弃战争,倡导公平、和平的社会秩序。
墨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政治和伦理观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名家思想名家思想强调个人才能和个性的发展,注重技艺的掌握和实践的能力。
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庄子和韩非子。
庄子的思想主张虚无主义和自由主义,他以平和自在的生活态度来追求自由与幸福;韩非子则强调法治和权力的集中,认为只有法律才能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五、纵横家思想纵横家思想主要体现在军事、政治和外交方面,强调实用主义和权谋策略。
兼并战国时期是纵横家思想盛行的时期,李斯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反对和限制封建制度的建议,推崇中央集权和法治。
六、道德经的思想《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著作之一,以其简洁、深邃的语言表达出了道家思想的精髓。
《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通过顺应自然的方式来达到人类的自由和幸福。
它强调质朴、谦逊、清静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人们思考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指引。
中国古代哲学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对于生活、社会以及人性的思考和探索,这些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十大哲学名著
中国十大哲学名著范文1:作为一名学生,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
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影响着几千年来的政治、思想、道德、宗教、文艺等各个方面。
其中十大哲学名著更是代表着中国哲学的核心。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十大哲学名著及其重要意义。
1.《易经》: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被称为"中国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体系和宇宙观,还具备了对人类社会的宏观分析和微观管理的育人功能。
2.《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作的一本著作,道家哲学经典之一。
该著作强调了道的本源,阐明了道的本质和作用,强调了顺应自然和反对人为干涉。
3.《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一篇文章。
本书强调了恪守中庸之道是道德和思想的基石,是正确处理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关系的道路。
4.《论语》:是孔子和弟子的言行录,儒家经典之一。
本书通过描述孔子的言行,强调了儒家的思想和道德理念。
5.《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所作的一本著作。
本书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主张人性善恶并存,认为人们应该发挥出自己的良心和智慧,使世间更加美好。
6.《大学》:是从《礼记》中提取出来的一篇著作,儒家经典之一。
本书主张人的一切德行的根源在于学术,标志着儒家对社会治理和人类教育的长期追求。
7.《公羊传》:是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公羊高所作的历史文献注释。
该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典籍,对中国古代的舆论、文化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8.《左传》:也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历史文献记载,讲述了周朝后期至春秋时期的历史。
该书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9.《名家》:是春秋时期文学名家之一韩非所作的一部著作。
主张人的社会地位和功绩是社会价值的构成,主张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对中国法律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
10.《管子》:是战国时期管仲所作的一部政论著作。
本书主张把世界上的一切自然法则和道德原则融入到人类社会和政治的制度中,是中国古代政治和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范本。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哲学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扎根于中国大地,其中融合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这些古代哲学观念在中国社会中发挥了深远的影响力,并成为了塑造中国人民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哲学,包括儒家、道家和墨家等重要派别。
一、儒家哲学儒家哲学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和谐社会。
儒家追求的是和谐共生的社会关系,注重君臣、父子、兄弟等家庭纽带和社会关系的维护。
他们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主张顺应天命,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和个人美德的完善。
二、道家哲学道家哲学由老子和庄子等哲学家领导,强调自然和生命的道。
道家主张追求自然至简、自由无拘的生活方式。
他们认为道不可说、无形无名,主张顺应自然,返璞归真。
道家思想提倡无为而治的理念,通过自然无为的方式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和谐。
他们崇尚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三、墨家哲学墨家哲学起源于墨子,注重爱、兼爱和不杀生的伦理观念。
墨家主张爱人无私、兼爱天下,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他们反对战争和杀伤生命,主张以和平和利他的方式解决争端。
墨家思想强调社会公正和道德平等,通过强调爱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总结上述古代哲学派别,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观念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倡导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的提升。
这些哲学思想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塑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鼓励人们追求道德的完善、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今天,尽管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古代哲学的精髓仍然深植于中国人的心灵。
这些哲学观念影响了现代中国社会,促使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个人责任以及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传统哲学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起到指导作用,激励人们在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注重个人品德的培养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哲学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4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
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一孔孟之道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第一学说了。
创始人孔子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个巨星。
他所创立的学说,被称为“儒学”。
“儒”最早是贵族中掌管道德教化、音乐礼仪的官员。
如巫、史、祝、卜等。
春秋战国,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人逐渐流落到民间,有的为诸侯执掌礼仪,称为“君子儒”。
有的替人办理丧葬祭礼,称为“小人儒”。
孔子以后,因其弟子众多,影响甚大,“儒”逐渐成为空门弟子的专称,有孔子创立的学说也就成为了“儒学”。
儒学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的继承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被定为一尊,以后成为指导中国社会达几千年的主导思想。
二老庄思想三墨家学说四法家学说五汉代经学六魏晋玄学七宋明理学八清代朴学内容提要一、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中国哲学在中国文化系统中起主导作用,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离不开对哲学的深层把握。
中国古代哲学萌芽于殷周之际,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哲学思想异常活跃。
在3000多年哲学发展史上,对民族精神文化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佛学和宋明理学这四大思想资源与思想传统。
原始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子思、孟子、荀子等,原始儒学的经典是六经。
原始儒学精神首先是创造性的生命精神,宇宙永不停息地变化流转,人应该效仿它而自强不息,全面发挥人的秉赋与潜能,其“天道”、“地道”、“人道”的思想,都是讲积极创造的生命精神。
孔子哲学的基本观念是“仁”,所谓“仁”,既是指天地万物的普遍联系与相互滋养,又是主体内在的意识和崇高的道德价值。
儒家的理想是通过推广仁爱精神,把人的精神提升到天人合一之境。
总之,儒家精神是一种寓理想于现实的精神,有利于人们以超越的精神完成日常的事业。
原始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代表论著《老子》文约义丰,《庄子》恢诡谲奇,两书不仅表达了特殊的人生智慧,也代表了特殊的艺术精神。
《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最终本源,是天地万物所以发生的根本原理。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哪些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演变历程十分丰富多样,涵盖了众多重要的学派和思想家。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名家等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强调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念。
先秦儒家学派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程朱理学等代表人物。
孔子注重“仁”与“礼”的实践,强调道德修养与人伦关系的重要性;孟子着重强调人性本善,提倡天人合一的道德观;荀子则注重人性的善恶混杂,主张通过教育来纠正人性的过失;程朱理学强调“知行合一”的观念,以实现人的道德完美。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自然而无为的生活哲学,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
先秦道家学派主要有老子、庄子等代表人物。
老子强调“道”的存在和大道至简的理念,主张无为而治;庄子则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出了自由自在的境界和“背离尘俗”的生活方式。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和尊王敬义。
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以“兼爱”来实现和平。
他还强调了“非攻”和“尊王敬义”的重要性,倡导创造一个人人共享的公平社会。
4.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以法制和权力为基础的政治哲学,主张严格的法律和强有力的政府来维护社会秩序。
先秦法家学派主要有韩非子、商鞅等代表人物。
韩非子提出了强权政治的理念,主张集权统治和严厉的法律制度来管理国家;商鞅的变法思想则强调通过改革来加强国家实力,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5.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强调言论自由和辩论的重要性。
名家学派主要有公孙龙、公孙、申不害等代表人物。
名家强调辩论和争鸣的方式来实现真理,反对权威主义和权势的滥用,主张为天下众人“言说利害”。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名家等多个学派,每个学派都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思想体系的传播和发展,为后来的哲学和文化积淀提供了重要基础。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一、儒家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就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秩序以及个人的道德修养。
儒家的代表性思想家孔子强调了仁爱、道德、尊卑有序等价值观,并倡导以家庭为基础建立社会秩序,强调家族和社会伦理关系的重要性。
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主张人性本善,并认为通过教育可以使人们回归善性。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另一个重要的哲学流派。
道家的核心是追求道的真理和自然的无为而治。
道家的代表性思想家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强调通过超越个人欲望、顺应自然的原则来实现和谐。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与自然同心以及淡泊名利,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古代哲学思想的另一重要流派。
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的道德观念,并批评社会的不公正和战乱。
墨子提出了爱的概念,认为爱可以减轻人们的痛苦,并主张通过仁爱来建立和谐社会。
墨家思想对于古代中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伦理观念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是以韩非子、李斯等人为代表的哲学流派。
法家思想主张依靠明确的法律和严格的管理来维持社会秩序,并注重实用主义,强调权力和效率。
法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有深远影响,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的中央集权体制奠定了基础。
五、兵家思想兵家思想是一个特殊的哲学流派,主要关注战争和军事策略。
孙子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兵书之一,强调战争指导原则和军事战略。
兵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和战争策略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中国军事文化的发展。
总之,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涵盖了多种流派,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和兵家思想。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思想也为后世中国哲学和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哲学
二、“义”系列
第一幅:
原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025 2015 ——《论语·里仁》 英译:Riches and honors are what men desire. If they cannot be obtained in the proper way, they should not be held. Poverty and meanness are what men dislike. If they cannot be avoided in the proper way, they should not be avoided. ——(英) 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 今译:富与贵,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 得到它,君子不接受。贫与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不 用正当的方法去抛掉它,君子不摆脱。——杨伯峻( 1909-1992)
第二幅: 原文: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2025 2015 ——《论语·子张》
英文:The scholar, trained for public duty, seeing threatening danger, is prepared to sacrifice his life, when the opportunity of gain is presented to him, he thinks of righteousness. ——(英)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 今译:读书人看见危险便肯豁出生命,看见有所得便考 虑是否该得。——杨伯峻(1909-1992)
第三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卫灵公》 英译:What you do not want done to yourself, do not do to others. ——(英)理雅各( James Legge,1815-1897) 今译: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 物,就不要加给别人。——杨 伯峻(1909-1992)
中国古代哲学
每当中国哲学处于这样一个集中发展时期,学派之多,人才之盛,思想之自由,学术之开阔,都会达到一个 高峰。中国哲学之兴衰,系于中国社会之兴衰,同时也造就了民族精神的个性与内涵。
中国哲人出现的具体历史机缘,既造就了中国哲学的性格,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个性。中国哲人的“推天道 以明人事”,使得中国哲学具有鲜明的入世品格;中国哲学关心的重心在于人事,使得中国哲人总是饱含忧患。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是《易传》作者对前人哲理作品中巫史性格的会心体认。另一方面,古代的中国人 又富于理论思维传统,他们虽然关心的重心在于人伦日用,但他们总是寻求世俗生活的超越根据。“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古代哲人的学术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平”,是古代哲人的自觉使命。
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古代的哲学
01 发展历史
03 趋势
目录
02 使命
基本信息
中国古代哲学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成形于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已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它的发展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截至1840年,大体可分为:奴隶制及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的哲学;封建制时 期的哲学。
发展历史
诸子哲学
上古哲学
中古正宗哲学从董仲舒开始,正宗哲学的神学化也从董仲舒开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儒家“六艺之科”的书籍成为经典。汉初的子学余绪,由式微而归于斩绝,经学的统治开始。西汉占统治 地位的是今文经学。董仲舒的《公羊春秋》以其非常异议可怪之论独成为今文经学的大宗。他的天人三策和《春 秋繁露》是正宗哲学神学化的标本。阴阳灾异之说,天人感应之论,人副天数之言,土龙祈雨之术,何莫而非神 学。正是这个董仲舒,被称为西汉大儒,上承先秦儒家端绪,其思想学说成为中古哲学的正宗。
中国的古代哲学与思想
中国的古代哲学与思想中国的古代哲学与思想悠久而丰富多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
从孔子的儒家思想到老子的道家哲学,再到墨子的墨家思想和庄子的庄家哲学,每一位思想家都以其独特的理论贡献着对人类思维的启迪。
今天,我们将探索中国古代哲学与思想的主要流派和其影响。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脉。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他的思想以“仁”为核心价值观,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责任。
儒家强调家庭道德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尊重传统、培养君子的品格和行为。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第二代代表,他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人性的善良和人与人之间的爱与亲和。
他主张君主应行善政以造福人民,提出“天命”的观念,认为人的行为应与天的意愿相符。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由老子和庄子创立,并以“道”为核心概念。
道家思想强调返璞归真、追求自然和无为而治。
老子主张“道”的本源是无法言喻的,强调人应该追求与“道”合一、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道家思想,他强调自由、超脱和自觉。
庄子用寓言和幽默的方式诠释人生的意义,认为追求个人的内心平静和心灵自由是人生的最高目标。
3. 墨家思想墨子是另一位中国古代思想家,他创立了墨家思想。
墨子的思想关注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实际问题,他主张兼爱、禁战和宽容。
墨子对于贵族特权和战争进行了批判,强调人们应该互助合作、推崇平等公正的社会关系。
4. 理学思想理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朱熹和王船山。
理学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对于天理的理解。
朱熹主张“心学”,认为通过学习和修养个人的内心,可以达到与天地万物的和谐。
王船山进一步发展了理学思想,强调实践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他主张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贯彻天理和道德原则,提出“格物致知”的观念,认为通过观察和思考事物可以认识到真理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这些古代哲学流派和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思想的核心观念和价值观仍然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有所体现,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解读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解读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深厚博大,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的学派和思想流派。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和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进行解读,探讨其核心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社会秩序,认为仁者爱人,孝子敬亲,礼仪是维系社会和谐的根本。
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即人对人的关怀和爱。
儒家强调人的教育和道德修养,认为人性本善,通过教育可以改善人性。
儒家经典《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价值观。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古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制度和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念仍然在中国社会中保持着广泛的影响力。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另一重要流派,强调追求自然和谐、道法自然。
道家认为人应该符合自然的原则,追求无为而治,强调无欲无求、无为而治、返璞归真的境界。
道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道”,即宇宙万物的原则和规律。
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追求功名利禄,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实。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道家思想观点,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和哲学思想。
道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的追求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文学艺术。
道家思想提倡心灵的宁静与平和,对于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强调兼爱和公义。
墨家认为人应该爱人如己,慈爱众生,追求公平和公正,反对战争和暴力。
墨家思想主张实践主义,强调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
墨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兼爱”,即爱人如己。
中国的古代哲学
中国的古代哲学中国的古代哲学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的哲学体系之一,它涵盖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中国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它们各具特色,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提供了宝贵资源。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为重要的学派之一。
儒家学说主张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注重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和社会伦理的规范。
儒家的核心理念是“仁”,即具备高尚道德品质和人伦关系的实现。
儒家强调孝顺、忠诚、述学、敬老、信守社会规范等美德,其专门强调教化、礼仪、文章和治国理政的实践,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之一。
与儒家思想相对应的是道家思想。
道家学派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超然境界的追求。
道家强调自然、无为、自由和无欲,提倡个体发挥自身潜能、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道德境界。
道家认为,人应当顺应天道,追求自然,达到“道”的境地,以实现人与自然的一体化。
墨家学派则注重道德平等和公正。
墨家学说强调爱和和平,提出无差别的普遍爱,反对战争和杀戮。
墨家追求天下太平和社会公正,主张以兼爱为原则,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和谐。
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荀子和韩非子。
名家学派强调政治和权力,崇尚法治。
他们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制度和规范来限制人的欲望,保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他们声称要追求纪律,惩罚罪恶,以维护社会的稳定,提倡君主专制。
法家学派主张利用法律和制度来管理社会。
法家思想主张君主政治和集中权力,追求建立周密和公正的法律制度。
他们强调法治,反对个人任性和特权,主张用法律来管理社会和维护秩序。
以上提到的学派和思想家只是古代中国哲学宝库中的一部分,还有其他众多的学派学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中国的古代哲学充满了智慧和思考,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当今世界上,中国的古代哲学始终是我们思考人类命运和价值的重要指南。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发,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总结起来,古代中国的哲学包括了儒家、道家、墨家、名家和法家等多个学派。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总结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总结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发展最为激烈和多样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个国家和学派陆续产生并发展起来,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哲学思想。
下面将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进行总结。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它的核心理念是仁爱和道德行为。
儒家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教育和自我反省可以实现个人的道德自律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孔子、孟子和荀子。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以《道德经》为代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道的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不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注重个体的内在修养和自我解脱。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强调公平和爱的普遍性。
墨家主张爱和利的平等,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倡导民主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墨家认为通过实施非攻和亲亲亲敌敌敌的政策可以实现国家的安全和和平。
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墨子。
4.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制和权力的集中。
法家主张通过严格的法律和刑罚制度来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强调以法治国,以法制约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和商鞅。
5.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注重言辞和辩论技巧的运用,强调辩论和争论的重要性,提出了独特的政治理论和教育观念。
名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公孙龙和公孙衍。
6. 兵家思想:兵家思想强调战争和军事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武力实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兵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孙武和吴起。
7. 元亨学派:元亨学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派,强调人的本性和天命的关系,主张顺从天意。
元亨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孟庄和弥修。
8. 阴阳家思想:阴阳家思想注重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阴阳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邹衍和东方朔。
以上是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的简要总结。
这些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发展,相互影响和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丰富多元体系,为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哲学是指自先秦时期到近现代的中国思想文化遗产。
在这长时间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哲学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并为中国历代的社会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思想启示和指导。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思想。
一、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先后出现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为后来的哲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之一。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他倡导“仁义礼智信”的思想,认为人的行为需要符合道德规范,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社会稳定。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广泛传播至今。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他们认为人应该追求自然和谐,倡导“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反抗权力和规则对人的束缚。
道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自然、道德、无为,为后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反对奢侈和浪费,并提出以公共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墨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有一定的影响,但在儒、道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式微。
4.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荀子、韩非等,他们主张对人的天性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理论,强调国家的权威和民众的服从,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汉代哲学思想汉代是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广泛普及,同时也出现了多种哲学思想流派。
1. 道教思想道教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一支,主张追求道的境界,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内修身心,外护社稷。
2. 坛教思想坛教思想起源于汉代,主张通过祭祀、仪式等方式修养精神,其代表人物是张衡等。
3. 阴阳家思想阴阳家思想是汉代中国著名的思想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是张角、张仲景等,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力量组成,强调“通天下者必先形其体,致使精气为之舍”。
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
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
中国古代哲学体系可以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三大哲学体系是儒家、道家和墨家。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哲学体系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仁爱、礼仪、忠诚、孝道等,旨在倡导人类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和谐相处的道德标准。
儒家强调人的修养和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品德和才智,才能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之一,以道、自然、无为、无为而治为核心思想。
道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不进行无谓的干预和人为的改变,这样才能使世界更加和谐。
道家强调个人修养和内心的平衡,倡导无为而治,即不求功名利禄,不做作,不强求成就,做到随遇而安,淡泊名利。
墨家是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之一,核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尊师。
墨家认为爱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所有的人都应该相互关爱、协作,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同时,墨家强调非攻,即不主张战争,主张和平解决问题。
墨家还重视师生关系,认为尊重师长、师长关爱学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价值观。
总之,儒家、道家和墨家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哲学体系,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探讨人类社会的本质、价值和发展方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是世界上伟大的文明古国之一,同时也孕育出许多深刻而卓越的哲学思想。
这些思想对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和墨家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进行探讨。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流派之一。
儒家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爱和中庸,强调个体应该以仁德为基础来维系社会和谐。
儒家提倡“君子”行为和美德,包括礼仪、忠诚、诚实等等。
儒家思想以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教诲为基础,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伦理观念。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另一大流派。
道家强调追求内心的和谐和平静,崇尚“无为而治”的理念。
道家思想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一种无形无息的力量——道,人应该追求与道的和谐,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自己的平衡。
道家主张的“无为而治”与儒家的“仁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中国古代政治和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具有系统性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哲学学派之一。
墨家强调以兼爱为核心的社会伦理观念,并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
墨家提倡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主张道德和社会利益应相辅相成。
墨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风气的形成,以及科技和经济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
这些哲学思想不仅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中国社会和文化仍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些思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并从中汲取智慧,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气”实质的思考洛阳市孟津县王新社摘要:《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气‛实质的思考》一文以高亮和高德著的《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有关论点立论,详细论述了‚气‛实质的信息属性,以现代科学语言阐述了古代哲学‚气‛的特点,并回答了中国古代唯气论和唯理论对世界本源的争论。
该文对揭示古代哲学‚气‛的实质,用现代科学语言表达‚气‛的概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中国古代元气学说和气学理论的研究,结合现代科学对‚气‛实质的探讨,我非常认同高亮和高德同志在《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中论述的观点:‚从‘三论’看气一元论,构成万物之气既是物质,也是能量,又是信息,它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三位统一体。
……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气不仅是组成世界万物的物质能量信息,而且是由物质能量信息组成的系统的流通质。
气就是流通质,它们都是由物质能量信息组成的,但不同的气,亦即不同的流通质,又以某一种或二种为主。
因此,在不同的场合下,不同的气即不同的流通质有时主要表现为能量,有时主要表现为物质,有时主要表现为信息,有时则主要表现为信息流基础上的功能活动。
‛①为了充分说明古代哲学‚气‛的实质,也为构建现代科学‚气‛的概念,现就此观点作一些延伸性的思考。
一、明确几个相关概念传统物理上的物质概念,即具有几何形状的粒子性物质,是在空间隔开的不连续的,我们称之为狭义的物质概念;量子力学把粒子性的不连续的物质和空间连续的场物质统一起来,我们暂且把这种统一起来的物质称为广义的物质概念;无论广义的或狭义的物质概念,其内部都包含能量和信息,也即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统一的。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方程和质能守恒定律,能量是物质(质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信息控制系统理论表明,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物质能量在时空中存在和变化的秩序。
物质和能量是信息的载体,能量是信息流通的动力;任何物质能量的变化必然伴随着信息的变换。
因此能量和信息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二、关于古代唯气论和唯理论对世界本源争论的答案以气为世界本原之集大成者张载,以‚太虚‛立论,提出‚太虚即气‛,认为气是宇宙万物之本体,一切事物和现象皆是气的不同表现形态,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体尔。
‛在张载的气论哲学中这样认为,所谓空无所有的太虚,也并非绝对无有,有与无是气之聚散而形成的。
说:‚气之为物,散入无形,适得吾体;聚为有象,不失吾常。
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
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
‛并且从气为万物之本原的观点出发,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气之变化而成的,太虚只是气的原始状态,凡有形之物皆由气聚而成,故张载又说:‚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然在二程、朱熹的理学思想中,他们始终坚持在气之前还有一个主宰世界、能生气的‚理‛,形成了‚理—气—物—理‛这样一种逻辑结构。
②以上唯理论与唯气论的对立观点一直持续到现在,在现代科学对宇宙起源尚无定论的情况下,暂无人做出解答。
唯理论者与唯气论者在孰为世界本原的问题上根本对立,但都承认气的物质性。
即唯理论者,尽管认为理在气先,但理不能造万物,造万物者仍然是气。
如朱熹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又采纳了张载关于气的学说,根据程颐的思想加以扩大、充实,形成了中国哲学中最缜密、最有条理的本根论系统。
认为理是生物之本,气是生物之具,理是第一性的,但必须有气,气是构成万物的基本材料,但不是世界的最高本原。
说:‚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
‛作为构成万物的基本材料——气,也必须要依附于理。
②古代唯理论者和唯气论者的争论,是典型的对物质不同固有属性的思辨。
但古人的精辟思辨通过时空给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理学思想中的‚理‛就是物质的一个固有属性——信息,‚气‛就是物质的另一个固有属性——能量。
先有理,还是先有气?答案是明显的:‚理‛和‚气‛应该统一于广义的物质概念之内。
‚理‛和‚气‛的关系是:‚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
‛,也即信息是能量运动的不同形式。
能量的聚散形成不同的物质,形成不同物质的控制系统是信息,也就是说,不同的信息,决定着能量聚散的形式和结果。
三、“气实质”的信息属性阐释高亮、高德研究的信息控制系统理论表明,世界是由物质能量系统和信息控制系统组成。
物质能量系统分为物理系统、化学系统和生物系统,③对此,现代科学研究的很多,大家接触的也很多,比较容易理解,在此不再多述;下面重点阐述一下‚气实质‛的信息属性。
大家知道,原子是世界物质元素的存在形式,分子是构成不同物质的基本单位。
自然界的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各种元素的原子不同,就是因每种元素的原子所带的质子和中子及电子的数量不同,分布及排列方式不同。
在单质中,更有因原子不同的空间排列结构而造成物质的不同性质。
如碳原子在空间以分层形式排列则形成硬度不大的石墨,若原子在空间以立体三棱柱形式排列则形成硬度非常大的金刚石。
由不同的原子组合成的分子物质叫化合物,各种单质和多种化合物就构成了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物质世界,一旦分子裂解重新组成新的分子,就形成了新的物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化学反应。
由以上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元素的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在空间不同的排列方式造成的,不同的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在空间不同的排列方式造成的。
这种排列方式中蕴含着能量、相互作用的控制信息和空间结构,要改变这种空间结构,或重组这种控制信息,就需要能量介入,如原子能的开发利用,分子化学能的释放利用等。
有机物是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组成的大分子物质,如日常生活中的塑料、橡胶、蛋白质、糖、脂肪等。
在有机物中,相同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式相同,因原子的排列结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物质现象较为普遍。
如同分异构现象广泛存在于有机物中,即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
同分异构体的组成和分子量完全相同而分子的结构不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不相同,如乙醇和甲醚【C2H6O】、雷酸银和氰酸银等。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主要是多种蛋白质以不同的排列方式组成的。
各种不同的细胞组成了生物体,有了细胞,才有了生命。
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成千上万,但构成生物个体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基本原材料都是蛋白质、糖、脂肪等。
这些原材料不是简单堆砌起来的,都是有机组合起来,协调发挥作用的。
等级越高的生物个体,其组成越复杂,协调程度越高。
譬如人类,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具有高级智慧。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机物的不同主要是组成有机物的碳、氢、氧等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生物种类和个体的不同,主要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有机物组合方式不同。
从以上论述可知,在无机物的世界,各种元素的原子要保持其固有的结构,其所含的质子、中子和电子就要维持一定的空间排序,而这种空间排序是由原子内部的控制信息决定的。
如氢原子就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氢原子核,由一个电子围绕氢原子核旋转形成的。
不同元素的原子的结构不同,其内部的控制信息就不同;在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原子互相结合的数量和方式不同,其组成的物质就不同。
如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结合而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结合组成的。
它们结合成的状态要维持稳定的空间结构,其内部都有自己特有的控制信息。
在有机质中的情况,上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在生物个体上,如在植物体内,每种植物体内都有控制其生长发育的信息,同一种植物的控制信息大同小异,但个体还有小的差异。
这就是同一植物既保持物种的一致性,又体现出个体的差异性的原因。
同一植物的这种控制信息代代相传,在进化中既遗传又变异,这是现代科学证实了的。
动物包括高级动物——人类在这方面都体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
在生物体内,控制信息对个体的生长发育时时刻刻起着调控作用,从宏观方面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时间进行的纵轴表现,就是适时调控着个体的生、长、壮、老、死各个生长周期;二是在某个时点,在横轴上对个体的每个细胞进行着调控。
这两个方面的调控出现问题了,生物个体就从生理状态转到病理状态了。
现代医学对人体脑组织或肝组织部分切除后,人体能生长出和原来的脑或肝器官同样大小和质量的组织,这充分说明了机体控制信息的巨大作用。
我们再来探析社会现象,社会组织如党派、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其组成都有组织章程、职能、纪律等,在社会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乌合之众不称为组织,因为没有目标、没有章程等。
社会组织的章程、职能、纪律等就是组织的控制信息,如果控制信息失灵,组织就会涣散甚至瘫痪。
我们常说的政令不通,政策棚架等就是控制信息失灵的表现。
通过以上探析,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生物体后到社会现象,物质有个共同的属性,就是物质内部的控制信息,因为这种控制信息,保持了物质的特有性质,决定了物质发展变化的趋势,也决定了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向。
所以,在物质的信息控制系统未被揭示前,物质能量系统尚不能完全解释古代哲学‚气‛的现象和特点。
在物质信息控制系统的密码被破译之后,世界的科学图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信息化的浪潮席卷整个世界,逐步迎来了信息化社会。
这为我们探索、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创造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气实质”是否符合古代“气”的特点?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与西方哲学物质概念的比较,二者都具有广袤性,这是其相同之处。
但中国古代哲学的气,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可入性、包容性、渗透性、运动性、和实体性。
④‚气实质‛的概念是否符合这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分别予以阐述。
1、可入性:气很细微,既无形质,又有形质。
无处不入,无所不有,并贯通于一切有形有质之物的内外,如水火、草木、禽兽、人类等。
‚气实质‛的论述表明,气是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的统一体,控制信息本身是无形的,然而当信息发挥作用时,都有信息的载体,这时信息和载体的结合体是有形的。
如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就是气的载体;分子中,相互结合的原子外层电子的得失就是载体;有机大分子的空间结构就是气的载体;生物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网络就是气的载体。
它们都具备‚可入性‛这个特点。
2、包容性:气充塞宇宙,凝聚而成为有形有质之物,是构成一切有形有质之物的原始材料,是一切事物的基础。
气不仅包容一切气体、固体(细微的物质)的东西,而且也包容自然、社会和人身。
气可兼纳物质和精神等一切现象。
气的这种包容性、普遍性,远非西方哲学所说的物质所能及。
我们上面所谈的‚气实质‛已经包容一切气体、固体,也包容自然、社会和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