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合集下载

真菌学概述

真菌学概述
真 菌
1
概念
funges,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 ,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 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 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种类繁多, 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种类繁多,有 10余万种.大多对人无害,有的甚至有 余万种.大多对人无害, 余万种 益.
2
青霉菌
3
生物学性状
4
1.
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真菌: 单细胞真菌: 圆形或椭圆形, 圆形或椭圆形,常见于酵母菌或类酵母菌 多细胞真菌: 多细胞真菌: 菌丝+孢子 菌丝 孢子 交织成团—菌丝体 霉菌) 菌丝体( 交织成团 菌丝体(霉菌) 二相性真菌: 二相性真菌:在37℃呈酵母型,25 ℃ ℃呈酵母型, 呈丝状型的真菌
5
新生隐球菌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6
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
7
多细胞型真菌
8
⑴菌丝(hypha)
菌丝分为营养菌丝和气中菌丝, 菌丝分为营养菌丝和气中菌丝,气中菌 丝中能形成孢子的叫做繁殖菌丝. 丝中能形成孢子的叫做繁殖菌丝. 有些真菌的菌丝具有隔膜,叫有隔菌丝; 有些真菌的菌丝具有隔膜,叫有隔菌丝; 有些真菌的菌丝无隔膜,叫无隔菌丝. 有些真菌的菌丝无隔膜,叫无隔菌丝.
9
菌丝
10
11
(2)孢子(spore)
是真菌的繁殖结构. 是真菌的繁殖结构. 不同的真菌都有其特有的孢子, 不同的真菌都有其特有的孢子, 根据繁殖方式, 根据繁殖方式,孢子可分为有性孢子和 无性孢子. 无性孢子.
12
无性孢子分为三种: 无性孢子分为三种:
分生孢子 叶状孢子 孢子囊孢子
1314犬Fra bibliotek孢子菌之大分生孢子

第三篇 真菌学

第三篇   真菌学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皮肤、黏膜感染,如引起鹅口疮 2.内脏感染,如引起肺炎、肾盂炎等;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脑炎。
Gram-stain of vaginal smear showing Candida albicans
三、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镜检 2.分离培养与鉴定 (1)芽管形成试验 (2)厚膜孢子形成试验:用玉米粉聚山 梨 醇-80琼脂培养基 3.血清学试验 4.动物试验
1、不染色标本 检查菌丝及孢子(较暗的光线下进行) 2、染色标本 乳酸酚棉兰染色:真菌染成蓝色,适用于所 有真菌。 糖原染色:真菌红色,背景淡绿
(碘酸schiff染色)
3.培养检查法
培养基 无选择培养基: 沙保培养基 脑心浸液培养基 血琼脂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加抗生素,抑制细菌污染
二十八章 皮肤与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直接镜检:使用墨汁涂片法,将墨汁与 脑脊液沉渣混合做负染后镜检,如见到典 型菌体且外围有肥厚的荚膜,即可诊断。
2、培养检查 沙保培养基:酵母型菌落 3、抗原检查:荚膜抗原 4、动物实验:小白鼠
第三节 曲霉菌Aspergillus
一、生物学性状 为多细胞性真菌,营养菌丝呈膨大足细胞, 孢子梗膨大呈顶囊,顶端形成小分生孢子。
(三)真菌的菌落特征
1.酵母型菌落:圆形、光滑、湿润呈腊状, 柔软而致密的大菌落 类酵母型菌落 2.丝状菌落:疏松、呈绒毛状、毡状和棉 絮状,菌落和培养基紧密连接,不易挑起。

白假丝酵母菌菌 落(类酵母型)
青霉菌

曲霉菌菌落
三、真菌的抵抗力与变异性
1.菌丝与孢子对热抵抗性不强 2.对干燥、阳光、紫外线和一些消毒剂有 抵抗力 3.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 4.易发生变异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填空试题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填空试题

1.免疫的功能: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稳定③免疫监视2.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3.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因素:屏障作用、免疫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等)、效应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等)4.吞噬细胞的类型(主要的两种):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5.吞噬的过程(三个阶段):募集和迁移吞噬和杀菌降解和消化6.特异性免疫的主要过程:感应识别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7.按参与细胞及效应成分和功能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9.抗原的性能: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10. 木瓜蛋白酶:两个相同的能与相应抗原结合的Fab段和一个Fc段11.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1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中和作用○2激活补体○3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调理作用的概念、ADCC作用的概念、介导I型超敏反应)○4通过胎盘、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12. 补体系统的激活:经典途径:抗原抗体激活的途径MBL途径:病原微生物早期侵入的激活途径替代途径(C3途径):早期、不需要抗体的激活途径13.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溶菌、溶细胞、抗病毒;炎症介质作用:趋化作用、过敏毒素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免疫调节14. 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人类白细胞抗原(HLA)15.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高度的多态性、单元型遗传和连锁不平衡16.HLA I类抗原:体内各种有核细胞(包括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表面HLA II类抗原:主要是APC细胞表面及活化的T细胞17.HLA的功能:1)参与抗原加工和提呈:与抗原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供T细胞的抗原受体(TCR)识别。

内源性抗原:MHC I—CD8 外源性抗原:MHC II—CD42)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3)约束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MHC限制性,如在T细胞活化时、活化了的CD8+T细胞杀伤靶细胞时4)参与免疫细胞的分化:T细胞在胸腺分化成熟时18.T淋巴细胞的成熟:获得功能性TCR;获得MHC限制性的抗原识别能力;获得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19.T细胞的表面膜分子:抗原受体 (TCR-CD3复合体)、CD4或CD8、CD2820.T淋巴细胞的亚群:CD4+:抗原识别、活化受MHC-II类分子限制,识别外源性抗原CD8+:抗原识别、活化受MHC-I类分子限制,识别内源性抗原21.B细胞的表面膜分子:BCR-CD79a/b复合体、CD80/86(B7-1/2)、CD4022.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分感应、增生分化、效应三个阶段23.外源性抗原:抗原肽—MHC II,活化CD4 T细胞内源性抗原:抗原肽—MHC I ,活化CD8 T细胞24.I型超敏反应(过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1全身性过敏反应:药物、血清过敏性休克。

真菌学概述

真菌学概述

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数量大 多数有益:如酿酒、发酵、 多数有益:如酿酒、发酵、 生产抗生素等 少数有害:人类及动、植物疾病。 少数有害:人类及动、植物疾病。 医学(病原)真菌400 400种 医学(病原)真菌400种, 常见的有50 100种 50常见的有50-100种 真菌症明显上升趋势: 真菌症明显上升趋势: 1. 滥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 2.用激素 免疫抑制剂、 用激素、 2.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 HIV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 和HIV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 等原因
2.孢子 2.孢子 (spore)
孢子是生殖结构 , 由生殖菌丝产生。 孢子 是生殖结构, 由生殖菌丝产生 。 是鉴定和 是生殖结构 分类的依据。 分类的依据。 据繁殖方式可分: 据繁殖方式可分: (1) 无性孢子 由菌丝上的细胞分化或出芽形成, 不经过两 由菌丝上的细胞分化或出芽形成 , 性细胞的配合。 性细胞的配合。 病原真菌多有无性孢子。 病原真菌多有无性孢子。 (2) 有性孢子 由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2个细胞配合(质配 个细胞配合 由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 个细胞配合 质配 和核配)后产生 后产生: 和核配 后产生: 绝大多数为非致病性真菌所具有。 绝大多数为非致病性真菌所具有。
(1)芽生: 酵母菌及酵母样真菌 芽生: 裂殖: 以二分裂法进行繁殖 (2)裂殖: 以二分裂法进行繁殖 萌管: 萌发芽管, (3)萌管: 萌发芽管,芽管延伸后形成菌丝 (4)隔殖 在分生孢子梗某一段落形成一隔膜, 隔殖: (4)隔殖: 在分生孢子梗某一段落形成一隔膜, 随之原生质浓缩而形成一个新的孢子。 随之原生质浓缩而形成一个新的孢子。孢子可 再独立繁殖。 再独立繁殖。
二.多细胞真菌
菌丝和孢子两大部分组成 由菌丝和孢子两大部分组成 1.菌丝( 1.菌丝(hypha) 菌丝 2.孢子(spore) 2.孢子( 孢子

《真菌学》真菌

《真菌学》真菌
l 病理变化:由真菌增殖及代谢产物刺 激宿主引起。
l 症状:皮肤癣,特别是手足癣。 l 种类:毛癣菌、表皮癣菌、小孢子癣
菌。
致病特点:
一种皮肤癣菌可在不同部位引起病变; 相同部位的病变也可由不同的皮肤癣菌引起;
脚癣
手癣
股癣
黑点癣
白癣
脓癣
皮肤癣菌可在沙保培养基上形 成丝状菌落,其菌落形态、颜色及 大小分生孢子可作为皮肤癣菌初步 鉴定的依据。
n快速显色培养基
主要致病性真菌—深部真菌感染
l 侵袭深部组织和内脏以及全身的真菌。 l 外源性感染,致病性较强,引起慢性
肉芽肿样炎症、溃疡和坏死。
l 代表:新生隐球菌。
2.新生隐球菌
属于隐球菌属。隐 球菌属种类繁多,在自然 界分布广泛,鸽粪中大量 存在。人因吸入鸽粪污染 的空气而感染,特别是免 疫功能低下者引起肺脑的 急性/亚急性/慢性感染。
假菌丝
白色假丝酵母菌菌落
丝状菌落
是多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由许 多疏松的菌丝体构成。
绒毛状
棉絮状
粉末状
霉菌和酵母菌培养特征的区别
霉 菌 酵母菌
1-4周形成菌落 24-48小时
丝状菌落
酵母型(类酵母型)
多细胞真菌菌落 单细胞真菌菌落
棉絮状/绒毛状/粉末状 与细菌菌落类似
2、内服药物适用于角化过度型足癣或有 较广泛癣病者;
治疗注意事项: ① 疗程要足。
② 防止癣病再感染。
三、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l 为腐生真菌,存在于土壤和植物中; l 经创伤部位侵入人体皮下组织; l 一般感染只限于局部,也可播散到其
他器官引起深部感染; l 主要有:着色真菌和孢子丝真菌
1 着色真菌

真菌学

真菌学
3. 双相型真菌(dimorphic fungus) 少数真菌 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发生单细胞与多细胞两种形态 的互变,在宿主体内时呈酵母相,在普通培养基上、 25℃培养时则呈菌丝相,如组织胞浆菌、球孢子 菌等。与其致病性有关。
2020/8/16
8
(二)结构 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还含有特殊结构。 细胞壁外成分 部分真菌细胞壁外有一层粘液。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多糖。 隔膜 多个细胞核 核糖体沉降系数80s,由60s和40s两个亚基组成
第三篇 真菌学
免疫与病原生物学系 寻萌
第三十三章 概述
2020/8/16
2
概述
真菌(fungus):一类具有典型细胞核和细胞壁的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 核膜、核仁、染色体 细胞质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细胞壁 几丁质或纤维素 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 多数以腐生,少数为寄生或共生方式生活
2020/8/16
31
2. 致病性 通常寄生在正常人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肠道
2020/8/16
26
2. 致病性 直接或间接接触(毛巾、衣服、浴盆、理 发工具等)传播。皮肤癣菌在局部皮肤的增殖及其 代谢产物刺激机体产生病理反应,引起感染部位的 病变。
3. 微生物学检查法 取甲屑、鳞屑或病发等标本,置 于玻片上,滴加10% KOH微加热消化后,镜检 如见到菌丝和孢子,即初步诊断。如进行菌种鉴定, 可培养后,根据菌落特征、菌丝和孢子形态等鉴定。
2020/8/16
27
4. 防治原则
注意清洁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保持鞋袜干燥, 防止真菌孳生。
头癣可用灰黄霉素、伊曲康唑等。 体癣和股癣宜用伊曲康唑。 甲癣用灰黄霉素和伊曲康唑。 (二)角层癣菌
主要侵犯皮肤角质或毛干表面,不引起组织炎症反 应的一类真菌。糠秕孢马拉色菌。可引起花斑癣 (俗称汗斑),一般只影响外观而不影响健康。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致病性真菌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致病性真菌

2、包括申克孢子丝菌和着色真菌。
10
(1)申克孢子丝菌

属于腐生性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木材及植 物表面等,为双相性真菌,在组织中呈酵母型 ,在沙保培养基中呈菌丝型
• 伤口接触 淋巴管的慢性炎症 慢性肉芽肿 深部感染
11
着色真菌
• 一般经外伤侵入人体,感 染多发生于皮肤暴露部位, 感染多发生于颜面、下肢、 臀部等暴露部位,病损皮 肤呈境界鲜明的暗红色或 黑色区,故称着色真菌病 (chromomycosis) 。
12
第二节 深部感染真菌
深部感染真菌是指可引起机体深部
组织和内脏疾病的一群真菌
致病性真菌、条件致病性真菌
13
1、白假丝酵母 (白色念珠菌)
多为人体正常菌群
沙保培养基形成:假菌丝
玉米粉培养基形成:厚膜孢子 条件致病(AIDs、肿瘤等) 念珠菌致病性真菌
1
真菌侵入途径
2
真菌感染类型
3
真菌的致病性
致病性真菌感染 浅部真菌感染:如皮肤丝状菌引起的各种癣症; 深部真菌感染:新生隐球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内 源性感染。如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念珠菌病; 真菌毒素的致病作用:某些真菌污染粮食作物后产 生真菌毒素,动物或人误食后可引起急慢性真菌中 毒症;有些真菌毒素还可导致肿瘤的发生;
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真菌的菌丝和孢子引起哮喘、 荨麻疹等。
4
第二节 主要的致病性真菌
一、浅部感染真菌 (一)皮肤癣菌
(1)寄生于皮肤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引起 的浅部真菌病简称为癣,包括体癣、股癣、手癣、 足癣、甲癣、头癣等。 (2)包括表皮癣菌属、毛癣菌属、小孢子癣菌 属。是世界范围内感染最广泛的一类真菌。通过 接触患者或外伤引起。

真菌的分类与致病性

真菌的分类与致病性
多数真菌的典型营养体呈现丝状或管状 (叫菌丝)。也有少数真菌是不具细胞壁、 形状不固定的原生质团 。有的是单细胞或 具须单细胞真菌,如酵母属和壶菌属中的
一些种
2020/1/16
5
真菌的形态
• 有些真菌的营养体类型,在寄主体内和人 工培养基上是2种不同类型的菌体,移为Z 型菌丝,如引起人类疾病的荚膜组织胞浆 菌,在寄主组织内为酵母型,在人工培养 基上呈菌丝状。黑粉菌属一些种,在寄主 组织内呈菌丝状,在人工培养基上呈酵母 状。
1、严格取材 2、同时加做血培养 3、痰涂片镜检
2020/1/16
39
有意义的微生物学检查结 果
• 气管内吸引物或合格痰标本直接镜检
发现菌丝,且培养连续≥2次分离到同
种真菌;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
丝,真菌培养阳性;
2020/1/16
40
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G试 验)
– 适用于多种 IFI(接合菌、隐球菌除外) – 起病后数天方可检出 – 可接受的临床标本:
2020/1/16
7
菌丝的变态
• 1、吸器(吸胞)
• 在菌丝某处生出特殊形态的菌丝体或菌丝的变 态物,伸入寄主体内吸取养分,这些变态物叫吸 器。(指状吸器、蟹爪状吸器、假根) 。
• 2、菌环和菌网
• 捕食性真菌形成环状或网状,前者叫菌环(菌 套),后者叫菌网 。表面有特殊粘性物,线虫一 接触将被粘住。由于渗透压作用,当虫穿过套环 细胞时,菌环(菌套)或菌网急速膨大,把线虫 套住,越套越紧,环上长出菌丝吸收养分。
2020/1/16
23
常见曲霉菌的培养及形态特征
2020/1/16
24
037
2020/1/16

几种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几种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常见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病原真菌的一般特性真菌(Fungi)是微生物中的一个大类,是一群数目庞大的细胞生物,估计全世界已有记载的真菌有10万种以上。

它们的子实体小者用显微镜才能见到,大者可达数十厘米,它们共同特征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产生孢子和不含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等方式吸取养料,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其他都有分支或不分支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具有纤维素(或其他葡聚糖)或几丁质的微纤维或两者兼有的细胞壁的有机体。

对人类和动物致病的真菌大约100余种,属于病原真菌。

一、基本性状(一)形态结构真菌分单细胞真菌与多细胞真菌两大类,前者属于酵母菌(yeast)一般呈球形或卵圆形,后者称为霉菌(mold)或丝状真菌,呈丝状分枝,菌丝交织象绒球状,另有一些真菌可因寄生环境及培养条件(养料、温度、氧气等)的不同可交替出现两种形态,即在室温中呈霉菌型,在37℃或体内呈单细胞的酵母型,这类真菌有双相性,所以称之为双态真菌或二相真菌。

真菌的细胞结构与一般植物细胞相似,有定型的细胞核及完善的细胞器,但胞壁与细菌胞壁不同,不含粘肽而是由角质及葡聚糖组成,也含有脂多糖蛋白质,其中酵母菌及类酵母菌皆以出芽增殖,不生长真菌丝,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丝状真菌分菌丝及孢子两部分,形态多种多样,分述如下。

1.菌丝(Hypha)真菌在合适的环境中,由孢子生出嫩芽,称为芽管。

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

菌丝继续生长并生长分枝,增殖的菌丝交织组成菌丝体。

其中一部分菌丝深入被寄生的物体或培养基中吸取养料,称为营养菌丝体。

另一部分菌丝向空间生长,称为气生菌丝体。

气生菌丝体能产生孢子者称为生殖菌丝体。

菌丝中各个细胞间有明显分隔者,称为有隔菌丝。

主要见于病原性真菌。

很多非病原真菌的菌丝无明显分隔,称为无隔菌丝。

有些菌丝可呈各种特殊形式,如球拍状、破梳状、螺旋状、结节状、关节状、鹿角状、假菌丝。

2.孢子生成孢子是真菌扩大繁殖的一种方式。

真菌孢子的抵抗力、形态及作用等均与细菌芽胞不同,分为无性孢子及有性孢子两大类。

主要致病性真菌

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33章主要致病性真菌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mycoses)。

在10万种以上的真菌中,能引起人类真菌病的真菌只有几百种,其中90%的人类真菌病仅由几十种真菌所引起,绝大多数病原性真菌自然存在于水、土壤和有机废料中,然而,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病则是由人体的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

真菌可以引起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致病性感染,而且,几种真菌感染可以重叠出现。

真菌按其侵犯的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

第一节浅部感染真菌一、表面感染真菌这类真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

因不接触组织细胞,很少引起宿主细胞反应。

这类真菌在我国主要有秕糠马拉癣菌(Malassezia furfur),可引起皮肤表面出现黄褐色的花斑癣,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

此菌具嗜脂性。

有报道从92%正常人头皮、躯干、面部、四肢等部位分离出。

诱发因素为高温多汗。

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

此菌有粗短、分枝的有隔菌丝和成丛的酵母样细胞。

患者皮肤用Wood灯紫外线波长365nm照射或刮取鳞屑照射,能发出金黄色荧光,有助于诊断。

二、皮肤癣真菌引起皮肤浅部感染的真菌主要是一些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

皮肤癣菌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是寄生与皮肤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使其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而病理变化是由真菌的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宿主引起的反应。

简称为癣(tinea),包括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头癣等。

特别是手足癣是人类最多见的真菌病。

皮肤癣菌大约有40多个种,分属于三个菌属:毛癣菌属(Trichophyton)、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和小孢子癣菌(Microsporum)。

皮肤癣菌可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丝状菌落。

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和所产生的大分生孢子,可对皮肤癣菌作出初步鉴定(图33-1)、(表33-1)。

致病性的名词解释

致病性的名词解释
致病性的名词解释
致病性(pathogenicity)指的是一个生物体引起疾病的能力或性质。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研究致病性是了解病原体和疾病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致病性的概念、致病机制以及与致病性相关的重要因素。
一.概念解析
致病性,即生物体引起疾病的能力,是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共同特征。不同病原体的致病性差异较大,有些能够轻易引起疾病,而有些则相对较弱。这种差异源于病原体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免疫系统的响应。
2.宿主特性:宿主的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侵袭和复制起着重要作用。某些宿主可能具有特殊的遗传易感性,使其更容易受到感染和发展疾病。此外,宿主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等也会对致病性产生影响。
3.环境因素:环境条件也对致病性的发挥起到一定的影响。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此外,个人卫生、饮食、接种疫苗以及社交行为等因素也会对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二.致病机制
病原体引起疾病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1.侵入与粘附: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或其他宿主生物,如通过空气飞沫、食物、水源、体液传播等。侵入后,病原体必须能够与宿主细胞或组织表面结构粘附,并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2.繁殖与生长:在宿主体内,病原体利用宿主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进行繁殖和生长。这个过程涉及到病原体酶的活化、遗传物质复制以及感染相关的代谢活动。
3.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多药耐药的问题,使一些病原体对抗生素产生抵抗能力。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阻止病原体致病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结语
致病性的概念对于理解疾病的产生和传播至关重要。本文从致病性的概念和机制入手,介绍了影响致病性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应对பைடு நூலகம்病性的策略。通过更深入地了解病原体和疾病发展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病原菌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它们常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麻烦和疾病。

病原菌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多种生物。

不同种类的病原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它们之间的差异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细菌:细菌是最为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它们是一类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的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具有非常高的生殖速度,一些细菌可以在几小时内繁殖成千上万个。

此外,细菌具有较强的代谢活性和生存适应能力,在各种复杂环境中都能够存活和繁殖。

在致病性方面,细菌产生许多的毒素和分泌物,这些物质对宿主的细胞和组织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导致炎症和其他症状。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常小的病原体,大小只有几纳米,它们是由基因组和蛋白质壳组成的。

病毒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生存和繁殖,它们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并利用细胞的机制来复制自己。

病毒能够感染生物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

在致病性方面,病毒能够导致细胞的变性和破坏,同时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各种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和其他症状。

真菌:真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微生物,它们通常以孢子的形式存在。

真菌通常侵染宿主的皮肤、黏膜、酵母菌和霉菌等类型的真菌都能够引起感染和疾病。

在致病性方面,真菌会分泌各种毒素和酶来破环宿主的组织和细胞,从而引起机体的炎症和损伤。

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它们可以寄生在动物或人类的体内,通过摄取宿主体内的营养物质来生存和繁殖。

寄生虫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在致病性方面,寄生虫会侵入宿主的组织和器官,并且对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抵抗,导致宿主的炎症和损伤。

病原菌的致病机制:病原菌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引发感染和疾病。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接触传播:病原菌通过接触物体、其他人或动物的身体表面而传播。

例如,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就是常见的通过接触传播所致的感染病原菌。

空气传播:一些病原菌可以在空气中飘浮数小时,这样人们吸入这种感染之后就可以引起疾病。

致病性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致病性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致病性的名词解释是什么众所周知,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能够引发许多疾病。

这些微生物被称为病原体,它们的致病能力被称为致病性。

那么,致病性是什么呢?致病性(pathogenicity)指的是微生物引起疾病的潜力或能力。

在致病过程中,微生物通过感染宿主(人体或其他生物)繁殖并产生病征和病状。

因此,致病性圈定了微生物引发疾病的能力大小。

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致病性。

有些微生物的致病性相对较低,感染后可能只引起轻微的症状,而有些微生物的致病性则较高,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致病性是评价微生物病原性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程度的重要指标。

致病性的形成与微生物的遗传基因和宿主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微生物的遗传基因中可能编码了多种使其具有致病性的因子,如毒素、酶、附着分子等。

这些因子参与了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影响了微生物是否能成功感染宿主和引发疾病。

一方面,微生物的遗传基因中可能存在致病因子。

这些致病因子能够帮助微生物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附着于宿主细胞表面、破坏宿主组织等。

例如,某些病毒的遗传基因中含有编码毒素的基因片段,这些毒素会攻击宿主细胞,引发病症。

另一方面,宿主的免疫系统也对致病性起着重要作用。

当微生物感染宿主后,宿主免疫系统会发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来抵御入侵。

这些免疫反应包括炎症反应、细胞毒性反应和抗体产生等。

然而,有些微生物能够通过多种途径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提高了其致病性。

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除了微生物和宿主本身的因素外,环境因素也会对致病性产生重要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等。

这些环境因素可能改变宿主的免疫状态,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复制能力,进一步影响微生物的致病性。

了解微生物的致病性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非常重要。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寻找药物和疫苗的目标靶点,以阻断微生物的致病能力。

在疫情爆发时,对微生物的致病性进行评估和监测,有助于及早采取控制措施和制定防控策略,以减少疾病传播和危害。

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

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

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姓名:贺蒙蒙班级:艺术092班‎学号:200901‎1275【摘要】: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等药物的‎大量使用.器官移植、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医院内真菌感‎染率不断上升‎0.3%。

研究表明,医院环境中存‎在的主要条件‎性致病真菌有‎假丝酵母菌属‎、隐球酵母菌属‎、曲霉菌属、毛霉菌属、青霉菌属等。

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其它‎诱因使正常菌‎群失调时,这些真菌可大‎量生长繁殖,引起人类疾病‎。

【关键字】:真菌浅部真菌真菌防治【正文】:一.真菌1.真菌简介:真菌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结构比较‎完整,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壁。

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

少数为单细胞‎真菌,多数为多细胞‎真菌,典型者兼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各种形态‎的孢子。

真菌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

可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

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如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球菌)、新生隐球菌。

单细胞真菌以‎出芽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独立‎个体。

多细胞真菌由‎孢子出芽繁殖‎形成。

大多长出菌丝‎和孢子,称丝状菌,又称霉菌。

各种丝状菌长‎出的菌丝与孢‎子形态不同,这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

(1)菌丝: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

2.真菌形态与结‎构:菌丝延伸分枝‎,交织成团,称菌丝体。

菌丝体按功能‎可分为:①营养菌丝体;②气中菌丝体,其中产生孢子‎的则称为生殖‎菌体。

(2)孢子: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

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不同。

真菌孢子:抵抗力不强,60~70℃短时间即死,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是一种繁殖方‎式。

细菌芽胞:抵抗力强,煮沸时间短不‎死,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胞,不是一繁殖方‎式。

3.真菌的分类:人类有致病性‎的真菌约有3‎00多个种类‎。

除新型隐球菌‎和蕈外,医学上有意义‎的致病性真菌‎几乎都是霉菌‎。

关于真菌的名词解释

关于真菌的名词解释

关于真菌的名词解释真菌,是指生物界中的一类生物,属于真菌界。

它们是一种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生物,没有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它们不能自己制造食物。

真菌得到食物的方式是通过吸收有机物质,包括分解有机物质或者与其他生物形成共生关系。

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些种类有益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而有些种类则具有病原性。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关于真菌的一些基本概念。

真菌的组成单位主要有菌丝、菌核和孢子三部分。

菌丝是真菌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形态,它们像细线一样,在有机物质上生长。

许多菌丝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菌核。

菌核是真菌的主要繁殖器官,也是许多真菌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而孢子则是真菌的繁殖形式,它们可以通过风、水、动物等媒介传播到新的环境中生长。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真菌的重要性。

首先,真菌在自然界的分解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可以分解死亡的植物和动物,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更小的分子,释放出养分供其他生物利用。

这一分解作用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外,真菌还与许多其他生物形成共生关系,共同生存。

例如,真菌与树木的根形成菌根共生,真菌为树木提供养分,同时树木为真菌提供所需的能量物质。

这种共生关系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能够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除了对自然界的重要性之外,真菌还有许多医学和工业上的应用。

首先,许多真菌被应用于医学上的药物研发。

例如,抗生素的开发离不开真菌,它们可以产生抗菌物质来抑制或杀死细菌感染。

此外,真菌还被用于制造一些药物,如抗真菌药物、抗癌药物等。

其次,真菌也在食品工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发酵食品中的酵母菌可以发酵葡萄汁成为美酒,面包中的酵母菌可以使面团膨胀变得松软。

此外,真菌还可以用于生产酶类制品,如面包发酵剂、啤酒酿造等。

然而,真菌不仅有益于人类,也有些种类具有致病性。

真菌感染会引发各种疾病,包括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这些疾病通常在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更常见,如免疫抑制剂使用者、长期接受抗生素治疗的人等。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免疫及致病性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免疫及致病性

无肽聚糖,由多糖与蛋 白质 组成 不敏感
含固醇
有肽聚糖 敏感 不含固醇
大 小 , 复 杂 程 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 小,简单

结构复杂
真菌不是植物
真菌不含叶绿素,无 根、茎、叶的分化。
第一节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真菌 圆形或卵圆形 酵母菌(yeast)
二相性(dimorphic)
和伊曲康唑敏感
第二节 真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致病性真菌感染:
外源性真菌感染,如皮肤癣真菌病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内源性真菌感染, 机体免疫力低下 如白假丝酵母菌、曲霉、毛霉等引起
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
敏感患者吸如孢子或菌丝,引起超敏反应 如荨麻疹、哮喘、变应性鼻炎
真菌性中毒症:
粮食受潮霉变,摄入真菌或其产生的毒素后可 引起急、慢性中毒称为真菌中毒症 (mycotoxicosis) 。主要有:黄曲霉毒素和镰刀菌 毒素
荚膜
• 致病性
外源性感染,肺是主要入侵途径 多数症状不明显,自愈;有的引起支气管肺
炎;严重肺呈暴发性感染,死亡
经血行传播至中枢神经及其它组织,引起慢 性脑膜炎
致病物质:荚膜
条件致病性真菌
假丝酵母菌 曲霉 毛霉 卡氏肺孢菌
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
形态:圆形或卵圆形单细胞真菌,革兰阳性 培养:普通琼脂、血琼脂与沙保培养基
多细胞---孢子 菌落:单细胞--酵母型菌落、
类酵母型菌落(假菌丝) 多细胞--丝状菌落 染色:乳酚棉蓝染色法
酵母型菌落
C. albicans菌落 (类酵母型)
曲霉属
青霉菌落
三、抵抗力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抵抗力强 对热敏感,60℃1小时菌丝、孢子均被杀死 对2%石碳酸、0.1%升汞、2.5%碘酊或10%甲醛敏感 对细菌抗生素不敏感 对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自29假菌丝和厚膜孢子
30
2.致病性
入侵原因: A.机体抵抗力下降 B.大量,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激素和免疫 抑制剂。 入侵部位: a.皮肤、黏膜感染 b.内脏感染 c.中枢神经感染
31
㈡ 曲霉
烟曲霉多见,对人类致病,呼吸 道入侵 黄曲霉的毒素与恶性肿瘤密切 相关
32
20
㈢ 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1.常见真菌:着色真菌、孢子丝菌 2.侵犯部位:肢体皮肤 3.潜伏期:1个多月 4.症状:
21
二、深部真菌感染
概述: 深部或系统性感染真菌是能侵袭深部 组织和内脏以及全身的真菌。感染大多 系外源性,致病性较强,能引起慢性肉 芽肿样炎症,溃疡和坏死等。
22
㈠新生隐球菌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27
㈠假丝酵母菌(俗称念珠菌)
28
1.生物学特性
形态、染色:白假丝酵母菌菌体圆形或卵圆形, 革兰染色阳性,着色不均匀。 繁殖方式:芽生孢子出芽繁殖。 白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伸长成假菌丝和厚膜 孢子,有助于鉴定。 假菌丝:孢子伸长成芽管,不与母体脱离,形 成较长的假菌丝。 厚膜孢子:在玉米培养基上可长出厚膜孢子。
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1
分类
依据侵犯部位和临床表现分为 浅部感染真菌、 深部感染真菌、 条件致病性真菌
2
一、浅部感染真菌
3
黄癣
4
白癣
5
黑点癣
6
体癣
7
股癣
8
足癣
9
足菌肿
10
㈠ 表面感染真菌
寄居于人体体表皮肤或毛干的最表层 如:枇糠马拉癣菌
11
㈡ 皮肤癣真菌
目前将皮肤癣真菌分成: 毛癣菌属 小孢子菌属 表皮癣菌属
1.生物学特性
形态结构和染色 培养:沙保和血琼脂培养基 温度:25°C和37°C 菌落:酵母型菌落
23
24
2.致病性
传染源:禽类,如鸽子粪便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病变部位:肺、脑
25
㈡ 地方性流行真菌
均属二相性真菌 荚膜组织胞质菌 厌酷球孢子菌 皮炎芽生菌
26
三、条件致病性真菌
特点: ①致病力不是很强; ②引起感染多为内源性; ③往往是继发感染,如久病体弱, 免疫力低下或菌群失调时发生。
12
13
14
特点:皮肤癣菌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 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的表皮,毛皮和 指(趾)甲 病理变化:是由真菌的增殖及其代谢产 物刺激宿主引起的反应。
15
1.生物学性状
16
小孢子菌属(犬小孢子菌)
17
表皮癣菌(絮状表皮癣菌)
18
毛癣菌属(许兰毛癣菌)
19
2.致病性
特点:一种皮肤癣菌可在不同部 位引起病变,相同部位的病变 也可由不同的皮肤癣菌引起。 侵犯部位 临床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